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滄浪歸海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和相愛的人攜手共渡一生,應該是所有人心中的願望。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鰥寡孤獨成為多數人的必然經歷。

    中老年婚戀如今非常普遍,但因為牽扯財產的再分配,老人贍養問題以及兒女的反對,形成了很多老人伴而不婚這一現象。

    大家都知道張學良和趙一荻雖歷經磨難,但在趙一荻五十一歲時兩人仍然舉行了婚禮。我認為婚禮不僅是現行的婚姻制度,也是對彼此所付出感情的最大認可,更能獲得廣泛的尊重。

    一.戀愛和婚姻是所有人的權利,和年齡無關。中老年人的婚姻,也應該得受到支援和尊重,獲得法律的保護。

    二.婚前可進行財產公證,避免可能因財產問題所產生的糾紛。

    三.國家相關機構應岀臺相對政策法規,為中老年戀愛和婚姻提供支援。

    我個人認為老人辛苦一生,晚年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中老年人的婚姻應該得到法律的支援和社會的尊重。

  • 2 # 孟家小少爺

    隨著中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單身老人的感情生活越來越受關注。然而當獨身老人在尋找感情歸宿的時候卻是困難重重,常常望“婚”興嘆,即便幸得知音,也多為“伴兒不婚”。

    很多老人仍想追尋幸福,但成功率不高,“有自身的思想約束、"再婚"的社會輿論和子女、財產等各方面的現實壓力。”

    現代社會不斷髮展,老年人追求生活質量的意識在提高,“精神養老”的觀念得到推崇,獨身老人渴望“老來有伴”。國家衛計委釋出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顯示,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近10%。

    然而,子女在情感上的排斥和對財產分割的顧慮,是老人再婚的阻力。因此,不少老人在找到合適的伴侶後,常常是“伴而不婚”。

    有法院對“老人再婚”調查發現,這類婚姻多具有離婚多、和好少、婚齡短等特點。為減少糾葛,不少老人傾向於選擇“隱婚”——不登記,卻像伴侶一樣生活。據瞭解,寧波有一“銀齡單身俱樂部”的900多名成員中,有近50對老人選擇“隱婚”。

    “父母作為財產所有人有權處分自己的財產,子女不應該過於干涉父母的選擇。但是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子女認為父母的財產都是自己的,才導致了很多糾紛的發生。”浙江弘源律師事務所姚璐佳律師解釋。

    目前,中國有不少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邊,依靠兒女養老已經不現實了。老年再婚,有其特殊性。再婚不單單限於婚,還在於“養”,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養老婚姻。“對老人婚戀多些寬容,應改變一些"子承父業"傳統觀念,不僅是出於對老人的尊重,也是為應對養老問題的現實壓力。

  • 3 # 叢中笑6603

    中老年人“伴而不婚”的現象既有無奈的因素,也有經濟上的考量。

    說到無奈,由於現在社會對中老年的各種服務條件還不完備,許多的中老年人的養老出現了各種問題,特別是對其中失去一位伴侶的中老年人來說,其生活之艱辛是很現實的問題,因此,無奈之餘就想找一個伴來度餘生。

    找伴以後就碰到經濟上問題,一是個人財產如何解決,二是雙方子女的財產繼承,三是雙方在一起生活的費用如何解決,現在特別是涉及房產繼承,這是一筆大錢,互相有關的雙方和雙方的子女都會盯著這些財產的分配安排。

    為了二個人能在一起相互照顧,同時又不牽涉雙方財產的繼承問題,於是便有了伴而不婚的情況出現,二個陌生人因生活所困,走到一起,但又不辦結婚手續,走得攏就走,走不攏就分,不影響各方的各種因素牽連。

  • 4 # 阿爹的幸福生活

    現在有許多中老年人喜歡“伴而不婚”。我覺得這是種社會現象,並且很適合現在這個社會。因為:

    一、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生活水平都在普遍提高,老年人也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少時夫妻老來伴,這雖然說的是夫妻之間的情感昇華,但同樣也說明了老年人更注重陪伴,其他的形式已不重要了。所以,有的老年人只要聊的來,相互有個照應,結不結婚真的無所謂,就是為了找一個陪伴,一起漫步夕陽紅。

    二、獨生子女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他們的父母也都步入老年,特別是單身的父母,更需要子女的陪伴,獨生子女已成了現今壓力最大的一族。他們是支援老人們搭夥過日子的,緩解了自己的壓力,可他們反對老人們再婚,老人也是為了不給子女以後造成麻煩,幹願做出讓步,選擇伴而不婚。

    三、抱團養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伴而不婚我認為已經成為這種養老方式的衍生物。另外,現在人們的觀念也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寬容,伴而不婚這種現象雖然不合法,但也是合理存在的。我認為伴而不婚在某種程度上還能緩解社會養老的壓力。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需要和睦,需要和諧,伴而不婚就是現階段老人們最好的相處方式。

