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白日殤
-
22 # 袁君保
《三國演義》中哪一場戰役是奠定"三分天下″的關鍵之戰?
.七律
論"三分天下″決定性戰役
.
三國之爭烽火連,
九州其難黎民艱。
曹魏軍強地盤廣,
孫吳兵弱勢力單。
劉蜀漂移無據點,
江山欲奪最困難。
赤壁破曹三分定,
錦囊得國一局賺。
.
官渡之戰,陵夷之戰,雖是三國時期兩個大規模戰役,但並不是決定性戰戰役。縱觀三國時期動盪繁雜的局勢,全面深入地分析曹魏政權勢力、孫吳軍力和劉蜀兵馬,三方實力差距相當大,其實,是赤壁之戰,吳蜀聯軍火燒曹軍八十萬,才大大削弱了曹操的軍事力量,使得劉備有了爭奪地盤、不斷髮展、逐漸壯大的機會,使得孫權有了擴充兵力,站穩腳跟的喘息之機,所以,真正奠定"三分天下″的關鍵戰役是赤壁之戰。
-
23 # 豹眼看歷史
毫無疑問,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最關鍵之戰。歷史是按照這個趨勢走來的,《三國演義》也是這麼描寫的,這或許也是演義七分實三分虛的依據吧。
演義從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到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龍弔孝,耒陽縣鳳雛理事”,用整整十五回來描寫赤壁之戰的情況,這在一百二十回的小說中,可謂是佔據了很大的篇幅。足以說明,赤壁之戰在羅貫中心目中的份量。
如果赤壁之戰,曹操摟草打兔子,先把劉備幹掉,或者把劉備趕到交州去,再順勢拿下江東,哪裡還有隆中對,哪裡還有三足鼎立。
赤壁之戰,孫劉結成聯盟,並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阻止了曹操繼續南下,也阻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
孫權憑藉赤壁之戰的勝利,把曹操趕回了北方,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後把曹仁擠走,佔據江陵。保住了江東的地盤,也就保住了與曹操抗衡的資本。
之後,孫權多次擊敗曹操的南侵,而且抓住時機,不斷蠶食曹操在江淮地區的勢力範圍,穩穩地佔據了一足。
因而,豹眼還是認同一般的史學界定論,把赤壁之戰作為形成三足鼎立雛形的根本原因。
至於曹操平定北方之戰,孫權爺們平定江東之戰,劉備平定西蜀之戰,以及曹操平定西涼之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江陵之戰等等戰役,對於三國最終的形成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果以上任何一次戰役的結果發生改變,都會改變歷史的走向,最終的三國局面一定也會改變。
比如,官渡之戰,如果曹操戰敗,袁紹一統北方,那麼歷史就會改寫。
如果漢中之戰曹操獲勝,順勢拿下益州,也就可能不再有三國鼎立。
如果江陵之戰曹丕擊敗了孫權,將孫權滅掉,就不會再有吳國,也就不會再有三國。
按照這個邏輯的話,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最為關鍵。如果當時把董卓殺掉,關東諸侯就可以匡扶漢室,大漢王朝就可以千秋萬代,也就根本不會存在三國這檔子事了。
因此,在豹眼看來,赤壁之戰之所以被稱為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根本在於曹操此戰的失利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性,而劉備、孫權則藉機開始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特別是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曹操退回北方以後,沒有能力繼續再次南征,休養生息五年,首先平定關中、西涼地區。等曹操解除了後顧之憂,但劉備、孫權也成了氣候,三足鼎立的局面事實上已經形成。
赤壁之戰,是形成三分天下雛形的關鍵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
24 # 梅苑評史
我認為赤壁之戰就是奠定“三分天下”的關鍵之戰。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就已經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當時讓劉備心生一震,但是世界上沒有可以預見未來的人,只有對當下形式分析後進行合理的推測的人,而諸葛亮就是在做一種推測,這場推測的核心就是赤壁之戰的勝負。
01北方大定,曹操南下曹操在官渡打敗了北方袁紹,一舉把青冀幽並四州收入囊中,加上曹操自己的大本營兗州、徐州,天下九州只剩下西涼一州、荊州、益州、漢中一郡、江東八十一縣還未統一。其中最具威脅的只有江東的孫權周瑜。
諸葛亮就是透過天下局勢,斷定曹操南下已成定局。
曹操南下已成定局,但是勝負不明。
若勝,則是曹操一統天下,像西涼馬騰、韓遂,益州劉璋、漢中張魯都不足為敵,曹操一統已成定局,當然也沒有劉備什麼事了。
