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門馬88
-
2 # 直筆史話
軸心國(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像歐洲的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亞洲的偽滿政權、汪偽政權。
軸心國這個名字最早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所以法西斯同盟也就被稱為“軸心”了,參與國稱為“軸心國”。
-
3 # 南城北巷棄青衫
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兩個集團:軸心國與同盟國
軸心國(17個):
主要軸心國:
1.德意志第三帝國(德國)
2.大日本帝國(日本)
3.撒丁王國(義大利)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僕從國:
1.捷克斯洛伐克(德佔)
2.保加利亞
3.南斯拉夫
4.比利時(德佔)
5.盧森堡(德佔)
6.波蘭(德佔)
7.羅馬尼亞
8.匈牙利(德佔)
9.芬蘭
10.丹麥(德佔)
11.挪威(德佔)
12.克羅埃西亞
13.法國(德佔)
中立:
1.瑞典
2.土耳其
3.西班牙(名義上是中立,實際上是法西斯的僕從國)
4.維希法國(包括在非洲的殖民地)
同盟國(51個):
主要同盟國:
1.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2.俄羅斯蘇維埃聯合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蘇聯)
3.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
4.中華民國(中國)
同盟國其他國家:
1.澳大利亞
2.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
3.紐西蘭
4.印度(英佔)
5.加拿大
6.墨西哥
7.南美洲國家
8.自由法國(戴高樂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
9.其他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
-
4 # 蕭八一15
知名度比較高的就是日本,義大利,德國,還有幾個僕從國:
1.捷克斯洛伐克(德佔)
2.保加利亞
3.南斯拉夫
4.比利時(德佔)
5.盧森堡(德佔)
6.波蘭(德佔)
7.羅馬尼亞
8.匈牙利(德佔)
9.芬蘭
10.丹麥(德佔)
11.挪威(德佔)
12.克羅埃西亞
13.維希法國(德佔)
14.西班牙
-
5 # 汽車江湖
軸心國德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後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
6 # 究史學識
一般認為,二戰時,軸心國主要有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從法律意義上,軸心國還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5國,共八個國家。
但是還有人認為還能細分:
軸心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
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西班牙、愛爾蘭、泰國。
傀儡政權有:偽滿洲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汪偽國民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斯洛伐克獨立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塞爾維亞救國政府、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緬甸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黑山王國、維希法國、阮朝、柬埔寨王國、寮國王國、波希米亞以及摩拉維亞保護國。
合作國有:芬蘭、西班牙、泰國、蘇聯。
佔領國:法國、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阿爾巴尼亞、希臘、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南斯拉夫、中國部分地區、蘇聯部分地區、朝鮮、緬甸、法屬印度支那、新加坡、馬來亞、荷屬東印度、東帝汶、新幾內亞、菲律賓、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衣索比亞、意屬索馬利亞、英國。
-
7 # 成小崧
主要有德國、日本及義大利三個國家。
德國主要侵略西歐、東歐及俄羅斯、英國、北非等。日本主要侵略中國、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義大利主要侵略鄰國、北非等。
日本最先發動侵略戰爭,德國戰鬥力最強。
-
8 # 航神愛分享
軸心國是指在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百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這個名稱來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 後不久對此評價知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道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回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於5月25日宣答布廢除三國公約。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滅亡。
眾所周知,大家所知道的軸心國,有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國家。他們三個國家各自選擇自己的勢力範圍開展侵略活動,比如德國的主要進攻目標和軍事中心位於歐洲;義大利的重心在非洲;而日本的軍事主攻方向是亞洲,三者形成了掎角之勢,雖然沒有向盟國那樣聯合作戰,但互為聲援,相互打氣。
其實在當年的軸心國陣營中,不僅僅是德意日三個國家,還有這樣五個國家不被人所知,它們分別是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和泰國。
但是整個二戰,除了軸心國之外,他們還有五個小盟友,不過這五個小盟友也是不靠譜,幾乎沒有幫上什麼大忙。
-
9 # 風輕雲淡謝
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兩個集團:軸心國與同盟國
軸心國(17個):
主要軸心國:
1.德意志第三帝國(德國)
2.大日本帝國(日本)