  • 5 # 正能量語

    愛情與婚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花前月下、兩情相悅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進入人生夕陽的老年人同樣需要情感的慰藉、愛情的滋潤。近幾年來,老年人再婚在中國已逐漸增多,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積極探索阻礙老年人再婚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老年問題越來越多,其中老年人再婚逐步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愛情與婚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花前月下、兩情相悅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進入人生夕陽的老年人同樣需要情感的慰藉、愛情的滋潤。近幾年來,老年人再婚在中國已逐漸增多,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積極探索阻礙老年人再婚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老年人再婚是提高生存意義的“特效藥” 少年夫妻老來伴,伴侶和婚姻對老年人有著更加非同尋常的意義。老年人獨身生活並非冷了鋪個電熱毯、悶了養個寵物那麼簡單,通常會給他們的心理、精神、生活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擔。有研究表明,不同婚姻狀況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較大影響,有配偶的老年人在戶居、供養和照料上都表現出更強的獨立性,因為配偶之間的互助可以減輕對子女的依賴。老年人再婚即可在生活上相互照顧、相互鼓勵,使精神得到慰籍,也能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堪稱提高生存意義的“特效藥”。 老年人再婚離異不是個案 相對結髮夫妻來說,再婚的老年夫妻由於沒有深厚的感情根基,各方面可塑性降低,更容易發生摩擦與糾紛,比如:子女態度、財產繼承權、贍養、護理義務、雙方瞭解程度、性格、情趣、生活習慣差異、對各自子女的偏愛等等,都會導致一些老人再婚家庭不和,甚至要用離婚這一極端的方式結束婚姻,據網路資料顯示,老年人再婚的離婚率高達三分之一以上。為此,也出現了“走婚”、契約婚姻等多種形式的老年婚姻,甚至出現了陪床保姆。其實,老年再婚家庭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都是不穩定的,都需要雙方精心呵護,培養感情,連結親情,用寬容大度的心包容對方,共同添磚加瓦,用愛心來營造夕陽下的愛巢,建造和諧幸福的再婚家庭。 再婚漸成養老新模式 中國家庭人口已呈現“倒三角形”結構,家庭規模不斷趨於小型化,使得年輕人和父母更趨向於各自獨立居住,而伴侶就成了老年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物件,使得無偶老人更顯孤寂,再婚就成了單身老人面臨的選擇。有專家認為,老年人再婚的根本意義不在於“婚”,在於“養老”,老人再婚是一種特殊的、階段性的戶主養老模式。在中國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完善的條件下,也是一種新養老模式的嘗試。如果從年輕人婚姻的角度看待老年人再婚,往往理解不了老人再婚的本質。老年人已經不可能產生像年輕人那樣火熱的愛情,老人的愛體現在生活中,互相照料、互相慰藉、互相供給,是迴歸的伴侶,所以說老年人再婚更像是純粹的養老婚姻、生活婚姻。 老年人對再婚應持慎重態度 現在老年人再婚認同率高、成功率低是不爭的事實,再婚家庭不和諧也屢見不鮮。因此,對於阻礙老年人再婚、影響再婚家庭和諧的因素一定要慎重對待。首先,要消除子女對再婚老年人贍養、遺產繼承等問題的擔憂以及由此引發的反對態度,從根本上保障再婚老年人的利益;其次,再婚老人決不能草率從事,採取短、平、快的態度。這樣草率結婚,一旦婚後無法如願,或大相徑庭,就只能離婚了結,幸福的家庭是以選擇理想的伴侶為前提的,與其婚後咀嚼不幸的苦果,不如擇偶時慎重,這樣晚年才幸福;再次,做到“婚後矛盾,婚前處理”,對影響再婚家庭不和諧的音符提前約定,消除不穩定因素。 相伴夕陽紅,也是人生的一道美麗風景線,老年人有權利抓住這不多的時機,勇敢而明智地選擇自己的幸福生活。

  • 6 # 張有紅東風商場主管

    怎樣看待中老年人⺀伴而不婚″?

    為了認真寫好這篇小文,小編採訪了四對⺀伴而不婚″。

    在農村還是相對傳統保守的,窮,落後,世俗,流言,誹語,唾沫星子能淹死人,大都揹著人,偷偷摸摸的搞長期地下工作,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開放一點的兒女們睜一眼,閉一眼。也有不開竅的兒女,橫加干涉,老人們大都象犯了錯的孩子一樣,一聲不肯。公開的很少,男人們知道了哈哈一笑,長舌婦們竊竊私語,說長道短。

    釆訪一。

    老頭72。地地道道的農民,老伴十年前車禍去世,人命價賠了十四萬,兒子是個賭棍,賭債逼的上吊摸脖,在家裡鬧的人命賭擋。老頭一氣之下全給了兒子,淨身離家,在鎮上租了個小院落收廢品,老人身體健康,人也勤快,拉個架子車走村串戶,三五年光景,手裡攢了十來萬元。老人見生意不錯,乾脆用九千元買下了小院子,一千多買了箇舊汽油三奔子繼續收廢品。在收廢品的過程中認識了現在的老伴。

