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年平

    中國俗語說:高手在民間。這是我國古今廣泛流傳的名句。

    的確,高手在民間。民間隱藏著許多高手。常言到,千里馬常有,伯樂難尋。說的就是世間的高手常在,可能視別出高手的人,卻難尋呀!

    眾觀中國各朝各代,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舉不勝舉。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有人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金子埋在土中,如何去發光?

  • 2 # 北斗151742957

    實質上是怨自己。一是大多詩人都持才傲物,不願從最層做起,不願堅持。二是思維超常,遇事瘓得瘓失,不果斷,等考慮成熟,機會錯過。三則感情即豐富又脆弱,看不順有違自思想體系的社會風氣,不能溶入世俗中去,自我清高。實質上,社會如同水一樣,至清則無魚。

  • 3 # 雨後嬌陽518

    個人觀點,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學非所用。

    國家需要實幹興邦的務實派官員,假如詩人每天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吟詩作詞上面,與具體的崗位工作並無裨益,勢必形成紙上談兵,空談誤國之局。所以,官員詩人們必須要以職場正業為主,把寫詩當成業餘愛好才行。

    (2),自命不凡。

    在舊中國,因為沒有普及教育,所以文化高深者萬里無一。尤其是當一個詩人因為會寫詩而鶴立雞群、風光獨佔時,會因為

    出名受到了各界粉絲的吹捧,可能滋長了其人眼空四海,目中無人的傲氣。凡有一技之長者都容易自命不凡,輕視旁人。而這恰恰是官場大忌,焉能不受忌恨和排擠?就象蘇東坡被王安石降職的故事一樣。因顯才改詩,自負張揚而被貶!

    (3),放蕩不羈。

    雖然說機會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可是到手的官位和人脈卻更需要自己去正確使用和妥善維護。得之固難,失之卻易。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業,也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就連“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也因為酒癖詩狂,清高自傲難逃此類厄運,他最終還是被遣出京。

    (4),剛直諍諫。

    君不見古今中外,官場上的官員十有八九愛面子、要尊嚴?而讀死書的詩人官員又常常不給上級面子,不分場合、不看臉色,想提意見就提,又往往不講方法,不注意用辭,很讓上級下不了臺面。他心裡經常不爽,又怎麼能提拔你呢?比如“海瑞罷官”一案就是。其實,普通老百姓也是要面子的,聰明的夫妻從來不在外人面前吵架揭短,因為這樣做最傷感情;聰明的父母也不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罵兒女,因為這樣教育更加逆反。

  • 4 # 細羽說

    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在現代,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那就沒你我什麼事了。

    我們生活在了最好的時代,我們有網際網路可以隨時隨地發表文章,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

    但現在的人啊,太急於求成了,因此即便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我們中也難有古人的成就。

    我們寫文章,不會我們就抄,他抄你,你抄他,最終出來的文章都千篇一律差不多。不要說做詩了,能把現代文寫好就不錯了。

    機會是自己爭取的,文章也是要自己寫出來的,不管對錯,表達清楚了就好。

  • 5 # Koasumer

    太多因素在其中,皇帝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要綜合各個方面的利益和因素,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才華而去得罪很多門閥家族,並且懷才不遇更是詩人自己覺得自己有才華而不可施展,但是才華是一方面,很多的政治,軍事方面,不可能因為才華而妥協,更多的是書生誤國,朱元璋誠不欺我,國家大事豈是由一介書生意氣而指點江山,目光短淺而已,無他。

  • 6 # 理德講

    機會是自已爭取的不錯,但有個詞叫機遇。機遇,則是可遇而不可強求的。有生命力的詩人,多是時代與激情碰撞出的靈感的產物。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詩人百花競放,異彩紛呈,還須有能夠把握政治和藝術方向詩歌鑑賞家、文學評論家來評判和推捧,然後得到大眾認可,得到好評,得到熱捧,再由時代檢驗其生命力。

    詩人誰無才?!詩仙李白不也發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嘆?高射炮打蚊子固然大才小用,那獵槍打飛機肯定也力所不及。才有大小,適用為好。

