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刃號
-
2 # 攔阻著艦
戰鬥機的油箱有兩種:副油箱和內部油箱。副油箱有兩種,可拋的外掛副油箱通常在翼下、機腹等位置,不可拋的保形油箱,如F-16機背兩側、F-15進氣道外壁和翼根之間的保形油箱,與戰鬥機外形融為一體,增加的阻力微乎其微;至於內部油箱一般在機翼部位,絕大多數戰鬥機的機翼是中空的,因此可以儲存燃油,還有機身油箱——充分利用機身內部空間。至於具體到型號,油箱的設定當然有區別,比如F-15E和F-35的油箱,位置和數量都不同,見下圖:
F-15E和F-35內部油箱設定
F-15E的內部燃油儲存在四個機身油箱和兩個機翼油箱之內,機身油箱相互連線,位於駕駛艙後方、減速板下方,圖示1為機身主油箱、圖示3/5為左右發動機油箱、圖示2為輔助油箱,機身主油箱(6)和機翼油箱(1/4)是轉運油箱,向其他油箱轉移燃料以補償飛行過程中因燃料消耗而產生的飛機失衡;F-35的內部燃油均勻分佈在機身四周(機頭除外),燃油在持續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散熱作用,降低雷達、干擾機等航空電子裝置產生的熱量,這起到了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F1/F2為機身油箱、F3為左右發動機油箱、F4為左右機翼轉運油箱、F5為左右後部機身油箱,外加兩個左右機翼油箱。
子彈擊穿外壁後泡沫材料立即膨脹密封受損區域
至於說油箱被擊中會否爆炸?答曰:不會。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就採用了自密封油箱,油箱內壁裹以多層橡膠和增強織物,透過硫化橡膠和天然橡膠複合,一旦子彈擊穿油箱天然橡膠會滲透到缺口處與燃料接觸隨即膨脹,防止發生滲漏或爆炸事故,即所謂的自密封。通常被子彈擊中只是滲漏而非爆炸,而爆炸往往是由燃油洩漏引起的,而不是說被子彈擊中即會發生爆炸。現代軍用飛機的油箱還採用了網狀泡沫塑膠(聚醚聚氨酯),它起到一個散熱吸熱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爆炸的發生。
-
3 # 水鏡曉先生
戰鬥機裝備的導彈有保險裝置,發射後近目標時,保險解除引爆彈頭,產生破碎片攻擊敵機。這種方式會嚴重損壞敵機的結構,影響氣動外形。達到損壞敵機目的。擊中油箱會漏油,發動機火焰可引燃油料。但此情況極少發生殉爆。即使碎片擊中燃料室也不易殉爆,除非導彈直接擊中油箱才可能爆炸,但這個機率不大。
戰鬥機的油箱分身油箱,機翼油箱。還有外掛的副油箱。現在還有一些保形油箱,能和機身融為一體,能保持原始氣動效果。戰鬥機都有抑燃抑爆裝置。感測器可在被擊中的同時做出反應,啟動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即便有這些防護手段如此,油箱被導彈擊中後還是難保不會爆炸。因為油箱整體振動會直接爆炸,比破片傷害來的直接的多。
從設計與實用的角度,戰鬥機內部空間都要被利用到,利用率非常高。戰鬥機一般根據任務需要加掛油箱。機身,機翼,和外掛副油箱等。戰鬥機油箱還有配重效果,一般在飛機中部和尾部,中間是油箱,前面是發動機和飛行員。3代機為了提高機身載油量,推出了保形油箱。保持氣動外形,增加空間安裝油箱,個別種類的戰機可有數個保形油箱。戰鬥機為了延長留空,會外掛有副油箱,機體下掛1個副油箱,機翼各掛1個副油箱。緊急戰鬥情況下,為了提速可以將副油箱拋掉,減輕重量提高靈活度,可快速投入戰鬥中。
-
4 # 浩漢防務論壇
即使是戰鬥機的油箱在機翼的隔層空間內以及機翼和機體相交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戰鬥機將油箱佈置在機體後背上,也就是隆起的那一塊部位上。目前戰鬥機的油箱雖然沒有厚重的裝甲進行保護但是其結構佈局的位置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被擊中並且起火爆炸。相當數量的戰鬥機都燃油遏制系統。以保證一個地方的油箱被擊中後可以迅速停止對該油箱持續供油已造成更大的火災和災難事故,但是前提是戰鬥機在被擊中之後不會立刻解體,且遏制系統的各個元件還可以正常工作,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一般來說戰鬥機通常只有油箱三個,及機身上油箱,左機翼主油箱,和右機翼主油箱另外還可以掛載保形油箱以提高自己的最大作戰距離。一般情況下空中加油所補充的油料也是被補充到機身上主油箱內的,然後再透過特殊的機械裝置導流到兩個機翼的主油箱內。很多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在飛機的尾翼上還有用來配重的配平油箱,而且很多戰鬥機的垂直尾翼結構也能儲存一定的油料,比如中國的殲十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吃飯除了保形油箱等附加油箱,戰鬥機還可以捨棄的武器掛載掛載副油箱。 即使是最先進的f22型戰鬥機,在進行長距離奔襲任務時也需要掛載副油箱以保證這次任務不是一次單程機票。目前大多數戰鬥機的油箱都是以對稱的方式分佈在機身和機翼上的,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可以不用增加多餘的結構面積就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半徑,而且在航空燃油消耗的過程中由於燃油是對稱消耗的所以也不會造成飛行過程中飛機傾斜的問題,而且機翼一般距離地面都比較遠不容易發生損壞事故,所以在飛機降落的情況下這種佈置是非常安全的。
