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丹叮咚
-
2 # 一葉扁舟142180652
丁克挺好啊,為啥要批判呢。
其實就算有一個孩子等你老了,他也未必就有時間有能力來照顧你。因為指望他照顧的人太多,岳父母加上自己父母,等到七老八十的時候這些人都需要照顧,你再有事業、上班,撫育孩子,真照顧不過來呢。
所以說,和丁克也差不哪去。丁克家庭不要孩子,二人世界,條件好一些。等到老了,在養老院,可能和有一個孩子的老人住在一起呢。
等到老了,能不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關鍵還是看經濟條件唄。有錢就能住進好一些的養老公寓,條件不好只能住簡陋一些的。
至於需要別人家的孩子照顧,是不是給社會添負擔,那看你能不能掏的起錢了。只要你付錢,就會有人照顧的。而且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不都是由各家的孩子在幹嗎。
總體說來,丁克家庭可能就最後那幾年有些悲涼吧,畢竟沒有親骨肉可以依靠。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條件不好,或者兒女不孝,還不如丁克家庭省心和幸福呢。所以說現在還是攢點錢吧。
-
3 # 空空空空123456
「丁克」是一個沉重的名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無權干預別人的生活方式的選擇,但是丁克這種生活方式於國於民都不應被提倡,如果生理條件允許還是應該和自己所愛的人有一個孩子。有人說維繫丁克家庭的「彼此的愛」,但是這種「愛」卻是變味的狹隘的自私的違背公序良俗的。許多夫婦選擇「丁克」往往是出於自私而非愛,難道她們心中的愛就是讓自己的愛人斷子絕孫?她們的愛就是眾叛親離,讓自己的公婆目光中充滿失望和落寞慢慢老去;她們的愛就是自己瀟灑地遊戲人間,讓別人的兒孫去邊疆爬冰臥雪保家衛國。當國家進入老齡化階段「丁克」就是一種無恥的剝削行為。親情無法用金錢來代替的,人性是複雜的,當丁克群體慢慢老去看到別人兒孫繞膝享受天倫時,她們會為後悔年輕時的追求「時髦」而痛苦萬分,養老院是他們最後的歸屬不假。但是這是建立在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條件上的,可以預見丁克家庭必有一個會承受孤獨終老的歲月煎熬。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莫衝動,別讓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為年輕時的錯誤決定買單。
-
4 # 櫻桃樹花開了
我覺得人家在養老院,不是求著別人家孩子照顧,而是提供了一個就業崗位給別人家孩子好嗎?人家丁可存滿了錢沒有花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是拿到養老院付給別人家孩子,讓別人家孩子得到這筆錢這有什麼不好的呢?這不是對別人家孩子做貢獻嘛,看問題別那麼狹隘如果你真是去養老院做義工的話,單說,明明是到養老院當護工掙錢,是得到好處的,確有說的好像自己是做了多大貢獻似的,就像那些拼命擠進北京的北漂們,明明是來掙錢撈好處的,偏偏說的自己是像是無償做貢獻的建設者!本來養老院的護工是個正常工作,所有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都值得人們尊重!那些到養老院生活的老人,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生不生孩子是人家自己的權利!也是要得到社會尊重的!就像評論裡面說的,可能人家有自己難言之隱,隨便議論別人也是會有報應的!提問的人心術不正,心態不正,思想品質有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為了提倡不生孩子,而是這個提問者用心險惡,想把社會向不良思想方面帶動,這種人仇富,都仇到養老院去了!
-
5 # 老斌66126261072
選擇丁克,不是明智之舉!
