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西府趙王爺

    以正常的歷史眼光來看,趙匡胤得位確實不正。

    公元958年,周世宗柴榮駕崩,年僅三十九歲。可惜柴榮一代雄主,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只留下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與皇后符氏,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此時的趙匡胤身為後周武將之首,深受皇恩,不僅沒有扛起輔佐幼主的責任,反而是趁著後周天子新喪,主少國疑的機會,於陳橋兵變,效仿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篡取了柴家天下。

    說實話,趙匡胤這種行為,無論誰聽了都會嗤之以鼻。不僅以下犯上,忘恩負義,還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實在不是英雄之舉。

    但是,在歷史上,有關趙匡胤的評價其實還不錯,很少有人說他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相比於歷史上同樣是篡位得天下的司馬家,風評要好上太多。

    其實,趙匡胤之所以能得到好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當時的一個歷史環境。

    趙匡胤所處的時代乃是五代十國末期,那是一個比三國還要亂,足以和東晉十六國比肩的大亂世。

    在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原大地上先後經歷了五個朝代,平均十來年就一個,改朝換代速度之快,歷史罕見。而與此同時,在中原之外的其他地方,還先後出現了許多割據政權,他們各自為政,互相攻伐,整個華夏大地,被分割得七零八碎。

    而五代十國作為唐末藩鎮割據的升級,其各個政權的建立者大都是武將,他們要麼是原本的藩鎮自立,要麼就是趙匡胤這種,以下犯上,取而代之。

    比如後梁是朱溫禪代自唐朝,南唐由徐知誥篡自吳國,就連趙匡胤的所在的後周,其建立者郭威之前也是後漢的將領。

    所以,武將篡位在當時,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而且,就篡位之後的所作所為來講,趙匡胤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無論是個人私德,還是歷史功績,都是可圈可點的。

    比如,趙匡胤篡位,基本就是兵不血刃。而且篡位之後的趙匡胤,善待柴家以及後周公卿。尤其是柴氏一族,在北宋一朝中,享有很高的待遇,不僅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還被賜予丹書鐵券,享有法外開恩的特權。甚至於趙匡胤還留下誓碑遺訓,以祖訓的形式,保證了柴家的長久優待。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這在五代十國的其他君主裡面是絕無僅有的,那些亡國之君,要麼是被屠戮,要麼就是傀儡,最終被拋棄,很少能得善終。所以,僅憑這一點,趙匡胤就足以得到大家的稱讚。

    再還有,趙匡胤的歷史功績是非常耀眼的,他稱帝之後,帶領北宋南征北戰,完成了華夏大地的基本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還了天下百姓一個安寧,也保證華夏民族的統一。

    這個功績,絕對是五代十國的那些君主所不能比的,尤其是他結束了戰爭,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作為一個帝王,最好的成績單,而且這也算是完成了當初柴榮的遺願。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上的有位之君,如果再去苛責他篡位的事情,其實就有些雞蛋裡挑骨頭了。

    所以,歷史評價上,少有批評他篡位的。當然,不是說他這樣做就是對的,只是說趙匡胤好的一面,已經掩蓋了他的過錯。功大於過,自然就正面評價居多。

    這種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漢武帝雄才大略,但也有窮兵黷武,甚至巫蠱之禍的晚年昏聵之舉。唐太宗一代明君。但同樣也有著玄武門前弒兄殺弟,手足相殘的心狠之舉,但再歷史上,他們的評價大都是正面。

    毫無疑問,趙匡胤,也是這樣的人。

  • 22 # 讀歷史很好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本人是武將世家出身,基於這一點,特別有人格魅力

    他的高祖趙朓曾經在唐朝為官,軍人家庭出身的他自然飽讀詩書,通曉文化。後面幾代人都曾經在唐朝為官,是趙弘殷的次子。後漢初年,趙匡胤四處遊歷,得到了一個擅長看相的道士的資助,往北發展。投奔到了後漢樞密使郭威賬下,以此為鋪墊,積累了很高的人氣。

