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水波不興3291

    就題主提出的問題,簡單地談一下個人看法。

    按照現行政策,沒有參加工作經歷的農民,絕大多數人只能按照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自願選擇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收入比較高、經濟上比較寬裕的一部分人,也可以在自願選擇的基礎上,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對於農民來說,參加這兩種保險都是非強制性的,無論參保、還是不參保,都是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當然不會有任何人強制地要求你參保。

    相對來說: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每年的繳費金額要低一些,參保人在本地區確定的繳費標準中,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檔次繳費參保即可,當然其享受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肯定低一些。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每月繳費標準由當地人社部門按照城鎮職工繳費標準研究確定,比城鄉居民的繳費標準要高得多,其享受的基本養老金標準肯定會高一些。這樣做,也完全符合《社會保險法》規定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畢竟,一分付出,一分收穫。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完全沒有繳費參保的農民來說,只能依法領取一份當地標準下的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

    可以肯定地說:在涉及全國所有公民切身利益的兩種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方面,前期依法繳費參保,是獲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本前提條件;依法領取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則是前期參保繳費自然而然的結果。唯一的重大區別是:有工作單位的城鎮職工,是由職工本人和用人單位雙方共同承擔養老保險繳費的;沒有工作單位的非強制參保的城鄉居民和靈活就業人員,就只能按自身經濟條件完全由本人繳費參保。如果通俗地說:設定兩種不同的基本養老保險,最終的決定性制約因素,還是參保人的經濟收入

    說到底:沒有固定的工作崗位、穩定的經濟收入,無論你是什麼人都無力承擔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高標準的繳費。高標準的基本養老金,是由在職期間的高標準的繳費支撐起來的,低標準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是由低標準的繳費所決定的,經濟上的投入和待遇上的收穫是對等的

    從這個角度看,只談養老保險待遇,根本不提是否繳費參保,參保了的又是以什麼標準繳費的,繳費持續了多長時間,其實是在一本正經地胡扯淡。很清楚:繳費標準的高、低和繳費時間的長、短,從根本上就決定了兩種養老保險待遇的高低水平

    現在有一種奇怪的論調:有很多的城鄉居民,壓根兒就沒有繳費參保,到了60週歲時,政府當然只能依法給其發放基礎養老金。這時候,有些人就講:靠這麼一點兒基礎養老金,根本保障不了老年生活需要,養不了老。在這些人眼中,個人的養老問題,本人沒事人兒似的,好象徹底是個局外人;自己撫養長大的兒女似乎也沒有任何責任。他們及其子女自始至終一分錢不掏,似乎就他們金貴,好象政府本來就應該對其負責到底,似乎本人的唯一責任就是衣食無憂地安享晚年,舒舒服服地予以享受。坦率地說:這是一本正經地耍無賴

    甚至有個別一分錢都不繳的人,大言不慚地和城鎮職工比養老金高低,好像國家就虧了他。很多人既不瞭解國家的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政策,又不瞭解國家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的具體辦法,天真地想把國家財政變成自己的小金庫,認為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待遇,就是從財政資金中直接列支的,一張口就問應該發多少合適;隨口生造詞彙,如題主提到的“養老生活保障金”,就非常地典型。

    甚至有些人為了避開《社會保險法》法律規定的限制,別出心裁地宣告:要給沒有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老年農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這樣就不會與社會保險政策發生衝突了。可他們恰恰從根本上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無論叫什麼金,最終都要由政府財政掏錢,本人還是一分錢不掏。這種輿論鼓嘈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一些人,既不懂法,又不講理的心理,既私心過度,又貪得無厭的無賴嘴臉,確實令人震驚。這些人,繳費參保時,根本一分錢不掏,壓根兒就沒有參保;享受待遇時,老是嫌基礎養老金標準太低,要求國家大幅度地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這樣他們就可以空手借棍,有吃有喝了。關乎中國14億人口切身利益的基本法律制度《社會保險法》,在他們的眼裡不過是一塊泥巴,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就是特殊公民,根本不受法律的約束,這是不是太無知、太無畏了呢?

