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方和情感
-
22 # 半世飛仙
不認同,我稼軒豈止這一座巔峰?
如果非要選一個。我選《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
其中“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真是讓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酸。想要為國出力,卻偏偏宋金和談了。北方疆土再也收不回來的痛苦,恐怕真的只有這英雄淚了!
-
23 # 李厚何
不認同。
辛棄疾的詞,優點是氣蘊充足、蒼涼沉鬱、言之有物,缺點則是所謂“掉書袋”,即用典過多。
其實典故並非不可用,甚至也不見得不可多用,要在用得貼切、適當,讓人覺得在此處不用典、不如此用典則無法達到同樣的意境和效果,且在使用時要用得自然、恰當,和篇章意境渾然天成,甚至不覺此處實際上是用典。
在辛棄疾詞中,這種“善用典”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⑽,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上闕至少用了一處典故(李賀“吳鉤”),下闕連用張翰、劉備、桓溫三典,但上聯之典幾乎無痕跡,下聯三典雖一目瞭然,卻一氣呵成,和全篇意境融會貫通,與水龍吟的詞牌節奏旋律也十分合拍。
而《永遇樂》則通篇化用《三國志》和《後漢書》現成文字,“古”是有了,“懷”卻體現得不清晰,用典不免生硬,更和永遇樂詞牌的特點(多四六句,行文更接近六朝流行的駢文)犯衝。這首詞比我個人認為、辛棄疾懷古詞中最差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得多(後者幾乎就是切成南鄉子格式再擺盤的《裴松之注三國志》剪輯),但在稼軒懷古詠史詞中,竊以為是下乘之作。
那麼,我個人認為其詠史懷古詞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
我認同我的老師、原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凌介平的意見,認為是《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得、天涯芳草無迷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不多說,懂得詞的人,自能品出味道。
-
24 # 脫盲春秋
認同,作為“以文為詞“的典範,辛棄疾一直就是以用典見長,這首既符合他的風格,又符合他的胸襟和經歷,同樣叫宋,劉裕可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趙家人就只苟且偷生。辛棄疾從北方到南方就為了報效國家,結果統治者如此奴顏婢膝,只能暗自懷念宋武帝的偉大事業。
宋詞經歷了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文為詞”之後,境界大開,才能夠和詩並駕齊驅成為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經典之作,這首詞正是其中的代表。
-
25 # 惟德是崇
同意這種看法。
辛棄疾是南宋最傑出的愛國詩人。是繼蘇軾之後,宋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作家。胡云翼選注的《宋詞選》中,這樣評價:“繼承蘇軾之後,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成為詞壇的主流,主要應歸功於辛棄疾。”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巔峰詞作。全詞是: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是辛棄疾六十六歲時,在鎮江知府任上所作。
胡云翼選注的《宋詞選》是這樣評價這首詞的:“透過懷古,體現了作者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的正確思想。他念念不忘於中原淪陷區的土地與人民,流露出老當益壯的戰鬥意志。風格沉鬱蒼涼。楊慎《詞品》說:‘辛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的確,這是《稼軒詞》中最優秀的愛國篇章之一。”
《宋詞選》對辛棄疾這首詞的評價準確到位,令人信服。雖然,在這裡,沒有明確評論這首詞是辛棄疾的“巔峰詞作”,但是,楊慎的“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和《宋詞選》的評語“這是《稼軒詞》中最優秀的愛國篇章之一”,就足以說明這首詞就是辛棄疾的“巔峰詞作”。
詞中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和“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名句,人們將會永遠傳頌。
回覆列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公元1205年(宋寧宗開禧元年)所做,當時正值韓侂冑籌劃北伐抗擊金兵,辛棄疾堅決支援抗金,但又擔心決策者沒有對戰爭做出充分的考量。
時年66歲的辛棄疾來到地處江蘇鎮江的京口北固亭,這是一個有著人文景觀的地方。
三國時期孫權就是在這個地方稱帝建立了自己的功業,守住了父兄的基業。
而在尋常的街道巷口處,人們都說是東晉時期的劉裕出生和起兵的地方。
遙想當年,他們都是在這個地方建立了豐功偉績。作者聯想到自己雖然壯懷激烈,一心想為國家建立功勳,但是一直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不過就算這樣,自己就報效國家的情懷卻從來都沒有消減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作者用劉義隆北伐失敗的歷史故事,引出失敗的原因是由於對戰爭缺乏充分的準備。用以告誡當權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作者在北固山上,俯瞰遠眺,彷彿看見佛狸祠前,因為人們在祭祀而驚起的烏鴉亂飛,耳邊彷彿也傳來了迎神的社鼓聲。
佛狸祠供奉著的是由於外族入侵而來的侵略者,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他的來路,也忘記了遭受的戰亂和苦楚。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因為民眾對過往的傷害已經麻木不仁,對外族的領袖開始膜拜,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外族對中原文化的侵蝕,對民族心理素質的滲透。
這才是作為文人的辛棄疾最擔心的事。他隱隱的感覺到戰爭對後世的影響不是當權者所以為的那樣簡單。
最後作者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用來隱喻自己老當益壯,還有保國的壯志,但是能不能得到重用就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