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說史

    1.出身不好

    先說出身,乾隆帝這個人,選擇妻妾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妾室的選擇或者晉升大部分是看恩寵。而妻子的地位則是首先看門第。

    大家看過清代歷史的都知道,乾隆帝本身是一個極其自負和完美主義者。他自認為自己能在祖宗家法內做到所有清代帝王最好的,他對自己的妻子(注意不是妾)門第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因為在清代初期,母系地位是直接能影響到其後代地位,比如努爾哈赤諸子中,因為生母地位不高,因此不能入八分或者即使入八分但是爵位過低的比比皆是。

    乾隆帝前兩個妻子,一個是沙濟富察氏的孝賢皇后,一個是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其中孝賢皇后皇后一族沙濟富察氏在努爾哈赤時期即投靠建州,至順治帝時期獲得男爵,其後經過數次襲爵,到了馬齊時期因為爵位疊加,成為二等伯爵。而從其祖先投奔建州開始,到哈什屯、米思涵、馬武、馬齊,皆是朝廷重臣。其家族到了雍正指婚富察氏給寶親王時代,雖然不能比肩鈕祜祿氏巨集毅公家族,也儼然是一等世家行列。

    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根據《欽定八旗通志》、《欽定八旗氏族通譜》,記載繼皇后父親訥爾布為首任輝發國主王機砮的後代。並且擁有兩個世管佐領(因此繼皇后家的家世其實考證難度並不大,因為有世管佐領可以查詢歷代管領名單)。雖然在雍正乾隆朝,繼皇后家世並不是特別顯赫(主要是家族重臣太少),但是家族底蘊還是有的 ,門第也算中等偏上。在孝賢皇后去世後,繼皇后在乾隆諸妃嬪中能被選為皇后,除了自身素養和孝聖憲皇后喜愛以外,其家世也是加分項(相比淑嘉皇貴妃的包衣、純惠皇貴妃的民人)。

    而孝儀純皇后也就是令妃,雖然其祖父成為了內務府總管大臣,但是家族地位太低,是包衣管領出身(比包衣佐領略低),其入宮很可能都是通過內務府上三旗包衣選秀(主要選宮女)而非外八旗選秀(主要選後妃,兼具為宗室選妻妾)。一直到了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孃家包衣渾託和人 (即包衣管領人),著從本旗包衣牛錄撥出,欽此”。

    不僅相比前兩位皇后門第太低,就算是乾隆為嘉慶帝選擇的包衣出身的孝淑睿皇后也不如,因為孝淑睿皇后在入宮前,就因為其祖父常安的隔房堂兄弟來保是乾隆朝文華殿大學士,便從正白旗包衣抬旗至正白旗滿洲,擺脫了包衣籍。

    2.祕密建儲的需要

    清代自雍正開始推行祕密建儲,雖然在雍正朝和乾隆朝早期不甚規範,尤其是乾隆,在其年輕時期,少年天子意氣風發,或許是想彌補祖父立儲的缺憾,抑或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政治自信,幾次有打破祕密建儲直接明示繼承人的傾向。但是到了晚年,情況發生改變,隨著乾隆帝政治素養和手段越來越老辣,且年邁以後越來越雄猜。在儲位選擇上也越來越謹慎,對皇子在前朝的影響力也越來越警惕。比如其長門定親王子綿德就因為接受外臣饋贈被直接削爵。

    在此情況下,乾隆帝並不願意過早暴露出立儲意圖,除了保護儲君以外,也是防止儲君人選及早暴露導致的皇權受到威脅。

    在乾隆中後期,尤其是榮親王早逝以後,可能成為繼承人的無非就是淑嘉皇貴妃儀親王、成親王和孝儀純皇后的嘉親王、十七阿哥。而其中尤以成親王和嘉親王最為矚目。兩皇子母親皆為包衣出身,而且都是皇貴妃。如果此時突然加封(或者追封)某皇子母為皇后,則有可能破壞祕密建儲的規則。不過乾隆在後期對孝儀純皇后仍然在努力提高其門第,比如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五日,奉旨:著將皇貴妃孃家抬入鑲黃滿州旗,如何辦理編牛錄後抬旗之處,命內務府大臣會同該旗大臣等查例後定議具奏。

    3.乾隆帝的傷痛

    皇后是“小君”,但是也是君,其地位是後宮所有妃嬪不可比擬的。雖然清代皇權極度擴張,皇后地位較之前朝下降很多,但是其政治象徵依然不容忽視。乾隆帝的元后和繼後都留給了乾隆帝很大的困擾,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情感上。

    如果說孝賢皇后的喪葬風波是乾隆帝藉機轉變執政作風和政治作秀過度所致。

    那麼繼皇后的不廢而廢則極大的動搖了乾隆帝政治權威。繼皇后在剛剛失寵時,乾隆帝即在政治上高度緊張,《宮中檔乾隆朝奏摺》有錄入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五日,山東巡撫崔應階奏報皇后御舟已過八閘及委員扈從緣由折。該奏摺稱三月初三日皇后御舟才剛抵達山東省臺莊境,大臣李弘鎮和鮮遜率同司道敬謹地扈從皇后御舟經過八閘。山東巡撫崔應階暫在韓莊將留東各棚馬駝,分撥至徐家渡交收後,即赴江蘇省恭迎乾隆帝御舟。由此可見,宮廷檔案中皇后到達北京的日期曾被高宗下旨改為閏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二十三日,乾隆帝下了一道嘉獎皇后侄子訥蘇肯的諭旨,惟同一日乾隆帝又諭令福隆安務必於入京前,等候英廉傳旨。乾隆帝諭令阿哥、公主、福晉前來聽取他對此事的後續處理,又令當著他們及皇后的面前將涉及此事的三位宮女責打六十大板,又將翊坤宮中官女子與太監悉數遣散,另挑老實的女子兩位及太監十位侍候。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回京,進駐圓明園。五月初二日,侍郎阿永阿因力諫不可廢后而被貶往新疆;五月十四日,收繳四份冊寶夾紙,並且裁減她位下的部分傭人,但尚未褫奪皇后位號。七月時,那拉氏位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應才只有兩名宮女。

