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5歲,幼兒園中班,我和他媽媽離婚了。他媽媽沒有要他,他跟了我。他媽媽搬在離家兩公里附近的地方。平時我和我媽也就是他奶奶帶他,早晨我送上學,下午奶奶接他,我回家稍晚些,但都儘量在家裡吃晚飯,週末陪他。因為知道父母離婚對小朋友的傷害,所以儘可能地對他好。包括因為擔心因為母親角色的缺失會對他的心理髮育產生負面影響,同意他媽媽隨時可以來家裡看他和週末可以帶孩子去她那住一晚上。但他媽媽屬於偶爾神經質很嚴重且情商偏低的人,經常過來時到處指責,也不留情面。離婚前也這樣,為了孩子我大多也忍了。有次我媽忍不住火,兩人大打出手了。報警,警察調解。我決定不再讓他媽媽上家裡來看孩子了。然後她媽媽就週末接他過去,在她那裡吃喝玩睡。剛開始孩子樂意去的,後面有時不大願意,告訴他媽媽,但她會堅持來接,見面哄哄孩子也高興地去了。然後是今天晚上,他上英語班,他媽媽說要接去,因為之前國慶長假,已經有差不多兩週沒見了。我在外面上課,電話裡告訴他,他說不想去,但後來他媽媽還是在他上完課時接走他了。臨睡,孩子打回視訊,哭,一直哭,說想爸爸,想和爸爸睡。然後他媽媽把視訊掛掉了,心裡酸酸的。我不知道自己堅持讓他和媽媽這樣保持接觸對不對?他奶奶一直反對孩子讓他媽的帶去,我原本一直堅持的信念在動搖了。想找個人請教一下,育兒專家或是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但身邊好像沒有可以諮詢的。在孩子的前途面前,我開始感到了一種無力感。
-
1 # 果妹子媽咪
-
2 # 露琪亞麻麻
說一下我身邊的兩個例子吧,後面鄰居離婚,女方沒有要孩子,當時孩子十歲,想媽媽,打電話讓媽媽來看看她,她就來,後來女方結婚了,就沒有再來,男方結婚後,家庭也比較和睦,新老婆跟這個孩子相處也挺融洽,男方家也就不希望女方再經常來看孩子了,他們怕擾亂現在的家庭秩序。還有一家,離婚後男方再婚,女方經常回來看孩子,中秋也是去男方家過的,說是為了陪孩子,這樣就挺怪異了,探望孩子也是要有度的,男方家也從不阻止女方看孩子,不規定時間,這樣反而孩子十分叛逆,一家子攪和的不得安寧,很多老人都不贊同這種方法,離婚了就要開始新生活了,如果因為孩子探望,讓新家庭再起波瀾,那麼孩子就會一直處於不安定的家庭氛圍中。離婚了,還是應該以孩子的成長為重,如果孩子適應了新家庭的生活,健康成長,即使自己非常想孩子,也要少參與他的生活,不能因為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更不能借見孩子的機會,挑唆孩子回家鬧彆扭,讓大家都難受。如果孩子過的不好,就要努力爭取,把孩子帶在身邊,全身心的愛他,一個原始家庭破碎了,無論怎樣,孩子都不會再感受到同等的父愛母愛了,要看清楚,無論離開的一方怎麼做,都不會相同了。只能按照孩子成長的需求,儘量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吧。
-
3 # 愛吃貓的熱帶魚
你們的婚姻關係雖然解除了,可孩子和媽媽是血肉的關係,怎麼可能阻斷得了?對孩子身心發展也不好啊,孩子會長大的,他一樣會去找自己媽媽的,你和孩子奶奶阻擋得了麼?起訴到法院的話,法院也會支援她媽媽的,你不讓孩子見媽媽,他會恨你們的,再說親媽會對自己孩子不好麼?不理解你們的想法
-
4 # soliya1003
你沒有權利剝奪一個母親和孩子相處的權利,更沒權利剝奪孩子的母愛!
還有,就衝你對孩子媽的評價,就知道你們平時在孩子面前灌輸了什麼對於孩子媽不好的評價!孩子媽不愛你和你家人,但是人家有權利愛自己的孩子,你們憑什麼整天因為孩子媽不愛你和你家人而在孩子面前指責她?
