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啊君的廣漂生活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坊間有傳聞,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江自殺的,百姓不想讓屈原受到傷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讓江裡的魚兒吃他,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坊間有傳聞,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江自殺的,百姓不想讓屈原受到傷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讓江裡的魚兒吃他,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洗草藥水、浸龍舟、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 2 # 阿紅生活錄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回到家裡進行團聚,所以,現在的端午節又有閤家團聚的意思。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節也變得溫情起來,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徵,端午節吃粽子是大家都知道的飲食習慣,起源是源於一位叫屈原的楚國人士。

    公元前340年時,楚國一位叫屈原的政客在面臨亡國之痛時,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江自盡,一開始是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後來就變成了紀念。

  • 3 # 路人lighthouser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端午節當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瞭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其實也是一種傳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坊間有傳聞,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江自殺的,百姓不想讓屈原受到傷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讓江裡的魚兒吃他,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

    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是有闔家團圓的意思,畢竟現在的端午節已經是法定節假日,每到端午節各地的遊民便會回家與家人團聚。

    還有另外一層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諧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傳聞吃了粽子就能得兒子的風俗,寓意人丁興旺的意思,總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記得吃粽子。

    作為國民的節日,吃粽子是大家都知道的飲食習慣,除了粽子還可以喝雄黃酒、吃鹹鴨蛋等等,都是在端午節要吃的食物,至於小孩子就會在手腕上繫上五彩繩,寓意可以帶來好運的意思。

  • 4 # 鷹氏集團丶大漠古鷹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的一個節日,傳說屈原是在5月5日投江,由於人們打撈不到他的屍體,能用米捏成三角形或圓形的食品投進江中,期望魚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所以端午節吃粽子含義就應該知道了吧?

  • 5 # 鳳嵐伊啉

    吃粽子有五大寓意:

    1.寓意求子端午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2.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3.光宗耀祖

    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4.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5.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 6 # 古風時光機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端五、端午節:“端”即“初”,有開始之意。

    端午至此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為開始在五月的第一個五,故為“端五”。

    根據地支紀月,開始是以一月為寅月,按此順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為方進入五月不到幾天,故稱“端午”。

    也有人說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辰在八月五日,為了避諱,所以稱為“端午”,而不是“端五”。

    重五、重午節:上述說過,根據地支紀月,五月為“午月”,又因為“五”諧音為“午”,兩相重合,五月五稱“重五”或“重午”。

    解粽節:粽子味道鮮美,色相極佳。而為大多數人不知的是,粽子還可以用來做遊戲。古代人喜歡在吃粽子時,解開粽葉比較長短,以長者為勝,也不失為一個好兆頭。故名“解粽節”。

    端午節吃粽子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 7 # 花兒朵朵飄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傳統節日,我們在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都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屍體,當時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後人紀念屈原,對他寄託哀思。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端午節習俗。其次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節也變得溫情起來,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徵。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來回到家裡進行團聚,另外粽子還有一層寓意就是“求子”,因為粽子有諧音“中子”的意思,所以一直有傳聞吃了粽子就能得兒子的風俗,寓意人丁興旺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在端午吃粽子也是好意。端午節由於天氣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導致腸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現苦夏消瘦的現象,而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所以在端午節吃粽子也是為了促進身體機能的調節。

    以上就是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什麼的具體分析,相信大家也得到了一定的瞭解。

  • 8 # 人生好智慧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 9 # 奮鬥記666

    端午食粽,是節日習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端午食粽之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食粽是我國流行範圍很廣的傳統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包粽子所用的“植物葉子”,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粽子的種類,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從粽子餡上分,鹹粽有肉粽、鹹肉蛋黃粽、香菇粽、鮑魚粽、蓮子粽等,甜粽有水果粽、豆沙粽、棗子粽、香芋粽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愛吃鹼水粽、白粽。北方粽子多是簡單白米、赤豆、棗,蘸著白糖。而在南方,粽子口味豐富,鮮肉、鮮肉、火腿、蛤蔞、蛋黃、豆沙、排骨、蜜棗、蓮蓉等,都能在粽子裡變成可口的美味。形狀多體現地域特色…

