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聊百姓聊齋
-
42 # 使用者讓生活越來越美
我對命運最大的感悟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漢語俗語,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原句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指修善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慶,作惡壞德的,必多更多的禍殃。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象的萌生,應儘早看到及早警惕和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的危害和後果十分嚴重。
儒家重視家庭教育,孔子在此處以家庭關係的健康和諧與否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為例來闡述坤卦初六爻爻辭“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亦藉由“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來勸誡人們重視家庭教育。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做“好人有好報”,什麼是好人?不同的人心裡自然有不同的認知,要是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好人就是“心存善念,行為端正,不做惡事的人”,可以說,一個好人必定也是一個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所以,好人得到好的回報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這個“好報”並不僅僅侷限於自身,它對周圍的人,尤其是子孫後代同樣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一個門風很正的家庭,晚輩也會在長輩的影響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造福他人,造福社會。
明朝年間,曾經有一位叫王穩的官員,歷任唐王府長史、廣平府同知、汀州知府等職務,因為他善於治理,很有政績,深受百姓的愛戴,話說他在擔任廣平同知的時候,知府因故缺任,於是,當地數千名百姓趕到都城請王穩代任。
王穩在做汀州知府期間,沒有辜負老百姓對他的期望,政績斐然,很得人心,有一次,不歸他管轄的鄰郡遇到了一場大旱災,導致很多百姓缺食少糧,換做一般的人,不屬於自己的轄區,肯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是,王穩卻毫不猶豫的開啟本府倉儲,為鄰郡災民發放糧食,他的做法遭到了同知陳熙的強烈反對,王穩不為所動的說:“《春秋》之義,救災恤鄰,彼民猶吾民也”,最後,在王穩及時的救濟下,飢餓的百姓終於度過了難關。
過了幾代,王穩的家族又出了一位叫王宗沐的玄孫輩,他為官清正,體恤民情,頗有祖上王穩的遺風,自他開始,在浙江 的臨海,便出現了一個“父子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的王氏家族,此後,王家後輩及族人之中,有多人在朝中為官,造福無數百姓。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正是因為王穩的表率作用,才有了後來門風正氣的王氏家族,不過,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它的後面還有一句話,而這句話更重要。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本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其原文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前半句就不說了,後半句的意思是說,如果不懂得“積德行善”的人家,非但自己,就是子孫後代也會跟著遭殃。
為什麼說“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更重要呢?因為有句話說得好“學壞容易學好難”,就像爬山,你登山的時候,由於要克服引力的影響,越接近山頂,就越會感覺到累,這時候意志稍一鬆懈,就有可能前功盡棄,而當你下山的時候,因為不需要克服引力,相對就要輕鬆很多。
學好學壞也是如此,好人注重道德,做事通常要克服心中的欲 望,壞人做事則無所顧忌,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不管對與錯,也不管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做,如果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耳目渲染之下,後輩很容易便沾染上 “隨心所欲”的惡習,如此這般,一代一代往下傳,門風能正嗎?
雖然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現象,但是,誰也無法否認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這樣的人越變越多,整個社會就亂套了,所以,衷心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培養自己德行和修養,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同樣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想必誰也不願意生活在一個道德缺失的社會中吧。
回覆列表
我對命運最大的感悟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固然人的命運有天註定的一面,同時也有人為的一面,因為世上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的事例太多了,正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