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愛妮品歷史

      一、奪嫡,楊廣巧言令色蠱惑視聽奪哥哥太子楊勇之位;李世民呢,玄武門之變,楊廣好歹是文的,李世民直接用武發動兵變;

      二、大家都懷疑楊廣為了鞏固皇位而命人殺了父親隋文帝楊堅,但此事無實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逼父親遜位監管囚禁其父於太安宮直至其死;

      三、楊廣對其他兄弟還算好,關愛兄弟,史料記載,楊廣對反對他並作亂的四弟、五弟禮遇未殺,甚至允其父子相聚,或帶在身邊,澤及三弟楊俊之子,皇室家族中少有的做法,少有的兄弟之義;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還罪其家人,太子一系血脈親眷皆死!殺元吉,並娶其妃妾,殺其子嗣,包括襁褓嬰兒。

      四、武功,楊廣在位時各處出擊——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南詔、琉球等國,武功鼎盛,隋帝國之威響徹四海;李世民在位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國,唐帝國同樣威震宇內。

      五、武功的鼎盛為楊廣帶來聖人可汗之名——被突厥尊為聖人克汗;同樣,李世民被尊稱為天可汗。

      六、楊廣殺了忠言直諫的一代功臣名相高熲;李世民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劉洎以忠直敢言聞名)。

      七、楊廣三徵高麗,無功而還 ;李世民同樣親征高麗,也無功而還,在第三度出征籌備中身亡。

      八、楊廣自始至終寵愛為他奪嫡立下汗馬功勞的蕭皇后,奢侈但不荒淫;李世民雖然與長孫皇后相敬如賓,但他宮中多用金玉裝飾,還大量挑選民女入宮,荒淫而兼奢侈。

      九、楊廣信方士之言(讖言:桃李子,得天下)誅殺李渾一家;李世民也聽信方士之言(讖言:有女武代王),欲盡誅武氏,而且也因為張亮名字合了讖緯,殺死張亮、籍沒其家。

      十、楊廣信任道士潘誕配製長生不死藥,但潘誕一提出要以童子髓入藥之後,立即被楊廣處死;李世民(李唐皇室出於統治需要自稱道家開創者老子李耳後代)自稱不通道教長生不死傳說,結果卻吃延年藥而死。

      十一、楊廣孫子被擁立為恭帝,不久被篡,亡國;李世民死後兒子李治繼位為高宗,權柄卻被操於武后之手;

      十二、隋末大亂,篡他的是他的表弟李淵,李淵起義的口號是為楊廣復仇,而非討伐他;唐朝被李世民的小老婆,同時也是他兒子皇后的武則天所篡。

      最後,歷代史料與人民群眾卻以楊廣為千古暴君,以李世民為千古明君!

  • 22 # liu校

    楊廣是隋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兩個皇帝都雄才大略,不同的是,楊廣亡了隋朝,而李世民帶兵打扙,和李淵同為開國皇帝。

    一、楊廣功過。楊廣公元604年繼位,公元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殺,共14年。繼承皇位後修建東都洛陽,且遷都洛陽,修建大運河,利在千秋,西征吐谷渾、開通西域通商要道,東征朝鮮。楊廣的錯在於過於想建功立業,操之過急,使得勞民傷財,導致民不聊生,烽火四起。

    二、一代明君李世民。李世民作事張弛有度,玄武門事變繼承皇位後,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大唐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三、隋煬帝楊廣從小聰慧過人,也經常帶兵打仗,很少有戰敗的情況。做事獨斷專行,聽不進去別人意見。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掌握政權後,首先修生養息,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貞觀之治開闢了大唐百年盛世。

    四、在野史中有隋煬帝弒父篡位之說,唐太宗殺死兄弟後逼父退位,繼承皇位。隋煬帝霸佔了母妃,唐太宗霸佔了兄嫂。卻也有相似之處。

  • 23 # 生活小小葉

    說起隋朝就不得不提一下唐朝,這兩個朝代有很多的巧合,例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和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他們都曾經先立自己的長子為太子。隋朝的太子當初是楊勇,唐朝是李建成。可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成為皇帝,這個時候有人就會問,難道是這兩個人沒有能力嗎?其實並不是,相反他們兩個人在民間或者是一些史學家的口中評價還是較高的。可是就算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再高,他們同樣都栽在了自己的二弟身上。楊勇的弟弟是楊廣,李建成的弟弟是李世民。他們同樣都被自己的弟弟被殺了,不同的是,楊勇是被成了皇帝的楊廣賜死的,李建成是被李世民給斬殺的。楊廣殺楊勇是被局勢所迫,成為了皇帝的楊廣,當然無法留著前任太子楊勇。

  • 24 # 塞上孤煙直

    唐承隋制,唐朝正是在隋朝的基礎上創造了深刻烙印在中國人記憶的煌煌盛世。足見在制度上是無可指摘的,

    所以只有在人為上尋找原因了。自秦代以後,中國政治是一種以皇權為中心,以官僚集團為統治工具,以小農經濟為社會基礎的專制統治。皇權幻化為國家意志,它不僅成了整個社會正常運轉的核心力量,也成了統治階級內部各派勢力的平衡器。所謂“朕即國家”就是這個意思。

