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2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3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4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5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6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7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8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9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10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11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12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13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14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15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16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17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18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19 # 銘醫銘言

    站在自己是醫生的角度,我只能給出很偏駁的答案。因為我自己是醫生,我的答案,或多或少存在利己傾向。說直白一點,就是給自己標榜。

    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婦產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大陸某名牌醫科大學。什麼是主治醫師,年輕,夠不上專家頭銜。上專家門診的基本門檻是副主任醫師。

    但是,我自己是個極其自負的人,當然,我的自負不是無緣無故的。論智商,論臨床分析能力,論基礎知識,論手術功底,無論上訴哪方面,我都自信在大多數醫生中,算比較突出的。當然,我這種人,一旦進了大醫院,大平臺,難免會被領導打壓。所以,最近我蟄伏了!我不得不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做手術,不會主刀,不會做腹腔鏡,不會看影像結果,不會分析病情……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如果,我自己家裡人看病,我會如何找醫生。

    很多人會說,你自己都是醫生,你自己看啊!

    錯了,醫療這個行業,分科越來越細化之後,隔專業如隔山。我只能在我擅長的領域發揮,而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可憐的。為啥?因為中國醫生總體的素質太低!

    醫學是個很複雜,體系龐大,而不成體系的學科。如果成體系,問題好辦一點,關鍵就是又龐大,又不成體系,大部分都是透過資料經驗判斷問題,這些資料經驗的中間邏輯,很多都不健全,要靠醫生用自己的智商去腦補。

    所以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醫生最靠譜?有足夠智商餘額去腦部這些中間邏輯的醫生。

    而由於醫學體系的龐大與複雜性,要腦部這些中間邏輯,對於醫生的智商會是極大的考驗。

    有實力實現這樣理想狀態的醫生,是極少的。腦補需要極大的智商,而中國的醫學,受萬人唾棄,醫生不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人,普遍都不會選擇學醫。

    醫生的成長體系,職稱晉升系統,也和醫生的實踐能力,腦補能力毫無關聯。這就導致了矛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識別真正靠譜的醫生,是有難度的。

    所以,有專家說“病人,遇上什麼樣的醫生,那都是命。就如同什麼樣的人 ,會得什麼樣得病一樣,那也都是命!”

    這話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但卻充滿了現實。現實就真的是這樣的。

    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生病的時候,恨不得找全世界最好的專家解決問題。有人說,那小問題,沒必要找大專家啊,一般的醫生也都能解決。可問題是,你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去識別,並去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小問題還是大問題呢?往往病人自己認為的大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小問題,而自己認為的小問題在醫生看來可能是大問題。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事情發生了。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為老百姓根本無法識別,有哪些不善於交流,不善於溝通,只會治病,只會用冰冷的語言扔給老百姓的醫生,有哪些是更擅長話術,讓病人聽著舒服,實則全是安慰人的奉承話的油嘴滑舌的醫生,可能一句有用的都沒有,但是病人聽著就是舒服。

    這又迴歸到那個核心了,醫生的腦補能力,以及表達腦補能容的能力。這需要的是強邏輯,梳理的都是病情,沒有油嘴滑舌的安慰性話語,用自己腦補的強邏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你聽,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樣的 醫生,絕對是靠譜的醫生。

    然而,很可惜,不光是講出這些內容需要智商,聽懂這些內容同樣需要智商。

    所以,最終,如何能分辨好的專家呢?全靠智商和運氣。

    當然,也有捷徑。如果你能認識一些知曉內情的有智商的專業人士,值得你信賴的那種,人品靠譜、智商靠譜,你只需要信賴他就可以了。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然後你就怎麼選。

    比如,上面答案裡提到的,醫院內部的(基層)員工都喜歡 找誰。(為什麼不是高層?高層員工找人,會參雜政治因素。比如,你是另外一個部門的科主任,你幫熟人找人看病,是找主任看,還是你認為技術最好的看。從政治格局來說,你一定選擇找主任看,因為你需要這層關係。表面上,你是幫熟人看病,欠了主任人情,實際上是你給主任介紹病人了,主任欠你的人情。)

  • 20 # 我叫槑小郎

    這是個水很深的話題。因為在醫療圈混跡多年,經常遇到找專家看病的事情。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首先結合樓主的情況,醫生的學歷跟臨床經驗豐富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報告也不是誰都能看的。看病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打聽下該醫生的患者口碑如何?擅長看哪些病?這在好大夫線上、唯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等平臺都可以查到。

    這個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之一:看看醫生同行們推薦誰,例如該院醫生看病都找誰。

    如果你認識該醫院的人,那最好辦了,看這個醫院醫生看病了找的誰看,那醫術一定最靠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的絕對是醫術。

    秘訣之二:是看看政府領導找誰看病。

    原因你懂的,很多專家如果頭銜掛的有什麼中央保健醫生,顧問專傢什麼的,或者有沒有援外醫療隊、省級抗震救災醫療隊等等之類經歷,找他們看病吧,準沒錯。

    秘訣之三:一般病情不要迷信專家,看病首選副主任醫師

    掛號一般分為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特需專家等。

    醫生圈還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領導要做手術,託某醫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地問他:有兩個醫生,一個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主任醫師,碩士畢業,沒啥論文,整天就泡手術室裡,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適用性的副主任醫師。

    為什麼呢,大專家的確名氣大,但是越是知名度高的、權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僅僅是忙著看病、做手術這些臨床工作,還有科室、醫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領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醫學會、協會的大專家還要承擔很多行業管理職務。“某些大專家長期不在臨床,有時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們。”

    所以,看病這門學問大家還得好好自行琢磨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伯溫為了討封,盤腿端坐在午門外的大樹的樹頂稍上,跑腿子的嗎?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