    乾隆帝對此事的態度突然轉變,有可能是總管太監王成涿州接駕時所呈上的一道摺子。高宗將那拉氏斷髮之故歸究於被人施以邪術,但他不是很確定,便諭令王成看著阿哥們念懲罰那拉氏的旨意時,那拉氏是“怎麼聽、做何光景”,要王成一一記下並奏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初八日的內務府滿文奏摺顯示,已懷孕的皇貴妃魏氏接替被幽禁翊坤宮後殿的皇后那拉氏,辦理上元令節內庭主位的餑餑桌張以及詣居圓明園事宜;六月初七日,皇后孃家撥回原旗,並且被削去兩個世管佐領。不久,訥蘇肯著為三等侍衛,交烏什大臣差遣;七月十四日,皇后那拉氏默默離開人世,終年四十九歲。乾隆帝命那拉氏的喪葬儀式下降一級,即等同依照皇貴妃之例舉行;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大家可以從流水賬般的敘述中發現,整個繼皇后事件處理的複雜程度,權衡的反覆,佈局的謹慎都不亞於外朝處置重臣甚至權臣,與乾隆朝初期爆發的“弘皙逆案”不相上下,這在乾隆朝中後期是極為罕見的。

    當時,正擔任御史的李玉鳴上疏請示依皇后禮舉喪,結果竟被謫伊犁。十二年後,又有一個名叫金從善的書生,上書乾隆皇帝,談到立後之事。乾隆還為此發怒道,那拉氏本是朕即位前的側福晉。朕即位後,因孝賢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貴妃又立為皇后。

    作為一個享國日久,視群臣如奴僕,權柄獨操並且手段毒辣的皇帝,在對待皇后事務上如此小心翼翼且繼皇后喪儀被民間士紳公然反抗。不僅是說明了繼皇后事件引起的非議之大,也說明了皇后位對於皇權來說亦有頗多牽制。

    作為一名已經多年習慣於獨尊的皇帝來說,在經歷了繼皇后事件後,沒有必要也不願意再立一個地位略低於他,卻依然是“君”的皇后。

    最後,孝儀純皇后雖然並非活著時候即冊封的皇后,卻依然是乾隆在位期間追封的皇后。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追贈皇太子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十月,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恭齎冊寶詣孝賢皇后陵,冊諡孝儀皇后。

  • 2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編撰:史遇春

    須知:魏佳氏的皇后名號,為其死後由乾隆帝追封。

    魏佳氏(公元1727年~公元1775年),生於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滿洲鑲黃旗;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

    據說,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封為魏貴人;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為令嬪,時19歲,便位列三嬪之一。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佳氏。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五月,晉封為令妃。此時,魏佳氏在乾隆帝后宮中的位次,僅次於乾隆帝潛邸舊人。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十二月初六日,乾隆帝賞賜魏佳氏的家人房子和土地。此舉,可能是因為魏佳氏此時懷有身孕的緣故。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二月,乾隆帝自宮中搬到圓明園長住,懷孕的魏佳氏隨駕;七月十五日,皇七女在五福堂出生。五福堂乃是乾隆帝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正月,乾隆帝南巡江浙,魏佳氏隨駕。此時,她已有身孕,但仍然被乾隆帝帶在身邊。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晉封魏佳氏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月初六日,魏佳氏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正月至五月間,乾隆帝南巡江浙,魏佳氏隨駕,在南巡途中懷孕;七月,乾隆帝按慣例啟程去熱河圍獵,魏佳氏因懷孕已六個月,並未隨駕;九月十六日,乾隆返京,他還未回到圓明園,只是駐蹕在南石槽行宮時,就命人把魏佳氏接到身邊,並一起用膳。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月十五日,魏佳氏隨駕南巡;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此時,孝賢皇后富察氏已故,皇后輝發那拉氏因斷髮失寵,不廢而廢;魏佳氏便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後宮之主;自此,執掌後宮達十年之久。七月至十月,乾隆帝在熱河圍獵,魏佳氏隨駕,這一次,依然在隨駕途中懷孕;回宮後,乾隆帝即命人修繕曾經是皇后才有資格居住的養心殿東耳房,更換並增添了許多設施,給魏佳氏回宮後居住和養胎居用。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冬至,魏佳氏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祕密立儲,時永琰年僅13歲。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魏佳氏因病去世,享年49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較多的后妃之一。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十五日,生皇七女;皇七女滿月後,八月十七日,乾隆帝才動身去熱河;閏九月,皇七女被指配超勇親王博爾濟吉特氏策凌之孫拉旺多爾濟。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額駙拉旺多爾濟襲親王爵。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正月初四日,皇七女被封為固倫和靜公主;七月,下嫁拉旺多爾濟。其時,魏佳氏雖為皇貴妃,但皇七女卻享有皇后所出之女的尊榮。乾隆帝除了破例封皇七女為固倫公主外,還幫七額駙拉旺多爾濟爭家產、開當鋪,讓七額駙襲親王爵位;七額駙父母去世,乾隆帝捨不得女兒遠去守孝而“百般阻撓”。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初十日,皇七女薨,年僅20歲。魏佳氏在皇七女逝世後第十九天薨逝。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七月十七日,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四子出生當日,乾隆帝也在圓明園;次日,乾隆帝自圓明園啟程動身去熱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三月初八日,皇十四子因種痘夭折,年僅4歲。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七月十四日,生皇九女。皇九女於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十二月封為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八月下嫁烏雅氏協辦大學士兆惠之子、一等武毅謀勇公札蘭泰。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十一月十九日,皇九女薨逝,年僅23歲。皇九女去世三個月後,乾隆帝將其女接進宮中撫養。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閏六月初十日,據紅籮炭檔記載,魏佳氏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九月二十四日,魏佳氏遇喜添炭停止,守月姥姥添炭停止。說明,魏佳氏此時已小產,小產時,大概已懷孕八個月。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月初六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為嘉慶帝。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皇十六子。皇十六子於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三月十七日,因種痘夭折,年僅4歲。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五月十一日,生皇十七子永璘,皇十七子於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封多羅貝勒。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晉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封和碩慶親王,同年薨,時年55歲。

    (本篇結束)

