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獨到文化
-
22 # 臨山羨水
個人感覺當代書法如果從自然書寫和意境方面無法和以前各朝代時期相比。秦漢古質、魏晉逸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清尚碑。而現在呢?我們尚什麼呢?至今還沒有一個目標。如果有那就是尚展覽。我們現在的書法元素都是借鑑前賢們的,屬於拾人牙慧。相較於前人我覺得製作方面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能和古人相較上下的地方。
-
23 # 國畫大叔
當代書法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並且還會繼續、快速創造新的高度。
原因:
1.當代書法人群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古代認字的人數量極少,而今天是最多的,這部分人中愛好書法的又是最多的,據說已經超過一億。
2.當代網路導致資訊爆炸,能看到古人書法作品的機會是古代無法想象的。無論是真跡展覽還是網上瀏覽,都達到了垂手可得、立等可看的時代,這對於提高書法技藝是至關重要的的條件。古人即使是米芾、蘇東坡這樣的大家,一生所見的書法作品也不會超過當代的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愛好者。
3.當代理念最為先進、書法藝術的包容度也是歷史最高的。是書法藝術最多元化的時代。
古人書法藝術往往都受到幾個關鍵人物的影響,比如晉代書法都在向王羲之靠攏,唐代都向顏真卿靠攏等等,即使有不同的書法家也都是小眾,並不被真正認可和推崇。
當代書法藝術各種風格流派都有大量粉絲愛好者擁戴,都能發展其自己的書法藝術,多元化、多流派齊頭並進,即使又互相牴觸,也就是個情緒而已,並沒有阻礙各自的發展,醜書被罵多年也還在存留和發展中,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當代帖學、碑學齊頭並進,互相參考,獲得了古人無法獲得的書法高度。
古代碑學、帖學水火不容,此起彼伏,不能相容幷蓄,阻礙了書法藝術發展。如清代就碑學盛行,帖學只能退居或極度邊緣化。
-
24 # 趣味與柔情
當然是最末流,當代書法家連字都沒寫正,就開始亂變,當然不行,古人把楷書寫好那是必須的,考試都要考,有了非常紮實的基本功才求突變。因此古人的字才那麼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啊,容易得罪人。而且書法領域也是甚廣,做單一歷史上的縱向比較似乎也難免會有所偏頗。
我姑且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吧。
書法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現代書法在藝術形式創新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和變遷,直至今天,中國書法已不再是單一的記錄、交流工具,它還具備藝術欣賞、文化符號、思想延伸等等功用。
為了使文字更具備欣賞效果,給人以標新立異、耳目一新的感覺,中國人不斷的在文字的創作上推陳出新,出現了不少花式文字(也叫美術字體)。
藝術字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傳統書法字型只有五大類:篆體,隸體,楷書,行書,草書。
對於花式文字(美術字體)是否為書法,很多人觀點不一致。但個人認為,既然“鳥蟲書”、“蝌蚪文”都歸類到了“特殊”篆書裡,“飛白書”也是一種“草篆”,那為什麼藝術字體就不能成為一種特殊的“楷體”呢?
藝術字體在古代早就有了,雖然功能偏“實用美術”,卻實實在在的起到了文字的功能,如武則天親書的“飛仙太子碑”,難道就不是書法了嗎?
昇仙太子碑
因此,藝術字應該也要歸入書法中,只不過是“特殊”書體而已。
由於當代文化藝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設計的大力輔助,加上商業需求的推波助瀾,藝術字體的形式和效果達到了空前的繁盛,隨便在網上一搜就能找到海量的藝術字庫。
藝術字
這些藝術字,無論從樣式、色彩還是效果上都是前朝歷代不能比擬的。
書法真正的藝術價值在於使用,因此,每種書法字型藝術最高水平期就是其應用最鼎盛的時期個人認為,某種書法字型為什麼會在某個時期會有如此高的藝術成就,是取決於這種字型在這個時期的應用頻繁度。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文字,從而形成了小篆,因此小篆在秦朝及之後的一段時期成為了官方文字,小篆字型的藝術水平也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
至今大家都認為秦朝的丞相李斯是書法鼻祖,其小篆書法“泰山石刻”也至今都是小篆臨帖的典範。
泰山石刻
而小篆仍然寫起來比較複雜,秦朝的文吏“隸人”為了書寫方便而創造出了隸書,因而隸書在漢代成為了官方書體得到廣泛應用。
因此,隸書藝術成就在漢代,書法家們研習的隸書法帖也主要集中在漢代的碑文石刻。
三國時期鍾繇是楷書的“鼻祖”,楷體成為了晉朝的官方字型。
與此同時,行書一併出現,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將行書的藝術造詣推上了巔峰。草書也幾乎是在晉朝同一時期出現。
唐朝的時候,楷書、行書、草書都幾乎達到了全盛時期。因此,我們現在推崇的許多古代書法家大多都是唐朝的,如歐陽詢、諸遂良、懷素……數不勝數。
宋朝應該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巔峰時期,期間也出了不少書法家。
然而到元朝後,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就有了一個斷層。雖然後面的明、清,傳統文化又有所恢復,但與唐宋相比,就相去甚遠了。
蘭亭序
書法環境好,整體書法水平就高;書法藝術環境淡化了,水平也自然不會高要說今天的書法水平如何,還真不敢比較,只能說書法之所以興盛輝煌,還主要是因為人們需要用它來溝通,有一個大的書法藝術環境。
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書信、文章、官文等都必須用手書寫文字,文字的藝術性自然十分重要,而且在不斷書寫中,書法的技藝和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古人學習書法環境是天然的,古代社會但凡需要文字交流的地方都要透過手寫書法,大家互相學習、攀比和促進。人人都浸淫在這個環境中,書法欣賞水平和學習的主動性都會比較高。所以,古人的書法平均水平必定比較高。
書法
今天,大多數人都是用計算機打字,手寫字型越來越少,硬筆書法都不常寫,更別說傳統的毛筆書法了。
現今,全社會的手寫書法氛圍並不濃厚,即使有還有少數的書法愛好者、書法家在堅持書法研究和技藝提升,但基本都是在向古人借鑑學習,同輩間互相促進和借鑑的機會少之又少,進步的動力和空間不可能和古代相比。
現代當然也不乏書法較好的書法大家,但據個人所見,都沒有超過前人的水平,即使與明清相比也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