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往無前星空pi
-
22 # 求實的天空
你的土地哪?土地可是農民的命根子,你怎麼給弄沒了?歲數大了的不可能沒土地!是不是像楊白勞一樣賭博輸了把地給人家了?怎麼生存?那就看你有沒有交養老保險了,否則沒交保險的都要養老金那還了得?國家也承受不起呀!也不知道年輕時都幹啥了!
-
23 # 閩鄉古意人
母親快70歲了,屬於被徵地農民,現在一年收入在4萬左右
我母親是傳統的農村婦女,文化水平只有小學二年級,她除了會簡單的算數,連普通話都不會講。
她在農村一年收入,比一些外出打工的人還要高。
我母親這輩子,只在剛徵收田地的那一年,跟我爸去過外省呆了一個暑假,其他時間,連市裡都沒去過,都是留在農村幹活。
她總是閒不住,颱風、下雨天都很少老實呆在家,就是在家,也是忙著。
98年左右,我家就沒有土地了,因為村子要整體拆遷,全村所有房子、田地都在徵用範圍,那時候我還小,不知道補償了多少錢。
家裡拿著錢,在鄰村買了塊地皮,蓋了新房子。
沒有田地的農民不代表沒有收入,當時我母親還年輕,她在鎮上找了份工作,整天的工作就是拿著模具,印手工蜂窩煤。
雖然下雨天不能開工,但這個收入比種地要高多了。
當然,這個工作也幾隻做了幾年,就沒有做了。
因為太累也很髒,印象中,小時候每天晚上母親回家,全身都黑乎乎的,衣服粘有煤灰。
2000年後,鎮裡的農民開始陸續變富,有親戚不願意種地了,他們知道母親很勤快,就問我母親,他家地沒有人種,你願意接手嗎?
母親當然很樂意的接受了!
後來隔壁村的人都知道,她願意種地,好些人想把地讓給她送。
她是來者不拒,我家本是一分田地都沒有的人家,最多的時候,卻有10多畝地。
家鄉靠海,海風大,鹽鹼地多,種不了水稻,只能種地瓜、花生、大豆。
地瓜不好賣,也不值錢,花生就值錢多了,一年可以種兩季,收穫了留一些做種子,其他花生榨油吃,吃不完的拿去賣。
前年一斤花生油賣30元,比某花5升一桶150元左右要貴一倍,但村裡好多人願意買,就賣花生油的收入,她每年就能收穫1萬左右。
種花生,不是天天要守著田間,只需要偶爾去除草、施肥。
不需要去田間的時候,母親去兼職做其他的工作。
前些年,鎮上建的幾個工廠時不時會招人,幫忙他們搞綠化除草,或者打掃衛生等,一天的工錢也有100多。
我母親也去了,等她60歲了,人家工廠嫌她年齡大,就不願意招她了。
母親就少了一份收入,但鎮裡有人蓋房子,也有招小工,工資也不低,一天150~200元,母親也去了。
還有鎮裡一些果園,他們時不時也招人。
像是需要有人幫果園除草、套水果袋、摘果子等等,都是一些簡單的體力活,給的工資也高,她也都去應聘了。
寫在最後:農村被徵地的物件,沒有了土地,年齡大了,只要能吃苦,其實他們可以找到其他賺錢的路子。
我父親一個月有2000多退休金,我哥在海外經商,他們都有錢,不願意母親每天到處找活幹,想讓她在家休息。
但母親就是不聽,她說自己能賺錢,不需要花別人的錢。
她也快70歲了,還整天到處打聽,哪裡有招人幹活的。
她在幹活期間也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一有地方招人,她們都會互相介紹,打電話聯絡:“某某在招臨時工,工資多少,能幹幾天,你有時間?願意去做嗎”。
方法總比困難多,農村一些人沒有田地,不代表就在農村生存不下去,做一些體力活的兼職,收入比種地要高多了(農村臨時的活,要靠自己打聽,多參加幾次,認識的人多了,以後有活,別人會主動聯絡你的)。
就算是那些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是有養老補貼的。
比如說我們村的老人,在農村養老保險上會有一個身份顯示,上面寫著被徵地物件。
60歲後,一個月能領400多塊錢,可能與地方經濟有關,或者被徵的土地比例有關(我家裡的田地是100%被徵收,一些是30%,各不相同)。
有些網友說,他們當地的失地養老補貼一個月才100多元。
再加上100多塊錢的農村基礎養老金,子女每個月給幾百塊錢,差不多1000左右,足夠日常開支了。
最後,如果當初農村養老保險交的檔次高,錢多,一個月都能領1000多元的養老金,甚至有些農村,現在老人還能一次性補交。
-
24 # 歸來的文山會海
