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胡說的藍青峰

    碰上一個有點色氣的問題。

    老藍怎麼辦,老藍也很無奈呀,老藍真想一走了之……

    可是怎麼就跑到這兒來答題了呢?

    沒辦法,肯定是被題主的個人魅力吸引了!

    其他答主提到的其實已經足夠多了。但其實老藍還是想說點不太一樣的。

    首先切入點跟他們都一樣,豆腐白白嫩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漂亮姑娘身上某個部位,尤其是南豆腐,那手感,咬到嘴裡的觸感,那味道……簡直了……(編者按:寫到這裡覺得有點餓)

    然後呢,也有豆腐西施的傳說,因為豆腐西施長得漂亮,所以大家都喜歡找她買豆腐。

    這你也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對吧?(想當年我特純潔的時候也覺得山水之間沒什麼問題,後來學壞了)

    可是豆腐買那麼多也吃不完啊,慢慢地大家就覺得,我花了錢了,不能白花,我既然花錢來捧場,你就得讓爺開心。

    所以趁大家不注意,在旁邊偷偷乾點什麼,人家老闆娘也犯不著為這一兩下子喊聲“抓流氓”,惹得眾人圍觀,得罪了客戶以後也不好做生意。那個年頭又不跟現在似的,那個年頭女生要是火了,那八成是做錯事情騎著木驢遊街去了,所以“火了”在那個年頭不是什麼好詞兒。

    不想火,還想恰飯,就忍著唄!

    又當又立這種事情人家小姐姐幹不出來呀,幹得出來還賣什麼豆腐呀!

    於是乎就逐漸有了“吃豆腐”這一說。

    那要是這麼回答就完了,老藍的答案就又跟人一樣了。

    不行,老藍就偏不跟別人一樣,跟別人一樣回答還是老藍?

    咱們來個擴充套件閱讀!

    反正都是聊豆腐嘛,橫不能下游你聊完了不聊上游,吃豆腐什麼典故你知道了,磨豆腐什麼典故你曉得不?

    一言不合,上圖~

    這張圖源自一部電影《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片子結尾出現兩位豆腐西施賣豆腐來供自己的夫君考得狀元郎的一幕。堪稱一段佳話!

    而這位狀元郎的臺詞就是“辛苦娘子磨豆腐”。

    他說得沒錯,兩位娘子確實天天磨豆腐。

    但其實這句話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兩位妻子依靠辛勤勞動為丈夫湊足盤纏,也表達了兩位妻子在丈夫不在,又不能出軌的情況下,以一種相同部位互相摩擦進行彼此安慰的方式。(要仔細閱讀的位置我加粗了,請各位看官自覺,不要老看那些不重要的句子)

    當然,周圍的圍觀群眾到底有幾人能懂箇中艱辛,就不知道了。

    畢竟看狀元郎的歲數,這狀元考了可不是一年兩年了。

    科普完了,好開心。

    題主,你開心嗎?

  • 2 # 琉璃ony

    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 3 # 江山如此多嬌2262

    小巧玲瓏的黃豆,挨在一起把數湊。

    放進石磨來回扣,白色豆漿滑滑流。

    鐵鍋灶臺來伺候,只用滷水不用油。

    就這樣,豆腐就形成了。若說把“吃豆腐”說成佔女人便宜,是寓意深刻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喜歡的人,她是賣豆腐的,想一個人,也很自然會想她做的事,愛屋及烏,畢竟人家年輕漂亮,可與西施媲美,就成了自己心中的豆腐西施。

    “求之不得,轉輾反側”,想一個人,豈能不想入菲菲,豈能不意淫一下,豈能不佔人家便宜。要是換成今天的我,我的意中人是賣豆腐,我也願意去吃她賣的豆腐,也願意吃她的豆腐,其中之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4 # 紅叔三農

    豆腐是一種非常受人喜愛的食物,口味清淡,比起那些山珍海味,別有一番滋味。

    “吃豆腐”一詞已經不再簡簡單單得是吃,也可以用來形容男性佔女性便宜。

    “吃豆腐”的含義大家耳熟能詳,那麼這個含義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

    據說在古時候,賣豆腐的作坊通常是夫妻兩口經營。每天半夜,丈夫將豆腐磨好,第二天清晨妻子拿去店面上賣。

    豆腐養人,尤其豆腐店老闆娘,每天食用這白嫩的豆腐,自然也長的白皙細嫩,賣豆腐時,不免引起顧客的垂涎,有的膽子大的,順便調戲一番,說兩句風情的話或者拉拉手,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調戲女性的代名詞。

