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慧眼觀世事
-
2 # 迪恩迪恩
因為此詩作於公元758年的春天,說到春天大家都會想起一句話“春天是一個交配的季節”,而許多動物的求偶方式就是用叫聲吸引異性,而猿和猴累多群聚,還難免為了爭奪配偶發生打鬥,是人所成小船所走長江兩岸多山巒和森林,是猴子的聚集之所,所以就不難理解兩岸猿聲不停的原因了!
哈哈哈,一本正經的胡扯,只為博大家一笑,不對之處請見諒!
-
3 # 自牆不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李白描寫去重慶的一首詩!
兩岸猿聲啼不住:船行駛在長江中,江兩岸的猴子叫個不停!猴兒們為什麼叫呢?猴子是一個很聰明,警惕性相當高的動物,當船行駛到江中,江岸兩邊猴子發現了陌生的人和事,他們就開始啼叫,以此提醒同伴!有幾個站著的猴子來啦,危險,聽說前幾天他們還拿我們同伴的腦袋去下酒呢!大家要注意!聽著猴子們的吵鬧、驚恐聲,李白心想:我不會吃你們的,這段時間新冠病毒這麼嚴重,不能吃野生動物,加之這段時間比較落魄,沒有錢,沒有錢就不能買賣,沒買賣就沒有傷害!李白喝了一口酒,捋了捋鬍子,突然靈感大發,寫了幾行字,題為《早發白帝城》!這時船已經走過了幾座山!
-
4 # 言寺小王子
兩岸猿聲啼不住,下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整體給人一種輕快心情很好的感覺。長江三峽,風景雄奇俊秀,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猿聲啼不住,春和景明,猿猴啼叫交配,作者乘舟順流而下,心情自然愉悅!
-
5 # 山山而水
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裡自然十分高興。
“兩岸猿聲啼不住”
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
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讚:“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輕舟已過萬重山”
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
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
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
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
-
6 # 封塵記
我認為,李白筆下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實際上有三層含義。
其一,景緻之意,也就是詩句所描繪的景象。也即,“兩岸山上的猿猴不停地叫喚”。
其實,這句詩也是有其出處和考證的,並非詩人李白所想象。
在酈道元《水經注》中《三峽》一文中,有這麼一段描寫: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筆下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實則與其實景是一致的。
其二,氛圍之意,也就是詩句所烘托的意境。細細分析這句詩詞,詩人李白在這裡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
“啼不住”與後句“已過”巧妙對應,用猿聲啼叫的短暫,襯托舟行之急速。
試著想象,猿猴一聲叫喚還未停止,輕舟卻已“飛”過千山萬嶺。
伴隨著的歡樂猿聲的和鳴相送,彷彿一曲自然鳴奏曲,氛圍之愉悅、聲色之和諧,足以見得。
其三,心境之意,這也是最深層次的含義,也就是詩人李白的真實心境。此句看似是寫輕舟之迅疾,但更重要的,實則是抒發詩人李白興奮愉悅之激情。
為何是這樣的心境呢?需要從李白作此詩的背景說起。
這首詩是李白“遇赦而還”的歸途中所作。
可以想象,夜郎之地在古代既偏遠、又清苦,當李白得知自己被赦免流放夜郎之地,其心情和心境必然是興奮與暢快的。
可見,李白乘一葉輕舟在“啼不住”的歡快猿鳴聲中,毫無阻攔地衝出萬重山間,興奮愉悅之情,既激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量,更飽含著昂揚樂觀的心境。
-
7 # 樗寮
《水經注》裡就有這種“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的描寫,而且還引用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種情況在李白獲釋後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首先他自身的感受上應該不會覺得悽異而淚沾裳,在他的輕快感受中,高猿長嘯還沒止住的時候他的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如果我們只看字面意思,兩岸猿聲啼不住,也可以看做是屬引而啼的猿聲留不住李白,在獲釋後他離心似箭的心情由此可見。
-
8 # 趙志武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提問。這裡的“兩岸猿聲啼不住”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早發白帝城》,整首詩寫的是李白一大早就離開白帝城,坐在船上的所見所聞而觸發的靈感,才作此詩。這裡“兩岸猿聲啼不住”要解釋的話,要配合整句詩句相互銜接的來理解。長江兩岸的,猴子叫個不停,它們聲音還沒停下來的時候,小船已經穿過了重重大山,來形容長江流水速度之快。
-
9 # 顧隴桃園廣
這句話以前我一直也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沒有真實的體驗。去年11月,我去巴西的亞馬遜河旅遊度假,當輕舟在河中行駛,你會不斷聽到一聲聲幽幽揚揚的猴叫。我忽然就想到了這句,確實有詩境,猴聲讓亞馬遜河多了神秘和生氣。此句也是李白乘船行駛在長江中的切身真實感受,真實描寫,有感而發。文章的靈感來自生活!
