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0嬴政0o
-
2 # mydb
穿越回古代,首先不說字的問題。就普通的對話交流恐怕都不行,古代很多字的發音和現在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
3 # 鄙人益州蔣某人
考核體系與答題要求完全不一樣,現代大學生去考秀才估計都會鎩羽而歸更遑論三元及第了。教育體系都不對接,沒有辦法作答。
-
4 #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只要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和古文獻專業的,其餘的,好一好能中個秀才,能考中舉人的都算鳳毛麟角。大多數人充其量也就是個童生水平。
要知道,《四書》、《五經》不算注疏(各種注解和解讀)就大約65萬字,要熟讀並(大部分)背誦,還要理解甚至需要能夠進行論述,這是個多大的量……想一想都恐怖。這還沒考慮八股文的寫作水平和技巧。
-
5 # 大飛哥76017
基本上是文盲水平,就說書法,不說先秦上古甲骨文金石刻銘,大篆小篆石鼓文能認識幾個字?漢隸魏碑晉行唐楷會寫幾個字?!
-
6 # 藍辰幻夢
其實有個說法雖然不是很準確,但是很值得考量。古代秀才等於現在研究生水平。舉人相當於博士,甚至還高。因為博士可能五穀不分。但是舉人放出來至少是7品,也就是現在的處級幹部。縣長比處級的。
-
7 # 沒事逗個嗶嗶嗶
連古文都沒熟讀過幾篇,還考科舉!想多了吧!絕大部分大學生是沒有希望的!
-
8 # 元英十三
最近在看賊道三痴的書,頗有感悟。。。。。。。考秀才沒那麼簡單,首先你要考上童生才有資格考秀才,大概是一千人取七八十個童生,然後考秀才,三年一次,一個大郡裡面才幾十個名額,考上了秀才還要分等級,1~2等的秀才才有資格參加府試中舉人,中了舉人就可以去京城參加會試,三等進士,二等進士,一等狀元,榜眼,探花。。吶,蒲松齡認識吧?人家到死都是個秀才!
-
9 # 一同成長
算來吧!鄉試第一關就刷下來啦!哈哈哈!考試形式不同啊!
-
10 # 野渡舟橫
別說達到啥水平 一點水平都打不到 第一個書寫就過不了關 小楷 還得俊秀 更不要說歌賦詩詞了
-
11 # 艾爾力克邦德
恕我直言,就算是現頂尖的學霸,也沒能力考上秀才,學的東西根本就不一樣
-
12 # 劉薩克6986
不及格,因為古文不會,說現在理論猶如說天書,古人不懂
-
13 # 大腳汽車
能對對子,寫對聯才可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書是閒書根本不能讀。角度也完全不同
-
14 # 考古軍中馬前卒
先說結論,答主贊同其他答友的意見,現代的大學生如果穿越回古代,當然我們說的是隋唐以後科舉成熟的時代,我不敢說所有的大學生,畢竟有人天賦異稟,但是大多數人,包括答主自己,去考科舉是考不上的。
如果有些人的數學、古文、書法比較好,倒是不妨去試試穿越回唐代,因為唐代科舉中有一科叫“明算”,考的就是數學。當然,當時的數學題放在今天都是小兒科,但題目本身都是古文來寫的,並且得用毛筆來寫答案啊。所以答主說了,古文跟書法也要好才行。
言歸正傳,時代在發展進步,現代學生所了解的知識之廣博,一定是超過古代人的。這一點沒什麼好爭論的,古人“學富五車”已經覺得了不起。這話出自《莊子》,當時用的主要的文字載體還是簡牘。有人換算過,這五車書所能容納的文字,也就幾十萬而已。而這點閱讀量,對現代的小學生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兒。
但是,古代和現代的教育內容、方式都有著天壤之別。現代的教育的內容是適應現代的發展需求,並不是針對古代科舉。所以這個問題就跟我問您“一個物理學家去參加奧運會,能拿到金牌不”一樣,屬於關公戰秦瓊,意義不大。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樣的問題不止一個人提過,甚至還有人由此發出今不如古的感慨,恨不得今天的學生們也都去學一學“國學”。
答主以為,到了這一步,就純屬“無故尋愁覓恨”了。一個時代的教育和文官選拔方式,自然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適應一個時代的需求。科舉是個很大的概念,古人用科舉選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朝代都有它看重的才能,在科舉的內容上也會有所側重。
答主雖然考古,但絕不希望大家迷古、崇古。歷史上的東西,有好有壞,有的拿來品味、把玩、思考,並無不可,但復古則無必要,也無可能。
總體而言,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給普通讀書人開闢了一條上升途徑,不至於總是讓官僚集團和貴族們把持著統治權。但是到了近代,科舉已經無法讓中國跟列強比肩,成為阻礙國家發展的一個因素,所以在1906年,科舉徹底廢除。
垂死掙扎的大清都醒悟了,為何今天還有人去招魂呢?
