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菸斗的傳說
-
2 # 不亦樂乎
《西遊記》中“傳經”和“取經”是相輔相成的。
在《西遊記》中要傳經的是佛祖,但天庭也是很支援這個盛事。
而取經的是大唐君主李世民,李世民當初魂遊地府方知道自己奪帝位時造成了大量的殺戮,在還陽後則建水陸大會,欲加信佛敬天。
而佛祖要傳經的原因書中也說得很明確:
“我現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親生,只因餬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贈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四大部洲中南贈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需要三藏真經勸人為善。
許多陰謀論者肯定會說佛祖為了擴張佛教勢力,然而佛祖已經說明其餘三大部洲敬天禮地不需真經,唯南贈部洲多殺多爭,才需真真經修行。所以在佛祖眼中“敬天禮地”即不需真經,這裡的“天”自然是天庭。
《西遊記》中佛祖為一方諸侯,本就是玉帝臣子,且佛祖對玉帝敬重有加,而玉帝也對佛祖十分尊重,當初宣佛祖救駕用的就是【請】字,對於佛祖的取經大業,玉帝及天庭眾神也是萬分支援。而佛祖口中的南贈部洲殺業太大其實正對應的是李世民奪位造成的殺業。
這樣一來,傳經的有情,取經的有義,“取經大業”就順利實行。
在唐僧之前,或許還有一些沒有名氣的僧人也希望取經來修成正果,所以自己去取經,結果在流沙河被沙僧所吃。
對於唐僧師徒取經,並沒有什麼所謂的陰謀,天庭眾神都極力支援,所以叫天天應,叫地地靈;上到三清、四御,下到土地、山神都幫助其順利完成。
《西遊記》講的是修心,核心是三教歸一,而取經大業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
3 # 傑出的猴子
《西遊記》看似是唐三藏曆經千辛萬苦遠上西天佛國求取真經,實質上我覺得應該是佛教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發揚佛教,導演了一出唐僧師徒取經的故事。
為什麼要安排唐僧取經呢?因為當時的皇帝李世民即位以後,日夜受到夢魘擾襲,觀音菩薩化作一高僧來到大唐,說要出售手中的錦瀾袈裟、禪杖,說西方佛國有佛教經義,可助皇帝擺脫夢魘之擾,皇帝一聽來了興致,就挑選了當時最有盛名的唐僧作為取經使者,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經。觀音菩薩贈送完袈裟、禪杖以後,顯出法相,飄然離去,唐王見到了菩薩的法相,對佛教經義更加的深信不疑。
唐僧是誰?唐僧的前世本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名叫金蟬子,因為在如來講經時打瞌睡,受到如來的貶斥,讓他下界投胎。這怎麼看都像是如來自己在策劃的方案,如果老師發現學生打瞌睡,就會開除他嗎?我想是不會的,金蟬子就是在如來上課時打了個瞌睡,沒必要處罰那麼重吧。其中必定有暗通款曲之事。
至於豬八戒、沙和尚,看似是觀音菩薩點化,讓他們保護唐僧取經,我覺得實際上是西天勢力受到了天庭的注意,如來擔心天庭會插手破壞了取經的任務,所以才命觀音菩薩點化二人,加入取經團隊,來減少天庭的疑慮。觀音菩薩為五方五老之一,與天庭諸神向來交好,是做公關工作的一把好手,如來安排觀音菩薩作為取經的總策劃,真是知人善用。
天庭是道教勢力,其實對佛教東傳也有不樂意的地方,就看道祖太上老君安排青牛精下界,用金剛琢談走了如來的十八粒金丹沙,擺明了就是要與佛教過不去,讓佛教拿買路財。
無論如何,最終佛教真經還是流入了中土,佛教的勢力範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
4 # 正小歪