若是曹操敗了,周瑜大勝,甚至周瑜斬殺了曹操,那麼周瑜必然趁勢取荊州,然後立即北上拿下中原,天下大勢也定下了,孫權奪得天下,至於周瑜和孫權爭不爭權,也都沒劉備啥事了。
要想讓劉備在兩者之間立足,就必須要讓孫曹兩家勢均力敵,劉備漁翁得利,這裡就是諸葛亮水平的體現了。
02曹操必須敗,孫權不能勝在曹操南下時,劉備是唯一一個和孫權站在一起的諸侯,不是因為劉備多麼深明大義,而是無論是曹操贏了還是孫權贏了,只要劉備冷眼旁觀,未來的天下都沒劉備什麼事情了。
諸葛亮就讓劉備與孫權聯盟,來求得對曹作戰的勝利。
而諸葛亮自己則孤身入周瑜營中,加入了孫權軍隊的作戰中樞,瞭解第一手的作戰資訊。
當諸葛亮瞭解到,周瑜一系列的佈置,如用反間計殺蔡和、再讓龐統取獻計鐵索連環、掌握了風向變幻。
諸葛亮斷定曹操必敗了,這時候他開始了計劃的第二部,讓劉備帶兵回荊州,與周瑜則是說堵住曹操的退路,實則是為了讓曹操跑掉以便於制衡周瑜,而且劉備回荊州可以搶得先機佔領荊州。
03殺周瑜,連曹抗吳看過三國的人都很熟悉孫劉聯盟,吳蜀聯手對付曹魏。
但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立即搶先拿下了荊州,而且放走了曹操。
這時的東吳兵鋒所向無人可以匹敵,所以諸葛亮做出了兩項安排:
第一,讓劉備在和孫權喝酒時無意間提到:周瑜這樣的人才,怎麼可能甘心位居人下呢?
除了離間計,還承認荊州是借東吳的,以此用來緩解孫劉的關係。
第二,與曹操保持默契。
荊州是百戰之地,位居中心地位,東吳想要打曹操,必須先打劉備,所以一旦周瑜攻荊州,曹操必然出兵從合肥攻打東吳。
這才是劉備去借荊州,周瑜為何不強行攻打的原因。
04漁翁得利在這場赤壁之戰中,曹操差點死在江南,損兵折將。孫權傾整個江東的力量贏下了戰爭,卻被劉備取了荊州,還堵住了孫權擴張的路,最後導致周瑜死在長途跋涉取益州的路上。
劉備由此取得了荊州,拿到了例益州最近的地方,削弱了曹操的軍力,又抑制了東吳的擴張,可謂一舉三得。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之勢終於形成了!
-
25 # 帝國烽火
赤壁之戰。
208年統一北方的曹操決心南下,實現他統一天下的志向,此戰曹操志在必得,因為他不僅僅兵力雄厚,而且南方割據勢力各自為戰,實力相對都比較弱小,曹操有絕對的優勢。
曹操為了向南用兵,軍事和政治上也也充分準備,他進行了五條準備:1、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5、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在一切準備好後,曹操於當年七月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他的小兒子劉琮接任,劉琮面對強大的曹操不戰而降,自此曹操輕鬆佔據了荊州。曹操的初步戰略兵不血刃的就完成了,但是曹操並沒見好就收,將賈詡“穩定荊州而後圖謀江東”的策略置若罔聞,一心要追殺劉備,完成統一天下的目標。
曹操的逼迫只能越發促使劉備與孫權的聯合,並最終形成軍事同盟,曹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展開決戰。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這給了孫劉聯軍的機會,周瑜抓住這個機會,先詐降,然後用火攻,結果“火燒赤壁”,曹操二十萬大軍被大火燒的七零八落,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取得全勝而告終。
赤壁之戰結束後,此戰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
可惜曹操留下的人不是孫劉的對手,孫劉聯軍乘機攻佔荊州,劉備南下荊州南部,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周瑜佔領南郡、江夏,並且周瑜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此戰之後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給了孫劉發展的時間,尤其是劉備在擁有荊州四郡之後,才有了謀取益州的資本。假設此戰曹操勝利,則曹操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所以說此戰是三分天下的關鍵之戰。
總體而言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回覆列表
最重要的一戰,應該是開啟亂世的一戰!
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劉備,孫堅都是僅有的幾個忠於漢室朝廷的人,他們前去會盟,雖然都是為了各自的前程,但並沒有想過竄漢,反而心心戀戀的興復漢室。
可就是諸侯討伐董卓的那一仗,讓劉備受盡屈辱,讓孫堅得到玉璽,讓曹操差點喪命。一把大火燒退了諸侯聯盟,也毀掉了三人心中的魏巍漢庭。
自此之後,曹操開始爭霸天下,劉備和孫氏雖然過程曲折但也始終沒有屈服,直到最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