選擇丁克的人群,心態各異,結果雷同。一種是精利極至。吃喝玩樂,盡惰享受,心中眼裡,只有自己。二是恐生症作崇。想生,但怕生,恐懼心態,導致牴觸,談生色變。三是以例佐證不願生。將現實中個別子女不孝父母作為例證,心胸狹隘,“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決心不生不養。四是找藉口不圓其說。以養不起為託辭,“理直氣壯″不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丁克的後果,只有等丁克族孤燈殘燭的時侯,他(她)們才會真正體會到無兒無女的淒涼,悲情。年輕力壯時,他(她)慷慨激昂,振振有詞,丁克幸福,無憂無慮,天馬行空,神仙生活。然而,人老珠黃,病痛纏身,無依無助時,他(她)們只能選擇進養老院,四目相對,絕望地度過剩餘的日子。
丁克,真的不好。
-
6 # 江湖以南
有這種不勞而獲思想的人真的多。自己不種菜卻希望別人種了吃,自己不造車都希望別人造了坐,自己不學醫卻希望別人來治病…
-
7 # 已重置
你這是什麼邏輯?你知道什麼叫又當又立嗎?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那是人家的自由。不違背道德也不違背法律。
住養老院也不是免費的。普通人還住不起呢。養老院的護工可是賺工資的,不是無償服務,自願者才是無償服務。人家屬於花錢請人養老,和僱保姆性質差不多。
你這用詞相當不當。還是多讀點書。多瞭解下社會結構。
-
8 # 錦月細雨
人家年輕的時候掙錢,人家工作好,工資高,前程似錦,一生逍遙自在,不願意把一生浪費在凡俗事上,人家一點錯誤都沒有。題主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9 # 氣質拿捏者
丁克,說白了就是一群紈絝子弟,自顧著玩,拋棄了人倫繁衍責任,父母兒孫繞膝的盼望在他們眼裡就是個屁,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辣雞
-
10 # w月下書
現在社會是個多元的社會。有些人選擇不生孩子那是個人的選擇,又沒犯罪又沒違背道德,國家還無權過問呢!就不要苛責別人不生孩子就是自私了,那亂生孩子的人就不自私了嗎?
至於老了,在養老院希望別人的孩子照顧,這句話是有毛病的。希望別人的孩子照顧,就照顧了?那是人家花錢買的服務,這無可厚非吧!就像花錢請保姆一樣,也是花錢請別人伺候。
丁克的人在敬老院花錢買服務,人家是掏錢的,你情我願,這有什麼可指責的呢?怕就怕有些孩子奔波掙錢,無暇照顧自己的父母。所以,人老了錢還是很重要的。
-
11 # 趙謙妍
選擇生孩子的都是為了老了以後照顧自己的?這種想法還不如丁克著了,在養老院的也不都是沒有孩子的,生孩子只是參與和陪伴一段他們的生命,他們以後還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需求和煩惱。養老院存在的價值就是更好的照顧老人,工作是工作,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也只是付出勞動換取報酬,又不是免費照顧別人家老人。選擇丁克並不是純粹是自私,只是現在的社會,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應該盲目的選擇生孩子,你生孩子的目的是否純粹?你是否準備好為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當你的孩子因為你的能力不足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你能不能泰然處之,認為孩子平安快樂就好?而你是否有能力教育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應該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父母只要把你們生出來就不虧欠?自己有能力,想清楚了,多生孩子自然是對社會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流傳助力。但能力不足時,選擇不生孩子也是一種善。你辛苦生下的孩子費心思養大瞭然後只能去養老院照顧別人家的老人,而你對他的工作還不認可,不是更可悲。
-
12 # 劍客醉酒
理性看待吧!丁克一族現在還畢竟是少數,岀於人道主義,年青人有精力、有時間、出於本人自願去照顧是可以的。我相信任何國家都不會鼓勵這種《用斷絕後代省下的錢來為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富裕、工作之全的時間過得更瀟灑自在》的這種特別自我的思潮氾濫吧?如果任其發展,今後世界上都沒人了,地球又會迴歸到無人類的動物世界了!好在現在世界的人口基數大,有點超過地球負擔的程度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少,不會對社會的未來構成人口消亡的威協,適當減少人口也不為過!
如果真到了影響國家發展的程度了,國家肯定會岀臺相應的限制政策。我查了下資料,在中國秦始皇時期就有法律條文規定男女到一定年齡必須結婚生育,否則會受刑責!丁克的人多到一定程度,就讓他們象交養老保險費一樣再補交一份服務補償費用於將來服務人員開支!
再談談什麼叫享受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丁克想法的人結婚的目的是享受性生活的快樂及物質上的豐裕,那麼到行動不方便了,要別人待候才能生活的時候就應當想好去安樂死,因為這個時候的你活得並不快樂還給別人增加麻煩,何苦還要維繫與你想法相悖的生命呢!喜歡孩子的人享受的物質生活可能一般,但他們享受到了新生命帶來的那種特殊的快樂!把一個孩子從生下來養育到成人這個過程很漫長,但只要有快樂相伴,看著孩子一點一點地成長進步成為社會的頂樑柱時,父母們肯定是欣慰的!