-
15 # 扒皮探真
操!沒出息的東西,人家已經準備登天造極了這些沒出息的王八蛋還在研究沒有弄明白的落後過去!嗨,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就這樣的思想,就這樣的無智怎麼和別人鬥強?悲哀。
-
16 # 東西縱橫彈
科舉每個朝代的科目都有所區別,這裡假設一下你穿越到唐代吧,估計剛進去只有摸蝦的份。
讓我們先看一下唐代科舉主要的兩個分科和考試內容吧。
明經科:
主要考查士人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又細分為五經、三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唐代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春秋公傳》、《春秋轂梁傳》為小經;而《孝經》與《論語》則要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均須熟習。凡通三經者為明經。考試時先寫篇文章,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已經基本死心了,看看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也就能勉強通過明經科,沒有武則天的越級提撥,基本也就是老死在一個小地方官的仕途上了。
進士科:
科舉中最主要的科目,始置於隋煬帝大業二年。唐代最重進士,被看做是仕途中的正途。考試內容有:試策(對時事發表議論)、帖經(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雜文(即吟詩作賦的才能)。我們熟悉的白居易就是考的進士科,可以說是屢試不中,跟他後來的鼎鼎大名完全不相稱。他祖籍原本在陝西,後來投靠在宣州做官的叔父,在宣州冒籍考試。為什麼呢?因為安徽的錄取率比陝西高。從16歲起他考了11年,當白居易27歲時,成為一個標準大齡青年後,才進入長安通過進士科的考試,最後成為翰林學士。
基本來說,唐朝參加科舉的學生大多數盡其一生都是無法獲得功名的,現代人跑過去跟他們比科舉考試,無異於盲人摸象。很多穿越大神覺得能背很多古詩就很牛能過科舉折桂,簡直是一個笑話。要知道應制詩的要求和這些古詩都不一樣,首先要扣題,著名的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如果不知道這首詩讓你另起一首,你需要知道這個題目來源是《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的詩句,然後才能按這個意境寫詩。如果你根本不知道題目的背景,那必然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
-
17 # 十豆麼
毫無疑問,考不上秀才。
首先明確一點,秀才一點也不好考。有人說今天的初中生相當於古代的秀才,這是毫無根據的。舉個例子,清朝中期後人口大概在3、4億左右,每年錄取的秀才佔總人口的1/15000,目前中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約佔總人口的1/20000。所以清朝秀才的錄取率和今天的博士錄取率相近,顯然一點也不好考。
值得一提的是,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呂秀才扮演者喻恩泰現實中是一個博士,這是個一個很好的對應說明。
然後我們來比較一下今天的學生和古人的學習有多大差異。今天大學生的國學水平基本上限定在小學到高中的語文教材裡,而且僅僅是那些需要背誦的古典文學部分,包括節選的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經典散文,如此而已。
今天一個十八歲的高三學生,要背誦多少古詩詞呢?根據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1~6年級階段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是75篇,7~9年級是61篇,高中是72篇,所以總量是208篇。以一首五十字計算,也不過一萬字。
而這已經是大頭,至於古人的主要學習內容四書五經,只背誦幾條經典段落意思一下,知道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就差不多了。而四書五經在古代是要求全部背誦的,光一個四書就有五萬字,南宋後還要參照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解》學習,一併連它也要全部背誦掌握。