3.撒丁王國(義大利)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僕從國:
1.捷克斯洛伐克(德佔)
2.保加利亞
3.南斯拉夫
4.比利時(德佔)
5.盧森堡(德佔)
6.波蘭(德佔)
7.羅馬尼亞
8.匈牙利(德佔)
9.芬蘭
10.丹麥(德佔)
11.挪威(德佔)
12.克羅埃西亞
13.法國(德佔)
中立:
1.瑞典
2.土耳其
3.西班牙(名義上是中立,實際上是法西斯的僕從國)
4.維希法國(包括在非洲的殖民地)
同盟國(51個):
主要同盟國:
1.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2.俄羅斯蘇維埃聯合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蘇聯)
3.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
4.中華民國(中國)
同盟國其他國家:
1.澳大利亞
2.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
3.紐西蘭
4.印度(英佔)
5.加拿大
6.墨西哥
7.南美洲國家
8.自由法國(戴高樂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
9.其他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
-
10 # 莫西古
迷上歷史,大多是因為歷史常常給人一種“倒放電影”的後見之明。回望二戰這段鐵與火、生與死、殘酷與悲壯的歷史,後人更加珍惜和平的難能可貴!
二戰時期,正義的力量和非正義的力量分別形成兩大陣營:同盟國和軸心國。其中,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是軸心國。
“軸心國”的橫空出世,出自墨索里尼在1936年11月1日在義大利工業重鎮米蘭發表的一次公開講話。這次講話是面向兩萬餘名義大利民眾所發表,主要目的是為了慶祝剛剛簽署的德國義大利聯盟條約。在此次講話中墨索里尼提到:
柏林羅馬條約不是一個障礙,而應成為一個軸心,使所有有志於和平的歐洲國家都可以圍繞其對各種麻煩展開合作。
1940年9月27日, 德國、義大利與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德國首都柏林正式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至此,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形成。
當然,軸心國還有一幫小盟友,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西班牙以及泰國、菲律賓等。
-
11 # 人間再無黃家駒1
首先解釋下軸心國概念。軸心國,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
-
12 # 十哈哈426543
二戰軸心國,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中心結成的戰爭聯盟。
納粹德國
日本
義大利
1936年10月25日,德意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兩國又簽署了《德意同盟條約》(鋼鐵條約)。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了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集團的成員國被稱為軸心國。
軸心國成員德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還有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5個僕從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日本於5月25日宣佈廢除三國公約,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就此滅亡。 -
13 # 蘋說
主要就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及其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那斯拉夫(僅加入兩天就退出),克羅埃西亞。扶持的傀儡政權和合作國(芬蘭,西班牙,泰國)軸心國(Axis)
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軸心國的名稱來源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 後不久的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
軸心國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後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僕從國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國家元首:霍爾蒂)。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國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國家元首:鮑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後被分開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
14 # 新鮮事2019
軸心國( 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斷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德國、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名稱源於1936年1月1日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素里尼在與納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第的同盟條約。後不久對比評價的一次演說:“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望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所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軸心國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後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僕從國