-
13 # 曉世界啊
有錢也沒人伺候他們。都這想法這個世界就沒人了,誰還伺候你。這些人太自私,就該讓他們老了受罪。
當今中國社會的有關政策確實影響到年輕人的丁克想法或者做法。有兒有女的家庭生養孩子的艱難人所共知,到老了國家不管兒女負擔沉重,而丁克的老人們被稱為無保戶,上級政府給錢,下欸政府招顧到家,無保戶老人過著幸福的生活,而同齡的有兒女的老人們還是辛苦的勞作著,因為兒女們的經濟負擔太重,自己都顧不了自己⋯⋯所以產生了丁克,年輕時能掙銭花光,等老了國家養的思想。
又不是要別人的孩子白白照顧!願不願意生孩子是各人的自由,擔心自己的孩子去伺候別人,心理不平衡的,也可以不讓他們去,或者乾脆也不生孩子。
丁克者都是享樂和利已主義者、當他(她)們應付出時他們卻盡情享樂、消費美好年華、當進行老年有了生活感悟卻為時己晚、這就是生活平衡法則、也是自然的平衡法則:有支出才會有收穫。
按一般人的收入,你說的某些人不想養老,我認為他們不是不想養,而是養不起,現在的工人收入與公務員的工資比,哪就差個十萬八千里,另外以前自己的父母有病,需要請假的一般單位都是給批假的,而且是給予最低的工資保障)60%,可是現在呢你去請假,單位領導怎麼辦的,直接給你個解除合同,不要說給你多少工資的問題,直接讓你沒有了生活來源,你讓他們拿什麼去養老?
-
14 # 原事催
認為無論是誰,只要有過一次生命,只要是涉足紅塵成為了社會裡的一分子,那麼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有著像享受Sunny、空氣一樣無差別的權利和自由。
至於這個人是否曾經丁克過,是否老了以後要在養老院被別人的孩子照顧,那都是生命自然裡一種普通的生活形式和狀態。
這也像有些人長得高大肥胖一點,有些人長得低矮瘦小一些,分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樣。
我們僅僅是按人頭收取服務費,而不是稱重計量來收取資源佔用費。
再說別人的孩子在養老院照顧他人應該是一份有薪酬的工作,並不是無償的義務勞動。
這也如售賣商品的服務一樣,東西賣得越多,那麼會由於生意好而獲得的利潤越高。
倘若在養老院沒有人進去養老,那麼這個在養老院工作的別人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失業,陷入生活的困境。
從這個角度而言,還應該感謝那些丁克夫妻讓別人的孩子可以在養老院獲得一份工作,避免了失業的煩惱。
事實上,這些丁克的夫妻在年青力壯時同樣在社會生活中為社會的正常運轉貢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
甚至在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很嚴峻時為社會緩解了一份壓力。
這點可以從獨生子女家庭能繼續得到政府補貼獎勵就可以瞭解。
而緩解這份壓力的直接受益者就是那些多生、超生家庭裡的孩子。
所以無論是夫妻丁克不要孩子,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沒有孩子。
只要來到紅塵,成為我們社會的一分子,那麼在年老之後,都有平等而無差別地選擇是否得到養老院服務的權利和自由。
-
15 # 品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防老!
當然這些都是傳統觀念,如今社會很多人已經不在信奉這些老傳統,老觀念,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選擇成為丁克一族!
首先,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大部分人已經不需要為溫飽而發愁了,這些人更注重生活的品質和自我的享受,然而孩子對這部分人來說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負擔,因此選擇不生育對丁克一族來說是順理成章的!
其次,雖然社會發展的很快,但是負擔也越來越重,生一個孩子不僅僅是生這麼簡單,還要養,而且這一養就是幾十年,吃喝拉撒不說,教育醫療都是不小的花銷。這就是我們常常聽見的生的起養不起。
再次,中國的帶孩子習慣是年輕人生,老年人負責照顧,因為年輕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就意味著沒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家庭孩子,尤其是那種需要出遠門工作的飄一族,一年可能也見不到孩子幾面。而有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老人無法幫助子女照看孩子,要不夫妻某個人辭職做全職太太或者全職奶爸,要不就只能僱保姆送全託的學校,總之帶孩子也是各種心酸。
最後,這是一種死迴圈,父母年輕的時候照看自己的孩子,等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了,自己又要照看孫子輩的孩子,隨著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被孩子束縛住,因此選擇不生就可以避免這些“麻煩”。
至於說等丁克家庭的人老了以後住養老院讓別人的孩子來照顧,這本身也沒有什麼對不對的,有後代的人就能保證自己老了都是自己兒女照顧麼?也不一定!住養老院是一種選擇,而且也不可能是白住的,是需要繳費的。而那些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賺取自己的報酬養家的,原則上來說這就是一種交易,每一方都有付出和回報,很公平啊!
