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史大夫001
-
2 # 勇哥談歷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很多時候,篡權者都會被後人罵成亂臣賊子,權力鬥爭是沒有底線的,經常是奪權者把前朝人員滅人滿門,不把人命當回事兒。就比如說隋文帝楊堅,他奪了北周之後,就幾乎把北周的皇親國戚們殺了一個一乾二淨,在五代的王朝更換當中更是這樣,父子相殺,都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但是趙匡胤不一樣,他在發動兵變之前就不允許傷害周朝的皇親國戚和大臣。所以在他佔領都城的整個過程當中,除了跟一些非常忠誠於周朝計程車兵發生了衝突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一場沒有流血的政變。
登基以後,趙匡胤還下旨要求自己的子孫後代們都必須優待後周的皇室們,在對待周恭帝這件事情上,把他封為鄭王了之後,還以最好的待遇去對待周恭帝,在周恭帝死了以後,趙匡胤也非常傷心,為他十天沒有上朝,還是以皇帝的葬禮下葬的。
趙匡胤對待周恭帝和他的皇親國戚們是非常寬容的,只要他們不抵抗,一生都能夠平安富貴。事實上他也的確是這麼做的,他的皇親國戚包括周恭帝本人都是平安的活到了老,而這也顯示了趙匡胤的仁慈。
趙匡胤在軍事機率上抓的是特別嚴的,他當年發動兵變,在進入了開封城以後,他嚴禁士兵殺傷搶掠,更不能傷害後周的那些官員們,所以他也得到了這些官員們的支援。
趙匡胤穩定江山之後,便發動了統一天下的戰爭,之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消滅了南方很多的勢力。後來他還嘗試能夠收復北邊的勢力,但是最後很遺憾沒能統一華夏,不過他也基本上統一了天下大部分的地區,為之後宋朝30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非常厚重的基礎。而且趙匡胤在統一了天下之後,對待那些開國元勳的態度也是非常仁慈的,他選用了杯酒釋兵權這一招,並不像之前君王一定要殺掉開國功臣,他這一招結束了唐朝這麼多年以來反正割據的隱患也確保了這些工程能夠享受榮華富貴,一舉兩得,讓趙匡胤在當時贏得了非常多的人心。
趙匡胤建立了宋朝之後,一直都在提升文官的地位,不斷的建立新的制度,壓制武將的地位。在當時寫史書的權利都是在文人手裡的,所以這些文官們對於趙匡胤都是非常好評的。其實趙匡胤謀權篡位,也一定有很多的爭議,但是因為他對當時的民族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再加上他也不斷的在搞好和文人們的關係,所以他能夠得到一個好名聲。
-
3 # 石說大史話
從時代背景來考慮,五代十國武將造反原本就是家常便飯。後周太祖郭威就是靠兵變做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也不是郭威親兒子。柴榮身死,就算趙匡胤不造反難免其他人也會動心思。
況且,趙匡胤雖然兵變奪權,但對柴家人也是頗為照顧,賜丹書鐵券,也算是仁義至極!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後周屬於割據政權,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改朝換代就像喝水一樣隨便,朝代的影響力也沒有那麼大!
