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嶗山隱士3

    首先要先領孩子到醫院排除疾病的原因。沒有疾病多帶著小孩參加一些朋友親戚間聚,特意讓大家多逗她,讓她煅煉的消除跟人交往的恐懼心裡,讓她跟一參加聚會帶來的小朋友一起互動,最好是能一起嗨起來,效果會更好。多聚就會多了。

  • 2 # 展展ya

    不用引導,很正常,2歲的時候自我意識正好是私有化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有些東西是他的,等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你可以問一下孩子或者用別的東西換可以嘛,他不願意就不勉強。

    不要用成人的觀點約束孩子,也不要認為他是自私,只是他自我成長的一個階段,作為家長是理解他

  • 3 # 電光火石是不

    我上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一個二歲多的小女孩自已有手機玩,手裡還護著爺爺的手機,奶奶要看,小孩說這是爺爺的手機,怎十麼說就是不給奶奶。後來奶奶到了別的房間,小孩看奶奶走了哭了。後來小孩在爺爺指點後,跑到奶奶跟前要求奶奶回來帶她睡覺,嘴裡還不住說:奶奶我錯了,手機給你看。小孩看奶奶回來非常高興。奶奶再看手機,小孩在傍邊看,再也不鬧。應該說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 4 # 開心laojiao

    我認為這是讓你們慣壞了,自己獨享獨吃慣了。變得自私自利,這樣不好對孩子將來發展不好,容易受傷,孩子小這個問題還可以補救過來,我建議你多與其他小朋友玩,在玩的過程,你們有意識的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比如玩具了以及吃的了,當然其他小朋友也會分享給他,讓他感受分享的快樂,再一個言傳身教也很重要,你們在家裡給孩子做個分享的榜樣,有吃的大家分享,有好的事情大家快樂,只要你們做的好,孩子就學的好,學的就快。要想孩子懂得分享,你們的言行舉止很重要,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到了。

  • 5 # 晴瑜時光

    2歲孩子:又好氣又惹人愛的年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我們手心上最寶貴的明珠。

    年齡特徵

    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天然的攻擊性和對自我東西強烈的保護意識,還不能很好的與其他孩子產生“合作”。因此,對於分享,就因人而異了。

    本階段的主要表現

    有自己的想法,基本用語“這是我的”,這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在遊戲的時候,更多注意力在於感興趣的玩具,而對於其他孩子則視而不見,這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如何引導多問為什麼

    可以問一下孩子,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呢?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我們再從結論入手,引導兩歲多孩子知道與人分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當然,如果孩子確實不願意分享,我們也不要逼她,因為她的內心也在掙扎,我們要耐心等待,或者讓她自己下決心,我們要允許孩子的偶爾“自私”。

    觀察分析

    觀察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都有哪些表現和表情。知道孩子喜歡和哪些小朋友玩,不喜歡和哪些小朋友玩。觀察孩子願意和哪些小朋友分享,不願意和哪些小朋友分享。分析背後的原因,得出結論,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變的願意分享了。

    鍛鍊孩子的社會能力

    家長要營造一個環境,一個適合兩歲多孩子發揮、使用其社會能力的環境。

    首先,讓孩子願意和其他孩子坐一起,起碼沒有牴觸情緒,這樣才好開展接下來的步驟。

    其次,玩的遊戲要讓孩子和其他孩子能有所互動,例如蹺蹺板,裝運沙土,建水坑等。

    最後,要循序漸進的問孩子,今天玩的如何?總結經驗,改變策略,找到適合孩子的小型社會。

  • 6 # JJ東莞看房記

    主要是分享食物跟玩具兩方面

    1.藉助繪本跟影片,跟寶寶看完後遇到類似情景立刻生動模仿,寶寶會想起正確的做法該怎麼去跟別人分享。

    2.玩具的話,一開始不要讓寶寶把最心愛的分享出去,從舊玩具玩得比較膩的玩具開始,循序漸進。同時,可以交換玩具,還有排隊輪流玩等方法靈活用,培養寶寶的耐心跟秩序感。

    3.食物的話,平常在家在親近的人身邊吃東西時,寶寶拿到一個,就讓他給個奶奶,給個保姆等。這樣遇到別的小朋友時比較容易分享,甚至只有一個的時候都可以一人一半。

    最重要不要強迫寶寶,他特別不捨得特別不肯的就留著,本來1-3歲期間就是自我意識最強烈的時候,跟隨寶寶內心理解他是關鍵。爸媽有這個意識去引導,寶寶以後朋友不會少,相信也會樂於分享的!

