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清新人生

    女子並不是通常情況下婦女的全指,而和小人一樣是對那些缺(道)德少能(力)不才之婦的特指,回到原文結合整個句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就不難理解。說的其實就是那些無才無德的婦人和小人一樣難處,你給她一點“好”,她們就會忘了自己的根本,甚至借勢肆意妄為,就像我們平常形容的“忘了自己姓什麼!”;而當你給她們一點點“顏色”,對她們疏遠一點,她們又會心生抱怨。

    理解“小人”?這也許是把鑰匙。通常人們認為“小人”是道德敗壞、卑鄙無恥的人。仔細看看《論語》,這個說法是片面的。在《論語》中,“小人”有兩種含義,一個是從社會地位角度來說,“君子”表示地位高的,貴族或者當官的,小人表示地位低的,平民百姓。一個是從道德角度說的,“君子”是高尚的人,小人是卑鄙的人。

  • 2 # 方圓故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一則諺語。完整表述見於《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要理解孔子的意圖,必須回到歷史的語境,準確把握孔子的說話物件。“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說話物件是“君子”中的“人主”,“女子與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人主”身邊的“臣妾”,亦即為“人主”所寵幸的身邊人。

    孔子強調:“人主”要管理好國、家,務必注意防範和駕馭身邊的“女子與小人”。

    孔子說:“女子與小人,他們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難養身、心、性、命,所以與之相處要有遠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禮,壞了規矩;過於遠離,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於儒學的傳承。如果你孩子和品行不端的小人一起,孩子會跟著他的行為一樣,就難以修身養性,親近這樣的孩子他會舉止不遜,疏遠他又會招致怨恨。”

    孔子所說的"小人",並不是指壞人,而是思想行為不能突破"得失"的人。"得失"價值觀的缺陷是得之喜、失之慮,由"得失"產生的情緒、習慣是誘發人性惡的根本原因。

    "得失系統"的本質是個競爭系統,由得的多少而形成等級金字塔、階級思想。

    當我們在世俗中獲得"成功"以後,容易形成自高自大、驕傲自滿的情緒、習慣,容易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很容易引發災禍。同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三朋四友要跟你混吃混喝、借錢,競爭對手把你當眼中盯,欲除之而後快,小偷、劫匪把你當成了發財的目標。而為了維持"得"的地位,保護既得利益,人會變得冷血、吝嗇,處處堤防,會不擇手段保護"得",身心累於"得"。

    當我們在世俗中"失敗"了或離成功很遠,人會痛苦、埋怨,容易形成懶惰、厭世、暴躁的情緒、習慣。這時親朋好友都遠離你,繼而孤獨、無助,很容易挺而走險,變成小偷、劫匪類的壞人。《易經》裡講"否極才會泰來",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的情緒、行為習慣,很容易擦槍走火幹壞事,身心困於"失"。

    成功的人因"失去"或害怕"失去"痛苦不堪,未成功的人因"未得"、"求而不得"痛苦不堪。然後為了"得"不擇手段、坑蒙拐騙、無惡不作、無所不為、喪失人性,最後給自己、家人帶來災難、禍患,這才是孔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 3 # 益境的山居生活

    我一直對夫子的這句話心存疑慮,後來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覺得孔子說的小人和女子是專指一種狀態,而非所有的小人和女人。自古有教孩嬰兒,教婦初來。也是說的小人與女子的一種狀態,即一旦被情緒束縛,就容易失去理智而不講道理。她們並非不明白道理,而是因為自身煩惱和情緒比較重的緣故,經常矇蔽了自己的理智。如果一個大人或男人也有這種狀態,也屬於“小人與女子”的範疇。這樣理解的時候就感覺比較通暢,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類比的說法,而非對小人和女子的歧視。

  • 4 # 雪白山人

    這裡的小人並不是指壞人一類的,應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一類人。而女子這裡指的也是妻 妾丫鬟一類的人。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出自《論語》

    論語記載孔子的語錄,也就是孔子平時說的一些話。本句話也是十分經典,十分準確的刻畫了你與周邊與你存在依存關係的一圈子人。這些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你對他們的看法或好惡決定著他們的命運和前途。當你和他們親近時,他們不能像張養浩所說的“正膠漆當思勇退”那樣,會跋扈、熟不拘禮、端些架子等等。當你疏遠他們時,他們又會心生怨恨。

