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楚霸王項羽滅掉秦朝之後,認為郡縣制是滅亡了秦朝的根本原因,所以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但是為什麼最後劉邦建立的漢朝卻可以將郡縣制成功推行下去?(當然,漢朝推行的不是單純的郡縣制,而是郡縣與郡國雙軌制)
49
回覆列表
  • 1 # 不再胡喝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春秋時代末期,諸侯兼併加劇,大國吃掉小國後,將其列為下屬地區。郡源於秦穆公,縣源於楚國,比郡還早。郡縣制設立的初衷,是君主們自己打下的土地,不再捨得分封出去,牢牢抓住自己手裡,才能睡著覺。大秦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領土急劇擴大,達到40餘郡縣,由於商鞅變法後,不再分封子弟,而是國君任命官員垂直管理,集權度極其高,行政效率極高,車同軌,書同文,秦法律條推行極快。這只是延續,不是秦始皇獨創。郡縣制度延續到今天(省市縣),是成功的。西漢建立,認為秦國剛統一就迅速滅亡,是郡縣制的缺陷,各級官員與朝廷不同心同德,是因為官員們只有管理權,而沒有財產權,不是皇族血親,不捍衛皇家利益,不珍惜自己的地位。這實際上是沒有及時改變商鞅的戰時法為建國法有關。於是大封皇室,軍隊,稅賦,官員任命,鑄幣等權力歸於諸侯,以至於尾大不掉,導致七國之亂。雖然西漢時封國、郡縣並行,但是封國比例大。漢武帝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力。東漢建立,就不再有封國了。

  • 2 # 心朝大海不會游泳

    秦朝滅亡不在郡縣制,是法家與儒家。

    秦始皇滅六國後,他無法消除仇恨,因為他法家壯國,他自己改不了自己,後面二世,包括那個傳說中的扶蘇,都不行。

    漢朝可以,它不承擔那個國亡的恨,劉邦好,更好的是他不光自己聰明,還生了一幫聰明的後代,其實郡縣制人家老劉家也是付出了代價的。

  • 3 # 南朝居士

    嚴格來講,郡縣制推行成功,是從北宋開始的,之前都不成功。

    北宋才是真正的能實現郡縣制,而之前的王朝,基本上每個朝代都分封諸侯王了,

    另一個問題,項羽分封諸侯王,絕不是因為他總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劉邦分封子弟為諸侯王才是總結秦亡的經驗教訓。

    分封異姓、功臣為諸侯王,只有一種可能,這些人本身就是自成一系的諸侯,不得不分封他們(西周除外)。

    劉邦、項羽最初的分封諸侯王,都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諸侯王,是他們的盟友,跟著他們打天下,成功了你敢不分封嗎?

    最簡單而言,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項羽敢不分封嗎?劉邦沒有項羽的分封,就不是諸侯王了?

    劉邦分封彭越、英布,這些人不是諸侯王?他們的諸侯王是需要劉邦分封的嗎?

    秦朝滅亡的原因,確實是郡縣制導致了,郡縣制很先進,但是當時的生產力落後,跟先進的制度不匹配,秦朝才滅亡的。

    如果秦始皇分封了子弟為諸侯王,重兵鎮守地方,地方就不可能造反了,即使造反也能迅速撲滅。

    如果秦始皇分封諸侯王了,趙高就不敢殺秦始皇的兒子們了,更不敢殺皇帝。

    所以劉邦在消滅異性諸侯王后,又分封同性諸侯王,實行郡國並行制,目的就是這個,同性諸侯王雖然也威脅皇權,但是同樣能拱衛皇權。

    漢武帝時,歷經三代的削藩成功了,沒有了諸侯王,成了郡縣制,結果呢?權臣輩出,

    東漢是郡縣制,但是呢?東漢的歷史大家也知道,皇權衰弱,權臣輩出。

    隨後的魏晉南北朝,也基本分封諸侯王了,唐朝同樣分封諸侯王。

    直到宋朝,才開始真正的實行郡縣制,

    為什麼宋朝可以?因為宋朝時,選拔的官吏大多數是普通人,而不是世襲貴族,這樣皇帝可以把權力分割得足夠細,一個人擁有的權力,不可能威脅皇權了。

    可以看出,宋朝之後,后妃、外戚、宦官(除了明朝)、諸侯王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因為不需要這些人了,

