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9
回覆列表
  • 1 # 小王和你講道理

    紀傳體:透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

    透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能夠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

    紀傳體史書

    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載記和史論等的綜合。

    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有帝王之實而無帝王之名者,如項羽、呂雉,亦可列入本紀(見司馬遷《史記》)。

    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為“王侯開國,子孫世襲”,也就是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傳,故名世家。

    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

    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

    表,有世表、年表、月表、世系表、人表等多種名稱,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

    載記,記載不屬於正統王朝的割據政權的事蹟。唐修《晉書》,初列“載記”三十卷,專門記述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權即十六國時期的歷史,在前人基礎上,集中記載中原割據的始末,賦予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適當的歷史地位。雖然“載記”形式脫胎於前人,但在紀傳體正史體例上,《晉書·載記》仍算一個創造,因為它是採用世家之體而用載記之名,成為與本紀、列傳並列的一種形式。

    史論,包括卷首序和卷後論,大量的是關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論,或交代所敘內容的由來與宗旨,而於本紀後論特注重於政治上得失成敗、盛衰興亡的評論,尤能反映史家的歷史見解。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形式綜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互相配合,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

  • 2 # 白板大地

    紀傳體史書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本紀”的內容是記述帝王生平事件的,按時間順序記載重大事件,排列在全書最前面。“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不論是《史記》,還是其他紀傳體史書,“列傳”都是全書中篇幅最多的。在“二十五史”中,一般把列傳放在最後面。

    在“本紀”、“列傳”之外,還有“表”、“書”、“世家”。“表”採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順序,譜列人物和事件。“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每一篇“書”,猶如一部專史。“世家”主要用來記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曆史。

    紀傳體,很有助於有條理地記載歷史。它是《史記》的偉大發明。當然,這種體例非常深刻地烙上了中國儒家的思想道德的烙印,“天地君親師”的道德觀和倫理觀直接的體現就是帝王的特殊性。

    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我國曆史上一部最偉大的史學著作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編年體,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如《左傳》、《資治通鑑》。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 3 # 靈性走位

    什麼是紀傳體史書?

    紀傳體史書記載的通常是以人物為綱要,然後透過時間的順序,將各個時代的真實史實記錄下來的史書。比如司馬遷的《史記》就是紀傳體史書。《史記》也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3000多年的歷史,注重歷史人物的刻畫,是一部最為經典的史學鉅作。

    除了《史記》之外,還有《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等。

  • 4 # 記錄歷史人生

    紀傳體就是一種史書記載形式,百但是大多是沒有具體考證的事實,僅靠一個人的記憶和別人口述記載而成。

    主要內容是記載人物的概況和生平,不同的社會地位有不同的叫法。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度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著作,問他我們的歷答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司馬回遷寫《史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父親司馬談也答是史官,司馬遷從小就接觸到大量的歷史典籍,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有想完成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的意願,這深深的影響了司馬遷,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理想。在遊歷中,司馬遷接觸了實際,開擴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歷和歷史知識。

    不久,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他有機會閱讀大量的國家藏書,從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歷史資料。這樣埋頭工作了五、六年後,開始動手編寫《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敘述,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 5 # 史學趣談

    紀傳體是一種史書的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它最重要特點是突出了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傳紀為中心內容,把記言和記事進一步結合起來。從體裁的形式和結構上看,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和史論的綜合。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稱紀傳體。紀傳體史書的創立者是司馬遷,《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紀傳體寫成。

  • 6 # 旅行者說文史

    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情景的史書體裁,首創於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將先秦時期的史書所具的各種體裁融於一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和列傳成為了《史記》的主體,本紀以歷代帝王為中心,是全書的總綱;世家以諸侯和一部分雖然不是諸侯但在歷史上有著特殊地位和特殊影響力的人物(比如,孔子、陳涉)為主。列傳又分為專傳和類傳,專傳主要是記載一個人的傳記,比如《李斯列傳》就是記載李斯一個人的傳記,而《刺客列傳》則是類傳,記載同一類人的傳記,在《刺客列傳》分別記載了專諸、荊軻、豫讓、聶政等刺客的事蹟。