你覺得她對你家人脾氣火爆情商低,有沒想過她是不是因為你們對她也不好,所以才變成這樣?就衝你只強調你忍,你媽多委屈,因為你媽受委屈了所以不允許孩子媽看孩子,現在連最基本探視權都想剝奪就知道你一家人對孩子媽有多狠!反正我不相信一個離婚後經常來看孩子帶孩子去住的母親,會不懂愛人,如果真的不愛只能說那人不值得她愛她尊敬!
還有,你不是法院,你無權剝奪他母親的探視權,你不要以為孩子跟你,你就可以隨心所欲!
-
5 # Sunny75654
如果媽媽沒有明顯做的不合適的地方,還是儘量保持和媽媽的關係好一些吧。孩子一般白天玩的高興誰都可以跟,晚上還是喜歡依戀關係比較穩固的人。可以白天接走晚上回爸爸家睡覺,晚一點也沒關係,第二天早晨再帶走去玩一天。
-
6 # 午後陽光775
先來看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也就是說,雖然雙方離婚了,孩子無論判給父親或母親,雙方都有探視權,經常接走孩子也是正常的。如果不同意接走孩子,你是可以拒絕的。但是,不要以孩子為藉口,去影響雙方的正常生活。
-
7 # 開水私房蛋糕
那天刷到一個男人說他老婆6年沒見過孩子,還在孩子的學校資料母親一欄填寫:離異
可想而知沒有哪一個母親不想自己的孩子,而是有人阻止她,剝奪了想孩子看孩子的權利。
孩子才5歲,還沒有獨立自主的分辨能力,最關鍵還是要你和奶奶引導,你們心眼裡就不想孩子的母親見孩子,在平時的言行舉止肯定影響了孩子對母親的期待。你們自己反省一下吧。
-
8 #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你兩週,一個月不接,孩子在媽媽那裡,突然回你這也會哭吧。孩子就是這樣。
你覺得你母親對於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那你覺得你兒子的母親對他來說又該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母親的愛,被你剝奪了。你覺得他長大會感謝你嗎?還是說,努力培養一個不愛母親的孩子,你很有成就感???
別的不說了,咱們思考問題思考簡單一點。
將來,你老了,你兒子結婚生子了。誰來帶孫子呢?你媽嗎?還是你?他後媽嗎?萬一你兒子像你一樣帶著孩子離婚了呢?
法律上,你不可以阻止親媽接孩子。情感上,你沒有權利讓孩子失去媽媽。才五歲的孩子,他知道什麼?最多就知道,誰買零食,誰買玩具,誰慣著他,他才覺得誰對他好。特別是離異家庭的孩子。在不同的家裡,奶奶和媽媽不和,媽媽和爸爸不合,可能平常說話也是義憤填膺那種,孩子一定會受影響的。
-
9 # 雪裡尋梅7
感覺是奶奶教的 不讓親近媽媽 一週五天都是奶奶照顧 小朋友也有自我保護意識 知道怎麼選擇對自己有利 覺得問題還在你媽那裡
-
10 # 易軼婚姻律師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可以按照離婚時的調解/判決約定,在固定時間段將孩子接走探視。探視孩子,既是她的權利,也是她的義務。
很多夫妻在離婚後,非常排斥另一半探望孩子,但要知道,即便你拒絕對方探望孩子,也不會改變另一半與孩子之間的血緣親情。
作為離婚律師,我發現,離婚後能做到為孩子不撕破臉、繼續和睦相處並營造溫馨氛圍的夫妻並不多,大多數的夫妻即便沒有互掐,也早已各過各的。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由於長時間沒有和孩子接觸,難免會彼此疏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法律才賦予了不直接撫養孩子一方探望權。
那這份特殊的親情究竟該如何去維護?