  • 4 # 深藍bu宕機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郡縣制是優於分封制的,縱觀秦之後的各朝各代,主流是郡縣制而非分封制。

    任何制度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試驗和鞏固。漢代進行郡國並行制,也算是一種制約和過渡。

    導致秦滅亡的不是郡縣制,是沒有從戰爭狀態中調整下來,是管理國家的思路錯了,暴政,覺得老百姓要用高壓手段去管理,皇權就安全才是原因,再加上內外諸多因素,猶如曇花一現。

    在完成統一後面近十年間,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車同文,書同軌。但這一切都有點操之過急,反而沒有真正地落實到實地。秦統一之後採用的仍然是以法家思想統治天下,而沒有運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這只不過是後世儒生所提及的。春秋戰國之後的諸子百家思想但秦始皇統一之後,但其思想仍然活躍。秦始皇為了拉攏儒家,曾按照儒家思想,親赴泰山封禪,使得儒生進入國家朝堂商討國家事物。秦也在不斷地拉攏各個學派,為了實現對地方的統治。

    第一,秦雖然對於統一做了很多工作,但沒有像漢朝那樣對地方實施文化認同感。

    第二,秦統一六國之後,但秦並沒有選擇讓人民休息,而是大量的服勞役,修長城建阿房,並推行統一政策。對於地方,秦始皇並沒有太多實施安撫措施,也只侷限於琅琊等地區。

    第三,秦對於地方勢力雖然進行了打壓,更多的是法制高壓政策,卻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治。

    柳宗元講:“秦亡於政,而非亡於制度。”所以陳勝起義的導火索才能點燃了山東六國原勢力迅速反應,揭竿而起,而秦始皇的暴斃、趙高弄權還有昏聵的秦二世沒有能力阻止各地紛起的起義力量。

    所以後世君主明白了打仗勝利建立新朝代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迅速轉換思路,從戰時狀態調整下來,仁政、儒家思想,予民休養,發展經濟,最重要合適的統治管理制度,培養優秀接班人,才能保證政權的穩步交替。

  • 5 # 孑孓幻夢

    分封制和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王朝實行的兩種主要政治制度,在秦以前,以分封制為主,自秦統一中國後,大部分王朝都以郡縣制為主,或者兩制並存。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感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紛爭,列國爭霸,周室衰落,於是廢除分封制,把在商殃變法後在秦國推行的郡縣制推廣全國。郡縣制的特點是中央集權,皇帝透過直接任命地方各級行政官員,把全國的權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裡。郡縣制相對於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但是秦朝實行郡縣制後卻二世而亡,漢承秦制,最後卻取得了成功,這是有什麼原因呢?

    首先,郡縣制由於皇權高度集中,必然會要求皇帝有極高的素質,才能駕馭全國的局面。如果皇帝昏庸無能,治政無方,則朝政容易被權臣操控,地方官員舞弊叢生,全國民怨沸騰,最後全國大亂。秦朝在二世時,趙高指鹿為馬,完全操控了秦二世,清洗秦王室和各級行政官員,對全國橫徵暴掠,終於激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漢朝建立後,在前期明君輩出,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均是英明有為之主,能夠牢牢掌控全國政局,這是漢朝能夠成功推行郡縣制的基礎。但到了西漢末年,皇權同樣落入王莽之手,造成全國大亂,西漢滅亡,也沒能擺脫郡縣制的規律。