-
10 # 獨梟孤女
兩岸猿聲啼不住。它的大意是說,長江兩岸猿的啼叫之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出自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己過萬重山。
這首詩主要描述了作者坐船行三峽,瞬間千里的壯觀景象,抒發了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輕鬆快樂的心情。
-
11 # 漫漫不慢
詩人坐船時聽到兩岸猿猴啼叫的聲音,叫聲還沒停止,小船已經經過很多座山。叫聲迴盪在山川河流之間。詩人聽著這叫聲,感覺猿猴還在附近,其實已經離得很遠了。詩人聽得到底是連續的猿猴啼叫呢?還是山谷裡的回聲呢?可能都有吧。這小船如何這樣快,是順流而下嗎?還是詩人自己歸心似箭,可能也都有。
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心情愉悅,輕鬆自在。
-
12 # 使用者春花有意
這兩句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重新獲得自由時的興奮喜悅之心。正是在這種情感之中,詩人也顧不得細細描寫兩岸的山光水色了,只用極具特色的迴盪耳畔的猿聲和飛速越過的萬重高山,來描寫“舟輕”“水急”,抒發了詩人無比歡樂之情。山河的壯美與詩人的感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情景交融給人以力量的鼓舞。
-
13 # 悲傷角落852
“兩岸猿聲啼不住”,其實是李太白心中的猿啼不住,也就是他的心裡太高興了,內心在狂喜,在狂喊。
關於這首《早發白帝城》,要知道它的寫作背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訊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所以,由遭貶到遇赦,由悲哀到狂喜,由大落到大起,李白的內心不可謂不愉悅。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覺,當你心情不好時,你聽到窗外的鳥叫聲會覺得厭惡,在你心情大好時,窗外的鳥叫聲會讓你更愉悅,這是人的情緒在作怪。
假如當時李白沒有被赦免,那他的心情肯定很沉痛,聽到猿聲他會更心煩,而且他聽到的猿聲就感覺是在嘲諷他、奚落他。
這時候李白已經遇赦,心情大好,那他聽到猿聲就會很愉悅,感覺兩岸猿猴都在祝賀他,連船都感覺飄得飛快,其實船的速度壓根沒變,只是他的情緒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向某人提問題或想跟他交流時要在他心情好時,因為人在心情好時做事才如意。
所以,說是兩岸的猿聲不停地啼叫,其實是李白的內心在不停地大喊,他在狂喜!