《西遊記》身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人生的每個時間段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
懵懂少年時讀西遊記更多的是喜歡裡面的神話故事師徒四人大戰妖魔鬼怪,看的是情節的精彩、人物的變換,愛不釋手。大學時安靜的坐在圖書館裡重新捧起《西遊記》,漫遊在吳承恩筆下的世界裡,心緒隨著精彩故事情節波濤澎湃之時,更多深思的確是作者對當時社會官官相護官匪勾結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憎恨,也在歎服吳承恩的表現手法。
畢業之後進入社會打拼,經歷世間險惡人情冷暖,有了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又捧起了這本曾經讓我又愛又恨的《西遊記》,猛然醒悟這根本不是在取經,更不是傳經,吳老先生是在教導我們人生在世如何修心啊。
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取經隊伍,沒有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只有唐僧自己。所謂的取經之路不過是唐僧一人的修佛修心之路。這正應了人的一生。
唐僧的取經路是十萬八千里,孫悟空一個筋斗也正巧是十萬八千里,真的是巧合嗎?直接飛過去多好,為什麼要一步一步走?其實孫悟空就是唐僧的心,心的力量是無限的,就像孫悟空的能力,心可以瞬間到任何地方,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所以有個成語叫“心猿意馬”,孫悟空正是唐僧的“心猿”,心是需要控制的,唐僧各種懲罰約束孫悟空(緊箍咒)。所以孫悟空是不存在的,那只是唐僧在修心而已。
豬八戒呢,也是不存在的,豬八戒代表唐僧的慾望,豬八戒的性格:喜歡吃,喜歡享受,喜歡美女,都是最赤裸裸的人性慾望。也可以說是唐僧本身慾望的那一部分,然而人對待自己的慾望總是過分的遷就,所以唐僧從來沒有實質性的懲罰過豬八戒,只是言語上予以告誡而已。
沙悟淨代表的則是唐僧的理性和羅輯思維,仔細回想一下書中的沙悟淨是一個很無趣的人,整天就是在幹活和陳述事實,每天挑著行李,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理性和羅輯思維永遠是無趣的陳述事實。《西遊記》裡沙和尚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就像理性和羅輯思維產生的每句話都是對的一樣。
還有牛魔王,牛魔王是孫悟空的拜把子兄弟。孫悟空是唐僧的心,是唐僧正能量的那一部分心,牛魔王就是相反的,是野心和邪惡。牛魔王和誰在一起的時候力量最為強大,是鐵扇公主,因為鐵扇公主有一把芭蕉扇,芭蕉扇藏在哪裡?舌頭下面。芭蕉扇一面扇出的是風,一面扇出的是火,舌頭是最能煽風點火的,人言可畏。
無論是傳經還是取經都只是人生的過往,真正的意義是“修心”,西行遊歷的目的也是修繕自我,淨化心靈,這正應了西遊記三個字的含義。
-
5 # Ashen
西遊記本質上是講如何排除萬難,取得成功的故事。只是借了玄奘求取佛經的經歷,以之為藍本。如果只把它作為宗教故事來理解就落了下乘。小說中求取的“真經”,其實就是這九九八十一難,克服了這九九八十一難,“真經”已然取得了。從這個角度看,西遊記是以取經為主的,傳經只佔了很小的篇幅,一筆帶過而已。畢竟成功的榮耀,大都類似。而成功過程則各有曲折。
-
6 # 心裡的世界lgl
當然是傳經為主咯。
豬八戒更加是拋妻棄老,一家老小死活都不要啦,扛著鋤頭到西天去開荒。
沙曾更是丟棄了沙場老闆不幹。挑著扁擔就去瀟灑走一回。
白龍馬更是身家億萬的富二代不做,被唐三藏騎著去體驗生活。
-
7 # 紫薇老大
西遊我個人認為,師徒五人在取經的路上就已經成道了,這一路就是成道的路。取的經是大眾的經,八十一難是師徒五人的經!你品,細品!
