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寶虛歲六歲了總是不會分享東西給妹妹和其他的小朋友,妹妹每次有東西都會分享給大寶,一直跟大寶說有東西要分給妹妹一份,或者分給小朋友們,可是他總是不想,多叫幾次就哭了。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對,條友們支個招呀。
7
回覆列表
  • 1 # 宇宙超萌可愛多

    一定言傳身教,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老師,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讓孩子感覺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孩子就會喜歡上分享

  • 2 # 深圳六哥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生活中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的時,也經常用這樣的典故教育孩子從小學會分享。但是有的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零食和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一般2歲左右的孩子會對自己的東西形成一種物權意識,覺得這個東西屬於我自己的,不能給別人分享。那麼怎樣教育小孩子學會分享呢?

      1、理性對待孩子的不分享行為:如果孩子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對自己的東西都會特別在意,有人碰了自己的東西都會發脾氣大哭大鬧,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其他小朋友,分享基於出發點是遵從孩子的“自願原則”,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那個小朋友,而且還會把玩具搶回來。

      2、孩子有了分享行為之後,家長要及時的予以肯定和表揚:如果孩子做出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禮物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因為誇獎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而且有的孩子也會為了能夠得到家長的表揚,從而開始主動地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習慣。

      3、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也樂於將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孩子也會跟著父母學的。比如在路上遇到流浪漢將自己的食物給予對方,並告訴孩子,我們應該幫助有困難的人。

  • 3 # 飯飯育兒說

    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家裡的東西不要讓寶寶獨享

    有的家庭可能會這樣:家裡買了好吃的東西,大人們誰都不吃,省下來全部給寶寶吃。或者有的家庭專門只給寶寶買吃的。

    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比較好,寶寶不再像老一輩小時候一樣什麼都吃不著,總是營養不良。如果好的東西都讓給寶寶吃,會讓他習慣自己獨享,慢慢的反而培養了他的自私心理而不懂得分享。所以,有好吃的東西,家長要參與進來,和寶寶互動起來一起分享。

    樹立樂於分享的榜樣

    家長平時的一切行為,寶寶都看在眼裡,會跟著模仿學習。你要以身作則,多分享東西給他人,這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引導。

    透過交換來引導寶寶學會互相分享

    當寶寶想玩別人的玩具而別人不願意時,可以讓他用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互相分享,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新玩具。

    有很多東西都是用來共享的,不是寶寶自己一個人獨有的,比如公園裡的室外大型玩具,這時候就要告訴寶寶,這個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不能一個人獨享。可以給寶寶建立簡單的規則,比如一人玩一次,或者他玩這個你玩那個,五分鐘後再交換。

    及時表揚寶寶的分享行為

    如果寶寶願意主動和他人分享,或者在你的引導下跟別人分享了自己的東西,要及時表揚他,讓他知道分享一種被讚許的行為。分享後被認可,也會讓寶寶感到很快樂。

    不要強迫寶寶分享

    雖然分享是值得讚賞的行為,但一定要以寶寶的意願為主,千萬不要強迫。

    如果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沒有主動分享玩具,你可以先這樣引導,比如“寶寶,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的玩具嗎?”如果他不同意,那就不要強迫分享,也不要對寶寶有批評和責怪的行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自我意識很強,寶寶如果沒明白分享的意義,就會下意識的實行維護自己東西的基本權利。

  • 4 # Sean麻麻育兒日記

    學會與他人分享是很重要的一種社交能力。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呢?可以從這以下五點出發

  • 5 # Bob愛讀書

    孩子不懂分享的源頭根本,是在於他的物權意識沒有得到呵護尊重,害怕自己的主權被侵犯,他在維護自己的物權。

    內在不充足、安全感不足,自然沒有辦法分享出去。即使大人也一樣。有些大人的分享,不叫分享,叫"犧牲",是不長久的。

    內在富足了,他自然就會滿出來,就會分享了。

    第一步是允許孩子不分享。尊重他的物權意識。"這是寶寶的物品,寶寶說了算。" 等他反覆確認這個物品100%屬於他自己,他有100%的掌控權,即使分享出去,也可以隨時拿回來的時候,他就不會有"失去"的擔心、恐懼了。