-
5 # 燃燒島鏈
戰鬥機的油箱按照位置可以分為機內油箱和外部油箱兩種。外部油箱又有傳統的翼下外掛式副油箱和更先進的保形油箱兩種。
機身內部油箱由於機身體積有限,為了攜帶更多的燃油就必須提高機身內的空間利用率。一般來說機翼內裝置較少,非常適合安裝油箱。座艙後部、發動機兩側、雙發之間、機身背部,甚至垂尾中都會安裝油箱。此外還有為了倒飛準備的“倒飛油箱”。總體來說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採用的見縫插針的佈置方式,幾乎所有不安裝其它航空裝置的位置都被油箱佔據。比如著名的美國F16戰鬥機機身內有2個前機身油箱、1個前機身蓄油油箱、1個後機身油箱、1個後機身蓄油油箱、2個機翼油箱,共7個油箱。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戰鬥機的航程和續航設計就需要加掛外部副油箱。傳統的外掛式副油箱是指掛在機身和機翼外掛點上呈紡錘形的油箱。可根據執行的任務選擇掛載副油箱的數落和容積。早期的外掛式副油箱不可拋棄,而現代戰鬥機的副油箱在任務中可以隨時拋掉。加掛副油箱需要加裝接合與轉換的裝置,同時油路要有在拋棄副油箱之後立即關閉的能力。
然而在機翼下加掛副油箱雖然可以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但是副油箱同樣佔據了寶貴的外掛點,並增大了飛行阻力,嚴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保形油箱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即增加了飛機的載油量,又因其儘量貼合機身的設計減小了飛行阻力。更是騰出了外掛點可以掛在更多的武器用來作戰。另外不管是外掛式副油箱,還是保形油箱都沒有為發動機直接供油的能力。它們的作用是當機內主油箱油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為主油箱補充燃油。
戰鬥機對於油箱的防爆性相當重視,要求油箱在被擊中時燃油不會快速洩露和擴散,不會在短時間內引發爆炸。二戰中除日本外的各國戰鬥機普遍採用自封閉式油箱。其工作原理是戰鬥機油箱中有一層生橡膠防層,當油箱被擊穿後燃油與生橡膠直接接觸並將生橡膠溶解,溶解的生橡膠將油箱破口封堵。從而避免燃油外洩爆炸。現代戰鬥機主要透過在油箱內壁填充聚氨酯泡沫塑膠的方法來製作防爆油箱。80年代初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曾經用各種口徑的航炮轟擊聚氨酯泡沫塑膠製作的防爆油箱,結果沒有一次發生爆炸。
-
6 # 利刃號
一般來講,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位置,通常都在駕駛艙附近、機翼、飛機發動機兩側這些位置,這是為了給其安裝各類電子裝置讓出更大的空間。要知道在當今現代化戰機都強調資訊化作戰能力的今天,要搭載的電子裝置有很多,造成了飛機內部空間的不足,所以只能從油箱佈局開始,最大化的增加飛機內部的空間利用率,來增強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至於外掛油箱,各國戰機都將其安放在飛機機翼兩側、機腹上,以此來近一步延長戰機的作戰範圍。然而這一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佔用了原本的武器掛載位置,減少了戰機的彈藥攜帶量、限制飛機的機動性等問題。尤其是外掛油箱影響飛機機動性方面,機動性對於空戰的影響的巨大的,所以才會有空戰開始前拋棄外掛油箱這一幕的出現。
然而關於飛機油箱被擊中爆炸的問題,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初步解決了,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當時美軍的自封油箱,透過在油箱內部填充橡膠,一旦油箱被擊中導致燃油外洩,橡膠就會自動熔化堵住缺口,極大的減小了飛機油箱的起火率和爆炸率。而二戰之後,隨著各種新型防火材料的不斷出現、飛機技術的不斷各型,又使油箱的防爆能力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現代戰機的油箱就算被大口徑航炮直接命中,都不會輕易發生爆炸事故,這對於保障飛行員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7 # 攔阻著艦