最重要的是大宋朝建立後建立了大一統政權(除燕雲之地),結束了戰亂,既符合歷史潮流,也滿足了百姓對和平的嚮往,天下歸心。
-
4 # 奔跑的兔子hare
趙匡胤能建立宋朝,得歸功於那些忠於他的部下。如果不是其部下勸諫他發動兵變,他也不會做了皇帝。因為是逼迫柴宗訓退位建立的政權,在處理柴榮的子嗣的問題上,趙匡胤就犯了難。柴榮和他關係密切,他能掌握那麼大權勢,和柴榮對其很信任有一定聯絡。柴榮一死,他就搶了對方的江山,這樣不免會讓人在背後議論他。實際上,柴榮能做皇帝,也是郭威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傳給他的,趙匡胤鑑於柴榮的皇位不是繼承下來的,他想做皇帝也說得過去。不過於道義上,他還是不能將柴榮的子嗣斬草除根。柴榮有七個兒子,前三個兒子在後漢的時候就被那時的統治者劉承佑下令殺害了。四子柴宗訓繼承皇位,但那時他年紀尚小,朝中大臣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支援趙匡胤。在那樣的眾望所歸的情況下,趙匡胤接受了部下的建議,自己做了皇帝。他稱帝后,將柴宗訓降為鄭王,柴榮剩下的幾個兒子也受到了趙匡胤的妥善對待。或許趙匡胤是響應部下的呼聲才做的皇帝,這樣他也不算故意篡取皇位。然而柴宗訓也不一定是個沒有什麼作為的人,在他還未發揮政治才能之前,皇位就被趙匡胤奪走了,這樣的事在古代屬於謀反。而柴宗訓還得表現出順從,如果被趙匡胤察覺他有謀反意圖,可能他就會被誅三族。不管他怎麼掩飾,終難以真正做到怡然自得,古代的皇帝如果被迫退位,對於他們來說這相當於是羞辱。這代表他們沒有能力,像柴榮後人還算好的,那些依靠謀反篡位的人,對待前朝皇帝往往就不會留情面了。這就好比被打了一巴掌還得表現出無怨無悔。不過對於旁觀者而言,趙匡胤的做法還算仁義。
相比宋朝其他皇帝,趙匡胤算是一個明君。他建立宋朝後,東征西戰平定了地方勢力,結束了戰亂,百姓也能安穩過日子。即使柴宗訓對趙匡胤不滿,只要趙匡胤受到百姓的擁護,他也沒法再奪回大權。朝代變更是歷史發展的規律,趙匡胤能建立宋朝,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五代十國那個時期,哪個勢力更有實力,能夠統一全國,它就適合建立新的政權。
-
5 # 文史衙門
宋朝的君主你從史書的記載上來看,負面的評價很少很少,尤其是趙匡胤,我覺得你的問題問的非常好,接下來請聽我慢慢道來……
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先說說歷史事件的背景,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他的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 北宋時期的宰相趙普,在他晚年時寫回憶錄《皇朝飛龍記》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困於杯酌,酣醉熟睡。——宋-趙普
說是在陳橋兵變前一天晚上,趙匡胤喝多了,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對手底下將士造反的事情根本不知情,等他第二天醒來,部下強行給他加了黃袍…關於這件事,也有記載:
將校數人直入寢閣,擐甲露刃,厲聲曰:誅軍無主,今日策太尉為天子。——《皇朝飛龍記》
將軍們一窩蜂的衝進來拿著刀大聲逼迫趙匡胤當皇帝……
這是黃袍加身的始末,但是,你覺得可能嗎?
我覺得不可能,但是又為什麼後世沒有人罵趙匡胤呢?來看以下原因:
輿論聲勢製造輿論聲勢,是宋朝皇帝的看家本領…
“黃袍加身”雖然說是戲碼假了一點,但是還能夠讓一部分人信服的,趙匡胤營造了一種自己被迫無奈當上皇帝的輿論氛圍,這種輿論氛圍為他篡權謀反穿上了一個漂亮的衣服,這樣大家也就很難再說他什麼,最多是罵一罵他的手下…
後來,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之後也是用了金匱之盟的戲法,試圖隱瞞他殺他哥哥篡權的真相,但是後來不也是很少有人說他缺乏道德嗎?