柏林公約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國家元首:霍爾蒂)。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國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後被分開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倡政權)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誌的三國公約(柏林公約)是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僵政權
1、偽滿洲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2、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3、汪偽國民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4、東防共自治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5、斯洛伐克獨立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6、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7、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8、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9、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0、緬甸國(巴莫政權)。
11、菲律賓第二共和國(勞雷爾政權)
12、黑山王國。
13、維希法國。
14、阮朝
16、柬埔寨王國
16、寮國王國
17、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合作國
1、芬蘭(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繼續戰爭,1941-1944年)。
2、西班牙(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3、泰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4、蘇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1941年;波蘭戰役,1939年;日蘇中立條約)
佔領國
1、法國。
2、丹麥(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3、挪威。
4、荷蘭
5、比利時。
6、盧森堡
7、阿爾巴尼亞。
8、希臘。
9、捷克斯洛伐克。
10、波蘭
11、愛沙尼亞。
12、拉脫維亞。
13、立陶宛
14、南斯拉夫。
15、中國部分地區(東北、華北、東南部分地區。)
16、蘇聯部分地區。
17、朝鮮。
18、緬甸。
19、法屬印度支那。
20、新加坡。
21、馬來亞。
22、荷屬東印度。
23、東帝汶
24、新幾內亞
25、菲律賓。
26、摩洛哥。
27、阿爾及利亞。
28、突尼西亞。
29、利比亞。
30、衣索比亞
31、願屬案馬裡
32、英國(部分殖民地)
形成原因
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世界)侵略擴張野心達成一致。意、德、日三國同是法西斯國家,都積極對外侵路擴張。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井把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稱霸世界。20世紀30年代後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稱為“柏林羅馬一一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
15 # 懶到家
大體可分為德國,日本,義大利,細分可分為佔領國以及傀儡國。
軸心國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後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僕從國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國家元首:霍爾蒂)。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國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國家元首:鮑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後被分開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1、偽滿洲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2、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3、汪偽國民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4、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5、斯洛伐克獨立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6、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7、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8、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9、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0、緬甸國(巴莫政權)。
11、菲律賓第二共和國(勞雷爾政權)。
12、黑山王國。
13、維希法國。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誌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形成原因
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世界)侵略擴張野心達成一致。意、德、日三國同是法西斯國家,都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並把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稱霸世界。20世紀30年代後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稱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
