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橋流水185604157
-
2 # 尚文重義
省報記者範晉,因為補習了好幾屆才考上某大學中文系,好在當年包分配,在報社做記者二十多年,混了個副高職稱,今年可晉升五級崗位,無奈同事老皮年紀雖然比自己小,業績也比自己差,但工齡比自己長,論資排輩把自己擠掉了。範記心裡頗不平靜,週末開著路虎帶著妻兒到鄉下散心,途徑孔老實家麥田,頓覺心曠神怡、寵辱不驚。如是拿出iphone14,拍下影片,寫上“河南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
孔老實兩口子昨晚二點多才輪到機灌,拉管子到五點多才回家歇息。迷糊中聽見祥子歡呼“俺家麥田上新聞了!”,孔乙己也被歡呼聲吵醒了,開啟手機一看,回覆“春池嫣韻”。村裡有智者上門支招:老孔!你家麥田被人家拍照上新聞了,經過你們同意了嗎?給錢了嗎?你問他要點錢啊!否則告他侵犯了你們的“麥像權”。
-
3 # 老吳是個軍事迷
“站著說話不腰疼”!
官媒文章通常是一些從小到大沒吃過苦的人,寫出來的,並不懂民情,站著說話不腰疼!”
官媒只看到了鄉村農田的美景,卻看不到這美麗的背後,蘊藏著沉重的辛苦勞動!
所以,比美景更值得稱讚的應該是那些辛苦勞作的田間生者,生活在那片土地勤勤懇懇的農民工們!
讓我們向偉大的勞動者們致敬!
-
4 # 石油女人的生活日常
我覺得這個事不能一概而論。麥田綠油油的一片景色確實很美這是事實。說明了農民伯伯種地有經驗,把麥地打理的很好,所以麥子才能走成片綠色的美景。這個不代表他們沒看到農民伯伯的苦,只是沒有在這裡表述而已。他著重強調了美景,有啥不對的呢?
-
5 # 絕聖可棄智
屁股決定腦袋,問題出在利益不一致。
坐在省領導的位置上,當然是努力宣傳自己的農業,一方面是對於現代農業成果的展現,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政績。
但在農民看來,他們只看到了領導在宣傳自己的政績,於農民無半分好處。
真正的治癒是讓農民得到實惠。
收購價才多少,零售價又是多少。農民賺不到錢,百姓吃不到便宜菜。
所以當官的要真正做到和農民利益一致,才能讓農民擁護你。
-
6 # 愛分享的油條君
河南日報抖音號釋出“河南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的影片。
有多種原因導致百姓對某官媒踏青讚美麥田的做法感到不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2.網友現在戾氣太重了,不排除一些喜歡帶節奏的鍵盤俠,而另外一些人就人云亦云
3.官媒踏青讚美麥田可能被視為對現實問題漠不關心。在當前環境下,許多人面臨著貧困、失業、醫療和住房等方面的問題。這些人可能會認為,官媒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些問題,而不是去讚美麥田。
4.百姓可能會認為,官媒讚美麥田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成績,而非真正的欣賞和讚美。如果百姓覺得官媒把顯示政績放在前面,他們可能會認為這種做法是虛偽的,並對此感到憤怒。
-
7 # 快樂的餅乾zG
長久以來,因為種種原因,官媒的定位,和老百姓相距甚遠,官媒釋出的資料,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完全不一樣。所以,慢慢的,大家對官媒的印象越來越差,以至於大部分都不相信了,覺得就是在粉飾太平。
還有就是,網上相當一部分噴子的存在,他們看什麼都不舒服,看什麼都覺得有問題。他們看不得美好的東西,在他們眼裡,醜陋多餘美好,於是乎,一帶二,二帶三,節奏就這麼被他們帶起來了。我想問的是,真正留言說農民多麼辛苦的人裡面,有多少是真正理解農民辛苦的人呢?
但不管怎麼說,官媒的轉型迫在眉睫。中央在縣級組建融媒體中心,是為了加強縣級媒體的力量,那麼對於省市媒體,甚至中央媒體,如何轉變方式,更好地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還需要好好去研究,去探索。
-
8 # 狐狸的精神世界
河南日報釋出影片“河南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結果引來網友們的罵聲。
但多想一下,事件背後不是在揭示一個可怕的社會現象嗎?那就是,大家口袋沒錢了。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如果大家還在為明天吃飯的問題煩惱,哪有閒工夫去看希望的田野?
綠油油的田野美嗎?當然美,古今多少歌曲、詩詞讚美。
只是現在誰都不敢放手去欣賞,手停口停,誰停誰就沒吃的。
大家都低著頭為一口吃食奮鬥,卻有人抬頭說這裡多美。
不要怪網友不懂生活,不懂大自然的美,是真沒那個功夫。
-
9 # 那年暖暖的夏天午後
本來“河南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這句話沒問題,讚美麥田沒錯,一望無際的綠,的確美得如詩如畫,春天的傍晚走過田埂甚至能聞到泥土和麥苗的味道。
原本作者可能只是想讚美下麥苗,可是他卻忽略了他眼裡分風景,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我生存的根本在你眼裡就是一道風景。
多個少起早貪黑,守護著這一片麥苗,一斤麥子還換不來一瓶礦泉水。河南平原養活著幾億人,留給農民的是什麼?與日俱增的貧困,生不起,死不起,養不起。而在官媒眼裡這卻是一道風景。
你應該讚美勤勞的農民,麥苗是他們辛苦的果實,是他們生存的根本,而不是你眼裡譁眾取寵的一道風景。
試想農民能不憤怒嗎?