  • 3 # Adan小吃

    首先,乾隆追贈令妃皇后的最大意義是讓嘉慶成為嫡子繼位,滿足他一直以來嫡子控的心願。這是有歷史明擺著記載的。如果你想推翻這一點,那就不必往下看了,我不跟歷史發明家討論歷史。你儘管相信你想相信的。

    那麼問題來了。嫡子繼位,誰是嫡母?你告訴我誰?孝賢皇后?沒有記錄。繼皇后?別開玩笑了好吧?那麼只能是令妃。令妃要成為嫡母,能怎麼辦?只有扶正啊!為什麼二十年後才扶正?你管他呢?這很重要麼?乾隆就是心血來潮二十年以後想扶正令妃了,有問題?可能令妃的確沒讓他喜歡到生前扶正或者死後立即扶正,但令妃的確讓他喜歡到扶正的地步了。這個扶正和皇帝生母死後扶正的區別就在於乾隆參與了決策。皇帝生母死後扶正是沒有先帝的決策的。一個皇室女子蓋棺定論的地位,也是按她在她丈夫左右的地位來決定的,而不是在他兒子面前的地位來決定的。兒子孝順生母和嫡母是必須的,但丈夫給不給你這個正室的位置卻不是必然的。

    側室扶正有多困難,請參考孝靜成皇后。其實她到死都沒有真正意義上扶正,因為她是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太后幫忙扶正的。她和令妃算是清朝最獨特的兩個皇后。除此之外,敬懿皇太妃由於撫養溥儀長大,也曾在民國時期試圖謀求皇太后的稱號,可是事實是她連宗室的那一關都過不去。

    至於計較乾隆詔書怎麼說的,我給你打個比方。假設有兩份詔書,詔書1說:

    令妃是個傻子,狗孃養的下賤貨色,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就要給她追贈個皇后。

    詔書2說:

    令妃好完美,好仙女,好精緻,是我的心中最愛。但我就不給她封后。

    你們這幫歷史發明家難道覺得詔書2帶來的結果比詔書1好?你別管詔書1寫的怎麼難聽,詔書1帶來的實質性後果就是乾隆作為丈夫承認令妃繼室的位置。如果有人願意在遺囑裡罵我一頓然後把遺產全部分給我,我真的不介意你怎麼罵我。何況令妃實際的詔書大概意思為:

    我兒子得登基了,我想讓他以嫡子身份登基,那他母親得扶正,所以令妃就追贈個皇后吧。這種做法比較特殊,儀式什麼的就從簡吧,以後類似的情況就效仿我吧。

    這封詔書只是沒有達到你們心目中瑪麗蘇的境界,但皇帝親自封后扶正正室地位是實打實的待遇,why do you fucking care about 詔書的內容?

    請你們看宮鬥小說瑪麗蘇的粉紅心歇一歇。看待歷史是沒法去分析當事人的心境的(為什麼死後二十年後令妃才扶正),只能討論事件結果(令妃扶正),以及基本邏輯(整片回答都是圍繞邏輯來的)。

    說令妃不得寵的,是真的不懂清朝的禮法。說真的,哪怕看看宮鬥劇,基本的妃嬪升遷以及兩宮皇太后的規則應該也有數了。首先,令妃封妃的速度可以算神速,緊接著封貴妃,皇貴妃。其次,很多人糾結於乾隆”追贈”令妃皇后一事,事實上,乾隆這個做法是真正意義上的超拔令妃。

    清朝的皇后有兩種,一種是皇帝的正室(或者繼室,總之得是正妻),另一種是下一任皇帝的生母。皇帝的正室不必多說,她是國母。下一任皇帝的生母母以子貴,既然皇帝是聖人,那麼皇帝的生母必須也得是聖母了。下一任皇帝的聖母封后這一過程,卻不能由下一任皇帝進行操作,原因很簡單,這是他爹的女人,他不能替他爹做主。所以,皇帝的正妻天然是皇后。下一任皇帝的生母生前可以稱聖母皇太后,但不能稱皇后。死後則得以依祖制,在諡號一項上稱皇后,並共附太廟。

    這裡舉幾個例子:(1)孝莊文皇后,死前都沒有皇后稱號,而是稱昭聖皇太后。(2)孝康章皇后,生前只能稱“慈和皇太后”,死後才上諡號孝康章皇后。(3)慈禧太后,生前只能是太后,死後才上諡號”孝欽顯皇后”。

    所以,乾隆急著在退位前把令皇貴妃超拔成皇后的唯一意義就是:宣告她的繼室正妻地位,這樣一來嘉慶就有了嫡出的身份(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也可以想一下,由於嘉慶是令妃的兒子,且是下一任皇帝。令妃無論如何都會因皇帝生母的原因追封皇后。如果不是為了抬舉令妃,乾隆的“追贈”就完全是多此一舉。事實上,歷史上嘉慶也一直稱自己為“本朝第一個嫡子繼承皇位”的皇帝。這就是乾隆“追贈”的意義。

    你要是承認嘉慶是嫡子繼位,那就必須承認令妃最終成為了嫡母。不然沒有嫡母,哪來的嫡子?至於乾隆為什麼不做得更直接,更風光一些?原因也很簡單,令妃的出身實際上並不配生前封后,之前沒有先例——乾隆親自封后已經有違祖制了。

    總而言之,不要看乾隆說了什麼,而要看乾隆具體的做法到底產生了什麼結果。這個“追贈“的結果,就是把令妃放在了僅次於孝賢皇后的位置上,使其獲得了合法的繼室待遇,以及嘉慶獲得了合法的嫡子待遇。不然乾隆沒必要多此一舉——因為令妃無論如何都是會封后的。如果令妃還活著,”追贈”皇后之後她就應該封母后皇太后。不追贈皇后的話,令妃就算活著也只能封聖母皇太后。

