-
1 # 使用者9295006687989
-
2 # 老人新手新手
一共有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包括現在的白俄羅斯、烏克蘭,爰沙尼亞,吉而吉斯、阿薩克等
-
3 # 劉賢桂身份證上是這個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苑,等多個國家。
-
4 # 紅巖七大隊
前蘇聯主要由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拉夫兄弟(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中亞五國(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組成。橫跨歐亞大陸,面積二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
-
5 # 景觀歷史
前蘇聯是一頭巨大的雄獅,國土面積有著22,402,200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國家型別屬於聯邦制國家 ,就是由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這十五個國家分別為
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喬治亞
烏茲別克
土庫曼
塔吉克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摩爾達維亞
立陶宛
拉脫維亞
愛沙尼亞。
這些國家在一起搭夥過日子,1922年12月30日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首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會議確定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蘇聯人民委員會為執行機關,並且規定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
多個國家的加入,必然導致人口的增加,同時也擁有著龐大的軍事力量。
二戰後,蘇聯人口高達2億,有著500萬的軍隊。(1945年二戰末期蘇聯共有軍隊1200萬),
陸軍裝備有裝甲車70000多輛,重型坦克65000多輛,各種火炮29000門。
海軍則有著航母七艘,各類艦艇1000艘,另外還擁有龐大的核潛艇軍隊。
空軍中有遠端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等等各類飛機共13000多架。
與此同時,蘇聯還擁有防控導彈9600枚,雷達700部,戰略洲際導彈1400枚,核彈頭45000枚。
光是這些武器,就算有十個地球,也不夠蘇聯塞牙縫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體,當天夜晚,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國旗,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自行解散,也將意味著蘇聯正式成為歷史,隨後則分裂成十五個國家,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的經濟及軍事力量,而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也在一夜之間轉手中國。
-
6 # 海東青HDQ
前蘇聯這個稱謂是錯誤的,我們國家專門發文提醒過,不能這樣稱呼蘇聯。
-
7 # 水墨皖西
蘇聯最大規模的時候是由20個自治共和國和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1940-1956年還包括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這個時期共有16個加盟共和國。
20個自治共和國:巴什基爾、布里亞特、達格斯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卡爾梅茨達、卡累利阿、科米 、馬裡 、莫爾多瓦、北奧塞梯、韃靼、圖瓦 、烏德穆爾特 、切切諾-印古什、楚瓦什、雅庫特、阿布哈茲、阿扎爾、卡拉卡爾帕克、納希切凡。
15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亞美尼亞、摩爾多瓦、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其中15個加盟共和國是蘇聯主要成員國,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蘇聯前身是蘇維埃政權,無產階級先驅列寧同志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此後在1922年12月蘇維埃政權正式更名為蘇聯,初始成員國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這是蘇聯四大護法。
此後蘇聯開啟了瘋狂的拉人模式。
1925年,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加入蘇聯。
1929年,塔吉克併入蘇聯。
1936年,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加入蘇聯。
1936年,南高加索聯邦建制被取消,原屬於南高加索聯邦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分別建立加盟共和國,隨即加入蘇聯
1939年,蘇聯透過蘇芬戰爭,將芬蘭併入共和國,此後的16年間芬蘭都在蘇聯的管轄內。
1940年,蘇聯出兵佔領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也成為蘇聯的小弟。
同年,蘇聯出兵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在其境內建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歸蘇聯管轄。
最終,蘇聯透過戰爭等各種手段完成了政權的兼併,形成了完全體的蘇聯,此時包括20個自治共和國和15個加盟共和國,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2240萬平方公里,遠超現在的俄羅斯1700萬平方公里。
-
8 # 逆流的魚L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俄語縮寫:СССР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從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為了鞏固和壯大社會主義力量,經俄羅斯提議,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不是個組織,而是一個新興國家。後來經過發展和不斷整合,到了二戰時期,蘇聯發展成為十六個加盟共和國,不過到了1956年7月,位於北方的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被降級成為俄羅斯治下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改名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因此蘇聯以後就只有十五個加盟共和國。
