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拾
-
2 # 讀史通古今
作為宋哲宗之弟,繼位後將繼續執行哲宗的治國方針。雖然與章惇不睦,但作為一國之主,要有足夠的肚量,仍然任命章惇為宰相,繼續變法之路。
對外關係上,繼續與遼國保持友好關係。面對西北的西夏,此時的宋朝已經具有絕對的優勢,此時需要加快對西夏領土的蠶食。
公元1110年,仿照父親宋神宗,興兵三十萬,分三路伐夏。這次戰爭將吸取神宗五路伐夏的教訓,任命种師道為統帥,全面負責軍事指揮,並知會其可便宜行事。兩個月後三路大軍會師興慶府。此時遇到了西夏最頑強的抵抗,圍困興慶府兩個月仍然未能拿下城池。恰逢雨季來臨,宋軍開始決開黃河。黃河之水奔湧而出,將城牆沖垮。被圍數月的西夏早已糧草不濟,此時更是雪上加霜。不得已,西夏皇帝出降,西夏滅亡。
公元1120年,東北的女真興起,並攻下遼國多座城池。此時女真與宋朝訂立海上之盟,共同瓜分遼國。在與女真作戰接連失敗後,遼國開始向宋朝求救,並向宋徽宗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經過與大臣的多次討論,宋徽宗決定背棄與女真的海上之盟,出兵援助遼國,條件是割燕雲十六州與宋。遼國儘管不願意,但迫於形式不得不答應宋朝的條件。
公元1125年,宋朝任命李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統兵20萬北上接收燕雲十六州,並與女真發生戰鬥。經過半年時間,宋遼聯軍逐漸穩住了陣線,開始收復被女真攻佔的城池。
公元1126年,因受宋遼聯軍的連番打擊,女真爆發了內亂,臣子誅殺了完顏晟,削首送與宋遼聯軍,率女真餘部投降宋遼。女真之禍至此結束。
此時的宋王朝已擁有西夏故地和燕雲十六州,國力進一步增強,在與遼國的關係上取得了主動地位。
-
3 # 飛揚145131626
處在當時的北宋,作為最高統治者,只能盡最大努力強化軍事力量,消除內亂,外禦敵寇,至於其他措施,短期內則起不到多大作用。
-
4 # 俇攘
知道結果後,再去反推過程。很簡單。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1118年左右,派出二三十萬大軍北上,與遼軍會和,直接將剛剛崛起的金國滅了。然後假虞滅虢,回來的路上順道收復燕雲十六州。
第二種方式,就是1124年左右,金軍即將滅遼,派大軍北上,收復燕雲,然後進軍遼東走廊。在寧遠和山海關一線建重城。金軍很難突破。
-
5 # 聽風的故事tar
北宋宋徽宗年間,雖然算不上歷史最強盛的盛世,但我們所熟悉的楊門女將和種家軍就出自於這一時期,可以毫不誇張的講,他是北宋軍事力量最強盛的時期。然而,由宋徽宗的軟弱,朝堂之上宦官奸臣橫行,從而把北宋的江山推向深淵,最終走向滅亡。
宋徽宗作為皇帝,絕對該死!在北宋發生靖康之變以後,由於內部宦官當朝腐敗嚴重,皇帝宋徽宗的軟弱,最終戰爭失敗導致許多無辜皇室宗族和女子成為俘虜。在金軍南下入侵之際,如果宋徽宗當時能聽取种師道之言,北宋的滅頂之災絕對會避免,有可能會延續北宋的百年曆史。
講到种師道,可能會很陌生,但說起楊門女將,大家會如雷貫耳。种師道的種家軍在宋徽宗時期其實一點也不比楊家軍差。種家軍做為北宋的西路軍,在與西夏作戰時,強悍的戰鬥力幾乎把西夏的主力擊潰。可以說只要時間允許和宋朝政君王給力,滅掉西夏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種家軍是宋徽宗乃至北宋時期最強大的一隻軍隊,人數非常眾多,單兵作戰極強,而且种師道的軍事才能非常過硬。
然而,在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之下,註定得不到有效的接納。金兵南下之際,宋徽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70歲高齡的种師道。當時种師道建議宋徽宗御駕親征,親自帶領宋軍應戰鼓舞士氣,而且宋軍的戰鬥力、數量等各方面在當時是完全有把握贏得這場外侵。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軍,宋徽宗卻被嚇破了膽。面對种師道給出的建議,猶豫不決,不能下定決心。後來在朝堂之上的宦官怯戰的心理影響下,搖擺不定。面對金軍兵臨城下之際,才倉促應戰,最終也導致了宋軍敗北,結果就是像“澶淵之盟”一樣“喪權辱國”繼續賠錢。