    第二:趙匡胤本人身處五代十國的亂世,擁有超凡的見識和遠見

    在五代十國群雄逐鹿的過程當中,五十餘年的時間裡更換了十幾位皇帝,四個王朝。可謂是王朝更迭過於頻繁,在這些人當中,最有實力的當屬趙匡胤。不但帶兵打仗能力過人,治理國家也是一把好手,柴榮在世時經常誇讚趙匡胤,稱其為他的左右手。臨終前更是把他任命為託孤大臣,死的時候他兒子還小,如果不篡位社會動盪不安,老百姓流離失所。

    第三:杯酒釋兵權,功臣基本上功成身退

    在許許多多的開國皇帝當中,為了解決功臣的問題,大部分都選擇用殺來解決。不管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還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功臣過於殘忍,特別是朱元璋,藍玉案數以萬計。趙匡胤則不是,有一次和兄弟們宴會上,讓這些兄弟們交出兵權。明面上給你升官,實際上兵權沒有造成不了對朝廷的威脅。

    第四:善待柴氏子弟

    熟讀明史的朋友們可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徹徹底底從乞丐出身造反當上的皇帝,起初他原本效命小明王龍鳳政權。在消滅張士誠和陳友諒之後,覺得他是個累贅。於是暗中把他殺死,達到自己政治目的。趙匡胤則不是,還給柴榮兒子封王,最後得以善終,頤享天年!

    第五:明文規定皇帝沒事,不可以隨便殺士大夫

    我們看宋朝的歷史,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基本上沒有出現類似於明清文字獄的事件,相對來說比明清思想更自由,所以才會有後面的朱熹理學。這一點正是宋太祖趙匡胤規定的,有效的鞏固了自己統治,才會有後面三百年江山。

  • 23 # 琅琊布衣

    那個時候,換皇帝走馬觀燈似的,趙匡胤奪取帝位後安定秩序,推動社會發展,統一中國核心區域,實現了300多年的統治,也沒人敢指責他,即使有,這三百年裡也被抹除了。

  • 24 # 酸甜土豆絲

    對於宋朝,本人相信大家都是十分了解也是知道的。畢竟宋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朝代,可以說在歷代王朝裡面,宋朝的經濟是十分發達的。在那個時候,它是以一個以文官為主的朝代,宋朝那個時候是相當的重用文官。以至於出現了宋詞,宋詞更是促進了當時的經濟發展。宋朝在當時是分為兩個部分的,分別叫做為南宋和北宋。南宋的經濟就是相比於北宋來說,可是比較寒酸的多了,北宋的經濟是相當發達的。一到南宋時期,整個宋詞的詞風都已經非常的悲哀了,更多的是去表達一些臨近國家滅亡的感嘆。

    那麼說到宋朝的話,大家可能下意識都會想到宋朝的第一位皇帝趙匡胤了吧。應該是沒有人會不知道他的,畢竟這個人在歷史上還是相當的出名。而他的最大成績就是能夠將五代十國的格局結束了,順便建立起了宋朝。大家都說他是一個篡位者皇帝,大家卻一直忽略了為什麼他沒有被人罵,那究竟是哪些原因?能夠做到如此境界?在歷史上面,篡位者是超級多的,那麼有些篡位者基本上都會被史學家批評的不可開交。相反的也是有一些例外的,比如就是趙匡胤。

    似乎他的篡位並沒有引起民憤,而且史學家更沒有給這個人比較差的評價。他沒有背上這個罵名,當然是有一些原因的啦。比如說是先決條件,像這種篡位這種事吧,可能大家第一反應下意識的就是抨擊他,畢竟是屬於把人家的招牌給換了。在這個條件之下,還有很多的客觀因素,所以大家會對這個篡位皇帝,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就像趙匡胤吧,他所生存的環境背景就是五代十國,是一個戰爭紛亂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裡面,百姓對於是誰去當皇帝都沒有任何的感覺了。只要這個皇帝能給他們帶來平安,帶來和平,帶來安寧,帶來希望。即便就是一個乞丐去當皇帝,也根本沒有人去反對的。