-
16 # 龍族社
如今,選擇做丁克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丁克”是近幾十年才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的一個新名詞。要想說明白這個話題,首先要弄明白“丁克”的含義,它是指結了婚的夫妻具備生育能力,但卻不想生孩子,只想一輩子享受二人世界,享受兩個人的生活。這樣的家庭,便被稱之為“丁克家庭”。
下面,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這一話題。
1、“丁克”思想大概是在80年代從西方傳入了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越來越多的夫妻接受了丁克思想,並選擇做丁克一族,不生孩子。
根據零點調查公司2017年作出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到2017年,中國大中城市已經出現60萬個自願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而根據中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調查結果的印證,如今,中國選擇“戀愛、結婚、生子”每一步都要走的人佔57.6%,剩下的42.8%包括“單身族、不婚族和丁克族”,另外,還有一份資料顯示,在00後中選擇“戀愛、結婚、生子”的只佔40.6%,其餘的要麼是乾脆不選擇那樣的過程,要麼是在徘徊猶豫。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未來中國的“丁克家庭”會越來越多,新生兒出生率會越來越低。
2、其實,夫妻是否選擇做丁克,原本是夫妻兩人的私事,他人無權干涉。但是,確實會影響到他們的養老。因為,丁克家庭過多的話,也就意味著以後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少,因為沒人生育了。這樣一來,就不止是說,只要那些選擇做丁克的夫妻有錢有條件進養老院,就不用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而是到那個時候年輕人太少了,多的是老年丁克群體,即便說養老院是給年輕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也沒有那麼多數量的年輕人去從認領這些崗位,去照顧這些丁克老夫妻。
3、從大的角度講,選擇做“丁克家庭”並不止是夫妻兩個人的事,一方面會影響到中國的新生兒出生率,另一方面,會使中國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導致以後的老年人再有錢也無人照顧,直接影響到丁克夫妻的養老問題。
4、從國家發展的角度講,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年輕的新生力量去接棒中國的發展大旗,不可能僅僅依靠一群老年丁克人群去發展中國。假如四五六十年代的人都選擇做丁克,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這兩三代人,也就不會有如今蓬勃發展的中國,有的只是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幾億老年人。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講,丁克家庭過多,不僅會影響到將來的養老問題,而且對中國的發展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限制丁克家庭的數量,改變近幾代年輕人的婚戀、生育觀。畢竟,婚姻生育不僅僅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延續國家發展接班人的大事。
結束語:如今的一部分人越來越理解並支援丁克家庭,而且有不少家庭也加入了丁克群體的行列。這種現象在現在看起來暫時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聽之任之發展下去,遲早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對於此類問題,不能僅僅站在個人的角度去自私的考慮,而需要站在一個長遠的高度去看待。
另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干年後,一個年輕人需要照顧幾十甚至上百對丁克老年夫妻,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你願意讓你的子孫去承擔這樣的責任嗎?
大家對這個話題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你支援丁克嗎?
-
17 # 諮詢師2M
短期內不樂觀,我只好對遙遠的今後報以希望。
中國目前的養老院現狀並不怎麼好。就我所知我們本市的幾個養老機構來說,如果不是沒辦法,老人都不願意去。
我大姥姥被送去住過一段時間,回來後說啥都不再去。即使在家裡沒啥人照顧,也不想去。
如果我是一個丁克老人,沒有兒女,我也不想去那死氣沉沉的地方。
據說大城市有一些很棒的養老社群,醫療設施齊全,而且社群工作人員專業,還有各種活動可以參加。
如果這樣,我想去,就是錢不一定夠。
或許,再過很多年,當我老了的時候,養老院已經很普及,而且大家都住的起,又服務好……
我比較擔心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當人老了,糊塗了,或者臥床不能行動了,昏迷等情況發生。
老人的財產怎麼辦?
他那種狀態下如何支付費用?或者資產沒了,人還活著,又怎麼辦?
如果資產讓養老院所有,那麼很多老人就有可能遭遇不測,然後財產被收走。
而住了一半沒錢的丁克老人,又何去何從呢?
我真的不想落到那種地步。
如果我是丁克老人,儘量死在老伴兒前面,否則剩下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多不好。
可是又如何忍心丟下對方呢?
能生還是生一個吧,你說,是不是?