    其次,秦始皇在統一中國時,沒有有效管理六國貴族,這些人在地方盤根錯節,地方官員無力應對。在農民起義後,六國貴族紛紛復國,殺害郡縣官員,這嚴重地動搖了郡縣制的基礎,使秦朝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大遷豪族,加強京師重地,使地方豪強喪失了依託本地作亂的可能。同時也分封劉姓諸侯,強化宗室能力。在面對呂氏之亂時,各宗室諸侯紛紛響應,使漢朝轉危為安。但是,分封制容易造成尾大不掉,地方坐大,這也是後來七國之亂的原因。

    最後,歷史總是在迴圈往復中前進的。秦朝最先開始實行郡縣制,制度還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項羽在滅掉秦朝後,開歷史倒車,分封諸侯,同樣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規律,最後敗亡也就成了必然。

  • 6 # 明太宗

    秦朝秦始皇嬴政兼併六國,完成一統大業,開創了我國古代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設立三公九卿制度,將天下分為郡、縣,廢除分封制,天下沒有諸侯,權力大過之前任何一個王朝。“郡縣制”的誕生,導致天下沒有諸侯,六國百姓不滿為秦人,是秦朝滅亡的因素之一。眾所周知,“漢承秦制”秦朝大部分治理天下的制度都傳到了漢朝,其中也包括“郡縣制”,可為什麼漢朝卻沒有引起農民起義?

    秦朝的滅亡,並不只是“郡縣制”的原因,還有種種因素。秦始皇修長城,修宮殿,修皇陵,頒佈“書同文,車同軌,形同倫”政策,實施嚴苛的秦法,都是秦朝滅亡的因素。

    修長城、宮殿、皇陵一類的大工程,大量徵發百姓,使六國遺民苦不聊生,整日勞作,誕生出了“孟姜女哭倒長城”這樣的故事。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形同倫”政策,在現在看來是有助於國家一統的政策,可是在當時六國遺民看來,秦始皇是在加大力度的干擾他(她)們的文化習俗,強迫他(她)們放棄自己的文字,自己的度衡量等一系列生活習慣。

    秦法更不用說了,六國百姓對秦法嗤之以鼻。秦國兼併六國的時候,每滅一個城邑,其中都會有大批百姓跑到他國生存。深受秦國百姓喜愛的秦法,在六國百姓看來就是將人當成狗的法令。秦國兼併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秦法,給當時六國的百姓生活上造成很大的困擾。秦朝的滅亡大致就是因為這幾樣因素。

    眾所周知“漢承秦制”,漢朝傳承了秦朝的制度,也包括郡縣制,但是卻不完全吸收“郡縣制”。漢朝減輕了對犯法百姓的處罰,對於秦朝的一些殘暴法令進行整改、丟棄。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所修築的長陵,建築材料基本都是來自被項羽燒燬的咸陽宮,如果不是蕭何一直在那裡勸,劉邦都不一定會為自己修築適合皇家規格的陵墓。

    劉邦是秦朝底層官員出身,對於秦朝滅亡的因素,有著自己的看法,深知秦朝為什麼會快速滅亡,這也是劉邦為什麼一直不願意為自己修築陵墓的原因。從劉邦奪得天下後的一些動作來看,他也不想分封諸侯,可是當時諸侯的威望太高,如果不分封諸侯,在全國範圍內學習秦朝實施“郡縣制”,會讓六國遺民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生活,回想起生活在秦朝統治下的日子。如果實施“郡縣制”的話,那麼之前勒索劉邦封為“齊王”的韓信肯定是第一個不服。劉邦當初打天下能夠打敗項羽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跟隨自己的諸侯。

    如果這些諸侯不服自己,聯合起來反自己,到時候剛立國的漢朝未必能夠抵擋得住開國大將的群毆。在不想實施“郡縣制”,又想實施“郡縣制”的情況下,劉邦想出了一種新制度“郡國制”。版圖大約二分之一的土地由劉邦直轄管理,其他大約二分之一的土地由分封的諸侯管理。