    就在這樣的一個特定的情景裡面,雖然趙匡胤他的篡位是不合乎禮法的,他卻沒有將民心給丟掉。在那個年代裡面老百姓們已經習慣了,因為那個時候已經發生了太多的篡位者的事情,不是今天你奪就是明天他奪,所以後來導致很少人去責怪他篡位。大家要是把歷史瞭解通透的話,可以發現,那些被歷史學家批判的篡位者,基本上是處於一個相對於和平的年代。那樣子的話,歷史學家對他們的評價都是基本上是負面的了。而趙匡胤的話,他本身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皇帝,他所處皇帝的時候能夠做出的事情是特別多的,都是有利於百姓。

    即便他不是透過這個如此正規的手段獲取的皇位,而是黃袍加身。但這也是側面的反映了他自身的功勞和能力。原本趙匡胤為後周徵南北戰,建立了不少了卓越的功勳,對於這樣的功臣能夠取代前朝,也是合情合理,說得過去。之後,趙匡胤對待後周的皇族更是善待,沒有像以前那些篡位者那樣將人家趕盡殺絕,所以說後世的人對於趙匡胤的篡位也沒有很多的批判。

    而且趙匡胤與他的篡位不同於王莽篡奪的西漢。一個好的王朝,越是強大的王朝越是穩定,在當時的老百姓心裡面,它的分量就是十分的重,對於篡位的人反感就會十分的嚴重。趙匡胤與他所謀篡的後周,它的本身的歷史是相當於特別的短,只是短短的十年左右。後周也是郭威靠這篡位來奪取的,之後才傳給了自己的義子柴氏。五代十國相對於來說是一個比較分裂混亂的一個國家,整個五代加在一起,它的疆域還不到半個中國。這樣一說後周的法統就是特別的衰落了,那麼趙匡胤卻將這樣的國家給奪了,就沒有更多的人覺得憤怒了。

    他奪了一個影響力十分小的國家,建立起了一箇中央集權政權的大統一。更加使得自己建立的宋朝經濟,文化都是十分繁榮輝煌,使得後世影響特別深遠。對於這樣一個王朝的大統一對於這樣一個王朝的大統一的開國皇帝,就不會有很多負面的評價了。後世的人覺得這個篡位者,他篡位之後朝代處理的還是不錯的,就不會有人去罵這個篡位者了。

  • 25 # 大器晚成的摩羯

    歷史上篡位的皇帝不少,大宋建立者趙匡胤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後世對他的評價更多的是歷史功績,對於篡位奪權的不光彩操作提得很少。什麼原因?

    個人以為,事在人為,趙匡胤的成功,在於他平定天下的雄才大略下,掩藏著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沒錯,從諸多史實來看,趙匡胤無論是對後周君臣,還是大宋的軍民,乃至俘虜,都能做到以仁相待,對敵人不殺或少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仁善的趙匡胤做到了。

    終結亂世 善待後周君臣

    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被眾人扶下了龍椅。

    十三年後,柴宗訓病死在房州,這位英年早逝的先朝天子,在臨終前對子孫說了啥,已經無人知曉。但他至少有一點可以安心,就是柴氏後世子孫,會在宋朝庇護下,衣食無憂地活著。

    這是因為,江山雖然被奪走,但是他柴家卻沒有被滅族。相反,朝廷給了他們妥妥的照顧,還賜給了免死金牌,這已然是莫大的殊榮,不幸中的萬幸。如果換在他朝,全族人早已為墓中之鬼。

    這一切,來自一位皇帝的開明之舉,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陳橋兵變”之後,後周的歷史被改寫。小皇帝柴宗訓沒有想到,大將軍帶兵出征沒多久,回來後就換了身份。由君到臣,由天到地,母子相顧無言,欲哭無淚。

