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野生鴨跖草

    兩宋時期,從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到1276年崖山之戰南宋滅亡,共歷時316年,比唐明清政權存在的時間都長。雖說疆域不及漢唐,也沒有統一,但卻是中國古代文明和當時世界的最高峰。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北宋時期幾任皇帝都以文立國,推行和平發展,注重保護土地私有,突破自漢朝以來重農抑商的政策,商稅低,積極發展工商業,加速城市化程序,使宋代商品經濟出現史無前例的繁榮。成為當時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宋代統治者對知識階層有“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的太祖鐵令,廣開言路,使宋代在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空前成就。四大發明之三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都發生在宋代。海上造船業,瓷器,和絲綢工藝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的有錢體現在以下幾點,一人口上,宋徽宗年間戶籍人口達到了一個億。這是中國古代人口第一次突破億人大關。5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40多個。當時歐洲的威尼斯作為羅馬大型城市才幾萬人。

    二居民收入,據記載北宋時期朝稅峰值是16000萬貫。一貫相當於一兩銀子,按當時農產品價格換算到現在估計為200多億美元,當時的稅率為十五稅一,那Gdp就是3000多億美元,按人口一億計算,人均GDp達到了3000多美元,我國2006年人均GDP才2039美元。

    三耕地,宋仁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超過6億畝。這還不算官員漏報。

    四吃穿用住,看“金瓶梅”和清明上河圖就知道了。

    五,官員待遇和教育等,據記載,宋代官員俸祿特別優厚,除了基本工資,還有服裝,祿米,茶酒廚料,薪炭等各個方面的津貼。換算成人民幣,當朝一品月收入有100多萬,二品也有25萬之多。七品縣令的月薪是10多萬。可見公務員是相當滋潤的。拿蘇軾和杜甫比就知道了,兩個都落魄過,但從來沒聽說蘇軾揭不開鍋,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以看出他很窮困。

    以至於後來的對外戰爭輸了之後拿錢買平安都是錢鬧的。

  • 2 # 南城北巷棄青衫

    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最富有的王朝,宋朝的人口達到兩千多戶,大約為一億多人,這在古代封建王朝可是十分龐大的一個數目,此外,宋朝一反古代其他王朝的發展政策,國策是“農商平等”,並不限制百姓經商。

      這些就是宋朝如此富有的國家基礎,據後世估算,宋朝的全國GDP佔當時世界的60%,人均GDP是2280美元,即便是丟失了半壁江山的南宋,每年的國庫入賬仍舊維持在八九千萬貫上下,可見宋朝實在是富得流油。

      舉個例子來說,小說水滸傳的背景就是宋朝,其中武大郎是挑著擔子賣炊餅的,這個職業在我們看來,是賺不到多少錢的,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就是這麼個賣炊餅的,竟然住的是獨棟三層複式別墅,可以說起碼月入過萬,由此可見宋朝百姓究竟是多麼有錢了。

      宋朝人不僅會賺錢,而其整個國家的物價水平也是蠻高的,二者相互促進,宋朝自然是越來越有錢,而且宋朝有很好的退休金制度,即便是你辭官回家,也可以拿到一半的工資,這對古代公務員是相當好的待遇。

      所以,就連西方的史學家們都是自嘲:“汴京的一個城門吏的收入超過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王。”這話是有道理的,當時歐洲的國家諸多,但是國家普遍不大,所以比較下來,他們的財富還真的比不過宋朝一個看大門的。

  • 3 # 藍山文案

    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最富有的王朝,宋朝的人口達到兩千多戶,大約為一億多人,這在古代封建王朝可是十分龐大的一個數目,此外,宋朝一反古代其他王朝的發展政策,國策是“農商平等”,並不限制百姓經商。

    宋朝究竟有錢到什麼程度?

    北宋推廣占城稻,使稻穀產量倍增。稻穀產量的增加帶來人口的大量增長,至公元1124年,北宋滅亡,人口已經有一億兩千六百餘萬。北宋時期,開採礦藏二百七十餘處,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兩白銀,最高達到1.6億兩白銀,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兩白銀,這樣的財政收入後世難以企及。真宗時期,一兩白銀已經約等於2000文錢。

    神宗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大致算一下,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約2元/市斤估算,400文約等於264元人民幣購買力,即1文錢0.66元,一兩白銀相當於1320元人民幣,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兩白銀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933億元人民幣。鼎盛時期的宋朝,年收入約2100億元人民幣。這個收入相當於明朝的十倍,清朝的四倍。

    小說水滸傳的背景就是宋朝,其中武大郎是挑著擔子賣炊餅的,這個職業在我們看來,是賺不到多少錢的,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就是這麼個賣炊餅的,竟然住的是獨棟三層複式別墅,可以說起碼月入過萬,由此可見宋朝百姓究竟是多麼有錢了。

    據後世估算,宋朝的全國GDP佔當時世界的60%,人均GDP是2280美元,即便是丟失了半壁江山的南宋,每年的國庫入賬仍舊維持在八九千萬貫上下,可見宋朝實在是富得流油。

  • 4 # 為了咳嗽才抽菸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不是因為內亂而導致滅亡的朝代,這足以證明宋朝是一個很富裕而且老百姓生活很安逸的朝代。單宋朝如果說具體多有錢在歷史上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說宋朝佔當時世界GDP總值的60%,有人說佔80%。但據維基百科的統計資料來說宋朝佔當時世界GDP總值的22.7%,要低於印度的28.9%。

    還有要說的就是宋朝的人均GDP,網上流傳的資料大多是說宋朝人均GDP相當於現在的2280美金(這個數字新中國2008年才達到),北宋稅收更是達到了一億六千萬貫,是明朝的8倍,清朝的2倍。這些資料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首先我們用我國古代常用的15取1的稅制去推算北宋的GDP為1.6億乘以15,再除以北宋人口1億,接著用1貫銅錢=1兩白銀=5克黃金,再以黃金的價格去換算成美元。人均GDP=2280美元就這樣來了。