    老婆58。家庭情況不願意說,也不讓我寫,我尊重。略過。

    老頭是個性格開朗之人,愛說愛笑,還能喊幾句秦腔。小編說明來意,加上常在小編商場收廢紙殼,也算有生意往來的熟人,老頭也不見外。說,網上也能寫這個,有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沒有營業執照(結婚證),這明鋪暗蓋的事怕見不了Sunny?怕個球,兩個人就是個打夥度日月的事,有個女人做飯,拌嘴,打發光陰,至於旁人怎麼說,我不在乎,你愛寫就寫去,反正我都不認字。紙殼子能裝一車嗎?差不多,明天來拉…

    釆訪二:先生"伴而不婚″

    男,中學退休老師,喪偶。

    女,中學退休老師,喪偶。

    倆人在鎮中學是同事,由於雙方都有退休工資。雙方兒女們大加反對,鬧的非常不愉快。倆人在鎮上租了一套房子同居,奔著黃昏戀而去。得不到兒女們祝福。

    二位先生打算是:AA制,各自家庭兒女各自管,只同居,不領結婚證。還告許小編,訂好了下週到九寨溝去自駕遊。有收入的人底氣就是不一樣,祝二位人民教師晚年幸福,旅遊快樂。

    釆訪三:嫂弟"伴而不婚″

    聽說這家兒女非常孝順,父親病世後母親50出頭,小叔左手殘疾,終身未娶。兒女們珍得母親默許,告知小叔,小叔是個犟人,言說什麼"長兄為父,長嫂比母″,死活不同意。結果讓嫂子連哭帶嚎的臭罵了一通,慢慢的就同意了,條件是住在一起可以,不結婚。還叫大嫂。

    當小編開始釆訪時,嫂子和兒子都很配合,倒茶按煙的。弟弟坐在對面一言不發的抽菸,小編說要在網上把他她們事寫成文章時,弟弟犟了,直接將小編轟了出來,吃了個閉門羹,灰溜溜的尬極了。

    採訪四:

    想了半天,不知道該寫不該寫?老譙72年的鼠,少年輕狂,色膽包天,和同村村長的老婆有一腿,被村長堵在被物裡,村長老婆反咬一口強奸。座了三年牢,挨的打多了,頭打壞了,大腦有些不整齊,好在有一身臭力氣,教育出來的人聽話,春季裡小編請來幫小編裝車送貨。

    村長老婆被村長趕出了家門,離了婚,在村長原來的老房子裡一個人過活。前些年年輕,招過幾個人,都沒結婚,住一段時間跑路了。不知什麼時候有和老譙然在了一起,老譙領工資的時候就來了。也好,老譙回去有口熱飯,晚上有個熱炕,沒兒沒女沒負擔。不修莊,不蓋房的,老譙一月還能賺三兩幹元。這兩個"伴而不婚“沒有人閒話。

    照了幾張照片,照片本人也同意,本來想發在網上,思前想後,還是算了,不打較他她們的生活了。

    最後祝願"伴而不婚″者幸福!'

  • 7 # 榕樺

    關於中老年人“伴而不婚”的這種生活狀態與現象,我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生活方式之舉,某種程度上這也足以說明這是人類婚戀關係文明進步的一種象徵。

    當兩個鰥寡孤獨的老人因緣分而相遇,並決定生活在一起,如果兩個人在走進“伴而不婚”的生活模式之前,與雙方子女坐在一起,安排妥當各自的財產和身後事,讓各自的子女沒有異議,再開始進入“伴而不婚”的生活狀態,真的可以說這是人類文明的又一進步。而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真的存在,兩個人生活的很和美。

    在我們民族藝術團裡就有一位大姐,在她39歲的時候愛人因車禍去世,她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女兒考上大學後,她陪同女兒來到女兒所在大學的城市裡生活,女兒畢業後,她和女兒及女兒的男友返回家鄉。女兒完婚後生下外孫,她又幫女兒把孩子帶到一週歲以後,她遇上了她現在的老伴兒,於是53歲的她決定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老伴兒大她十七歲,是一位退休的老幹部,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人決定不領結婚證,過“伴而不婚”的同居生活。

    在兩人決定開始一起生活之前,他們把各自的子女都約到了一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把各自的財產全部公開化,明確了各自現有財產歸各自子女所有,老頭兒當著他的四個兒女的面明確表示,他現在住的九十平方米的房子在他百年之後要歸這位大姐所有,他說兩個人年齡差距很大,他的老年生活一定是這位大姐照顧他,所以他走後這處房產要過戶給大姐,讓她老有所居。兩個人生活後所有的收入與兒女們再無關係,他的工資歸大姐管理支配,安排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和開銷。對於父親的提議,兒女們表示一致同意,並於當天簽署了協議。