  • 10 # 四川會理古月

    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是需要吃粽子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吃粽子,吃粽子有什麼含義呢?其實吃粽子也是中國的傳統。

  • 11 # 閒看落雨yu

    我查了一下,說五月節的含義有多種,現在每到五月初五百姓吃粽子,是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七律·端午節

    鼓點龍舟往事追,汨羅江水擁傷悲。

    一生豪傑難圓夢,八斗高才未展眉。

    正氣清風為治腐,忠魂傲骨以扶危。

    滿懷憂憤沙沉石,天問聲聲著楚辭。

    注:五月節吃粽子,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 12 # 餘益惠健康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回到家裡進行團聚,所以,現在的端午節又有閤家團聚的意思。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節也變得溫情起來,吃粽子也變成了團聚的象徵。

  • 13 # 百科寶典

    1、紀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普遍公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老百姓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2、“粽”驅蛟龍

    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要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且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 14 # 仙子在農村

    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日。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做節日。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 15 # 清歌兵語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犧牲的民族英雄——屈原。除此之外,其他的含義,您知道嗎?據我所知:

    第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吃粽得子”之意。因為“粽子”的諧音是“中子”,人們希望吃了粽子就能得到心儀的兒子,因為古時候勞動力就是生產力,有人多力量大,人丁興旺、多子多福之意。

    第二方面是吃“粽子”有“中取功名”之意。有句俗語叫“吃了端午粽,才把錦衣送。”因為“粽”通“中”,古時候的科舉制度考試,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讓考試的人多吃粽子,希望他們能一舉高中。

    第三方面是吃“粽子”有“光宗耀祖”之意。因為“粽”通“宗”。所以古時候家家戶戶的人,都在端午節的這一天吃粽子,期望家人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第四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對美好生活嚮往之意。因為粽子裡面包的是“大棗”寓意著“早生貴子”。有的包的是“紅豆”,寓意著相思,有思念遠方親人之意。吃的時候蘸著白糖,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總之,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歷經千百年傳承至今,歷久彌新,包含著中華兒女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願……

  • 16 # 歲月有金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千年習俗,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人們要在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五月節這一天,划龍舟,撒棕子,乞求魚蝦不要去吃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的屍體。

    幾千年來,相沿成習俗,多麼地可歌可泣,何等悲壯感天地!

    華夏民族永遠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民族,源遠流長。讓我們凝聚在熱愛祖國人民的信念裡,去傳承這一民族精神吧!

  • 17 # 鑫時空

    五月節的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一訊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懷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人們從四面八方划著船趕來搶救,並把粽子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來歷的傳說。其實,早在屈原之前,就有類似的風俗了。 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品德高尚,詩篇感人,人們敬重他,便把這些活動和救屈原聯絡起來。從此,這傳說很快傳遍華夏大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 18 # 使用者子曰詩云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很早,比屈原要早得多。把紀念屈原作為端午的一個活動,是屈原死了幾百年後的事,魏晉以前沒有這方面的文獻。吃粽子源於南方竹筒飯,後來才用箬竹葉或蘆葉包,主要是“嘗新”,嘗一嘗新收的早稻,當然也要與祖宗分享(祭祀)。要說意義,應該是嚐嚐哪種稻米味道好,選為下一年的種子(在不少地方方言中,粽子與種子諧音),可參見有關文獻。

  • 19 # 走入叢林中

    從小就愛吃粽子,快到五月節的時候就等候這一天的快點到來。那個時候就知道吃粽子,不知道它的含義,長大了也就明白了為什麼五月節要吃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這是個傳說,一輩一輩兒的傳到了今天,還會繼續傳下去。不過今天的粽子已是花樣翻新,品種多樣,不妨東西南北走一走,一定會讓你口味大開。

    這就是五月節的含義。

  • 20 # 宿雨沉歸

    端午節吃粽子是自古以來的習俗,那麼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寓意呢?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吃粽子寓意求子,“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又諧音“中子”,因此民間又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端午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因為“粽”和“宗”音近,所以家家戶戶過端午節時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吃粽子也寓意功名得中,因為“粽”和“中” 音近,而古代科舉考試通常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的人就會吃粽子,寓意一舉高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著不孝,死了燒紙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