    你看題主提出的問題:農民伯伯發多少養老生活保障金合適?就透露出一股濃濃的無賴氣息:嘴上都要佔一下他人的便宜,似乎農民永遠就壓他人一頭,永遠要他人俯首帖耳;生造“養老生活保險金”這種毫無法律、法規、政策依據,讓人不知所指為何物的新名詞,確實令人無語至極!!

    按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沒有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農民有兩種:第一種是新農保政策實施之時,年齡己經超過了60週歲的農民,這一類人現在只能領取基礎養老金。第二類是可以參保但沒有參保的農民,到齡後也只能領取基礎養老金。這就是國家政策的底線,任何人都不可能突破。

    毫無疑問:基礎養老金的標準肯定會小步快走地、緩慢地、逐漸予以提高。但希望國家大幅度地提高基礎養老金的標準,肯定是不可能的。截止去年底,己經領取養老保險待遇的城鄉居民達到16032萬人,以後人數會逐年增大,國家事實上根本無力承擔。千萬別隻想著就自己的小算盤打得精,冷手就能抓一個熱饅頭。

    總之一句話:年輕時根本不參保的農民,到老年之時只能受窮。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也沒有白吃白喝,天上肯定不會掉餡餅。如果根本沒有繳費參加保險,還要一本正經地討論發多少合適,那就純屬扯淡,肯定是白日做夢!!還是早點醒一醒好。

  • 2 # 山水漁人74217620

    勞累了一生的農民伯伯到了六十歲以上就無多少勞動力了,靠什麼為生呢?

    假如真的國家能發養老金的話,也不必要求太高,能有個一千至二千元左右一個月就可以了,――為什麼不要求多一些呢?

    因為生活在農村的

    老人,他們沒有太多開支。

    一,他們不出冤枉錢物業費,二,不出水費,三不出衛生費,……

    再一個他們有菜園,自產自消都吃不完,還可養一些家禽,――這就省了不少開支。

    一般來說,就是城市裡一個人生活費2千也夠用了,當然如果

    把交通費,物業費,水電費,衛生費等等算在內,那還是要差點,……

    假如真有這好事,那真是老農民的福氣,為國家貢獻了大半世的豬糧,三統五統,――現在到老了如果能拿得到養老金,那真是老農民之幸!

    假如真的如願,真感謝國家體恤貧民,救民於水火,――也只有盛世的中國,才能有如此的愛民之心!…………

    …………………………

  • 3 # 光明使者231182166

    人們的生活就是萬能的萬花筒,五顏六色的,並非是孤釣單一。發多少養老保障金合適?隨著國力水平不斷上升,社會公共出行共享保障,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質量及含金量等保障不斷上升,發多少養老保障金只是人們生活必須的一部分,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為目的,能做到各省的養老生活保障金就不錯,全國來講不能搞平均,因地制宜,實事求是,衡量各省基本生活標準,向大事看齊,向全國看齊,不忘自身價值的快樂生活和快樂工作。有的地方都各有優勢和特長,生產性勞動各有所得,目前情況看應該在3佰到1仟左右最為合適,老有精神文明文化主要傳承的主責任性,老有所用,尊老愛幼的主傳統讓老人有一定的經濟主權,自由支配養老生活保障金。

    發多了起反作用,就是想著很大的錢掉進犯罪的深淵,發少了根據地方生活基本條件及生活環境需要支出不足對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對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來往關係不利。