  • 7 # 何以伴月

    秦開始的郡縣制不算失敗吧。

    秦亡,主要還是統一之後秦始皇死的太早,原先各國的反抗力量都存在,而秦始皇的繼任者二世又是個廢物導致的,並不是說郡縣制導致秦滅亡。

    至於項羽,他本身就是個失敗者。也可以說他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采用郡縣制坐天下,只想封諸侯當山大王。

    漢朝延續秦制用郡縣制自然是成功的,因為郡縣制本來就是正確的,不然也不會被各個朝代一直留下來。

  • 8 # 江南品古

    秦亡於暴政,而不是亡於制度。

    秦朝實行的郡縣制其實是沒有問題的,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已經開始瓦解,郡縣制漸漸開始流行。

    秦朝最大的問題是嚴刑峻法,殘暴不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怎麼還有民心?怎麼會不反抗?

    縱觀秦朝的政策,重用法家學說治國,對百姓沒有仁政可言。“什伍連坐”更像是要將百姓趕盡殺絕。

    而漢朝則戲取了秦朝的教訓,漢武帝之前的皇帝都講究休養生息,用“黃老學說”治理天下,民力大漲,做到了藏富於民。百姓怎麼可能不感恩皇帝呢?

    正是在漢朝政策的仁慈之下,郡縣制得以大力推廣。不僅如此,漢高祖劉邦吸取秦亡的教訓,漢初同樣設定分封制。

    分封制的建立一度給西漢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七國之亂之後,西漢實行推恩令。分封制與郡縣制合併,令西漢再也沒有出現分封制的叛亂。

    郡縣制的推廣也與西漢實行的察舉孝廉等大有關係。封建社會重視鄉里親族,漢朝的大社會下孕育了許多的小社會。人們按族群聚居,按族譜聚居。一個姓氏的大族都居住在一起。

    群居的氏族社會幫助了漢朝實行郡縣制,也有效地幫助了朝廷的統治。

    族譜、家規、族訓等等都是封建社會長治久安不可或缺的最佳助手。

  • 9 # 大語文走四方

    首先,人們心裡上接受不了!

    秦朝的老百姓適應了郡縣制,但是東方六國的貴族和老百姓們反都不能夠適應。請統一天下以後,他們的地位和身份都沒有了,因此思想和意識上還沒有轉過彎來。秦始皇太想建立偉大功業了,因此在征服六國的過程中有點急功近利。這樣導致了東方六國的沒落貴族的極大不滿。

    其次,秦的滅亡不是因為推行郡縣制而滅亡的。

    商鞅變法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還出臺了各種各樣嚴格苛刻的殘忍法令。這些法律條款人們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接受,東方六國不能接受,所以給東方六國的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傷害,《陳涉世家》當中說“天下苦情久矣。”這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 10 # 史全十美

    秦國滅亡的主因不是郡縣制造成的,秦朝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從秦帝國開始實行郡縣制到清朝末年,郡縣制無疑是最成功的,就郡縣制分封制,具體分析一下:

    什麼是分封制?

    “分封”就是分土封侯,天子封諸侯,諸侯封大夫,大夫封士。並且是世卿世襲制,只要國不被滅,就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分封制的優勢?

    周朝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度的優勢在於分封初期建國的時候,周天子分封自己宗親和功臣,各就其國,每年朝貢周天子,天子利於控制諸侯們,劣勢在於,諸侯國傳承幾代後,血緣關係變得疏遠了,各諸侯國就會為了利益相互征伐,不管什麼宗族關係了,天子也不能完成控制了,出現春秋爭霸情況,甚至忽視周天子的作用,西周周幽王就是被諸侯聯合犬戎殺死在京城,所以周天子的權力被架空,封土大大減少,諸侯相互兼併戰爭,春秋戰國時期正式開始,周王朝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再來看郡縣制?