    所以,孔子認為與女子與小人相處是一件令人左右為難的事情,但又離不開他們,所以心生煩惱。

  • 5 # 國學明志

    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句話被人誤解曲解了千年,孔子乃聖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萬世師表,怎麼會去貶低女性呢?古代聖賢的話語,不能只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我就將這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解釋說明一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為:“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中的小人指的是與君子相對,也就是除君子之外的人。“養”並非是養活的意思,而是相處的意思。“遜”,指的是謙恭,恭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和小人都很難以相處,跟他們相處太近,就不懂得謙遜,不尊禮節,如果與他們疏遠的話,他們則會埋怨你。

    其實孔子這樣說話也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這裡面所說的女子並不是所有的女性,而是特指某一部分女子。在古代,君王身邊的女人們,還有一些大家世祖家中的侍妾,指的是這一部分人,她們又被稱為“幸人”。所以說這一句話真正的重點並不在於“女子”和“小人”,這兩類人群有什麼不好的地方,而在於孔子感嘆想要找到合適的,與他們相處的方式比較困難。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一個重禮節的人,講究仁義禮智信,這也是他所極力倡導的。孔子提倡以德治國,以教育去感化別人,也因此被稱為孔聖人。孔子非常著名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等。

    另外,孔子是一個極為注重禮節的人,他每到一個地方,總喜歡先去學習當地的禮節,這也是為什麼他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原因之一。因為孔子提倡人行為要“君子”,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一種純潔淡雅的相交往的心態。

    而與君子相對的所謂“小人”,就是普通人(和我們平時罵“小人”的那個“小人”不同,這個“小人”在古代指的就是普通人),相互之間的交往可能更多的是出於情感或者是利益。所以你跟他相處太過於親密,沒有人願意跟你再保持禮貌與客套,就像現在朋友會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老哥老弟的亂叫,所以叫近之則不遜。

    而朋友之間相互疏遠,像電視劇裡演的韓國人一樣,認識了很久,還互相用敬語,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生疏,所以叫遠之則怨。而孔子是一個很注重禮節的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不舒服的事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慨。

  • 6 # 小高讀書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歷來眾說紛紜,尤其因其似乎存在歧視婦女的觀念而成了孔子備受爭議的一句話。

    《論語》的大部分註解,都將“女子”理解為一般的女人, 把“小人”理解為與“君子”相對應、德行不好的人。

    南北朝時期皇侃的《論語義疏》將進行話解釋為:“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與小人,近之則誠狎而為不遜從也。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若遠之則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

    說君子和人交往時,別人越親近他,他越恭敬別人。而女子和小人,別人親近他們,他們就會對別人失去恭敬心,變得放肆;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彼此因為距離遠沒有來往了,友誼依然存在。而女子和小人,別人若疏遠他們,他們就會產生怨恨,抱怨別人不和他們來往。

    南宋的朱熹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此小人,亦謂僕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二者無患亦。”朱熹將“小人”理解為奴僕下人,將“女子”理解為小妾。並提出建議,認為君子對於這兩種人要慈愛和莊重的態度並舉,就不會有孔子所說的麻煩了。

    而到了近代,又有學者提出了新的理解,認為“女子”就是指昔通的婦女,而“小人”則是指那些不知不學的人。

    “小人”因為沒有自己的精神,“女子”因為經濟地位不獨立,他們的共同特徵便是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因此孔子這樣說並非歧視,只是一種客觀的看法。

    此外,還有人從句法結構上解讀這句話,認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女人與小人”的定語,因此並非所有的女子與小人都難養,只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女子與小人”難養。

    總之各種解釋五花八門。不過不論是何種理解,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從情理還是從邏輯上來看,孔子都有歧視女人的嫌疑。這一點,仔細讀一下《論語》就會明白。

    我們不能因為孔子是聖人,就故意曲解他的思想而去美化他。

  • 7 # 蚌埠大山

    孔子雖然是聖人,但也脫不開封建思想的影響,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這句話完全正確,但是,這句話放在現在,就是不合時宜的了。我國進入了21世紀,中國正大步邁向全民奔小康的時代,但一些封建殘餘思想死灰復燃,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在農村或偏遠山區,生男孩就奉若神明,懷女孩就流產的醜惡現象大量存在,家暴、小三、二奶……讓人義憤填膺,我就不明白,誰家沒有女人?哪個男人不是自己母親生的?我是男人,可最看不起歧視女人的男人,沒出息的東西!