-
14 # 聖谷凡心
其實按李白一貫的誇張手法,這是指兩岸的猿聲還在耳畔,餘音未滅,但輕快的船兒已經穿越了萬重群山。
一是指江流猛,船速急,二是心情極是暢快之意。不能直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要較真的話,豈不是說李白坐的是超音速飛船了。
-
15 # 24K讀書記
“兩岸猿聲啼不住”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早發白帝城》,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句表面意思是: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總是在耳邊能聽到。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3點:
【原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01 與創作背景相關,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心情由悲化喜,十分愉快在沒有到達白帝城之前,李白是處於被流放狀態的。原因是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訊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沒有收到赦免的訊息前李白是處於悲傷的情緒中,一收到赦免的訊息便立即出發返程,恨不得馬上回到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江陵相隔千里,雖人未至但心已抵達,即使是誇張的寫法,但是與那時的心情相比一點也不誇張。“朝辭”說明李白歸途心切,一大早就要回江陵,一刻也不想呆在白帝城,因為赦免了就可以回到家鄉和親人的身邊,還自己一個清白之身。
“兩岸猿聲啼不住”在乘船返程的途中總是聽到猿猴的啼叫聲,而兩邊又有山,船的速度之快與啼叫聲混為一體,如脫弦之箭,十分暢快和興奮。同時用悲哀的猿猴叫聲作為襯托更加玄妙,以悲襯喜,因此會說“啼不住”。
02 自然環境造成的,兩邊的石山會造成回聲現象古時候長江三峽的山上很多猿猴,經常在山上啼叫。而山多數也是石山,兩邊是山中間是江,猿猴啼叫就會有回聲,而且回聲是連續不覺的那種效果。李白乘船從江中行走,自然是在猿猴的啼叫聲伴隨下。
這是一種自然環境形成回聲的效果,“兩岸猿聲啼不住”也是真實的情況。屬於自然反映,詩句也是實際寫照,合情合理。
03 猿猴的啼叫聲是李白幻想中的歡送聲猿猴的啼叫聲可以看作是悲哀的聲音,那麼自然也可以看成是歡送聲了。首先,迴歸到創作背景中,李白在白帝城被赦免,驚喜而狂,立即返程,迴歸故鄉江陵,回去去親朋好友相聚。詩人被無辜牽連,本來是一種非常悲痛的事,突然變回到清白之身,是值得高興的事。
因此,可能兩邊的山沒有猿猴的啼叫聲,只不過是詩人自己幻想出來的一種場景,把猿猴的啼叫聲當作是歡送自己離開白帝城迴歸江陵。詩中多處用了誇張的手法,而此處的想象也是合理的,詩畢竟講究的還是表達意境,幻想出來的也是意境。
04 結束語:李白創作《早發白帝城》最主要就是要表達自己歸家心切的愉悅之情,無論出於何種寫法或目的,最終能夠表達出真實的感受才是最關鍵。
-
16 # 風光霽月2019
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酈道元的三峽記載也有記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杜甫的詩也有佐證,風急天高猿嘯哀,猿猴哀啼是三峽的典型代表,所以李白的詩中有所反映,“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巫峽長”
-
17 # 何振業
李白乘舟而行,船輕而快,一帆風順,不管前塵後事,兩岸猿猴如何叫停,也無濟於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碧波盪漾,美景過眼;船行如飛,心情愉快。
-
18 # 春江月
"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李白《早發白帝城 》的詩句,要理解這句詩究竟是何為?
首先要了解李白寫《早發白帝城 》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逃奔蜀地,太子李享統軍討伐安祿山,不久,李享既位,史稱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任命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便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為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內)的時候,唐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湖北荊州)。《早發白帝城》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早發白帝城》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其次,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李白寫“兩岸猿聲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的輕舟飛快地行駛在長江上,能日行千里。"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當他聽到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時,由於輕舟飛速而過,只聽猿啼聲處處,眼觀山影重重。他象籠中放飛的小鳥,自由飛翔,聆聽大自然美妙的音樂,兩岸猿聲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再次,李白為什麼只選"猿啼",而不選"鳥鳴",或其他……現代人類學家認為猿是我們人類的先祖,猿近似人類,"猿啼"近似"人啼"。因而"猿啼"——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也是這種意象。李白作為永王李磷的幕府參加平定安史之亂,卻因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以"附逆"罪遭流放,雖能赦免。但心中情感是複雜的,他回想起在永王軍營時,作《永王東巡歌》詩組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的歌聲還在耳邊迴盪,此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因而李白用"兩岸猿聲啼不住"來描寫自己複雜的情懷。
-
19 # 惟德是崇
“兩岸猿聲”必須是“啼不住”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李白的著名詩句。
全詩是: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對這首詩做了這樣的解題:“唐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長流夜郎。行之白帝城,遇赦,乘舟東返。這詩是江行途中所作。”
既然是“江行途中所作”,詩中的“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是已成的事實,而是李白一種激動、興奮的設想而已。起碼,李白作此詩的時候,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在詩中設想“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此時此刻的心情當是何等激動、興奮:自己乘著“輕舟”,一天之內就可以到達“江陵”了。乘興作詩的時候 ,已經把到家的情形都想到了,心情多麼激動、興奮!