    第二種說法,豆腐白嫩柔軟,和女性的胸部有相似之處,所以佔了便宜也多說為吃了XXX的豆腐。

    第三種說法,豆腐在古時民間是一種簡單製作的食品,不會有人忌口,飯桌上非常流行。每當有人喪事需請客吃飯時,都會被當為大眾菜的代表,非常普遍。

    因為人多場面雜亂,酒席間就會有不勞而獲的人前來蹭飯,佔主人家的便宜,也就是白吃了做飯人的辛苦,而做飯的就多為女性,人們叫習慣了,就說“吃人家的豆腐”。

  • 5 # 亦文亦物

    豆腐本是一種普通的食物,為什麼老百姓要把佔女人便宜稱“吃豆腐”呢,這背後有個歷史典故。據記載,豆腐這種食品是漢代淮南王劉安在煉製丹藥過程中無意發明的,結果之後意外的風靡華夏,成為人人喜愛的健康食品,豆腐是非常可口的食物,也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有人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女人四十豆腐渣”、“豆腐渣工程”等等,為什麼男人,佔女人便宜,要成為吃豆腐?這要從古代的喪葬習俗說起。

    在古代,家裡如果有人去世就需要辦葬禮,就一定要請很多人來幫忙,古代實行土葬,需要用到大量人力,主家也通常會準備飯菜招待,飯菜中以肉和豆腐為主,俗稱“豆腐飯”,所以現在農村中,還有人把弔唁稱為“吃豆腐飯”,來隱晦的表達。賓客中有遊手好閒的人,會來混吃混喝,久而久之,這一類蹭吃蹭喝的人就被戲稱為“吃豆腐的”。

    然後,相傳有一家豆腐店的老闆娘長得十分漂亮,面板吹彈可破,就招攬來了許多顧客光臨,顧客當中,有人是買豆腐的但更多的人是衝著老闆娘的美貌來的,不乏有人對老闆娘調戲,甚至動手動腳,可說是別有用心,人們就把這種蹭便宜的行為叫做“吃豆腐”,等於是性騷擾,這就是古代的一種風俗文化遺留下來的傳統。

  • 6 # 閒情逸致66

    說“吃豆腐”,一般都是指男人要霸佔女人便宜,這裡有個典故是這樣說的:

    以前,有個美女在大街上叫賣豆腐,村裡有個男光棍拿著黃豆來換豆腐。賣豆腐的美女用秤一稱,一算,該給二斤豆腐。美女一刀切成二斤半豆腐了,就讓這個男光棍回家再拿些黃豆來。可是男光棍家裡的黃豆就這些了,拿不出來黃豆,又要錢沒錢,怎麼辦呢?賣豆腐的美女說:“我把豆腐掰開賣吧,你不能佔俺的便宜啊?”男光棍見美女漂亮,他又想多吃半斤豆腐,就不同意再把豆腐掰開,說道:“讓我多吃你的半斤豆腐吧,算我佔你的便宜了,好嗎?”美女沒法,只好順從,就吃虧多給了他半斤豆腐。

    後來,人們就把“吃豆腐”演繹成為,男人佔女人的便宜,說成“吃豆腐”。豆腐又白又軟,很像饅頭,男人佔女人便宜說成“吃豆腐”更為恰當,於是這個說法就傳下來了。至於講究很簡單,就是男人不能對女人說“我想吃你的豆腐了”。否則,女人會生氣,弄不好還得捱揍。

  • 7 # 關山聽風

    “吃豆腐”一說在南方民間使用比較頻繁,至今依然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習慣用語。其中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說法,說的是別人家的老人去世後,去弔喪做人情,稱“吃豆腐”。另一種是一種戲謔的說法,把佔女人的便宜說成是“吃豆腐”。

    1、弔喪做人情的習慣用語:“吃豆腐”

    舊時,民間老人去世,要在家中停放三至七天。期間親戚朋友及鄰里前來弔喪做人情,有的還要留下來陪夜,直到喪事辦完才回家。不管路程遠近,喪家都要招待前來弔喪的客人吃飯。吃飯時,不管菜的多少,桌子都少不了豆腐這道菜。一般來說,喪席除了一餐正餐外,飯菜比較簡單,豆腐往往就是招待客人的主菜。