    社會要大好,老人心情好,年青人敢拼,幼年少年愛學習,加強互補關係的能合力,穩定健康發展固根基。

  • 4 # 使用者辛勤耕耘

    農民雖說是社會的最底層,但是也是對社會做出最大犧牲和貢獻的階層。中國革命走的是工農相結合,從農村包圍城市,逐漸取得革命的勝利,有無數的農民之弟為中國革命獻出了生命,也有無數農民之弟成為了英雄、功臣、革命家。改革開放之初也是先從農村開始的,穩住了農民的心,為改革打下牢固的基礎,農民每年辛苦種出的糧食,選最好的上交給國家,每年交各種提留款,這些都不是為了農自己吧?現在有些人競說,吃的糧食給農民沒有多大關係,說農民沒有多大貢獻。不知道你是什麼人,數典忘祖。隨著國家強大,發展越來越好,為農民解決點實際問題,應該是理所當然,公務員、工作人員工資年年漲,待遇逐年提高。那為什麼要把農民忘掉,60歲以上的一個月百、八十塊錢的養老金,在這物價昂貴的階段能夠買什麼?農村、農業、農民是國之根基,只有解決好農民的問題,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民族才能真正的振興!適時為農民漲點養老金,才能充分體現以民為本的發展觀念。

  • 5 # 鳳凰古杭

    問題:農民伯伯發多少養老生活保障金合適?

    答:這個社會到底沒有誰有義務給你農民發生活保障的。

    上下盼盼,左右顧之,總是想不出當今社會,真的沒有誰有法律義務給你農民發錢作生活保障的。如果真的有,也只有你的子女才有這個義務贍養你,保障你的生活。因為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是幾千年來血脈相承的,約定俗成的家庭養老方式,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這種子女贍養父母的美德,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也還是需要。

    如今社會,政府對年滿六十歲不參加養老保險的老人,免費發放養老生活補貼100多元。這100多元錢僅僅是政府免費補貼作生活費用的補充,它不可能保障你的生活,還是以家庭成員的幫助和贍養為主,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你的正常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無緣無故地開口閉口,就說著要政府給自己生活保障,這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能的。十年來,國家執行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大家參加養老保險繳費,為自己年老後有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保障生活,安度晚年。許多人都按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檔次買了養老保障。但也有部分人無動於衷,不理不採 ,總是想伸手白要別人交的養老金 ,這是非常無恥的,也不可能得到的,在生活中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你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繳費,你就沒有資格享受到養老金。國家要為參加養老保險繳費的人管理好養老金,不可能給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人白送錢的,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

    現如今,無論城市人還是農村人,想要今後生活有保障,年老有養老金,那麼必須在年輕時花錢為自己買一份養老保障。想養老,買社保 。買社保,有養老。

  • 6 # 琿春徐飛768

    讓誰給農民發錢?讓國家發嗎?國家的錢都是城裡人納稅交的錢,讓他們多交稅,給農民白髮錢,城裡人誰能同意?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人根本不符合實際,怎麼總想天上掉餡餅呢?

    當然,我不完全否認給老農民增發養老金。我認為,給40.50後出生的老農民增發一些養老金,還是比較可能的。因為40.50後出生的老農民,經歷過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時國家最困難時期。那時生產技術落後,也沒有化肥農藥,全靠笨重的人力勞動,特別辛苦。40.50出生的老農民,交公糧,修水利,修公路,經歷了國家困難時期的全過程,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給40.50出生的老農民,增發養老金,還是情有可原,合情合理的。

    但這樣會給城裡人增加很多的納稅資金,給國家財政造成很大壓力,需要國家和城裡人民群眾商量,使他們同情40.50後出生的老農民的生活,同意為40.50後出生的老農民多交稅金,增發養老金。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國家做很多工作。

    至於不是40.50後出生的農民,想多得養老金,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交養老保險,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不交不得。沒有別的辦法,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 7 # 高佬1612

    按現在生活,應該保持最低600一月,就可以保障有生活費,可以有電費,水費,天天都能保持有米飯吃,若是買菜的就得等一等,只要保持有飯吃,有燈光,有鹽吃就可以了,不求什麼,只求能真正人人平等。工人退休幾個一月,農民退休幾百一月,大家都是為國家而貢獻自己的體力,相差太大。