  • 7 # 媽咪好頑皮

    我說句難聽的話,孩子的所作所為就是父母行為和思想的折射。

    你覺得孩子自私不愛分享,也許這正是別人眼中的你自己。

  • 8 # 可可媽育兒

    孩子2歲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多不願與人分享。父母只循循善誘,耐心地引導即可。

    不願分享不是自私.父母應當端正態度

    在2歲的孩子的眼中,他會全力地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識去支配自己的行為。父母不要太多焦急覺得女兒不愛分享就是“自私”,應該端正態度。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分享不要一味的說教,大人也需要做好榜樣。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將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給家人或別的小朋友,並且要讓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會讓大家快樂。如,孩子在吃或者在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參與其中,並且表現得非常高興,也要向他表示感謝。長此以往,孩子們會明白,與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樂的事情

    尊重寶寶的意見,不要強迫分享

    孩子有時候可能就是不想和小朋友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家長千萬不要強制孩子分享,或者硬是從孩子手裡搶出來送給其他小朋友。這會讓孩子產生自己的感受不重要、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的疑問,甚至產生不安全感,從此以後孩子可能更會過度保護自己的物品,讓以後學習分享的行為更難。

    黃磊老師在《爸爸去哪兒裡》可謂是教育界的教科書。

    節目中陸毅的女兒問黃磊:我想玩多多姐姐的狗狗

    黃磊:這條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可以去問她。

    這句話中就透露出黃磊老師非常尊重多多,所以才會培養出情商這麼好的女兒。

    看繪本動畫片,旁敲側擊

    家長可以收集有關“分享”類的繪本或者動畫片。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寶寶會更加地容易接受。更有助於寶寶學習分享。

    及時鼓勵和嘉獎

    如果寶寶出現分享行為,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並且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

    總結

    讓寶寶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需循循善誘,讓寶寶學習交換,享受分享,自然水到渠成。

  • 9 # 心不染塵育兒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有物慾權意識,也就是平常所說的佔有意識。

    其實,這種現象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還是比較常見。沒什麼大驚小怪。

    誰的兒童成長期沒有一些在大人看來很“自私”的行為?大人眼裡孩子的自私行為,在孩子自己看來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麼小的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自私,只是想將屬於自己的玩具或食物或其它物品牢牢攥緊,無非是害怕失去。

    所以,請不要過早給孩子定下自私的標籤。

    作為家長,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引導孩子的行為,並疏導孩子的認知。

    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物品帶來的快樂。

    父母可以自己跟孩子玩遊戲,最好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喜歡吃的東西。在玩樂中,讓孩子感受到多人玩耍的樂趣,以及多人互相分享東西帶來的快樂情緒。

    並在此基礎上,慢慢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一起分享的好處和樂趣。相信在愉快的分享活動中,孩子會有深刻的體會,並做出相應的改變。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父母,雖然是大人,但父母之間也可以適當贈送小禮物,分享彼此小禮物帶來的驚喜。父母互相分享禮物,其實就是在分享彼此的愛,讓孩子明白,親情也需要分享,才能更加的溫馨。

    同時,也適當引導孩子好朋友之間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些東西,增進彼此的友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任何時候都不要強制孩子去分享他不願意分享的東西。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失去自己最心愛的東西更讓孩子感到崩潰。所以父母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告訴孩子分享東西不是失去它,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更多的快樂體驗,包括結識更多的小朋友,還有分享小朋友的禮物,收穫友情和快樂。

  • 10 # 豆媽帶娃

    兩歲多的孩子正處在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會有很多父母誤認為這是孩子不愛分享的表現。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明顯的一種行為特徵就是愛把“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掛在嘴邊。

    他們認定了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家人也未必能從他們手中拿過來。這是因為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我”的意識逐漸清晰,他們會將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區分開來。

    如果父母強行讓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東西,或者對孩子不分享的行為進行批評責罵,都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呢?