    從家庭生活開始培養,尊重孩子喜歡吃什麼(前提是不太影響健康的),尊重他玩哪一個玩具,尊重他的玩具他說了算。

  • 6 # 小鷗Emma

    可以換換角度試試。

    家裡有妹妹的話,對兩個小孩子在物質上絕對的公平,都給一樣的,可以顏色圖案等稍有不同。

    妹妹給哥哥分享的時候,父母在旁邊要語言讚美妹妹,但也不要特意指責哥哥,必要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哥哥跟妹妹互動一下。

    多跟哥哥講要照顧妹妹之類的話,讓哥哥建立保護妹妹的意識,增強哥哥的自信心。

    小孩子要以鼓勵為主,側面影響,他也一直在觀察和思考。要找到讓他舒服的模式,否則會適得其反。

  • 7 # 禪潤

    大寶不會分享給二寶,這是二胎家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沒有之一。需要反思改正的首先是父母。

    首先,你需要觀察大寶是隻在家裡不分享給二寶,還是出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如果只是不和老二分享,那父母攤上事了。為啥?

    老大已經明顯覺察到你們偏心老二。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你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偏頗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你有沒有想過,他對老二的摳門,恰恰是對你們的反抗。

    孩子有些孩子不會表達,不主動跟父母溝通。但是心裡跟明鏡一樣,他們只會用行動表示。如果作為父母的你們感受不到,那麼不好意思,你們成功的錯過了扭轉的機會。

    記得傅首爾說過一句話,孩子手裡有兩塊糖,你讓他給小朋友一個,他不捨得。但是如果他手機有120塊呢。這個糖就是愛,你們想想給大寶足夠的愛了嗎?

    我家老大之前會對我們表達她的不滿,因為剛生了孩子對他忽視了。但是我們及時改正了。

    她現在跟二寶相處非常好。

    希望可以幫到你。

  • 8 # 朔州土豆爸育兒故事會

    首先,不要強制孩子分享,尊重孩子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和掌控權,這個很重要。

    其次,想要孩子懂得分享,首先得要讓孩子得到分享的益處。孩子得到了好處自然會分享,比如,孩子有兩個車釐子,另外一個小朋友有兩個棒棒糖,你的孩子想吃棒棒糖,就得用車釐子交換,等孩子透過交換獲得了更多的好處,就會明白付出分享能得到超出自己擁有的,就學會分享了。

  • 9 # 阿培家庭自主教育

    懂得分享的前提是孩子不缺少這份擁有。

    在陪伴孩子過程當中,除了給予孩子的物質以外,一定要引導他正確的表達開心與快樂,並且願意把自己這份快樂和別人共同體驗和分享。

    比如給孩子一塊糖,問他甜不甜,好不好吃呢?他說甜好吃,那麼我們把它送給妹妹也嘗一嘗。

    當妹妹嘗過之後,說這塊糖真的很甜很好吃時,孩子得到了他行動的認可,也增加他的自信,他就願意和別人互動並且分享了。

    分享的目的是讓孩擁有更多的認可和自信,而不是把難以獲取的東西給別人去討好。

  • 10 # 木辛親子思維導圖

    說到“分享”,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問題問到大人,願意分享的成年人有多少呢?工作中,有多少成年人害怕被趕超把經驗藏好,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那一個;生活中,又有多少成年人說著冠冕堂皇,不痛不癢的話,背地裡慶幸沒有說漏嘴;又有多少人在分享的包裝下為了更大的目的……

    孩子的世界比大人要簡單多,我覺得不願分享,最大的原因源於“恐懼失去”。

    第一步,教孩子知道“分享”的概念是基礎。學習任何知識都是從“是什麼”開始,但知道了意思,不代表就能做到。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以選擇一些相關的主題繪本來讀一讀,而不是一味的說教哦。

    第二步,讓孩子意識到“分享”之後並不意味著“失去”。我家娃小時候,“分享”前我會跟她說,家裡還有很多啊,或者告訴她如果喜歡,沒有了可以再買。當孩子覺得給了別人並不意味著是失去的時候,自然不會太在意。

    第三步,當孩子有了分享意識,引導他去體驗分享快樂。我家娃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因為之前有較好的分享意識,所以對於很多東西都不吝嗇。前幾天,班級同學過生日,她拿出自己的動物書籤送給了過生日的小朋友。另一同學看到了,也想要,於是第二天她又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個,她問我:“媽媽,我就剩兩個了,可是我也想留一個,萬一她兩個都要怎麼辦?”我說:“你自己想清楚,如果你也想留一個,你就跟她說清楚只能給她一個。”等放學回來,她很開心地告訴我,兩個都送給同學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她很喜歡啊,我接著問:“那你呢?你一個都沒有,難過嗎?”“我不難過啊,我好開心!”這就是分享之後的快樂體驗感。

    所以,先不用太過焦慮孩子分不分享這這件事,而是去探究一下不分享的原因是什麼,你覺得可以分享的東西,在孩子的眼裡可能是很珍貴的哦!