    時光荏苒,轉眼間兩個人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兩個人過的很開心幸福,雙方兒女也都相處和諧。大姐老伴兒的開醫院的三兒子出資給兩個人僱了一個保姆,照顧兩個人的生活起居。後來大姐覺得沒必要,就把保姆辭退了。保姆雖然辭退了,但是三兒子每個月仍然會按時把兩千元錢交給大姐。大姐老伴兒現在已經八十高齡了,他不能再陪著大姐出去遊玩了,但是開明的他支援大姐出去旅遊,參加旗袍走秀等活動。兒女們有時會對大姐的玩兒提出微詞,老伴兒會立刻打住兒女們的不滿,明確表示是他支援她出去玩的,這些事你們不要摻和不要管!兒女們逐漸的也認可了兩個人的生活方式……

    “伴而不婚”只不過是黃昏老人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無所謂對與錯,只要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狀態讓他們過得很舒服愉悅,這就足夠了。

    無需一紙婚書來約定或限制什麼。這種生活狀態讓兩個孤寡老人老來有伴,讓雙方子女也覺得“都挺好”,這才是真的好,這樣的生活狀態無關乎其他。

  • 8 # 上嶺老叟

    現在真的很多中老年人已經伴而不婚了,我分析原因是:一雙方家庭都有家人,難於割捨那種親情。二是結婚成家,牽扯到雙方婚前的財產問題。三是小孩的反對和不支援。四是雙方都留有後退的餘地,結合不下去就拜拜,各回各的家。

    中老年人走在一起,不像年輕人是為了組合家庭生兒育女,目的就找個伴,人老了就怕孤獨,找個人結合在一起,互相有個照顧,說說話,聊聊天,慰籍年老的心。

    中老年人結婚了,就組合成一個家庭,就關係到家裡小孩的經濟利益,這樣也容易造成家人的反對,沒有得到家裡人的支援和祝福,老年人會覺得心安和幸福嗎。我的一個遠房親戚,已有六十多歲了,性格比較活躍,妻子死後,他又去找了個女人,遭到家裡人的強烈反對,堅決不許他帶回家,鬧的家裡雞飛狗跳。鬧的久了也累了,最後只好同意他們可以在一起,但不能辦證,另外租房子住,家裡可以負擔他們的生活費。結果他們相伴了三年,性格不和經常為小事爭吵,今年三月份就散了,沒有手尾沒有牽扯,各回各的家。

  • 9 # 老貢生

    “伴而不婚”確實是單身老年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我覺得應該客觀看待。首先,由於離異,喪偶等原因,老年人單身的人數越來越多,與其一個人孤獨終老,不如找個伴侶共同生活,所以說這是一種社會需求。其次,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婚戀觀也在改變,年輕人有婚戀自由,老年人同樣有婚戀自由,這無可厚非。第三,法律沒有規定老年人不可以同居,只要不是違背婚姻法,就無須指責,所以“伴而不婚”是可行的。

  • 10 # 甲乙54

    人如要活九十九,異姓朋友應該有。我贊成這句話,老年需快樂需要性,但現實生活中好多健康老人內心得不到滿足而鬱悶生病

  • 11 # 我的小梧

    幾度夕陽紅 老來是伴兒

    結婚是人生大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家。”二十歲至三十歲結婚的最好黃金時段。感情已從初開到濃烈,男人女人乾柴烈火般一片“繁榮”大觀,熱熱鬧鬧,娶了媳婦,嫁了老公,真是歡天喜地。人生第一美差啊!三十歲,經過婚姻生活的你蜜我甜好時光後,男人女人生活的忙碌,家庭的責任,感情不如初期那麼濃歡,愛意趨於平淡,也更加理性化。開始有了“伴兒”的思想依偎。中年後期,“伴兒”意識更濃,穿衣吃飯,生病買藥,相互照顧,互相依存。由於人體質身體不一,“伴兒”又的相繼去逝,又的已是單身生活。為了生活,為了有個相互照顧,相互相依為命的現實情況,重新找個伴兒。伴兒找到了,心裡也暖暖的。而這時找生活伴侶,不是為了圖感情,愛情多好。而是為了生命的健康,延續下去。一個人沒有個家庭,生活狀況實在不好過。家庭需一男一女生活才算個完整的家庭。於是,伴兒來了,再無需大操辦婚禮。這個時候的中老年人為的是找生活伴兒,能有共同語言,性格脾氣相投。更好的可以興趣愛好一致。為的是生活,生存,有個相互照顧的人,生命後半生相依為命,得以健康活下去。結不結婚顯得不重要了。所以,中老年人在生命後期找到伴,是為了生活,年際大了,有了孤獨,寂寞感,健康有憂感。有了伴,可以聊聊天,相依相扶逛逛公園市場,生活有了情趣,日子才能好好過下去,後半生得以康健無憂。生命延長。有了伴兒,心情好,舒暢了。人也開朗了,老來夕陽依然幾度紅。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老有所伴所依。