後來,在金兵撤退之際,金兵放鬆警惕,再加上宋軍忍辱負重的養精待發。种師道又上書宋徽宗,建議宋軍在黃河北岸對金兵主力進行偷襲。然而,宋徽宗的懦弱膽怯,最終沒有把种師道的肺腑之言聽進去。种師道內心又是痛苦又是憤怒,說到:他日必為國患。沒想到靖康之變印證了他的預言。
如果我是宋徽宗,在當時當務之急就是採納种師道的進言,積極響應。作為古代封建集權的最高統治者,在國家危難之際就應該拋棄個人顧慮雜念。給軍隊作為一個表率御駕親征,來鼓舞軍心加強軍隊計程車氣。可以說,當時金軍的主力幾乎已經全部南下,只要頑強抵抗消滅有生力量,作為遊牧民族日後也一時無力再下中原。那麼這個時候只要著手改革就可以保江山無憂。
如果我是宋徽宗,在解決完金患之後。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宋太祖趙匡胤遺留下長達百年之久的政治思想隱患。
改掉宋朝長達百年之久的“重文抑武”,實行文臣武官賢能平等,恢復漢、唐時期的“尚武”抵制外侵的民族精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廢除朱程理學的治民思想,強調儒家思想治國方針;最後,擯棄趙匡胤遺留下來的散沙似的朝堂,打擊宦官奸臣,懲治貪官汙吏。這些問題解決了,我相信以宋朝發達的經濟實力,延續上百年是絕對沒有問題。
然而,北宋末年所發生的農民起義,主要來源於宦官當政腐敗貪汙,再加上宋朝實行“投降主義”的外加政策,與北方“異族”簽訂了一系列的賠款主義政策。使得普通老百姓民不聊生,有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水滸傳》。
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我相信宋朝以後的華夏文明優良的民族氣質精神,會得到很好的繼承,。同時也相信。在元、明、清的歷史也許就不可能發生近代來的屈辱史。所以我們眾觀歷史會發現,今年的世人在談論華夏民族精神時,更多的只是談論秦朝、漢、唐時期的輝煌盛世,很少人提起宋朝以後的那段歷史民族自豪感,因為宋朝就是華夏文明又盛走向衰落的開端。
-
6 # 無雙戰神
宋徽宗犯的錯誤太多了,可以這樣說宋徽宗政治軍事近乎白痴,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去改正錯誤。
一,撒換六賊重用賢臣,以李鋼為相,重用种師道,种師中,宗澤,王稟這些有能力的武將,注重武備。
二,聯遼拒金,絕對不與金國搞海上之盟合攻遼國,在錢糧上支援遼抗金,軍隊就不去了,去了也不經打,延緩遼國的滅亡。
三,收留並信任遼國降將,實際上郭藥師,張覺這些降軍屢次與金軍作戰,戰鬥力遠強於宋軍,徽宗斬殺出賣張覺給金國,寒了郭藥師等遼國降軍的心,如能用心撫慰他們怎麼可能復降原死敵金國呢?
四,與西夏講和(當時西夏己被打服了),調集宋軍精銳西軍的種家,折家,姚家,劉家,建立最少三道軍事防線,多建城,堡,溝,樹林延緩金軍騎兵的衝擊力,建立戰略縱深,第一道防線應在宋遼邊境,第二道在太原等二線城市一帶,第三道守黃河二岸,應集結守備部隊和戰略預備隊。
五,放棄重文抑武的方針,文武並重,給武將獨立指揮權,建立軍機處,由專門軍事人材參謀軍事,培養優秀中低層軍官,訓練為國盡忠的新軍,淘汰打醬油的舊軍隊,尤其是禁軍。
六,全民放棄不求上進,貪圖享樂之風,全國上下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態,全民尚武重振漢唐雄風。
做到以上六點,遼亡後金國必不敢輕犯宋國,就算以後侵宋,三道防線也輕易打不破,假以時日憑宋朝的經濟實力和巨大的人員優勢,金國會拖垮,戰略上宋朝會遂步取得優勢不會亡國的。
-
7 # 甲殼蟲騎士
假如我是宋微宗的話,推行新政改革,勵精圖治,剷除奸臣蔡京,潼貫,專心朝政,收復招撫方臘,宋江梁山泊,訓練新軍,揮師北上滅金破西夏,南下攻破大理國,一統天下,建立大一統王朝大宋帝國,名垂青史,並列秦皇漢武!主要有三方面措施如下:
1.承繼大統,登基稱帝,推行新政:宋哲宗是我哥哥,北宋第七位皇帝,當然了我是第八位皇帝宋微宗趙佶出生公元1085年,1136年去世。在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逝,無子,在皇后的主持下,立為太子之後登基為帝,朝堂之上弊端日勝,各地貪官汙吏太多,冗官,冗兵,冗費,以及各地均有農民起義不斷,天災人禍時有發生……大赦天下,推行新政改革,解決“三冗”朝堂弊端,科舉考試選拔人才,推行軍隊改革建立新軍,大批生產火藥火槍,用於軍事,拔除貪官汙吏裁撤蔡京,潼貫等人,重用人才,賢明之士,免除有天災百姓賦稅徭役,改革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
2.對內剿撫並用,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民休息:對於方臘,宋江梁山泊聚義等人,以撫為主,以剿為輔,恩威並用,唯才是舉,重用有才之士,為國家朝廷效力,為蒼生百姓謀福祉,對於那些惡貫滿盈的人,除惡務盡,對於情有可原,法外開恩,迅速平息國內多處起義叛亂的,該殺的就殺一警十,該關的就關,該免除一罪責的就免除,該重用人才的就給予官職和職位待遇,為國效力,像宋江就招撫充實軍隊和朝堂,像方臘就徹底剿滅以儆效尤,總而言之一句:剿撫並用,迅速平息內亂,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和國力,增強大宋的綜合實力。
3.對外實行遠交近攻,先南下大理後北伐大遼金國,再西北滅西夏:當收復方臘,宋江之後,平息國內起義,推行新政實施十五年後,與民休息,擴充新軍,也就是到了北宋宋微宗公元1115年,再花費五年,建立一支五十萬的火槍火藥新式軍隊,在我登基為帝到建立一支五十萬的新軍這二十年期間,對外實行遠交近攻,以和親,冊封,談判為主……等我宋微宗在公元1120年,先南下派三十萬新軍三個月,滅掉大理國,輕而易舉,在1121年,北伐遼國和大金,派出八十萬禁軍,兵分兩路,一路宋江為主帥,帶領吳用,楊志……等梁山好漢二十萬新軍火槍軍,十萬步兵,十萬騎兵去滅金國,另一路方臘為主帥二十萬新軍火槍軍,十萬步兵,十萬騎兵去滅大遼,用時估計三年,徹底滅亡遼,金兩國,這也到了我大宋宋微宗1124年……西夏聞訊,西夏皇帝率全國來降,一統天下,歷史上截止我大宋第四次大一統王朝,就在我有生之年與秦始皇西晉司馬炎隋文帝楊堅並列,名垂青史,萬古留芳……也未嘗可知!
總結: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礁江渚上,貫看秋月春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8 # 不畏未來
只要舉措得當以北宋的實力不被滅國還是很容易的。北宋的滅亡跟宋徽宗的自作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停止自作。
外交上,連遼抗金,保持和西夏的關係宋徽宗貪圖虛榮,妄圖收復幽雲十六州來達到先人沒有完成的遺願,以此來給自己的功績加分。在不瞭解情況下,接受遼人馬植的建議,主動遣使渡海到遼東與金國結盟,一同滅遼國。宋朝背盟棄信,失去一個盟友。對於當時的金國就是一個天大的餡餅,可能連北宋在哪裡都不知道。保持西夏的關係,防止西夏從中漁利。
軍事上,改變文人主政的局面。啟用主戰派瞭解宋朝的都知道,當年宋太祖為了防止武將造反,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政策,削弱武將的權利,形成文人主政的局面,要達到內外同修,加強對武將的信任,啟用宗澤、李鋼等主戰派。
內政上,銳意改革,改變積貧積的局面,進賢人遠小人罷黜所謂的“六賊”,給予相應的處罰。適當的改革,變法圖強,發展經濟,同時改掉自己的不良嗜好,遠離小人,重用賢臣。停止對江南的搜刮,防止農民起義。適當的給予促進經濟的鼓勵,可能也就沒有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
當時的首都汴梁是國際的大都市,金國派兵包圍汴梁,連四個城門都不能完全包圍。自保肯定沒有問題,其他的方面不說了,不喜勿噴。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意見?