    條件差,附出代價最大的是農民,不單是做農民的本分,農閒時還當上工人,進城搞建築,做搬運最幸苦的活就幹了。

    一輩子跟本沒幾天休息,雖有公眾假期,但又於作業的時間問題,必須守在自己的保命田上,天論是大風大雨從不敢在家裡休息。是因為搞生產,不但要在田間幹活。即使糧食回到家,也得要晒乾。天氣好還可以,若天氣不好,一天收三次,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水利好的還可以,水利差的一到種秧季節,晚晚開夜水灌概農田,有時一守就到天亮,那些苦,辛酸只有做個農民,耕過田的人才明白。

    田地成為我們的”戰場”一生人就堅守在”戰場”保護好自己的土地。

    附出的太多太多,望能真正休諒農民伯伯,不求平等只求保障生活。

  • 8 # 水墨青韻

    我覺得發多少錢都要和國家的發展相匹配,二十年前,農民不僅沒一分錢的補貼,還得上交各種農業稅、提留金和統籌基金,俗稱“五金一費”“三提五統”。當時的農民可能想也想不到還有養老生活保障金。

  • 9 # 鼓缶而歌1

    農民是最樸實最懂得知足的群體,農民對國家的貢獻不少於其它群體,無論是解放戰爭還是國家建設,沒有農民的參與都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說共和國的大廈至少一多半農民扛起來的。給農民放養老金是合情合理的。農民要求不高,就目前物價水平,除少數發達地區從外,60歲以上農民每月養老金提高到500,農民心裡都會樂開花兒。

  • 10 # 依山看海

    一個索要的養老金需要定多少,就會有越多越好的願望。

    如果需要努力丶需要投入才能得到的養老金,就會有一個符合自己的選擇,就會一個合理的空間。

  • 11 # 水流雲在草青青

    農民朋友的養老金待遇的確有待提高,但討論這個問題不能脫離現實,感情用事,說了也白說。中國有14億左右人口,其中差不多2/3是農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有足夠的財力,完全可以由政府承擔農民養老負擔的地步。

    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想多領養老金或多漲就得多交養老金,完全指望國家出錢,多拿養老金,是不現實的。無論是農民,還是工人,誰都不是太陽,地球不可能圍著你轉,更不會天上掉餡餅。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民,建立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後,不交養老保險,就無法領取養老金。

    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低,沒有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是零積累,基礎性養老金完全是靠財政支付的,並且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占城鄉居民養老金總額的80%以上的份額。

    城鄉居民養老金等於基礎性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目前全國各地城鄉居民月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88元~1100元,月人均領取標準約為125元左右,今年還會進行調整,調整後有望超過130元,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人數約為1.5億人左右,每年財政資金支出約200億元。這樣的現狀,想要完全由國家負擔,大幅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是不現實的。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國家和個人共同付出努力,一方面國家想辦法提供更多的財政資金,一方面個人要提高繳費標準,雙管齊下,還有中長期可持續中長期可持續進階的物質基礎。

    目前很多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準僅為100~200元,15年個人投入僅為1500元至3000元,這樣的投入,你想讓國家給你發多少養老金,且可以終身領取呢?

    有些朋友總是憤憤不平,提起早年農民朋友交公糧,修公路,修橋樑的往事,認為這是農民可以免費領取養老金的理由。這些農民朋友的確是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的,國家並沒有忽略這點。

    因此,國家已經制定政策,在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時,已達到60歲的城鄉居民,是可以免費領取養老金的。

    但後面相對年輕的農村朋友,就必須踏踏實實至少交夠15年,年滿60歲才能領取養老金了。這樣的政策,農民朋友就不應該再有怨言了。

    其實,按目前的國情,對大多數地區的普通農民來說,如果農民朋友月人均養老金能達到400元~500元左右,不少農民朋友還是會感到有一定安全感,比較知足的。

    因此農民朋友也別完全指望國家短時間內能大幅提高多少多少城鄉居民養老金,不現實。一方面,自己提高繳費標準,另一方面,想辦法另外自己多積累點養老的本錢。至少培養出孝順的兒女,這樣才最現實。你說呢?