戰鬥機的油箱有兩種:副油箱和內部油箱。副油箱有兩種,可拋的外掛副油箱通常在翼下、機腹等位置,不可拋的保形油箱,如F-16機背兩側、F-15進氣道外壁和翼根之間的保形油箱,與戰鬥機外形融為一體,增加的阻力微乎其微;至於內部油箱一般在機翼部位,絕大多數戰鬥機的機翼是中空的,因此可以儲存燃油,還有機身油箱——充分利用機身內部空間。至於具體到型號,油箱的設定當然有區別,比如F-15E和F-35的油箱,位置和數量都不同,見下圖:
F-15E和F-35內部油箱設定
F-15E的內部燃油儲存在四個機身油箱和兩個機翼油箱之內,機身油箱相互連線,位於駕駛艙後方、減速板下方,圖示1為機身主油箱、圖示3/5為左右發動機油箱、圖示2為輔助油箱,機身主油箱(6)和機翼油箱(1/4)是轉運油箱,向其他油箱轉移燃料以補償飛行過程中因燃料消耗而產生的飛機失衡;F-35的內部燃油均勻分佈在機身四周(機頭除外),燃油在持續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散熱作用,降低雷達、干擾機等航空電子裝置產生的熱量,這起到了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F1/F2為機身油箱、F3為左右發動機油箱、F4為左右機翼轉運油箱、F5為左右後部機身油箱,外加兩個左右機翼油箱。
子彈擊穿外壁後泡沫材料立即膨脹密封受損區域
至於說油箱被擊中會否爆炸?答曰:不會。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就採用了自密封油箱,油箱內壁裹以多層橡膠和增強織物,透過硫化橡膠和天然橡膠複合,一旦子彈擊穿油箱天然橡膠會滲透到缺口處與燃料接觸隨即膨脹,防止發生滲漏或爆炸事故,即所謂的自密封。通常被子彈擊中只是滲漏而非爆炸,而爆炸往往是由燃油洩漏引起的,而不是說被子彈擊中即會發生爆炸。現代軍用飛機的油箱還採用了網狀泡沫塑膠(聚醚聚氨酯),它起到一個散熱吸熱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爆炸的發生。
-
8 # 水鏡曉先生
戰鬥機裝備的導彈有保險裝置,發射後近目標時,保險解除引爆彈頭,產生破碎片攻擊敵機。這種方式會嚴重損壞敵機的結構,影響氣動外形。達到損壞敵機目的。擊中油箱會漏油,發動機火焰可引燃油料。但此情況極少發生殉爆。即使碎片擊中燃料室也不易殉爆,除非導彈直接擊中油箱才可能爆炸,但這個機率不大。
戰鬥機的油箱分身油箱,機翼油箱。還有外掛的副油箱。現在還有一些保形油箱,能和機身融為一體,能保持原始氣動效果。戰鬥機都有抑燃抑爆裝置。感測器可在被擊中的同時做出反應,啟動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即便有這些防護手段如此,油箱被導彈擊中後還是難保不會爆炸。因為油箱整體振動會直接爆炸,比破片傷害來的直接的多。
從設計與實用的角度,戰鬥機內部空間都要被利用到,利用率非常高。戰鬥機一般根據任務需要加掛油箱。機身,機翼,和外掛副油箱等。戰鬥機油箱還有配重效果,一般在飛機中部和尾部,中間是油箱,前面是發動機和飛行員。3代機為了提高機身載油量,推出了保形油箱。保持氣動外形,增加空間安裝油箱,個別種類的戰機可有數個保形油箱。戰鬥機為了延長留空,會外掛有副油箱,機體下掛1個副油箱,機翼各掛1個副油箱。緊急戰鬥情況下,為了提速可以將副油箱拋掉,減輕重量提高靈活度,可快速投入戰鬥中。
-
9 # 浩漢防務論壇
即使是戰鬥機的油箱在機翼的隔層空間內以及機翼和機體相交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戰鬥機將油箱佈置在機體後背上,也就是隆起的那一塊部位上。目前戰鬥機的油箱雖然沒有厚重的裝甲進行保護但是其結構佈局的位置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被擊中並且起火爆炸。相當數量的戰鬥機都燃油遏制系統。以保證一個地方的油箱被擊中後可以迅速停止對該油箱持續供油已造成更大的火災和災難事故,但是前提是戰鬥機在被擊中之後不會立刻解體,且遏制系統的各個元件還可以正常工作,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一般來說戰鬥機通常只有油箱三個,及機身上油箱,左機翼主油箱,和右機翼主油箱另外還可以掛載保形油箱以提高自己的最大作戰距離。一般情況下空中加油所補充的油料也是被補充到機身上主油箱內的,然後再透過特殊的機械裝置導流到兩個機翼的主油箱內。很多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在飛機的尾翼上還有用來配重的配平油箱,而且很多戰鬥機的垂直尾翼結構也能儲存一定的油料,比如中國的殲十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吃飯除了保形油箱等附加油箱,戰鬥機還可以捨棄的武器掛載掛載副油箱。 即使是最先進的f22型戰鬥機,在進行長距離奔襲任務時也需要掛載副油箱以保證這次任務不是一次單程機票。目前大多數戰鬥機的油箱都是以對稱的方式分佈在機身和機翼上的,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可以不用增加多餘的結構面積就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半徑,而且在航空燃油消耗的過程中由於燃油是對稱消耗的所以也不會造成飛行過程中飛機傾斜的問題,而且機翼一般距離地面都比較遠不容易發生損壞事故,所以在飛機降落的情況下這種佈置是非常安全的。