-
9 # 金海事故匯
寡人生性懦弱,不喜朝政。主要還是沒有變法的能力和方法,沒有還不如不變法。如果讓寡人穿越再來一次,一定好好教育皇子們然後選個有能力的太子。早早傳位於他。這樣寡人既對得起祖宗們 又能賞花賞月賞詩詩。
-
10 # 淮人
假如我是宋徽宗,先從內部抓起,逐漸排除奸臣,任用有才能的忠臣,軍權集中,大膽啟用新人,加強軍對實戰訓練和思想教育。獎勵農商,疏通河道,同時加強友好鄰邦的交流,向虎視中原的強鄰示好,麻痺對方,等國力強大到可以用兵的時候先統一西夏,再回頭北伐,用五年的時間統一遼金,再揮師東進,統一蒙古,此時天下大定,再把漢人北遷,和遼金蒙各民族通婚雜居,同時把西夏党項族和漢族互遷雜居,天下徹底大定後,加強中央權力集中,各民族官員可互調,軍對可於當地參加農業開墾,也可就地定居,此時就可以把儒家的思想請進來,加強民族教化,中國可定也。
-
11 # 江南品古
如果我是宋徽宗,絕對不會再做文藝皇帝,而是追求文治武功,力求功在當代,利在後世。
一、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李崗、宗澤、种師道等主戰派,遠離童貫、蔡京等奸臣。
二、重用武將,大興軍隊。
想要保證北宋的江山屹立不倒,必定要大興軍事,重用武將,而不是一味的重文抑武。
三、戰略上聯遼抑金。
在軍師戰略和眼光上考慮長遠,明白辰亡齒寒的道理,放棄和金國聯合瓜分遼國的錯誤戰略,而是轉而和遼國聯合抑制金國發展。
四、重整吏治。
北宋冗官的局面太久,帶來的後果是國家積弱,政治腐敗,必須改變這種狀況。
五、繼續變法。
王安石變法中正確的部分繼續進行,繼續任用章惇等支援變法的大臣,將變法繼續到底。
六、吞併西夏,增加國力。
宋徽宗時期,北宋對西夏擁有絕對的優勢,既然如此,我會吞併西夏,增強國力。
-
12 # 厚德載物83860
作為一個學習歷史之人,對於宋徽宗這位皇帝,我們在看其治國方針以及選人用人方面的做法,從中可以得出幾點結論。
第一:在選人用人方面有缺陷,任人為情,任用大臣都是些陰險之人,有的無能,有的無德,如蔡京,高俅之類。
第二國家在戰略層次上犯了錯誤,在對外族的政策上實行聯合金國滅遼國,這是極其錯誤的,最終被金國所利用,自己國家落了個被滅國的下場。
第三:徽宗本人在治理能力上有欠缺,能力有些不足,加上本人有貪圖享樂思想,最後結果就可想而知。
第四:這也與當時社會大勢有關,北宋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不斷,這一切都為北宋走向滅之起推波助瀾作用,成就其是個無能的皇帝。
作為一個皇帝要想成為一箇中興之主,必須具備能掌握歷史大勢,社會大而之氣,在處理內政與外交中能把握控局勢,看清局勢,形成自己完整的戰略思想。在關係國家前途命運問題上少犯錯誤。對內上關注民生,化解社會矛盾,對官吏管理上定要從嚴從緊。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歷史的教訓後人一定要銘記。
-
13 # 高寺鎮主治偏癱
假如宋微宗是我,我也不想亡國,怎麼辦呢,加班生產更大更多的原孑彈,氫彈,鐳射彈。給那些妄想亡我國家之徒,以徹底解決,讓它們滾出地球。
-
14 # 哎鴨嘛
借力打力,韜光養晦,培養幕僚,扶植清流,屯兵于田,利益牽扯奸臣精力製造矛盾。兵,政,經,外。多線操作,還要平衡,累死。還是吟詩作對吧[笑哭]
-
15 # 天國第一美男
怎麼做都得亡國,他的祖先趙匡義和叔祖趙匡成害死了趙匡胤就種下了這個因果,宋江方臘起義就是破壞宋朝的根基去的。他不亡國南宋怎麼迴歸趙匡胤的血脈手中。
-
16 # 夕陽滿天
我們中華民族,有近千萬平方公里疆土,有善良勤勞的工農大眾,有儒釋道傳統文化,有五十多個民族,有黃河,長江慣穿東西。是滅不了國的,如八國聯軍侵犯,是暫時的,最終被勇敢的中華人民趕回去,。這幾十個民族誰掌政權,都叫中國,因為傳承著中國文化,。
所推翻的是政權,"官員腐敗了,人民起來反抗,推:倒舊政權,建立新權,都是中國。千萬不要把河流,山脈,國界,人民,文化,和政權混為一團,這是兩個概念。比如,滿清時叫中國,中華民國完全不是那夥人了,還叫中國。
-
17 # 補言而蹊
哎!