    班固作《漢書》的時候,沿用了《史記》的體例,而又有所改造。班固將本紀改為了紀,取消了世家,將列傳改為了傳,將書改為了志,於是形成了:紀、傳、表、志為歷代正史所遵循的史書體例。

  • 7 # 回眸者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

    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列在全書前面,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 8 # 與生活交朋友

    紀傳體,以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全都是以紀傳體手法寫史。

    紀傳體史書說白了就是以人物或事物為中心講故事。

    《項羽本紀》以項羽為主角講述項羽的一生,將項羽破釜成舟,鴻門宴,沐猴而冠,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故事都精彩的呈現出來。

    《高祖本紀》以劉邦為主角講述劉邦的一生。將劉邦的斬白蛇起義,約法三章,登基稱帝,剿滅功臣也都進行了精彩的描述。

    《淮陰侯列傳》以韓信為主角講述韓信的一生。一飯千金,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等精彩故事都是出自其中。

    項羽,劉邦,韓信同時代的人物,紀傳體就是分別寫一篇文章記載他們的一生。

    還有一種編年體史書,如《春秋》《左傳》,記載什麼時間,發生了一些什麼故事。

    《左傳》是春秋魯國史官左丘明寫的,記載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27年的事蹟。

    裡面都是以魯國國君為時間線,比如,魯莊公十年,齊國進攻魯國,引出曹劌論戰的故事。我們只知道這年發生了什麼事情,曹劌起了什麼作用,但我們也不會了解曹劌一生的事蹟。

  • 9 # 茶舍表妹

    什麼是紀傳體史書?

    一、紀傳體就是一種史書記載形式,但是大多是沒有具體考證的事實,僅靠一個人的記憶和人口訴記載而成。

    二、主要記載內容是記載人物的概括和生平,不同的社會地位有不同的叫法。皇帝的傳記稱之為“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著作,他我們的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司馬遷寫《史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是史官,司馬遷從小就接觸到大量的歷史典籍,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有想完成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的意願,這深深的影響了司馬遷,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理想。在遊歷中,司馬遷接觸了實際,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歷和歷史知識。

    四、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他有機會閱讀大量的國家藏書,從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歷史資料。這樣埋頭工作了五、六年後,開始動手編寫《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敘述,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因此,《史記》即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 10 # David雜談

    紀傳體史書就是透過講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影響力的大人物來講述這一歷史時期發生的各種事情。例如《史記》、《漢書》等。

  • 11 # 白澤戰場

    是歷史書籍的一種,其餘為編年體。最典型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以帝王本紀,將相傳記為特點。不同於以時間節點為特點的編年體歷史書籍,主要特點是講述人物生平。

  • 12 # 超凡博弈

    紀傳體是一種編寫史書的形式,通常正史都會採用這種體例。

    紀傳體史書以人物傳記為中心,進行基本的史實敘述。

    紀傳體史書的最大特點是記敘了大量人物傳記,並以此為主線,展開歷史的演變過程和重要事件。

    紀傳體著作基本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幾個部分。

    本紀,是一種專門用來記錄帝王人物的傳記稱謂,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其中所有帝王的傳記都被稱為本紀。

    但也有例外,一些人由於建立了一番霸業,比如楚霸王項羽,其傳記稱為《項羽本紀》。

    由於本紀中記載的各代帝王都是繼承的關係,因此本紀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的,反映了歷史的演進和歷史人物的命運及所處環境。

    這樣一來,本紀作為紀傳體史書中的編年要素,就起到了貫穿全書的作用,因此它在紀傳體史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世家,是專門用來記述諸侯的傳記稱謂。由於這些諸侯雖然有別於帝王,但同樣是世代相傳,所以取名為世家。