    因民間忌諱說“喪事”“喪酒”,以為不吉利,於是,“吃豆腐”就成了弔喪做人情代稱。就像民間不能直接說老人死了一樣,要說老人“老了”“去了”,這是民俗文化中的禁忌習俗,叫諱稱。直到今天,南方很多地方依然沿用這種諱稱。因此,南方“吃豆腐”這一說法,還是以弔喪做人情的說法為主。

    2、佔女人的便宜稱“吃豆腐”的民間典故

    既然南方把弔喪說成是“吃豆腐”,為什麼又說“吃豆腐”被戲謔為佔女人的便宜呢?看起來是兩碼事,風牛馬不相及,如何把這兩件事扯到一塊來了呢?

    舊時,家庭婦女平時一般都各自呆在家裡,不允許隨便串門,尤其到了晚上,更不許出門到別人家裡去,免得引起鄰里間的風言風語。也因為有這種規矩,家庭婦女與外面的男人很少有接觸。民間有紅白喜事時,鄰里間都有相互幫忙的習慣,特別是煮飯炒菜、敬茶、鍋碗瓢盆的洗刷等事,再說當時大多都是喪家自己磨豆腐,少不了女人們的打理,這樣女人就可名正言順地出來了。

    喜事中辦酒席,一天三餐在白天就可完成,而大多數的喜事酒席只辦一餐。青天白日,在眾目睽睽之下,女人端茶端菜穿梭於客人之間,一心術不正的男人,自然不敢對女人做出一些出格的動作來,舊時社會道明擺在那裡,誰也不想在眾人前出醜。

    可喪事辦酒席就不同,半夜時還要為陪伴守靈的人做敬茶、做夜宵。舊時不比現在,晚上家家有電燈泡,遇到辦喪事,一般多吊幾個燈泡,瓦數大一些,同樣可讓辦喪事人家的每個角落都亮堂如白晝。那時沒有電燈,只有油燈和蠟燭照明,夜晚的光線就比較昏暗。

    個別遊手好閒之徒和一些好色的男人,以“吃豆腐”或者陪夜為名,或者以幫女人做事為名,趁著夜色燈光昏暗湊近女人,動手動腳,佔女人的便宜。於是,“吃豆腐”一語在民間衍生出了另一種含義,也就成了佔女人的便宜的代名詞。這就是民間的典故說法。

    3、佔女人的便宜稱“吃豆腐”的歷史典故

    據史料記載,豆腐是西漢時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劉安”之說。據說劉安在八公山煉長生不老的仙丹時,仙丹沒有煉出來,無意中煉出了一種美食豆腐,“白如純玉,細若凝脂”是古人對豆腐的形容,也算是這些想長生不老之人,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人民做出的貢獻。

    豆腐製作的發明,很快就傳到民間,成為人們喜愛的食品。餐飲店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商機,於是,城市街頭就出現了賣豆腐的店鋪。

    傳說豆腐問世後的西漢時期,當時的西漢都城長安街上,有一對夫妻就專門開了一個賣豆腐的店鋪,在同類豆腐店鋪中,生意格外火爆。原因是老闆娘長得非常漂亮,時人稱之為“豆腐西施”。豆腐好吃,美人秀色可餐,不用花力氣和付廣告費用,到處去打廣告搞推銷,這家店鋪的老闆娘本身就是一張亮麗的名片,吸引人的招牌。

    開店鋪就要招徠顧客,前來消費的顧客越多,店鋪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好。“豆腐西施”自然要發揮自身優勢,越是表現得風情萬種,就越能吸引顧客,來的吃豆腐的顧客也就越多。於是,長安街坊的很多男人都被吸引過來。男人們以“吃豆腐”為名,與“豆腐西施”說說笑笑,有的人還動一下手腳,在“豆腐西施”身上佔一點便宜。

    男人家中大多有女人,女人們發現這樣的苗頭後,醋意大發,原來男人們以吃豆腐為藉口,實際上心裡想的是“豆腐西施”,是想去佔她的便宜。她們對丈夫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伎倆自然很不滿意了,可又說不出口,沒有真憑實據,也難說出口來。於是,只好時時提防他們。丈夫要出門時,她們就要問:“你是不是又要去吃豆腐?”