據說趙匡胤當上了皇帝,有人跑著去
對他的母親表示恭賀,母親嘆息道:你們認為這是好事。一旦出現災難或者不好的時候,那麼會連累到趙家的子孫呀。
靖康恥猶未血。臣子恨。何時滅?
-
18 # 龍的傳人5552
宋朝是趙匤胤陳橋兵變奪得天下,所以宋朝一直壓制武官,防武官兵變,效仿陳橋兵變的故事,顛覆趙氏宋王朝,所以重用文官,以至宋王朝滿天下以文為上,全國文彩飛揚。到宋徽宗時,邊防廢馳,給金國入侵創造了機會。宋徽宗如加強武備,重用武官,宣揚尚武精神,增加國防意識,則可以抗擊金而不被俘。
-
19 # wangchengzhia
做為徽宗來說,主要的威脅來自金兵。其鋒頭正盛,而汴京無險可守。吾以為穩妥之計是及早遷都。可以將都城移至江寧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然後組織積極防禦。可派李綱守汴梁,再派重兵守濟南、徐州,以扼金之勢頭,西面戰線當重兵守襄陽、洛陽,以對金兵成鉗制之勢,分其攻勢。若不利,則退守襄陽、合肥、徐州一線,以南京為總排程,協調防禦,應該能扼其鋒芒。
若形勢有利,則可於山西、河北兩線反擊,派兩員大將,分襲太原、鄴城 ,不求收回幽雲十六州,能在太原、鄴城形成第一道防線也是有利的。這樣,大宋不至於亡國,宋之江山可繼矣!
-
20 # 航海王之水手
北宋到了徽宗年間,表面上民眾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這不,官家最喜歡的上元燈會可真是熱鬧非凡,當時東京汴梁的繁華有清明上河圖為證。但是,靖康之變的爆發打破了宋人的美夢,這後果是趙佶咎由自取,我如果是他,會這樣做。
勤政愛民,以身作則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要把心思放到朝政上,減少琴棋書畫的時間,更不搞花石綱這種勞民傷財的東西,我特別不能再惦記李師師,要慧劍斬情絲,斷絕和她的來往。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只有我做好了,下面的人才可能做好。
親賢臣,遠小人蔡京專擅玩弄權術,搞黨爭不利國家,童貫宦官只會惑亂朝綱。此次聯金伐遼,據我暗自派出的親信回告,絕不像他們吹噓的那樣建立了不世之功,而是一場潰敗,要讓他們靠邊站。李鋼宰輔之才,种師道可為大將,此二人皆忠勇可嘉,都要重用參與機要。
文武並重,尚武興兵本朝自太祖以來就重文輕武,以致武將地位十分低下,這回伐金之戰,一大敗筆就是文官的宣撫司對武將的司令部頗多掣肘。以後需要給前線將領指揮決斷的權力,矯枉必須過正,現在不是擔心武將功高震主的時候。
制衡遼金,三足鼎立端詳著牆上的地圖,我沉思良久,現在金人坐大,遼國衰弱,若放任女真消滅契丹,則無異於縱虎驅狼,恐對我不利。不如扶植遼國耶律大石上臺執政,必對我感恩戴德,支援他與金之完顏氏一爭高下,互相牽制,那麼燕雲十六州可得,國家亦可平安,此一舉兩得之計。待我兵強馬壯之時,將以強者風範打破這一平衡。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每當讀起岳飛、宗澤、陸游的詩詞,心中無不慷慨激昂,為之動容。我要是宋徽宗,就一定要避免靖康之變亡國恨,杜絕“北行見杏花”一幕的出現。
今天看了一下宋朝皇帝列表,感覺每一朝都很屈辱,假如你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當時蔡京、潼貫奸臣主政,方臘、宋江農民起義,金兵南下入侵,你怎樣做才能不被滅國?
回覆列表
1,首先我不會去做聯金滅遼這等愚蠢之事。
2,繼續神宗直到哲宗時期改革,選擇真正有才能的改革派,至少不會像徽宗一樣左右搖擺,玩起權術那套路。
3,蔡京,就讓他去書畫院做一管事的吧,至於童貫去守先陵,其餘同黨全部打發去一邊。
4,在遼被金打的快沒還手之力時,遼朝皇帝來求援,我當然願意出兵幫助遼了,但是必須也得拉上西夏,不可能靠我大宋一個去救遼。
5,最後整兵厲馬,把文官領兵,武將輔佐的祖制去掉,改成武將領兵,文官輔佐,提高軍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