    在權力交接的“演出”落幕後,趙匡胤接受禪讓,登上了皇帝寶座,大宋朝從此建立。這是一次驚心策劃的大戲,但在更多人看來,趙匡胤篡權奪位,只是前朝戲碼的再次複製。

    “梁唐晉漢周”之後,大宋的建立,無非是五代十國中,“五代”小朝廷的序幕。上大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對此早就習以為常。

    然而,大宋並非前面幾個短命小朝廷,趙匡胤也並非朱溫、李存勖之輩。歷史永久定格在了“五代”,大宋掀開的是歷史的新篇章。他創造的燦爛的文化、繁榮的經濟背後,是對結束亂世的大貢獻。而對於政權得取的方式——篡位,則沒有人再去計較。

    沒錯,趙匡胤是篡權奪位,這一點說起來並不光彩。歷史上篡位的皇帝不少,比如秦二世胡亥、曹丕、司馬炎、王莽,乃至楊堅、武則天,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甩掉篡位的惡名聲,趙匡胤卻做到了。其中非常難得的一點,就是善待後周君臣。

    善待文武大臣和百姓

    位列唐宗宋祖,趙匡胤的名聲千古流傳。對於篡位的道德問訊,他幾乎沒有任何可羞愧的。這並不只因他善待後周君臣,他自身散發的“仁義”的光環,投射到了大宋的所有子民當中,這其中更包括開國元勳和敵國俘虜。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為了吸取前朝一再失敗的教訓,決定削奪帶兵將領的兵權。繼而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這一招兒,也顯出了趙匡胤聰慧、仁善的一面。

    與歷史上很多開國之君相比,趙匡胤更加深得“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但是他沒有學劉邦、朱元璋那般的殺戮,而是用一種近乎溫柔的手段,讓石守信等大將主動交出兵權,並與他們結親,給他們安逸的貴族生活。

    同樣對臣民,他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暴虐,費盡民力、財力、物力去大興土木,為自己的奢華大肆鋪張。而是處處為民著想,治理黃河決道、勸獎農桑、減免農民賦稅,一系列惠民舉措,贏來了“建隆之治”。

    同時,趙匡胤開啟重文輕武的國策,並設立“誓牌”,以祖訓的形式讓後代記住:不得亂殺文人!讓宋朝成為文人的樂園,文人們各個施展抱負,使宋朝文化興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敵人也存仁慈之心

    俗話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實際上,趙匡胤做到了對敵人的仁慈。

    趙匡胤在攻取荊南、湖南、後蜀即南漢之後,開始攻打南唐。出發前他對總指揮曹彬說:“南方之事,一一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須急擊”。

    意思就是說,不要亂殺無辜,而要以德服人。趙匡胤此舉也是基於前車之鑑。在攻打後蜀過程中,大將王全斌放縱軍紀,對後蜀燒殺搶掠,還殺掉了後蜀近3萬俘虜,從而導致了後蜀發生叛亂,對此趙匡胤十分動怒。

    為使同樣的事情不再發生,趙匡胤特地讓曹彬領兵帶隊,因為曹彬軍紀嚴格,從不做枉殺軍民的事情。由此可見趙匡胤仁義的一面。

    同樣,在俘虜南唐後主李煜之後,趙匡胤並沒有殺害他,而是封他為左千牛衛將軍,讓他安享晚年。可見趙匡胤心胸還是比較寬廣的,相反,在趙光義當皇帝后就沒有這樣的仁慈之心,李煜在趙光義登基當年就被賜死了。

    凡此種種,趙匡胤的仁慈之心可見一斑。大宋300多年的江山社稷,人們早已不再計較當年篡位式奪權的操作。因為他和整個大宋的功績,已經完全抵消了對他篡位道德上的譴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贊成廢除多音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