  • 12 # 放晴的天空190219623

    像這種‘’伴而不婚‘’現象多出現在城市,因為他們有退休金和養老保險,身體力行也都很棒,兒女大多都不在身邊,城市的生活豐富多彩,離婚或者失偶的中老年人,思想開放沒有太多的顧慮,想找一個有相同經歷的伴侶也非常容易。

    ‘’伴而不婚‘’這種現象在農村很少見,主要是經濟不允許,再一個就是農村人思想保守,大多數人很難衝破這道封建枷鎖,‘’人言可畏‘’,‘’愛面子‘’是影響他們再婚或者‘’伴而不婚‘’的主要障礙。

    像城市這種‘’伴而不婚‘’,它主要體現在經濟利益方面,牽設到利益肯定會遇到兒女方面的阻力,搞得雙方精疲力盡苦腦萬分,最後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另外,城市中老年人見識廣、頭腦超前,他們不在乎什麼說道,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質量和自己的荷包。而且他們本身也自由漫散慣了,更不想有太多的束縛阻礙了自己的自由。

    這種以搭夥過日子‘’伴而不婚‘’的形式,它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中老年人,因孤獨失偶所而帶來的各種毛病。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大家好一切都好,如果有一方生病或者病危,很難得到另一方真正的呵護,因為他們是法律不承認的一族,很難讓另一方負起責任,有可能讓另一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必然也會產生社會矛盾!

  • 13 # 乾為山

    老年人伴而不婚,據我所知,是近幾年出來的新鮮事物,老年人喪偶後,很想再找一個伴,有條件的話,都有這個想法。但真正在社會上老年人再結婚,沒有幾個,也更沒有成功完滿的黃昏戀有幾對。

    而大部分黃昏戀的老人,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財產就和女朋友或男朋友結婚,如果遇到老年再婚後感情不合再分手,就要處理到財產問題,棘手無比,留給自己,留給子女一籃難以解決的亂麻。

    所以在這件情況下,很多老年人採取伴而不婚,或採取走在法律邊沿的伴床保姆。現在流行伴而不婚,主要沒有涉及到財產分配,重新分割的問題。子女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權益受損,所以大多數子女沒有再反對這種形式。

    我有一個親戚也就是採取這種形式再戀,親戚當時70多歲了,女朋友也60多歲,他她們雙方約定,只是生活在一起生活,互相照顧,不談到財產,女方到男方家裡生活,一切生活開支由男方負責,包刮先小人,後君子的住院醫療費。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總的來看是基本幸福的。不幸的是,女方命短,大約共同生活不夠12年,女方一命歸西,架鶴西天走了。在他們身後沒有留下任何麻煩,雙方子女都認為後事處理得合理合理,費用由男方負擔,自然男財產女方家人沒有權利索取。伴而不婚也有好處,不知合法沒有?

  • 14 # 晚晴情感領域

    現在的老人都學乖了,看到或經歷過離婚時財產分割帶給雙方的痛苦,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不讓悲劇再次發生。

    當下的老人選擇了伴而不婚,既老有所伴又沒有財產紛爭,也沒有結婚離婚的繁鎖。本著合則聚,不合則散的原則度過晚年生活。

    我朋友的大姐己退休,兒女已各自成家,生活很安逸。物質基礎有了,整天跟隨老大媽們去市場,去公園,買買菜,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也算有情趣。

    每次散場後回到家就倍感孤獨,這時有人給她介紹了一位退休喪偶的,經濟條件不錯的老頭,這位大姐考慮了一段時間後確定了兩人的關係。

    隨之而來的生活是,後老伴帶著她去海南,去內蒙,去新疆遊玩,幸福的黃昏戀讓她的晚年生活過得很精彩。

    後來我問朋友,"兩位的子女都不干涉嗎?”

    "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開放觀念超前,只要兩位老人身體健康,互相照顧,活的開心,那就是在給他們省時,省力,省心,讓他們不再有後顧之憂,能安心工作了,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瞭解到這兩位老人,把各自的房產,存款已過戶到子女手中,只留有退休工資和不屬於自己名下的房子居住,解訣了後事之憂。

    人只要想開了,也就放開了,無所謂"伴而不婚",晚年過得開心精彩才是正確的選擇,趁著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也是對自己有一個交待,為自己活一回。

    想想也是,老來有伴,餘生不孤單,不再讓兒女多費心,給他們減壓,鬆綁,不再用養兒防老的觀念去束縛孩子們的翅膀,讓他們高飛,安心做自己的事。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 15 # 墨自生香

    我鄰居王大爺,早年喪妻,六十八歲時認識了五十八歲的寡婦劉氏,透過一段時間瞭解,兩人辦了結婚手續,住到了王大爺的二室一廳中。王大爺有三個兒子,都很支援父親老年有個伴侶,因為他們都已成家,根本顧不上王大爺的起居生活。