    接著就是稅收因為北宋稅收為1億6千萬貫,而明朝稅收只有白銀2000萬兩,8倍的稅收聽著很嚇人吧,簡直就是在稅收上吊打了明朝。但實際上呢,先不說歷朝歷代稅收都很複雜,1億6千萬貫這個數字出自於《宋史食貨志卷一百七十九》中的“天下總入一萬五千八十五萬一百”。雖然這個數字出自宋史,但宋史並沒有記載這個數字的單位是貫,只是現在網上所流傳的版本。而在明朝之前稅收都是以實物稅為主,所以宋朝的稅收單位是:貫、石、匹、兩、束。貫是錢的單位、石是米的單位、匹是布、兩是白銀、束是料草。而這1億6千萬的數字是由這5種東西所組成的。具體比例書上並沒有記載。由於料草和白銀的價值差距巨大。所以這1億6千萬具體價值多大很難得知。而明朝稅收2000萬兩卻是實打實的白銀。不同朝代的經濟其實是很難換算的,例如很多人用米價來換算,但古代的米很貴,而現在的米要便宜的多。宋朝確實經濟很發達,但是國土面積小人口少,戰亂多,軍事跟不上當時的經濟發展。很多外來農作物還沒引入中國(例如美洲在明朝傳入中國的玉米)。

    所以宋朝確實經濟很發達,但其實並沒有網商流傳的諸多版本那麼有錢。

  • 5 # 南巷七木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用其他的數字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慶5年(1571)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張居正改革之後的萬曆28年(1600),歲入400萬兩(雖然張居正死後人亡政息,但相對在財政上的改革被破壞得較少,而且此時距張去世僅十幾年,估計這個數目比張居正當國時期的歲入也少不到哪裡去)。明末天下大亂,在後金和農民起義的兩面夾擊下,明ZF先後增加了遼餉,剿餉和練餉的徵收,即著名的“三餉加派”,結果弄得民怨沸騰,烽煙四起。那麼這種為時人評為“飲鴆止渴”的做法為國家帶來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萬兩左右。也就是說此時明朝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左右。如果我們認為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白銀=1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儘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300多年之後,儘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由於兌換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會對宋朝的歲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歲入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依然是一個無疑的事實)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了。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明朝著名的財迷皇帝明神宗(萬曆)以“礦稅”的名目,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榨工商業者,8年間總共搜刮到了200萬兩白銀,不足宋朝的一個零頭),佔70%。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由於大量獨立的小自耕農不再是國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採取了與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併”。一方面不抑兼併,使土地能夠集約化的經營,並騰出大量剩餘勞動力(據估算,當時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國土地的70%,而每年進入流通市場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發展了工商業,不僅僅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僅信州鉛山的一個銅鉛礦就常僱有十餘萬礦工,日夜開採),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社會經濟,生產力的飛速提高。這不禁讓人聯想起英國產業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現象,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規模要比英國大許多倍,時間比英國早幾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難比英國少得多。

    這樣做的結果是,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禁軍的中級軍官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林沖買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齋志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百金”在當時就已經是一戶中人之產了。在中學課本里我們曾經讀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風奢靡時說: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制的鞋子。難怪有的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計程車兵。當來自當時西方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來到僅僅是吸收了很少一點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時,竟然感到眼花繚亂,宛如身處人間天堂。(對馬可波羅的存在以及他是否來過中國還有爭議,但是世人所公認的是“馬可波羅遊記”描寫的確實是當時歐洲商人接觸到中國文明之後的見聞感受)

    如果說那些描述還不夠具體的話,我們還可以看一下下面這些事實:

    宋朝時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紙幣和銀行信用。

    宋朝時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廣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始大量應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剛經”卷子);火藥和火器在宋代開始大規模使用(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記載是在晚唐);指南針在宋代開始大量裝備遠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夢溪筆談”),在西方,這是近代科學大發展的先聲。

    宋朝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

    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餘個增加到40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和南京之後成為世界上第4,第5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32萬貫。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每年商稅收入達1975萬貫,宋朝商稅甚輕,住稅3%,行稅2%,如以平均2.5%計,則一年納稅商品額即達80000萬貫,平均每人8貫以上。

    南宋紹興末年(1162),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宋朝僅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貫或更多。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麼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僱主的機工。

    可是,這剛剛萌生的嫩芽,這一切,都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 6 # 知I簡

    經濟學家們的GDP統計也就看著玩

    宋朝在我們印象中一直是一個積貧積弱,周邊外強環伺,不斷受到擠壓和欺凌的一個朝代。實際上,除了積貧,其他的描述差不多。

    它雖然比不得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亦或者明朝的“洪武中興”。但其實翻看歷史,兩宋時代開創了一個在文化,思想,科技,農業,經濟,制度方方面面都領先於世界,富甲全球的文明時代,是一個奠定了我們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潮流時代。

    據宋代中國經濟史學家統計(怎麼算的,各有各的見解),在宋神宗統治時期,宋朝貢獻了當時全球GDP的80%或者30%?哈哈,GDP這東西就是個笑話。

    因為在這時,歐洲還在黑暗的中世紀中掙扎,被阿拉伯人打得到處跑,估計那時,他們也沒什麼心思搞GDP。

    據不完全統計,宋神宗時期,中國國庫鑄幣一年就達到500萬貫,是唐朝開元盛世的20倍。國內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繁榮使得宋朝擁有了鉅額資本,可謂中國最闊綽的朝代。

    即使偏安的南宋,國家財政總收入也曾達到1億兩白銀,經濟總量位列世界前列。不管這些專家們怎麼算,怎麼認為認為,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朝,都是世界上經濟最先進的地區。

    其實我們不用看什麼GDP,還是要看購買力。從老百姓的生活就可以看出一個朝代是否繁榮,是否有錢。

    那麼宋朝究竟富裕到什麼程度

    比如清官包拯,在開封府做第一把手時,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乾草、1500貫“公使錢”。

    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進項。

    再查《嘉佑祿令》,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又發給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總計包拯一年的各項收入:20856貫銅錢、2180石大米、180石小麥、10匹綾、34匹絹、2匹羅、100兩綿、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乾草。