    世家一詞最早應用於司馬遷的《史記》,如《陳涉世家》、《留侯世家》和《晉世家》等。

    列傳,由司馬遷在《史記》中首先使用。在《史記》中,除了帝王和諸侯的傳記之外,其他人物的傳記統稱為列傳。

    但是在司馬遷之後,大多數史學家將諸侯的世家稱謂取消,一併加入列傳的行列。

    所以,在《史記》之後,列傳也成為諸侯傳記的稱謂。

    此外,列傳還用來記錄少數民族及國外的歷史,如《明史》中就有《四川土司列傳》、《外國·日本列傳》等。

    書,主要記錄各朝代典章制度。古人有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自己的法律建設。

    《史記》將記錄各朝政治法律規定和建設的這部分內容的記載統稱為“書”,後世的史學著作中稱為“志”或“錄”。

    表,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是作者為了方便讀者查閱、記憶和理解,用列表的形式對歷史時間和事件進行歸納總結。

    後世在編修正史著作時,多有選用這種形式的。

    紀傳體史書的優點是,可以集中敘述某個歷史事件和這個歷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可以讓讀者更全面和輕鬆地瞭解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以便於總結歷史教訓,獲得經驗和智慧。

    但缺點是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敘述過於集中,往往出現同一個歷史事件出現在不同人物傳記中的情況。

    比如一個歷史事件的參與者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如果其中每個人物都需要立傳,無疑會造成大量的內容重複。

  • 13 # 黃山自然之歌科學教育

    紀傳體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體裁上zd屬於歷史散文範疇,內容上重在紀實,所以表現出來的思想也隨所記之人、所記之言不版同而各異。紀傳體史書的突權出特點是透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對於紀傳體的優點而來言,他也有明顯的缺點,

    第一,它記事分散,讀者難得其全貌,“大源綱要領,觀者茫然”。

    第二,紀事重複互見。劉知幾說:“同為一事,分在數篇,度斷續相離,前後屢出。”給讀者造成不便。

    紀傳體史書 紀傳體的建立者是西漢司馬遷,他所著的《史記百》,是紀傳體的通史。其後,東漢班固(32—92)著《漢書》,是紀傳體的斷代史。中國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用紀傳體寫成的。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從體裁的形式上看,又分成幾個部分: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度人事蹟;世家,主要是記載諸問侯和貴族的歷史;載記,是敘述割據政權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史論,是對歷答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論。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紀傳體的優點內是以記述歷史人物為中心,可以更多地反映各類人物在歷史上的活動,同時,因記述的範圍比較廣泛,便於通觀一個時期歷史的發展形勢。這容是編年體史書所不及的。紀傳體史書的缺點是難以清晰地表達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和各事件、各人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 14 # 讀未見書

    紀傳體是我國史書的一種體例,是以人物為線索編寫的歷史,透過給不同時代的人物立傳的方式來敘述歷史。其特點是可以有條理地記載歷史。

    紀傳體史書中,為皇帝立的傳叫作紀,普通人的叫傳,特殊人物的叫載記,記錄制度,風俗,經濟的叫志,還有表格形式的歷史事件表。

    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還有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等二十五史。

    與紀傳體不同的,是編年體史書,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歷史的一種史書體例,其特點是可以反映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記錄歷史的傳統,各朝代歷史除了用紀傳體編修的二十五史外,還有各種不同體例的記錄方式書寫的歷史,這些史書互為補充,使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況,都記載的很詳盡,便於後世瞭解和借鑑。

  • 15 # 老渡口巖茶廠

    紀傳體是一種編寫史書的形式,通常正史都會採用這種體例。

    紀傳體史書以人物傳記為中心,進行基本的史實敘述。紀傳體史書的最大特點是記敘了大量人物傳記,並以此為主線,展開歷史的演變過程和重要事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天有先生表示,紀傳體著作基本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幾個部分。

  • 16 # 蘋說

    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

    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譬如:《史記》、《漢書》、《後漢書》、《 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 、《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清史稿》