    也就因為有這麼回事兒,後來人們把佔女人的便宜說成“吃豆腐”,委婉不失詼諧。這是“吃豆腐”一說最古老的典故。

  • 8 # 患笑小丑

    相信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吃豆腐這個詞,它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對女人佔便宜,當然這也是由一個典故而來的。

    以至於流傳在現在吃豆腐也就成為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說法,這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有可信度的,因為這個典故相對來說大家還是比較熟悉,因為在以前的語文課本里面,相信大家也都讀到過。

  • 9 # 漢堡配什麼才可樂

    吃豆腐,現多指調戲,佔別人便宜。此外還指開玩笑;舊時喪家準備的飯菜中有豆腐,所以去喪家弔唁吃飯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飯。有些人為了填飽自己的肚皮,經常厚著臉皮去蹭飯吃,時間久了,“吃豆腐”便有了佔便宜的意思。而把“吃豆腐”用在男人對女人的上面,就有男人佔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為什麼只能男人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佔男人便宜的地方還少嗎?為什麼不叫吃豆腐?當然不能,因為之所以叫吃豆腐,是因為形容女人的形態,與豆腐的形態是一致的。所以,女人是吃不到男人的豆腐的,最多是吃男人的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泡了。

    而且,即便是形容男人佔女人的便宜,恐怕大家聯想到的,也一定不會是又老又韌的北豆腐,而是白嫩凝滑的南豆腐,你要理解成日本豆腐,也不為過。

    可信度比較高最高的一種說法: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 10 # 朱朱老師的洞天福地

    冷知識——“吃豆腐”一開始是葬禮習俗

    中國南方很多地區都流行“吃豆腐(飯)”,包括浙江、上海、湖南、湖北、雲南等地。說白了,就是死者在家裡用豆腐等做好飯菜,用於招待來參加葬禮的親友。所以,“吃豆腐”也用來指代整個葬禮活動。

    比如某人家裡有人去世了,親朋就問:“去他家吃豆腐嗎?”

    以前(包括古代),家庭條件普遍不好,所以經常用豆類做飯菜,又被稱為“豆筵”。現在,豆腐飯其實也不僅僅只用豆腐了,會用到各類葷素菜餚。

    浙江地區流傳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樂毅因父母年邁,牙齒脫落,咬嚼不便,製作豆腐以孝敬父母。後來,父母去世,樂毅就把家裡存放的黃豆全都做成了豆腐,做成了酒席,再請鄰居、親朋友好友過來吃豆腐飯。樂毅給豆腐飯起名為“長壽豆腐”。——見《國民間故事全集·浙江民間故事集》。

    上海地區流傳另一則“吃豆腐羹飯”的故事,講述的是阿公有三個兒媳婦,但三兒媳婦是最體貼孝順的,公公讓三兒媳當家,並且把黃豆做成“素雞、素鴨、素魚、素肉,燒了一大桌菜讓大家來吃”,並吩咐兒媳:“我百年之後,你們就用豆腐供我。”後來阿公死後,三兒媳婦就遵從遺囑,做了豆腐羹飯,從那以後就成了習俗。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即親朋友好友去吃豆腐飯,是理所應當的。但也會有人故意去蹭豆腐宴,佔便宜。

    1946年,一篇刊在《中國工人》期刊上的《吃豆腐考》的文章就寫道:

    “碰到人家有喪事,本來和死人不相識的人,也拿了紙錠去吊靈,乘機大吃主人擺設著的素席(這種素席以豆腐豆皮一類食品為主)。這就叫做‘吃豆腐’。推而廣之,凡是白白揩人家的油,乘便吊人家的膀子一類的討便宜的行為,就都叫做‘吃豆腐’了。”

    像不像現在某些在婚喪嫁娶儀式中蹭飯佔便宜的人?

    所以,“葬禮”和“佔女人便宜”看似不沾邊,其實還是有關係的。

    豆、豆腐和女子的肉體有關係

    近代時期,一個叫關卓然的人,寫了一部《故都食物百詠》,其中就有《詠豆腐詩》:

    “雲膚花貌認參差,已是拋書睡起時。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

    他解釋說:

    “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

    豆腐腦和老豆腐,分別在他筆下被比作了妙齡少女和半老佳人。

    另外,古代一直有稱女人為“虎”的說法。而豆腐又被稱為“白虎”,所以……可想而知。

    “吃豆腐”怎麼變成“佔便宜”的?