    包拯每年的各項實物收入都換成錢,加起來大致是1022貫,加上20856貫貨幣收入,總共是21878貫。這就是包拯任職開封府時的年薪。按當時400文銅錢的購買力和現在25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是相仿的,21878貫銅錢合計1367萬元。

    神宗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

    大致算一下,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約2元/市斤估算,400文約等於264元人民幣購買力,即1文錢0.66元,一兩白銀相當於1320元人民幣,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兩白銀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933億元人民幣。

    只不過光有錢,沒有強大的軍備,也就是一隻待宰的肥豬罷了。因為皇帝靠兵變起家,總是提防自己也被兵變了,所以以文抑武的國策,導致了自己的滅亡,這是老趙家的大敗筆吧。

  • 7 # 西風悍馬

    首先,要有強大的中央集權??這一點宋朝似乎還過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還不夠,頂好是把莫斯科也弄來??這方面宋朝就差勁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諸如“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類的諷刺詩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東部的國境線推到長城一線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說;最後就是要揚國威於域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麼?要宇宙可汗才爽??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麼長驅漠北,直搗黃龍就別提了,連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斷的送錢,叫叔叫伯的還老是捱揍。兩個皇帝作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這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光輝事蹟。

    但是,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自己的視角,試試按另一種標準來看待歷史,不是隻看王侯將相的“千秋功績”,而是看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許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有一個數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用其他的數字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慶5年(1571)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張居正改革之後的萬曆28年(1600),歲入400萬兩(雖然張居正死後人亡政息,但相對在財政上的改革被破壞得較少,而且此時距張去世僅十幾年,估計這個數目比張居正當國時期的歲入也少不到哪裡去)。明末天下大亂,在後金和農民起義的兩面夾擊下,明先後增加了遼餉,剿餉和練餉的徵收,即著名的“三餉加派”,結果弄得民怨沸騰,烽煙四起。那麼這種為時人評為“飲鴆止渴”的做法為國家帶來了多少收入呢?

    大概每年1000萬兩左右。也就是說此時明朝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左右。如果我們認為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白銀=1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儘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300多年之後,儘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由於兌換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會對宋朝的歲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歲入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依然是一個無疑的事實)

    宋朝的財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著人民的負擔也極其巨大呢?當然,從人均財政收入上來看肯定是這樣。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的大型王朝之一。僅有的幾次較大規模的起義,如李順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等都不曾超過一省的範圍。有這樣良好記錄的另一個朝代是西晉,而西晉之所以能夠如此,恐怕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它的壽命實在太短了,根本來不及爆發起義。

    可見,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並不壞。我們之所以認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滸傳”的影響。姑且不提這裡面虛構的成分,其實就是從“水滸傳”裡來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騙上梁山的,真正沒有飯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極少。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了。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明朝著名的財迷皇帝明神宗(萬曆)以“礦稅”的名目,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榨工商業者,8年間總共搜刮到了200萬兩白銀,不足宋朝的一個零頭),佔70%。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由於大量獨立的小自耕農不再是國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採取了與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併”。數千年來,中國傳統上一向將土地兼併視作國家大害,千方百計加以抑制。以至於形成了這樣一個迴圈??朝代開國時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數百萬個小自耕農;經過上百年日積月累,土地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國家喪失稅源,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挺而走險;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ZF崩潰,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這種做法完全是一種自然經濟的產物,它固然可以保證大多數農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種,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約經濟的發展,限制了工商業的興起,將中國社會牢牢的捆在自然經濟之中。而且,這並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趨勢,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對土地的重新分配幾乎都要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與破壞。

    宋朝的做法卻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這一迴圈。一方面不抑兼併,使土地能夠集約化的經營,並騰出大量剩餘勞動力(據估算,當時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國土地的70%,而每年進入流通市場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發展了工商業,不僅僅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僅信州鉛山的一個銅鉛礦就常僱有十餘萬礦工,日夜開採),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社會經濟,生產力的飛速提高。這不禁讓人聯想起英國產業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現象,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規模要比英國大許多倍,時間比英國早幾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難比英國少得多。

    與此同時,對於突如其來的災害或戰亂導致的階級矛盾激化還有一個應急措施??大量募兵。由於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軍官兵一般都有著不錯的待遇,以至於在其他朝代常常成為階級矛盾的導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階級矛盾的釋放閥。每當一個地方出事,百姓難以生存的時候,就在那裡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這也正是宋朝農民起義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種做法的一個後遺症就是“冗兵”。

    慶曆年間宋軍總人數竟然達到了125萬之巨,考慮到當時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億人左右,這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要命的是這125萬人全是僱傭兵,因此軍費也就屢創奇蹟。仁宗寶元年間僅陝西一地,和平時期軍費2000萬貫,戰時3300萬貫!龐大的軍費和其他開支使得宋朝的財政開支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就連那樣龐大的財政收入有時都會有入不敷出的問題,以至於被一些學者非常諷刺的稱為“積貧”。但是,我們要看到,這樣的支出其實並不完全是“軍費開支”,在很大程度上屬於轉移支付或者社會保障的性質,是ZF在為國家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付出代價。而這種以赤字經濟的手段來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方法也頗有些現代味道。假如我是一個專門搜尋“中國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話,我甚至可能說宋朝在世界上第一個採取了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當然,我不是)這雖然好象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但認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個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人的卻決不只我一個,也決不只是在開玩笑。

    這樣做的結果是,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禁軍的中級軍官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林沖買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齋志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百金”在當時就已經是一戶中人之產了。在中學課本里我們曾經讀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風奢靡時說: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制的鞋子。難怪有的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計程車兵。當來自當時西方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來到僅僅是吸收了很少一點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時,竟然感到眼花繚亂,宛如身處人間天堂。(對馬可波羅的存在以及他是否來過中國還有爭議,但是世人所公認的是“馬可波羅遊記”描寫的確實是當時歐洲商人接觸到中國文明之後的見聞感受)

    如果說那些描述還不夠具體的話,我們還可以看一下下面這些事實:宋朝時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紙幣和銀行信用。

    宋朝時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廣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始大量應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剛經”卷子);火藥和火器在宋代開始大規模使用(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記載是在晚唐);指南針在宋代開始大量裝備遠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夢溪筆談”),在西方,這是近代科學大發展的先聲。