-
18 # 取個名字真難19685234
看過一個60多歲的阿姨的一篇文章“寫給丁克家庭的一封信”有幾句話很觸動我:
1:看著父母在不甘和失望中去世。
2:父母去世以後,茫茫人海竟然沒有一個親人了。
3.我拼命賺錢只為老了以後能在養老院過得好點。
4.同齡的幾個朋友都在帶孫子抱怨沒有時間玩兒,我只是外表活的瀟灑,沒人知道我深夜多麼孤獨。
這個阿姨寫了好多,我沒丁克的想法,但是也看完了,不過這個阿姨有點兒不一樣,她是性冷淡,沒結婚,所以沒孩子。她還是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人生贏家,有花不完的錢,但是她老了以後還是孤獨,沒有安全感。做丁克家族真的很需要勇氣,首先你得找一個另一半也想丁克,然後你還要說服父母,家裡只有你一個孩子,你考慮的更多,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也考慮父母的感受。父母生下你,你就不可能只為自己而活,看著父母絕望,不甘的離去,我是做不到的。看阿姨文章,她知道的丁克家庭晚年很少有不後悔的。
-
19 # 0老三兩0
我的評價:這是對丁克家庭的臆斷、妄測、鄙視、汙辱。
丁克家庭不生孩子,開啟始就沒指望孩子照顧自己,如果要指望娃,幹嘛要克娃?再說了,很多丁興家庭,自己的孩子都指望不上,說什麼丁克家庭指望別人家的孩子照顧,不是說夢話嗎?
當下社會普遍真相是,孩子越多的家庭,老人的晚年越淒涼,孩子越少的家庭,老人的晚年越敞亮,丁克家庭成員晚年大多閃爍光芒。
丁興家庭,孩子越多,矛盾越多,先是被孩子拖累,後是拖累孩子,一生勞累,兩敗具傷。高高興興開始,悽悽涼涼收場,很多家庭都這樣。
丁克家庭,沒孩子,矛盾也少,不存在誰拖累誰,兩口高興,雙贏,共同擔當,共享。
生孩子,生多少娃?不生孩子!都屬於個人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娃娃多的家庭或沒娃的家庭,都是同等的社會家庭,要彼此尊重,彼此包容,不要相互之間說三道四,特別是社會上對丁克家庭的排斥和評論,毫無道理。他們既然選擇了無後,就不會有後顧之憂,礙傍觀者啥事?
總有些無名學者專家,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對一些社會現象指手劃腳,前段時間,指責只會生不會養或生得起養不起的父母,現在又提出了不生孩子的家庭,到老指望別人家孩子養的奇談奇論,其實都是不著邊際的胡說八道。除了幫啃老族找藉口,再就是讓丁克家庭被人嘲笑,其它對社會風氣、社會朝流有百害而無一益。
-
20 # 東北神人
誰家的孩子也不會照顧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僅僅為了看在錢的面上照顧你,但是你也不會盡心盡力。
所以說自己不生孩子,靠別人的孩子來照顧你,即使你再有錢。也不可能得到好的周到的照顧。
有些人就想兩頭好處都要佔,既要佔沒有孩子拖累的瀟灑生活。又想要年老的時候享受孩子給他照顧溫馨生活,兩頭好處都要佔。丁克家庭是精於算計的家庭。兩頭好處他都要佔。這樣的人呢越來越多,那麼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發展將極為不利。
其實畢竟少數人是丁克家庭,但是現在產生丁克思想的人越來越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最初中國是多子多福的思想,沒有人會想到結婚以後不生孩子。誰會那麼去思考問題呢?可是現在隨著西方自由化的泛濫,西方的一些腐朽落後的思想傳到了中國,使中國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蕩然無存。
按照我們傳統的思想來考慮,問題就是你掙再多的錢要留給誰呀,不都是留給自己的子女嗎?如果自己沒有子女,你掙再多的錢攢下金山銀山有什麼意義呢?
到老輩人的傳統觀念,過日子就是過人的。如果沒有人,你這個日子過的也沒啥勁頭。
丁克家庭可以說晚景淒涼啊。兩個人上了歲數兒,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天天望房薄。沒啥意思,極度無聊。
回覆列表
真的是滿滿的惡意啊。
人家丁克關你啥事啊,你喜歡多生,你多生幾個,越窮的越愛生,你看,上次兩夫妻都沒工作,生了七八個呢,孩子在地上玩泥巴,最大的孩子說出去工作就不回來了。
人家丁克,也許是人家的心思,丁克的不愁錢,老了住養老院,是要給錢的,而且養老院好像一般的人還住不起,稍微好點的一個月五六千,給多少人提供了工作崗位。
記得還有一個自私的人說,你們都不生挺好的,我的孩子將來沒人給他搶資源了。
不管是丁克,還是生幾個孩子,都是人家的自由,生孩子,養孩子很辛苦,也需要負責,能給孩子好的起點,而不是隻管生,不管養活。
丁克的家庭,男的容易反悔,女的真的要謹慎,到一定年齡想要孩子都沒有孩子了。
才看了休格蘭特的文章,他年輕時候對孩子嗤之以鼻,結果50多歲,5個孩子,完全改變了他的性格,從一個花花公子,變成了一個居家爸比,人的性格是會隨孩子成長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