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土豆歷史探秘

    三國演義袁紹打不過曹操,重點就是官渡之戰,袁紹70萬敗給了曹操的3萬。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袁紹不善於用人;

    袁紹坐擁冀、青、幽、並四大州,擁有七十萬大軍,帳下人才濟濟,可是卻互相之間勾心鬥角,爭風吃醋,不能和睦共處。文臣武將互相攀比,爭寵,這都是因為袁紹不善用人造成的。

    2、袁紹不用良才,更不採納良謀;

    袁紹帳下文臣武將眾多,但不是被貶就是被排外,得不到重用。田豐、沮授,還有張郃、高覽都是忠義之士,可那個得到重用了,一個個不是被他殺了,就是離他而去投到曹營。

    實力派謀臣許攸在關鍵時候(截獲曹軍情報後)向袁紹獻上的妙計不被採納,反倒遭到袁紹一通大罵,後來許攸投降了曹操,給曹操帶去了袁軍的一些重要的軍事機密情報,促成了曹軍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計劃,使這場戰役出現了重大的轉機,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使曹操這一弱勢軍事集團轉敗為勝。

    3、袁紹不善於用兵,多疑而優柔寡斷,不會抓住有利戰機,以致白白坐失良機; 當兩軍在官渡相持了近乎兩個月的時間後,謀士許攸忽然截獲了曹操軍糧告竭的重要軍事情報,於是他向袁紹獻計說:“曹操屯軍官渡,與我相持已久,許昌必空虛;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則許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審時度勢,這是那麼厲害的妙計啊,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當時袁紹採納了許攸的這一計策,我看歷史將會重寫,那時統一北方的將是袁紹而不是曹操了 總之:袁紹看似強大,卻好大喜功,好謀無斷,機會擺在面前都不能抓住。他和曹操相比,曹操具有所有的優點,知人善任、善於籠絡人才,而且辦事當機立斷,所有,袁紹打不過曹操。  

  • 22 # 箭與橄欖枝

    要想說曹操和袁紹那就不得不得不說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決定了曹操和袁紹誰可以稱霸北方之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主帥上曹操無論是從雄才偉略,識人用人,殺伐決斷,心胸上都明顯強於袁紹,曹操在糧草用盡,想要退兵時,荀彧一封信就堅定了曹操的信心,最終曹操堅持到了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是何等的心胸與氣魄。而袁紹呢?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在徐州攻打劉備,許攸就建議他偷襲許都,他不聽,戰役開始後建議他曹操糧食不足,要和曹操打持久戰,他也還是不聽,白白損失戰機。而曹操呢,許攸一個投降的人,就可以對他很是信任,作戰部署都是按他提供情報制定的。

    再來看看軍師,軍師是一支部隊的智囊,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關鍵的作用。曹操這邊有郭嘉,荀彧,程昱,這幾個人可都是滿腹才華,足智多謀,衷心不二,尤其是郭嘉可是和孔明齊名。反觀袁紹這邊田豐,許攸,郭圖,雖然他們幾個也還不錯,但是和郭嘉,荀彧還是沒有辦法比的,最關鍵是許攸和郭圖忠心度不過,這個個謀士之間還有各種各樣的矛盾,誰也不服誰,唯一一個還算忠心的田豐,卻因為勸諫被袁紹給關了起來。

    最後在來看看將軍們,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帶出一支勇猛頑強的軍隊,他們可以給部隊以士氣,帶領部隊衝鋒。袁紹這邊唯一叫的出來的將軍是顏良和文丑,不過這二位在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就被關羽斬殺了(正史中文丑不是被關羽殺的),戰爭還沒開始就損失二員大將,對袁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在來看曹操這邊許褚,張遼,徐晃,夏侯淵可以說是良將如雲,而且對曹操是忠心耿耿。

    袁紹還有二個不爭氣的兒子,其實官渡之戰後袁紹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地盤基本沒有丟,如果這二個兒子可以同仇敵愾,團結一心,一直對外,憑藉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死守青,冀,幽,幾洲,再慢慢的圖發展,最後至少不會那麼慘,可是這二位可倒好,為了權力兄弟自相殘殺,拼的你死我活,最後得便宜的還是曹操。