  • 17 #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紀傳體史:以人物為綱,按時間順序,連貫地記述各個時代史實的史書體例。這一史書體例,為西漢司馬遷所創併成功應用於《史記》中。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分五大部分,共計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是一部組織嚴密、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通史。它是我國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它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它所記載的地理範圍,西至中亞,北至大漠,南至越南,東至朝鮮、日本,把通史的時空界限第一次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範圍。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因全書以《本紀》和《列傳》為其主體,故被稱之為紀傳體,《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是一部組織相當嚴密、內容極其宏富的百科全書式通史。把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裁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適應。本紀,主要是以能左右天下大勢的代表人物為主體,連續而集中地記述了夏、商、週三代到漢武帝時期的政治大事,以反映朝代的興衰和更迭。表,以譜列帝王、諸侯、貴族、將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簡要政績,形象、直觀,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便於閱讀。書,主要記載歷代曆法、禮樂、封禪、水利、經濟等各項典章制度的發展過程,具有專史的性質。世家,記載王侯封國、開國功臣和對社會起過突出作用的人物及大事。列傳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物傳記,按人物性質排列立傳,另一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民族的記載,涉及中外關係史和國內民族關係史。這五種體裁各自獨立,又交織配合,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記述人類社會史的體系。以後所有的正史,都毫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著作形式,被簡稱為“紀傳體”史書。

    其內容,可謂博極天地,囊括古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構成社會的各個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士、學者、遊俠、卜者、農工、商賈等等,都得到了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史記》反映生活面不僅廣博,而真實可靠,向以“信史”著稱。此即史家所樂道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1]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壁”。在史學和文學方面的價值成為後世的光輝典範。其中的十表和八書是集中表達古今之變的篇章,表的序文概括了古今之變的大勢,八書主要論述各項典章制度的發展變化。“綜其終始”、“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承敝通變”,是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基本寫法,“綜其終始”和“原始察終”就是把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國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司馬遷在著作《史記》時,在選材上最重視真實的原則。他所收集的材料都經過嚴格的考證,主要來自於先秦的史籍和司馬遷遊歷時的所見所聞。

    《史記》充分體現了司馬遷進步的歷史觀和對社會現實公正的批判精神。《史記》中有對封建統治階級,特別是對漢代最高統治集團的揭露和諷刺,也有對一些愛國英雄的熱情讚揚和肯定。它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史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史記》在描寫上十分精彩,大至壯烈的戰爭場面描寫,小至微妙的人物心理描寫,都能得到生動的展示。特別在人物的塑造上,《史記》所重點描寫的上百個歷史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同時,司馬遷還注意透過人物的活動和際遇,去展現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狀況。

    司馬遷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但他並不承認儒家的獨尊地位,同時還接受了各家特別是道家的思想,在《史記》中也得到了很大的體現。所以《史記》著成之後,並沒有立即流行,甚至遭到了一些封建正統文人的批判。到唐朝中葉以後,《史記》開始廣泛流傳,韓愈、柳宗元等把《史記》當作古文的典範加以提倡。

    我們來讀《史記》,基本上是從史學和文學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史記》既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史學鉅著,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學鉅著。《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真是當之無愧。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史記》取材相當廣泛,取自《諜記》《五帝系諜》《尚書 》《秦記》《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 (史書)》《國語》《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 18 # 王公啟明

    紀傳體,以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全都是以紀傳體手法寫史。

  • 19 # 蒲江黎懷義

    紀傳體史書,都屬於正史,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如史記,資治道鑑,三國志,歷史所言的二十四史,紀傳體看重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等,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記。

  • 20 # 老康說史

    紀傳體史書是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史實的一種敘述方式。

    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記錄了上至皇帝時代(傳說),下至漢武帝時期,3000多年的歷史。

    由世家、本紀、列傳等幾個部分組成,包括本紀(12篇),記載歷代帝王的功業得失;世家(30篇)記載諸侯、權貴的興衰命運;列傳(70篇,含1篇自序)記載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包括農民領袖和朝中大臣等的作為;表(10篇),即大事記年表;書(8篇),記載各種禮樂方法和祭祀制度等。

    該書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經、時間為緯反映歷史背景,敘述事件脈絡,總結人生命運。紀傳體也因此而得名。

    《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為後世留下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供應鏈曝光,華為海思追加近50億訂單或被迫取消。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