    秦始皇創立了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那麼分封制就不能再適應了,必須換一個有利於集權的制度,那麼就必須是郡縣制,當然了郡縣制也不是突然出現的,在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的時候,就廢除世襲制度,打擊貴族特權,實行縣邑制度,這就是郡縣制的雛形,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君王的已經嚐到了中央集權的甜頭,只是貴族勢力還過於強大,實行的不徹底,等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了,必定要全面實行郡縣制。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

    這個時候的群臣全都是支援分封制度的,只有廷蔚李斯一人反對,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李斯看得很透,拿周武王、文王分封為例子,看整個周朝最後為分封而相互攻打,分析周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於是聽從李斯建議,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守、縣守全部由皇帝親自任用,中央大權第一次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秦朝的郡縣制

    秦朝滅亡的主因不是郡縣制,秦始皇結束了天下混戰的局面,統一初期,正是百廢待興,需要與民休息的時候,秦始皇卻大修土木,修斥道,修直到,南征南越,北討匈奴,修長城,修秦陵,勞民傷財,弄得人民怨聲哀悼,苦不堪言,秦始皇不用仁德治國,而重用法家,重刑罰,人民的日子更是火上澆油,最後陳勝起義,天下一呼百應,全都起來反抗暴秦,秦始皇失去民心的支援,滅亡就是順應天理的事了,

    項羽的分封制

    項羽滅亡秦朝後,自稱“西楚霸王”,大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但是項羽的分封已經不是制度上的分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分封,該封的不封,不該封的亂封,這樣的結果就是各路諸侯聯合起來繼續相互攻打,項羽就一直不停的去平叛諸侯,最後被以劉邦為首的諸侯滅亡了,所以說項羽是敗在了他自己的分封制。

    漢朝的分封制➕郡縣制

    等到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當上了皇帝,漢承秦制,也是繼續沿用郡縣制,只不過是稍微變通一下,把開國功臣封了諸侯王,但是劉邦為了自己的皇權統治,還是把“異姓諸侯王”給剷除了,然後分封了自己的兒子為同姓諸侯王,並且規定“非劉姓者,不得為王,否則天下共銖之”這樣大漢初期才暫時穩定發展了。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統治,皇帝開始拿“同姓諸侯國”開刀了,諸侯國開始反叛,終於爆發了“七國之亂”平定七國之後,漢武帝時又進一步加強集權,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各諸侯封國逐漸廢除,郡縣制終於算順利實施了。

    總結

    一個帝國的建立,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看這個制度是否健全,就看這種制度有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不能片面的否定分封制,也不能全部贊同郡縣制,各有利弊,這就是我對漢朝能推行郡縣制的理解。

  • 11 # 老李侃侃事

    個人認為秦朝推行郡縣制並沒有完全失敗,而是秦朝滅亡時間太快,感覺像是推行失敗了。而秦朝滅亡原因有很多:

    1.秦朝推行各項新政策過快、過猛,導致政令多出,卻無法有效執行,引起各級政府管理混亂;

    2.不給予民眾修養生息時間,這是最重要的。連年戰爭,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此時最最重要的是修養生息,發展農業,讓百姓有所居,有所食,這樣統治才能逐漸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而秦朝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苛捐雜稅,法令嚴苛,百姓根本沒有過上好日子,才會有一家起義,百姓呼應。

    當然秦朝滅亡原因還有其他,這裡就不一一贅訴了!

    而在漢朝,劉邦一直想全面推行郡縣制,權力集中在中央,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奈個人實力太弱,無法完成心願,只能並行封制,以安撫各路功臣,在徐徐圖之,歷經文景兩朝,直至武帝時期才得以完全實現。

    簡而言之,實行郡縣制符合封建統治需要,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但要實行此政策,中央必須有強大經濟軍事實力來保障實行,還要給予民眾以較長時間來適應這種新的管理形式,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 12 # 孤舟釣江雪