  • 12 # 標叔2094

    暫且不談過去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所作出的具體貢獻。只談現在老年農民和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可以說普遍差距不小。同社會會主義社會的共同富裕道路,有擴大之勢。當然、由於各地農村的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和支出都是不同的,也不能一刀切。我認為農民伯伯的養老金應該根據各地城鎮幹部職工退休金平均值的三分之一發放。並隨著調整而調整。理由有三。一、一窮二白的中國是在全國農民兄弟勒緊褲腰帶,累積起來打下現在的社會設施、工業等全面基礎的。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農業國,為什麼會變成現在全世界產業鏈最完善的工業品產出國,飲水思源,難道不是農民提供的積累嗎。(社保一說,根本不用駁斥)。二、農民有耕地、有自留田。不管你是否耕種,都應該可以為你提供部分收入來源,或可免去部分糧食、蔬菜等支出的。農村有宅基地,住房也相對便宜。所以也不能和城鎮退休金相提並論。三、國家的經濟發展巳達到100萬億,工業產出全球最大。完全有能力反哺老年農民。平衡全社會人員的分配,讓絕大多數人亨受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並且農民能亨受的人口並不是很多,隨著社保的普及,農村無退休金的人會逐年減少。在調整高退休金人群政策的同時,適時對老年農民增加養老金。對黨的凝聚力,國家的安定團結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 13 # 社保小達人

    樓主你好,農民伯伯發養老生活保障金,合適嗎?這個當然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只能說自己具不具備領取條件,只要是正常參加在我們農村地區的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現在稱之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可以享受到一份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說我們農民伯伯也是可以享受到,和城市裡面退休職工一樣,相同養老金的待遇。

    那麼就是這個養老金待遇高低的問題。因為如果說你的交費水平比較,基本上養老金的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反之如果說你的繳費水平比較高,那麼你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我們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每一年的繳費標準從200元到幾千元不等,都是可以任意的來選擇,並且每一年在交費的過程中也是可以調整不同的檔次,有些地區最高標準可能是8000元,有些地區可能是6000元,那麼都可以在200元到幾千元的範圍之內來選擇繳費。

    最終那麼就可以獲得一份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當然這個參加農村地區養老保險的群體獲得養老金的水平可能會比較低,大概是不會高於500塊錢,但是總體而言這個養老金它也是可以領取終身的,也能夠保證每一年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只不過就是它在增長的過程中相對來說是比較緩慢的,有些地區可能每年只只會增長5塊錢或者10塊錢或者是20塊錢,這樣的水平相對於職工養老金確實是比較緩慢,但畢竟有了這樣的一份收入,總之而言,比起沒有任何的收入來講還是要有好處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14 # 周夢岐

    農民伯伯發多少生活養老保障金合適?一個月發600元養老金,再加上,還有點地流轉,這就是差不多就夠了,農民老人一年花不多少錢,他有兩個錢都是買藥打針看病用,她沒吃多少錢?他省吃儉用,省下兩個錢就是買藥,有病花的,平時不花錢,除了買藥不花錢