這十五個共和國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摩爾多瓦、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
由於蘇聯長期存在各種問題矛盾,最後導致蘇聯走向解體。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標誌蘇聯完全解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不復存在,結束了69年的歷史。
-
9 # 甜嘟爸爸觀察站
題主這句話問的有兩個毛病。一是前蘇聯。應當是蘇聯,並沒有前蘇聯一說,如果這樣說的話,那後蘇聯又是指的哪裡呢?二是由哪些國家組成。蘇聯就是一個國家,那些加盟共和國只是相當一個省而已,哪是什麼國家呢?只有蘇聯一個國家之說。這句話應當問蘇聯有哪些加盟共和國組成。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有15個組成。主要有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摩爾達維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克,塔吉克共15個加盟共和國。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15個加盟共和國,並非是在蘇聯建國初期就形成的,而是隨著蘇聯的擴張和發展而形成的。
按照蘇聯憲法規定,蘇聯為聯邦制國家,由15個平等權利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自願聯合的原則進行加盟,莫斯科為蘇聯的首都。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解散,變成了15個國家。
-
10 # 阿華仔5
前蘇聯是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摩爾多瓦,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哈薩克等等組成。
-
11 # 情感強哥
前蘇聯有這幾部分組成:
屬於歐洲部分的有:9個國家
1,主體:俄羅斯
2,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3,烏克蘭,白俄羅斯(白羅斯),摩爾多瓦。
4,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喬治亞, 亞塞拜然
屬於亞洲部分的有:
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
-
12 # 閒雲去處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為蘇聯,因為1991年自行解體,現在一般都稱為前蘇聯,當年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的前身為沙皇俄國,一戰結束後沙皇俄國被徹底肢解,許多民族也趁機獨立建國,於是在列寧的領導下,以布林什維克黨人為主,在1917發動了影響世界的“十月革命”,蘇維埃工農革命政權正式建立,也就是歷史所說的蘇俄政權。
1922年,蘇俄政權連同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合併而成了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後來加盟共和國逐漸增加到十五個 ,同時蘇聯的憲法也規定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但是蘇聯在建立的過程中擁有一個絕對的主體掌權加盟國,那就是俄羅斯。
1991年蘇聯解體,當時加盟的國家有15個,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40-1956年,還存在過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國,聯合國安理會永久席位、所有外國領事館、核武器和軍事基地由俄羅斯繼承。所有俄羅斯軍隊回國,如果願意留在當地的軍隊可以留下了作為新共和國的軍隊,所有曾經是蘇聯公民都可以選擇加入俄羅斯國籍。
-
13 # 鼾聲如雷105004681
光我知道的小國家有:烏克蘭,亞美尼亞,烏茨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喬治亞,哈薩克等共同組成一個超級大國:蘇聯!
-
14 # 保險玩勝利
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簡稱。由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摩爾多瓦、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等十五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加盟而成。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在隨後的1922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四個國家聯盟,成立了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並在以後逐漸增加到十五個。解體時,可悲的是也是這三個主要國家親手斷送了蘇聯。1991年12月26日,蘇聯消亡。
-
15 # xatu體院教父
前蘇聯最大的加盟國和建立國是俄羅斯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然後是俄羅斯的鄰國 白俄羅斯 烏克蘭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塔吉克 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 土庫曼 喬治亞等等十幾個
然後是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這三個國家是在二戰前夕被斯大林以建立東方戰線與對德緩衝區的名義強行併入蘇聯的
-
16 # 汗青正浩
說起蘇聯,真的是一部傳奇,它曾經以蘇維埃的旗幟傲立於世界,讓很多歐洲國家為之顫慄,讓很多無依可靠的小國家為之嚮往。可惜的是,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榮耀不再,而且最後以解體的命運告終。那麼,昔日蘇聯到底網路了哪些國家,是如何成就如此輝煌的呢?