    一、不強迫孩子分享

    孩子在外跟別人玩,如果總是不願意分享,家長就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甚至會用威脅、責罵的方式強迫孩子去分享。

    其實這種的做法是會適得其反的,父母越是逼迫孩子分享,孩子就會越想要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別人搶走。

    父母應該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情緒。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例如:“寶貝不願意把玩具給小夥伴玩,是因為很喜歡這個玩具對嗎?那就先等你玩夠了,再分享也是可以的哦。”

    當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情緒和感受的時候,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願意學習如何去分享。

    二、言傳身教影響孩子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再多的說教對他們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但父母可以透過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孩子。

    例如在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分享自己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對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物品,讓孩子直觀地看到,原來自己的東西也是可以分享給別人的。

    分享,並不是別人拿了你的東西就不還給你,反而你可能會從分享中獲得更多。

    三、支援孩子,小步前進

    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失望,認為自己的分享和給予沒有人願意接受,從而拒絕分享。

    當父母看到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肯定他們的行為,並引導孩子去感受分享的樂趣,讓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收穫快樂的另一種方式。

    在孩子物權意識和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父母千萬不要隨意破壞和打亂孩子的節奏,更不要隨意給他們貼上“自私”、“任性”、“不講理”的標籤。

    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陪伴孩子經歷成長中的每一次蛻變,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援和鼓勵!

  • 11 # 淅爸育兒記

    兩歲多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太正常了,強烈提示:不要在這個時候要求孩子分享!你認為的美德,在此時候建立,是會挫傷孩子的!

    2歲孩子的心理特點之“自我”

    2~3歲的孩子,有一個別稱“恐怖的2歲”,在這個階段他什麼都會無理由拒絕,“我不!”“我就不!”

    這個時期是他們的第一個叛逆高峰期,這份叛逆,源自“自我”的形成。

    他開始認知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想彰顯自己的獨立性,想脫離媽媽的意志,但是認知有限、能力有限又讓他無法脫離媽媽。而且毫無道理可講的就是要違背父母、他人的意志。

    某程度上,孩子在這個時期不願意分享,並不是真的不懂分享的樂趣,而僅僅是一種宣言,尤其是被要求分享的時候。

    2歲孩子的心理特點之“物權意識”

    要學會分享之前,孩子應該先認知到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什麼是“大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權意識。

    如果一個孩子連“我的”都不認識就讓他分享,往後他就不會有保護自己物權的意識,造成了“很大方”又或者是“無所謂”的狀態。

    他們也在認知另一個概念“物體永存性”,即看不見仍然存在。

    如果這個概念他不能理解,那麼他會認為東西從他手裡分享出去了,就不見了、消失了,進而很傷心。

    不要操之過急,先尊重,後分享

    分享固然是一種美德,但顯然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分享實際是一種利他行為,真正的利他行為是建立在不傷害自身利益下的利他。如果以挫傷孩子為代價的美德培養,顯然得不償失。

    所以,請先教會孩子分辨,什麼是“物權意識”,讓他知道“客體永存性”。

    物權意識:可以透過分配遊戲來建立,例如一把兩種款式組合的糖果,分哪一些是他的,哪一些是爸爸媽媽的,讓他分門別類。

    客體永存性:和孩子玩躲貓貓,即“消失-出現”的遊戲,其實質不在於遊戲難度,而是要讓孩子找得到。

  • 12 # 寶貝帆帆

    有人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別人,你就會得到兩份快樂;如果你把煩惱告訴別人,你就會減少一半煩惱。”讓孩子學會分享,將使他受益無窮。這說的是精神上分離的意義,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在物質方面不願分享的情況更為常見:一是看到同學的東西,只要自己需要,未經同學許可就擅自拿取,從而引發同學間的人際衝突。二是一旦自己擁有不錯的東西,如質量上乘、款式新潮的玩具、文具,即使同學、同伴想分享,他也不願讓別人沾邊。長此以往,同學同伴將疏遠他,當他碰到問題、煩惱和困難時,大家也不願對這個自私自利的孩子施以援手。人際關係中的被動不僅直接影響了他的個人發展,而且必將影響他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所以,對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的行為表現,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 13 # 育兒蝴蝶

    在自己滿足的前提下,再去分享。一味的分享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可以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分享,比如:媽媽我知道這是你的,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分享給小朋友一點,他們會很開心。如果不願意分享,也沒有關係。你自己決定就好。