其實,製造輿論氛圍,趙匡胤並不是獨家,在他之前的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也是製造輿論氛圍,包括武則天命中當皇帝,其實也是她稱帝之後編纂的謊言…這是帝王常用的手段,只不過趙匡胤用的比較高明罷了。
兵不血刃製造輿論氛圍是一方面,而真正讓老百姓不罵他的是他的所作所為。
陳橋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百姓失所,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沒有流血而建立一個王朝的奇蹟”。
想一想,這樣的君主做了皇帝,老百姓能不支援嗎?老百姓在乎的是能不能很好的生活,至於誰當皇上,怎麼當上皇上,都不重要。
後來的宋朝,果然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達,從《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宋朝繁華的街景…
-
6 # 大叔很失意
宋太祖奪了柴家的天下,和唐太宗發動宣武門之變殺兄弒弟逼父,在道德上都是不光彩的,可為什麼後人對二人的評價還這麼高,今天我們就主要談談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什麼不受譴責的問題。第一,趙匡胤真正的做出了貢獻,是個好皇帝,所謂的瑕不掩瑜,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要全面分析,趙匡胤雖然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奪取天下,可他在皇上這個位置上做的很好,用柔和的手段收回兵權,發展民生,鼓勵手工業等等,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裡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個王朝。第二,趙匡胤對柴家後人不錯,國家供養,雖然奪取了柴家的天下,卻沒有對柴家趕盡殺絕。第三,評價歷史掌握在文人的手裡,宋朝對文人很好,刑不上大夫,文人對宋朝的皇帝評價會有一定的傾向。第四,宋亡於元,元是個少數民族王朝,他們沒有及時的記錄史書。第五,趙匡胤的宣傳工作做的很好,輿論掌握的很好,不是我趙匡胤願意做皇帝,我要是不做將軍們就要造反了,我是被逼的。總得來說,趙匡胤雖然採用不光彩的手段奪取了天下,後續做的不錯,又和那些掌握筆桿子裡的文人關係好,所以關於他的負面新聞就少了
-
7 # 不畏未來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趙匡胤奪了柴宗訓皇位而改朝換代主要是以下幾點:
輿論做的好,“點檢做天子”的輿論由來已久。早在後周柴榮在世的時候就有“點檢做天子”的輿論,後周柴榮在外征戰的回軍途中就有“點檢昨天子”的傳言,當時的柴榮也很忌憚這個事情,當時的殿前督點檢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張永德也很忠心,覺得張永德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免去張永德殿前督點檢的職務,並且削去軍權。換上心腹趙匡胤。960年的黃袍加身成功的趙匡胤,在柴榮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為這個輿論做準備了,而柴榮的早死和年幼的柴宗訓沒有根基,就為趙匡胤的計劃更加的順利了。在這期間無論是大臣和百姓都知道有這樣的傳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了。
宋之前的五代十國太亂了,人心思安。“五代十國”是古代社會的第三次大動亂時代,前兩次是“春秋戰國”和“五胡亂華”,從907年唐朝滅亡開始,中原王朝再幾十年的時間裡,陸陸續續建立了五個朝代,在這期間:臣弒君,子殺父的事情屢見不鮮,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希望安定下來。