16 # 閒暇之餘讀歷史
軸心國的成員主要有: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國家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後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1943年9月23日加入,1945年4月25日投降)(國家元首:墨索里尼)。
日本
僕從國的成員有: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國家元首:霍爾蒂)。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國家元首:米哈伊一世)。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國家元首:鮑里斯三世)。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後被分開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誌的三國公約(柏林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國家元首:昭和天皇)。
軸心國(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在5月25日宣佈廢除三國公約。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滅亡。
-
17 # 巴山凌樓
二戰時期軸心國主要是德國,義大利,日本: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盟友國。
其中德國最多,德國的軍事形式的盟友非常多:
首先被希特勒拉攏的是西班牙,西班牙雖然早在1939年宣佈中立,但是隨後在德國橫掃歐洲以及迫於壓力開始與德國展開軍事合作,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中曾派出軍隊支援德軍,而且在1943年之前西班牙也一直是德國士兵修養度假的聖地,不少西班牙MM都和德國士兵有過愛情故事,並且德軍一直到二戰末期還在西班牙留有駐軍。1943年後,由於德軍的節節失利,加之英國丘大佬的拉攏,西班牙又再次宣佈中立,並且在二戰末期也給盟軍提供過協助。
然後是斯洛伐克國,這是一個由德國扶植的顛覆政權,並且在德國收復蘇臺德地區時正式成為一個政權,在整個二戰時期都有他們軍隊的身影,直到蘇聯解放捷克後這個政權才再度被推翻重組。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同上面一樣也是德國在發動戰爭前扶植的顛覆政權,也是參與了整個二戰,後來被盟軍解放,政權被推翻。
羅馬尼亞王國,早在1940年底,羅馬尼亞國王就宣佈加入軸心國,羅馬尼亞軍團一直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人數最多的得力盟友,比意呆利的表現還是略好一些的,後來在1944年8月蘇聯攻入羅馬尼亞,才退出軸心國陣營轉而對德宣戰。
保加利亞第三王國,1941年3月宣佈加入軸心國,1944年9月被蘇軍佔領,隨後保加利亞人民軍推翻了該政權。
匈牙利王國,1941年4月宣佈加入軸心國,在德軍從蘇聯失利後,匈牙利國王開始與蘇軍和盟軍解除尋求停戰,希特勒得知後派出軍隊接管了匈牙利宮廷,國王被控制軟禁,隨後希特勒扶植薩拉希費倫茨上臺接管匈牙利政府,直到1945年匈牙利王國和德國納粹一起投降。
芬蘭,芬蘭和德軍結盟主要是因為蘇芬戰爭中芬蘭被蘇聯佔去了九分之一的國土,為了報一箭之仇芬蘭最終在1941年6月和德國協同參加巴巴羅薩行動,但是芬蘭只是奪回了失去的領土後就不在進攻了,任憑德國如何勸說都只採取防守姿態。二戰後期芬蘭宣佈中立,但是戰後在蘇聯和盟軍的壓力下,芬蘭總統被送上軍事法庭,被判戰爭罪十年,然後向蘇聯繳納大量戰爭賠款。
奧地利,奧地利是因為希特勒演講提出的德奧合併重建德意志帝國以及30年代後德國經濟的飛速復甦,使得大約80%的奧地利人都擁護德國,儘管奧地利總理想盡一切辦法推遲全民公投,但是還是在德軍閃電戰的步伐下投降德國,投降後的奧地利公民很多選擇加入德軍,直到被蘇聯解放!
除此之外還有德軍攻佔烏克蘭後,由於烏克蘭和蘇聯的世代矛盾問題,大約60%以上的烏克蘭人是支援德國的,德軍也在烏克蘭組建了一支烏克蘭軍團,主要是用於對付游擊隊。
1942年德國為了支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地,加之日本和印度達成的協議,在德國的援助下組建了一支自由印度軍團,這個軍團在整個二戰一次戰鬥都沒打過,一個人也沒損失,就是在被掉網法國後和當地美女鬼混了一波。
此外,波蘭,法國,希臘都在投降德國之後被部分吸收為德國偽軍。
然後是日本
偽滿洲國,這是日本扶植的一個偽政權,目的是為了得到東北三省,日本也從東北收編了大量的土匪和武裝力量作為偽軍參加了侵華戰爭。
朝鮮,朝鮮是被日本逐步餐食,並且在長期的侵佔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偽軍,也曾經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生力軍,在整個二戰中,來自朝鮮的偽軍多達70多萬,其中韓國棒子(也就是朝鮮中部地區的這波人)最賣力,二戰結束時侵華戰爭中來自朝鮮籍的戰犯就多達148人,全部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除此之外,還有日籍臺灣偽軍,日本佔領臺灣培養的二鬼子,有日本國籍。
白俄羅斯籍偽軍,這些人都是蘇聯革命時期被蘇聯紅軍驅趕投靠到日本偽滿政權的。
蒙古籍偽軍,這些是諾門坎戰役後被日本策反,吸納,收編的準備用於再次進攻蘇聯的部隊,主要是組成了騎兵部隊,後來在蘇聯的絞殺中覆滅。
二戰中唯一一個投降日本並且加入軸心國的國家是泰國,在泰國尋求英國援助未果後,與日本交戰過二次,實力差距太大不敵,只得投降,在二戰期間給日本提供駐地和後勤補充等方面的協助。
最後是意呆利:沒有!沒有!我什麼都沒有!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日軍佔領中國沿海後,墨索尼尼盡然想蹭好處,派出三艘軍艦跑到上海要求佔領土地,迫於是盟友關係日本給他們劃出一塊‘殖民地’,隨後又有大約一千多名義大利人浩浩蕩蕩來‘殖民’,在這期間,義大利常常因為麵包,麵條,紅酒,娘們等一系列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日本駐軍矛盾不斷。直到1943年9月,墨索尼尼政權被推翻,義大利宣佈退出軸心國陣營後,這群義大利人慌了,當時這批義大利人只有500民軍人,還沒等義大利人跑路,就被6000多日本團團包圍了,日軍用飛機迫擊炮對義大利人發起進攻,在長達十多個小時得轟炸和炮擊後,義大利最高軍官,卡羅德爾阿誇上尉在燒燬‘秘密檔案’後宣佈投降。在日本的記載中這一事件被稱為‘九月意人降伏’事件。
隨後日本人給了這1100多名義大利人兩個選擇,一是:進入集中營成為苦力和慰安婦。二是:宣佈加入希特勒新成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在短暫的選擇時間內,有170名義大利人選擇當了‘意奸’投靠了希特勒,剩餘的全部被日軍送入集中營,直到被中國軍隊拯救!!