    我對於一些不能客觀看待令妃的人表示很無語。這是一個歷史人物,而且還是個挺重要的歷史人物(一國之後,同附太廟)。她的地位不是靠你們喜歡或者不喜歡就能動搖的。乾隆願意把皇位傳給嘉慶,願意給令妃封后,讓孝儀純皇后跟著他千古相隨,不說他有多喜歡令妃,他對令妃絕對不可能是厭棄的。沒有哪個男人吃飽了撐著讓自己厭惡的女人成為自己的正妻,跟著自己在死後繫結。在乾隆朝這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權裡,乾隆如果真的厭惡令妃,又想讓嘉慶嫡子登基,那他就算把嘉慶完全算成孝賢皇后的兒子,完全不讓嘉慶認令妃的生母地位也是做得到的。但乾隆沒這麼做。乾隆給令妃的喪儀超拔到只比皇后少一件,乾隆親自給令妃追贈皇后,親自定諡號,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他就是超拔了這個女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結果就是如此。歷史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再加一段,我覺得計較什麼寵不寵的,真的是很傻的小女人心態。你別說乾隆了,你見過賭王何鴻燊的哪個女人計較過他寵不寵誰?她們只會計較利益分配問題。只計較寵不寵的女人對這些成功男人來說可真是求之不得。一分錢不用花玩一輩子啊。

    還什麼令妃死的時候乾隆不在身邊。你當乾隆不要上朝每天就在後宮泡的啊?乾隆這種人的KPI是談戀愛嗎?我如果說特朗普專寵梅拉尼婭,給她買了好多包包,或者說”克林頓專寵希拉里,給她過生日送了一朵玫瑰“,或者說”萊溫斯基不受寵,只被臨幸了一次,還是希拉里是克林頓真愛“,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個SB啊?當你們煞有介事的給我列誰誰誰受寵誰誰誰不受寵的證據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跟看到上面的說法一樣,看宮鬥劇不要看傻了,別說乾隆的后妃了,枯燥富豪朱一旦的女人都不會是戀愛腦的好吧?

    有槓精問我了,太后和皇后誰尊貴,為什麼追贈皇后比聖母皇太后之後封后來得尊貴?首先請弄清楚幾點,皇后是後宮第一把手,太后是頤養天年的享福之人,沒有實際權利(別給我提慈禧太后,整個清朝也就她一個人掌握了實際權力)。前朝老大是皇帝,後宮老大是皇后。當然尊重太后是以孝道治國的基本法。但理論上,皇帝皇后都比太后更大,但皇帝和皇后都要尊重太后。而且我相比較的不是當朝皇后和當朝太后,而是當朝太后和當朝太后為前朝嬪妃時皇帝的已故先皇后(比如孝和睿皇后vs孝淑睿皇后)。皇帝的已故先皇后因為死得早必然不會封太后,但別說你一個聖母皇太后了,就算是母后皇太后,只要你是繼後,地位就是不如已故元后。孝和睿皇后是母后皇太后,孝淑睿皇后沒有封太后,但孝和睿皇后還是得排在孝淑睿皇后之後。更別說你一個母以子貴封后的聖母皇太后了,等你百年後你的諡號和待遇是按你丈夫身邊的地位決定的,而不是你兒子左右的地位決定的。

    封聖母皇太后再封后的無一例外在生前都是妃妾,死後才因兒子當皇帝而諡號上加上皇后。清朝的聖母皇太后其實不多(查看下錶1),但每一個都封了聖母皇太后並且死後封后了。

    清朝的母后皇太后更少了,但一個皇帝要嫡子繼位,其母親必須有嫡母稱號。不要談那些虛頭巴腦的,就看歷史上能查到的證據。乾隆在歷史上讓嘉慶做了嫡子繼位,讓令妃死後獲得了嫡母封號而不是皇帝生母妾室的身份當的皇后,一個包衣出身的能獲得如此殊榮,你TMD還要啥自行車?沒錯,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都是包衣出身,但她們做到皇后了麼?淑嘉皇貴妃生孩子也像下餃子,一個一個往外送,給親王身份(已經很尊貴了)但是不給繼位的可能。我真不知道一堆歷史發明家和瑪麗蘇面對歷史事實為什麼還要腦補。慈禧太后這麼強勢了,身前敢跟慈安叫板?哪怕慈安死後她敢要皇后的尊號?牛逼如慈禧太后,封皇后稱號依然得死後加封,皇陵裡她的墓室需要先通往慈安太后的墓室,再通往咸豐皇帝的墓室。

    太后的尊榮是兒子給的,皇后的尊榮卻是上一任皇帝封的,同時也是自己的(皇后是一個職業,要管理後宮的有實際責任KPI的)。孝欽顯皇后(慈禧)作為太后,神牌還是要擺在孝德顯皇后和孝貞顯皇后之後,哪怕孝德顯皇后根本沒做過太后。

    so what?決定你身份尊貴與否的是你老公,不是你的兒子。這才是我所說的,做聖母皇太后死後封后是不如皇帝親封的皇后尊貴的道理。

    所以歷史發明家們不要嘴硬了。乾隆讓嘉慶嫡子繼位是事實,而要達成這一事實在當時只有兩種可能的做法。一是讓嘉慶成為孝賢皇后的兒子,直接不認令妃。二是讓令妃成為繼後,直接一步到位。乾隆選擇了第二種。你們還要嘰嘰歪歪乾隆是看不上令妃才這麼做的?真看不上乾隆就把嘉慶指給孝賢皇后拉倒。何必多此一舉?

    我只想說,某些粉絲真的是太小女兒家心思了。所有劃紅線的部分的描述,都不是一個正常君王該做的事情。一騎紅塵妃子笑在歷史上從來不是正面典故。皇太極日夜兼程從戰場歸來也是受到廣泛批評的做法。順治抱著董鄂妃的兒子說這是朕的第一子,直接導致整個宗室討伐他,順帶連累了董鄂妃的身後待遇(從康熙起,無人拜祭孝獻端敬皇后)。皇帝的KPI不是後宮,是前朝。你舉得例子恰恰都是這幾個皇帝一生中最大的汙點,這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說難聽點叫妖妃誤國(看看楊貴妃的下場就知道了)。

  • 4 # 執墨三生

    歷史上:

    乾隆非常寵愛令妃,雖然史書上的乾隆,風流愛玩,常常微服出巡,但是他對令妃的寵愛是可見的。

    三年之內,從包衣升到貴妃,十年間為乾隆生了6個孩子,在世時候還獨攬後宮大權,卻始終沒有立她為後。

    而等到乾隆準備退位的時候,在宣佈令妃兒子永琰為太子的時候,才順便把令妃追封皇后。令妃沒有被封為皇后,其實與其出身也有很大的關係。

    從出身上說,令妃漢人,若是乾隆封一個漢人為皇后勢必會引起朝中大臣不滿。雖然進宮之後,令妃被抬旗,這並不能否定她漢人身份。

    如果乾隆立令妃為皇后,那她的兒子自然是未來的儲君,這樣做出現奪嫡戰爭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所以乾隆一直沒有行動。

    還有就是之前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去世後,對乾隆就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而皇后烏拉那拉氏因為性格無常,太后面前不能盡孝的原因被廢后,對乾隆更是致命打擊。

    令妃,原姓魏,13歲時進入宮中當宮女,19歲時被乾隆封為魏貴人,同年又晉升為嬪,被封為令嬪,在整個清朝歷史中,能夠在一年之內連升兩級的妃嬪那是相當罕見的,可見令妃所受到的寵愛頗深。

    三年後,她又被乾隆晉封為令妃,32歲時榮升為貴妃,38歲時晉升為皇貴妃,而當時皇后已被打入冷宮,所以她雖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

    第一,在烏喇納喇氏皇后被廢后(也就是《還珠格格》中的那位皇后娘娘),令妃以皇貴妃之尊總攝後宮,代行皇后之責,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達10年之久,可見,乾隆皇帝給與了令妃極大的權力。

    第二,在令妃去世後,乾隆皇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18件,達到76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

    從令妃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給予令妃的特殊待遇。

    在令妃生下十五阿哥永琰十三年後,乾隆就祕密地將永琰立為了皇儲,只不過為了防止九子奪嫡的事情再次發生,他將詔書密封后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

    在她去世以後,乾隆皇帝也並沒有冊立過任何人為皇后,而是在她去世20多年以後。乾隆皇帝決定立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那時候他才將令懿皇貴妃追封為了孝儀皇后。而且其實在整個的清朝歷史上,魏佳氏是唯一有漢人血統大皇后。所以雖然說生前她沒有成為皇后,但是那時候只是因為她血統和出身不夠高的問題,在她死後,她的孩子當上了皇帝,她也更有資格成為皇后。

  • 5 # 津豫家庭生活

    帶魚先生

    影評是讓人更想看電影了。

    118 人贊同了該文章

    《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影視作品中的慶貴妃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與世無爭、溫柔善良的女子,她似乎不屑於各種宮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簡直就是白蓮花,那麼在歷史上真實的慶貴妃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慶貴妃,原名陸氏,漢人陸士隆的女兒,生於1724年8月12日,比乾隆小十三歲。陸氏進宮的時間並沒有明確記載,她應該也不是通過選秀進來的,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大概乾隆十二年進宮。

    至於她是如何進宮的,不清楚,如果按照乾隆十二年計算的話,那她進宮的時候也和容妃一樣二十多歲了,容妃是27歲,她是24歲。

    她並不像令妃等人一開始就從貴人做起,而是做了一段時間的陸常在。

    她的晉升之路也相對比較緩慢,乾隆十三年才晉升為陸貴人。而此時,比她小三歲的令妃,早在乾隆十年就從魏貴人晉升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就晉升為令妃。

    可以說,陸貴人並沒有獲得乾隆格外恩寵,又過三年,即乾隆十六年她才晉封為慶嬪。當然,相比乾隆後宮其他貴人,她算是命好一些,有的貴人至死都沒獲得晉封。好歹,乾隆還讓郎世寧的徒弟給慶嬪畫了一幅畫像。不然今日可能都不知道慶嬪大概長什麼樣子。

    也許和慶嬪本身看得比較開吧,也不會特意去迎合和爭寵,又過了八年,時間來到乾隆二十四年,她晉封為慶妃。她依然沒有為乾隆生下孩子,原因不明,此時她已經36歲了,算是高齡女士,就算想生也不太可能了。而令妃已經為乾隆生下兩女一子,並晉升為令貴妃,深得皇上寵愛。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出生了,慶妃成為其養母,有人不禁要問,為何孩子要交給慶妃撫養?

    1、 按照清朝的規定,阿哥一出生要由妃位以上的女人撫養,放眼望去,慶妃剛好適合這個條件

    2、 慶妃沒有生育子女,乾隆可能考慮到這點,才將孩子給她撫養

    3、 令妃和慶妃關係應該比較好,也有可能是她想讓慶妃幫養

    乾隆三十年正月,慶妃隨乾隆南巡,當然同去的也有繼後、令妃以及其他妃嬪。

    南巡迴來三年後,慶妃晉封為慶貴妃。十月初六,完成冊封禮。

    乾隆三十八年冬,永琰十四歲,乾隆祕密立他為皇太子。如果慶妃能夠熬到永琰登基,晚年應該會過得不錯。

    可惜沒過多久,就在永琰完婚後的三個月後,即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慶貴妃去世,享年五十一歲,第二年安葬於裕陵妃園寢,墳頭僅次於純妃之後,可見其地位。

    後來乾隆死後的第二天,嘉慶帝真正獲得大權,立刻追封養母慶貴妃為慶恭皇貴妃。

    嘉慶帝原話是這麼說的: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

    不僅如此,嘉慶帝對慶恭皇貴妃的家族也很照顧,例如提拔她的侄子陸鬆齡晉封為騎都尉。

    有趣的是,乾隆有五位皇貴妃,除了高貴妃和純妃是生前晉封的,其餘三位都是死後才追封的。其中的淑嘉皇貴妃和哲憫皇貴妃是乾隆親自追封的,而慶恭皇貴妃則是乾隆死後第二天嘉慶帝追封的,距慶妃死後已有25年之久。

    嘉慶可以說是很孝順了,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雖然他掌權的時候已經40歲了。

    從嘉慶追封養母為皇貴妃這件事來看,我們不難推測,乾隆沒有特別寵愛慶妃,不然死後沒有追封為皇貴妃。慧賢沒有生孩子,臨死前也封為皇貴妃,所以跟有沒有孩子無關,而純妃也是漢女,也成為皇貴妃,跟民族也無關。

