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家和業興

    一,

    莫嘆深春滿地花,

    曾經豔麗放光華。

    只要心中春常在,

    優閒自得迎朝霞。

    二,

    《清平樂、難忘》

    濤聲依舊,

    歲月敲更漏。

    一段人生風雨驟,

    別緒幽思深厚。

    難忘並肩戰鬥,

    深情縱筆千行。

    往事回眸惆悵,

    甜密回憶收藏。

  • 2 # 清泉咖啡

    這個和年齡有關係吧。很多年輕人多有大志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生活,買幾套房,開豪車什麼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慢慢嚮往恬靜的生活。

    我的理想生活就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中所描述的那樣: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 3 # 手機使用者漁翁

    也許是過了知命之年,也許是看淡了生活,不再向往紅塵滾滾,不再追求燈紅酒綠,只想尋一方淨土,過屬於自己的生活。而最能體現理想生活意境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縱有豪華大廈也只是棲身而已,因此簡陋的房子,只要冬溫暖夏涼快也是不錯的選擇。也不需高大的庭院,簡陋的籬笆圍著四周,院內種滿蔬菜。碧綠的苔蘚悄悄爬上了臺階,青翠的草兒多情的映入簾內。遠山青黛,近竹搖曳。山花爛漫,小溪喘喘。鶯歌燕舞,萬籟自然。這就是理想的所在。

    不需要世外桃源,也不希望被世俗打擾。不再為時間發愁,一覺睡到自然醒。有朋自遠方來,勿需客套,沒有寒暄,一壺清茶,兩個石凳,可袒胸露乳,可放浪形骸,不局於禮數,不醜於世俗。從《詩經》談起,從《史記》談起,海闊天空,性之所至。天文地理,無拘無束。夕陽西下,抓兩條肥魚,倒一碗濁酒,燉魚待友。交友無需多,得一二可談可訴足矣。

    自然是最偉大的,把自己融入自然是對生命的超脫。捧一卷書躺在深林的草地上,聽水流的聲音,聽小鳥的聲音,聽花開的聲音,更能領悟生命的意義。喧囂的社會再也影響不了你,工作的勞累再也牽扯不到你,生活的煩惱再也涉及不到你。身心的俱靜會讓你生命得到升騰,你的生命就如同是經受了洗禮,你會涅槃重生。

    看淡世俗,看淡得失,放下名利,放下自我,來自自然,迴歸自然。這也許就是所謂過來人所想要的理想生活吧。

  • 4 # 一葉孤帆行萬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世生活,永遠是我們追求的完美世界,陶淵明的這首《飲酒》,永遠是我追求的理想生活,我帶大家一起來欣賞此詩: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透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裡沒有什麼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這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後代,但他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麼能做到這樣?而後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於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麼,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麼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於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裡,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透過形象來表現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閒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裡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覆體會。對於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後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採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採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於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採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後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汙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 5 # 海峰99

    黃庭堅的這首《鷓鴣天》,我認為最能體現我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譯文】

    深秋的清晨,黃菊枝頭顯露出了陣陣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著斜風細雨吹笛取樂,酒醉裡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頭上。要趁著身體健康努力加飯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盡情歡樂。頭上黃花映襯著斑斑白髮,兀傲的作者就要以這副疏狂模樣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們冷眼相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四門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 6 # 商界詩人高曉君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縱馬馳騁就是我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草原》·高曉君

    碧草白雲藍天, 牛肥馬壯羊貪。

    山下穹廬點點,河淺清澈可鑑。

    小夥揮鞭騏驥,姑娘牽狗撒歡。

    晨起炊煙裊裊,黃昏天際紅遍。

  • 7 # 一無所有230433301

    我最喜歡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裡的田園生活。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其實很多都市人的內心深處都向往單純、和諧、環保的田園生活。就像《圍城》裡說的: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 8 # 閒魚和喵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世生活。

    遠離城市喧囂,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聽蟲鳴,鳥叫,狗吠;看吹胭嫋嫋。

  • 9 # 秋軒夜話

    四月份寫的:

    述夢

    萍蹤向晚詩為侶,浪跡推杯酒作仙。

    一葉輕舟天接水,半帆歸夢霧非煙。

  • 10 # 貼士人生

    二人對坐山花開

    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今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來

    感覺這是說我爸的…

  • 11 # 草貼畫譜

    《空山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詩畫合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詩表現的畫面:深山當中,清秋薄暮,一戶人家,安安靜靜。月色皎潔,從松林間照落下來;清清泉水,從山石上淙淙流過。竹林裡傳來陣陣歌聲笑語,那是姑娘們洗罷衣服歡快歸來。蓮葉晃動,兩邊分開,那是打魚人間划著小舟回到岸上。春天雖然遠去,秋天依然美麗,王孫自然也可以留在山中。

  • 12 # 蓮華先生說六爻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2],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 13 # 旁頭底

    杜甫《憶昔》二首之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可能是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緣故。我雖然也很喜歡田園派的詩詞,但是對這樣的生活卻毫不向往。真實的農村生活並不詩意。

    其實,無論是在城市或者在農村,理想中的生活都應該是物質的富裕和心靈的滿足,二者缺一不可。追求物質而忽略心靈,幾如行屍走肉;單純追求心靈而忽略物質,實在高不可仰。

    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們來說,大家基本上都有一個共識:無論各人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都與國家社會的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人可以超脫這個大的環境而單獨存在。如果社會安定有序,那麼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安寧富足的。相反如果國家動盪不安,那麼就算想要安靜的生活也不可以獨善其身。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一個和平穩定有序的時代裡。