    更多關注孩子內心世界,引導主動分享體驗快樂,而非被動分享導致內心委屈,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分享!

  • 11 # 滕飛eric

    首先,每個孩子不同,對不同性格和脾氣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千萬不可以照搬照抄。

    其次,父母可以先問一下自己,為什麼要孩子“懂得分享”?這個問題沒有想清楚,何談什麼要孩子懂得分享。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知道什麼是“分享”,什麼可以“分享”,什麼不可以“分享”。

    再次,要讓孩子懂得某些知識或者道理,其實只要知道一個基本邏輯,就是時間產生結果。就像我們成人,什麼事情花時間比較多,什麼事情就能做的比較好。所以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言傳身教,都能教育好。任何不花時間的教育,都是不現實的。

    最後,總結一下,要孩子懂得分享,首先父母要懂得分享,其次父母要花時間告訴孩子什麼是分享,如何分享,分享的意義在哪?

    我們父母在覺得孩子身上有壞毛病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這個壞習慣。

  • 12 # 星星兔玩具

    許多孩子在幼兒期(通常為16個月-3歲)都會經歷一個蠻橫的、不願意分享、甚至喜歡打小夥伴的階段,但這是完全正常的。

    孩子拒絕分享的原因

    首先,因為孩子太小了,他們的同理心尚未發展成熟,還無法去容忍挫折和控制自己的衝動。當他想要什麼東西時,他會感覺慾望如此強烈,無論如何必須得到它,如果別的孩子阻礙了他,他就會迫切地想推倒他們。

    其次,當和一群孩子玩耍的時候,有噪音、很多人、他們需要與其他孩子爭奪玩具、爸爸媽媽忙於聊天的疏忽……這些狀況使他們感到壓力很大,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即使孩子自己想要與小夥伴們快樂友好地互動,他內心的恐懼和慾望也如影隨形,心裡忐忑不安:他們會搶我的玩具嗎?我能先拿到那個小汽車嗎?他們會把玩具弄壞嗎?…

    幼兒對玩具往往有很強的佔有慾,分享作為一個概念還不能很好地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對此專家建議:與其強迫孩子去分享,不如教導孩子去理解“輪流玩”。 因為,迫使他分享,會讓他感覺非常沒有安全感——即使最值得信賴的媽媽在,還是會有人把我的玩具搶走——這種感覺太糟糕了,所以他本能地採取打人等過激行為來捍衛自己的東西。因為以幼兒的理解力,實在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要把玩具從自己手中拿走給別人玩?

    所以,當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尤其是孩子較多且彼此不太熟悉的時候),首先要明確遊戲規則——怎麼玩?怎麼輪流?當孩子在等候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及時陪伴、找點別的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旦孩子明白這是遊戲規則,他們就不會有很強的佔有慾,會變得更加慷慨。而在這個輪流玩的互動過稱中,他們也會真正體驗到慷慨和分享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在這個階段發展社交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幫助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是人際關係的基礎;二是幫助他們發展對別人的同理心;三是幫助他們學習談判技巧,學會表達他們的願望而不採取攻擊行為。

    15個具體建議

    1.特別敏感的幼兒更適合一對一的玩。當這些孩子獲得了一定的表達感情和談判交流的能力之後,他們才會更適應群體遊戲的狀況。

    2.發展同理心。同理心是成功的人際關係的基石,那些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很多同理心的孩子,能夠很早地發展出對他人的同理心。

    3.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強迫分享會阻礙“分享意識”的健康發展!孩子在學會分享之前,需要先對他們的所有權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聰明的做法是引入“輪流玩”的概念,來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分享意識:“現在輪到小哥哥用這個水桶,待會兒就輪到你了,媽媽和你一塊兒等哦”。