  • 8 # 大任說

    孔子說的話不是金科玉律,但是常常被後人誤解,“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句話便是其中之一,老任覺得這話需要一分為二來理解為好!

    01

    原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是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女子,這裡常常被誤認為是孔子實在貶低汙衊女性,因為後面有刺眼的“難養”二字。而關於對“女子”的解釋也不統一,一說指的是君主寵信的(身邊)人,不是泛指女性;另一說指的是未成熟的女孩。在先秦時期,未出嫁的女性統稱為女子,而不是婦人。總的來說,是指一種特殊的女性群體。按說法一的話,不全指女性。

    小人,不用過多解釋,在儒家價值體系中與君子相對立的一群人,成年男性居多,是男性代表。

    養,一說是培養、修養,一說是相處。孟子常用養浩然正氣,但是聯絡下文,我更傾向於在這裡“養”是相處的意思。

    整理解釋為

    未成熟的女孩和品性不好的男人都不容易相處,親近了就出言不遜,不守規矩;疏遠了就心懷怨恨。

    這樣解釋,有沒有覺得孔子總結得非常到位,從一個男人的角度看的話確實如此,因為跟不成熟的女性相處挺心累的。

    02

    另外一種斷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古人的書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斷句的地方不同,句意有可能就天差地別。那麼,這樣斷句怎麼解釋呢?

    唯,同上。

    女,通假字,通“汝”,解釋為你。

    子,孩子。

    小人及以下均同上。

    整理解釋為:你的孩子和小人為伍,很難修養習性。親近他,他們會舉止不遜,疏遠他,他會心有怨恨。

    孔子說的對不對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孔子也是人,不用把他想象成多麼的崇高不可攀,今人與古人的人性是想通的,以你的生活經歷去驗證,答案就在自己心裡。

  • 9 # 芹草草

    孔子說的確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也的確有道理,但是這句話後邊還有後文——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樣看來,絕對不是把女子與小人相比,也絕對不是輕視女性。

    女子與小人難養,在於“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思是,如果你過於親近他們,他們就會有所不遜,如果過於疏遠他們,他們就會怨恨你。

    但女子和小人之所以如此,我們現在想來原因是不同的。女子如此,是因為愛戀相思,是因為用情之緣故。因此,女子難養,是真情的表現,所以情有可原。

    但小人之所以如此,則完全因為小人之習性:親近他們,他們就會蹬鼻子上臉,甚至輕賤欺侮你;疏遠他們,他們就會怨恨你,甚至背後捅刀子。這樣的小人,我想大家都應該接觸過。有沒有想到這個可以@ 的人,哈哈!

    所以,如果我們完整看待孔子的話,我們就會明白,孔子說的話不緊沒有錯,而且可以說是至理名言!

  • 10 # myp134767

    不對。把小人和女人綁在一起不太客觀也太片面了。可能兩者之間有一些特質相似,但男人就沒有這些不好的特質嗎?這種說法不太尊重女性,也站不住腳!

  • 11 # 大明山人曾遜

    孔子說的很對!

    孔子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道出了君子的一些無奈。但歷史上卻誤解了孔子的本意,認為孔子鄙視女子,將“女子”與“小人”同等看待。

    其實不然。

    曾經聽某位高人說,女子約會的心態是矛盾的:“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

    其實,這樣的心理矛盾男子也有。與情人相處時,親近她則擔心有不重之嫌,疏遠她又可能招致埋怨,分寸的確難以拿捏,正如下一句所云:“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種矛盾心理,從男女相戀的角度而言,無疑是一種微妙而含蓄之美,誠乃君子之雍,淑女之雅。

    但這種情狀一旦出現在君子與“小人”的社交上,則會令人厭煩!“小人”精於計較,沒有胸懷,且心思細膩,擅長糾纏,“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常令坦蕩磊落之君子左右為難。孔子對此類“小人”不屑於詳述,故僅用“女子”來形容其難以伺候(難養也),留下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象。

    這裡孔子絕無鄙視天下女子之意,而是借一件女裝,套在“小人”身上,使之醜態百出!