農土地被徵用後,年紀大的女的年滿五十歲,男的年滿六十歲的人,可直接繳費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前些年開始只有幾百元,現已漲到1500左右,現在初次領取的,因繳費額增加了,也可領到一千多。當然,由於地區差別,標準不一樣,從高到低,一人約相差500元右。很多老年人對此也知足了,再也不依靠子女養老了,減少了很多煩惱與糾紛。年輕人在土地被徵後,領取了補償金,買了社保,不種地了,可以去打工掙錢續繳社保費到15年,到退休年齡時再領社保養老金。
-
25 # 1藍天1
很多地方農民沒有土地,是不是指地被徵用了的"農民",是進城不要土地的"農民",否則,農民怎沒有土地。
據我所知,徵地的農民,是有安置的,一般也轉為城鎮居民。主動進城安家落後不要地的已是城鎮居民。嚴格地講,都不是農民。但你提出的問題對他們也一樣,包括其他所有城鎮居民。不論多大年齡,都有生活生存問題,都要自己去找工作,只要找,絕大部分人有工可做。這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已是正常情況。
我們國家失業率總體較低。另外,失業、困難等有救助,農村、城鎮都有低保。至於年齡大了,到"老"時,也就是到達領馭養老金年齡時,有養老金。
但有前提,必須參加養老保險。否則,過一輩低保日子吧。
-
26 # 蘭天白雲
我們這也是個半山區的地方,八十年代分田到戶時,人均一畝半地,以後增加的人口都沒地。現有部分人都沒地,也都是三十四十的人了,這些人種去沒地,打工去好活能輪到你,佔全國總人口百之八十的農民,這也是個大問題!
-
27 # 木子橡
農村失地農民的出路,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不僅是農民的問題,城鎮沒有正式工作的人員,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
28 # 廣東王者正道
各地方法不同,每個自然村的村幹部也有區別,每五年以家庭人口為標準重新分配,有限保障到每一個農村戶口的人都會有田地,宅基地是一次規劃後以當年人口分配永久性屬於農民自主建設使用,至於年齡大了失去工作,以國家規定六十歲是退休年齡,說明人的體質已經不適宜從事第一線工作,老了如何生活,這取決於年輕力壯時自己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保障,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也有很多靠子女養老的,這應該是取決於各地養父母傳統教育和傳承,潮汕地區有一句老話,年輕不努力,老了抱大樹,普通人的每一分錢都是有規劃的,無論是創業,還是家庭各種開銷,存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正常情況下,如果老了依然一無所有連生活都困難,這就不應該了,當然,特殊情況意外造成的咱們不計,應該也有家族內的人幫助其度過晚年的,如今的中國高度發展,政府對困難戶還是有一些保障的,雖不夠全面,相信,未來的中國公民生活各方面會越來越好,需要幫助的群體也會得到更高層次的保障,人生沒規劃,那怕是公務員有國家保障的也未必過的如意。
-
29 # 老玩童3168
很多地方農民為什麼沒有土地啦,是年齡大了的原因嗎?原來有土地現在沒有了,土地自己飛上天啦。
-
30 # 西域幸福
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農村農民沒有土地,老了沒有養老金,只有社會保障的60歲50元每月,70歲100元每月,80歲150元每月,好慘啊,我見過好多,他們沒有收入,老了又沒有地方打工,只有堅持撿垃圾維持最低的生活,去年人大代表提出給農村農民也發一些退休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
-
31 # 披褐懷玉抱朴歸真
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實在沒招就靠。
-
32 # 美女說
麵條,玉米粥,饅頭,最便宜的蔬菜做主食。一句話,靠素口淡飯活著。
-
33 # 海洋148601871
沒有土地了?那是土地被徵購了,有大量的錢,有幾套房屋,還會優先安排工作。這是農民夢m以求的好事。怎麼會要考慮“怎麼生存下去”?