    秦朝的滅亡,從根本上說,在於人的因素,而非制度不行。有一句話叫:漢隨秦制,也就是說漢代幾乎沿了秦代制度。無論是郡縣制,還是管理體制和官僚體制。

    之所以秦代早亡,在於秦二世過於無能荒唐,他管不了、也不想管這個國家,任由奸臣趙高殘殺兄弟、姐妹、宗族、大臣和將軍,指鹿為馬,離心離德,最終自己也死於趙高之手,秦也很快隨之滅亡。

    漢代之所以國祚長遠,在於前幾任皇帝(執政者)都很厲害,漢代前五任執政者:高祖、呂后、文帝、景帝、武帝都是能力超強的國家管理者,之後的宣帝亦不遑多讓。有這些人保駕護航,漢代怎能不強盛。

  • 13 # 天晴愛睡覺

    秦朝的郡縣制徹底而成功,漢朝的分封完全是錯誤的!指著諸侯王來朝廷勤王,結果人家直接清君側造反

    秦朝的滅亡是因為秦始皇沒有早立太子,跟郡縣制沒有關係!

    項羽的認識是錯誤的,他根本沒意識到暴政才是滅亡秦朝的原因,反而誣賴郡縣制!

    結果他自己大封諸侯,實行暴政,結果4年就被劉邦弄死了!

    項羽是個失敗者,失敗者的話就是放屁!

    秦朝推行郡縣制並沒有失敗,秦朝從親獻公時就已經區域性實行郡縣制,到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已經完全實現郡縣制,秦朝的滅亡與郡縣制毫無關係!

    漢朝的郡縣制並不成功,前期的封國給子孫留下多麼大的隱患啊,漢景帝時七國之亂就是分封的後患!直到漢武帝時,這些封國還在跟中央作對,淮南王造反就是漢武帝朝!

  • 14 # 百勝軍節度使

    因為漢朝的郡縣制更溫和,循序漸進,而不是像秦朝急於求成。漢朝並沒有直接像秦朝一樣推行郡縣制,而是採用了當時人更能接受的分封制,並把郡縣制混合在分封裡面,後稱“郡國並行”,作為過渡。等到日久年深,人們逐漸熟悉了郡縣制,郡縣制深入人心的時候,再逐步取消分封制。

    總的來說,秦朝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群眾基礎薄弱,老百姓都不太願意接受,加上秦朝強制推行,反而適得其反,百姓都起了牴觸情緒,最終失敗。

  • 15 # 吟風社

    嚴格來說漢朝很長一段時間實行的應該叫做郡國並行制,在高帝五年劉邦自領二十四郡,異性諸侯王國足足有七個,分別為燕王臧荼(後來成了盧)、韓王韓信(這個是韓王信)、趙王張耳、楚王韓信(也就是未來的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其疆域如下圖所示:

    高帝十二年也就是劉邦去世的那一年,結果多年的平定異姓諸侯王的戰爭,除了長沙國之外的異姓諸侯王國都已經被廢除,但是與此同時,劉邦還大封了同姓諸侯王,至高帝十二年,漢朝中央直轄地更為縮小,只有十五郡,而王國增加到了十個。

    不過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期間廢除了部分又新置了部分,末年共有王國十四,再到文帝期間根據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把舊有的大國拆分,部分收歸中央,文帝后期中央直屬二十四郡,諸侯則有十七個。

    從圖中看出,此時漢朝中央轄地比之諸侯王已經有了優勢,雖然不甚明顯。之後漢景帝期間吳楚七國之亂,以漢朝廷中央取勝而告終,此時諸侯王真正的不再存在與中央抗衡的可能了。

    我們看到這第三幅圖,如果說文帝末年中央對地方諸侯王是小有優勢,到了吳楚七國之亂結束,可以說已經不存在任何一個諸侯王的力量足以抗衡中央。漢武帝成功實行推恩令,又以酎金奪爵一口氣廢了一百多個諸侯,其實完全是依賴著之前數代的努力。如劉邦時期,漢不過十五郡,是無論如何不存在這種條件的。