    當然,乾隆也並非完全不在乎慶妃,在寫給令妃的追悼詩的題注裡提及慶貴妃,說自己很傷心,接連三年失去了三個愛妃。

    這便是陸氏的一生,她出身低微,從常在一路攀爬到慶貴妃,幸而靠撫養嘉慶帝,成為後宮最大的撿漏王,也因此獲得皇貴妃的榮譽。

  • 6 # 紫色的玉

    乾隆在令妃生前不封她為皇后,而是死後追封,這是乾隆政治成熟的表現。

    在清朝,皇帝的女人是有等級的,通常有7等,即人們所說的皇后、皇貴妃、貴妃、嬪妃、貴人、常在、答應,其它等級的妃子可以是一人或數人,但皇貴妃只能是一人,她是僅次於皇后,也是皇后死後或被廢除後的按班人,因而地位極高,是一般嬪妃望塵莫及的。

    清朝自皇太極建國後,皇位的爭奪就十分激烈,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最後雍正稱帝,乾隆是親身經歷,假如立令妃為皇后,過早地暴露了嘉慶太子的身份,必然會引起其他皇子及其支援的勢力的阻撓,說一定也會出現前朝皇子相互殘殺的情景。

    因此,乾隆生前不封令妃,是為大清王朝的安定團結著想,也是為嘉賓順利接位著想,雖然對令妃有些不公平,但對後來的結果,令妃應該感到欣慰。令妃死後,乾隆封她為皇后,人死為大,我想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包括反對的滿人。

  • 7 #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四個,第一是乾隆為了掩飾祕密立儲的繼承人,他再立皇后則皇后其子為嫡出,同時也吸取了康熙立嫡的教訓。第二乾隆本人也不願意再立活著的皇后,繼後那拉氏“不廢而廢”的心理陰影很大,乾隆帝心中真正的“皇后只有富察氏一人”,同時也擔心令貴妃會重蹈那拉後“失德”被廢的覆轍。第三,令貴妃出身低微,先天立後的資質不足。第四,令妃受寵並非像電視劇中演的那麼誇張,她在後宮一路晉升並不順利。

    首先,乾隆帝與原配富察氏孝賢皇后感情篤摯,十分恩愛,在她生的嫡長子永璉和永琮夭折後,富察氏禁受不住打擊在乾隆十三年病死於船上,年僅37歲。乾隆皇帝打算立嫡的夢想徹底破滅。

    為了避免永琰成為皇子們的眾矢之的,也避免永琰過早被暴露太子身份,從而影響乾隆皇帝的“君權神授”的無上權力。所以立儲這件事情要被掩蓋起來,也就遲遲沒有封魏佳氏為後,因為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去世,第二任皇后那拉氏被廢后,乾隆已經不在冊立皇后,因為乾隆知道其子永琰繼位後,令皇貴妃都必將被尊為聖母皇太后,也必將被追封為乾隆朝皇后。

    究其原因,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至盛京謁陵,侍郎金從善跪於道旁進呈詞,條陳建儲、立後、納諫、施德四事。乾隆以為“狂誕悖逆,為從來所未有”,下令斬首。並在之後口諭說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后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后。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從善又請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

    所以大家看到,直到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後,才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氏為孝儀皇后,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令妃晉升之路一直不太順暢,她封嬪比舒嬪晚四年,同樣是嬪,令嬪只有六個宮女,而舒嬪是六個宮女和一個官女子。

    魏佳氏封妃時期孃家沒賞賜,直到懷孕的時候,乾隆給的賞賜是怡嬪的一半。

    封貴妃的時候流產了第四胎,冊封禮無命婦行禮,而乾隆封高氏為貴妃有命婦行禮。

    封皇貴妃的時候仍舊沒命婦行禮(一輩子沒機會沒資格見外命婦,然而嬪妃內命婦不需要給高階嬪妃行禮),沒資格攝六宮事。皇貴妃時期賞賜不如汪氏敦妃和明貴人:令妃只得到了一顆二等正珠,而十公主的母親悖妃得到了一顆大正珠和一顆二等正珠,甚至江南漢女明常在此時也額外得到兩顆二等正珠。

    追贈皇后的時候,乾隆皇帝卻不祭天地,追封她主要還是其子為了提高永琰的太子身份,有詔書曰:“孝儀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於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於瀆。已著不必舉行”

    所以電視劇裡演的令妃被乾隆寵的“不要不要”的是誇張了。

    綜上所述,令妃在生前不會被乾隆皇帝冊封為皇后。

  • 8 # 中孚鑑

    提到令妃,可能就會想到影視作品《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當然這只是影視劇中的形象,而歷史上的令妃,她是魏佳氏,嘉慶皇帝的生母。

    到乾隆三十六年時,令貴妃又晉升為皇貴妃。然而在乾隆四十年時,令妃因病去世。乾隆六十年時,乾隆皇帝宣示令妃之子永琰為皇太子,同時又追封嘉慶之母為孝儀皇后。

    令妃去世二十年後,還能被追封為皇后,說明她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的確,令妃是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

    那既然令妃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為什麼令妃生前只升到皇貴妃,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呢?

    退一步說,魏佳氏雖然生前不是皇后,但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身份,在當時的後宮中,以她皇貴妃的身份已經是最為尊貴的名分。因為那時的烏拉那拉氏皇后雖然沒有被明廢,但實際上卻是不廢而廢了。故而身為皇貴妃身份的魏佳氏已經是名分最高的了,那時她雖非名為皇后,但卻尊居後宮十年之久。

    而乾隆皇帝不封魏佳氏為皇后,這是和永琰有關的。

    在魏佳氏生前,乾隆皇帝已經祕密的把魏佳氏之子永琰立為太子了。然而魏佳氏本身出身並不高,從她入宮一路走來到皇貴妃的身份已屬不易。

    永琰被祕密立為皇儲時,才十三歲,那是乾隆三十八年,魏佳氏還在世。按理說,永琰既然被乾隆認定是未來的繼承人,烏拉那拉氏皇后又是不廢而廢,那立魏佳氏為後也是常理。

    但乾隆皇帝卻想的遠,他覺得魏佳氏出身不高,若在魏佳氏生前立她為後,那就無疑向外明示永琰為繼承人,這樣的話,對永琰是不利的,畢竟皇權之爭是殘酷的。

    同時朝臣又或會因魏佳氏出身不高,而反對她為後,由此引發出反對永琰為繼承人,這是乾隆皇帝所不願看到的,為了讓永琰平穩的為繼承人,乾隆皇帝就沒有封魏佳氏為皇。

    當然,魏佳氏雖然生前不是皇后,到她以皇貴妃的身份還是得以尊居後宮十年之久,也就是說,雖無皇后之名,卻又皇后之實。重要的是在乾隆六十年時,乾隆皇帝在宣示永琰為太子的時候,又追封了魏佳氏為皇后。