  • 14 # Anan媽咪

    兩歲多的孩子正處於“Terrible Two”階段,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糟糕的兩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對父母或他人什麼都說“不”,且會把一切能搶到手裡的東西都攬過來,生怕別人會把他的東西拿走。

    這是因為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開始萌芽,他開始知道什麼是“我”,而且會把這種自我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凡他的手能及的,他都會認為是他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拿過來,並且不讓別人去碰他的東西。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喜歡分享是正常的,不要強迫他分享。更不要以孩子簡單的行為給孩子定性,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物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共識往往是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對於大人孩子都是一樣的。尤其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得為孩子建立這種尊重意識。正如自由必須要以約束為前提一樣,分享也必須得以尊重物權為前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得到一樣東西而得不到的時候,往往會大哭大鬧。孩子之間爭搶玩具常常會發生,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卻又總想玩別人的玩具,這種心態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也再正常不過。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做一個豁達大方的人,可以做到大大方方地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而想讓孩子做到這點,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的物權,不能強迫孩子分享。我們也不要過於苛責孩子,每次出去不妨多帶幾個玩具,讓他先和小朋友交換,從交換開始培養分享的意識。

    我們可以詢問孩子問他:“你願意把玩具借給那個小朋友玩一會嗎?或許你們可以交換玩具。”一旦孩子有了分享的需求,他會慢慢掌握分享的技巧,我們在育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不要告訴孩子“不要怎樣做”,而要告訴孩子“要怎樣做”,這樣孩子會慢慢悟到怎樣說話做事才能做得既堅持自己原則又不會傷害到別人,在這們引導下,孩子也會逐漸學會與他人分享。

  • 15 # 肥嘟的媽咪

    兩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和物權意識敏感期,在孩子的眼中,所有看到的物品都是屬於他的,這種現象在這個年齡段其實是很常見的,父母們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或是批評教育,避免對寶寶身心造成影響。

    如何讓寶寶順利地度過這個物權敏感期呢?具體可以分以下幾步來解決:

    1.幫助孩子正確認知物權。

    在孩子和其他小夥伴分享前,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不管誰接觸過,或者是拿去玩,玩多久,這個物品還是屬於我的。同時父母不能強迫孩子分享,更不能責罵孩子,當孩子因拒絕分享而心情激動時,父母需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不要勉強孩子。

    2.以身作則引導孩子。

    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們可以透過互相分享來讓寶寶感受分享後的快樂,進而讓寶寶參與進來,透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練習,讓寶寶最終學會主動分享。

    3.分享小技巧。

    父母們可以透過陪孩子讀繪本的方式,來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分享。也可以在陪孩子外出玩耍時隨身帶上1-2個玩具,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輪流玩,或者是交換玩,達到分享的目的。

    4.及時鼓勵。

    當孩子開始慢慢和人分享時,父母們要肯定孩子的表現,及時鼓勵,也可以透過表揚的方式來加強孩子分享的行為,讓孩子不再抗拒分享。

    父母在引導孩子分享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誤區:

    1.不要懲罰孩子。

    當孩子拒絕分享時,不要懲罰孩子,懲罰只會讓孩子對父母和其他小朋友產生怨恨,更加不樂意進行分享。

    2.不要強迫孩子。

    當孩子拒絕分享時,父母不要強行從孩子手裡搶過玩具,再塞到其他小朋友手中,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模仿,變得愛搶別人東西,更會讓孩子厭惡分享。

    3.不要貼標籤。

    當孩子拒絕分享時,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真小氣”,“一點也沒禮貌”,“你好自私”等等,給孩子打上標籤,如果父母這樣說孩子,會給孩子一個不好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慢慢往小氣這類不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在物權敏感期間,父母們不要用成人的觀點來約束孩子,而是透過積極的引導教育方式,多一點理解和耐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 16 # 阿明帶娃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兩歲以上的孩子正處於財產權意識的敏感時期,許多父母經常把這誤認為是他們孩子缺乏愛的表現。事實上,兒童在這個階段最明顯的行為特徵之一是他們喜歡說“這是我的”和“那是我的”。

    他們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甚至他們的家人也可能無法從他們手中奪走。這是因為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我”的意識逐漸變得清晰。他們將把他們的東西區與其他人分開。

