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用戶6819417952450
-
22 # 用戶7057783124303
唐代李白小時候學習不認真努力,一次他外出遊玩時,發現了一個婆婆在不停磨一根鐵棒,經過詢問才知道,老婆婆要將它磨成一根針,李白非常的驚訝,他不相信能夠把一個鐵棒磨成一根針,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就能辦到。于是李白從此發憤圖強,努力學習
-
23 # 用戶7768949421605
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作者鄭之珍
-
24 # 喜歡太陽第一名
作者祝穆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專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屬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
25 # 用戶4273094632508清
鐵棒磨成針是中國古代唐朝的偉大詩人李白,故事講的事有一天,李白在河邊遛彎,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用一根鐵棒在一塊大石頭上磨來磨去,非常好奇,就問到:婆婆你在幹什麼?
婆婆說:我在磨針啊!
李白笑到:這麼粗的鐵杵什麼時候沒磨成啊!
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
26 # 用戶1094351406859
作者是李白本人。
故事: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
27 # 用戶1254986196109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出自:宋朝祝穆的《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號“樟隱老人”。祖籍婺源(今屬江西),曾祖祝確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國是朱熹表弟,跟隨熹母祝氏居崇安。
祝穆少年喪父,讀書於朱熹家塾。20歲,朱熹命黃幹為他舉行冠禮。乾道初,祝穆與其弟一起隨朱熹到建陽雲谷晦庵就讀,受黃幹、蔡元定教誨。
他嗜書,手不釋卷,於書無所不讀。青年時,往來於吳、越、荊、楚之間,所到必登高探幽,臨水Range Rover,遍訪民情風俗,這為他晚年著述積累豐富資料和感性知識。
晚年卜居建陽縣麻沙水南,名其廬“南溪樟隱”,集朱熹生前手跡,匾於廳堂楣額。在廳右小屋取朱熹生前所書“歲寒”二大字,以表古樟之雅。與隱廬相對,又築小樓四楹,取張南軒所書“藏書樓”三大字,揭匾樓上。
在這優美舒適的環境,開始他晚年的著作生涯。凡經、史、子、集,稗官野史,金石刻,列郡志,“有可採摭,輒抄錄”。祝穆善於寫文章,“下筆頃刻數百言”。在麻沙水南隱居期間,撰成兩部文獻性巨著,一是類書《事文類聚》170卷;一是綜合性地理志《方輿勝覽》70卷。
擴展資料: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典故: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
-
28 # 用戶425840995421
李白。鐵杵成針的故事:世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于是問她要磨成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
鐵杵成針的故事:磨針溪在象耳山腳下。世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于是問她要磨成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原文: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
29 # 李哥的奧斯卡
1、小時候的故事“鐵杵磨成針”講的是那位唐朝李白的故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
2、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詩作。後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3、這個典故表達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態度。
-
30 # 用戶2147248050513
鐵杵成針 / 鐵杵磨針》是由鄭之珍所創作的,⽆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我們的孩⼦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有恆⼼,成績好⼀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活中的細節
-
31 # 霹靂
講李白好讀書,整天玩耍,後來看到個老太婆在用鐵棒磨針一事得到啟示以後,開始好好學習最終成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著名的詩仙,是浪漫主義詩人,與詩聖杜甫齊名合稱李杜,告訴我們,人要有堅強的意志胸有理想併為理想而奮鬥太厲害了
-
32 # 用戶6341236943634
鐵棒磨成針,這個故事也叫鐵杵磨成針。故事的主人公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在李白小時候也貪玩,不能靜下心來讀書。有一天,李白偷跑出去玩耍,遇到一個老婆婆在河邊磨鐵棒,李白好奇地問:這要磨到什麼時候啊?老婆婆耐心地回答道:“只要肯用心,鐵杵也能磨成針。”
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大受啟發,他決定要認真讀書。李白的成就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
33 # 好
作者:宋代的祝穆。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號樟隱老人。祖籍婺源,曾祖祝確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國是朱熹表弟,跟隨熹母祝氏居崇安。
祝穆少年喪父,讀書於朱熹家塾。20歲,朱熹命黃幹為他舉行冠禮。乾道初,祝穆與其弟一起隨朱熹到建陽雲谷晦庵就讀,受黃乾和蔡元定教誨。他嗜書,手不釋卷,於書無所不讀。青年時,往來於吳越荊楚之間,所到必登高探幽,臨水Range Rover,遍訪民情風俗,這為他晚年著述積累豐富資料和感性知識。
-
34 # 用戶4691061746204
李白,李白小時侯學習不用功,有一次去玩,走著走著看見路邊有一位老奶奶在磨鐵棒就不可思議。
就句前問道,老奶奶老奶奶你是不是傻呀為什麼要磨鐵棒有什麼用,老奶奶就告訴他說,孩子你不懂只要有信心鐵棒磨成針。李白一聽有道理,從那以後再一也不貪玩了最後成了一位詩仙
-
35 # 蜜糖paopao
李白。傳說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在山中讀書。有一次,李白沒有完成功課,便跑出去玩兒了。李白來到了一條小溪邊後,看到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在磨著一根棍子粗的鐵棍。
他好奇問老婆婆為什麼要磨鐵棒,老婆婆邊磨邊抬頭表示想將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李白聽完後感到很疑惑,再次問道鐵棒怎麼磨成可能繡花針!婆婆再次回復:滴水穿石,愚公移山,我年紀大,只要多下功夫也能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被老婆婆的行為感動,便立刻回到山上學習。
-
36 # 小藍小白和嘟嘟
鐵棒磨成針作者是李白。
“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出自清·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鐵棒磨成針故事的內容:
傳說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在山中讀書。有一次,李白沒有完成功課,便跑出去玩兒了。李白來到了一條小溪邊後,看到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在磨著一根棍子粗的鐵棍。
他好奇問老婆婆為什麼要磨鐵棒,老婆婆邊磨邊抬頭表示想將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李白聽完後感到很疑惑,再次問道鐵棒怎麼磨成可能繡花針!婆婆再次回復:滴水穿石,愚公移山,我年紀大,只要多下功夫也能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被老婆婆的行為感動,便立刻回到山上學習。
鐵棒磨成針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
37 # 愛家藁城7N4
是詩人李白。要是做什麼事要有恆心,有毅力。 我任何事你要有堅持的心理,終會有成功的時候。
是鐵都會磨成針的,只要你有毅力。
-
38 # 為你停留8972
鐵杵成針的作者是宋代的祝穆,在他寫的《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曾記載:“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這段敘述是簡單的描寫,沒有對話,只是素描,但是故事相當完整,這也是鐵杵磨成針故事最早的記載。
-
39 # 用戶7079745101209
答:鐵杵磨成針的寓言故事作者 明代鄭之珍。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遇老婆婆磨鐵杵,問之:欲做針。李白感其意,還卒業。老婆婆自言姓武。今溪邊有武氏巖。鐵杵磨成針就是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
-
40 # 用戶2926570223211
《鐵杵磨針》是由明代鄭之珍所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重視生活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界上沒有你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心態。
回覆列表
這個寓言故事的作者應該是唐代詩人李白,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沒有做不成的,是一個勵志故事,小時候李白覺得學習很難不用功,有一次他經過河邊見一個老婆婆再磨一個鐵棒,李白過去問原因,婆婆說我再磨針,李白不信,婆婆和他講了只要功夫深就可以……後來李白深得體會成了一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