首先要明白,探視權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父母想要見到孩子的心願,也能夠減少孩子因離開父親或母親所帶來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其次,雙方可以就探望孩子的時間、時長、方式、頻率等問題進行協商,並以協議的方式確定下來。依據法律的規定,撫養孩子的一方有義務協助另一方探望孩子,如果撫養孩子的一方禁止另一方探望孩子,對方是可以提起訴訟的。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在行使探望權時,也要以不影響孩子學習,不會嚴重改變孩子生活規律為原則,一切要以孩子的感受為先。
在與對方因為探望權而發生爭執時,要儘量與對方多溝通協商,爭取達成一致意見,但如果無法通過溝通解決問題,您也可以及時藉助法律的力量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對方在探望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有侵權或是犯罪等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行為,撫養孩子的一方也可以向法院申請中止探望權!當然,這肯定是最迫不得已的做法。
在此,我建議準備離婚或者已經離婚的父母:為了孩子請儘量維持體面。我講的體面是指即便你們已經互為仇人,也盡力去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氛圍,別讓孩子在一個滿是仇恨的環境下成長。
我常說,在一段撕裂的婚姻關係中,孩子是最無辜的,你可以選擇與一個沒有血緣的陌生人一刀兩斷,此生再不復相見,但這樣做就等同於將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也永遠遏制在這一時刻。這對孩子來說太殘忍了,更會對他的心理產生致命的影響。
-
11 # 浮山舊人
從法律上來講,你不能剝奪母親的探視權。
從情感上講,你也不能禁止媽媽接孩子。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身邊一老兄,父親過世他跟著母親到了外地,結婚生子,每每喝醉總會說起他小時候被奶奶拋棄到野地裡,記得當時媽媽是怎麼哭著找尋他,所以他恨奶奶一家人,恨了幾十年,無法釋懷。妻子默默聽著,可是卻按照他說的找到了老家的聯絡方式,很多年後,他和妻子回到了老家,見到了姑姑 、伯伯 ,奶奶早已過世。他依舊很恨,姑姑卻抱著他的孩子流淚不止。說他從小是奶奶帶大,父親去世,奶奶想把他留下,可是媽媽要帶走他,奶奶不捨得,抱著他躲在田裡,媽媽和姥姥還是強行帶走了他。奶奶去世前都念著他,希望姑姑能找到他,可是他的母親拒絕讓他們見面。他的印象裡只有媽媽找他,還有媽媽無數次的告訴他奶奶家都是壞人。姑姑的哭訴慢慢打開了他的心,他在老家住了很久。
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很多時候是受了身邊人的影響,孩子跟著你和奶奶,你對孩子媽媽的評價是情商低,奶奶對媽媽的評價呢?難道不會一日一日的重複麼?我很同情孩子,也希望你能夠重視起來,不要讓孩子成為我故事中那個人,痛苦了一輩子。
-
12 # 木易清揚
不讓孩子媽媽上家裡看孩子我認為是正確的,如果你們沒有矛盾就不會離婚,婆媳矛盾多半是引發離婚的重要因素,婆媳不宜再見面。但是孩子需要母愛是無疑的,媽媽還想要照顧孩子想要和孩子相處這是好事情,不該反對。
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任何不是,尤其是你要告訴你的母親這一點,最怕的是奶奶怕孩子被親媽收買總是無意識的說對方壞話,這樣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儘量為孩子媽說好話,和孩子媽私下溝通讓其修正。
我先生是因為婆媳關係離婚的,當時以為女兒非常達觀沒有問題,後來發現他用再多的愛都彌補不了夫妻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我是個能和孩子同吃同睡一個盆裡泡腳的後媽,但我代替不了親媽,一個非常聰明美麗的女孩後來叛逆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非常可惜。
所以我非常不支援和長輩住在一起,看孩子不是理由,你認真想一想:如果沒有你母親的原因你們夫妻是不是能夠破鏡重圓?完美的夫妻關係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家庭關愛。
-
13 # 使用者5795707920
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最大的,但是已經離了如今又出現這一系列的問題,我覺得最要搞清楚的兩點是:1.不要剝奪孩子的母愛,儘量安排孩子跟媽媽相處的時間。2.搞清楚孩子為什麼!突然!不願意去跟媽媽了。我覺得離婚了以後,不管哪一方持有撫養權,孩子需要父母的愛一點都沒減退,孩子為什麼突然的不願意去跟媽媽了?我覺得有兩點。第一,要麼是跟媽媽的時間不開心,媽媽不理他,不跟他玩,或者還打過他。第二,要麼就是帶他的人跟他講了媽媽的負面訊息。有人說,孩子不是傻子,他會自己分辨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可是你別忘了,人的本能是――容易相信最親近的人,我們大人都會這樣,更何況是一個孩子。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是搞清楚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去跟媽媽,而不是孩子說不願意去就剝奪媽媽的探望權,如果是媽媽不跟他玩他不喜歡去了,或者媽媽打了他,他害怕了,這種就可以阻止見面,也可以見面的時候爸爸要全程在場,千萬不要給孩子留下什麼陰影才好。如果是奶奶或者爸爸跟孩子說了媽媽的負面訊息,那就得改了,如今孩子沒有自主分辨和自主想法的能力,以後長大了,怨的就是你們。再想想如果一個孩子連媽媽都不愛的話,他真的會愛你們嗎?會愛任何人嗎?很明確的告訴你,不會!對你們好,不過是恩情而已,把他養大的恩情,這是你作為爸爸想要的結果嗎?結尾奉勸各位一句,不到逼不得已不要離婚。