    因為一件美麗的女裝穿在女子身上自然風光無限,而套在男子身上則不堪入目!

    類似的比喻還有“婦人之仁”、“婦人之見”等等,也都沒有歧視婦女之意,因為有的仁慈、有的見識發生在婦人身上是合理的,但發生在決策人物身上則顯得優柔寡斷,不識大體。

  • 12 # 詹照元

    孔子一生潦倒,三千子弟七十二賢人,為求身安他是有官做的,不為已而為千秋萬代計而立說,不對是你理解錯誤,女人,小孩子你應用心照顧,這關係未來的發展興旺呀……錯在那裡?

  • 13 # 三萬弱水三千飲

    小人機深,多半算計太多,女子情深,多半羈絆太多,對於超脫豁達的人來說,確實難以相處。但是不絕對,尤其女子,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也不少。

  • 14 # 一路花雨

    說的對呀,孔子這句話的原意是,小孩子好女孩子比較難養,小孩子啥都不懂,需要盡心呵護,女孩子容易受到傷害,所以也要小心看護

  • 15 # 我愛我家51245

    孔子說的話不是金科玉律,但是常常被後人誤解,“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句話便是其中之一,老任覺得這話需要一分為二來理解為好!

    01

    原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是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女子,這裡常常被誤認為是孔子實在貶低汙衊女性,因為後面有刺眼的“難養”二字。而關於對“女子”的解釋也不統一,一說指的是君主寵信的(身邊)人,不是泛指女性;另一說指的是未成熟的女孩。在先秦時期,未出嫁的女性統稱為女子,而不是婦人。總的來說,是指一種特殊的女性群體。按說法一的話,不全指女性。

    小人,不用過多解釋,在儒家價值體系中與君子相對立的一群人,成年男性居多,是男性代表。

    養,一說是培養、修養,一說是相處。孟子常用養浩然正氣,但是聯絡下文,我更傾向於在這裡“養”是相處的意思。

    整理解釋為:

    未成熟的女孩和品性不好的男人都不容易相處,親近了就出言不遜,不守規矩;疏遠了就心懷怨恨。

    這樣解釋,有沒有覺得孔子總結得非常到位,從一個男人的角度看的話確實如此,因為跟不成熟的女性相處挺心累的。

    02

    另外一種斷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古人的書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斷句的地方不同,句意有可能就天差地別。那麼,這樣斷句怎麼解釋呢?

    唯,同上。

    女,通假字,通“汝”,解釋為你。

    子,孩子。

    小人及以下均同上。

    整理解釋為:你的孩子和小人為伍,很難修養習性。親近他,他們會舉止不遜,疏遠他,他會心有怨恨。

    孔子說的對不對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孔子也是人,不用把他想象成多麼的崇高不可攀,今人與古人的人性是想通的,以你的生活經歷去驗證,答案就在自己心裡。

  • 16 # 蘭山文苑

    涉及到人性的問題很複雜,不是每個人都同情達理,總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人的思欲不消除,這種現象不回消除,將伴隨著人發展而永遠存在。

  • 17 # 歡樂中國中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知道下一句麼,意思完全不同?

    女孩子們一般都不喜歡聽一句話,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許多女孩子都覺得這句話是諷刺女性,也有一些男性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對,女人確實麻煩事多,但其實大家都誤會了,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為:“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中的小人指的是與君子相對,也就是除君子之外的人。“養”並非是養活的意思,而是相處的意思。“遜”,指的是謙恭,恭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和小人都很難以相處,跟他們相處太近,就不懂得謙遜,不尊禮節,如果與他們疏遠的話,他們則會埋怨你。

    其實孔子這樣說話也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這裡面所說的女子並不是所有的女性,而是特指某一部分女子。在古代,君王身邊的女人們,還有一些大家世祖家中的侍妾,指的是這一部分人,她們又被稱為“幸人”。所以說這一句話真正的重點並不在於“女子”和“小人”,這兩類人群有什麼不好的地方,而在於孔子感嘆想要找到合適的,與他們相處的方式比較困難。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一個重禮節的人,講究仁義禮智信,這也是他所極力倡導的。孔子提倡以德治國,以教育去感化別人,也因此被稱為孔聖人。孔子非常著名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等。