宋的建立改變了五代十國的局面,生活安定,人民生活改變。首先這次政變沒有流血事件,優待的後周皇室,結束五代紛爭的戰亂局面,還規定“刑不上士大夫”贏得了官員的好評,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這樣宋朝建國的不良說法就淡化了。
假如宋是一個短命王朝,沒有結束五代十國的戰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我認為這個事還會大書特書的,肯定會指責趙匡胤的,只不過趙匡胤是:噁心做了好事。
-
8 # 穿越再現彼岸
趙匡胤黃袍加身,這事就是篡位。
篡位在很多人眼中覺得不是什麼好現象,這是基於現在的眼光看問題。趙匡胤篡位之後有沒有受到指責吶?答案是肯定,但指責的聲音較小較少,很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現代人很少看到有關指責趙匡胤的記載了。(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建立宋)
篡位不重要,關鍵看趙匡胤之後的施政。對宋王朝的創立者趙匡胤來說,擺在他面前的是要解決絕大多數人的觀念,讓全國上下不要集中在是否篡位這樣的問題之上,將他們的目光吸引到王朝統一問題和經濟建設問題之上,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一、五代時期篡位習以為常,趙匡胤只是其中之一。
五代時期為907-960年,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不知有多少王朝更迭,多少皇帝及其子孫被殺,這一時期是崇尚武力的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朝代更替實際上是皇帝和掌握軍權大將博弈的歷史.五代歷史短短53年,五個朝代,平均一個朝代10.6年。
如此短命的朝代,皇帝和手握軍權的大將是互相猜忌的,處於危險平衡之中,平衡一旦打破,戰亂起,王朝更迭。
趙匡胤及其手下掌握軍權的將領們其實也都擔心,周世宗柴榮一去世,他們的內心就開始打起鼓了,小皇帝一旦成長起來,這些跟隨柴榮征戰的大將們極有可能被誅殺,家族可能被滅。前面五個朝代血淋淋的歷史擺在那兒,這讓領兵大將們憂心忡忡。
趙匡胤陳橋兵變是順勢而為,他的幾句話道出了當時的狀況:
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宋史》等)
其實當時皇帝這個職位不好做,隨時有丟命的危險,不過趙匡胤早就想好了一系列的對策。
趙匡胤在扭扭捏捏中登上了帝位,在當時很多民眾看來,篡位已經習以為常,人們只是默默的看著趙匡胤怎麼做。(後周周世宗柴榮本就有統一天下的趨勢,無奈早亡,個人功績也被弱化)
二、善待周恭帝柴宗訓及其後周的一眾大臣,一改歷朝陋習。
趙匡胤兵變過程之中,一反過去王朝血腥鎮壓的常態,而是平和的對待後周皇室及其大臣。整個兵變過程之中,真正被殺的大將是韓通,還沒有來得及召集軍隊就被下屬斬殺了。
由此看來,京城之中擁護趙匡胤的軍隊將領佔據了絕大多數,而擁護後周周恭帝的人卻非常之少。
趙匡胤對待周恭帝柴宗訓及其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並沒有明面上下手,將柴宗訓降封為鄭王,應該是軟禁在了封地。973年,20歲的柴宗訓死在了房州,根據史料記載推斷,當時應該時刻處於趙匡胤的監視之中。另外,柴榮的其他幾個兒子也不見蹤影,被殺或者改姓而已。
至於朝中大臣,趙匡胤繼續沿用,大部分權力收歸自己的親信。對於那些曾經的權力中心的後周大臣也是一步步的移出權力核心。
趙匡胤顛覆了民眾和大臣的觀念,後周皇室他不殺,給與王級待遇,後周大臣繼續使用,保持政權的穩定性。(周恭帝柴宗訓像,20歲去世,時刻被趙匡胤監視居住)
三、王朝統一凝聚民心。
五代十國,割據紛爭,更替頻繁,最受苦的自然是廣大老百姓。趙匡胤960年建宋取代後周、963年荊南(南平)高繼衝歸降北宋、963年北宋兼併武平(今湖南境內的武平軍節度使)、966年滅後蜀孟昶、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
除了山西中北部的北漢小政權和幽雲十六州之外,趙匡胤基本恢復了中原王朝統治的傳統區域。消滅南唐之後,趙匡胤還積極準備消滅北漢,收回幽雲十六州。