    王大爺許諾,在他死後房子劉氏可以一直住到老,兒子們不許趕劉氏走。但產權歸兒子們所有。死後各葬各的。這個口頭協議也是當前老婚的流行模式,當時雙方都同意這樣處理。

    王大爺死於七十五歲,也就是說,他與劉氏共同生活了八年,其間王大爺兒子們鮮少登門,倒是劉氏子女孫兒常來看望。王大爺死後,其第二子對劉氏講,家中裝修房子,需來借住一段時間。當時,與劉氏共同生活的是她孫兒,平時來與她做伴兒。劉氏只好在小客廳搭了張床讓王二夫妻休息。因地方狹小,諸多不便,劉氏與王二夫妻吵了幾次。王大知道後,斥責了弟弟,讓他搬走了。劉氏對王大感激不盡,平時多有來往。

    王大爺死後第五年,王二又來找劉氏,說家中無暖氣,冬天借住三月。劉氏氣急,與王二多方交涉無果後,一紙訴狀告到法院。打官司其間,劉氏氣急攻心,驟然死於家中。王家三子馬上來收房子,劉氏子女黯然神傷,來收拾了母親遺物,官司也就撤了。

    這件事在當時傳來傳去,眾口紛紛,責罵有之,寒心有之,於是便有了現在李大爺與郭氏的相處模式。

    郭氏照顧李大爺生活起居,李大爺對她管吃管住,每月發她一千五百元工資,對外直稱是僱主與保姆關係。這種相伴模式在當下很受膜拜,生老病死各不相干,也避免了很多糾紛。關健昰兩方老人都喜歡這樣生活,子女們也落得清靜!

    所以只伴不婚,於老人們來說是可行的,也是生活沉澱下的必然產物,存在了也就合理化了。

  • 16 # 錢江趕潮人

    問了一個五十多歲離婚朋友這個問題,他說假如沒錢,自己喜歡的女人嫌他年紀大不肯嫁給他。假如有錢的話,男方自己包括男方子女都會有顧忌,以後會有一個財產的分割問題。

    他離婚很多年了,一直沒有結婚。名義上有一個女朋友,也只是一星期聚一二次。他自己也想找個喜歡的結婚,感情比較能穩定點。但沒有適合的女人,因為財產不多,因為要求有點高。他喜歡找一個小他十多歲的女人,相差年紀大女方必然希望結婚有所保障。否則寧可這樣處著,做做伴就行了。但年紀一天天老起來,將近奔六十了,他結婚的願望也越來越渺茫。

    01

    伴而不婚其實是對現實的無奈,因為婚姻也無法保障他們的幸福。主要還是基於以下兩種思考。

    一:以往離婚的感情經歷告訴他們,婚姻不能靠一張紙就能白頭偕老,愛情也不會因為一張紙而變得牢不可破,該分的還是會分,該離還是要離。沒有東西能夠阻止感情的破裂,也沒有東西能阻止婚姻家庭的瓦解。看破了婚姻的紅塵,也就看淡漠了婚姻所帶來的情感價值。所以對結婚看得不那麼很重要,有的中老年人甚至反感。還不如大家做個伴,讓生活不寂寞,少了結婚帶來的複雜社會問題,也就少了感情的煩惱。寧可靠這感情維持,或者老來伴的思想維持這種關係,不要結婚證來綁架自己。

    二:到這個中老年的年紀,一般都五十多歲了,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也阻礙著他們的結婚。財產、兒女、年齡差異、病痛、性格差異等等,很多因素,每一點問題發生都會動搖他們結婚信心。而大家只是伴一下,這種想法就很簡單了,想伴就伴,想散就散,可以一拍即散,無牽無掛。子女們也為了老人們不孤獨,讓老人開心點,有一個人照顧著親人也放心,開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因為這樣無關他們的利益,反倒是好事,單身父母不用再牽掛著了。

    02

    老年再婚,有很多經濟糾紛事情發生,情感欄目裡很多這樣的事。身邊就有一個故事,七十多歲老伯,找了個老伴,結婚後沒多久就得了嚴重的腦瘤,老伴照顧了老伯三年直到去世,老伯死後沒留下遺囑,現在繼母與老伯的獨生子正在鬧糾紛,留下的唯一一套房產分割該怎麼辦,因為也有兒子親母的一半財產,因為遺產問題,親人己經成了仇人。

    03

    終而言之,結婚與不結婚,各有利弊,很多人會說老年結婚就是`發昏",老糊塗了。但很多人還是會喜歡有保障的婚姻關係,至少結婚證是正式的社會承認,沒證就一切都得不到保障,何況是感情問題,更難有所保障,又不想苟且了感情,委屈了感情。在一個社會老齡化時代,老人是伴還是婚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看法。

  • 17 # 閒看秋風999

    僅僅一二十年前,“同居”(伴而不婚)還是一個羞於啟齒的字眼 ,而現在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是這樣的選擇,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樣做雖說有些“被逼無奈”,但是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他們,這樣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免得後患無窮。

    中老年人最怕孤獨,特別是兒女已經長大成人,自己已經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培養下一代工程”;失去了老伴以後,下半輩子怎麼混!