蘇聯的組成包含了15個以上的國家,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聯盟國在講蘇聯“合成”國家成員之前,我們可能要說明一下。很多文章多以“前蘇聯”來冠名逝去的蘇聯,這其實是有點不合適的。
為什麼?因為蘇聯作為一個聯盟帝國,它既沒有前也沒有後,就是單獨存在的一個組織,解體之後它就不存在了,“前”這個字用在它身上明顯誤導於人。
當然,這是一點自我認知,有的人習慣將俄羅斯看成蘇聯的“後”時代,如此就會自然而然地稱呼蘇聯為“前”蘇聯,這恐怕也是一種情結,無可厚非吧。但我們在這裡,只以蘇聯稱呼,不分前後。
首先,就蘇聯當年所包含的那些國家成員如下: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拉脫維亞、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摩爾達維亞,以及哈薩克,共計15個加盟國。
不過,當時這些國家可不是這樣直接稱呼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字尾: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只有俄羅斯自稱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應該是蘇聯可以網路若干國家所扛的鮮明旗幟,大家都以蘇維埃政權為尊,以團結、平等為前提成立的聯盟帝國組織。
不僅如此,在這個集團成立四十多年之後,阿布哈茲也加入到了蘇聯這個大家庭中來,成為蘇聯集團的第16個加盟國。遺憾的是,只一年不到的時間,蘇聯大廈傾倒,阿布哈茲直接成為了喬治亞的一部分。
但不管怎麼說,蘇聯的神話至今無國能及,他以15個國家聯盟,成為擁有155個州的大國家,光是邊疆區就多達6個。其中自治國、自治州、自治區也被分出多個,是個真正讓人聞而生畏的帝國。
如今,蘇聯已經不再,它舊日的輝煌無國可以複製。而那些曾經稱兄道弟的聯盟共和國們,現在也成了各個不同的國家,有的直接獨立,有的結盟繼續對抗大形勢。所以,蘇聯整個聯盟國基本被分成了三塊:一是以俄羅斯為首的最大國,再者為波羅的海界的三個國家,以及中亞五個國家。
總體來說,蘇聯沒有了,但有些國家依舊無法撐起獨自存世的能力,它們只好繼續尋找可依靠,可抱團的國家,繼續自己的“寄人籬下”,進而在心裡懷念蘇聯這個舊日“老大”。
如此一個大的聯盟國,蘇聯是如何修成的呢?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人好奇,為何蘇聯能夠網路如此多的國家,讓它們心甘情願以自己為尊呢?這其實是有個過程的,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一件事,一個國家,它的發展都有著循序漸進之路。
首先,蘇聯最早的時候應被稱為沙皇俄國,有一定的野心,也有一定的實力。而當時德、意、奧三國與英國、法國、俄羅斯對抗,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沙俄政府在對外進行鎮壓的過程中,不幸翻車,導致沙皇統治政權解體。一度,以俄羅斯貴族及大資本家們為主的資本主義政權橫空出世,成為與布林什維克政權對抗的政權,但很快土崩瓦解。於是,蘇俄政權成立,並領導了舊日沙俄政權。
最初,蘇俄政權召開了全俄第十次蘇維埃代表大會,當時的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南高加索聯邦四個國家結成了聯盟,他們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領導,成就了最早的“蘇聯”聯盟。
保留一切聯盟國的國家權力,集結軍事、外交大權委託於聯盟中央,這是蘇聯最早的結盟理念。也因為這全新的政權理念,一些小國家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有一些新的成員國不斷加入進來。
比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摩爾達維亞以及立陶宛、芬蘭,都是在這個時期成為蘇聯一部分的。但它們多少被戴上了“強迫”的帽子,畢竟當時蘇聯從芬蘭戰爭開始,一路佔領波羅的海的地盤。
但不管用什麼手段,一些原本實力不強的小國家確實有了“大樹”依靠,從而起到了擴大蘇聯地盤及政權的作用。
而且,列寧當時有著宏大的目標,他認為原來沙俄政權下的那些民族,完全可以組建自己的國家,然後以國家的形式加入“蘇聯”集團。如此一來,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便這樣應運而生,成為了蘇聯的一個小國家。
再後來,南高加索聯邦建制被取消了,而那些成員,比如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也紛紛獨立,然後以國家的形勢加入到蘇聯大家庭中來。而被降級的芬蘭最後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他們也就沒有成員國的位置了,只能以俄羅斯為首。
如此,蘇聯用時三十四的時間,便打造了世界級的超級大帝國,這可謂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一個過程了。
只可惜這一切都如同創業一樣,有了成績難免大意,最後解體也就只剩一場唏噓。有人為此還特別調查昔日成員是否懷念蘇聯,但從調查民意來看,人們已經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對於曾經的大家庭生活並不怎麼嚮往。這不禁讓更加感慨:蘇聯已是昨日飛鶴,一去不返了。
-
17 # 這一x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摩爾達維亞
隨著美歐不斷排擠制裁俄羅斯,在選邊站這件事上,前蘇聯聯盟國家最近不斷出事
-
1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蘇聯,正式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一個聯邦社會主義國家,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蘇聯一共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立陶宛、摩爾多瓦、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蘇聯成立於1922年,五年前俄國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君主制。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是這場革命的領導人之一,也是蘇聯的第一位領導人,直到他於1924年去世。這彼得格勒市更名為列寧格勒。 在蘇聯存在期間,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包括2240萬平方公里,從西面的波羅的海延伸到東面的太平洋,全長10900公里。