    另外,孔子是一個極為注重禮節的人,他每到一個地方,總喜歡先去學習當地的禮節,這也是為什麼他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原因之一。因為孔子提倡人行為要“君子”,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一種純潔淡雅的相交往的心態。

    而與君子相對的所謂“小人”,就是普通人(和我們平時罵“小人”的那個“小人”不同,這個“小人”在古代指的就是普通人),相互之間的交往可能更多的是出於情感或者是利益。所以你跟他相處太過於親密,沒有人願意跟你再保持禮貌與客套,就像現在朋友會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老哥老弟的亂叫,所以叫近之則不遜。

    而朋友之間相互疏遠,像電視劇裡演的韓國人一樣,認識了很久,還互相用敬語,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生疏,所以叫遠之則怨。而孔子是一個很注重禮節的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不舒服的事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慨。

  • 18 # 龍山種田人

    首先來說一下,孔子說這句話的背景和語境: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在衛國那裡,受到衛國國君的欺騙以及國君身邊小人的愚弄,在離開衛國時,孔子就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所以,不要在任何時候得罪有文化的人,一句話就讓你“流芳百世”。

    言歸正傳,孔子說這句話,其實是針對小人的,結果女人跟著躺槍了,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歧視女人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江湖,就有些內心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和他們親近相處時他們不懂得謙遜有禮地對待別人,當別人看清他們的為人面目,疏遠他們的時候,他們心裡又充滿對別人的怨恨,孔子對這類人統稱為小人。

    至於女人為何讓孔子將其與小人並列,我猜測為:女人被比作是水做的,和男人相比,她們更感性一些,更容易情緒化,而她們的心思不容易被猜測出來,都說女人心,海底針,捉摸不透,因而男人更容易被迷惑。

  • 19 # 遁世豪情

    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對於這句話千百年來有很多人進行了詮釋,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五四運動以後為什麼詮釋點多了呢?

    是因為女人的地位提高了,所以對這句話的解釋詮釋也就產生了變化,有人為此拿起來批判孔子。

    那麼以前為什麼少呢?乃至於沒有呢,因為以前女人的地位不高,女人是小人也好,不是小人也罷無所謂。

    而五四運動以後則不同了,特別是解放以後有人就把這句話拿出來說女人怎麼能跟小人相提並論呢?

    因此這句話詮釋過度就是因為女人的地位提高了,而現在為什麼又不去詮釋了呢?

    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孔子在2000年前說的話,那個時間地點人物的不同社會環境的不同,它所寓意的具體事件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即便是孔子認為女人不行,那也是2000年前的態度。

    實際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女人的地位就是很低下的。你想讓孔子具有現在的共產主義思想,男女平等那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沒有必要糾結這句話。

    這句話比較糾結的是論語整篇都是君子怎麼怎麼著,小人怎麼怎麼著。那麼女子怎麼樣,小人又怎麼樣,突然來這麼一句,所以說婦女同志感覺到很不爽。

    這個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於糾結這句話來表明孔子如何不行或者女人地位現在如何高,純粹是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你看了下面一句話,或許還有更深層的理解,孔子是這麼說的:

    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近之則難纏,遠之則怨。就是你太接近女人和小人了,難纏,你遠離他們呢,他又抱怨,從這個角度上如何理解呢?

    所以只能從學術上語法上來詮釋這句話,絕對不能從更深層的意義以及社會道德價值,人生觀,世界觀來詮釋這句話,否則就跑偏了。

  • 20 # 揚名設計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是一整句話,不能分開看的。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1。楊子彬說女子為特稱非全稱

    2。沈善增說治國之道:女、子、小人為三股政治勢力

    3。錢穆說齊家之道--如何處理同僕妾之間的關係

    只有家裡的妾伺和僕人最難養。你若和他們接近了,他將不知有遜讓。你若和他們遠了,他便會怨恨你。

    4。李敖說女人性格、小人性格

    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難同他們相處的。你對他們好,他們便不知天高地厚,試探你、冒犯你、攪你;你對他們板下臉來,他們便埋怨個不停,說你對不起他。

    孔子認為,在女人身上、在小人身上,顯然是有這種“女人性格”與小人性格”的,因此他發為感慨之言,做了泛指的論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足壇,職業生涯只為一支球隊效力的球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