    宋朝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

    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餘個增加到40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和南京之後成為世界上第4,第5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32萬貫。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每年商稅收入達1975萬貫,宋朝商稅甚輕,住稅3%,行稅2%,如以平均2.5%計,則一年納稅商品額即達80000萬貫,平均每人8貫以上。

    南宋紹興末年(1162),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宋朝僅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貫或更多。

    在經濟和社會大發展的同時,宋朝的政局總的來說也比較清明。既沒有宦官和外戚專權,后妃干政,也沒有地方勢力的割據。在“不以言論殺人”的傳統下,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那些因為“忤旨”或者被打擊排斥的人們,最多也就是流放嶺南,真的沒有人因此被處死。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麼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僱主的機工。

    可是,這剛剛萌生的嫩芽,這一切,都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蒙古人的破壞力是極其驚人的。前面我們對這一點已經有所描述,這裡再看幾個數字。金全盛時(1207)有戶768萬,元滅金時(1235)僅得戶87 萬,短短28年間在籍戶數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戶1267萬,元滅宋時得戶937萬,也陡減26%,這還沒有包括此後元軍與南宋殘餘勢力作戰3年的殺戮。這減少的上千萬戶,幾千萬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還是死在蒙古騎兵的屠刀之下。

    堅決不肯同化,試圖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來統治中國的蒙古貴族立刻就使宋朝社會向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邁進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後,雖然漢族起義者又奪回了國家政權,但朱元璋卻錯誤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敗的教訓,大開歷史的倒車,將中國社會重新送回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去,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英國人的戰艦開進珠江口。

    當然,如果宋元戰爭是另一個結局的話,中國是不是就真的能發展到資本主義,誰也不敢斷言。就像沒有人知道薩拉米海戰如果波斯人勝利會怎麼樣,勒潘多海戰如果土耳其人勝利會怎麼樣一樣,也沒有人知道崖山海戰宋人勝利會怎麼樣。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宋朝時的中國社會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中最繁榮,發達,最有希望的一段,我們想要擺脫“寄託”的困擾,讓傳說中的中文託福成為現實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裡。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這希望早就隨著那輪血紅的殘陽一起隕落到崖山背後去了。所以在這裡空發感慨也沒有什麼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點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點什麼有用的東西的話,還是讓我們奮發努力,爭取讓百年之後的後人不要再發這樣的感慨吧!

  • 8 # 阿沐傳語

    宋朝朝到底有多富?都富在那些方面?我來說說

    1.人口

    宋代人口遠超過漢唐,西漢時人口最多達到5000萬人,唐開元天寶年間人口增加到6000萬人,而到宋代徽宗年間人口就超過了10000萬人,這也是中國古代人口第一次突破億人大關。要知道,當時玉米,馬鈴薯,紅薯等農產品還沒有引入中國,中國農作物還是以小麥水稻為主,由此宋朝生產力可見一斑。徽宗執政前期北宋5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40多個,而東京臨安等大城市更是突破了100萬。100萬人是什麼概念呢?擱現在跟北上廣比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但當時的歐洲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威尼斯作為羅馬帝國的大型城市只有幾萬人。人多這點可以從《清明上河圖》中得到證實。

    2.居民收入

    我國古代君主專制社會中GDP峰值也出現在宋朝。北宋時期朝稅峰值是16000萬貫。什麼概念呢?一貫也就是一兩銀子,要是按當時農產品價格換算到現在估計為200多億美元,當時的稅率為十五稅一,那麼北宋GDP就是3000多億美元,按當時人口一億計算,北宋人均GDP就是3000多美元,要知道我國2006年人均GDP才2039美元。明朝鼎盛時期歲入大概是3000多萬兩白銀,直到清朝末年,稅收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

    (林沖買刀用了一千貫。楊志送高俅禮物,出手就是兩個玉佛像。)

    3.耕地

    宋代仁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超過6億畝,按照學者漆俠先生考察,把官員官僚漏報的田地合理推算,可能在10億畝以上。這說明什麼呢?就是不管你是自耕農還是佃農,都有地種都有糧食吃。官人柴進的莊園就有幾千畝。

    4.吃穿用住

    宋朝整體上來說算是比較和平的時期,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展。據統計,宋代平均每個農民生產糧食4158斤,南方農業發達地區如兩浙,江東,成都平原等,每個農民平均每年生產6930斤。這樣的話人民生活富足,吃穿不愁。由於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百姓也可以在市面上買到日常用品,甚至有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承擔的起瓷器絲綢等奢侈品。宋朝的房屋租賃業比唐要發達。原因有二:第一,因為科舉興盛,士子爭躍龍門;第二,商品經濟發達,商旅多。宋代有很多廉價的公租房,開封府官舍的月租在450文上下,而宋代普通百姓日收入約為100文,可見百姓的住也不成問題。王婆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老嫗都可以在鄆城商業街靠賣茶為生,並且居住條件還不錯。

    5.教育

    由於宋以“崇儒右文”作為基本國策,對學校和人才極其重視。國家特設“學田”,供辦教育之需。宋代的學田佔全國耕田的1.31%,居官田之最。宋代的學田上的租谷收入基本上可以滿足全國初等教育之需和資助貧苦學生讀書成名之需。不論是盧俊義,宋江,吳用,還是燕青,都可以看出不是文盲,甚至還很有智謀和文采,這從側面也可以襯托出教育的普及。

    6.官員待遇

    宋代官員俸祿特別優厚,收入頗豐,幾乎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官員除有基本工資之外,還有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炭等幾乎涵蓋生活各個方面的津貼,可謂面面俱到。現在以基本工資為例(轉換成人民幣),看一下當時的官員到底有多有錢!當朝一品文武首席官員(也就是宰相)月收入可以達到100多萬,位居二品的官員月薪25萬,富裕縣的縣令月薪也可達到10多萬,可見但是公務員的生活是極其滋潤的。據說,當時范仲淹寇準為相時生活都比較奢侈,包括我們的青天大老爺包拯也很有錢,在開封的房子也是相當豪華。所以,在宋朝不會出現官員沒有房子住吃不起飯的情況,就拿蘇東坡和杜甫比,蘇東坡和杜甫都落魄過,可是從來沒聽說蘇東坡窮的揭不開鍋,反觀杜甫,從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知他確實很貧困。