趙匡胤的統一戰爭凝聚了民心,消除了戰亂紛爭的年代,很多區域重新歸於和平,迎來了發展時期。這麼一位皇帝,估計後世也很少有民眾詬病了。(趙匡胤統一圖,南方只剩下吳越國,北方有北漢和幽雲十六州)
四、杯酒釋兵權和文人執政。
趙匡胤登基之後,兵變的主要將領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等都被授予節度使的稱號。北宋初期的軍事構成和唐朝中後期以及五代的差不多,如果北宋想要長治久安必須做出改變。
960年,趙匡胤迅速鎮壓了擁護後周的李重進、李筠叛亂,於是轉而針對參與兵變的主要將領們。
961年,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眾多大將的兵權,而趙匡胤給這些將領高官厚祿,並和很多大將結成姻親關係。譬如石守信的兒子娶了趙匡胤的次女延慶公主、高懷德是趙匡胤的妹夫、 張令鐸是秦王趙廷美的岳父、王審錡和趙匡胤是兒女親家等。
杯酒釋兵權不是那麼容易的,結成姻親關係後,這些將領們都專心享受生活,不再擔心被殺而發生變亂。
趙匡胤重用文人,讓很多文人透過科舉進入仕途,王朝權力核心基本將武將排除在外了。文人們在北宋時期得到重用,併成為國策,這對文人的影響很大,基本上對趙匡胤都抱持著尊重的觀念。
五、北宋、南宋國祚長久,指責反對趙匡胤的聲音沒有生存的土壤。
趙匡胤篡位取代後周,肯定有反對和指責的聲音,在北宋建立之初應該非常之多。畢竟後周周世宗柴榮創立的基業擺在那兒,也有一大批後周的支持者。趙匡胤的施政將這些反對指責的人群降到了最低程度。
再者,北宋享國167年,南宋享國152年,綜合國祚319年,比唐朝還要長久。北宋建立統一王朝之後,經濟繁榮,經濟發展程度遠高於唐朝時期;文化繁榮,唐宋八大家之中有六位是北宋時期的文人,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六家關係圖)
這一切都得益於趙匡胤建立統一王朝,那些反對指責趙匡胤的聲音很快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人們更看重宋王朝的創立者趙匡胤,而不是隻盯著趙匡胤是一個篡位者了。
篡位不是大問題,關鍵是執政之後能夠使得王朝繁榮,贏得絕大多數民眾的信賴。 -
9 # 與生活交朋友
鄙人見識淺陋,姑且先從我理解的幾個方面去淺析一下。
第一,趙匡胤處於五代十國的亂世,誰要是有實力,誰就可以割據稱帝,沒什麼道德束縛。就在那幾十年時間,不知道出了多少位皇帝,光中原就經歷了五代。柴榮去世,小皇帝登基。趙匡胤不篡位,都對不起那個時代。
第二,趙匡胤篡位後,善待柴氏後人。不像之前的篡位者,將前朝皇帝家族誅殺乾淨。
第三,趙匡胤五代十國亂世的終結者。趙匡胤制定“先南後北”的討伐方針,基本上統一全國,結束割據局勢,為天下帶來了和平的曙光。當然,趙匡胤死的太早,北漢還沒滅,就死了,更沒機會北伐,收回幽雲十六州。趙光義到時北伐了兩次,可惜能力不行,大敗而歸,連自己都差點摺進去。從此北宋受盡北方凌辱。趙匡胤如果能多活十年,無論是買還是奪,我們都可以看見宋太祖與契丹的交鋒,一飽眼福。
第三,趙匡胤善待功臣。“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耳熟能詳。對功臣不得不防,又不想弄死他們。給他們講講道理,讓他們當富家翁去。
第四,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為大宋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
第五,趙匡胤後繼有人。雖然子孫後代被遼金欺負的一塌糊塗,但是宋朝的繁榮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司馬懿後代把西晉搞的一塌糊塗,最後五胡亂華,經過短暫的安定又成亂世。司馬懿作為西晉奠基人讓然被人詬病了。
第六,趙匡胤建立大宋後,重文輕武。宋朝一直就有不殺士大夫的原則,文人們也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是宋太祖帶來的機會。自家養的文人,誰還會沒事幹去動筆桿子去說宋太祖道德有問題。
總之,趙匡胤的篡位,利國利民,對絕大部分人都有好處。就算是被篡位者,也能夠享受世代富貴。趙匡胤篡位是一種多贏,誰還會去罵他呢?