蘇聯名義上是一個由多個民族蘇維埃共和國組成的聯盟,實際上它的政府和經濟高度集中,直到最後幾年。蘇聯是一個一黨制國家,首都設在俄羅斯莫斯科。其他主要城市中心是列寧格勒、基輔、明斯克、塔什干、阿拉木圖和新西伯利亞。
蘇聯是世界上表面積最大的國家,從東到西跨越11個時區,跨度超過10000公里,從北到南超過7200公里。它的領土包括東歐大部分地區、北歐部分地區以及整個北亞和中亞。它有五個氣候區,如苔原、針葉林、草原、沙漠和山區。其多樣化的人口統稱為蘇聯人民。
-
19 # 老無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無歷史觀,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歷史新觀點。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直接給出答案:
前蘇聯指的是1922年至1991年時間段記憶體在於歐亞地區的一個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他們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摩爾達維亞。
在整個蘇聯存續時間實際還存在過另外兩個加盟共和國,分別是卡累利阿—芬蘭和阿布哈茲,不過前者於1956年撤銷,後者則在蘇聯解體時併入喬治亞。
下面說說這15個國家是併入蘇聯以及最後脫離蘇聯的時間。
加入蘇聯的時間1922年12月30日,4個蘇聯創始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聯邦(由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首次蘇維埃代表大會,蘇聯成立。
1924年,中亞五國中的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加入蘇聯;
1929年塔吉克加入蘇聯;
1936年,原屬俄羅斯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2個自治共和國升級為加盟共和國;
1940年3月31日,蘇芬戰爭爆發後,蘇聯將緊鄰芬蘭以及後來從芬蘭奪得的領土成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隨即加入蘇聯,該國於1956年7月16日撤銷併入俄羅斯;
1940年8月摩爾達維亞加入蘇聯;
1941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成為蘇聯的成員;
1990年,喬治亞境內的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升級為為蘇聯加盟共和國,成為第16個共和國。
脫離蘇聯的時間1990 年3月,繼東歐鉅變的同時,立陶宛宣佈獨立 。
這引起一些加盟共和國的連鎖反應,他們相繼發表主權宣言。
為此,蘇聯不得不擴大加盟共和國的權力。1991年蘇聯8·19事件後 , 各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
1991年9月6日,蘇聯同意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12月21日 ,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3國領導人同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摩爾多瓦、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等 8 國領導人召開獨立國家首腦會議。
11國領導人簽署了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發表《阿拉木圖宣言 》,正式宣佈蘇聯不復存在。
阿布哈茲也在此時併入喬治亞。
-
20 # 寒叔說史
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實際有加盟共和國15個,分別是(採用現在的的國名)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外高加索地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沒錯,就是現在正在打仗的兩個國家)
中亞有5個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
還有一個:摩爾達維亞
各加盟共和國國旗
而原本還有第16個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56年的時候,蘇聯將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併入其併入原本同一行政級別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
因此前蘇聯最終是有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這些加盟共和國在蘇聯的體系下享有:
①各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憲法,但不得與蘇聯憲法相牴觸。
②有自己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最高國家管理機關。
④有自己的領土,其領土未經它的同意不得變更。
⑤有自己的國籍,各共和國公民同時也是蘇聯公民。
⑥有權同外國發生關係,同外國締結條約及互換外交和領事代表,以及參加國際組織。
那這些國家都是自願加入蘇聯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就不是自願加入,是蘇聯在1940年以立陶宛違反公約為由,出兵佔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這三國被迫加入蘇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是被蘇聯要求加入的。
前蘇聯解體之後,上述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
蘇聯地圖
回覆列表
外蒙是上世紀初前蘇聯策化從中國分裂出去,而獨立的國家,是蘇聯的衛星國和附屬國,也可以說是前蘇聯的第十六個加盟國。是斯大林為了參加對日宣戰,出兵東北為條件,逼迫中國而分離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