  • 15 # 奇文高叟

    我看這個問題最適合我來回答了,因為我們夫妻倆一工一農,一工者已享受到養老金,一農者暫只能享受到百把塊的養老金,所以,我家是屬於那個養老金的中間地帶,也可說是左右逢源吧!這樣,我的觀點也顯得比較的客觀公正一點,我雖然講得直白一點 ,大概也會比較的少受人質疑。我認為,作為一種職業,不該有貴賤之分,任何一種職業都是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所必需的,哪一種職業都缺不得。特別是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他們生產的可說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東西,是每個人的命根子,如果缺少了農民,國家將要遭殃。所以按道理來說,農民是千萬千萬虧待不得的。但是,退休制度是歷史形成的,自古以來農民就沒有養老金,過去每年還要上繳農業稅呢?我想國家現在也已開始重視這一問題,這不?多少也已給咱六十歲以上農民發了點養老金,雖然數字小點,但也是代表了國家的一點心意,我想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農民養老金的數目也一定是會不斷增加的。再說,我們國家的養老金髮放自有它一個自身的制機,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都是在在職時有養老保險提成的,而農民朋友卻沒有這個提成,這給國家為農民發放足夠數額的養老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我前次在網上曾提出了我的一個想法:即把七十歲以上老農的土地收歸國家或集體,再由國家給他們每月發放失地農民津貼,這樣既解決了資金的來源問題,又解決了老年農民的生活實際困難,兩全其美。總之,這個問題確實是個既需要引起國家的足夠重視,卻又是件很棘手難辦的事,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髮展,我想國家一定會妥善處理好這一問題的。

  • 16 # 逛吃大西安

    養老金是養老保險,是一種國家養老保險合同,你沒簽合同,錢從天上掉下來嗎?1、基本養老金全體公民都一樣多,幾十塊錢,如果農民漲到300,等於全體公民都是300,你讓國家印鈔票呀?財富是創造的,不是印的。2、今年最近的養老保險檔次出來了,各地都分10個到12個檔次,比職工養老保險低,適合農民繳納養老金,到60歲還能領取幾百元,可以維持基本生活。3、我們很多人總是說國家給你發錢?這種思維不對,國家可以專門針對農民發放農業補貼,對貧困戶進行專項扶貧,可以免農民糧食稅,可以減農業綠色食品稅,但是基本養老金是對全體公民的。4、農民致富要利用農業政策,國家政策出來了,就是給你指引道路,個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力國家政策,解決貧困問題。5、國家給你發錢,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對農業發展不利,還是要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讓人成為致富的動力,解決了人的問題,致富就簡單多了。總之,幫人不能給人錢,而是要教人致富的辦法,這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

  • 17 # 農村軍哥

    給農民有尊嚴的生活,應先從每人每月500元養老金開始!

    中國的農民有如那老黃牛,一輩子與泥土打交道,樸實、憨厚,吃得是草,擠出的是鮮“奶”。

    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嘴上喊著“農民伯伯”,而實際打心眼裡看不起農民,農民進城,有多少市民是用眼角瞟的,又有多少人的微表情裡流露出不屑的……

    農民的尊嚴何在?

    農民的尊嚴在書本里,在口號裡。

    種地是付出多、獲得少,既辛苦又無保障的職業,這一職業,社會地位與吸引力極為低下,不同於公務員考試,一個崗位數千人擠破頭競爭;也不同於外企,一則招聘資訊發出,很快就能收到一沓簡歷。

    而農業,種地,人們不但不想往裡“進”,而是想方設法往外“出”,似乎逃離農業被當作是一個人的成功和福分。

    農民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從深處說,種地本質上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其偉大之處在於用平凡的雙手,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在於農民肩上一份常人難以察覺的擔當。

    農民吃的清淡,穿的簡樸,睡的簡陋,卻源源不斷地給社會輸出廉價的糧食,養活一大批人。

    人,離不開空氣、水還有糧食。

    空氣與水乃上天恩賜,只有這糧食才是農民付出辛勞與費盡心血種出來的,就衝這一點,能說農民不偉大嗎?

    不僅如此,還有城裡修的橋鋪的路,建造的高樓大廈,無不凝聚著農民的汗水,人們通常只看到建成後的大廈有多光鮮,新修的馬路有多寬廣,卻不曾留意這光鮮的背後有多少的風吹日晒和艱辛的付出。

    農民是社會的一員,本該享受尊重,而尊重農民應從關心農民和改善農民生活開始。

    農民種糧收入低,種地積極性不高,從而制約了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特別是七八十歲的農民迫於生活壓力,依舊辛苦勞作,是為農村帶著幾分淒涼的現狀。