    到了這裡大家也該明白了,漢朝的郡縣制和秦朝的不同在於,一在緩,一在急。秦漢上承春秋戰國,是剛從一個年代分封才是常態的時代過來,秦朝直接實行大一統,完全取消分封,於是十五年而亡,漢朝則實行郡國並行制,從漢初到漢景帝吳楚七國之亂,用了五十年樹立了中央的絕對權威。

    最後上一張漢武帝時期的疆域圖,對比漢初,此時漢朝開疆拓土,如清人趙翼說武帝所增疆域比之高帝文景幾多一倍。

    注:地圖來自b站up主葉散Era的影片截圖,侵刪。

  • 16 # 袁聰

    郡縣制是秦始皇創新和創立的,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在當時的戰國未期看來,秦始皇是“暴君”,強硬推行、實行的是“暴政、暴力”,必僅是用強大的武力征服中國的所滅各國不服周、不服氣、不服從,心理、心情、心態極大的不平衡,心中對秦始皇都有怨恨,即使在當時推行、實行郡縣制再正確,國人都不願意、樂意接受,不受歡迎,絕大多數國人都想不通,大腦一時轉不過彎來,必僅原來的“各國人”過習慣了“原來自己國家的政治生活”。再加上秦始皇統一中國過後時間很短,秦始皇就去逝了,從而導致秦國統一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天下又重新大亂,所以,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就會導致失敗。

    郡縣制為什麼在漢朝可以推行成功?這是因為秦統一中國過後很快土崩瓦解,又重新導致天下大亂,國人長期厭惡、厭倦了動亂、大亂的天下戰爭,百姓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生活苦難,國人迫切需要、殷切希望、心靈渴望、心理訴求一個和平安寧、修養生息、安逸的政治生態和政治環境。再加漢朝統治的時間長,國家沒有大的戰亂,政治穩定,實行仁政,所以漢朝推行郡縣制取得成功。

  • 17 # 邇冬TL

    為什麼郡縣制秦朝推行失敗,而漢朝卻推行成功了?下面僅是個人看法。

    一:統一帶來隱患

    秦朝一統天下橫掃六國,雖說厲害但也留著了種種隱患和仇恨。六國餘孽尚未全部剷除,種種勢力也是蠢蠢欲動,而郡縣制破壞了諸侯和貴族的利益,讓隱患們看見了秦朝的破口藉助諸侯貴族趁機崛起。

    而到了漢朝種種勢力隱患仇恨,隨著秦朝的覆滅楚漢的戰爭清掃一空,所以漢朝才能成功推行郡縣制。

    二:郡縣制推行太急

    當時在很多地方都是宗族自治。秦朝剛統一天下人力有限,而秦朝太急對邊遠地方都是一概進行郡縣制,其實破壞了傳統的宗族自治,又對地方上沒有人力進行有效的管理,就是放任地方勢力引發混亂。

    而漢朝是分封和郡縣並存的,郡縣制是慢慢推行的,俗話說得好“治大國,如烹小鮮”需慢慢的來,秦朝太急了。

    總結:

    總得來說,秦朝剛剛一統天下,所留下的隱患太多又推行郡縣制太急,使得秦朝沒有有效的對全國進行管理,引發了全國的混亂,使得隱患餘孽們看見機會而崛起推翻秦朝。

    而到了漢朝接過天下時,天下已是全然一新,推行郡縣制也是慢慢的推行,最後才能使得郡縣制推行成功。

  • 18 # 一切都付笑談中

    這個提問需要指正一下,那就是秦朝推行的郡縣制沒有失敗,反而相當成功,而且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中國大地上仍能看到郡縣制的影子。

