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開荒者
-
22 # 醫學養生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是有著一定的神奇色彩的。他出生時是滿屋紅光,又有仙鶴相鳴為慶;趙子龍在曹軍營中衝殺,連人帶馬陷入坑中,也是靠著劉禪體中發出的一道紅光才得以全身而退。按照古時通俗的說法,天生異人必有異象。劉邦睡覺時有真龍盤體相護;孫權出生時其母夢見月亮撲入懷中,這樣看來,劉禪以後必定會有非同尋常的際遇。但是結果呢,他靠著他老爹劉備的功績登上了皇位,但之後的表現卻麼有任何的亮點,後期甚至寵信宦官,敗壞朝政,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投降曹魏後,在宴席上甚至還有“此間樂,不思蜀”的名言。這樣的君主,不是昏君還是什麼?
至於諸葛亮,自然也是忠臣。其實自古忠臣,尤其是重臣,與權臣難以區分。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同樣的大權在握,獨斷專行,以致於君主在某些方面也不得不退讓和妥協。最直觀的例子:西漢的霍光、東漢的曹操、蜀漢的諸葛亮、明朝的張居正。這四人在當時的朝中無一不是位高權重,甚至都有自己的黨派勢力,在他們掌權時,在位的皇帝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從表面上看,確實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過,如果從結果來看,這樣的區別就很明顯了。霍光一心為漢,廢立之事雖然頗多議論,但是卻無私心,自是忠臣。而曹操則幾乎是權臣的代表。他掌權時雖然也對中原之恢復和發展有所貢獻,自己也有匡扶海內之心,但是說到底只是為了自家的功業,而不是為了漢家江山。他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幾乎迫不及待地廢掉了漢帝,自己坐了江山,而朝局幾乎沒有什麼動盪,這便是曹操打下的基礎了。
至於諸葛亮,自從劉備去世後,他幾乎一肩挑起了蜀漢。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一般民政事無鉅細,他都親自過問。他的相府和劉禪的皇宮幾乎有著同樣的地位,他自己也在《出師表》中提到“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不應有所異同”,而後期蜀漢的大臣,諸如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幾乎都是諸葛亮的摯友和門生。在他當政時,蜀國內部只知道丞相,而不知道還有一位天子。但是,他所有的心血,都貢獻在幫助這個弱小的國家發展強大,最後完成劉備的“興復漢室”的理想。諸葛亮死後,家無餘財,而且其子孫也並沒有什麼重爵重位,單從這方面來說,就足以證明孔明的忠心了。
-
23 # 楓沙湖畔一小魚
說阿斗是昏君,是和他的一次經歷有關。公元263年,魏滅蜀,劉禪成了亡國之君,被魏封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特意讓歌姬跳蜀舞、奏蜀樂,然後問他想不想故國,沒想到劉禪竟然說:“此間樂,不思蜀。”把司馬昭都給雷到了,因此後人才有“扶不起阿斗”之說。阿斗真的扶不起嗎?非也!阿斗雖然有些荒唐,但絕非昏庸之君。如果是昏君,他在諸葛亮死後還做了29年皇帝。期間,蜀國經濟繼續發展,沒有內亂,政局穩定,還讓姜維九伐中原。請問,昏君能做到?諸葛亮死後,劉禪讓費禕主政,蔣琬主軍,二人互相牽制,都不準開府,這可是帝王之術啊!就是回到“扶不起的阿斗”這段,那也是他大智若愚啊!如果他不這樣回答,早就被司馬昭給殺了。
那諸葛亮是權臣還是忠臣呢?我的回答是:諸葛亮既是權臣也是忠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葛亮白帝城託孤之後,蜀國無論大事小情,皆決於諸葛亮,皇帝都得叫他“相父”,說他是權臣沒問題吧!但是諸葛亮始終忠誠於蜀漢,另一託孤大臣李嚴勸諸葛亮加九錫,但被諸葛亮拒絕,說明諸葛亮沒有篡逆之心!他也沒有學曹操、司馬昭那樣,培養兒子篡位。再說了,要是諸葛亮謀反,踏平成都,那也只是彈指一揮間之事,易如反掌。
-
24 # 野袍子仙女
導語:三國所有稱帝的人當中,劉禪在位時間最長總計40年,一個內憂外患,能穩穩當當坐在龍椅上40年的人,會是昏君嗎?