-
10 # 燃燒島鏈
戰鬥機的油箱按照位置可以分為機內油箱和外部油箱兩種。外部油箱又有傳統的翼下外掛式副油箱和更先進的保形油箱兩種。
機身內部油箱由於機身體積有限,為了攜帶更多的燃油就必須提高機身內的空間利用率。一般來說機翼內裝置較少,非常適合安裝油箱。座艙後部、發動機兩側、雙發之間、機身背部,甚至垂尾中都會安裝油箱。此外還有為了倒飛準備的“倒飛油箱”。總體來說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採用的見縫插針的佈置方式,幾乎所有不安裝其它航空裝置的位置都被油箱佔據。比如著名的美國F16戰鬥機機身內有2個前機身油箱、1個前機身蓄油油箱、1個後機身油箱、1個後機身蓄油油箱、2個機翼油箱,共7個油箱。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戰鬥機的航程和續航設計就需要加掛外部副油箱。傳統的外掛式副油箱是指掛在機身和機翼外掛點上呈紡錘形的油箱。可根據執行的任務選擇掛載副油箱的數落和容積。早期的外掛式副油箱不可拋棄,而現代戰鬥機的副油箱在任務中可以隨時拋掉。加掛副油箱需要加裝接合與轉換的裝置,同時油路要有在拋棄副油箱之後立即關閉的能力。
然而在機翼下加掛副油箱雖然可以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但是副油箱同樣佔據了寶貴的外掛點,並增大了飛行阻力,嚴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保形油箱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即增加了飛機的載油量,又因其儘量貼合機身的設計減小了飛行阻力。更是騰出了外掛點可以掛在更多的武器用來作戰。另外不管是外掛式副油箱,還是保形油箱都沒有為發動機直接供油的能力。它們的作用是當機內主油箱油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為主油箱補充燃油。
戰鬥機對於油箱的防爆性相當重視,要求油箱在被擊中時燃油不會快速洩露和擴散,不會在短時間內引發爆炸。二戰中除日本外的各國戰鬥機普遍採用自封閉式油箱。其工作原理是戰鬥機油箱中有一層生橡膠防層,當油箱被擊穿後燃油與生橡膠直接接觸並將生橡膠溶解,溶解的生橡膠將油箱破口封堵。從而避免燃油外洩爆炸。現代戰鬥機主要透過在油箱內壁填充聚氨酯泡沫塑膠的方法來製作防爆油箱。80年代初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曾經用各種口徑的航炮轟擊聚氨酯泡沫塑膠製作的防爆油箱,結果沒有一次發生爆炸。
-
11 # 利刃號
一般來講,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位置,通常都在駕駛艙附近、機翼、飛機發動機兩側這些位置,這是為了給其安裝各類電子裝置讓出更大的空間。要知道在當今現代化戰機都強調資訊化作戰能力的今天,要搭載的電子裝置有很多,造成了飛機內部空間的不足,所以只能從油箱佈局開始,最大化的增加飛機內部的空間利用率,來增強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至於外掛油箱,各國戰機都將其安放在飛機機翼兩側、機腹上,以此來近一步延長戰機的作戰範圍。然而這一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佔用了原本的武器掛載位置,減少了戰機的彈藥攜帶量、限制飛機的機動性等問題。尤其是外掛油箱影響飛機機動性方面,機動性對於空戰的影響的巨大的,所以才會有空戰開始前拋棄外掛油箱這一幕的出現。
然而關於飛機油箱被擊中爆炸的問題,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初步解決了,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當時美軍的自封油箱,透過在油箱內部填充橡膠,一旦油箱被擊中導致燃油外洩,橡膠就會自動熔化堵住缺口,極大的減小了飛機油箱的起火率和爆炸率。而二戰之後,隨著各種新型防火材料的不斷出現、飛機技術的不斷各型,又使油箱的防爆能力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現代戰機的油箱就算被大口徑航炮直接命中,都不會輕易發生爆炸事故,這對於保障飛行員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12 # 攔阻著艦
