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亮hhz
-
2 # 書道拍案
毫無疑問,當然沒有1%。目前中國書協會員不到2萬人,即便說民間仍有同等技法和審美高度一共也就不到4萬人而已。
如果按省級會員算,即便34個省份每個省都有4萬(高估了),一共136萬。
所以按13億人口來說,0.1%更合理些。(實際情況是不到0.01%)
-
3 # 詩書畫印
“看懂”,也是分層次的,具體還要分能看懂多少。有人能看懂楷書,但看不懂草行篆隸,有人能看懂帖學,看不懂碑學。即便是有人能“看懂”楷書,可能只懂其中的部分層面,推及其它書體也是一樣……如果說能把書法全部看懂是不容易的,除了自己有大量的書法實踐,還需要有足夠的學養。所以1%這個比例太高了,萬分之一都是很高的比例。
-
4 # 人已醉夢難醒
中國書畫藝術博大精深,不是一般人就可以對書法指指點點的,包括一些看起來字寫的非常漂亮的人,即使他們自己也不能指出自己的字好在哪裡。
-
5 # 畫語馨苑
國內能看懂書法的,應該沒有1%,因為書法是一種藝術,不是光認識字就行的,不認識字就更不行了。書法在創作過程中多數都用繁體字,楷書還好認些,行草就很難辯認了,現在的好多大學生也很少了解繁體字,連認識都不完全怎麼能說欣賞?當然了能夠看懂的不一定非要是自己去創作。但是應該稱為懂行,所謂懂行,就是懂得一幅作品的佈局、章法、濃淡、每個字的大小錯落、行筆的急緩、和筆劃的粗細瘦硬搭配。並且還得排除感情用事的觀點,比如行業之外的社會職務及官銜等,欣賞後的理由符合專業人士的多數人認可。而不是僅憑自己的喜好否定了專業人士的觀點。
由此推匯出,在書法藝術欣賞方面在所有的華人比例中達不到1%....
-
6 # 王乃棟說書畫
目前大陸能夠看懂書法的人有多少?估計90%的人能看清各體書法,5%的人能看清各體書法並看過古代各種字帖,1‰的人能看清古代各體字帖,萬分之一的人能大致看看古代各種字帖。而能真正看懂各體書法者鳳毛麟角。
為什麼會這樣說?請看看歷代書法所能出現的地方,無論是書店、報刊、院校、甚至大陸外公私書法收藏院館,無不混雜諸多書法贗品。
這種狀況說明了什麼?無非說明了即使是少之又少的書法鑑定家,也未必看得懂書法,往往弄假成真。
書法有這麼深奧嗎?有這麼難以看懂嗎?
是的,就說書法界人人皆知的幾件寫入了書法史的著名書法大作,如: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張旭《古詩四帖》、顏真卿《裴將軍詩》、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米芾《硯山銘》、趙佶《草書千字文》……
是真跡嗎?有幾個人發現了問題?
今人如果看不懂,難道古人也不懂嗎?差不多。請讀讀唐孫過庭《書譜》,文中孫過庭說他認真寫了一件書法佳作,拿去給當時的書法專家看,結果被專家橫挑鼻子豎挑眼。孫過庭回來偽造了一件仿古贗品,再拿去給專家看,結果專家說是好得不得了……
所以說看懂書法,不是看了幾本字帖,寫了幾年毛筆字,入了什麼協會,就懂了書法。而是要能看懂了筆法,要能弄懂了鑑定,要能分辨什麼是書法、什麼是書寫、什麼是真跡、什麼是贗品,才能真正看懂深奧莫測的書法。
-
7 # 書法有云
書法的審美也是分層次的。
我們在看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首先從大章法和神采方面去欣賞它,然後再從筆法、字法、墨法等技巧方面進一步進行賞析。
書法的鑑賞,它的本質其實就是當前作品跟我們自身的積累進行對比而得出的一個結論。
因此不斷的豐富自身的積累,是提高書法作品鑑賞能力的不二法門。
提問者的問題是:“目前大陸能看懂書法的人有多少?有1%嗎?”
