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強

    我們熱愛毛主席,因為毛澤東思想代表了人民的立場。

  • 22 # 榆樹的書房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人從大的範疇來說,可以放在一起;往細裡分析,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

    一、五十年代的人

    他們的父母都是“舊社會”結婚的,傳統觀念很重,他們一般也會左右兒女的婚姻。

    趕上大鍊鋼鐵、大躍進,再加上每家的孩子都多,他們的父母基本上在城市都上班、在農村都出工,一群孩子中都是哥哥姐姐當爹當媽。

    1、所以,1950-1955年的哥哥姐姐們,基本上在弟弟妹妹眼中就是大家長,地位非常高。這些人到了社會上、工作單位,也是能力比較好,人緣也好的人。就像梁曉聲《人世間》的大哥一樣,有責任感,有擔當。

    2、當然,1955-1957的人,也是很有家國情懷,是獨立,能吃苦的一群人。

    3、1958-1959的人,基本可以歸到六零後的一代了。

    4、他們生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國家提倡婦女解放、婚姻自主,但是由於他們父母舊思維的強大慣性,許多女孩子不能讀書,婚姻還是不能自主。但是他們從記事起,就開始接受新思想的滲透。給他們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打下基礎。

    5、他們生在城市的,很大一部分趕上了上山下鄉,具有梁曉聲那樣的人生經歷。回城以後,又有許多人趕上了“下崗”,從中兩極分化:考上大學的、下崗後創業成功的,變成“成功人士”;而另一部分,則生活在城市底層。

    6、他們中極少數人考上了1966年前的大學;一部分學業紮實的,恢復高考後成功考上大學,其中不少初中生都能考上大學;

    7、無論成功的,還是底層的,他們都能吃苦,能包容。

    二、六十年代的人——就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

    1、父母思想狀況:我們的父母是解放初期第一代新青年(1949年那時候14歲-20歲),他們能夠上學的人,接受了全新的思想,他們在新時代的浪漫思潮與舊傳統中掙扎,自己的思想體系是半新半舊的(舊瓶裝新酒)。

    他們有的人衝破了舊家長的牢籠,婚姻自主,自由戀愛,他們雖然受到家族的冷遇,卻能得到集體(工作單位、村幹部)的支援。

    但是我父母,這一對新時代的知識青年,還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他們的婚姻還算成功的。

    2、大部分六零後,從記事起就在忍飢挨餓,大約十歲前,每天在想:今天能吃到什麼。野菜、樹皮,甚至“觀音土”,都嘗過。

    3、精神上,從上學校開始,就是“運動”,文化知識的學習很不正規,小學到初中,基本不知道什麼是“考試”。小學時,書包裡就兩本書:語文和算術。就算我父母都是老師,我也考上了大學,我的拼音、筆畫順序許多都不正確,,我做了老師以後,小學的語文基礎都自己補了一遍。

    六零後基本都趕上了高考

    4、我們的高考,被“老三屆”碾壓——五十年代那批人。我們的高中生,幹不過他們的初中生。我也是復讀半年才考上的,大學裡,我們班還有三分之一的“老三屆”。他們的文化基礎太過硬了,經受的是曾經被批判的“教育十七年”。

    5、由於上學時的知識侷限,我們的思想不如五十年代的大哥大姐們成熟、有深度。文化生活,是“八出樣板戲”陪伴青春期,“戀愛”是被禁止的,電影裡的男女主角都是單身。我們初中、高中時,基本上男女同學不說話的。

    等我們到了八十年,思想突然放開了,其實我們當時很侷促、惶惑的。

    6、我們這一代的共同點:幼兒、少年時代身體上缺乏營養,青少年時代精神上缺乏營養。

    7、我們結婚後,幾乎全部趕上了“一胎化”,當然許多農村的,第一胎是女孩,勉強能生二胎。

    8、我們的孩子突然就金貴了起來,比我們金貴多了,他們開始了“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於是我們省吃儉用,給他們買各種補品、書籍、玩具,有的開始花重金“雞娃”。

    9、我們的孩子成家立業,我們大部分人要出錢幫買房、有了第三代,無怨無悔帶孩子。

    10、我們這一代考上大學的、城市的工人,基本趕上了集體分房,有退休金養活自己、補貼兒女;在農村的,八、九十年代搞副業、進城務工,也都積累了一些資本,也能給兒子買房、拿彩禮,養活自己也沒問題。

    總體上,我感覺從個人的整體素質(尤其精神層面),六十年代的人比不上五十年代的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悲辛和幸福,都被時代大潮裹挾,羨慕、埋怨都沒用。一轉眼,我們都老啦,七十年代的人也將要步我們的後塵。

    什麼幸與不幸,且滄海一聲笑吧。

  • 23 # 軍號聲聲

    這一代人艱苦好學有信仰,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對黨忠心耿耿,永遠跟黨走的一代人。

  • 24 # 胸有點墨2

    本是五零後,花甲近古稀。出生即捱餓,文革未學習。識字沒知識,下鄉去種地。回城被分配,眾多大集體。也有翹楚者,高考幸中第。際遇各不同,無須怨天地。一代千萬人,不必去攀比。如今沐夕陽,好好愛自己。活出精彩來,瀟灑離世去。

  • 25 # 平地颳起一陣風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接受的基本教育都是正能量,熱愛祖國熱愛黨和人民,吃苦耐勞,艱苦樸素,三觀正

  • 26 # 樹田帶你看歷史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是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一代人,是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走集體道路的。

  • 27 # 活潑風鈴HE

    生在紅旗下,長在國家發展的艱苦時期,受毛澤東思想教育,聽黨的話,樂於助人,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中堅力量。

  • 28 # 求實81668638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沒有經受過舊社會牛馬不如的人吃人的社會,但他們卻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受毛澤東思想的哺育成長起來的人。這一代絕大多數人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他們有遠大的理想,覺悟高,有拼搏奉獻精神,他們為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29 # 溫水青蛙22

    這兩代人是生在新中國丶長在紅旗下的時代驕子。

    50丶6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瞭解放後我們可愛的祖國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的全過程。

    他們小時候,物質極度匱乏,吃的穿的很差,吃過野菜丶樹皮,穿補丁摞補丁的衣褲和墊“靰鞡草”的草鞋;人口多,住的擁擠,衛生條件不好,臭蟲丶蝨子丶蚊蠅困擾……

    尤其是六零上小學1~2年級時,沒有筆和本子,每人發一塊小黑板和“石筆”寫字算題,老師檢查記分後擦掉再寫;秋天集體打柴用於課堂冬季取暖,冬季撿糞交給學校,學校每立方米2~3元賣給農村,所得錢用於取暖丶上玻璃丶桌椅等維修。

    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愛黨丶愛祖國丶愛社會主義;愛科學丶愛勞動;學英雄丶尊重勞動模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我們經歷了“大躍進”“四清”“文革”及上山下鄉的運動。

    正是這艱苦的歲月,鍛鍊了兩代最能吃苦耐勞,不貪圖享樂丶無私奉獻,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祖國的建設者。

    是心明眼亮丶愛憎分明丶立場堅定的人,是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積極投身祖國建設,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敵人面前不畏懼,最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人,是甘願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董宇輝、辛巴、農嫂、胖東來,一根玉米引發的行業大戰誰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