-
18 # 聽風的故事tar
如果有人問“二戰軸心國”有哪些,大家會第一時間說出:“德國、義大利、日本”。因為在二戰時期,這三國國家影響力巨大。德國聯合義大利橫掃歐洲入侵蘇聯,屠殺了幾百萬猶太人;日本在亞洲侵略中國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了解二戰這段歷史,你會發現:二戰軸心國不止這三個國家。
軸心國的行成和由來軸心國指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聯盟。領導者是:德國、義大利。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軸心國的名稱由來: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訂後不久後,對條約進行了一次評價:柏林與羅馬垂直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為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的國家稱為“軸心國”。所以,大家就不要想當然的把“軸心國”說成是德國、義大利、日本這個三個國家了。
佔領國不算,除了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其實還有5個國家。第一個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的東北部,國土面積約為二十四萬,人口兩千萬,算是一箇中等國家,至少在歐洲這裡,實力也算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拉攏羅馬尼亞成為自己的盟友,主要是看中了對方的石油,因為現代化的戰爭,離不開石油,而羅馬尼亞正好有這方面的資源,因此被德國所利用。 不過等到德國入侵蘇聯遭受重大慘敗後,見勢不妙的羅馬尼亞立即投向了同盟國的懷抱。
第二個國家芬蘭。芬蘭是一個北歐國家,號稱“北歐五國之一”,和德國等軸心國走到一起的原因是在十九世紀初期,芬蘭曾和沙俄大打出手,最後戰敗的是芬蘭,沙俄沒少佔芬蘭的便宜,這也使得芬蘭和從沙俄演變過來的蘇聯不對付,因此主動加入到軸心國的陣營之中。
第三個國家匈牙利。匈牙利願意加入軸心國,和德國結盟,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在一戰的時候,匈牙利的前身奧匈帝國,就曾是德國的盟友,兩個國家一起戰敗,一起遭受制裁。所以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匈牙利也是主動和德國結盟。不過在二戰中後期,匈牙利就早早投降了。
第四個國家是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是一個東南歐國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堅定地站在了德國的一方,算是一個傳統意義的盟友了。不過兩次世界大戰,保加利亞都站錯了隊伍,兩次被打敗,兩次投降。
最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排在第五位的國家位於亞洲東南亞地區——泰國。泰國是一個非常善於投機的國家,當年的日軍準備攻打他們的時候,泰國主動表示向日本靠攏,願意和對方結盟。但是等到了二戰的中後期,泰國一看日本敗局已定,直接又反水投靠了同盟國。
所以二戰中的“軸心國”除了佔領國以外我們應該知道:德國、義大利、日本、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泰國等這七個國家。
如果大家問“軸心國的領頭國家”有那些?這個時候大家可以說:德、意、日。
-
19 # 使用者胖貓
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軸心國。也有一些小幫兇:德軍侵入蘇聯的軍隊中包括少部分羅馬尼亞、匈牙利、西班牙等國的軍隊。日本侵略我國的軍隊中包括一些韓國軍人。
-
20 # 文旅攬勝
謝邀。第二次世界大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軸心國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 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還包括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羅馬尼亞王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傀儡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回覆列表
二戰軸心國
首先是德國,在總統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
而後是日本,日本野心勃勃,在一群主戰者當政之後加入納粹行列,對亞洲地區進行瘋狂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