戰鬥機的油箱有兩種:副油箱和內部油箱。副油箱有兩種,可拋的外掛副油箱通常在翼下、機腹等位置,不可拋的保形油箱,如F-16機背兩側、F-15進氣道外壁和翼根之間的保形油箱,與戰鬥機外形融為一體,增加的阻力微乎其微;至於內部油箱一般在機翼部位,絕大多數戰鬥機的機翼是中空的,因此可以儲存燃油,還有機身油箱——充分利用機身內部空間。至於具體到型號,油箱的設定當然有區別,比如F-15E和F-35的油箱,位置和數量都不同,見下圖:
F-15E和F-35內部油箱設定
F-15E的內部燃油儲存在四個機身油箱和兩個機翼油箱之內,機身油箱相互連線,位於駕駛艙後方、減速板下方,圖示1為機身主油箱、圖示3/5為左右發動機油箱、圖示2為輔助油箱,機身主油箱(6)和機翼油箱(1/4)是轉運油箱,向其他油箱轉移燃料以補償飛行過程中因燃料消耗而產生的飛機失衡;F-35的內部燃油均勻分佈在機身四周(機頭除外),燃油在持續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散熱作用,降低雷達、干擾機等航空電子裝置產生的熱量,這起到了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F1/F2為機身油箱、F3為左右發動機油箱、F4為左右機翼轉運油箱、F5為左右後部機身油箱,外加兩個左右機翼油箱。
子彈擊穿外壁後泡沫材料立即膨脹密封受損區域
至於說油箱被擊中會否爆炸?答曰:不會。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就採用了自密封油箱,油箱內壁裹以多層橡膠和增強織物,透過硫化橡膠和天然橡膠複合,一旦子彈擊穿油箱天然橡膠會滲透到缺口處與燃料接觸隨即膨脹,防止發生滲漏或爆炸事故,即所謂的自密封。通常被子彈擊中只是滲漏而非爆炸,而爆炸往往是由燃油洩漏引起的,而不是說被子彈擊中即會發生爆炸。現代軍用飛機的油箱還採用了網狀泡沫塑膠(聚醚聚氨酯),它起到一個散熱吸熱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爆炸的發生。
-
13 # 水鏡曉先生
戰鬥機裝備的導彈有保險裝置,發射後近目標時,保險解除引爆彈頭,產生破碎片攻擊敵機。這種方式會嚴重損壞敵機的結構,影響氣動外形。達到損壞敵機目的。擊中油箱會漏油,發動機火焰可引燃油料。但此情況極少發生殉爆。即使碎片擊中燃料室也不易殉爆,除非導彈直接擊中油箱才可能爆炸,但這個機率不大。
戰鬥機的油箱分身油箱,機翼油箱。還有外掛的副油箱。現在還有一些保形油箱,能和機身融為一體,能保持原始氣動效果。戰鬥機都有抑燃抑爆裝置。感測器可在被擊中的同時做出反應,啟動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即便有這些防護手段如此,油箱被導彈擊中後還是難保不會爆炸。因為油箱整體振動會直接爆炸,比破片傷害來的直接的多。
從設計與實用的角度,戰鬥機內部空間都要被利用到,利用率非常高。戰鬥機一般根據任務需要加掛油箱。機身,機翼,和外掛副油箱等。戰鬥機油箱還有配重效果,一般在飛機中部和尾部,中間是油箱,前面是發動機和飛行員。3代機為了提高機身載油量,推出了保形油箱。保持氣動外形,增加空間安裝油箱,個別種類的戰機可有數個保形油箱。戰鬥機為了延長留空,會外掛有副油箱,機體下掛1個副油箱,機翼各掛1個副油箱。緊急戰鬥情況下,為了提速可以將副油箱拋掉,減輕重量提高靈活度,可快速投入戰鬥中。
-
14 # 浩漢防務論壇
即使是戰鬥機的油箱在機翼的隔層空間內以及機翼和機體相交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戰鬥機將油箱佈置在機體後背上,也就是隆起的那一塊部位上。目前戰鬥機的油箱雖然沒有厚重的裝甲進行保護但是其結構佈局的位置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被擊中並且起火爆炸。相當數量的戰鬥機都燃油遏制系統。以保證一個地方的油箱被擊中後可以迅速停止對該油箱持續供油已造成更大的火災和災難事故,但是前提是戰鬥機在被擊中之後不會立刻解體,且遏制系統的各個元件還可以正常工作,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一般來說戰鬥機通常只有油箱三個,及機身上油箱,左機翼主油箱,和右機翼主油箱另外還可以掛載保形油箱以提高自己的最大作戰距離。一般情況下空中加油所補充的油料也是被補充到機身上主油箱內的,然後再透過特殊的機械裝置導流到兩個機翼的主油箱內。很多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在飛機的尾翼上還有用來配重的配平油箱,而且很多戰鬥機的垂直尾翼結構也能儲存一定的油料,比如中國的殲十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吃飯除了保形油箱等附加油箱,戰鬥機還可以捨棄的武器掛載掛載副油箱。 