    7.娛樂業

    宋代的青樓業很發達,青樓業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柳永和李師師了。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低吟淺唱。”和李師師與宋徽宗的故事,在水滸傳中有所反應。再者出名的就是蹴鞠,打馬球,蹴鞠據說是足球的原型,高俅就是靠蹴鞠發家的。

    最後:

    宋朝雖說疆域不及漢唐,國家也尚未統一,但是它卻將中華文明推進到了中國古代和當時世界的最高峰。遠遠超過漢唐,連明清兩代亦只能望其項背。大宋王朝創造的文明比同時代處在黑暗中世紀的西方文明領先200年左右。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在整個人類方面上的貢獻能超過宋代。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的,“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亦不為過。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9 # 思茗說歷史

    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曾指出:“在兩宋統治的三百年中,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為先進、最為文明的國家。”

    這樣,給您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大概知道宋朝有錢的什麼程度。

    公元1004年,宋真宗畏懼遼兵,不敢抵抗,大臣們多數也都不願意抵抗,希望講和,而遼朝蕭太后害怕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也主張講和,儘早結束戰爭。於是宋遼雙方達成和解。

    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盟約內容是:雙方約為兄弟之國,以白溝河為邊界,雙方開放互市,宋每年向遼輸送“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也就是說宋朝每年要向遼國捐贈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而當時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是1.4億兩白銀。十萬兩白銀對1.4億兩百兩,確實是九牛一毛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宋朝不願意打戰的原因,雖然受了點屈辱,但是能夠換來人民百姓的安居樂業,不受戰亂之苦。

  • 10 # A幹他一個億咱就退休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經濟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開封,位於豫東平原的中心,又稱汴梁、汴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九帝,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其繁榮程度,後世難以企及,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

    宋朝人口已達到2千萬戶,1億多人,耕地達到7.2億畝,GDP佔全球60%,人均GDP為2280美元。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最高達到1.6億貫文,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文,這樣的稅收後世難以企及。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約100市斤米。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購買力,即1文錢0.625元(宋時一貫錢為770文),一貫錢481.25元。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文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340.24億RMB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髮行。

    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

    宋朝,整個民族性格開始內傾,“宋人的個體意識不像唐人那樣張揚、躁動,他們的人生態度傾向於理智、平和、穩健和淡泊……與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正規化更加冷靜、理性、腳踏實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動,而臻於成熟之境。”

    特別是宋朝官員的工資非常高宋朝被稱為最有錢國家最低官員可吃肉,開封府尹包拯工資年近百萬。從清明上河圖繁榮景象就能看到,連武大郎這樣的個體戶都娶潘金蓮這麼漂亮的老婆。由於商貿的發達,當時的財政收入不再依靠農業稅,於是宋朝不再刻意北伐,進而更加的注重商貿,但是即使是這樣大批的農民也並沒有多富裕,不過僅僅就是面與飢餓而已,宋朝時期確實很少大規模的農民暴亂。人民富足的情況是相對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富足。

  • 11 # 林一Gerry

    提起宋朝,歷來都是一個有爭議有話題的王朝,有人說宋朝不屬於大一統的國家,有人說他重文輕武,被遼金暴揍,也有人說宋朝的皇帝各個都是人才。但今天我們吧目光聚焦在宋朝到底是有多富有,到底有錢到什麼程度這個話題上。

    宋朝到底有多富有呢?

    據史料記載,宋朝的工商業和文化經濟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其GDP遠超同時代的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說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佔當時世界總GDP的60%,就算延後幾百年的人數翻倍的清朝的GDP也只不過達到了其三分之二的水平。麥迪森在《世界經濟輪廓》一書中裡的估算,北宋經濟總量高達二百六十五億美元,人均經濟佔有量是四百五十美元,兩樣都是當時世界第一!

    政府財政收入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20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舉一個例子,在宋代,人們的貨幣單位是用貫來統計月薪,與大家知道的“兩”和“文”差不多。估計1貫錢約等於1兩銀子和1000文錢,如果武大郎賣燒餅是3文錢一個,換算為今天的消費水平大概是2.5元一個,那麼可以得知一文錢約等於現在的0.8元,那一貫錢大概就是800元。那麼,宋朝的年財政收入(平均)相當於10000萬*800=800億,鼎盛時期的宋朝,年收入約1600億元人民幣。

    官員的俸祿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宋朝的縣令月供是20貫,20*800=16000,簡直是輕輕鬆鬆月入過萬啊。縣令的工資都高得嚇人,身為朝廷重臣的宰相呢?相關資料記載宰相月供是300貫,大約24萬了,輕而易舉就年薪百萬了,同時還有其他額外福利補貼二百萬。

    百姓的富裕程度

    由於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發展,好些前朝只有貴族有錢人才享受的服務,宋朝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了。其他朝代,坐轎是貴族才能享受的待遇,在宋朝,基本是有錢就能坐,朱熹為此還感慨說:無人不乘轎。以前達官貴人專屬的絲綢衣服,在宋朝,變成了老百姓常穿的衣物了,以至於老夫子司馬光吐血怒斥:世風日下,販夫走卒皆穿絲襪。‍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宋朝的老百姓們多有錢,還是拿武大郎來說一下:水滸傳裡曾言到武大郎一個月賣燒餅差不多能賺6貫錢,6*800=4800,影視劇上描述矮窮矬的武大郎的月收入都趕超非一線城市的白領工資了,可觀的話或許還不止4800元。‍

    士兵俸祿

    在北宋仁宗時期,宋朝軍隊的數量達125萬,而且土豪大宋計程車兵待遇是公務員的標配,有工資,有獎金,裝備、馬匹、糧食國家全管。上戰場拼命的還能拿到額外的補貼,跟現代的撫卹金差不多吧。大宋禁軍的薪水是50貫,大約是40000元,而廂軍是30貫。除了工錢,大宋還定期放送糧食、布匹、絲綢和食鹽給士兵。水滸傳裡記載:禁軍中級軍官林沖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