-
8 # 悲傷角落852
《西遊記》看似東土大唐向西方佛教“求經”,其實是如來主動向東方“傳經”,來擴大佛教的影響。
整部《西遊記》中各派勢力林立,比如佛教,道教,天庭,地府,妖界,人間,而爭執最大的便是佛道兩教之爭。
如來統御西方,東勝神洲在道教勢力範圍下,如來為了向東方滲透勢力,便自導了“西天取經”這一“大工程”,為的是讓東方有更多的信徒,佛教的勢力自然也就進來了。
那為什麼不直接把經書送貨上門呢,非要搞得這麼複雜?因為如果很輕鬆就讓大唐得到經卷,那他們也不會珍惜,不會知道這東西的重要性,不會重視它,自然也就看不到經書背後的勢力——靈山佛教。這樣一來就達不到傳經的目的,反而雞飛蛋打,一無所獲。
為了讓大唐知道佛經的珍貴性,就要讓他體會獲取的困難性,這樣才能讓佛教在唐朝這塊寶地上紮根永駐。
所以如來才安排了金蟬子下凡轉世,因為金蟬子是自己的徒弟,不會臨陣倒戈,而且有能力。所以才有了“李世民遊地府”,讓你先感受一下死亡的恐懼,然後我再出手救你,讓你體驗一下我佛的溫暖,這樣才能讓李世民感受到佛道的用處,才能重視佛教,皇帝都信佛了,那底下臣民安能不信,這叫擒賊先擒王。所以如來沒有殺死鬧天宮的猴子,只是判了五百年有期徒刑,後來被觀音刑滿釋放,猴子還得感謝佛教的活命之恩,用保護師父來作報答。
所以才有了各路妖怪出來搞事,各方坐騎下凡作亂,動靜搞得越大,越證明取經的不易,人們才能越珍惜、越重視,佛教也就藉此紮根於東土了。
所以,《西遊記》看似是東土“求經”,其實是西方“傳經”,而背後則是佛道兩家勢力的爭奪,再進而則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的隱喻。
-
9 # 無一說
西遊記當然是取經為主線,佛祖傳真經,眾生當取經。
師徒展示給我們的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跋山涉水,斬妖降魔,方休成正果。取經就是示現修行之過程,破迷之路徑。心裡的慾望,執著,美色,情慾,貪念,嫉妒……這些才是你取經的真正障礙。那白骨夫人變化一家三口,怎能不讓人動容的失親之痛,即使有火眼金睛明確點明,可深陷之中,終是無法隻身度外;女兒國王那嬌弱之美,及易熔得男兒那鐵石心腸;攀比炫富之意,給了黑熊怪偷取袈裟之機;失信終是錯誤,哪怕只是失信一隻老龜;可解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只作燒燬貪、嗔、痴三毒的警告。
師徒的經歷,也許不是神話,也許我們就是師徒幾人吧?我們也一樣行走在取經之路,路之艱險與師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物慾橫流的世界,紙醉金迷的時代,哪一個不在撞擊你的壁壘。
做一個取經人,取真經,尋歸路。
-
10 # 好看刺激的瞬間
西遊記到底是“取經”還是“傳經”,為何費勁
在讀西遊記的時候我們很容易便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西遊記當成一個取經的故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傳經的故事。之前我們已經說過,取經這件事是李世民提出來的,唐僧根本就不想取經。而李世民是為了水陸法會。但是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你們不覺的這個故事裡面觀音的參與度太高了嘛?
西遊記到底是“取經”還是“傳經”,為何費勁
最近讀了一本小書。說是“小書”,是因為篇幅上來說,此書不長;但是若從書籍的精彩和給我的啟發來說,絕對是非常大的。這本“小書”《煮酒探西遊》,原名是《西遊記未解之謎》。顧名思義,書中寫的是《西遊記》裡大家覺得有漏洞矛盾的地方,
然後給出作者自己的解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大唐可以說是各個階級對佛教都沒什麼好感。首先說說最低的普通百姓。當時大唐的主要信仰是道教,所以這些百姓大多也是信仰道教的。而這裡面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那就是那些沒有信仰的土匪,代表人物就是還沒有遇到觀音的豬八戒。因為他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土匪。。
人們常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本書讓不用的人來評論解釋,當然是會有百家之言,不同的看法。但是之所以我看到這本書會很有興奮之感,是因為我覺得吳先生給出的解釋合情合理,找出的依據也是從原著裡面取得的,各種推理論證也是絲絲相扣,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坦白說,在通讀此書之前,