    尊重和關心農民,首先應尊重農村老年人,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農村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種地變得越來越吃力,身體就如那並不牢靠的破車,咣噹咣噹行走著,總有一天會有累到無法前行,同樣是農村人,老人與年輕人有所不同,年輕一些的農民尚能外出打零工,比起農村老人是多了一份掙錢的門路,因此,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尤為突出,值得關注,也迫需解決。

    農民需要尊嚴,農民的尊嚴更多體現在晚景,有道是,年輕受罪不算罪,老來享福才是福。

    農民當前的養老金普遍為每月百兒八十塊,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地區會稍稍多一些。依筆者之見,老年農民的養老金在當前的基礎上,再增加三四百元,也就是說能夠達到每人每月500元,對於老人來講,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活壓力,多一份保障,這樣,農民才會多幾分尊嚴。

    農民種糧不掙錢,老來無保障,一輩子都在給國家給工業經濟作“嫁衣”,功勞有,貢獻也有。

    每月養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真的不多,既考慮了國家財力,又結合了農村實際情況,合情合理,很有必要。

    呼籲,適度提高農民養老金,讓中國老年農民有尊嚴地活著,幸福、安定地度過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將恩澤與福祉惠及弱勢群體與尋常百姓。

  • 18 # 天數茫茫A

    現在中國城鎮職工,退休後的工資平均水平在3000元以上。而這樣的工資水平,足以能讓他們,退休後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基本上不存在經濟上的負擔。雖然現在國家,對農民達到退休年齡後,也有一定的生活補助。但一般都在一百多塊錢左右。這點錢基本上是不能幹什麼事情的。

    當然,人的慾望永遠是無法得到滿足的。我作為一個農民來講,肯定是希望他越多越好。不過我們也得考慮國家的承受能力,以及結合當地的物價水平等,來談這個問題。要求過高肯定也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農民需要領的養老金,只要能解決農民的一些基本生活問題,我認為就已經很好了。

    不過,農民那有退休一說,只要能勞動,他們都會勞動,並創造一定的價值。當然,創造的這些價值也能為他們貼補一些家用。不過,即使是這樣,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也不太可能,而且生活還必須精打細算,不能有超出實際能力的消費等,只能算勉強夠開銷吧。因此,個人認為,農民達到退休年齡後,至少要發放800塊錢左右的養老金才合適,這樣他們才能自己,在不依靠別人的情況下生活。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實現。

  • 19 # 夢裡飛歌

    據統計,農民佔全中國人口的55%,也就是說中國是許以農民為主的國家。

    我們村有位李大爺當年應徵參軍,復員以後安排在縣農機局工作了三十多年,退休後回到村裡,在村裡人羨慕的目光中,悠滋滋地提著籠子去村頭溜鳥。每個月三千多元的退休金,讓他衣食無憂。而和他一樣大的夥伴去沒有這樣的閒情逸致,整天起早貪黑的在地裡忙活。

    前些年,村裡每當交公糧時可熱鬧了,開著拖拉機或趕著毛驢車,大人忙孩子推,踴躍的去鄉糧管所交公糧,有時因為排隊餓著肚子等一天,披星戴月回到家,累的躺倒炕上飯都不想吃。

    誠然,國家有新的政策 ,年滿六十週歲的老人每月有一百元的生活金,還有小麥補貼,可人工,化肥農藥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一畝剩下的收入也沒多少。所以現在農村的不少老人為了生計,是活到老幹到老。

    如果沒有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來供應,再有能耐,有力氣牛麼?交公糧的農民伯伯已經老了,當年以農養工,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貢獻,遇過給他們一個月一千元的養老保障不為過吧?

  • 20 # 望九天攬月夢銀河捉鱉

    每月10斤肉500元+30斤米100元+100斤蔬菜300元+5斤油50元+鹽醋醬糖20元+水果50元+紙幣10元+洗漱用品50元+理頭20元+看病200元+車旅電話費200元+節日補貼、養生福利1500元。合計:3000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目三兩次都沒過,應該怎麼克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