    社會福利

    首先是教育,由於奉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開國就大減學費,官辦學校分為國子學,太學,州郡學和縣學四級,每年學費摺合人民幣一千三百塊。到了宋仁宗年間起,這錢也全免,宰相富弼曾說:窮老百姓家給國家納稅,送孩子上學竟然還收他學費?朝廷丟人不!從此完全免費。而且在最高學府太學,王安石變法後,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生更是能享受每人每月六百塊錢的餐費補貼。

    其次是養老,宋哲宗趙煦在位期間,就建立了大宋國家養老福利,即居養法。全國建居養院,收容殘障人士,還收容孤兒棄嬰,孤寡老人都免費領米糧藥品。政府每年在養老這件事情上就狂砸五百萬貫,約人民幣四十億,一直砸到北宋滅亡。

    並且宋朝在文化,瓷器,雕刻,書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並且宋朝歷史上共發明了一百餘項史上偉大的發明,如四大發明中的三項、大炮、鑽探深井技術、紙幣、算盤、火槍、大紡車、高爐鍊鐵、焦化等等。也正是有著這些偉大的發明才能推動著宋朝的經濟向前迅猛的發展。

  • 12 # 宇文東耳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許多璀璨的精神財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讚歎不已。古詩詞的造化更是登峰至極,而家喻戶曉的卻是唐詩宋詞。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文化的繁榮必定以經濟為前提,現在我們來看看宋朝的經濟究竟有多高?才能使得出現一批批優秀的詞人。

    宋朝從960年建朝開始到1279年滅亡結束,前後總共經歷了十八位皇帝。由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組成,而宋朝經濟最發達的時期則出現在北宋時期。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最繁榮富裕的時代。公元100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在世界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記載,宋朝當時的GDP總價值比例佔世界總量的22.7%,一個國家的GDP在世界中就能佔有如此高的份額,其財力可見一斑。其中人均GDP為450美元,而當時的西歐也才400美元。

    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富裕程度遠高於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科技較發達,政治清明,其滅亡皆是由於外患造成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難能可貴的。宋朝的開國皇帝乃趙匡胤,在960年時,稱帝建立宋朝,他在位期間,先後滅掉了南平和楚,接著又滅掉了後蜀,南漢,以及南唐三個國家,還沒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在公元976年時去突然去世了,並留下"燭影斧聲"這一著名歷史疑案,其弟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由於整頓內部局面,統一天下的大事暫時停止。公元997年,趙光義駕崩,趙恆在宰相呂端的輔助下才衝破重重阻礙得以順利繼位,是為宋真宗,意味著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代。

    宋真宗勤勤勉勉,治國有方,北宋經濟繁榮,邊疆貿易紅火。儘管佔地面積和人口比不上唐朝,但是在無天災人禍時收入卻比唐朝高出七倍,就算遇到災難頻發的時期,其收入也是唐朝的三倍多。在宋真宗及一幫臣子的努力下,政治日益鞏固,管理更加完善,被稱之為鹹平之治。但是雍熙北伐事件後情勢有所轉變,在公元1004年時,遼國發動了侵宋戰爭,宋真宗親征抗戰,最後兩國議和。

    宋徽宗其人無心於朝政,反而專享好樂,甚至大興土木,搜刮民膏民脂,引得人民怨聲載道,之後與金兵合作攻打遼國失敗,反而被金兵擄去不少燕京人民,還被反轉攻打宋朝,最後宋徽宗被嚇得傳位給宋欽宗。公元1126年,開封外城淪陷,宋欽宗被迫議和,金人索要大量財物珠寶,宋欽宗只能搜刮開封城內財物,百姓餓死病死的數不勝數。公元1127年,宋欽宗被廢,而徽宗欽宗兩位皇帝被金兵俘虜,至此北宋滅亡。

    在靖康之變中,康王趙構從金兵手中逃脫了,並在公元1127年稱帝,是為宋高宗,之後建立了南宋,而經過了152年後,在公元1276年,臨安城中舉行受降儀式向元軍投降,宋恭宗被俘虜,南宋滅亡。

    宋朝前期還是挺富有的,至於被稱為弱宋的原因一方面就應該要說它軍事力量了,雖然宋朝科技發達,但是軍事力量卻一直都比較薄弱,況且宋朝比較重視文化方面的發展,從而忽略了武力方面的支援,從趙匡胤繼位就是重文抑武,軍事力量自然不能與其他國家相抗衡。另一方面,兩個朝代被滅都是因為外患。雖然在經濟方面發達,但是一個國家沒有軍事力量猶如沒有武器計程車兵,怎麼會不弱呢。

  • 13 # 通史悟心

    宋朝的經濟佔當時全球的99%,所以,宋人不管遇到什麼事兒,都喜歡用錢擺平。我的錯,給你錢;你的錯,我還給你錢。

    用錢砸的遼人不好意思再犯境,舔著臉向宋人學經商。砸的西夏頭暈眼花,如乞丐般像宋人討飯吃。

    宋朝富有之時,以一國之財,饋贈天下,並有餘力養四國之百姓。

    其富有得益於人們思想的解放,文人搞藝術,搞科研,好教育。

    將冷兵器時代所有技術達到了巔峰,將當時所熟知的知識用到了極致。

    南宋末期已出現火器,所以宋以後的朝代進入了熱武器的幼生期。

  • 14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北宋富有,實際上說的是開封及各大城市商業繁榮。但是這個商業的繁榮是建立在階級矛盾尖銳導致大量的流民流入城市之上的。開封湧入大量的流民,並不是轉變為手工業等生產領域,而是進入了消費領域,尤其是奢侈品消費,比如寫宋朝小說都會提到的樊樓。這種現象,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的,所以提供商品的不是自耕農,只能是地主。在這種情況下,商業發展,商品需求量增加,然而流民增多,農業人口減少,地主只得加大對佃農的剝削,有造成流民增加,導致的非生產力體系人口增加,這樣一個超迴圈結構使得國家越改革,這個社會系統崩潰的越快,階級矛盾越尖銳,王朝的倒塌也會更快。