劉禪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阿斗是不是昏君?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禪是劉備的兒子,小名“阿斗”,也就是後來的蜀國皇帝劉後主,之所以被稱為後主,是因為蜀漢政權到他這一代就被滅了,劉禪本人也投降魏國,流下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
想必大家讀三國到這一段,都會每每咬牙切齒,怒罵這個不爭氣的“阿斗”,白瞎了當年你還在襁褓之中,常山趙子龍叔叔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你於百萬軍中了;白瞎了你爸爸劉皇叔東征大敗歸來,垂死之際,白帝城託孤了;枉費了諸葛匹夫兢兢業業,做著“勞模”表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你打理好內政。
雖然諸葛亮長子諸葛瞻戰死,但是形式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劉禪完全可以固守待援等待姜維大軍回援,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只是可憐了姜維在臨死之際還在圖謀兵變復國。
那麼回到我們的問題中來-劉禪真的是一塊爛泥,“扶不起的阿斗”嗎?
其實也不盡然,據歷史記載,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而蜀國滅於263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劉禪雖然昏庸無能,但是也談不上是一位十足的昏君,劉禪能夠在位41年,他自己還是很有一套的。
後主劉禪忠孝節義,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他謹遵劉備臨終遺言,高度尊敬和重用諸葛亮,稱其為相父,總攬軍政大權,事無鉅細都要丞相定奪。
諸葛亮數次北伐,劉禪雖然不太贊同,但還是全力支援,表現出對相父的尊重,同時可以看出,劉禪的頭腦是非常清楚的,他意識到蜀漢國力和曹魏的差距,所以不贊成北伐,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之所以沒有制止北伐,是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亂的道理,你能說他是一個低智商的人嗎?
後主劉禪善待大臣,因為自己生活奢侈腐化,老臣董允上書,劉禪也無可奈何,只能收斂修正自己,並沒有對臣子大開殺戒,而是以寬容之心對待,這種修為,一般的皇帝還真達不到。
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自相父去世後,後主劉禪在賢臣輔助下又做了30年皇帝,他繼續執行諸葛亮生前制定的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廢除了丞相制,讓費禕為尚書令,大將軍,蔣琬為大司馬,一個管軍事,一個管政務,互相交叉,相互牽制,軍政、內政大權不再由一人一把抓,建立了新的人事任用制度,體現了劉禪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西蜀滅亡時,劉禪為保全城百姓之安危,選擇了投降,因為如果抵抗,一方面實力懸殊,另一方面會換來曹魏的屠城。寧願自己受辱,也要保黎民蒼生,這是一種大愛,大德,大勇氣!
綜上所述,後主劉禪不是昏君。
諸葛亮是權臣還是忠臣?諸葛亮也是權臣麼?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這事還得從劉備臨終前說起。蜀漢章武三年二月,征討東吳大敗而歸的劉備病重了,急招諸葛亮到永安宮商議後事。
知子莫若父,劉備甚至太子劉禪才能低微且年紀尚幼,恐怕難以駕馭複雜的局面,於是他對諸葛亮說:“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哭泣著說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之後劉備發出兩道諭旨,其一“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其二讓太子劉禪“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備死後,太子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開府治事”,“又領益州牧,成為蜀漢政權的頭號權臣。史書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成為蜀漢權臣後,並沒有按照劉備的旨意,讓李嚴做自己的副手,而是讓他鎮守永安,實際上將其排除出朝廷的最高決策層。當時魏國的大臣們紛紛直接給諸葛亮寫信,“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可見在魏國人眼中,諸葛亮才是蜀漢幕後的皇帝。
就連蜀漢皇帝劉禪都這麼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可見諸葛亮權勢之盛。諸葛亮雖然大權獨攬,但他與其他權臣不一樣,他沒有像曹操那樣培植自己的兒子接班,他也沒有像司馬懿那樣建立自己的勢力,他一心一意只為蜀漢的存在發展。
李嚴曾給諸葛亮寫信,慫恿他“宜受九錫,進爵稱王”,眾所周知,當年曹操父子奪取漢朝皇位,就是按照這個流程來的,加九錫,然後稱王,最後篡位。諸葛亮沒有直接回答李嚴,而是說:“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及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
諸葛亮還在信中說道:“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實際上諸葛亮藉此表明,自己只想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個人的功名利祿根本就不在乎。諸葛亮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心,最終死在北伐軍中,令後世景仰。
總結: 人總是有多面性的,即便是聖賢如諸葛亮這樣的人,也會有著不怎麼光彩的一面。所以,不管是看待歷史還是看待現實中的人,都要辯證的去看,一味的看到好,一味的看到壞,都容易被一葉障目。
-
25 # 鄧眼看世界
三國所有稱帝的人當中,劉禪在位時間最長(223年—263年)總計40年,一個內憂外患,能穩穩當當坐在龍椅上40年的人,會是昏君嗎?