-
14 # 流蘇eva
我覺得你可以跟孩子好好談談,問問他為什麼不喜歡在媽媽那裡,瞭解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要用大人之間的事情過多地影響孩子。她有可能不是你的好妻子,你媽的好兒媳,這其中不一定都是她的問題,你們沒有權利武斷的剝奪她作為母親的權利。你可能需要跳出來,從更客觀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待她和你媽,以便更好的分析她和孩子之間的狀態及其根源,去做真正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事情。孩子以前並不抗拒去媽媽那裡,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媽媽的依戀依然是本能,所以為什麼他會開始排斥自己的媽媽?發生過什麼傷害到他的事情?還是誰說了什麼影響到他的話?你有去了解過嗎?
個人觀點,能大打出手甚至於報警處理的婆媳,很可能雙方都不是省油的燈,願意經常接孩子去自己那裡的媽媽,至少有意願做一個好媽媽,至少說明她不願意缺席孩子的成長,她依然愛孩子。你們雖然不再是夫妻,但依然是孩子的父親和母親,要共同探索對孩子最有利的相處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隔離,母愛的缺失將會是孩子一生都難以治癒的傷痕。
希望你早點找到解決辦法,大人各有恩怨,孩子好無辜,本來應該在爸爸媽媽身邊,每天無憂無慮的玩耍,卻被迫要承受這些心靈的傷害,心疼孩子。
-
15 # 紅紅說育兒
看見回答區一片罵聲,我有點好奇,仔仔細細看了問題的描述,我有點不是滋味。如果你說的都是事實,沒有任何誇大成分,那麼我覺得你不想讓孩子去和媽媽住確實無可厚非。
因為我就有這樣一個親戚,遠房表哥和表嫂離婚後,9歲侄女兒由表哥撫養。表哥工作忙,接送孩子、照顧孩子基本都是姨母在做。表哥一有時間就回家,陪玩陪作業,家人都心疼孩子小小年紀爸媽就離婚,怕影響她,就默許孩子和媽媽親,經常接過去住兩天,吃個飯什麼的。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兩口子過不下去也儘量不影響孩子。開始都好好的,過了兩個月發現,孩子每次回來各種壞毛病:打人罵街樣樣不缺。生氣起來口不擇言,還會砸東西,撒潑,滿地打滾,表哥和姨母非常意外,也很痛心。
後來發現,是孩子媽媽在背後教唆,說爸爸的壞話,說爺爺奶奶都是壞蛋,鼓勵孩子可勁兒鬧,小孩子好哄,怎麼教怎麼做。
後來,前表嫂發現這麼鬧沒什麼用,就不太搭理孩子,有時接過去還會教訓孩子。漸漸地,孩子不樂意去了,家人一邊好好教育孩子,一邊也儘量順其自然。
現在侄女兒15歲了,已經長成一個有禮貌學習好的大姑娘了,表哥也在前年再婚了。新表嫂也是離異帶著一個大一點的女兒,兩個丫頭非常投緣,新表嫂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
去年,新表嫂的女兒考上了大學,她還時常給表哥的女兒補課,兩個丫頭可高興了,一家和和美美的。
所以,我個人建議:
1.母親的探視權你不能剝奪,但是去還是不去要看孩子的意願。2.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損孩子媽媽,也不要起衝突,但是,一定要從孩子出發,教育好孩子,不要讓孩子為難。3.如果有可能或必要,可以和孩子媽媽好好談談,實在談不下去可以考慮法律武器。 -
16 # 貓仔媽媽
媽媽接孩子住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是大人之間的矛盾轉嫁給了孩子,讓孩子站隊的感覺。這樣孩子會受到傷害。
我覺得當務之急是三個大人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至少不要像仇人一樣。大人和孩子都要知道,大人之間的矛盾那是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大人會處理好。每個人,爸爸、媽媽、奶奶都是愛孩子的。不要讓大人的矛盾影響到孩子。
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對方的指責,他會作何感想?看到父母或是媽媽和奶奶不和,他又是什麼心情?一個5歲的孩子,這樣的家庭關係於他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
目前三個人需要達到一致:我們每個人都是愛孩子的,如果想要讓孩子不受大人的影響,大人就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不愉快,更加不能對孩子說對方的不是。而是肯定對方對孩子的愛。家庭已經不完美了,不要給孩子增添新的傷痛。這會影響他的一生!