    綜上,宋朝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在王朝中後期商業比較繁榮的朝代,但是從統計上來看,每個朝代滅亡前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這樣現象。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階級矛盾極其尖銳的結果。

  • 15 # 索亞王者觀影屋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間的戰爭幾乎就沒有斷過,雙方各有勝負,不過在宋朝以前多是以中原王朝的勝利為主,隋文帝被尊為聖可汗,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無一不說明中原王朝強盛時有多生猛,就連被元朝大肆破壞過經濟之後建立的明朝也有朱棣這樣的猛人數次親征蒙古,但反觀經濟實力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強盛的宋朝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卻表現的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宋朝可謂是歷朝歷代中經濟實力最強盛的王朝,據後來人統計,在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000年時,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這就足以說明在當時宋朝到底有多富裕。所以這就更加讓我們疑惑了,為什麼這麼有錢的宋朝在軍事上卻這麼差勁呢?

    第一,先天的地理因素,宋朝不像其他的大一統王朝,宋朝在立國之初就沒有佔據可謂是中原門戶的燕雲十六州,並且後續幾百年也沒能搶回來。還有就是宋朝沒有產馬地,在古代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戰馬的宋朝就更是難對付馬背上的民族了。

    第二,畸形的軍事管理,宋朝的軍隊並不是不能打,相反其實宋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大的,要不然宋朝也不可能在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的保衛下存活那麼久。軍隊的戰鬥力強但卻得不到正確的使用才是宋朝被稱為“弱宋”的真正原因,宋朝畸形的軍事思想的表現方式就是兵權的高度集中,並且在宋朝,武官是得不到皇帝信任的,軍隊的行軍路線都必須得在戰前規劃好上報給皇帝,還不能隨意更改。甚至軍隊的將領都得定期更換,導致一位將軍可能剛熟悉手下的軍隊就被調走了這種事。

  • 16 # 乏味的生活1982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許多璀璨的精神財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古詩詞的造化更是登峰至極,而家喻戶曉的卻是唐詩宋詞。的詩,的詞,文化的繁榮必定以經濟為前提,現在我們來看看宋朝的經濟究竟有多高?才能使得出現一批批優秀的詞人。

      宋朝從960年建朝開始到1279年滅亡結束,前後總共經歷了十八位。由北宋和兩個階段組成,而宋朝經濟最發達的時期則出現在北宋時期。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最繁榮富裕的時代。公元100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在世界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記載,宋朝當時的GDP總價值比例佔世界總量的22.7%,一個國家的GDP在世界中就能佔有如此高的份額,其財力可見一斑。其中人均GDP為450美元,而當時的西歐也才400美元。

    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富裕程度遠高於有盛唐之名的唐朝。宋朝的科技較發達,政治清明,其滅亡皆是由於外患造成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難能可貴的。宋朝的開國皇帝乃,在960年時,稱帝建立宋朝,他在位期間,先後滅掉了和楚,接著又滅掉了,南漢,以及三個國家,還沒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在公元976年時去突然去世了,並留下""這一著名歷史疑案,其弟繼承皇位後由於整頓內部局面,統一天下的大事暫時停止。公元997年,趙光義駕崩,在宰相的輔助下才衝破重重阻礙得以順利繼位,是為,意味著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代。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唐強宋富”,意識就是唐朝時期國力強盛,而宋朝時期卻是十分富裕。照理說,有了這樣豐厚的經濟基礎,宋朝的上層建設應該不會太差,應當是很厲害才對,然而我們卻發現,並非如此,宋朝在很多人的眼裡,簡直是弱的不堪一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都說宋朝富裕,那麼到底富裕到了什麼地步?又為什麼強大不起來呢?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是空前的,農業,手工業,紡織業,印刷業,造紙業,制瓷業均有大步發展。航海業和造船業的發展,宋朝與東南亞,中亞,甚至與歐洲,非洲都有貿易。

    那麼宋朝究竟富裕到什麼程度?北宋推廣占城稻,使稻穀產量倍增。稻穀產量的增加帶來人口的大量增長,至公元1124年,北宋滅亡,人口已經有一億兩千六百餘萬。北宋時期,開採礦藏二百七十餘處,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 瓷窯。另外,加上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達,宋朝的瓷器遠銷至東南亞,中西亞,日本、高麗等地。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也是歷史上最早的紙幣。

    宋朝貿易發達,使得人們越發的重視商業,漸漸的有了商品品牌,出現了商標。民間的小商販還會用銅板印刷廣告語,發傳單。蘇東坡還為一位賣饊子的老嫗寫過一首廣告詩,“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蘇東坡為做豬肉還寫過一首廣告詩:“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說遠了。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兩白銀,最高達到1.6億兩白銀,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兩白銀,這樣的財政收入後世難以企及。真宗時期,一兩白銀已經約等於2000文錢。

    神宗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大致算一下,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約2元/市斤估算,400文約等於264元人民幣購買力,即1文錢0.66元,一兩白銀相當於1320元人民幣,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兩白銀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933億元人民幣。鼎盛時期的宋朝,年收入約2100億元人民幣。這個收入相當於明朝的十倍,清朝的四倍。

    宋朝收入雖然高,但大部分錢拿去養軍隊了。宋朝為了安穩百姓,實行募兵制,有了職業軍人,百姓去當兵就是為了吃軍糧,拿軍餉的,當兵成了一種職業,可以掙錢的,所以招計程車兵戰鬥力一般。但這種做法確實起到了穩定民心的作用。三百年的宋朝,針對政府的民間起義數量和規模是歷朝代最小的,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其實規模並不大,只是因為《水滸傳》的緣故,比較出名而已。上梁山的好漢,也沒幾個是因為窮困潦倒而上的梁山,大多是被騙,殺了人或者被梁山人捆上山的。

    但是為什麼富裕的宋朝卻強大不起來呢?