    從改革開放以來,不過短短的四十年時間,中國就從一個一窮二白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時代,一躍跨進了全民小康社會。這樣偉大的成就,無論稽之往史還是置諸未來,都可稱得上奇蹟了。隨著經濟發展,文化科技的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們也開始追求內心的富裕和滿足。也正是在這樣的盛世下,我們才可以在這裡暢想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這使我想到了杜甫的《憶昔》。

    廣德二年,杜甫在成都嚴武的幕府中擔任工部員外郎。當時,吐蕃攻陷了長安城,整個關中遭受到敵軍的蹂躪。身在四川的杜甫,思及往事創作了《憶昔》二首。尤其是第二首,回憶了開元時大唐盛世的絕代風貌。

    首先,在經濟上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經濟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前提,更是一個國家富強的基礎。柳芳在《唐歷》中記載,當時“天下雄富,京師米價斛不盈二百,絹亦如之。”正是在這樣的富庶之下,人們才開始追求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在社會治安上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依然在《唐歷》中,“東由汴宋,西曆岐鳳,行人萬里,不持寸刃。”這種情況在現在看來確實有點稀鬆平常,但是在封建時代,在通訊交通並不大發達的時代裡,能出現這樣良好的治安局面,也算不小的奇蹟了。治安良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經濟的長足發展,是人們各安其位,不必再做刀頭舔血的買賣。

    百姓各安其業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開頭就說:“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國家安定的關鍵,就是在於讓所有人都各安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稱之為敬業。商人們販賣齊國魯國的絲綢,井然有序。青年的勞力在地裡種田,女性就在家織布,每一個人都各安其業,得其所樂。

    誠信友善的人際關係

    天下朋友皆膠漆

    我們總是說一對戀人相愛,是如膠似漆。可是如果天下認識不認識的都如膠似漆,可見社會的信任關係已達到了何種程度。現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我們自然提倡“誠信、友善”,就是希望和諧的人際關係,能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禮制與法治

    叔孫禮樂蕭何律

    禮,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文明禮貌,就是道德。當年漢高祖一統海內,命令叔孫通制定禮制,教化百姓。又命令蕭何根據秦的律法,制訂了適合當時的法令。禮制與法治,到現在為止依然是我們治國的方針。

    這首詩的後一部分,非常慘烈。前一部分所有的美好,在經過天寶之亂後全部煙消雲散。錄在此,不為想過這樣的生活,只為警醒後來人。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其實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社會,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珍惜當下,活出精彩!

  • 14 # 閒白鶴

    七絕•《崢嶸歲月》

    (中華通韻)

    春逐雲霧擊長空

    長空萬里笑彩虹

    彩虹共映夕陽美

    美在華夏春意濃

  • 15 # 平安365贊

    神州山川披綠彩,

    春光明媚百花開,

    無憂無慮自醒來,

    說走就走遊痛快,

    踏春賞景醉情懷,

    滿意歸來意猶再。

  • 16 # 阿蓋翡翠原石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17 # 酒香鏈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是我的理想生活!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18 # 天高雲淡雪域漢

    不知是我孤陋寡聞、才疏學淺,還是老年痴呆、愚木腦袋,反正絞盡腦汁,沒能想出一首詩能表述我理想中的生活。因為自我感覺,我們現在享受的生活是過去所有人們所體會、感受不到的幸福場景和理想表達。

    不是嗎?說陸游的巜遊山西村》吧,“莫笑酒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夠純真浪漫的吧,但打小在農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我,還真不覺得羨慕。

    再說孟浩然的巜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現在的農家樂、鄉村遊遍地都是,交通又這麼發達便捷,要體驗那場景也是分分鐘的事。

    至於說劉禹鍋描述的巜陋室銘》,陶淵明體驗的《飲酒.其五》採菊東籬、悠然南山生活,與我亦不相符。有家有愛人有兒女,我總不可能只顧自己吧去過田園生活吧,況且我我也沒劉、陶那麼高的學問和境界修為。

    也許是我沒啥追求,或許我粗人一枚,理想中的生活真的想象不出來。理想中的生活:飯吃飽,衣穿暖,人人安居樂業,自由自在,國家太平、社會久安。現在過的不正是這樣麼。

  • 19 # 有風來

    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當然就是最最想要的、理想中的理想。自由、愜意、安然、自得。。。

    我的選擇詩為: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達了避世的態度,不再追求名利,只想得到身心的解脫,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當下生活節奏太快,不說每天身心疲憊,也是天天疲於奔命。

    然而,再掙了錢,最後追求的結果又是什麼呢?大多人就會選擇歸於平靜,身心得到放鬆,讓生活能夠慢下來,慢一點,再慢一點。。。

    不再有車水馬龍,只想找一個能讓心得到安靜的地方,可以采采菊花菜,抬頭還能看到青山,山氣環繞間還能時不時的看到飛鳥結伴歸來。人間仙境,流連忘返啊。。。

    待將來,可以放鬆下來的時候,我一定回到老家,守著幾間平房,帶一個小院,種點花花草草,養幾隻小鳥,再弄幾棵果樹,有鳥語花香、果實累累,夫復何求啊。。。

  • 20 # 青青子矜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中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如何爬出青銅段衝上高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