在此基礎之上,願意不願意去,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既然離婚了,就學著放下吧。婚姻破裂,一定是雙方的問題。
唯有如此,在離婚的同時,才能讓孩子享受到不缺失的母愛。否則就是更大的傷害。
-
17 # 你長點心吧
媽媽見孩子那是天經地義沒什麼合適不合適的。雖然離婚了,但爹不還是爹,媽不還是媽嗎?媽媽想孩子難道孩子就不想媽媽了?不要因為大人的事影響孩子。也別在孩子面前詆譭任何一方,因為無論爹還是媽在孩子心中都是最重要的。既然不能夠給孩子完整的家,孩子也不能和爸爸媽媽生活一起了,那別連見面的權利也剝奪了。
-
18 # 臉上笑嘻嘻
看到這麼多人罵你,你也應該明白為什麼了。
離婚對小孩來說並不是媽媽不要爸爸不愛,只是爸爸媽媽分開而已,並不能把孩子也跟著一起分開吧?!自己那麼老了都離不開媽媽,為什麼要讓自己幾歲的孩子離開媽媽?全世界就你的媽媽是好人?可笑!前妻被你貶成那樣,是你情商低還是她情商低?你的意思還想剝奪她的探視權不成?!
-
19 # 裳裳而華
無論你願意不願意,都沒有阻止母親探望孩子的權利,這個是法律賦予的。就憑你連這種法律都不懂,我質疑你對前妻的描述,不曉得不講理的到底是哪一方。
-
20 # 依155393785
“你媽忍不住火,和曾經媳婦大打出手”的意思是——你媽先動手打了曾經媳婦!是嗎?
你和你媽繼續灌輸他媽不好的思想給孩子,他自然不想過去住了。這就是情商高於他媽的表現?
你媽和他媽大打出手的原因是,他媽對育兒有不同意見,指指點點?比如在看電視,刷牙,吃零食,營養搭配不均衡這些方面有分歧?你媽這情商也不咋滴的,四肢倒是挺發達!
我一直跟我女兒說,不管爸爸媽媽怎麼樣了,爸爸都是你的爸爸,媽媽都是你的媽媽,愛你的親人依然這麼愛你。
我也不阻攔他爸爸家人看她親近她,哪怕他們在她面前說“你不要跟媽媽好,不許你喜歡媽媽”這種話;都是我送過去我自己接回來,如果被我發現她對爺爺奶奶態度不好我當面批評她;
她問我,後媽是不是都很壞?她以後不想要後媽。我說,好壞只分人,跟她是不是後媽沒有關係。如果後媽尊重你對你好,你要懂事對後媽好,如果後媽欺負你你也不怕,媽媽保護你,你不用跟她一起相處。
她說,我爸爸不管我。我也給她爸爸發信息告訴他,有空給孩子打電話,多鼓勵她表揚她(平時就每個月聯絡一次,問他要學費)。
父母離婚後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最可憐的是父母都不要TA,變成很多餘的一個人;一種是變成父母的出氣筒,把對前任的不滿都發洩在孩子身上,何其無辜;最渣心的莫過於,強行阻斷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關係,割裂親子關係。
我始終認為,父母離婚是因為父母無法相處,這是父母的事。孩子的血脈親情不應該因父母離婚而被迫割裂。
當然,若是一方待孩子不好,傷害孩子,那另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