    4.讓孩子決定輪到他後能玩多久。如果孩子認為大人到一定時間會立刻拿走他正在玩的東西,他就會用搶奪來捍衛,更加刺激到孩子的佔有慾;如果孩子意識到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充分享受它,他們就會更放鬆、並以開放的心態放手給小夥伴。

    5.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如果孩子在等待的時候又哭又鬧,這說明他的內心醞釀著一些情緒需要得到釋放。和成人一樣,孩子也常常用死守自己的所有物來試圖支撐其脆弱的心理平衡。此時需要用同理心和孩子溝通:“媽媽知道你很想現在就要那個水桶......”抱住他,讓他哭。你會驚訝地看到,發洩完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後,他可能不再在意那個玩具,哭完了,然後他愉快地投入到別的事中去了。

    6.表揚孩子的分享。幫孩子體驗“分享”帶給他的美妙感受。研究表明,表揚越多,孩子越喜歡分享。但不應該這樣表揚:“你願意分享你的小兔子,我太高興了。”因為這句表揚的焦點在你自己,你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因為“分享”讓他感覺很好;而不是讓你感覺很好。應該這樣表揚:“你和姐姐一起玩小兔子,很開心吧?”“看看,把小汽車給弟弟玩,他多高興啊!”

    7.待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讓他保持安全感,這樣孩子的狀態會更輕鬆、與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侵略性更少。同時,當他試圖從別的孩子那裡爭搶玩具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制止並管理孩子的情緒,並且防止孩子的不友好暴力行為養成習慣。

    8.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事先向孩子描述會發生什麼事,讓他有所準備。 “我們今天去姐姐家,還會有另外兩個男孩出現。你和他們會在有

    池的院子裡玩。媽咪也會在那裡。”有小朋友來家裡玩時,事先和孩子溝通有誰會來,哪些玩具孩子不想要和別人分享、想藏起來,而哪些玩具是想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

    9.設定明確的暴力行為限制。孩子有權表達自己的感情,父母的工作是教給他們健康的自我管理技巧而不是濫用暴力,在這一點上必須設定明確的YES or NO。

    10.教孩子談判溝通的技巧。當發現孩子又要使用暴力時,及時教導他正確的溝通技巧。“你想要哥哥在玩的那個小汽車?讓我們來問問他,可以給你玩一會兒嗎?哥哥,可以給我們玩一下這個小汽車嗎?謝謝你哦!” 還有另一種狀況,有些孩子經常讓其他孩子從他身上拿東西,卻不懂得爭辯,常常為此悶悶不樂,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教會他正確的談判技巧:“如果小朋友想玩你的玩具,你可以和他說‘我還在玩,可以待會兒給你’ ”,可以在家裡用泰迪熊之類的小玩偶和他模擬實踐這樣的場景。

    11.做好準備應對孩子的崩潰。如果孩子最後還是大哭大鬧了要去爭奪玩具,沒關係,你的任務是將他帶離現場、擁抱他、讓他哭,等他情緒冷靜一些,用同理心和他溝通。“媽媽知道你真的很想玩那個小汽車,但那個是哥哥的小汽車,我們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能玩,不可以搶,知道嗎? 那以後有別的小朋友想要玩下你的玩具呢?如果他們搶你的玩具你會開心嗎?”透過多次這樣的溝通,能讓孩子慢慢理解而慷慨與分享是能讓自己和他人快樂的美德。 此時此刻,不要責備和懲罰他,他需要你的同理心,給予他安全感,幫助他發洩憤怒和難過的情緒,並且告訴他-他並不是壞孩子,只是還需要努力去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應對這樣的狀況。

    12.記住憤怒的背後通常是傷害或恐懼。幫助孩子承認這些感覺就能有效地讓憤怒情緒消散。“我聽說你很對哥哥生氣了,怎麼了?是因為他今天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和你玩了嗎? ”

    13.儘可能早地引導孩子去關心別人的感受。“看著弟弟,他哭了,你剛剛把他推倒,他傷心了。”

    14.保持冷靜。研究表明,父母可以做的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自己的冷靜,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動盪情緒的避風港。如果你能在孩子面前時刻保持冷靜,他也會耳濡目染地會學會安撫和冷靜情緒,這是孩子學習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第一步。

    15.最後請記住,他們還只是孩子。就算孩子咬了、打了小玩伴,並不意味著他會成為一個連環殺人犯。在這個年齡階段,不能給孩子打上道德標籤,而是要提供理解和給予孩子學習進步的信心。孩子們需要聽到你告訴他們,他們不是壞人,只是還很小。