-
10 # 楊秦學歷史
趙匡胤辜負了後周皇帝柴榮的信任,搞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人孤兒寡母,是明顯的謀朝篡位,卻很少被後人罵,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唐亡以後,軍閥崛起,“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身逢亂世,傳統的儒家道德讓位於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手握兵權的將領造反奪權如家常便飯,皇帝本身很多都是由將領篡位自立而來的,而且每個偏安政權壽命都不長,都來建立傳統的君君臣臣思想就滅亡了,手下將領造反沒有道德壓力。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替頻繁,末代皇族一般都沒好下場,趙匡胤對柴家至少表面上還過得去,沒有趕盡殺絕,反而禮遇有加。
二、宋朝吸取五代亡國的教訓,重文抑武,恩養士大夫,不得罪文人,整個宋朝皇帝的名聲都是很好的。以史實而論,宋太祖欺人孤兒寡母奪位,好歹滅了南唐,算是開疆拓土有功;宋太宗燭光斧影中接過哥哥的位子,逼死幾個成年的侄兒,御駕親征失敗,強幸小周後還讓畫師現場作畫,作為帝王沒什麼能力人品還不咋的。北宋其他皇帝大都是碌碌之輩,只會歲幣稱臣,欽宗徽宗的靖康之恥更是丟盡了歷朝歷代皇族的臉。
對比一下朱元璋和宋朝的皇帝在史書和文人筆下的待遇,就知道一個道理,文人得罪不得。
哪怕你朱元璋光復河山、雄才大略、愛民如子、“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得罪了文人,你就是個鞋拔子臉的變態加暴君。
而宋朝的皇帝呢,不論怎麼無能怎麼道德低下,對文人士大夫好,就能給你一個個吹成千古明君,諡號一個比一個長,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溢美之詞都加進去。
三、宋朝的壽命夠長,兩宋加起來有兩百多年。史書大都是成王敗寇論英雄的,王朝存在的時間夠長好像就可以抵消一切。郭威建立的後周,總共才十年,兩代就亡了,所以明明作為郭威養子的郭榮登基前就改姓了,宋朝建立後硬生生把人改成柴榮,郭榮後人為了活著也只能預設。
-
11 # 介入王小俊讀歷史
趙匡胤篡權奪位的歷史背景:五代十國作為封建時代最為混亂的時期,趙匡胤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屢建戰功,併成為禁軍的重要統領。在柴榮病重期間,任命為禁軍最高統帥,從而掌握軍權。小皇帝繼位後,流言四起,說趙匡胤要取而代之。
這時候,假稱有外地入侵,趙匡胤在陳橋,在部下半推半就下,黃袍加身,沒有透過流血政變,成為新任的皇帝。從代工仔到老闆,趙匡胤有什麼秘訣?
第一、學習老領導,作為後周太祖郭威貼身侍衛的趙匡胤跟著領導一路打拼,自然也會學領導的做事。對內清除異己,等一切穩定以後,讓收下謊稱外地入侵,外出,黃旗加身,擁立為帝。後周世宗柴榮一死,趙匡胤也來個黃袍加身。
第二、攀附,攀附權貴,趙匡胤攀附上張永德,高平之戰,兩個政治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張永德作為郭威的女婿,除了後周世宗以外最大的靠山。
第三、籠絡士卒心,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自己的跟隨者,也不可能成功。透過走中下層路線,得到下層軍官的支援,登基後沒有內亂。
柴宗訓禪位於趙匡胤後,被封為鄭王,遷往房州,賜予“丹書鐵券”,逝世後,被諡號為“恭帝”。
-
12 # 嗥月小築
因為重文輕武,文人得了好處,自然寫好的。因為輕武,誰喊說?稍微有點名望的武將都殺完了,誰敢說?如果真的不怕,那宋就不是送了,送錢,送糧,送地,送女人。就是得位不正,怕其他人效仿。所以那怕一直送,也不能讓兵權不在手裡。
-
13 # 樂斯1234
指責肯定有的,歷史有很多人說靖康恥就是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的報應。但指責之聲並不多,原因有三:
第一,歷史背景。當時是五代十國,本來就比較亂,誰是正統,都不過三代,都是奪來的,都不正統。至於被奪權的後周柴家,很少人有印象,在歷史上沒有多少痕跡。
第二,做法。奪權是奪權,沒有殃及無辜,被奪權柴家不但沒有趕盡殺絕,還受到照顧。
第三,後果。建立了宋朝,統一了中國,留下了燦爛的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
14 # 醉臥松雲且聽風吟
即使總是給勝利者書寫,何況趙匡胤算是中國歷史有為的君主。
①
君弱臣強,取而代之也是歷史必然。五代十國,變亂紛呈,周世宗未能實現“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留下孤兒寡母,有沒有得力兄弟親信,在哪個虎狼環伺的環境裡,勢必被人取而代之。
無疑,諸將看到了這一點,趙匡胤看到了這一點,就連孤兒寡母也看到了這一點,把政權和身價性命交給一個靠譜的人,無疑對國家對百姓對自己,都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據說陳摶老祖正要出關,當他聽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立即大呼天下定矣,招呼逃難百姓回家,可以看出這也是歷史趨向。
2
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也應成為人類大道。
中國歷史幾多興旺,帝王后代生於深宮,長於宮女太監之手,一些人甚至不知民間疾苦,以至於百姓餓殍千里,還在發問何不食肉糜?