  • 23 # 赤鷹a

    三國中袁紹兵強馬壯,為什麼會被曹操給打敗?原因很直白

    東漢末年亂世始於黃巢,更不如說是始於董卓,因為董卓,才豪傑並起,群雄起而討伐之 ,從這之後,群雄割據稱霸,得說,當時實力最強的,莫過於河北界內的袁紹了。可以說袁紹在眾多割據政權中堪稱一霸,一度是東漢末年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這也就奠定了他是想統一北方的曹操的最強的對手。

    這樣之下,兩個人,或者兩個集團一開始就拉開了架勢,也就是江湖中說,兩雄之戰在所難免,於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儘管袁紹敗了了,也可以說曹操僥倖取勝,但沒有動到袁紹的根基。可在之後短短几年,袁紹的勢力漸漸萎縮,到最後已經不能和曹操抗衡,到最後只能被曹操消滅,這裡有很多人要問一個,為什麼會這樣。

    這得慢慢說來,得說在東漢末年,袁紹一門是絕對啊名門望族,他們是“四世三公”,好幾代人都位列公位,而到了袁紹這裡更是發揚光大,他成了一方的霸主,而且還在不斷稱霸,怎麼這麼說,因為他在建安四年,袁紹戰勝了老對手公孫瓚,佔據了青州,冀州,幽州,幷州等四州,實力大增,有軍隊十多萬人,在當時已經是數一數二的軍閥了。可就這麼一個強大的集團,怎麼就敗了,這是因為一人,這個人把袁紹給打敗

    那咱們就拉開了說,官渡之戰是怎麼形成的,說起來,倒不是曹操出兵要打袁紹,而是袁紹先動手,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紹挑選了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攻取許都,由此,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曹操匆忙迎戰,而後方又出狀況,就是三國鼎立之一的劉備也反了曹操,他先後佔領了下邳,屯據沛縣(今江蘇沛縣)。劉備雖然只有幾萬人,可要是和袁紹前後夾擊曹操,那曹操必敗無疑,這時候,劉備已經和袁紹聯絡。為了不被包餃子,曹操親自率領精兵朝薄弱的劉備殺來,劉備措手不及,全面潰敗,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從後邊進攻曹操,可袁紹沒有采納,等袁紹回過味來,曹操已經回軍官渡,由於袁紹的失誤,錯過了絕殺曹操的機會。

    這樣,曹操和袁紹打起了僵持戰,雙方僵持三個多月,這樣下來,處於下風的曹操有些吃不住勁了,兵少糧缺,士兵疲乏,後方也經常出狀況,曹操幾乎沒有能力僵持了。

    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因為出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袁紹的謀士許攸,他給袁紹出謀,不被採納,正巧他的兒子觸犯了法律牽扯到他,於是他連夜逃到了曹操那裡,做為投誠一定要給新主人見面禮才對,於是他給曹操出謀,奇襲烏巢,烏巢是袁紹的糧草存放地,曹操踩納,親自帶五千輕騎兵,暗夜走小路,到地後,殺了守兵,燒了輜重糧草。袁紹得之烏巢被燒,忙派張郃高覽攻打曹營,另一方面去救援,可曹營有準備,攻打不下,曹操擊退援兵,並將高覽張郃迫降,這讓袁紹軍心渙散,大敗而去,只帶走一千多騎兵,剩下的七八萬人被曹操殲滅。官渡之戰,曹操大勝。