    1916年,一個叫《餘興》的雜誌,收錄了一首詩,名叫《賦得跳過魚盤吃豆腐》:

    貓性專偷嘴,魚今跳過盤。菜蔬排歷亂,豆腐吃全完。……慈悲終是假,莫作素齋觀。

    意思是諷刺“偷嘴”“偷腥”,但還沒明確指出“佔便宜”的意思。

    1931年,嘉應民俗學會編印了一本《鴛鴦冢》,其中有一個“呆女婿”的故事:

    呆女婿給岳父祝壽,酒席期間行酒令,要求必須有“白”和“圓”兩個字。大家都說了出來,但呆女婿卻說不出來。這時候,身邊的妻子就輕輕推他的屁股催促他。他恰好看到桌上的豆腐,便說:

    “白不過豆腐,圓不過屁股,你推我的屁股,我吃你的豆腐。”

    於是,滿堂大笑。

    1935年,鬱慕俠在《上海鱗爪續集·吃豆腐》中說:

    “‘吃豆腐’三個字,是白相人口中的行話,他們說話的意思並非真的要吃什麼豆腐,是吊女人膀子的隱語。吾們在那公園裡邊和遊戲場裡,常常聽見朱子‘吃豆腐’的聲浪,正是他們進行調戲女子的工作。”

    “豆腐”和“逗婦”在某些地方是諧音

    劉瑞明《性文化詞語彙釋》(2013出版)中就解釋:

    吳語把調戲婦女叫‘吃豆腐’,是‘逗婦’的諧音。

    流行得最廣的解釋是美女賣豆腐的民俗

    201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薛冰的《飢不擇食》,其中說道:

    “‘吃豆腐’一語的來歷,人言言殊,今天恐已無從考實。較多得到認同的,是豆腐店借美人賣豆腐,而好吃豆腐者,實垂涎於美色也。魯迅老夫子筆下繪聲繪色的‘豆腐西施’,分明就為‘吃豆腐’做了生動詮釋。”

    這裡提到的是魯迅的小說《故鄉》,其中提到豆腐西施賣豆腐賣得很好,當然,“豆腐西施”也不是魯迅先生的獨創,因為江浙地區一直流傳這個稱呼。這邊甚至還有專門的越劇,就是《豆腐西施》。

    魯迅的小說原文提到: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麼高,嘴脣也沒有這麼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

    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

    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

    可見,年幼的魯迅那時候還聽不懂成年人語言中的“豆腐”“豆腐西施”的味道。但為什麼豆腐西施的豆腐賣得好?可想而知了。

    於是,作家秦崢在《吃食》中感慨:

    還有個詞,用於形容草根美女,叫‘豆腐西施’。我琢磨過,要說拿草根的吃食和西施套近乎擱在一起,雞蛋西施、大白菜西施、紅燒肉西施?都不像話。像罵人。還真只有豆腐最合適。

    這樣,“吃豆腐”大概就梳理出來了。

    參考資料:

    楊琳《“吃豆腐(飯)”喪葬活動探析》。

    蔣勤儉《俗語“吃豆腐”及豆腐異名“白虎”的由來》。

    關注朱朱老師,帶你讀古代的詩文小說、文史雜書,帶你瞭解別樣的古代文化。

  • 11 # 圍爐趣談

    豆腐這種食物非常普通,一日三餐離不了,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鮮嫩爽滑,老少咸宜。

    可是不知啥時開始,“吃豆腐”卻成了暗喻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漂亮的女人,自然吸引異性的眼球,個別不安分的人,有事沒事就喜歡往人家跟前湊,逮到合適的機會便動手動腳的,揩油示愛,舉止輕佻。

    對於這種違背公序良俗的醜陋行為,應當堅決的打擊。至於說,“吃豆腐”一詞有什麼典故和講究,那還真是說起來話長了。

    一種說法是,在咱們國家的南方地區辦白事時,主家為了招待前來幫忙的街坊鄰居,準備的飯菜中,豆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

    有些好佔便宜的閒人,雖說沒有幫什麼忙,到了飯點時,卻也趁著人多場面亂蹭吃蹭喝。久而久之,人們將這種吃白食的行為稱為“吃豆腐”。

    另一種說法是,鎮上新開了一家豆腐店,老闆娘生得細皮嫩肉,溜光水滑,人稱“豆腐西施”。

    為了招徠生意,老闆娘搔首弄姿,眉目流盼,直引得街上的漢子挪不動步了。

    一時間,小小的豆腐店生意出奇的好,漢子們進進岀出的光顧,歡喜得“豆腐西施”禁不住心花怒放。

    如此一來,豆腐的銷量又快又多,“豆腐西施”的腰包漸漸地鼓了起來,直賺的盆滿缽滿。

    可好景不長,漢子們的婆娘看出了端倪,心裡起初還納悶呢?為啥這一段時間,咋老是吃豆腐呀!