人們自然對這些規律熟稔於心,遇到盛名君主就歌功頌德,哪裡在意這些小毛病?
成大事不拘小節,李世民殺兄娶嫂,何曾有人說起他的私德?就連孟子,也認為不必拘泥。孟子對於好色的齊王,不是還容忍了嗎?要知道齊王好色的物件就是自己的妹妹?
3
自然,歷史自有因果律!
趙匡胤欺負他們孤兒寡母,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宋王朝從頭到末,從杯酒釋兵權開始,就一直重文偃武,防備將領勢力做大,但最後還是亡于軍興,蒙古鐵蹄蕩平江南,最後趙宋政權也剩下孤兒寡母,太后帶著小皇帝浮海厓山,最後投海而死。
元人有詩云:
記得陳橋兵變時,欺他孤兒與寡婦。
誰知三百多年後,寡婦孤兒被人欺。
-
15 # 天晴愛睡覺
如果你想幹活不髒手,事後多用水洗乾淨就好了!
如果你要想後世名聲好,控制好寫史書的史官和寫野史的文人就好了!
趙匡胤偷了後周的江山,黃袍加身拉了人馬逼得柴榮的小兒子柴宗訓退位,得手之後趙匡胤忌憚武將的威力,所以處處壓制武將,奠定了以文人治國的基調!
重用文人不說,而且立下了不殺士大夫的祖訓,文官即使是接濟反賊也是罪不至死!
無論當朝還是後世,宋朝封侯的文人是最多的;當時後世的文人無不緬懷趙匡胤,誰會潑他的髒水呢!
相反,歷史上那些被黑的特別慘的,也不一定做了什麼壞事,只是得罪了文人而已!
-
16 # 經典守望者
首先,趙匡胤善待了柴宗訓和其後人,這在歷代皇位更迭的過程中都是很少見的。基本上像是柴宗訓這樣的幼主被廢之後一般是難逃一死的。可是柴宗訓不僅可以多活了十餘年,還成功地留下了子嗣,這在過去也是從未有過的。而且趙匡胤下旨:“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僅僅指代柴宗訓的後人而是整個柴氏家族。柴宗訓的後人雖然延續的不好,到了宋仁宗時期就已經絕嗣,可是宋仁宗還是找到了柴氏家族的後人加以善待,就可以看出趙家對於柴家還是非常厚待的。
其次,宋朝是一個文化經濟都很發達的朝代,所謂的篡位謀逆一般都是用於指責無父無君的亂臣賊子,可是趙匡胤登基之後,國政清明,整個社會呈現出穩定的景象。相較於後周時期的混亂來說,趙匡胤延續了後周柴榮的威德,將他未盡的事業加以完成,百姓自然感恩戴德。所以也就沒有人指責他,或者說是沒有人在意他的皇位是如何獲得的,只要百姓最終受益就好了。
第三,趙匡胤本人對於國家確實功勳卓著。不同於隋文帝憑藉外戚之位,欺凌孤兒寡婦。趙匡胤在柴榮時期的確對於國家做出過確實的貢獻。柴榮時期,北漢犯邊,高平戰役中“太祖麾同列馳馬衝其鋒,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焚其門。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還,拜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三年春,從徵淮南,首敗萬眾於渦口,斬兵馬都監何延錫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四年春,從徵壽春,拔連珠砦,遂下壽州。還,拜義成軍節度、檢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揮使。冬,從徵濠、泗,為前鋒。時南唐砦於十八里灘,世宗方議以橐駝濟師,而太祖獨躍馬截流先渡,麾下騎隨之,遂破其砦。因其戰艦乘勝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宗翼淮東下,夜追至山陽,俘唐節度使陳承詔以獻,遂拔楚州。進破唐人於氵鑾江口,直抵南岸,焚其營柵,又破之於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這每一樁戰功都記錄著趙匡胤對於國家的貢獻,所以他在民間和官場都有威望,他接受後周的禪讓自立為帝也符合當時的人心,所以後世也就不再追究他的皇位由來了。
-
17 # 無敵嗷大喵
第一,奪了小孩子的皇位本來就是不對的,按理說肯定要殺他的,可是趙老兄沒殺人家,心大
第二,趙有兵權,還是職業兵,能控制局面,霸王硬上弓的時候沒人敢說不!