    “滿房兒女抵不過半路夫妻”,不說身邊沒有一個說話的人,如果有個頭疼腦熱,誰來端茶送水,誰來為你量個血壓,測個體溫?

    找個老伴,攜手餘生,這似乎是所有鰥寡獨居的中老年人的心願;可是因為遺產繼承的那點事兒,家人不同意,子女不贊成,官司曠日持久,誰還敢領取結婚證!

    沒法子,就搭伴過日子吧!反正就是那麼回事,鄰居不會翻白眼,社群不會干涉,法律也沒有明文規;只是為了避免日後的麻煩事,同居!

    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剛開始還有的不好意思,但是時間長了,也都無所謂,反正雙方的子女都不再上門,彼此落得清淨——AA制,都挺好,繼續;如果一方不願意了,走人就是!

  • 18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中老年人喪偶後,因為生活需要照顧,還有一定的生理需要,再加上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男的求偶的慾望還是挺高的。

    由於再婚以後,財產很難分割,往往一扯結婚證,家庭的財產會被這些外來人拿走很可觀的一部分。致使孩子們不大心甘情願,遇到這件事的時候,不是阻攔,就是反對。

    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也滿足個人的需求。老人們只能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伴婚,也叫搭夥計,也叫陪睡的保姆。

    中老男人死了妻子以後,就會找一個同年或者稍微小一點的獨身女人。搬到一起生活。說是保姆,照顧老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妻子,承載著老婆的功能。他們過的是協議的夫妻生活。男得管吃管住管衣服。每個月再給她一千五到三千的私房錢。等男人得了重病,如果女人願意伺候,可以增加工資。等男人死後,女人拿工資走人,這個家從此與她一點關係沒有。如果男人病重,女人不願意伺候,那就直接走人,誰也不欠誰的。

    這種伴婚的好處是,伴和走非常的靈活。願意做伴就伴,不願意做伴就走。伴一天就給一天的錢。說哪一天走就可以哪一天走。非常的靈活和自由。

    對於家裡的財產,和伴婚的人沒有半點牽絆。除了吃飯穿衣拿工資,家裡的東西你一樣都拿不走。所以,做為孩子,一般的都不會出來反對,讓老人能夠享受到一定的自由。

  • 19 # 一格826

    對中老年人的“伴而不婚”,有人稱之為“最後的浪漫”,當然,這是從理想狀態去描述。然而,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群體,也會發現它的另一面,就是“最後的無奈”。

    人到了五十多歲,特別是退休以後,生活節奏和常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為生活奔波的時候,目標明確、節奏規律,一旦退下來,心裡無抓無落、空落落的,特別是對中老年的男女來說,如果自己不能很快、很好地調整心態,天天無所事事,身邊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往往會失去生活的精神支撐和依託,所以有些單身中老年人萌生了找個另一半的想法;還有一些是無固定職業的中老年人,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成家後,自己也老了、又無固定收入,還 不願意拖累自己的子女,就找一個合適的伴,兩人幫扶著過日子;當然,也有一些單身老人,由於一些共同的愛好,志趣相投、相互愛慕而走到了一起……。在這些由單身結伴生活的中老年人,有相當一部分選擇了“伴而不婚”的合夥方式。生活中,我曾接觸過許多這樣的例項:

    老王今年89歲,57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幹過公社書記,做過供銷社主任,最後從縣商業局長位子上退休。他有三個兒子,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他誰也不想去打擾。他有一套九十多平的房子,身體也還硬朗,只是自年輕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家務一概做不來,於是他就想找個老伴。一開始幾個孩子不同意,想輪流管他吃住,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實在是不方便,孩子們也覺得不是辦法,就同意他找個伴,但條件是:只在一起生活,不辦結婚證,可以每月給女方一定的生活費。二十多年來,他已經換了四任同居伴侶,現在這一個我還見過一面,六十出頭的樣子,是個退休工人,家裡收拾的還算乾淨,但說話、辦事感覺上就是一個保姆,感覺不出是一家人。

    老宋今年七十九歲,是一名退休教師,在他退休三年後妻子去世,一年後,經別人介紹認識了58歲的唐女士。唐女士早年喪夫,一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且遠在外地,因一直做些小買賣養家,手中並無多少積蓄,她就想找一個生活條件還可以、對自己也好的人度過餘生。老宋不僅每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他在城邊的老家還有兩套宅子,已經列入拆遷計劃。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希望父親再找一個,所以,老宋和唐女士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後,決定生活在一起,雖然沒有辦理結婚手續,但他們還大張旗鼓地請了酒席,兩家的親朋好友都到場祝賀。兩年後,老宋的舊宅拆遷補償了150萬現金和兩套90平的樓房,老宋的想法自己一概不要,全部分給自己的子女,但唐女士覺得不能全分給子女,要老宋留一些錢以備不時之需。她想,既然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這中間也有自己的權益。就為這事,老宋一家意見一邊倒地一致,唐女士一下感到勢單力孤,又提出老宋的工資卡由她保管,結果又遭到了老宋和子女的一致反對。唐女士開始覺得,自己的選擇並不可靠,於是她選擇了離開……。