整首詩的基調就是“激動、興奮”,四句詩都是圍繞著這樣的基調來展開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是實寫,是寫的過去時。早晨,從處在“彩雲間”的白帝城出發,心情當是何等激動、興奮。此時、此情、此景,無一處不是在體現著李白“激動、興奮”的心情的。
“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虛寫,是寫的未來時。但是,這個未來時,並不是遙不可及,“一日還”就是例證。這虛寫的一句,非常重要。它把即將到來的美好時刻“一日”、即將到達的美好地點“江陵”,清清楚楚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到這裡,讀者和作者的心情一定會是一樣的,就是“激動、興奮”。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實寫,寫的是正在進行時。這兩句詩,把詩人的所見“兩岸、猿、輕舟、萬重山”和所聞“猿聲啼不住”惟妙惟肖地描寫了出來。所見、所聞都是圍繞著“激動、興奮”來展現的。“萬重山”已被“輕舟”輕輕征服、穿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兩岸猿聲啼不住”。“兩岸猿聲”是伴隨始終的。眼中看到的是“兩岸”的美麗風景,耳中聽到的是“猿聲啼不住”的美妙聲音(為什麼說是“美妙聲音”,後面會作詳細說明),這就是李白歸途中的所見所聞。
寫道這裡,必須回過頭來,對“問答”中提及的“猿聲啼不住”究竟是為何這個問題,再作論述。
據《太平御覽》卷五十三引盛弘之《荊州記》:“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岫傳響,哀轉久絕。”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三峽兩岸,確實是有“猿長嘯”的,並且“空岫傳響,哀轉久絕”。李白在詩中,寫“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有著充分的依據的,雖然也有誇張的成分。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猿聲是“悽異”和“哀轉”的,長時間聽“猿聲”,一定會是心情不暢的。但是,在李白此時“激動、興奮”的心情之下,“猿聲”絕對不是“悽異”和“哀轉”的,而美妙動聽的歡樂曲。“啼不住”的“兩岸猿聲”,陪伴了李白一路,他的心情當是大好而特好的。如果真的沒有了這“兩岸猿聲啼不住”,李白的心情定會不快。
動物的啼鳴聲,是喜是悲、是樂是哀,是因為人的心情好壞來決定的。人喜、人樂,悲哀的啼鳴聲也會變成歡樂曲;人悲、人哀,歡快的啼鳴聲也會變成哀樂調。
因此,在李白心情如此“激動、興奮”的歸程中,“猿聲”必須是“啼不住”的。一旦斷了,歡快的氣氛就沒有了,這怎麼可以呢!
-
20 # 飛碟Shp
“兩岸猿聲啼不住”描寫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乘舟返回故鄉極度愉悅的心情。
李白從流放至白帝城時突然獲釋,即刻決定乘舟返回故鄉江陵,心境從低谷飛躍而出,喜不自禁。當“輕舟”在長江上飛流而下時,兩岸猿猴歡欣鼓舞,啼聲綿延,似乎在歡呼詩人脫離了苦海,即將回到故鄉親人的身邊!
回覆列表
一、從知人論世上講
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逃出苦海,心中快樂,此句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但被拘禁,被流放的苦痛仍然心有餘悸。
二、採用了對比手法
“朝辭白帝彩雲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雲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雲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願,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迴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於詩的明快的節奏之中.
三、以悲襯喜
猿聲悲哀,心情暢快,以悲襯樂。沒有悲,何以展示心中之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