我個人認為《西遊記》是四大名著裡面寫的最差勁的,因為邏輯結構硬傷太多,人物過於臉譜化,缺乏立體感。但是當時這群人說了什麼呢?“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可見他們雖說是佛門弟子,但是根本就不信佛,甚至明確表態對於成佛不感興趣。可見佛教在中等階級的傳播可能也不是太大,就算是有所傳承也不是誠心的。
這些缺點如果統統用“《西遊記》只是一部神怪小說,書中寫的都是神仙妖魔”的理由來解釋的話,那麼我認為《西遊記》最多隻是一部有趣的書,把它列入明朝四大奇書和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裡面,實在是高抬了。不過經過《煮酒探西遊》裡的論證,讓我覺得《西遊記》根本就是一部邏輯相當嚴密,人物塑造複雜,
厚重有深度的小說,它的亮點不僅僅只是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神話故事的精彩描寫。那我們就再來看看中等階級,典型應該就是水陸法會的那些落選主持了。要知道這批人拿出來做典型是非常好的,首先就是他們表面上是佛教徒。其次,他們都是大唐有名的高僧。最後,他們都有一個機會證明自己的信仰,那就是遇到過觀音假扮的疥癩和尚賣錫杖與袈裟。
比如,《西遊記》裡面到底是“取經”還是“傳經”?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中作者已經寫的很清楚了,是如來自己要傳經,“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那麼既然是要自己傳經,為什麼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佛祖不把經書帶去東土大唐,親自唸經誦佛呢?你不是要普度眾人,勸人為善的麼?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為什麼非要唐僧師徒跋山涉水,歷盡艱險到你西牛賀州取經呢?而在觀音勸說豬八戒的時候,豬八戒說了這麼幾句話,那就是“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可見佛教在大唐的百姓階層可以說是毫無傳播機會。
有人用“作秀論”來解釋,如果不歷經艱險,顯示不出誠心,這也是電視劇版的《西遊記》裡給出的解釋。但是大家請注意!那是在拍電視啊!人家關心的是什麼?收視率!拍清朝正劇的,能在太后寢宮裡面掛上個柳永的《雨霖鈴》。在古代,只有妓院裡面會掛那個啊!太后寢宮裡面掛的應該是先祖遺訓!
所以可見電視劇裡面的錯誤改編是很多的,然而因為其廣泛傳播的影響,對很多人都有了先入為主的影響。由此可見,佛祖當時說大唐的眾生愚蠢、非真。愚蠢這件事基本沒有,一個比一個精明,只不過比較現實。而非真倒是真的,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實意的信仰佛教,就連唐僧取經也是因為李世民讓他去。所以佛祖就只能讓觀音去找人來取經了,否則這三藏真經還真就傳不出去。
在書裡面,提出了“鬥爭論”:為什麼不是佛祖送經書給東土大唐?因為那裡是道派的地盤,你這便是直接搶地盤,操人家飯碗!所以是要“尋一個善信,來我處求取真經”。這是他們自己來要的,不關我事哦!可能大家對這樣的解釋不大接受,覺得這與平時大家心裡神佛的傳統形象相差太遠。
不過大家仔細想一想,無論是道還是佛,勸你入他門下是幹什麼?就是為了勉汝善行麼?會不會是盯著你口袋裡面那幾個香火錢啊?再看看皇親貴胄,其實這類人就更不用看了。因為李世民對外宣稱自己是李耳的後人,這也就表明自己能夠接受的信仰就只有道教。而大臣們總不可能成為皇上眼中的異教徒不是?其中太史丞更是直截了當的提出了佛教有害論這麼一說,可見佛教想在這個階級傳播更是天方夜譚。
這個問題我在這裡不能細說,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在中國,宗教只是宗教,它確實是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不過中國人骨子裡對佛和道有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統治中國文化,人民思想的,其實一直都是儒家思想,
佛和道在中國並沒有像清真教在穆斯林國家或者基督教在歐洲那樣,對人民從思想上形成真正統治力!那麼把握住《西遊記》是如來要“傳經”,而不是唐僧要“取經”,才能不被後面取經過程中精彩的故事所誤導,陷入區域性而丟失大局。
最後觀音買通崔判給李世民演了一齣戲,讓他舉辦水陸法會。更是怕李世民找不到取經人而提前把錫杖、袈裟賣給了李世民。這樣只要李世民把這兩樣寶物給唐僧,那麼唐僧無論怎麼想,這個經他都是一定要去取的!
-
11 # 棕慧
這個問題,有些老生常談了!
傳經是取經的果,佛家講究的是因果,沒有因就沒有果,萬物都有他的因果關係。
其實仔細想來,佛家的因果還是很有意思的!勸人向善,他自己是否善這不得而知。
看過大話西遊,就明白那種諷刺藝術,很隱晦,但是存在。
九九八十一難,大部分都是被安排的,而且安排的有些敷衍!