-
10 # 小婷生活記事
最大的不滿來自這些寫詩的人都是沒有經歷過底層勞動人民得辛苦,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什麼都不知道就寫詩,脫離實際,不被罵才怪
-
11 # 朱成林生活記錄
這就是所謂的走個形式挑一些好的地方真正不好的地方他都不會去看,有的東西該重視的要重視不該重視的也重視嗎?我感覺現在的人民抱怨很強大,我的抱怨更強大真是這樣的,現在這個社會
-
12 # 不惑朽木也可雕
前期許多的公知專家發了很傷農,誤農的言論及政策,導致農民積怨較深。我們經常可以很多的新聞,農民一年忙到頭,顆粒無收,或者不夠農藥種子化肥錢等,沒有真正把農民的生活生產狀態瞭解出來,沒有人真正到田間地頭髮現農民所想所願。
這片罵聲也是農民的一種訴求的表達方式吧,希望有真正的公知,專家去了解他們。
-
13 # 興博
能寫出讚美麥田的人大多是遠離鄉野,不理農耕,從未體會過面朝黃土背朝天。更不知這綠油油的麥田到收成的季節可以換幾個錢。
我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娃,從小就跟隨父母奔走在田間地頭,最開始他們在田裡勞作,我在田埂玩耍。長大了一點,我也可以跟隨他們一起除草,撒藥。玉米苗快有我個子高的時候,往玉米苗芯裡灑一種打蟲的藥。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邊,活幹的近乎絕望。
秋天收玉米的時候,早上玉米杆上的露水打溼了衣褲,冰冰涼涼的。晚上收工回到家,已經累的沒有力氣做飯。
每個農民身上都會有一些常年勞作留下的病痛,但是農民對土地都有一種不捨的情懷,再苦再累也不能荒廢了土地。
農田很美,但在農民眼裡也盡是惆悵。
-
14 # 亡炬
有一說一,真的很美很治癒。
本週一回老家考駕照的科目四,週末兩天加上週一也算一個小短假。
週六回家那天,無論是鄭州還是老家周口都有很大的風,差點沒把我直接送走。
那幾天溫度挺好,Sunny也挺好,2023年3月的農村和我10年前高中週末回家時的感覺一樣。不冷不熱,花紅柳綠很舒服,這大概是某官媒讚美的那種類似的情景。
另一方面,河南周口老家連日無雨,週一的時候我爸大早上終於搶到水井去澆地。從早上我起床去駕校考試之前,一直到中午12點多回家,我都沒見到我爸,我不清楚他是從幾點起床去開始“澆地”的。
週一下午我媽騎著家裡電動三輪送我去縣城坐回鄭州的車,路過旁邊村莊麥地的時候,看到一個與我80餘歲奶奶模樣相仿的老人,佝僂著腰、顫巍的抱著一水管在澆地。如果我爸出去務工,那我奶是不是也是這副模樣呢?
-
15 # 淮北日月升
某官媒踏青讚美麥田,結果引來罵聲一片,百姓的不滿到底在哪裡?
近日,河南日報抖音號釋出“河南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的影片。網友留言罵聲一片,最終不得不下架該影片!
這個問題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在基層百姓當中,有一種非常明顯的“仇官”情緒。
《坑》
為什麼仇?
說來話長。
今年的春晚演出一個小品,名曰《坑》。《坑》的主角是一位“不擔當不作為、不肯幹也不敢幹、捲起袖子在一邊看”的“躺平官”。這種“官”缺乏責任擔當,漠視群眾疾苦,還常常為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表面看起來高大上,實際是繡花枕頭。最後,忙了半年都沒填上的坑,不僅坑到了新到任的領導,也坑掉了基層官員自己的形象和位置。
《坑》
回到本題主題。
某官媒踏青讚美麥田,其實也沒什麼錯,但是,在廣大的農村,還有不少農戶乾的是最苦的手工活,過的是僅僅溫飽的日子,他們既辛苦又心酸,有的一場災害顆粒無收,有的一場大病債臺高築,誰去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拉他們一把?
一年之計在於春,奮鬥創造奇蹟。廣大黨員幹部應多一分“動如脫兔”的機警和敏捷,切實做到“在位善為”,敢幹事、願幹事、真幹事、幹成事,願混日子、不作為、甘於躺平的幹部再無立足之地!
