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方天霸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的風光。

  • 22 # 覓輕鬆

    付出勞作與艱辛,

    作品成型倍感親。

    技藝高低看成果,

    匠人仰慕詩人心。

  • 23 # 秋荷霓裳

    我覺得王維的《終南別業》一詩中體現的正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作者退隱後遊山玩水,興至而往、興盡而歸的悠閒的日常生活,刻畫了一位自得其樂的隱居者形象。

    我喜歡這種生活的原因有。

    一、自由。

    首先住址自由。

    此詩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不低,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晚年更是把家安在南山邊上,“閒門向山路",與山溪為友,與松云為伴,遠望層林,深紅淺黃,俯觀清泉,花隨流水,多麼理想的住址!

    其次,行動自由。

    你看作者,興來就出發,山光水色,任其欣賞;鳥鳴深澗,流水潺潺,空谷傳響,餘音嫋嫋;累了,就坐下來,看雲捲雲舒,白雲蒼狗。或走或坐或臥或躺,各種方式,任憑自己選擇,大自然的勝景,盡收眼底,真正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純正的自由自在身!

    再次,思想自由。

    作者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樣,不受世俗思想的羈絆,思考在大自然中昇華,情感在勝事美景中徜徉,“中歲頗好道”,吃齋唸佛,坐看雲起。那自由自在的白雲,不正是作者天馬行空的自由思想的體現嗎?作者的心,就同那有形無跡的雲,真正做到了"無掛礙”。

    二、閒適。

    作者“晚家南山陲”的生活多麼清閒安逸。興沖沖地獨來獨往,侶山林而友溪水。"行到水窮處”就坐下來休息,看著天上的流雲變幻莫測,偶爾遇到林中老翁,就與之談談笑笑,以致於忘了時間,忘了周圍,忘了回家,真正做到了"五蘊皆空“,身心俱已達到真正的"閒適"。

    王維這首《終南別業》,詩短意深,我不去探究其藝術特色,只是覺得他描繪的生活,真是令人神往之極!

  • 24 # 尋夢者7970

    《 飲酒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希望在居住的城市,尋一個沒有車流人潮喧囂的僻靜之處,居一所簡陋的房子,過那種“大隱隱於市”的寧靜生活。早上在東牆下采擷菊花,抬頭看見遠處的山岡,鳥兒結伴歸來。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悠悠然,無所求,無雜念。

    每個人追求的生活品質是不盡相同的,但是,陶淵明的這首詩詞體現了我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25 # niushu生活視角

    舉例:«終南別業 »唐 · 王維

    一、原文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二、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三、賞析

    這首詩既是寫景,也是寫隨遇而安的閒適恬淡之情。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閒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透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

    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淡泊閒逸的心境,清靜恬適的情趣及超然物外的風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如何爬出青銅段衝上高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