    老趙今年86歲,老伴去世25年了,他是從省某廳廳長的位子上退下來的,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地,女兒在本市。在老伴去世兩年後,他與一個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萬女士走到了一起。萬女士是某廳的處級幹部,她和老趙有一個共同的愛好:跳舞,他們在單位組織的活動中,在休閒娛樂場所,都曾經互為舞伴一起跳過舞。萬女士是那種活得精緻、注意保養的女人,她在老趙的心目中心儀已久,只是雙方都有家庭,又都是領導幹部,不能表現出來而已。萬女士有一個兒子在北京工作,也曾想把母親接過去一起生活,但萬女士覺得和孩子在一起不方便,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在當地,還是願意在當地生活。當她把找個伴的想法告訴兒子後,孩子也很支援她,於是她和老趙走到了一起。但之前他們做了幾項約定:一是隻在一起生活,不辦結婚手續,什麼時候覺得不願在一起了,可以隨時分開。二是以前各自的財產歸個人,在一起生活以後兩人的工資歸兩人共同支配;三是百年之後各自的遺留資產歸各自的子女,骨灰處置按遺囑執行。現在雖然他們已很少跳舞,但經常在一起打打太極拳、聽聽京劇,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幸福。

    實際上,中老年人“伴而不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擔心兩個人年紀都大了,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脾氣性格都已不好改變,如果相互不能適應對方,結婚、離婚不僅耗費精力,面子上也不好看;二是雙方都有自己的子女、親戚朋友,結婚辦證後從法律上說,各自的權力和義務與雙方的子女有扯不清的關係,容易產生矛盾、影響雙方家庭。三是從子女的角度講,有些子女既希望自己的老人有人照料,又怕有人來分老人的財產,要的就是那種保姆式的伴侶關係,而不希望老人再找一個法律意義上的老伴。四是對有些老人來講,特別是沒有固定收入的一方,更多的是想晚年有個吃穿不愁的穩定生活,並不在意那個具有法律意義的本本。

    不管怎麼說,老人養老既是家庭大事,也是國家和社會的大事,在現實社會條件下,應當允許各種形式的養老方式存在,只要對社會有益、對老人有益、不違背法律,就應當大力地鼓勵、提倡和矯正,以保障和促進人際和諧、社會穩定。

  • 20 # 情感公寓

    伴而不婚的現象說句不好聽的話,不過就是各取所需而已,彼此也只是報團取暖,互相有個照應,不牽扯彼此的挨財產,兒女以及養老等等問題,這種現象不能說不好,但也不能說好,總而言之,有利有弊吧!

    就像我們鄰居老李,今年大概六十多歲,身體Excelle,走路虎虎生風,兒女們也早就成家立業,雖說兒女們也時常帶著孩子們來看他,可畢竟不能天天陪伴,大多數的時候還是老爺子一個人過日子,自己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個人來完成,尤其是晚上睡覺,自然免不了孤單寂寞冷!

    老李也想有個伴,可又不好意思給兒女們張口,好在兒女們理解老李,就給老李找了個歲數差不多的女伴,只不過老太太的條件就是兩個人並不結婚,只搭夥過日子,不牽扯各自的財產,當然生活中的一些開銷倒是可以混在一起,但也只是僅僅限於日常生活的開銷,可以兩個人共同來承擔,假如其中有一個人臥病在床,另一方沒有責任和義務去義務照顧對方,如果需要對方照顧,可以以僱保姆的待遇來出工資!老太太說了自己的條件,然後說如果覺得可以,那兩個人可以可以在一起生活,畢竟滿堂的兒女,不抵半堂的夫妻,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知冷知熱的!

    對於老太太的要求,老李頭前思後想之後,把兒女們召集在一起來了一個家庭會議,兒女們對於老太太提出的各項具體要求表示同意,覺得這樣不光解決了她自己孩子們對於財產的擔憂,但又何嘗不是解決他們自己的擔憂,這對於雙方開始也算是共贏,起碼兩家兒女們對於老人暫時不用多操心了,可以安心的賺錢養家了,只需要雙方兒女們在休息日的時候帶著孩子來看看老兩口子就可以了!

    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鄰居們不太理解,覺得太現實了,可後來想想也表示理解,何況老李頭跟老太太在一起之後,兩個人精神狀態明顯比以前好了,老李頭經常開著自己的老來樂帶著老太太去周圍村裡看大戲,看完大戲在舞臺下吃點小吃,然後悠哉悠哉的往回趕,一直到現在兩口子身體都很健康,大家覺得主要是精氣氣好了,連帶著身體都好了!

    所以呢,伴而不婚的形式是否適合你,各人根據各人具體情況再決定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口紅利,是不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