  • 7 # 老哥火榮

    說三種關係,皇上,能人,奸臣。

    再差的皇帝,還是為國家,為人民著想的!問題是,有些皇帝沒有主見,他偏偏不聽忠臣和高人的意見,他偏偏聽從奸臣的胡言亂語,搞得自己身敗名劣,搞得青官能人高人四散離朝。

    詩人們的詩意,有很多是側面提醒,比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這明明白白告訴皇帝,農民辛苦,吃飯不要浪費,一粒飯也要吃進肚子。這粒米來之不易。

    詩人們在朝為官,十個有九被奸臣搞下臺,奸臣不把這些才子搞到,他自己沒地位。

  • 8 # 冷妖

    詩人基本上一根筋,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容易用簡單化,理想主義化,這與現實的複雜性相差甚遠。

    比如詩人多清高,視錢財如糞土。推己及人,卻忘了水至清則無魚的古訓,導致官場行不通。

    客觀來講,名詩人的機會多,但成正果的寥寥無幾。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仕途不佳。

    至於一般詩人,懷才不遇就是藉口。真是人才,為啥不學人家毛遂來個脫穎而出呢?

  • 9 # 長安潤石

    機會當然是爭取來的,不過人生是多變的,所以有了機緣巧合,成功內因是關鍵的基礎,但缺少在外的巧合也是大多數,時時激勵自己,懷才就像懷孕,感覺懷才不遇只能說明肚子還不夠大,再有就是永遠告誡自己,成就這件事可遇而不可求,做好自己,看淡名利則安。

  • 10 # 易觀知著

    學非所用,自我陶醉,自命不凡,自以為是,自相矛盾,自我保護,自尊心重,自我封閉,自由自在!

    藝術家往往都是死後才能遇上伯樂的!

  • 11 # 蓮華先生說六爻

    為什麼古代的詩人能名垂青史,那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風骨,

    個人喜歡這首詩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鬱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嚮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這裡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誇說它“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還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雲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於雲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彷彿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雲梯。

      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慄,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慄、驚動,煙、水、青雲都滿含陰鬱,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裡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並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

      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於此出現。“雲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於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麼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裡除了有他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透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遊奇境,不同於一般遊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神遊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於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蓆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之於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於東晉的陶淵明,他由於不願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訊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裡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於這樣想、敢於這樣說的人並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 12 # 漢字文化講堂

    我覺得懷才不遇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是像故鄉和母親一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當中的原因,比較複雜,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是因為古代的文化知識,並不像現在這麼普及,作為讀書人他們從小接受的儒家是傳統教育:治國平天下。“學而優則仕”,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官,但是走科舉道路非常艱難,中國歷史上中進士的就那麼多人,天下的讀書人非常多,從科舉中出類拔萃,真正能做到大官的,非常少。所以呢,知識分子龐大的群體和對官職的微量需求之間就產生了矛盾,自然就懷才不遇了。

    二是古代的讀書人志向都比較高遠,他們就是認為自己讀了聖賢書,就具備了這個輔佐當道,管理百姓的能力。他們非常自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自負,我曾經在以前寫的一篇文章當中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說讓一個文人去治國的話他未必會做得好!歷史上既是一個大文學家,同時又是一個大政治家,這樣的人是非常罕見的。所以說呢,這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心態是他們容易產生懷才不遇的情緒。

    三是既是文人,自然文字功夫了得,寫文章是他們當行,也是他們發洩胸中鬱悶以澆塊壘的手段。這裡面可能就有一些矯情吧,實際境遇如何不說,可能會誇張,說得會過分些,讓人讀了覺得他們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其實,他自己可能心裡反倒沒怎麼認真。像屈原《離騷》,司馬遷《報任安書》之類經歷摧殘,痛徹心扉發自內心的不是太多。

    不過落榜生也有好多很出名,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像:徐光啟、徐霞客、蒲松齡、歸有光、羅隱等等,如果他們真的順順利利做了官,中國文學史或者是科技史可能就不會那麼精彩了!真正的金子總會發光,只要你有夢想,肯實幹!