    西楚霸王所謂的提法是他個人的看法,代表不了主流史學家的定論,那就是秦朝滅亡完全是因為暴政所致。

    自從武王伐紂,建立大周以後,周武王為了皓賞有功之臣,也為了拱衛王室,實行分封制,分封下去的首領稱為諸侯,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西周初期,王室擁有絕對權威,而諸侯感恩周王室的恩德,不敢造次,但隨著時間的推進,諸侯國的勢力日益強大,一些大的諸侯國開始不聽節制,兼併小國,王權逐漸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分封制的破壞,造成了諸侯國之間各自為政,人們的正常經濟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國家名為統一,實則分崩離析。周王室徒有天下共主的虛名,實際控制不過王室京畿數百里範圍。這與西周初年分封的初衷大相徑庭。

    而郡縣制就能很好的解決中央集權問題,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員由政府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處在中央的管轄之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一。

    其實郡縣制並不是秦始皇的獨創,早在他的祖先秦穆公時期,就開始試點這種地方行政制度,經過數代法家的改造,到了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這種行政制度已趨成熟,能很好的解決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割,既能保證中央朝廷的的權威,又能給予地方靈活的管理權力,國家政令統一。因此秦始皇在天下設定三十六郡縣,並採取了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保障了國家統一。

    正是因為郡縣制的優越性,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國家統一,西漢建立後,繼續“漢承秦制”,繼承了郡縣制。

    不過同時劉邦也吸取了秦朝孤立無援的教訓,分封了一批諸侯和子弟到各地,這種封國制其實是一種歷史倒退,容易引起地方和中央的對抗,後來的七國之亂證實這一點,到了漢武帝時期,為徹底解決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削減封國對中央的威脅,劉徹實行推恩令,算是解決了封國制的弊端,郡縣制再次得到了全面輝煌發展,影響後世深遠。

  • 19 # 鬼辨

    秦國為什麼滅亡,滅亡的根本不是政府構造,而是法律系統。從商鞅變法到秦國滅亡一共經歷了147年,在這147年裡幾乎每年律法都增加,律法管理著秦國的方方面面,律法嚴苛是秦法一大特點,犯法者輕者臉上刻字,斬手斷足,重者連坐滅族,秦國統一全國後民眾談法色變,陳勝,吳廣起義是已經趕不到目的地了,劉邦起義是押運人的時候跑了幾個,乾脆全放了,全國大量犯法逃亡的囚徒,整個國家到處乾柴烈火,一點火就成燎原之勢,現在的美國也是一樣的,什麼都是法,律師成為最賺錢的行業,也是最受尊重的行業。其次,秦國國力做了一些超前的事,比如建長城,建陵墓,開驛站驛道,導致稅高,服役過重,大量勞動力被束縛在徭役,造成民間土地荒蕪,陳勝吳廣起義後,青壯年基本被拉去服兵役,生產進一步破壞,到漢朝建立時候除漢中,巴蜀,關中之外基本破壞了。

  • 20 # Destiny使者

    人類的盲從和習慣,秦朝以前都是分封制,貴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和權勢,可以將自己的家族延續下去,經過長久的統治貴族是不會輕易將手中的權利交出來的。

    而郡縣制其實就是將貴族手中的權利收回中央,所以第一類反對的人員就是那些六國貴族。

    他們不是反對的秦朝,而是反對秦朝把自己從貴族變成了平民。

    再加上秦始皇的早死,秦朝剛剛統一,沒有人壓得住那些剛剛亡國的六國貴族,所以反秦大軍越來越壯大。

    漢朝其實我就是摘取秦朝的果實,正如我上文說的,六國貴族對秦朝有恨,但是六國遺民,其實大多數都不會在乎誰統治,只要和平,他們都能接受,而經過劉邦項羽的大戰,人們都覺得難得秦朝統一天下太平可以好好生活了,沒成想沒過多久又大動亂,所以漢朝統一人們是期盼的。

    而在這反叛中六國貴族有能力的又死了一批,剩下的都是沒有大野心或者能力的。只要經過幾十年的和平過度,天下就會太平。

    所以不是郡縣制的在秦朝的失敗,而是人心的不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遊戲成癮對青少年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