即使是最先進的f22型戰鬥機,在進行長距離奔襲任務時也需要掛載副油箱以保證這次任務不是一次單程機票。目前大多數戰鬥機的油箱都是以對稱的方式分佈在機身和機翼上的,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可以不用增加多餘的結構面積就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半徑,而且在航空燃油消耗的過程中由於燃油是對稱消耗的所以也不會造成飛行過程中飛機傾斜的問題,而且機翼一般距離地面都比較遠不容易發生損壞事故,所以在飛機降落的情況下這種佈置是非常安全的。
-
15 # 燃燒島鏈
戰鬥機的油箱按照位置可以分為機內油箱和外部油箱兩種。外部油箱又有傳統的翼下外掛式副油箱和更先進的保形油箱兩種。
機身內部油箱由於機身體積有限,為了攜帶更多的燃油就必須提高機身內的空間利用率。一般來說機翼內裝置較少,非常適合安裝油箱。座艙後部、發動機兩側、雙發之間、機身背部,甚至垂尾中都會安裝油箱。此外還有為了倒飛準備的“倒飛油箱”。總體來說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採用的見縫插針的佈置方式,幾乎所有不安裝其它航空裝置的位置都被油箱佔據。比如著名的美國F16戰鬥機機身內有2個前機身油箱、1個前機身蓄油油箱、1個後機身油箱、1個後機身蓄油油箱、2個機翼油箱,共7個油箱。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戰鬥機的航程和續航設計就需要加掛外部副油箱。傳統的外掛式副油箱是指掛在機身和機翼外掛點上呈紡錘形的油箱。可根據執行的任務選擇掛載副油箱的數落和容積。早期的外掛式副油箱不可拋棄,而現代戰鬥機的副油箱在任務中可以隨時拋掉。加掛副油箱需要加裝接合與轉換的裝置,同時油路要有在拋棄副油箱之後立即關閉的能力。
然而在機翼下加掛副油箱雖然可以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但是副油箱同樣佔據了寶貴的外掛點,並增大了飛行阻力,嚴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保形油箱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即增加了飛機的載油量,又因其儘量貼合機身的設計減小了飛行阻力。更是騰出了外掛點可以掛在更多的武器用來作戰。另外不管是外掛式副油箱,還是保形油箱都沒有為發動機直接供油的能力。它們的作用是當機內主油箱油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為主油箱補充燃油。
戰鬥機對於油箱的防爆性相當重視,要求油箱在被擊中時燃油不會快速洩露和擴散,不會在短時間內引發爆炸。二戰中除日本外的各國戰鬥機普遍採用自封閉式油箱。其工作原理是戰鬥機油箱中有一層生橡膠防層,當油箱被擊穿後燃油與生橡膠直接接觸並將生橡膠溶解,溶解的生橡膠將油箱破口封堵。從而避免燃油外洩爆炸。現代戰鬥機主要透過在油箱內壁填充聚氨酯泡沫塑膠的方法來製作防爆油箱。80年代初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曾經用各種口徑的航炮轟擊聚氨酯泡沫塑膠製作的防爆油箱,結果沒有一次發生爆炸。
-
16 # 利刃號
一般來講,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位置,通常都在駕駛艙附近、機翼、飛機發動機兩側這些位置,這是為了給其安裝各類電子裝置讓出更大的空間。要知道在當今現代化戰機都強調資訊化作戰能力的今天,要搭載的電子裝置有很多,造成了飛機內部空間的不足,所以只能從油箱佈局開始,最大化的增加飛機內部的空間利用率,來增強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至於外掛油箱,各國戰機都將其安放在飛機機翼兩側、機腹上,以此來近一步延長戰機的作戰範圍。然而這一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佔用了原本的武器掛載位置,減少了戰機的彈藥攜帶量、限制飛機的機動性等問題。尤其是外掛油箱影響飛機機動性方面,機動性對於空戰的影響的巨大的,所以才會有空戰開始前拋棄外掛油箱這一幕的出現。
然而關於飛機油箱被擊中爆炸的問題,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初步解決了,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當時美軍的自封油箱,透過在油箱內部填充橡膠,一旦油箱被擊中導致燃油外洩,橡膠就會自動熔化堵住缺口,極大的減小了飛機油箱的起火率和爆炸率。而二戰之後,隨著各種新型防火材料的不斷出現、飛機技術的不斷各型,又使油箱的防爆能力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現代戰機的油箱就算被大口徑航炮直接命中,都不會輕易發生爆炸事故,這對於保障飛行員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17 # 攔阻著艦