    等看到了“豆腐西施”的美貌吋如夢初醒,才曉得了漢子們心裡的早就長滿了草。

    自此以後,婆娘便有意無意以“吃豆腐”來敲打漢子的不軌行為,漢子對此心知肚明,知道婆娘話裡有話,自然有所顧忌,也收斂了許多。

    還有,魯迅在其作品《故鄉》中也有一個人稱“豆腐西施”的楊二嫂。並且說當年她年輕貌美,賣弄風情,充當自家生意的“活廣告”。

    另外,還有一句俗語也是說的豆腐與女人的關係,即“寡婦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

    意思是說,沒了男人的寡婦,日子過得著實艱難。為了維持生計,磨豆腐這樣的重體力活,她也不得不用柔弱的肩膀抗起來。

    這樣一來,村裡的閒漢便會打上人家的主意,借買豆腐和幫忙的名義,尋機討個便宜。

    現實生活中,對那些喜歡往女人堆裡鑽的浪蕩子,人們總是喜歡用“吃豆腐”三個字,藉此調侃其不檢點的輕浮行為。

    不過,值得告誡的是,現在是法制社會了,每個人的行為都要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

    若是春心氾濫,胡亂“吃豆腐”的話,輕則被人家一頓搶白,重則就得受到嚴厲的懲處。

    由此可見,此種“豆腐“還是不吃為好。

  • 12 # 妙哉書道

    為什麼一些人要把佔女人便宜說成“吃豆腐”?有什麼典故和講究?

    現在人們所說的“吃豆腐”, 大多數是指調戲,佔別人便宜的意思。那麼為什麼一些人要把佔女人便宜說成“吃豆腐”?其中到底有什麼典故和講究?

    其實“吃豆腐”在民間有兩種廣為流傳的說法:

    而對於這種不幫忙幹活又死皮賴臉去蹭飯吃的傢伙,人們也會諷刺他們說:整天遊手好閒,就知道“吃豆腐”,其中就有佔便宜的意思。

    第二種說法的可信度比較高,人們也比較認可這一種說法。話說以前有一個賣豆腐的老闆娘,平日擺著攤賣豆腐。周圍的人見到老闆娘十分漂亮,於是紛紛光顧她這個豆腐攤位。

    當然大多數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於她這個漂亮的老闆娘。一些人在買豆腐給錢的時候,語言上調戲一下老闆娘,或者會故意摸漂亮老闆娘的纖手,於是乎就有“吃豆腐”的說法。

    當週圍的男人說想 吃豆腐的時候,其實就是想乘機佔豆腐店漂亮老闆娘的便宜意思。那些已經有妻子的男人,還去佔便宜,就會被自己的妻子反問責罵:“你今天是不是又去吃豆腐了?”於是又引起一場場爭吵。後來這件事慢慢傳播開來,於是“吃豆腐”就有了男人輕薄女人的意思。

  • 13 # 跳跳1608

    豆腐的誕生傳說是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了煉長生不老藥,用黃豆和鹽滷煉丹,無意中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

    西漢長安街有一對夫妻開豆腐店,老闆娘生的十分漂亮,膚白貌美,像豆腐一樣,人們都稱“豆腐西施”。

    豆腐西施嫵媚風騷,特別招引男人。男人們一上豆腐店,總會忍不住偷摸老闆娘的手。

    他們的老婆很吃醋,常常嘲笑從豆腐店回來的男人“是不是今天又吃豆腐了?”