  • 13 # 腰帶山主人徐林坤

    因為有太多的人自持才高,不願臣服於心。情感思維超常,且自我清高,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世俗中去,所以往往就造成了懷才不遇的心裡。

  • 14 # 星嘉煌奇門策劃

    其實說的懷才不遇,這句話是不自信的

    其實世上有沒有才不遇,只能說明自己的作品,不夠完美,不夠強大,因為是金子都會發亮,只是時間問題,記得前兩年有一個流浪漢,叫沈巍,他的才華非常淵博,精通四書五經,左傳,說起文學話來滔滔不絕,被一個路人拍成抖音發到網路,變成了網紅達人,紅遍全網,所以只要你有才,總會有人欣賞你,總會發光發亮,所以說沒有懷才不遇

  • 15 # 舞陽侯

    就好像解放前,我們現代很難理解當時那麼多仁人志士,可以餓著肚子,穿著單衣去救亡,去長征。

    詩人的懷才不遇,我想,也是有一種不計個人,只為理想的情懷!

    但是,不是每個懷才不遇,都會讓我們去感懷!

    詩詞創作只是一時的靈感,不能代表作者一生的際遇。

    有些詩人,如李白,太狂放浪漫。我想讓他去做縣令,估計他不太會願意,做刺史估計皇帝也不放心!按照唐朝的體制,非州部,不能入卿相。他估計怎麼也入不了官場!想要空降高位,很顯然不現實!

    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 16 # 傷痛換來成長813

    個人喜歡這首詩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鬱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嚮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這裡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誇說它“勢拔五嶽掩赤城”,比

  • 17 # 如慧的n次元世界

    詩人為什麼會說自己懷才不遇?懷才不遇是什麼意思?有才能而不受重用,指人不得志,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們所說的詩人一般都是指古代詩人,他們一般大多數是生活在封建王朝時代。他們的才能要想得到充分發展,必須要得到統治者的欣賞,這裡的統治者知道就是當時的皇帝。而要想得到統治者的重用,你的才能必須是要為統治階層服務的,你的思想和報負是有利於他們鞏固自己的統治。而詩人他們的思想都是比較前衛,都是超越自己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他們追求精神和人身自由,追求人人生而平等,這就違背了統治階層的意願觀。自然是得不到統治者的重用。

    從另一方面講,詩人一般都是讀書人是文人,如果你生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那百無一用是書生,你自然也是得不到重用。

  • 18 # 榮光的故事

    因為時代不同。在古代,“我的人生我做主”這種觀念是基本不存在的,人生來就有尊卑,分三六九等,低賤的人是不配享受好生活的。

    甚至到了明朝,設定八股取士制度,就是為了更好的統治人民,讓他們做沒有思想的工具。

    那些詩人有思想,但是生錯了時代。即使是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李白,也因為時代原因,鬱郁不得志,更是寫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千古名句,看似豪氣萬丈,事實上是對這個時代的無奈悲嘆。

    相比下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最幸福的,因為人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權利。

    學會珍惜,不辜負人生的每一分時光吧。

  • 19 # 佛子詩文創作釋出中心

    說三種關係,皇上,能人,奸臣。

    再差的皇帝,還是為國家,為人民著想的!問題是,有些皇帝沒有主見,他偏偏不聽忠臣和高人的意見,他偏偏聽從奸臣的胡言亂語,搞得自己身敗名劣,搞得青官能人高人四散離朝。

    詩人們的詩意,有很多是側面提醒,比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這明明白白告訴皇帝,農民辛苦,吃飯不要浪費,一粒飯也要吃進肚子。這粒米來之不易。

    詩人們在朝為官,十個有九被奸臣搞下臺,奸臣不把這些才子搞到,他自己沒地位。

  • 20 # zz有了新名字

    古代的詩人以為他會寫詩就會管理國家,以為會寫詩就什麼事都能幹。實際上正好相反,詩人一般也就能寫寫詩,很難做好管理,其他事也很難做好!所以他們自己也只能發發惱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給箇中肯的評價,哪一部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