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如意菩提

    我絕對不贊同你的說法!父母的孩子都是寶貝兒女!只要他們幸福快樂,父母每天都樂呵呵!

  • 2 # 紫氣東來6071729700013

    這種話題,本身就有重男輕女之嫌。所以不認同。養兒養女一個樣,隨著孩子的長大,就是漸行漸遠的過程。都是獨特個體,各自過好各自的日子就是最大的快樂。節假日時聚一聚,儘量少插手孩子的事情,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如果孩子有要求,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同理,家長也不要用孝道綁架,有話跟孩子直說,孩子會量力而行。

    有什麼可愁的。

  • 3 # 魔域桃園

    我家兩個女兒,大女兒已出嫁,過得挺好的。二女兒也已經參加了工作,在國際郵輪上工作,常年不回家,現在突然感覺到如果二女兒也成了家,我們老兩口還真的是無依無靠的感覺。哎!都說女兒是爹孃的小棉襖,現在一點也感受不到小棉襖的溫暖,而且還感覺到冷嗖嗖的。越想越後怕,看起來還是生兒子比較好,不管窮一點還是富一點總是能生活在一起,老了也會有人照顧。

  • 4 # 草峽芨芨草

    無所謂兒女,養啥都一樣。俗話說得好兒有兒房,女有女房,老人住了個草房。新家庭一組建,雙方父母都是客人。

  • 5 # 阿玲一號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在父母舌尖上長大,子不教父之過,你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就怎麼長大,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以後的格局。沒有不孝順的孩子,只有不負責的父母。

  • 6 # 淡泊傻姑

    有點道理,但沒有那麼絕對,在兒子和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是一樣的,都要一把屎一把尿的養大,精心教育,在找到工作結婚前,我覺得兒子和女兒是一樣的。

    但是,在兒子和女兒結婚時,區別就來了,女兒結婚時,孃家有錢了就嫁妝多一點,沒錢了,嫁妝少了也沒關係,但是兒子就不一樣了,必須有房,有車,動不動就得一兩百萬,不然連物件也找不了。結婚那天,女方家長會感到失落,覺得少了一口人,男方家長就會興高彩烈的,感覺自己家人丁更興旺了。

    結婚後,有兒子和女兒的家庭也有區別,婆婆就必須帶孫子,不帶兒媳婦就會怨聲載道的,甚至以不給養老來威脅,兒子也會對父母不滿意。而丈母孃帶不帶外孫,就看丈母孃的心情了,不帶女婿也不敢有意見,帶了那就成了功臣,女婿一家感恩戴德的。

    到了老人老了,在兒子家養老和女兒家養老,也是有區別的。在兒子家住,從心理上就覺得是自己家,有歸屬感,在女兒家住,不管女兒女婿對得好與壞,都有寄人蘺下的感覺,住著不自在。

    當然,上面這種情況指的是正常情況下的女兒和兒子的區別。如果生了不成器的兒女,不管男女,那父母就只有操心的份了。

  • 7 # 匯侃

    我一點也不認同,哪有這麼絕對的事。養女兒天天樂,養兒子天天愁,簡直就是廢話。如果養了個二百五的女兒,樂在哪裡?養了有學問有智慧的兒子,為什麼要天天發愁呢?我的觀點是:無論性別,只看教育培養得如何,子女有知識有教養,必定會感恩父母,讓父母幸福快樂!否則的話,當然只有愁囉!

  • 8 # 我是蘇菲

    不認同!從生孩子那一刻開始,父母就有責任把孩子撫養長大,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適應社會,並掌握生存技能,孩子們長大後才能擁有自己的幸福生活,父母應該自身正,而不是從孩子身上得到什麼,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學會互相感恩,而不是隻讓孩子孝順感恩。

  • 9 # 孤竹華人1

    生兒育女,盡享天倫之樂,何來天天愁?

  • 10 # 積極的小魚nJ

    俗話說得好:養兒防老,當今社會,不抱太大的希望,人總得老去,生命的延續,精神上的寄託,家庭的傳承,水往下流,生活時時靠自己經營,有時候繁忙能忘掉許多不愉快的事,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 11 # 坦坦蕩蕩的會飛

    這是一種養孩子的消極思維、消極狀態。現在好男生稀缺。如果你下功夫把男孩養好,我看光耀門廳也是沒有問題的!你自己心性就想少付出。那就是上面情況!

  • 12 # 陌上花開56830

    養兒養女都是自己的孩子,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認知的問題,我不覺得養兒子有什麼可愁的。也並不見得養女兒的人就都活的有多精彩,這問題提的就有問題,我不認同!

  • 13 # 雞娃那點事兒

    養孩子的心態,決定了一個大家庭是否和諧美滿。

    所謂的天天愁,無非是養兒子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理所當然的責任,比如給兒子買房、給兒子付彩禮、給兒子帶孩子……而養女兒就不用!這難道不是傳統糟粕嗎?