  • 13 # 玥玥飼養員

    1、理性對待孩子的不分享行為:如果孩子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對自己的東西都會特別在意,有人碰了自己的東西都會發脾氣大哭大鬧,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其他小朋友,分享基於出發點是遵從孩子的“自願原則”,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那個小朋友,而且還會把玩具搶回來。

      2、孩子有了分享行為之後,家長要及時的予以肯定和表揚:如果孩子做出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禮物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因為誇獎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而且有的孩子也會為了能夠得到家長的表揚,從而開始主動地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習慣。

      3、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也樂於將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孩子也會跟著父母學的。比如在路上遇到流浪漢將自己的食物給予對方,並告訴孩子,我們應該幫助有困難的人。

  • 14 # 紅塵醉無憂

    其實每個小孩子都是跟著大人來學的,每次你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將食物分享給長輩,然後再分享給孩子分享給老公,最後再拿去自己的那一份在家裡,一定要這樣做,孩子看著其實在心裡都在默默的記下了。

    另外像大寶不知道分享東西給小寶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跟大寶說,說哥哥要做一個榜樣,然後讓妹妹跟著做哥哥,男子漢以後長大以後要保護妹妹。

    從小就要讓孩子在心目中樹立起一個男子漢敢於擔當的責任感,另外要讓他覺得他是家裡的老大,他有權利去照顧妹妹和分配食物。

    另外平時也要多給他講一些類似於孔融讓梨之類的故事。

    因為他是孩子中的老大,或許從小你對他有很多溺愛之後又要了小寶,他會覺得他的家庭地位被動搖了,他不再是媽媽心目中的唯一,所以他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會表現出一些自私的行為,只要你善家開導和對待,並且跟他講明道理,讓他明白作為家中長子的權利以及責任,而且更要讓他懂得,無論家裡有幾個孩子,他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都是獨一無二的。

    相信這樣他就會敞開自己的心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 15 # 要學會在風雨中跳舞

    從1、2歲開始,在孩子自我意識萌芽時期,如果父母需要孩子配合完成某個事件,需要開始用徵求的語氣與ta溝通,徵得同意,比如:

    “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繪本嗎?”

    “這個玩具可以給妹妹玩一下嗎?”

    “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

    即使得到的答案是“不”,也要坦然面對再商量,但要避免強迫。破壞。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沒有享受到“擁有”的感覺,就不會學會主動分享,所以先要擁有,才會分享,而這要等到5歲左右。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是無法分享出去的。家長越是說教,孩子就對自己權利的界限就越模糊,長大後很容易只在乎他人的評價而忽略自己的感受——ta不知道自己有的時候是有權說不的。也就是說,這樣會培養出喜歡過度取悅他人而委屈自己的孩子。直到今天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時候也不一定分得不清楚自己的權利,更何況孩子呢? 子不教,父之過”,這句古話在我們傳統的價值觀中根深蒂固,讓我們害怕外界非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殊不知這種認識正在干擾我們教養孩子。

  • 16 # 牙媽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孩子願意不願意分享很多時候是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和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教育。我們不應該說讓孩子懂得分享而是我們希望她樂於分享。那麼怎麼讓孩子樂於分享,我們從以下幾點來說。

    首先,一個性格開朗的孩子一定是比性格內向的孩子更願意去分享。所以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會讓孩子樂於分享。

    其次,不要強制性要求孩子分享。我們應該知道孩子自己的玩具孩子是有決定權的。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切記不要強制讓孩子分享。因為強制孩子分享玩具,對於孩子來說是帶有傷害性的。並且會讓他更不願去分享。

    最後,家庭教育對於孩子而言很重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分享的樂趣,告訴孩子分享不是讓別人搶取你喜歡的東西而是去享受這種把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以後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樂趣,家庭裡的食物分享,玩具分享,勞作分享都可以。

  • 17 # Blaire Molly

    1、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和孩子在相處的時候,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特別是自己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我都是表現的落落大方,去別人家做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我都會帶上小禮物給對方,孩子在無形中也能學會分享。我經常告訴孩子,當你把你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別人也願意和你一起分享玩具,這樣你就可以玩多個玩具,結交很多的朋友;反之,如果你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別人也不願意和你交朋友,這樣你只能玩自己的玩具,也會變得沒有朋友,變得很孤單,孩子能明白我簡單的話語。