第三,最主要的還是時代的選擇,五代紛亂,朝代更迭不斷,人心思定,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未嘗不是一個選擇
-
18 # 大江東去187548464
那個時代風雲亂世,沒有道德綁架一說,柴榮死後,小皇帝柴宗七歲登基,也給趙匡胤帶來機遇,黃袍加身,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但趙匡胤並沒有趕盡殺絕,並將柴郡主留在宮中以禮相待…
-
19 # 三心二意寫書人
就五代十國那種背景下,你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不奪權,老百姓都替你著急。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趙光義會被趙匡胤當做後繼之君培養,因為在那個時代,幼主繼位就相當於把江山拱手讓人。
-
20 # 二凰士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宋朝之前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沒有道德可言,誰會說趙匡胤有沒有道德呢?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前,是五代時期,五代脫胎於唐朝。唐朝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際化帝國,有大量的胡人生活在唐朝,後來胡人們因為勇武,大多成為了雄踞一方的節度使。安史之亂之後,唐帝國已經無法控制各地的節度使了,節度使們就慢慢地變成了軍閥勢力,一直到唐朝結束,軍閥勢力直接各自稱王,為五代十國。
五代有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有八個姓氏的皇帝,加起來一共經歷了五十四年。趙匡胤奪的就是最後一個朝代“周”的皇位。十國更是割據於南方的各個小的軍事勢力。
其中,晉有石敬瑭,他也是胡人,他最知名的一件事情便是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契丹,從而造成了北宋時期長期沒有長城作為國防勢力。
周的開國皇帝名叫郭威,他死後由養子柴榮即位,柴榮死了就由幼子柴宗訓即位,接著就出現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周的統治時間,掐頭去尾也不過就是10年,非常短暫。
趙匡胤黃袍加身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為郭威也是黃袍加身登基的,奪的是人家漢的江山,所以10年之後,趙匡胤有樣學樣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大家都習慣了。
五代十國就是一個武夫的時代,誰拳頭大誰就能當皇帝,根本沒有什麼道德,柴宗訓才7歲,生在了那個時代,哪裡能輕易坐穩皇位呢。
因為大家都玩黃袍加身的把戲,趙匡胤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掌握了大權之後,怕別人有樣學樣,這才開始考慮解散手底下人的兵權,並且因為武夫太多,他想要培養一些文人,文人乖一些,不會喊打喊殺,這才有了優待士大夫的國策。
所有的一切國策,都是因為那個時候是這樣的,所以才形成的。
回覆列表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一個7歲的皇帝放在清朝中期,明朝中期,唐朝中期都是可以的,就是不能放在晚期和戰亂時期。
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很多都是因為皇帝年齡太小的原因。
趙匡胤雖然做了皇帝但是善待了柴家後人,並沒有像王莽,朱溫等人一樣把小皇帝都殺了。這就是不捱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