  • 9 # 絕情的調調

    因為她當皇貴妃時,她的兒子,也就是以後的嘉慶帝已經被乾隆祕密立儲了。如果讓令皇貴妃當上皇后那就相當於告訴天下人,以後的皇帝是他兒子,祕密立儲就失去意義。還有一點就是她是漢族人,她當皇后會導致大臣們反對。

  • 10 # 錢多多讀文史

    個人認為,理由有二:

    一是出於保護繼承人的需要。

    由於前皇后所生之子夭折,乾隆沒有了嫡子,繼承人的事變得撲朔迷離。如果此時再立新後,其所出之子必成為眾矢之地。他在諭旨中表達過此類擔憂:

    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從而揣測。其懦者,獻逢迎,以陷於非;其強者,設機媒孽,以誣其過,往往釀成禍變。遂致父子之間,慈孝兩虧;家國大計,轉滋罅隙。

    其二,乾隆帝也許沒有那麼深愛令妃。

  • 11 # 桐華凰珞

    令妃生前為什麼只升到皇貴妃?

    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帝弘曆的寵妃,嘉慶帝永琰的生母,內管領魏清泰之女,內務府包衣,雍正六年出生,乾隆十年魏佳氏被冊封為魏貴人,乾隆十二年魏佳氏又被冊封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令嬪魏佳氏被冊封為令妃,乾隆二十二年生固倫和靜公主,乾隆二十三年生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四年生十四皇子(後夭折未齒序),乾隆二十五年令貴妃再天地一家春生下嘉慶帝永琰,乾隆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永璐,乾隆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慶親王永璘。

    乾隆三十年,由於繼後輝發那拉氏斷髮的影響,乾隆就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代掌皇后之職,成為乾隆後宮實際上的統治者,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秘密立儲,把永琰立為了儲君。

    關於乾隆為什麼立永琰為儲君,是因為乾隆也有自己的痛苦,乾隆和髮妻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嫡子永璉和永琮全部早夭,定安郡王永璜和永璋的英年早逝,就連乾隆最喜愛的榮親王永琪也在乾隆三十一年去世。

    永珹和永瑢被乾隆過繼給了自己的兩個叔叔(履毅親王允裪和慎郡王允禧),十二子永璂受到了繼後斷髮影響,至死也沒有爵位,儀親王永璇腿殘疾,成哲親王永瑆太小氣、摳門,慶親王永璘太輕浮,年齡太小。

    一圈下來就只有嘉親王永琰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毛病可挑剔的,令妃生前之所以只能做到皇貴妃,是跟她低微的包衣身份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漢軍旗這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其次,這也跟清朝初年的滿蒙聯姻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翻看清朝史料就不難發現清朝的所有漢人皇貴妃都是再做到皇貴妃之後就走不動了,而且,不止孝儀純皇后一人如此,即使她死後二十年被乾隆追諡為皇后,乾隆六十年,乾隆追諡為皇后(乾隆六十年,乾隆退位,退位後依然掌控皇權,嘉慶帝未親政)。

  • 12 # 小龍兒說生活

    因為令妃的家世背景都決定了她從頭到尾都不是乾隆願意立她為皇后的人選。她之所以死後能被追封為皇后,也是因為她的兒子十五阿哥永琰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乾隆顧及兒子的顏面,這才追封令妃為皇后的。

    令妃魏氏屬於內務府包衣,透過小選充入乾隆後宮。入宮之後,她一直在富察皇后的宮中做宮女。

    乾隆十年,在富察皇后的撮合之下,令妃正式成了乾隆的後宮成員,起始就被封為貴人,同年高貴妃病重時,魏氏被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之後,魏氏又被封為令妃。不過呢,令妃雖然上位之路很快,但很長一段時間她其實並不得寵。而從她生第一個孩子起,到她第四胎流產,她都保持著每年生一個的速度,而且每個孩子出生的時間都非常接近,這期間她的肚子每年只有兩個月是空的。所以,個人覺得令妃這段時間孩子生得多,其實並不是她得寵,而是她的肚子真的很爭氣。

    乾隆對於這位令妃的感情,可能也就是因為她的身上有很多富察皇后的影子——她是富察皇后親手調教出來的人,行事作風自然會有富察皇后的痕跡。乾隆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會從她的身上找到一些他失去富察皇后的慰藉。

    而從令妃平時得到的賞賜以及乾隆對她的言語間,個人總覺得乾隆其實一直都瞧不起這位內務府包衣出身的令妃。

    以她升為皇貴妃為例,那拉氏被封為皇貴妃的時候,冊封禮都是大操大辦的,所有的待遇都幾乎等同於皇后的待遇。

    再看令妃,她升皇貴妃的時候,沒有那拉氏享受的後宮諫表、沒有資格接受後宮六肅三跪三拜禮、沒資格主持親蠶禮、沒有金冊金寶等等。和那拉氏享受的待遇比,她真的是差的太遠太遠了。

    而在她做了皇貴妃後,乾隆沒有如對高貴妃那樣給高貴妃抬旗,對令懿皇貴妃的賞賜倒更像是一種警告:賞賜了一把剪刀,讓她牢記那拉氏的前車之鑑,讓她就算做上了皇貴妃的位置也要低調做人。果然,令妃很能領會乾隆的意思,對於她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她不敢有任何怨言,一直低調走完之後的路。而令妃一直到她去世的前三天才因為她兒子被秘密立儲,這才被抬了旗。

    所以,從乾隆冊封令妃為皇貴妃這件事情來看,他的出發點也不過就是令妃不過是包衣出身,她做了皇貴妃後最起碼不會給乾隆帶來那拉氏那樣的麻煩,會安分守己一些而已。

    皇貴妃的冊封都已經是乾隆為了平衡後宮關係而採取的措施了,如果不是因為十五阿哥被立為儲君的關係,令妃連死後都不能被追封為皇后的。

  • 13 # 驕賢

    因為歷朝歷代尤其是清朝,特別看中出身。

    所以包衣出身的令妃生前最多升到皇貴妃。

    那為什麼死後又可以追封皇后了呢?