是的很多人都希望成為英雄,然而總有更強大的上位者想控制、驅使英雄。
這本經典很精彩。或許他是想告訴世人佛的違大和包容永珍。
最後總結一下,西遊記其實在取經的路上已經傳了教義。
-
12 # 智慧之火
《西遊記》:自然是遊歷為主:取經是唐王委派的任務。傳經是如來設下的考題,困難重重。對於唐王來說自然重要的是結果。對於如來來說過程才是重要的。
老君自從煉化孫悟空為火眼金睛後,故意跌倒放走孫悟空,可以看出,老君是對玉帝的不滿。跟如來布了個局。或者說如來的西方教就是老君培養的。當初孫悟空是請問如來下界有隻青牛手上有個鐲子很是厲害,是什麼來頭時。如來不敢明說,只告訴他去找老君就有解救的方法,可以看見如來對老君是有顧慮的
從東土大唐國都長安到天竺國大雷音寺再折返回長安。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用時14年,九九歸真。看是遊山玩水,步步是險。遊歷就是經歷,取經就是修行重要的過程。傳經為取經任務設下重重關卡,為的是不經歷重重磨難,無法修成正果。傳經是取經的最終目的。沒有這傳經畫上句號,這次取經就是無功而返。當唐僧師徒四人第一次受經時,拿回的是無字本時,唐僧痛哭,我愧對唐王。如來設下這一關是要告訴他們經不可輕傳,不可怠慢,齋戒沐浴後方可開卷。第二次傳經的時候,啊難,迦葉一定要手禮。自然是如來安排的。還講了故事。
向時眾比丘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經文在於教化人,上一輩的事如果強加到下一代的事。這樣的因果也太牽強。只能說上一輩不懂這經的重要,不明白經文的意思。可以說文化層次不高,會影響下一代的教育,發展方向。跟有錢沒錢沒有直接關係,福報大小不等於財富多少。從來就沒有享清福,福報既然有限,享福同時也在消福。所以謙虛的人常說無福消受,福薄之類。苦是福的另一面都是此消彼長。
-
13 # 亦文人文
在《西遊記》中,傳經是宏觀的,是佛教東漸的需求,它構成了整個故事的大背景和驅動力;但在傳經的計劃和實行過程中,唐太宗報答了人情,唐僧實現了宏遠,三徒一馬完成了贖罪,從微觀的角度,取經也是參與者個體的提升過程。所以,傳經和取經是一體的。
一、傳經是頂層設計的範疇1.緣起傳經的緣起在於佛教的盂蘭盆會。當時,如來佛祖對天下形勢(或者說市場開發前景)做了以下判斷:
東勝神州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州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佛祖的意思是:東勝神州,人人受教育情況良好,推廣前景不大了;北俱蘆洲生產力水平低,沒什麼利益;西牛賀州是自家地盤,市場已經飽和。所以總的策略是向南發展。
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佛道兩家共同搞了一個“唐太宗魂遊地府”的舞臺劇,把佛家因果輪迴的理念,切實地貫注進其腦海中,同時,唐太宗此行,白得了二十年陽壽。自然奉命前驅。
2.人選取經的人選並非隨意劃定。其中三徒一馬不用說了,都是戴罪之身,就像《封神演義》中,參與商周大戰且未在封神榜上的人物都被西方教收歸旗下一樣,這四位也是不見容於道家體系,但與道家眾仙人都有千絲萬縷聯絡的人。
而唐僧的確定,最富匠心。在神權社會,他是如來佛的二弟子;在世俗社會,他是凌煙閣功臣殷開山的外孫,唐太宗又與其結拜兄弟,以加持這種光環。取經團隊的這一人事安排,凸顯了仙凡兩界必勝的信心。
二、取經是個人價值的追求在與取經有關的眾人中,唐僧是唯一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他身上有諸如膽小怕事、偏聽偏信、愛諉過於人等,但是他的信念是最堅定的。通天河結冰的時候,在慨嘆來往行人的同時,唐僧也曾自我剖析:“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但心生此念,即是勘破了心中的“我執”,雖然他在後來的路上,也始終不脫種種缺點,可佛性的生髮光大,或許便基於此刻之頓悟。