    如果父母強迫他們的孩子拿走分享他們自己的東西或者批評他們的孩子不拿走的行為分享,這會影響他們的身心。我們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成功地度過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

    一、不強迫兒童分享

    如果他們的孩子總是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父母可能會感到尷尬。他們甚至威脅或責罵他們,強迫他們的孩子離開分享。

    事實上,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父母越是強迫自己的孩子分享,孩子就越想保護自己的東西不受他人傷害。

    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不情願分享。同時,它也能幫助孩子表達這種感覺。例如,“寶寶不想給他的朋友玩玩具,因為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對嗎?然後等到你玩夠了,然後分享就可以了。”

    只有當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父母理解他們的情感和感受時,他們才會感到安全,並願意學習如何去做分享。

    第二,言行影響孩子

    當孩子們不願意的時候,他們再說教是沒有用的。但是父母可以透過他們自己的行為影響他們的孩子。

    例如,在家庭中,家庭成員分享互相分享自己的美味和有趣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向周圍的人展示他們的物品分享,這樣孩子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他們自己的物品也可以給別人分享。

    分享,並不是說別人不會把你拿走的東西還給你,而是你可以從分享中得到更多。

    三、支援孩子,小步前進

    當孩子們逐漸學會如何去分享並且願意呆在家裡分享時,父母必須接受他們孩子給予的東西。例如,這個孩子給他的家人提供分享美味的食物。家人不能說:是因為孩子。我在逗你,吃吧。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和失望,拒絕他的給予,因為沒有人願意接受。

    當父母看到他們的孩子願意分享時,他們必須及時確認自己的行為並引導他們去感受分享的快樂,這樣孩子明白分享不是迷失,而是獲得幸福的另一種方式。

    在兒童真正權利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父母不應隨意破壞和干擾兒童的節奏,也不應將他們歸類為“自私”、“任性”和“不合理”。

    更多的耐心和理解,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次轉變,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援和鼓勵!

  • 17 # 佐東佑西

    不用引導,很正常,2歲的時候自我意識正好是私有化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有些東西是他的,等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你可以問一下孩子或者用別的東西換可以嘛,他不願意就不勉強。

    不要用成人的觀點約束孩子,也不要認為他是自私,只是他自我成長的一個階段,作為家長是理解他

  • 18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2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得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們,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寶寶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個毛病從這個年齡得到糾正,其實這是他這個階段進行物權歸屬練習,透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2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的情況不同而定)。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的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覆幾次之後,讓它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透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要得回來的,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想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再三週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

    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引逗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

    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逗你玩的,我不吃,給你吃”!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時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絡在一起而想收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19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您的問題將在今天晚上的直播間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更多關於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問題也將在直播間中給大家解答。

    2020年6月8日晚上9點,直播(逗 yin 號 d y u z s l q o 2 8 s a)中解答問題如下(用家庭教育解析圖解答問題,讓你對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方法更加簡便):

    1.給孩子讀繪本時孩子經常提問這樣好嗎?

    2.幼兒數學啟蒙有哪些方面?

    3.孩子的教育就交給老師嗎?

    4.四歲孩子說謊是正常的嗎?

    5.什麼樣的父母容易讓孩子抑鬱?

    6.為什麼孩子問題總拿原生家庭說事?

    7.媽媽少說話,真的可以培養出自律,主動的孩子嗎?

    8.寶寶今年九月份該上幼兒園,還不習慣蹲廁所小便,能上幼兒園嗎?

    9.孩子膽小怎麼辦?(孩子男孩,17個月了,不敢玩扭扭車,不敢坐溜娃車,去遊樂場抱著他玩木馬都害怕!該怎麼辦呢?)

    10.二寶出生後,大寶變得逆反愛哭撒嬌愛發脾氣,怎平衡對倆寶的愛?

    11.四歲的小孩每天看多長時間電視合適?

  • 20 # 久明教你管孩子

    2-4歲是孩子發展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的佔有慾非常強,認為看見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的玩具放在那裡可以,但是如果有人拿了他馬上要去搶,不讓別人玩。

    家長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這不是孩子有問題,就是一個特殊時期,過了這個時期就會好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事喝了酒才能想明白?如何一直保持這種清靈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