    因為下一任皇帝的出身也很重要!即令妃的兒子嘉慶要做皇帝了,就得把嘉慶的生母抬到皇后的位置。

  • 14 # 久立gqUK

    亡後可陵,生前不能令,有失事實!

  • 15 # 葫蘆島那些年那些事

    清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在南巡途中,忽然與繼後那拉氏反目,繼後被幽禁翊坤宮,被乾隆帝不廢而廢,與此同時,令貴妃魏氏晉封為皇貴妃,執掌後宮事務。

    不多久那拉氏離開人世,令皇貴妃也由此成為了後宮的管理者,代行皇后權責長達十年,但十年過去以後,直到魏氏去世,乾隆帝也沒有冊立她為皇后。

    直到許多年以後,垂垂老矣的乾隆帝宣佈冊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繼承人,並追封永琰的生母令皇貴妃魏氏為皇后,即孝儀純皇后。

    從表面來看, 繼後被幽禁的時候,乾隆帝並沒有正式廢后,不冊立魏氏是正常的。

    然而在那拉氏去世後,中宮之位空缺,但乾隆帝仍舊沒有冊立做了皇貴妃的魏氏為後。

    令皇貴妃生前雖然是後宮的實際掌管者,但是始終沒能更進一步,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后,而且也是因為她的兒子永琰,被乾隆帝看中成為了心目中的繼承人。

    乾隆帝為何不在魏氏生前冊立她為皇后,僅僅是個皇貴妃呢?

    一,以皇貴妃身份暫攝六宮事務

    清代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位同副後,只不過要是皇后身體康健,也沒有被廢跡象,那麼皇貴妃是不輕易設立的,清代大多數的皇貴妃,都是臨終或者身後才擁有的身份。

    那拉氏被乾隆帝冷落,幽禁深宮,失去了皇后之實,但終究沒有被正式廢黜,

    既然皇后還在,那麼就不可以再設立皇后,魏氏被冊立為皇貴妃,代行皇后管理後宮的職責其實也是完全可以的,並不會破壞當時的宮廷規矩。

    二,魏氏出身特別

    魏氏並不是經過八旗選秀入宮,而是透過內務府上三旗選秀進宮當差的,其孃家世代出身鑲黃旗的包衣,但也並不是旗人,雖然在滿洲鑲黃旗,卻是漢人。

    清代的漢人若有旗籍,那麼也能成為嬪御,但要成為皇后還是很困難的事情。

    魏氏不僅是漢人,而且還是內務府包衣出身,祖上又犯過事情,這樣的家世要是成為皇后,在當時也算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容易引起很多的非議。

    三,皇太后的阻攔

    從魏氏的人生經歷來看的話,儘管乾隆帝對其十分寵愛,但是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卻不怎麼待見她,反而是更喜歡繼後那拉氏。

    當年孝賢純皇后薨逝,那拉氏成為繼後,也有皇太后的從中干預。

    魏氏並不得皇太后的喜歡,而乾隆帝也是出了名的孝順,對於魏氏,他能夠做的只有將其冊封為皇貴妃,要是成為皇后,那還是差點意思的,至少不能不顧及皇太后的意思。

    四,秘密立儲的相關影響

    從雍正時期開始,不再公開冊立儲君,而選擇秘密立儲,乾隆帝自然也是如此,乾隆中後期雖然他看中的就是魏氏生的十五皇子永琰,但他不能表面上顯示出來。

    如果冊立魏氏為皇后,就明擺著宣佈永琰為繼,很容易造成前朝的動盪。

    事實證明乾隆帝故佈疑陣是有效的,即便心腹和珅,都押錯了寶,以為乾隆帝擇定的繼承人是皇子永瑆,這也是乾隆帝終究沒冊立魏氏為皇后的重要關鍵原因。

    魏氏年少入宮,先後為乾隆帝生下四個皇子,與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並列,但是魏氏還生下了兩個女兒,成為了乾隆帝后宮中生育子嗣最多的人。

    從爭氣的肚皮來看,乾隆帝也是很寵魏氏的,常年聖眷不衰。

    可就算魏氏再怎麼得寵,能夠生前做到皇貴妃,就已經算是乾隆帝能給的極限了。

    永琰被公開為繼承人後,為了照顧永琰生母的顏面,魏氏被追尊為皇后,這也是慣例,而多年後魏氏被改為魏佳氏,所有的功夫都是做給活人看的,魏氏反正生前是享不到。

  • 16 # 清馨文字

    因為乾隆已經秘密確定了皇太子的人選,而這個皇子正是令妃所生,為了不讓這件事太暴露,避免眾皇子奪嫡,引起宮廷政變骨肉相殘。而且乾隆也會讓令妃知道了這件事,令妃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皇位的繼承人會更加激起她管理好後宮的動力。其實令妃生前雖然沒有被冊封為皇后,但是皇上已經讓她擁有了皇后的權利,令妃死後,她的兒子當上了皇帝,繼承皇位,她被封為皇后不是更順理成章了嗎?想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乾隆皇帝的大智慧是平常人不及的了,用“聰明不過帝王家”來形容他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 17 # 快樂簡單的點點滴滴

    跟出身有很大關係,因出身漢族,按道理來講早該升為皇后。可是實際沒有,在她死後皇帝的兒子才追封的

  • 18 # 經典電影大松

    歷史記載令妃佔了她兒子的光五阿哥愛新覺羅-永琪

  • 19 # 小情緒40923107

    出身,一個人的出身從出生就註定了,可能令妃如果是滿軍旗,有可能生前會位居中宮吧!

  • 20 # 英敏故事會

    因為當時皇帝不願意立活著的皇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源是學生質量差,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