其他幾人的情況大體相同,雖然在具體問題上有不同的觀點,甚至產生分歧,但對於取經能夠給自身帶來的好處上,並無異議。連豬八戒這個動搖分子都認識到“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搖頭擺尾直上天”,可見這個團隊的組織是堅固的。
三、周邊環境影響對於佛教東漸的問題,佛道兩家是早就達成了協議的。具體定約的時間不得而知,但取經路上,更多地是行走在西牛賀州境地,我們可見道教在西方路上的勢力之強,絲毫不遜於本土的佛教。甚至接近靈山的比丘國,以僧為名,卻有個道士以國丈之尊,搭建道教的上層建築。可見,道教的向西發展,更早於傳經和取經。
由此,《西遊記》中,傳經是因,取經是果;既有文化的融合與均勢的構建,又有個人在其中實現自我價值,唯宏觀與微觀的良性互動,方有了大歡喜與大和諧的人世間。 -
14 # Simon齊
其實二者不可獨立來看,取經路上是過程,傳經是目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真的很難分開講,有些事情沒有必要去較真,分的太清,就會少些樂趣。
-
15 # 攻城獅小松
我個人認為是以取經為主,原因就是:整個劇情很少提其,經書的內容以及經書的解說,反而都是在寫取經道路上經歷磨難,而這些磨難都是反應當時社會的兩股勢力,道教與佛教之爭,唐僧為了把西天的經書,帶到大唐來,道路上磨難幾乎是道教的人員製造出來,而解決問題都是佛教的人給處理的,這充分說明取經為主,反應後面的兩股勢力的鬥爭。
-
16 # 蘇晨晨
西遊記這本書以我看,主要是以取經為主。
為什麼要說以取經為主呢?由於,寫記敘文文章是由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中心思想、總結、來完成這種寫作方式的。所以,西遊記這本書,付合寫記敘文文章的要求。那應該就是以取經為主了。
第一部分:(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從整篇書來看,由於,開始唐王為弘揚佛教文化,為了讓唐僧去取經,就和唐僧結下八拜之交。臨走時,唐王並賜玉酒為唐僧送行:寧戀家鄉一捏土,莫戀他鄉萬兩金的這麼一個前序。這個前序,是由時間(春季)、地點(長安城)、人物(唐僧和唐王)、起因(去西天取經)構成的。這也正付合寫記敘文的要求。
第二部分:(經過和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和經過在整本書的中間部分,為整本書的主要部分。並詳細闡述和介紹了,取經經過的一個整個過程,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西天,見了如來佛祖,取回經書。這也正是付合(中間段落的經過和中心思想)記敘文的要求和寫作方式。
第三部分:(完成了起因、和經過後。最後結尾)唐僧取回經書,回到了唐朝國都長安城,並弘揚佛法。使唐王也達到了取經和弘揚佛教文化的這麼一個心願。也正好和開始部分前相後吻合。
總之,按照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取經的起因和收尾部分只能有做為整本書的引序,和起到一個前後攜接的這麼一種寫作方式。其中心思想主要寫的是以取經為主的。西遊記這本書也主要是描述是取經為主的過程,而不是傳經為主的過程。所以,西遊記主要是寫取經為主的。
-
17 # 醬文字
瀉藥。
在讀西遊記的時候我們很容易便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西遊記當成一個取經的故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傳經的故事。之前我們已經說過,取經這件事是李世民提出來的,唐僧根本就不想取經。而李世民是為了水陸法會。但是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你們不覺的這個故事裡面觀音的參與度太高了嘛?