後主劉禪忠孝節義,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他謹遵劉備臨終遺言,高度尊敬和重用諸葛亮,稱其為相父,總攬軍政大權,事無鉅細都要丞相定奪。
諸葛亮數次北伐,劉禪雖然不太贊同,但還是全力支援,表現出對相父的尊重,同時可以看出,劉禪的頭腦是非常清楚的,他意識到蜀漢國力和曹魏的差距,所以不贊成北伐,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之所以沒有制止北伐,是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亂的道理,你能說他是一個低智商的人嗎?
後主劉禪善待大臣,因為自己生活奢侈腐化,老臣董允上書,劉禪也無可奈何,只能收斂修正自己,並沒有對臣子大開殺戒,而是以寬容之心對待,這種修為,一般的皇帝還真達不到。
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自諸葛亮去世後,後主劉禪在賢臣輔助下又做了30年皇帝,他繼續執行諸葛亮生前制定的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廢除了丞相制,讓費禕為尚書令,大將軍,蔣琬為大司馬,一個管軍事,一個管政務,互相交叉,相互牽制,軍政、內政大權不再由一人一把抓,建立了新的人事任用制度,體現了劉禪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西蜀滅亡時,劉禪為保全城百姓之安危,選擇了投降,因為如果抵抗,一方面實力懸殊,另一方面會換來曹魏的屠城。寧願自己受辱,也要保黎民蒼生,這是一種大愛,大德,大勇氣!
結論:劉禪不是昏君。
那麼,諸葛亮也不是權臣!
諸葛亮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名成八陣圖,功蓋三分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光復漢室,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累死疆場,書寫了一曲忠、孝、禮、義、仁、智、信的人生讚歌,為後世萬民敬仰的典範。
雖有“事無鉅細,皆決於丞相”的史實,但都是為了蜀漢江山的長治久安,他治國有方,勤政愛民,始終為實現漢室大一統的理想目標而不懈奮鬥著。他視後主劉禪像自己的兒子一樣,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精心輔佐。恪守為臣之道,高風亮節,兩袖清風。
諸葛亮身為丞相,權傾朝野,但他並沒有取而代之,而是殫精竭慮,輔佐後主劉禪,這體現了一個”忠“字。
結論:諸葛亮也不是權臣!
回覆列表
劉禪劇照
阿斗不是昏君。
劉禪,蜀漢後主,小名阿斗。乃大名鼎鼎蜀漢開國之君劉備的兒子,以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聞名史冊,從此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有很多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表現在親信小人、不戰而降和沒心沒肺,但是事實上,劉禪並不傻,而是一位被歷史扭曲的有為君主。
劉備死後,讓諸葛亮掌管內政,李嚴掌兵權,共同輔佐劉禪。可是諸葛亮違背了劉備的託孤,想辦法奪去了李嚴的兵權,集蜀國的內政大權於一身。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劉禪想親政,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可以說在大權在握的諸葛亮面前,劉禪無一絲成功的把握,即如此,該當如何,當然是隱忍。為了大局,為了自身,於是委曲求全。
劉禪與諸葛亮劇照
劉禪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同時也是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年齡最大的,最後還得到了善終。若他真的是昏庸無能,弱智愚鈍,如何能在位這麼久。因此,說他是大智若愚不為過。
諸葛亮劇照
說完劉禪,再說諸葛亮。其實諸葛亮既是權臣也是忠臣,權臣和忠臣一字之差,意思卻天壤之別。
權臣,有權勢之臣。忠臣,一心為國,忠於皇帝的人。諸葛亮有權力嗎?當然有,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忠於皇帝嗎?忠,到死後他也沒有反。權臣自古以來皆無好下場,李斯,霍光,無不落個身殘族滅的下場,唯有諸葛亮得到了善終,這不正說明他是一個忠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