    隋文帝只是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要把這個統一鞏固下來還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深耕。這不是一代人能做完的,故而隋煬帝之後唐太宗繼續推進。幹一樣事,卻結局迥異。作為隋唐兩朝的核心人物,他們自然是一切癥結和理由的總根子。敝人就引用老祖宗兩句話展開敘述。

    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隋煬帝在位十幾年,基本幹了四件大事:開鑿大運河,連通南北;建造洛陽宮,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再通西域,復興絲綢之路;徵高句麗,恢復中國在東亞的領袖地位。這都屬於鞏固統一當辦必辦的大事。但是由於隋煬帝本人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結果夾帶了大量私貨。大運河變成了隋煬帝自駕遊的通衢,從洛陽開始發展到在全國到處建造離宮別院,再通西域變成隋煬帝自誇的面子工程,徵高句麗因為規模浩大累死餓死戰死多少黎民百姓和他們的兒女。這些大事每一件都是要人民出無數勞役兵役才能做成的,何況隋煬帝竟然想自己一代人做完,況且隋煬帝還乘機為滿足自己私慾夾帶的大量專案。人民怎麼受得了!正如前人詩句“千里長堤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作為決策者,隋煬帝自然得承擔所有責任,他以自己身敗名裂及家國覆滅做了唐太宗的嫁衣裳。人家李世民運氣好撿了大餅,隋煬帝地下有知,又能怪得了誰。

    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唐太宗的青少年正處在隋煬帝時代,他親眼看到隋煬帝從威凌海內一步步走入絕境。所以在他登基後,一直引隋煬帝為戒,基本上做到善始善終。比如貞觀十九年徵高句麗,動員軍隊不過十幾萬,遠不及隋煬帝百萬大軍,老百姓負擔自然輕鬆不少。戰後唐太宗又親自做安撫人民的工作,故天下騷動而人民不怨。

    其實公允地說兩位皇帝都不是好人,他們的皇位都是透過殺戮同胞骨肉得來的,都極其好色乃至不顧倫理道德。剝開千古聖君李世民你就會發現一個裡面是暴君楊廣,兩人別無二致。但是一位遺臭萬年,一位流芳百世。說到底,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成就了唐太宗。

  • 25 # 小乾說歷史

    隋煬帝楊廣,千古暴君,大家都知道,廣為人知的昏君,歷代史料中他的黑材料數不勝數;影視作品中“弒父殺兄淫嫂”荒淫無比之帝。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明君,貞觀之治的開創者,參與開創併發揚了無比強大的唐帝國;歷代史料皆對其推崇備至,罕有的明君。

    問題來了,現代網路世界中,捧楊廣而貶李世民者數不勝數。我們先來大概瞭解一下這種說法:

    一、奪嫡,楊廣巧言令色蠱惑視聽奪哥哥太子楊勇之位;李世民呢,玄武門之變,楊廣好歹是文的,李世民直接用武發動兵變;

    二、大家都懷疑楊廣為了鞏固皇位而命人殺了父親隋文帝楊堅,但此事無實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逼父親遜位監管囚禁其父於太安宮直至其死;

    三、楊廣對其他兄弟還算好,關愛兄弟,史料記載,楊廣對反對他並作亂的四弟、五弟禮遇未殺,甚至允其父子相聚,或帶在身邊,澤及三弟楊俊之子,皇室家族中少有的做法,少有的兄弟之義;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還罪其家人,太子一系血脈親眷皆死!殺元吉,並娶其妃妾,殺其子嗣,包括襁褓嬰兒。

    四、武功,楊廣在位時各處出擊——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南詔、琉球等國,武功鼎盛,隋帝國之威響徹四海;李世民在位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國,唐帝國同樣威震宇內。

    五、武功的鼎盛為楊廣帶來聖人可汗之名——被突厥尊為聖人克汗;同樣,李世民被尊稱為天可汗。

    六、楊廣殺了忠言直諫的一代功臣名相高熲;李世民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劉洎以忠直敢言聞名)。

    七、楊廣三徵高麗,無功而還 ;李世民同樣親征高麗,也無功而還,在第三度出征籌備中身亡。

    八、楊廣自始至終寵愛為他奪嫡立下汗馬功勞的蕭皇后,奢侈但不荒淫;李世民雖然與長孫皇后相敬如賓,但他宮中多用金玉裝飾,還大量挑選民女入宮,荒淫而兼奢侈。

    九、楊廣信方士之言(讖言:桃李子,得天下)誅殺李渾一家;李世民也聽信方士之言(讖言:有女武代王),欲盡誅武氏,而且也因為張亮名字合了讖緯,殺死張亮、籍沒其家。

    十、楊廣信任道士潘誕配製長生不死藥,但潘誕一提出要以童子髓入藥之後,立即被楊廣處死;李世民(李唐皇室出於統治需要自稱道家開創者老子李耳後代)自稱不通道教長生不死傳說,結果卻吃延年藥而死。

    十一、楊廣孫子被擁立為恭帝,不久被篡,亡國;李世民死後兒子李治繼位為高宗,權柄卻被操於武后之手;

    十二、隋末大亂,篡他的是他的表弟李淵,李淵起義的口號是為楊廣復仇,而非討伐他;唐朝被李世民的小老婆,同時也是他兒子皇后的武則天所篡。

    最後,歷代史料與人民群眾卻以楊廣為千古暴君,以李世民為千古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每次暴亂中民眾都沒有大規模使用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