    儘管曹操勝利,可袁紹的勢力依然強大,也就是說,袁紹集團並沒有完蛋,仍然有和曹操對抗的能力,可之後為什麼破敗了呢,這主要由於內鬥的結果。這一切是在袁紹去世以後。

    袁紹由於死的突然,沒有確定之後的主人,所以,幾個兒子都想主政,於是,出現了分歧,當時是長子袁譚是青州刺史,二兒子袁尚是冀州刺史,老三是袁熙是幽州刺史,外甥高幹是幷州刺史,這些地盤非常的富庶,特別是冀州,地盤大不說,地方還相當富有,如果哥幾個相互團結,相互牽制,沒有誰能攻破他們的。可是,因為內耗,實力給分崩了。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逝,建安八年,曹操進攻袁譚,袁譚求援袁尚,袁尚拒絕,袁譚大怒,兄弟斷交,就這樣,兄弟鬩牆,曹操看出門道,分別擊破,這樣袁紹的基業給瓦解了。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進兵幷州,攻滅了高幹,從而平定幷州。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遠征烏桓,把逃到這裡的袁尚等人給瓦解,從而徹底肅清了袁氏的勢力,袁紹苦心經營的基業,到此全部崩潰。

    之後的三國,與袁紹沒有什麼關係了。縱觀三國的整個歷史,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僅僅用了七年,可以說是經過了艱苦的戰鬥,才最終徹底的消滅了袁紹集團,袁紹之所以失敗,不是袁紹能力不夠,而是他沒有弄好繼承人的問題,從而出現內訌,這才是袁紹失敗的主要原因,至於曹操,只是借力打力而已。

  • 24 # 有史快看

    三國演義中袁紹為什麼打不過曹操這個問題,其實在當時已經有一位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曹操手下的奇才已經用10句話歸納了,這個人就是郭嘉。那郭嘉究竟是怎麼說袁紹打不過曹操呢?到底是討好自己的主公?還是確有其依據呢?答案很明確,郭嘉所說的話確實有理有據,接下來我們看看他到底說了哪10句話?

    一、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漢成立的時候以信奉黃老之學為主也就是道家理論。到了漢武帝劉徹時,為了將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上,便開始了慢慢著手怎麼才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袁紹依然遵從的是儒家,有很多繁文縟節,曹操則以尊其本心,為人心所向。

    二、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袁紹違背漢室出兵,你以漢室之名出兵,這是義勝。

    三、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自桓、靈二帝以來,統治階級的制度太過於寬鬆了,但袁紹還以更寬鬆的制度來管理下級,而曹操你對軍紀管理嚴厲,獎懲分明,這是管理上的勝利。

    四、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袁紹看起來表面是寬宏大量,其實內心在用人方面心存疑慮,所任用的官爵只有親朋好友,而主公用人時表面上看似簡單,而其實心裡卻有一個明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度量上的勝利。

    五、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袁紹思考的特別多,但是卻很少下決定,行事優柔寡斷 ,而你用謀略的時候能恰到好處,隨機應變,能果斷行事,這是謀略上的勝利。

    六、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袁紹因為有四世三公之資,於是便有很多人奉承,而袁紹本人也是特別喜歡別人奉承他,於是濫用人才,而你誠心對待別人,不為奉承而重用他人,與有功的人才給予信任,放眼四海,有忠正遠見之才都願意輔佐你,這是道德上的勝利

    七、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當別人陷入困難需要救濟時,袁紹是帶“有色眼鏡”的,救濟自己親近的人,對不親近的人就不重視,而你考慮更長遠,做的更周祥,這是仁勝。

    八、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袁紹手下的大臣們為一己私利爭權奪勢,相互之間利用讒言來迷惑他人的人際關係,黑白顛倒,而你用道德教導下士,此為明智上的勝利。

    九、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袁紹分不清是非黑白,而你用禮儀待人,對犯錯的人以法正之,此為文勝

    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不知道帶兵、用兵的要領,而你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士兵們與你馬首是瞻,敵人見之聞風喪膽。

  • 25 # 雲夢狂生

    我覺得主要是兩點,一來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滿天下,這本是袁紹的優勢,畢竟起點高,但這同時也是他的劣勢,由於出身太好,導致他傲慢自大,剛愎自用,好面子而輕實利,通俗點說就是他常常只能把一百塊錢,花出十塊錢的價值。第二點,如果袁紹僅僅是剛愎自用也就罷了,更要命的是他還沒有決斷力,這是為人主的大忌。(為人主你可以什麼都不會,但唯獨不能不會拍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股業績表現優秀,但股價無法上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