    後來上海江浙一帶和港澳臺地區流行“吃豆腐”這種慣用語,茅盾的《子夜》和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等名著都大量使用了這個慣用語,令“吃豆腐”這個俗語形象化、幽默化又委婉生動含蓄,繼而廣而告之受到全中國人民的喜歡。

    “吃豆腐”逐漸變成中文裡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一種內斂說辭。

  • 14 # 雲山遊人

    為什麼要把佔女人便宜說成吃豆腐?本來沒什麼典故,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汲取的一個文學修養藝術形象移植之類的比喻言詞,自古以來,賣豆腐的人最忌諱買豆腐的人用手去點點摸摸的,豆腐太嫩,沾上灰塵一不好看,二容易破損,買豆腐的人又有愛選擇的習慣,於是就就說你別摸!買豆腐的常說,我又沒有吃你的豆腐!於是吃豆腐這個詞語就出來了,今天人們把這一詞兒形象地用到摸女人身上了。

  • 15 # 當年村口編筐老王頭

    據說是在漢朝的時候,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丈夫半夜起來磨豆腐,妻子白天賣豆腐...

    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常吃豆腐又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嗯,也比較“大方”.....

    為了店裡的生意好,老闆娘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賣弄風情招徠顧客,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打情罵俏毛手毛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既吃了店裡的豆腐,又吃了老闆娘的“嫩豆腐”...

    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

    周星馳電影《濟公》裡面也有這麼一段,小玉被濟公感動不再為娼改賣豆腐,買她的豆腐就能跟她“露水姻緣”一把....美其名曰的“賣豆腐”....

  • 16 # 極目天舒

    暫且不管典故和講究,先試試豆腐和女人擱在一起的視覺衝擊吧。

    然後呢你會發現,豆腐是飽滿豐潤的,這和對傳統美女的期望又是一致的。

    豆腐是清白的代表,美女往往是聖潔的代表,然而越清白的越聖潔的總是被小人惦記的。所謂“吃女人豆腐”的吃豆腐這一說法,除了一些典故,恐怕是因為豆腐和美女共同的特點帶來的。對美女垂涎三尺,自身又不是什麼英雄招美女垂青,或者羅敷有夫使君有婦,忍不住動了歪腦筋,猴急猴急,或者插科打諢,鹹豬手一伸,趁機吃豆腐的人不在少數啊。吃豆腐的人不是大奸大惡,不是欺男霸女,更不是採花大盜,一般都指中下層潑皮無賴和愛沾便宜的厚臉皮們。

    極目照例感慨一下:

    清清又白白

    古今君子愛

    可恨鹹豬手

    呼郎拿棒來

  • 17 # 冷暖自知9488

    佔女人便宜吃女人豆腐,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男人對女人的一種輕薄、一種性騷擾。輕者只是男人口頭上佔些便宜,對女人說幾句葷話、開幾句下流玩笑,痛快一下嘴巴。色膽大一點的男人可能會動手動腳,趁著曖昧的時候直接觸控女人的身體,在女人身上揩油,這些都統稱為″吃豆腐"。那麼,為什麼要把佔女人便宜說成"吃豆腐″,其中又有什麼典故和講究呢?

    說到″吃豆腐",就不得不說說豆腐的由來。據史料記載,豆腐的出現源於中國漢朝,大漢開國皇帝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召集一幫江湖術士為其煉丹,他們把黃豆、鹽滷等物混合在一起,經過研磨、烹煮等方法妄想提煉″長生不老丹"。當然這是痴人做夢,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長生不老藥,不過有心載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陰差陽錯,機緣巧合,"仙丹″沒煉成,無意中卻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鮮嫩豆腐,這就是豆腐的前世今生。

  • 18 # 這片白樺林

    想讓豆腐賣的好,就得有辦法。當然,做為賣豆腐的妻子就得首當其衝了。因為妻子常年吃做豆腐,人也像豆腐一樣白白嫩嫩。

    有前來賣豆腐的男人忍不住偷摸一把,捏一把的,妻子也不在意,也真真假的同他們打情罵俏……只要豆腐賣的快就行……

    ”吃豆腐”就這樣傳開了。

    而如今的”吃豆腐”,一般好發生於擁擠的公汽上,人流中,或是超市裡。趁人多擁擠,摸女人的屁股,胸部……佔女人的便宜。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的增強,這種狀況也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但也時有發生。因為它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騷擾。比如在擁擠的公汽上,女人穿的暴露了點,或裙子短了點,就可能讓一些心理陰暗的男人想入扉扉而有所動作……雖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如果報警被抓了,也只是教育一下,罰點錢了事,因為它沒有構成對身體的傷害,只是一種碰觸或刮蹭……