戰鬥機的油箱有兩種:副油箱和內部油箱。副油箱有兩種,可拋的外掛副油箱通常在翼下、機腹等位置,不可拋的保形油箱,如F-16機背兩側、F-15進氣道外壁和翼根之間的保形油箱,與戰鬥機外形融為一體,增加的阻力微乎其微;至於內部油箱一般在機翼部位,絕大多數戰鬥機的機翼是中空的,因此可以儲存燃油,還有機身油箱——充分利用機身內部空間。至於具體到型號,油箱的設定當然有區別,比如F-15E和F-35的油箱,位置和數量都不同,見下圖:
F-15E和F-35內部油箱設定
F-15E的內部燃油儲存在四個機身油箱和兩個機翼油箱之內,機身油箱相互連線,位於駕駛艙後方、減速板下方,圖示1為機身主油箱、圖示3/5為左右發動機油箱、圖示2為輔助油箱,機身主油箱(6)和機翼油箱(1/4)是轉運油箱,向其他油箱轉移燃料以補償飛行過程中因燃料消耗而產生的飛機失衡;F-35的內部燃油均勻分佈在機身四周(機頭除外),燃油在持續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散熱作用,降低雷達、干擾機等航空電子裝置產生的熱量,這起到了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F1/F2為機身油箱、F3為左右發動機油箱、F4為左右機翼轉運油箱、F5為左右後部機身油箱,外加兩個左右機翼油箱。
子彈擊穿外壁後泡沫材料立即膨脹密封受損區域
至於說油箱被擊中會否爆炸?答曰:不會。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就採用了自密封油箱,油箱內壁裹以多層橡膠和增強織物,透過硫化橡膠和天然橡膠複合,一旦子彈擊穿油箱天然橡膠會滲透到缺口處與燃料接觸隨即膨脹,防止發生滲漏或爆炸事故,即所謂的自密封。通常被子彈擊中只是滲漏而非爆炸,而爆炸往往是由燃油洩漏引起的,而不是說被子彈擊中即會發生爆炸。現代軍用飛機的油箱還採用了網狀泡沫塑膠(聚醚聚氨酯),它起到一個散熱吸熱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爆炸的發生。
-
18 # 水鏡曉先生
戰鬥機裝備的導彈有保險裝置,發射後近目標時,保險解除引爆彈頭,產生破碎片攻擊敵機。這種方式會嚴重損壞敵機的結構,影響氣動外形。達到損壞敵機目的。擊中油箱會漏油,發動機火焰可引燃油料。但此情況極少發生殉爆。即使碎片擊中燃料室也不易殉爆,除非導彈直接擊中油箱才可能爆炸,但這個機率不大。
戰鬥機的油箱分身油箱,機翼油箱。還有外掛的副油箱。現在還有一些保形油箱,能和機身融為一體,能保持原始氣動效果。戰鬥機都有抑燃抑爆裝置。感測器可在被擊中的同時做出反應,啟動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即便有這些防護手段如此,油箱被導彈擊中後還是難保不會爆炸。因為油箱整體振動會直接爆炸,比破片傷害來的直接的多。
從設計與實用的角度,戰鬥機內部空間都要被利用到,利用率非常高。戰鬥機一般根據任務需要加掛油箱。機身,機翼,和外掛副油箱等。戰鬥機油箱還有配重效果,一般在飛機中部和尾部,中間是油箱,前面是發動機和飛行員。3代機為了提高機身載油量,推出了保形油箱。保持氣動外形,增加空間安裝油箱,個別種類的戰機可有數個保形油箱。戰鬥機為了延長留空,會外掛有副油箱,機體下掛1個副油箱,機翼各掛1個副油箱。緊急戰鬥情況下,為了提速可以將副油箱拋掉,減輕重量提高靈活度,可快速投入戰鬥中。
-
19 # 浩漢防務論壇
即使是戰鬥機的油箱在機翼的隔層空間內以及機翼和機體相交的地方,也有很多的戰鬥機將油箱佈置在機體後背上,也就是隆起的那一塊部位上。目前戰鬥機的油箱雖然沒有厚重的裝甲進行保護但是其結構佈局的位置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被擊中並且起火爆炸。相當數量的戰鬥機都燃油遏制系統。以保證一個地方的油箱被擊中後可以迅速停止對該油箱持續供油已造成更大的火災和災難事故,但是前提是戰鬥機在被擊中之後不會立刻解體,且遏制系統的各個元件還可以正常工作,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一般來說戰鬥機通常只有油箱三個,及機身上油箱,左機翼主油箱,和右機翼主油箱另外還可以掛載保形油箱以提高自己的最大作戰距離。一般情況下空中加油所補充的油料也是被補充到機身上主油箱內的,然後再透過特殊的機械裝置導流到兩個機翼的主油箱內。很多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在飛機的尾翼上還有用來配重的配平油箱,而且很多戰鬥機的垂直尾翼結構也能儲存一定的油料,比如中國的殲十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吃飯除了保形油箱等附加油箱,戰鬥機還可以捨棄的武器掛載掛載副油箱。 即使是最先進的f22型戰鬥機,在進行長距離奔襲任務時也需要掛載副油箱以保證這次任務不是一次單程機票。目前大多數戰鬥機的油箱都是以對稱的方式分佈在機身和機翼上的,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可以不用增加多餘的結構面積就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半徑,而且在航空燃油消耗的過程中由於燃油是對稱消耗的所以也不會造成飛行過程中飛機傾斜的問題,而且機翼一般距離地面都比較遠不容易發生損壞事故,所以在飛機降落的情況下這種佈置是非常安全的。