不過有些人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們原下鄉的地方被徵購了,變成了工業園。有一戶農民一下家裡有這麼多錢,就稀裡糊塗了,壞傢伙就盯上了他,整天邀他賭博,十多天把幾百萬輸個精光!他倒想得美,又跑到土地徵購部門來想再要錢。可能嗎!這他就真慘了。
-
34 # 正能量漂流瓶vj
有兒女的指望兒女,沒兒女的進政府養老院,當前每個鄉鎮都建有在運營中的養老院,車到山前必有路,孤寡老人政府管,這就是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本質。
-
35 # 嶺北農夫
△△在農村,不少地方的農民沒有土地了,這是正常現象。如按照“耕者有其田、種田保咀巴”的落後觀念去看,這似乎不正常;如果按照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新時代觀念去看,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現象。我們如果轉不過這個彎子,就很難擺開土地“分田單幹”、所謂“自主經營”、侷限“耕者有其田”、甚至“土地私有化”的束縛。事實表明,“一畝三分地”的小農土地經營,不是農民生存的穩靠之計,對未來農村發展,不是理想的奔頭。
△△農業,是農民生存基本保障。落地這個保障,是土地為基本的自然資源迴圈利用的過程;且實施這個過程的方式與價值作用的空間很寬、也很深。因此,必須樹立土地利用區域化的系統觀念,以及統籌規劃協同的觀念。應透過“區域專案化”與“專案區域化”的推進,實現土地利用“治劣揚優、揚長避短、因地計宜、地盡其利”的較好價值。農村土地資源迴圈利用,那種“分零把道、各私為是”和“寧願讓蛇佔,不願給爺吃”的舊觀念,實在該要改變了。改不掉傳統落後農業的這個“坎”,現代化農業建設與鄉村振興,就很難談得上理想的希望。
△△推進“區域專案化”或“專案區域化”發展,多為“一業當主、多業結合”的區域產業規模化、勞動分工專業化、綠色環境生態化、科學技術集約化、基礎配套共享化的基本格局。也可以說,這是需要我們長期把握好的發展方向與奮鬥目標。動搖新時代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這個目標推進,三農建設就很難順利而有效前行,甚至無所適從。
△△然而,實踐的難點,就在於區域專案化、專案產業化的規劃謀籌不容易精工落地,資源轉變資產的矛盾較多。在操作上,應把握三個關係處理,突破重點與難點:一是資源分零低效低率與整合開發高效的關係,注意突破順山暢水的規模化迴圈利用。二是把握一業為主與多業並進的關係,突破率效第一,確保專案質量。三是專案精工謀籌與經營主體相伴的關係,突破主體落地同行。
△△譬如嶺北地區陽明山北坡的大江水系,若把毗連的九渡水山系規劃一起,有20多萬畝面積,僅3000多個農民,人均擁有山林面積50、60畝以上,原村組集體林場分到戶後,砍了集體造的林子,單家獨戶無力再造,分戶經營的山林收入幾乎為零,80%以上的青壯勞力出山打工賺錢。然而,該山區雨水豐足、氣候優越,距離永州城僅幾十公里,地理環境很好。如透過資源整合成資產,創辦新型經營主體,配套基礎設施,乃升值一通百通,文旅康養產業大有奔頭。走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農業農村的康莊大道,農民生存才能得以養老保障。
-
36 # 河一沙
操心過多了,放心吧,一個也餓不死,各有各的辦法。
-
37 # 了就回家
在農村,應該戶戶都有承包的土地,沒有土地的農民是他們很早就離開了農村,放棄了承包地,應該說他們早就在城裡生了根,或多或少有些財產和謀生的方式,這些人大都有頭腦,又敢想敢闖的人。當然,任何事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成功和失敗只有一線之差,成功了他們可能衣食無憂,不在乎那幾畝土地的收成,失敗了呢,就只能申請國家低保或靠子女贍養了。
-
38 # 樹人57
不對吧?很多地方農民沒有土地了?那分給他們的土地去哪了??農民靠土地吃飯,那他們的飯碗誰端走了???!
-
39 # 天津七彩虹Sunny
農民是靠土地生存的,現在農民的土地哪去了?當地政府應該負責解決沒有土地的農民生存問題。。
-
40 # 直爽正義凜然海浪
自生自滅吧,國家政策不扶持,兒女不孝老人的比比皆是,咱們國家靠著過去封建社會一留下來的道德觀念過日子,國家教育機構沒有教育下一代或者沒重視下一代孝敬父母長輩們觀念,導致不願意生育人口下降的根源,付出大回報小的生意沒有人願意去做。
回覆列表
城村結合處這種農民生存壓力很大,不說大城市,因為補償很多,就說小的二三線,和四線甚至五線,他們的補償會一個階層一個階層減少,城村的快速發展吞噬周邊的城鄉結合處,原本就不多的土地進行了工廠,房子的建設,土地的補償根本就是一次性買斷。手裡的那點錢能用幾年,又有多少就業崗位。
還有國家的基礎建設,只要是國家的專案,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學校和部隊建設所用的土地給予的補償那就更少,可百姓可有怨言?對利國的建設百姓都很注重和無條件的奉獻。每個百姓能有多少土地,而基礎建設所用的土地將佔大部分,你說他的經濟來源是否受到影響,沒了地的只有打工補貼家用,能富嗎?
生存的壓力對這些奉獻的人很不友好,沒給工作,沒給解決,只靠個人,出門打工成了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