  • 19 # 涵往直前

    豆腐是一種非常受人喜愛的食物,口味清淡,比起那些山珍海味,別有一番滋味。

    “吃豆腐”一詞用來形容男性佔女性便宜。

    第一種說法,據說在古時候,賣豆腐的作坊通常是夫妻兩口經營。每天半夜,丈夫將豆腐磨好,第二天清晨妻子拿去店面上賣。豆腐養人,尤其豆腐店老闆娘,每天食用這白嫩的豆腐,自然也長的白皙細嫩,賣豆腐時,不免引起顧客的垂涎,有的膽子大的,順便調戲一番,說兩句風情的話或者拉拉手,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調戲女性的代名詞。

    第二種說法,豆腐在古時民間是一種簡單製作的食品,不會有人忌口,飯桌上非常流行。每當有人喪事需請客吃飯時,都會被當為大眾菜的代表,非常普遍。

    因為人多場面雜亂,酒席間就會有不勞而獲的人前來蹭飯,佔主人家的便宜,也就是白吃了做飯人的辛苦,而做飯的就多為女性,人們叫習慣了,就說“吃人家的豆腐”。

    “吃豆腐”一詞,現在早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為什麼只能男人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佔男人便宜的地方還少嗎?為什麼不叫吃豆腐?

    當然不能,因為之所以叫吃豆腐,是因為形容女人的形態,與豆腐的形態是一致的。

  • 20 # 淺陽如畫

    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稱,看著白白嫩嫩,聞著清香撲鼻,吃著潤滑可口,且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深受人們喜愛。

    瞿秋白臨終前寫的《多餘的話》,最後一句還念念不忘地說:“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豆腐除了食用之外,它還有保健的功效,中醫認為豆腐性味甘涼,常吃豆腐有助於寬中和脾、生津潤燥、清熱解毒。

    比如在擁擠的車交上,人頭攢動,免不得你踩了我的腳,我擠著你的肩。如果有女子被一男子擠了一下,該女子大怒道:“你想吃我豆腐啊!”

    在文學作品中,茅盾先生曾在《子夜》中也有這麼一句: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規規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

    這裡所說的吃豆腐就是含蓄的說法,是指佔女孩子便宜,甚至被騷擾了!

    明代大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朱熹曾作《豆腐詩》雲:“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這些都說明發明豆腐的老祖宗是劉安,至今許多豆腐店都還奉祀劉安為祖師!

    劉安就與他們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他們先泡了一些豆子,用山中的泉水磨成了豆汁,想用它培育丹苗。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凝固成了一種鮮嫩綿滑的乳狀物。

    有人就大著膽子嚐了嚐,感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劉安聽說後,與方士們一起又琢磨著如何才能使豆乳凝固到一塊。經過他們的反覆試驗,豆乳終於凝結成塊了,他們稱其為菽乳,“菽”是古人對豆類的總稱,後來改稱“豆腐”。

    婦人與丈夫就開了一個豆腐店,許多男人為了一睹婦人的芳容都藉故去她店裡吃豆腐,在付錢的過程中,有些登徒子就趁機動手動腳,摸一下她的手,或觸碰一下她的肩。

    為了生意,婦人也曲意迎合和他們調笑一通,丈夫只能忍氣吞聲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時間這家豆腐店的生意是紅紅火火,客人也爭相光顧。

    這自然引起了這些男人老婆們對婦人的嫉妒,所以,一旦這些男人們吃完豆腐回家,她們就會酸溜溜地問:今天又去吃豆腐了吧!

    後來,“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古時候但凡誰家有喪事,主家都會請很多鄉鄰前來幫忙,在準備的飯菜中也必有豆腐,寓意白事,所以在喪家吃飯也叫“吃豆腐飯”。

    到了吃飯的時候,主人就在院子裡或門前空地上擺上幾張桌子,端上飯菜款待幫忙的鄉鄰們。此時總會有一些奸懶饞滑、好吃懶做,愛佔人便宜的傢伙,混在幫忙的人群中厚著臉皮白吃白喝,由於是喪事,主家也不便驅趕。

    時間久了,人們便用“吃豆腐”來形容那些愛佔便宜的人。至於這個詞為什麼會與女孩子扯上關係,或許是因為豆腐色澤白皙、質地細嫩、吃著綿軟,而這些詞語恰恰又都是來形容女孩子的面板和性格的原因吧!

    時至今天,在不同的語境下,這個詞依舊有不同的含義。對於女性來說,出門在外就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穿著得體,行為端莊,以免遭遇那些鹹豬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沒有通過戰爭,而成為世界強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