-
16 # 滄海錦瑟晚918
春池嫣韻!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也許只有種過地的河南人才懂吧。
是很治癒呀,麥苗用寸高的羸弱之軀,把平整的沃野點播成行行嫩綠的希冀。清晨,每一棵麥苗都把燦爛的笑臉高高揚起,在Sunny溫柔的照射下,在微風輕輕的吹拂下,反射著七彩光芒,舒展著輕柔身姿,讓三月的田野溢滿詩情畫意。
河南人不懂浪漫,說不出多動聽的話,也描繪不出8000多萬畝麥田營造的震撼。河南人的眼裡只有自家一畝三分地裡除不完的草,只有乾旱麥田裡流不完的汗,只有空空錢包裡寄不出去的希望……
河南的麥田是百萬學子翻不過的大山,是千萬農民越不過的大河,是經濟春風吹不到的犄角旮旯。
都說窮不過三代,可是河南人小時候的作文裡經常出現“祖祖輩輩務農”。都說“努力會有收穫”,可是河南孩子要上985、211最起碼要650分才有得選擇,即使這樣,畢業之後還是要背井離鄉單槍匹馬去闖,因為沒有背景,也沒有退路。
河南人,多可笑,多可悲
-
17 # 知乎行者也
就如電影《隱入塵煙》中描述的一樣,農村的生活本來就是平淡的,帶著土腥味的。官媒讚揚麥田理應腳踏實地,深入到群眾中去,更多的側重農業、農民、農村的特點,助力鄉村振興。
-
18 # 菱毓輕歌
我是河南人,我覺得讚美麥田本身沒錯,一望無際的麥田,行走在田地間,Sunny明媚,春風和煦,這個時候倘若躺在地上,甚至還能夠聞到麥苗的味道。或許官媒也是想表達一下河南的麥田到底是有多麼美好吧,於是就發了一條影片,標題就是“春天的麥田有多治癒,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可是,這不光是麥田,還是現實,是河南老百姓多年的辛苦和委屈。
治癒的背後,是無數的起早貪黑,是一斤麥子買不了一瓶礦泉水的困境,是河南人養活了大半華人卻依然落後的局面,當然也是小麥第一大省、中原糧倉的擔當。
春池嫣韻,可真的是“治癒”啊!
-
19 # 舊廠街摸魚
看了一下,是河南的事情。
說一下,對於農村、農業,南北方是不一樣的,是差距巨大的
尤其是蘇北、蘇州這邊,很多農村是小別墅、洋樓,所以很多人總以為農村就是這樣
其實北方的農村,根本不是這樣的。
很多農村,由於莊稼本身賺不了多少錢,每年種地只是為了有口糧食
如果家裡有孩子上學,很多農村都是打半年工,然後回家種地、收割,再去打工
很苦、很累。
對比起來,這樣的農業,別說風景了,真沒什麼心情欣賞
對於百姓來說,什麼時候能真正富有,什麼時候自己賺的錢比物價快,才是自己關心的
疫情三年,很多人打工都很艱難,儲蓄沒剩多少了
對於百姓來說,有何可讚美的
-
20 # HO探是個吃貨
“我爸媽澆水澆到半夜,凌晨起床就為了搶井,你跟我提治癒?”
“不種地的人才感覺治癒,達那蛋,大半夜拉管子搶機井的時候更治癒。”
“拍下的是風景、是美好,誰又能體諒農民的辛苦、背後的辛酸……”
這麼熱的地方還不能穿短袖短褲,因為如刀片的玉米葉子時刻在摩擦著你的身體,輕則一道紅印,重則出血。無奈之下只能穿上長袖長褲,帶上帽子(保護臉和脖子),不是農民,永遠體會不到
其實河南日報說的也沒錯,現如今確實有不少地方農業完全實現機械化,譬如影片上的灌溉裝置。河南作為國家的大糧倉,特別是作為小麥產量第一大省,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是其他省份無法代替的。
由於官媒的屬性,展現美好的一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現階段小麥長勢確實很喜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喜人的背後不光是影片中那些機械化的耕種,更多的是農民默默的付出。
也希望這些官媒們能夠多深入農村,特別是那些偏遠的地區,讓大家都明白糧食不是那麼輕輕鬆鬆的種出來的,我們理應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回覆列表
農民種糧,種莊稼是多麼不易啊!他們精心侍弄,瘦了黃了,施肥追肥;枯了幹了,澆水灌溉,跟侍候人差不多。你們在麥苗積攢著力量結穗抽穗的當口,踩上幾腳,麥苗兒倒伏,甚至被攔腰截斷。你腰斷了,能治好,它能嗎?人腰受了傷,需要多久才能恢復呀?你們去踏青,非得踩著麥苗才是踏青?沿著田埂你看不到綠色嗎?你拍不到這勃勃生機嗎?你非得下到田裡跟它那麼親近嗎?還治癒?治癒是心裡的,不是今天看到這美景就治癒的,那你明天又抑鬱了,再去賞油菜花,鑽到花田,還摘幾把油菜花做個花環,你又治癒了?
我曾在別人曬出的圖片裡看到過花環,當時心裡確實是狠狠地痛了一下!你知道你這樣,花粉被弄掉了,結不了籽,還有收成嗎?你被治癒的心裡,有對農民勞動的尊重嗎?過去莊稼人祈求風調雨順,現今祈願不再有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