中國現在的總人口在14億左右,按照1%來計算,那應該就有1400萬左右。如果這個數字是作為學習書法的人數來講,那應該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個數字,把它定位在擁有書法鑑賞能力的這個程度,那就不一定了。
書法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厚積薄發的過程。真正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是比較少的。很多學習書法的的人都是淺嘗輒止。
君不見“江湖書法”、“醜書”得到很多人的追捧,這個事例就間接證明了書法鑑賞能力方面的不足。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不單單要擁有審美,而且還需要對書法的技巧方面有一定的認知,只有這兩者的結合才能對書法作品的鑑賞達到一定的程度。
如果一個人只擁有審美而審美是因人而異的,對同樣的一幅書法作品,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或許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這一個是沒有標準的,但是書法的技巧是有一定的特點和規範性。而這些東西相對來講是可以進行量化的。
綜上所述
個人覺得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擁1400萬人口有鑑賞書法作品的能力。當然對於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來講,越多人的水平高,越是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我們是樂觀其成的,大家應該以這個為第一個目標為之努力。
~~~~~~~~~~~~~~~~~~~~~~~~~~~~
-
8 # 殿忠談三農
目前大陸能看懂書法,臨寫過古代名帖的人,佔比肯定不到1%,大體應在千分之一二。
書法是一種高雅藝術,要有空閒時間,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書法家的形成,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每天都要臨帖,時間不充足是保證不了效果的。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即使你下功夫練習,也終究沒有大的成長空間。練書法需要買宣紙筆墨,年數多了花費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受以上條件限制,練書法的大多是政府退休人員,教師隊伍等清閒人員,工人農民很少有練書法的,因為他們整日上班,累死累活地工作,那還有心情練書法,即使有也很少。
-
9 # 教寫字的王老師
十四億的1%是一千四百多萬,我覺得寫字的人就沒這麼多。
-
10 # 碩果僅存我芯一祥雲
除了篆書和草書外。其它字型都比較容易識別,高中畢業都能差不多認出來了,並不是多麼困難。
就是篆書,得慢慢對照、辨別才能認得。
最困難的就是草書。草書分;有章草,今草,還有大草。每種草書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草書符號,需要不斷的學習與記憶,有些字的草書符號,變化的已與原字面目全非了,所以是比較難識別的。
但是書法有法,草書有草法,不是隨意寫的,不按草法寫出的字不能叫草書,只能叫胡寫。
-
11 # aattxx00
沒有人統計過。身邊確實有不少人分不清書體……尤其是什麼是唐楷、什麼是魏碑,什麼是大草小草章草……
-
12 # 紅9九
華人上過學,接受過教育的都能看懂書法,要寫字,認字就有個審美問題,怎麼寫才好看。問這種問題可以視為對漢字的侮辱。漢字的存在是以美為前提的存在,漢字的學習也是在學習美學。你拿出一篇字,問多少人認得,就是對漢字文化的挑釁,是一種極沒文化,極其庸俗的下三濫表現。
-
13 # 歲月靜好之思
看懂書法的人多如牛毛。只是有些人為利益想讓華人看不懂而已。
-
14 # 優雅蛋糕cY
全民都能看懂書法。不認字的人也知道美醜,對於美醜,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養鵝人不一定認字,他願以鵝換王羲之的字,你說他看不懂嗎?不會寫不會讀不代表不會看,別拿誰懂書法,誰不懂書法忽悠人。
-
15 # 隱逸者石右
專業自由不等於基礎課自由!
書法自由不等於取法自由,
什麼是書法?
漢字取法楷書的書寫方法!
蘇軾“楷如立”的意義是:
書法有法即美如祭侄稿。
有了楷書文字才能稱為“書法”:
同樣寫蘭亭序:
有楷是書聖,
無楷是書奴。
同樣寫祭侄稿:
顏真卿有楷是高書,
沃興華無楷是醜書。
同樣是寫隸書:
劉炳森有楷是書法!
張海沒有楷是寫字!
同樣寫草書:
傅山有楷是書法!
沈鵬無楷是媚書!
同樣寫篆書:
吳昌碩有楷是書法!
蔡大禮無楷是寫字。
書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
-
16 # 墨海泛舟1314
看懂書法?這話牽扯大了,多少為懂,多少為不懂?其實書法欣賞是一個境界的問題,低境界的佔大多數,高境界的不多,按低的說,沒問題一定有,按高境界的說,萬分之一也沒有,甚至十萬分之一也不敢說有,放眼全國,真正的大師有幾個?低眼界的假大溼到處都是…
-
17 # 聰明麻醬26
識字的太多了,懂所謂書法的人,太少了。
-
18 # 書道Range Rover文史探幽
只要是寫漢字的華人或多或少都懂書法。書法並不神秘,但也不簡單。
-
19 # 徐州收藏耕石
其實看懂書法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有如你想知道張三什麼樣子,你只在漫畫裡見到過,書中形容過,別人的口中聽到過,真實的照片沒有看到,真人更沒有見過
現在想知道古人名碑已經風吹雨淋,風化剝蝕無法見到真容,初拓原碑帖只有國家博物館收藏起來了,還有藏家收藏我們也見不到,只有聽任有些人亂說什麼他的字比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的書帖高出萬倍
隨手發殘章共享
-
20 # 老徐
真懂書法的不超過30個人。而這些人還只是看得懂,一下手還不是這麼回事。
回覆列表
什麼才叫看懂書法?懂到什麼程度?需要定個標準,然後作個統計,恐怕無人會去這樣做。再說了,一些懂書法的人,還有看走眼的時候呢,這叫不叫懂書法?
中國之大,藏龍臥虎,懂書法的大有人在。比如,看到那些個醜書,恐怕全華人民都會說:寫的是什麼東西啊。從這一點上講,全華人民都懂書法。永遠記住一條: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實看懂書法並不難,只要用用心、下下功夫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