這還不夠,之後學習八股文,還要熟悉古代上至屈原下至唐宋大家的文章,能熟讀成誦了然於胸,隨取隨用。有人統計過,古代一個秀才要背誦的總字數大約有四十萬字之多。這水準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也沒幾個能達到,更別提普通本科生了。
光會背書還不行,還要會寫字,字不能亂寫,有嚴格的規定,也就是官方指定的標準字體,比如“館閣體”。看看古代狀元的答卷,字跡無一例外都工整嚴謹,端莊秀美。字寫不好是沒有希望被錄取的,今天的大學生能寫出漂亮毛筆字的已經很少,絕大部分都過不了字跡要求這一關。
總之古人和今人學習的內容不一樣,努力的方向不一樣,學習結果自然天差地別,古代秀才考不上今天的高中,今天的大學生也考不上古代的秀才。這沒有誰高誰低,這是不同教育內容和方式導致的必然結果。
-
18 # z山海
現在大學生穿越到古代,參加科舉考試,也就是相當於生員(秀才)水平。
一、古代時的科舉考試,分為童生試、縣府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獲得不同的功名,下面簡述之。
(一)童生,古時的讀書人,首先須經童生試,取得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相當於今日高中生。
在科舉考試未考取生員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稱白衣。
你看,《水滸傳》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就是一個沒有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讀書人,不斷參加科舉考試,成為白發老翁,未考取生員,也是童生。
二、生員,縣試、府試、院試,童生參加,錄取者稱為生員,始獲得功名。
(生員,俗稱秀才;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
生員分為廩生、增生、附生。
(一)廩生,可獲得政府膳食供給待遇,相當於現在大學公費生。
(二)增生,增加錄取名額的稱增生。
(三)附生,附加錄取的稱附生。
增生、附生則沒有政府膳食供給待遇,相當於現在大學自費生。
(四)貢生,生員中選拔出優秀者,可以入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者稱為貢生,相當於現在大學生保研,為貢生中的優貢。
生員只是取得入縣、府學校學習,拔貢,及向上層次考試的資格,和今日大學生一樣,不能出仕為官。
生員享有可免除差徭、見官不拜、狀子直呈、罪不用刑等特權待遇。
生員和今日大學生一樣,須自謀職業,向上考試不第,可搞教育辦私塾、府州縣衙為吏、文臣武將幕僚、編志修譜等謀生。
三、生員繼續向上考試,參加省級鄉試考中舉人,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等更加優厚的特權待遇,因此,土豪富紳會給舉人好處,將土地人口依附於舉人,以逃避賦稅徭役,舉人可以生活無憂,故有“窮秀才,富舉人”之說。
舉人並可以出仕為官,相當於今日省級地方公開招考領導幹部考試,錄用為領導幹部,或後備幹部。
《儒林外史》中的窮秀才范進中舉後,有人贈送銀錢,有人送給房屋,皆是看中舉人為“潛力股”,雖然未馬上為官,但出仕為官只是遲早的事情。
可以理解,為什麼范進中舉後,親屬鄉鄰、富豪鄉紳皆然不同的態度,范進竟然高興的瘋癲了吧!
四、舉人參加中央政府禮部主持全國會試,錄取為貢士。
(禮部,中央政府六部之一,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務)
貢士參加皇帝主持殿試,對貢士分等定級,稱進士,全部予以七品以上官階授官出仕。
進士可以說,相當於今日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考試,錄用為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
今日大學畢業生沒有舉人、進士授官出仕的待遇,也就是相當於取得入學、拔貢(保研)、自謀職業的秀才。
-
19 # 魯卡爾
當個封建皇帝的水平了。那也應借農民起義的力量。否則,幻想而已。怎麼在現實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什麼現實意義?
-
20 # 用戶7636688165863
我看中個舉人都很難,古代一般都是文言文,八股文,你看看現在都學生多少懂文言文,傳統文化知多少
回覆列表
這麼說吧。北大中文系本科畢業,相當於秀才,還得是古文學得好的那部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