-
20 # 燃燒島鏈
戰鬥機的油箱按照位置可以分為機內油箱和外部油箱兩種。外部油箱又有傳統的翼下外掛式副油箱和更先進的保形油箱兩種。
機身內部油箱由於機身體積有限,為了攜帶更多的燃油就必須提高機身內的空間利用率。一般來說機翼內裝置較少,非常適合安裝油箱。座艙後部、發動機兩側、雙發之間、機身背部,甚至垂尾中都會安裝油箱。此外還有為了倒飛準備的“倒飛油箱”。總體來說戰鬥機的內部油箱採用的見縫插針的佈置方式,幾乎所有不安裝其它航空裝置的位置都被油箱佔據。比如著名的美國F16戰鬥機機身內有2個前機身油箱、1個前機身蓄油油箱、1個後機身油箱、1個後機身蓄油油箱、2個機翼油箱,共7個油箱。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戰鬥機的航程和續航設計就需要加掛外部副油箱。傳統的外掛式副油箱是指掛在機身和機翼外掛點上呈紡錘形的油箱。可根據執行的任務選擇掛載副油箱的數落和容積。早期的外掛式副油箱不可拋棄,而現代戰鬥機的副油箱在任務中可以隨時拋掉。加掛副油箱需要加裝接合與轉換的裝置,同時油路要有在拋棄副油箱之後立即關閉的能力。
然而在機翼下加掛副油箱雖然可以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但是副油箱同樣佔據了寶貴的外掛點,並增大了飛行阻力,嚴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保形油箱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即增加了飛機的載油量,又因其儘量貼合機身的設計減小了飛行阻力。更是騰出了外掛點可以掛在更多的武器用來作戰。另外不管是外掛式副油箱,還是保形油箱都沒有為發動機直接供油的能力。它們的作用是當機內主油箱油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為主油箱補充燃油。
戰鬥機對於油箱的防爆性相當重視,要求油箱在被擊中時燃油不會快速洩露和擴散,不會在短時間內引發爆炸。二戰中除日本外的各國戰鬥機普遍採用自封閉式油箱。其工作原理是戰鬥機油箱中有一層生橡膠防層,當油箱被擊穿後燃油與生橡膠直接接觸並將生橡膠溶解,溶解的生橡膠將油箱破口封堵。從而避免燃油外洩爆炸。現代戰鬥機主要透過在油箱內壁填充聚氨酯泡沫塑膠的方法來製作防爆油箱。80年代初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曾經用各種口徑的航炮轟擊聚氨酯泡沫塑膠製作的防爆油箱,結果沒有一次發生爆炸。
回覆列表
一般來講,戰鬥機的內部油箱位置,通常都在駕駛艙附近、機翼、飛機發動機兩側這些位置,這是為了給其安裝各類電子裝置讓出更大的空間。要知道在當今現代化戰機都強調資訊化作戰能力的今天,要搭載的電子裝置有很多,造成了飛機內部空間的不足,所以只能從油箱佈局開始,最大化的增加飛機內部的空間利用率,來增強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至於外掛油箱,各國戰機都將其安放在飛機機翼兩側、機腹上,以此來近一步延長戰機的作戰範圍。然而這一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佔用了原本的武器掛載位置,減少了戰機的彈藥攜帶量、限制飛機的機動性等問題。尤其是外掛油箱影響飛機機動性方面,機動性對於空戰的影響的巨大的,所以才會有空戰開始前拋棄外掛油箱這一幕的出現。
然而關於飛機油箱被擊中爆炸的問題,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初步解決了,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當時美軍的自封油箱,透過在油箱內部填充橡膠,一旦油箱被擊中導致燃油外洩,橡膠就會自動熔化堵住缺口,極大的減小了飛機油箱的起火率和爆炸率。而二戰之後,隨著各種新型防火材料的不斷出現、飛機技術的不斷各型,又使油箱的防爆能力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現代戰機的油箱就算被大口徑航炮直接命中,都不會輕易發生爆炸事故,這對於保障飛行員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