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一湖濁酒慢慢喝

    起因:五代十國武將篡權,趙匡胤本身就是武將篡權當皇帝,所以對武將戒心很大

    發展:宋太宗篡兄位,且在武將中威望不高,所以要打壓武將

    高潮:整個文官團體腦子進水,讀書自認了不起,對軍事指手畫腳

    最終:導致整個社會所有階層,都把從軍當成下賤的職業,把軍人踩到泥裡,軍人沒了該有的榮譽感

  • 22 # 舟舟說歷史

    宋朝是如何一步步從勇武變的文弱的。這一切還要從唐朝說起。

    安史之亂

    唐朝是古代歷史上最繁盛的帝國,萬邦來朝。周邊國家都對唐朝俯首稱臣,特別是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的實力達到頂峰。唐玄宗他非常會平衡權力,但是到了楊國忠的時候,楊國忠私自查安祿山的府邸,並殺害他的手下。安祿山這時候手中也有很強的兵權。於是安祿山聯合史思明提前發動安史之亂。(當然,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還是均田制的瓦解導致的,不能全怪在楊國忠上。)

    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由盛轉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藩鎮割據嚴重。唐德宗時期和唐憲宗時期鎮壓了藩鎮,但是很快又反叛了。

    時間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各個藩鎮的將領都開始進行武力割據,北方前後建立了五個朝代。而南方的國家相對平穩,經濟發展比較繁榮。五代以後中國人的尚武精神開始衰落。

    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去世,恭帝繼位。這時候,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黃袍加身,完成了皇位的更迭。

    杯酒釋兵權

    建立宋朝以後,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召集君臣,對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將領說,我是黃袍加身得來的皇位,你們手中的權力太大,我怕你們當中有人會和我一樣啊,你們回家修養去吧。群臣第二天紛紛告病回家。趙匡胤再次兵不血刃的完成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自此武將的權力削弱。

    宋太宗趙光義時期,重文輕武的政策進一步加強,宋仁宗時期,科舉的進士科比唐朝時期多了好幾倍。宋朝計程車大夫越來越多,形成了和士大夫共治的局面。

    總結

    安史之亂以後,文人集團對於武將集團的恐懼加深,進一步奠定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所以說,宋朝一開始就不打算用武力治國,趙匡胤由於處在當時武將紛紛割據的局勢中,所以有點恐懼武將的權力過大,於是釋放武將兵權。宋朝又大開科舉取士,形成與士大夫共治的局面。雖說宋朝武力不強,但是宋朝時期,文化高度發展,成為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之一。

  • 23 # 諾琳珂

    最近,宮鬥劇《清平樂》火熱播出,這部劇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說的是同一個朝代——宋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雖然算得上鼎盛,但多體現在文學方面,在治國、軍隊方面沒有作為,可以說是碌碌無為。宋仁宗在位期間,不僅沒有收拾好契丹,還眼睜睜地讓西夏成為另一個心腹之患!這是為什麼吶?

    這要從政治制度說起,宋朝的統治是一個文人政治,軍隊的改革是軍無常帥,當時文人出任樞密院院長,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宋朝的禁軍雖待遇優厚,但因為更戍制的緣故,而缺少一個知兵的將領,此乃兵家大忌。那麼,什麼是“更戍制”呢?即以禁軍分駐京師與地方,定期輪換,但將領卻不隨之調動。一支強軍定然離不開一個懂兵的將領,一個與兵同休的將領,定然受士卒們的愛戴,士卒們信任他到了願為之效死的地步,那麼這支軍隊就有了軍魂,一個有意志、有紀律、有勇氣,有著傑出戰略指揮和戰術配合的軍隊才是無敵之師。雖然宋朝的物質實力遠在北方民族政權之上,但缺乏戰鬥力的軍隊,過於分權的官僚體制,卻使宋朝數百年間積弱不振。

    所以,宋朝最遭人詬病的是軍事的羸弱,不僅未能像漢唐一樣在草原上大展雄風,而且連本屬於漢地的幽雲十六州都未收回,北宋時和契丹簽訂“澶淵之盟”,最後被金國所滅;南宋則更加屈辱,先是向金稱臣,後被蒙古所滅。所以,宋朝歷來被認為是並且積貧積弱的一個朝代,喪權辱國的一個朝代,因而也被人認為是令人感到屈辱的一個朝代。

     

  • 24 # 半閒山人

    眾所周知,唐朝滅亡于軍事割據。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藩鎮割據問題就越來越嚴重,藩鎮的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

    他們割據一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了一方大權在握的土皇帝,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儘管又苟延殘喘了近兩百年,最終還是亡於此。

    而之後的五代十國更是出現了連年的戰爭和頻繁的政權更迭,這是一個武將把持歷史走向的年代,功高蓋主權傾朝野的軍事將領兵變奪位在這個時代一幕幕的上演

    趙匡胤自己也是透過所謂的“陳橋兵變”這種方法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篡得帝位。所以,趙匡胤理所當然的也會害怕他手下的武將重臣哪一天也來個奪權篡政,那麼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怕就要這麼完蛋。於是他開始了一系列為趙家延續萬世的實行措施,趙匡胤聽從了趙普的建議,制定了“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國策

    不過,光靠打壓軍人,單單“杯酒釋兵權”是不夠的。趙匡胤較其前任的眼光高的不止一籌,他創造性的從制度和文化兩個方面來壓制軍權。制度上,北宋把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三權分離,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權,卻無調兵權。樞密院掌握調兵權。透過權力分離相互制衡的做法來避免某一方做大,從根本上杜絕了五代武將專權的出現。

    除了針對於軍事方面的制度改變之外,趙匡胤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臺。他要求大力發展科舉,消除前朝科舉弊端,徹底取消了門第限制,社會各階級的優秀子弟都被允許應試入仕,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忠君愛國之士。

    有宋一朝,統治者對文人極其尊重,“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俸祿也非常豐厚。重文輕武也帶來了很多好處,最直接的就是經濟發達,科技進步。

    許多文獻認為北宋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經濟最發達的時期,有一定道理。經濟上的發達雖然不能轉化為軍事上的優勢,但內部矛盾大大減少,雖也有宋江、方臘等起義,但規模小,影響有限,很快被撲滅。

    半仙認為: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多發生在王朝末期土地矛盾尖銳或者長期天災以後,北宋享國日短,土地矛盾還沒有爆發出來,加之王安石變法釋放了一部分矛盾,所以如果不是外敵入侵,宋朝延續國祚問題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必要去討好對你死心的前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