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厚德載物sc123
-
22 # 芹草草
《論語》裡我最熟悉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很簡單,只有八個字,卻包含著十分深刻的道理,特別對於學習階段但青少年人來說,更有勸誡意義。
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意思是:“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會丟掉什麼。”
孔子用這個成語講到了學習的態度問題。他覺得真正有志於學的人,應當有著唯恐學不到、唯恐學不會的緊迫感。“學如不及”,體現的就是這種為學不知滿足的緊迫感和主動進取的學習態度。
“學如不及”,可以作為青少年但座右銘,以此自警。
-
23 # 編號9的聲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
24 # 淺雨315
我來聊一聊《論語·子張第十九》裡的一句話: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共二十篇,其第十九篇《子張》主要記錄孔子的弟子們對學問、品德等的探討。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論語中有許多子夏的言論,其中不乏名言,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而優則仕”等等。
據《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孔子去世後,子夏致力於辦學,弟子三百,吳起、禽滑離都是他的學生。子夏在孔子弟子中學問是比較高的。
子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手工藝人住在工坊裡不停地歷練才能成為‘大工匠’,君子要持之以恆地學習才能學有所成”。 “百工”,指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肆”,指手工業者從事生產的場所;“君子”原專指上層貴族,我理解《論語》中的君子是指貴族和知識階層;“道”我理解是指儒家主張的“仁”等修身、治國思想。
這就是我從《論語》“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這句話中得到的啟示。
-
25 # 王莉de語文時光
我最熟悉的《論語》中的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每一輪的中學教材中我都要過一遍。而且我自身也很喜歡這句話。
孔子對“君子”是尤為欣賞的。在這裡,孔子描述了一個非常理想的人生境界,求知自得其樂,交友衷心喜悅,懷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這真是儒雅君子風範啊。
我覺得,這給我明示了一個從學習、做人、處世三個方面的道理。
人活一世,不就需要不斷求知,才能進步嗎。尤其是當今知識資訊大爆炸,知識資訊更新速度飛快的今天,如若不求知,不學習,恐怕只有淘汰的份了。
比如,手機的使用,手機裡邊常用生活軟體的使用,是不是得學習?不學習,就無法使用,無法使用,就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障礙。你能熟練地操作,是不是就給自己帶來便利。
生活中有幾個朋友,是人生中之大幸。有苦惱,傾訴有人聽,有煩悶,傾訴有人解,有喜悅,分享後喜悅就多出一份。
這第三點,我覺得最有必要深刻體會。這也是三點當中最難做到的一點。
在茫茫人海中,在人群裡,在職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無利益衝突時,大約都能夠和平共處,但有利益衝突時,就彰顯其微妙了。
身邊有兩個典型例子。兩個老師都是評定職稱沒有評上的事。一個老師特別鬱悶,從此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消極,一個老師卻泰然處之,該幹嘛幹嘛,一如既往。結果,鬱悶的老師生病了,很重,最後不治而亡。人都說是氣死的。另一個老師,最終遇到職稱政策改革,後來如願以償拿到了高階職稱,一切安然圓滿。
回覆列表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都堅持反省自己是難能可貴的,也會使自己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