    然而,事實是,現在的父母養女兒,個個精雕細琢,大部分都為女兒準備好了房子和陪嫁,而這一切都是積極主動而且欣然而備,這才是當代父母的正解!那養兒子的還為必須給兒子買房而愁苦嗎?有什麼理由去愁苦呢?

    我見過很多帶孩子的姥姥,即使現在的姥姥,再年輕也是60後,但姥姥中並不乏開明者。曾經有10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兒,減去我這個媽媽不算,另外9和小朋友都是姥姥帶。於是一個姥姥便唱起了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開欣賞。其他人都跟著附和。這時候一位阿姨說:咱別不講理,咱為啥給閨女帶孩子,不就是怕閨女在婆婆手裡處境艱難嘛,咱疼閨女就疼閨女,別打擊人家婆婆,人家也不是不管,只是婆媳之間相處咱都經歷過,就不想再讓閨女經歷了……人家上一代的姥姥都這樣想了,咱這代準婆婆們還好意思不好好對兒媳婦嗎?還好意思不心甘情願帶孩子嗎?帶孩子還是事兒嗎?

    最敏感的就是彩禮了。我不否認有很多父母,會把閨女的彩禮照單全收,但普遍的現象是,姑娘帶著豐厚的嫁妝,和無盡的憧憬走入婚姻。我想,我們這代媽媽對這一點,體會頗深。我們都經歷過的,將來又如何忍心去打破一個女孩兒,對婚姻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又何苦在彩禮這第一道門,就讓她們涼了心扉。彩禮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數字!如果我們都這樣想,即使在這個問題是有分歧,也一定能妥善處理,皆大歡喜!

    之於你養的兒子,是給丈母孃養的,還是給自己養的,上面三個問題都解決了,這個問題便不再是問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而不是兩個人。換句話說,從廣義上講,婚姻中的兩個大家庭,因為一對新人的結合,而合併成一個大家庭。父親和母親對孩子尚且不同,幾十年沒有交集,半路合併的兩個家,又怎會同日而語。他能心甘情願地去侍奉丈母孃,一定會為他們的小家庭的和諧堅固,起到堅實的促進作用,作為父母,又有何異議?

    與其糾結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不如絞盡腦汁,培養他們正確的感情觀,婚姻觀,讓他們都能慧眼識珠,兒子將來都能得的如意娘子!女兒將來都能嫁得如意郎君!這不才應該是做父母,最基本的初衷嗎?

    時代的進步,需要幾代人的共同進步,才可以實現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功!期待著我們的孩子成長起來,精神富裕已全面實現!家庭矛盾消失不見!

  • 14 # xlbr700522

    不是很認同。養兒養女其實是一樣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天天樂,相反,不省心的話愁得你懷疑人生。對於孩子,從小教育讓他們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對家庭的依戀感幸福感。培養他們堅強、堅忍、自律、勤勞、節儉的優秀品質,讓他們從小走大道,遠離黃賭毒,遠離遊戲、大手大腳花錢、懶惰等不良惡習。這樣不管以後出嫁或是結婚,會永遠把父母掛念在心裡。

    這是我個人觀點,不知道你們是否認同?

  • 15 # 一心一意橙子w

    總結的很精闢但是大多數吧!凡事沒有絕對只是相對而言。本人認同播主的觀點。

  • 16 # 使用者柳樺

    不認同。女兒兒子都有好有差,把女兒形容成小棉襖,但這個小棉襖也常常漏風。何況如果她嫁遠了,父母的相思之苦也使你天天樂不起來吧?兒子不如女兒細緻,但也常常為父母撐起一片天。婆媳關係處好了也是其樂融融的。如果不好也犯不上天天愁吧!

  • 17 # 嘎啊哈呀

    養兒女哪有什麼天天愁,更沒有什麼天天樂!

    從小到大,不分男女,無論付出多少,始終都存在別人家的孩子這個標杆!別人家的孩子也許讓你羨慕學習,殊不知其父母老年也許孤獨寂寞!發愁自己孩子的成績,殊不知你的老年也許天倫盡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天天的開心也沒有日日發愁,知足常樂就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 18 # 灑脫餃子Q

    我不認同,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夂母的寶貝,重在教育,攵母是孩子的第一印老師,攵毌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當孩子懂事時,就開始對他(她)們進行教育,孩子不會走彎路的,為啥說出嫁日養女兒天天樂,除了結婚日養兒子天天愁,我不贊同這種說法,因我三個兒女都成家了,對攵母孝順,我很滿足!‘

  • 19 # 幸福滿堂喜盈門

    每個人的幸福和快樂都有認知不同,我的快樂是知是常樂!

  • 20 # 弘二乏詩

    也不完全對,有時候兒子在外面做了壞事(比如跟人家打架、K廳泡妞、酗酒惹事等),被人給告到家裡,恨不得掐死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子女輪流給老人養老,看似公平實則是子女的不孝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