    2、引導分享。孩子的行為是需要大人引導的,特別是當孩子拿出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玩的時候,一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在讚美聲中肯定孩子的行為,鼓勵孩子繼續進行自己分享的行為,孩子會為你的讚美感到有成就感,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告訴孩子這個行為就是叫“分享”,讓孩子明白其實分享很簡單,告訴孩子父母為他的分享行為感到高興、為他驕傲,讓他從小就明白“分享”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

  • 18 # 小劉育兒成長說

    01 尊重孩子的意願是前提

    孩子三歲時就有了物權意識,有權利支配和他擁有的物品權。

    明確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如,別人的玩具,你未得到別人的允許不能隨便拿;同樣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別人也不能未經過你的允許就隨便搶走。你不能因為一言不合就動手打別人,別人也更加不能打你,等等。

    父母在教孩子認識自己權利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更要學會接受別人權利範圍內的拒絕。

    一定要教導孩子,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不能踐踏別人的權利。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02 家長要以身作則懂得分享

    孩子的學習大多是從模仿開始,他們會透過觀察家長的言行去學習。

    不可否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只有父母懂得關愛他人、樂於分享,孩子才會更好的擁有分享的好品質。

    03 讓孩子知道分享的好處

    得到愛,固然會讓我們覺得溫暖;付出愛,會讓我們心生崇高。所以,為了幫助孩子培養一份感恩心,要讓他們懂得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鼓勵孩子完成第一次分享,如果成功了,會極大地促進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會從中收穫到快樂與滿足。

    04 孩子分享後及時給予肯定

    沒有一個人願意被別人貼上自私的標籤,無論怎樣的孩子,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我們要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有機會去奉獻、去愛別人、感恩他人。

    我們應該抓住每個機會,鼓勵孩子們關愛別人、利益他人,讓他們從中感受到“付出愛”比“索取愛”更讓自己感到滿足,進而激勵自己持續這樣去做。

  • 19 # 37度暖爸

    第一,多子家庭的養育模式和獨生子女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二,對於父母的愛,孩子要的不是公平,而是獨享。但也因為和兄弟姐妹爭奪父母愛的同時,學會了察言觀色。

    第三,你家老大,你們關心的不夠。所以,孩子會透過玩具這種事情上來獲取父母的關注。

    第四,多叫幾次就哭了,說明孩子心理是十分委屈的。題主說的多叫幾次,是怎麼叫?用什麼態度叫?

    最後,資訊量太少,只能言盡於此。

    @百變爸媽 心理向育兒路上的探索者和踐行者,懂點心理學,生活更美好!

  • 20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如何讓小孩子懂得分享?

    大寶虛歲六歲了總是不會分享東西給妹妹和其他的小朋友,妹妹每次有東西都會分享給大寶,一直跟大寶說有東西要分給妹妹一份,或者分給小朋友們,可是他總是不想,多叫幾次就哭了。

    非常好的一個議題分享:

    事實上,我們要學會尊重大寶,當媽媽可以尊重大寶,就是大寶願意分享就分享,不願意分享,允許大寶可以保留自己的物權,充分的尊重反而可以讓大寶願意分享,因為大寶對物權的安全感滿足後,分享才變得可能……

    同時,我們不要拿大寶和妹妹比較,這兩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儘管都是媽媽的孩子,但仍然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尊重大寶,引導大寶保護妹妹,而不是一定要大寶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或者東西分享出去的,我們允許大寶擁有自己的物權空間,我們也鼓勵妹妹願意分享就分享,不願意分享,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權空間

    當我們強勢的或者過多的要求大寶必須要分享自己的物權的時候,大寶會有被剝奪的感覺,這種被剝奪的感覺,會帶來我們生氣委屈的情緒,難過的感受了……越是不舒服,就越不願意分享,所以,如果分享是開心的快樂的體驗,分享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喜歡分享

    所以,這個分享的事件裡,有兩個事情需要我們去關注,一是大寶分享的體驗感,是快樂的開心的,還是被剝奪的感覺;二是要注意大寶的物權空間,尊重大寶的物權概念了……

    祝福媽媽,帶著兩個寶寶,會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學習,希望兒童心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可以幫助到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繡南歌》驪歌的師傅和陸遠什麼關係?為什麼執意殺彭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