在水陸法會還沒開始的時候,觀音就在長安販賣錫杖和袈裟。在法會開始之後更是將其叫停,讓李世民派人去取經。而當時的大唐是不歸西天管轄的,甚至都沒有真正的信徒。按理說觀音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才對的。而她的出現也是因為她是被如來指派過來的。
在西遊記第八回的時候,如來想要傳經,原因就是當時大唐的人們對佛教的信服度不高。最終指派觀音前去找一個善信,來西天取得真經。但是這裡也有個疑點,那就是佛祖為什麼不直接派人把經書送過去,要知道當時大唐也是有不少僧人的。只要送過去這些人難道還敢不傳法不成?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大唐可以說是各個階級對佛教都沒什麼好感。首先說說最低的普通百姓。當時大唐的主要信仰是道教,所以這些百姓大多也是信仰道教的。而這裡面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那就是那些沒有信仰的土匪,代表人物就是還沒有遇到觀音的豬八戒。因為他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土匪。
而在觀音勸說豬八戒的時候,豬八戒說了這麼幾句話,那就是“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可見佛教在大唐的百姓階層可以說是毫無傳播機會。
那我們就再來看看中等階級,典型應該就是水陸法會的那些落選主持了。要知道這批人拿出來做典型是非常好的,首先就是他們表面上是佛教徒。其次,他們都是大唐有名的高僧。最後,他們都有一個機會證明自己的信仰,那就是遇到過觀音假扮的疥癩和尚賣錫杖與袈裟。
但是當時這群人說了什麼呢?“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可見他們雖說是佛門弟子,但是根本就不信佛,甚至明確表態對於成佛不感興趣。可見佛教在中等階級的傳播可能也不是太大,就算是有所傳承也不是誠心的。
再看看皇親貴胄,其實這類人就更不用看了。因為李世民對外宣稱自己是李耳的後人,這也就表明自己能夠接受的信仰就只有道教。而大臣們總不可能成為皇上眼中的異教徒不是?其中太史丞更是直截了當的提出了佛教有害論這麼一說,可見佛教想在這個階級傳播更是天方夜譚。
由此可見,佛祖當時說大唐的眾生愚蠢、非真。愚蠢這件事基本沒有,一個比一個精明,只不過比較現實。而非真倒是真的,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實意的信仰佛教,就連唐僧取經也是因為李世民讓他去。所以佛祖就只能讓觀音去找人來取經了,否則這三藏真經還真就傳不出去。
最後觀音買通崔判給李世民演了一齣戲,讓他舉辦水陸法會。更是怕李世民找不到取經人而提前把錫杖、袈裟賣給了李世民。這樣只要李世民把這兩樣寶物給唐僧,那麼唐僧無論怎麼想,這個經他都是一定要去取的!
-
18 # 百病剋星
西遊記裡面,傳經是目的,取經是手段。如何才能夠傳經,必須先去取經。取經的路是十分的艱難困苦,必須排除萬難。西遊記是以取經為主還是傳經為主?回答這個問題,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和立場,如果站在勞動者的和基層人員角度,必然認為是取經為主。這部分人員最理解,做實際具體工作的艱辛和勞苦,一定會認定西遊記是取經為主。如果站在高層來回答,必然以傳經為主,高層只問結果,不問勞作的疾苦,如果達不到高層理想的結果,基層再苦再累的付出也必然被否定。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把手段和結果截然分開。假如沒有手段又如何有結果。西遊記明顯是以寫孫悟空為主線,歌頌美猴王為主題的。如果在讀西遊記之前,認真瞭解一下作者的社會背景和思想。那麼就很好回答這個問題了。提問題的人也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也許提這個問題就是為了引起大家的爭論,達到百家爭鳴的效果吧!
-
19 # 湖北老衛
《西遊記》是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之後,出現的一部在無數無名作者付出巨大勞動的基礎上,由文人再創作的偉大著作。
唐貞觀年間,玄奘和尚天竺取經回國後,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歷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視野。後來又有門徒整理編撰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除介紹玄奘西域取經的經過外,還虛構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淮安山陰人吳承恩。透過吳承恩的再創造,沖淡了取經故事固有的濃厚宗教色彩,豐富了作品現實內容,把一個以宣揚、傳播佛教思想為主的故事,改造為具有鮮明的民主意識和時代特徵的神話小說。當然也不可否認,《西遊記》裡仍然保留著讚頌佛祖功德無量、法力無邊以及一些宿命論的觀念。
-
20 # 十三哥喂
西遊記所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傳經故事,但是假如了營銷手段,所以看上去就像是取經故事。
是啊,經若是輕傳了,就不值錢了。送上門的東西總是賣不出價的,所以需要歷盡千辛萬苦的來取,還要丟掉無數人,妖的性命,這樣取回的真經才有價值。
如來啊,營銷大師。
回覆列表
《西遊記》明面上是唐僧師徒西去取經的坎坷,實際是西天如來試圖透過傳經,擴大佛教的地盤。
當初太上老君出關,化胡為佛,經過第一任教主燃燈古佛的經營,地位確立;到了第二任教主如來手上,佛教開始迅速發展。
西遊時代,四大部洲中的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已是佛教地盤。但如來顯然不甘就此止步,他把目光放向南瞻部洲。
南瞻部洲是道教地盤。道教雖然地盤沒有佛教多,但實力卻是遠勝佛教。“三清”“四御”這些最頂級大神都屬道教,如來自然不敢明目張膽。
於是,如來想到用傳經滲透法。以救苦救難之名,透過傳播佛經,慢慢滲透南瞻部洲。此舉名正言順,相當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