    唐強宋富,這已是歷史的定論。但既然宋朝比唐還富裕,人口也要多得多,且在宋代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水利工程的興起,使宋的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眾所周知,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項:印刷術、指南針與火藥,正是在宋代出現的。那麼,為什麼富裕了的宋朝,反而強盛不起來呢?也許,宋代的建築可以給我們提供某種答案。

    宋代建築藝術,較之漢唐,發生了相當巨大的變化,這是中國建築最大的一次轉型,它由漢唐的雄渾質樸、宏偉大氣,轉變為宋代的柔麗纖巧、清雅飄逸。最具特徵的是,宋代建築挑簷,不似漢唐的沉實穩重,而是翹立飛揚,極富藝術感,而且相當柔美細膩、輕靈秀逸。這其實較集中體現出了宋代建築的風格。

    這顯然是一種世俗化亦貴族化的表現。而這,可以說是受到唐代晚期市民社會的興起,及至到宋代,整個社會的市井化、商業化的影響。南宋年間,偏安的國都臨安,人口逾百萬,但皇族與官吏竟佔全城總人口的1/4,他們大都是北宋的王公貴戚南下而來的,於是,一般花天酒地,夜夜笙歌。這一來,刺激了城市經營手工業、商業的人口,他們也佔去人口的近1/4。酒肆、歌館、青樓,以及小攤販,可謂夜以繼日,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驕奢淫逸,醉生夢死。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空前繁榮,靠近臨安的泉州,一躍為中國第一大港,雖說只紅火南宋元初一段,卻也可見宋代商貿之昌盛。因此,宋代建築,正是適應了這種貴族化了的市民社會的生活,食不厭精,寢不厭軟,住也就更追求精美、精細與精緻了。

    北宋之汴梁、南宋之臨安,都形成了官民雜處、商民相間的住宅格局,外城更按商業自然發展而形成了街道,古制的裡坊為此瓦解而商業街、夜市出現並興盛,也就使建築變得靈活、順勢並富於享樂的世俗意味。園林藝術也在宋代臻於完美。耽於享受、疏於治國,外弱而內斂,今朝有酒今朝醉,社會的頹風,不可因高度的富裕而沖淡,反而只會更不可救藥,以為能賠給人家幾萬萬兩銀子、幾萬匹絲綢,便足以買來平安,照舊可以燈紅酒綠,顛鸞倒鳳。結果,多麼美輪美奐的建築,多麼富足的糧倉,也敵不過人家的鐵蹄!

    美國學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這麼寫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發展提高了傳統工業的產量……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不管他這一描述是否準確,但是,當時的中國城市,如泉州、廣州等,的確已是以商業為中心的城市了,其城市格局,理所當然屬商業性而非行政性的,這一來,城市建築的品格,也就走出了漢唐大一統的模式而出現了新的轉換。這種轉換,在建築藝術上無疑也是一種發展與進步,所以,宋代的各類建築都很發達,儘管沒漢唐的大氣,卻在藝術上也包括技術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更貼近人的世俗生活,宋代之"繁華一夢",都可以從宋城、宋代建築中看出來。過於藝術化、夢幻化,是否會因此輕飄起來而失重呢?但責任並不在藝術,也不可歸咎於夢幻。

    馬可·波羅是元代來到中國遊歷的,他筆下的城市,自然是宋代留下來的繁華、富裕,以致他認為自己到了天堂,杭州的民宅,也"建築華麗、雕樑畫棟";西湖的亭臺樓閣,與遊艇畫舫,相映成趣,讓人賞心悅目……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麼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僱主的機工。可是,這剛剛萌生的嫩芽,這一切,都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蒙古人的破壞力是極其驚人的。前面我們對這一點已經有所描述,這裡再看幾個數字。金全盛時(1207)有戶768萬,元滅金時(1235)僅得戶87 萬,短短28年間在籍戶數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戶1267萬,元滅宋時得戶937萬,也陡減26%,這還沒有包括此後元軍與南宋殘餘勢力作戰3年的殺戮。這減少的上千萬戶,幾千萬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還是死在蒙古騎兵的屠刀之下。堅決不肯同化,試圖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來統治中國的蒙古貴族立刻就使宋朝社會向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邁進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後,雖然漢族起義者又奪回了國家政權,但朱元璋卻錯誤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敗的教訓,大開歷史的倒車,將中國社會重新送回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去,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英國人的戰艦開進珠江口。當然,如果宋元戰爭是另一個結局的話,中國是不是就真的能發展到資本主義,誰也不敢斷言。就像沒有人知道薩拉米海戰如果波斯人勝利會怎麼樣,勒潘多海戰如果土耳其人勝利會怎麼樣一樣,也沒有人知道崖山海戰宋人勝利會怎麼樣。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宋朝時的中國社會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中最繁榮,發達,最有希望的一段,我們想要擺脫“寄託”的困擾,讓傳說中的中文託福成為現實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裡。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這希望早就隨著那輪血紅的殘陽一起隕落到崖山背後去了。所以在這裡空發感慨也沒有什麼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點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點什麼有用的東西的話,還是讓我們奮發努力,爭取讓百年之後的後人不要再發這樣的感慨吧!

  • 17 # 明泉50

    歷史界對中國歷史有個說法:

    烈商,禮周,暴秦、強漢、雄隋、盛唐、富宋、蠻元、剛明、奴清。

    可見宋朝富裕是公認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並且在宋朝還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那我們就看看宋朝有錢到什麼程度:

    1、GDP

    宋朝時,GDP佔全球60%,國外學者甚至認為這一數字能達到75%!對這個數字沒概念?好,我們拿美國對比一下,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19年美國佔全球GDP總量24%,美國最牛的時候也不過是40.4%。宋朝是當今美國的3倍!

    2、收入

    國富民強。我們再看看宋朝人的收入。

    公務員:都說在宋朝做官是最舒服的,風險低收入高,宋朝不殺文人,最重就是流放,蘇東坡得罪了那麼多高官,無非就是四處流放;宋朝官員工資之高,為歷朝之最。還拿蘇東坡做例子,他一輩子不得志,四處被貶,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被開除公職,最低的官職是團練副使,相當於現在的縣武裝部副部長,副處級,年薪192萬,這還不是他的全部收入,國家有錢啊,發!朝廷變著法子給官員發錢、發東西。官員可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補貼,比如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另外官員還享受免費住房、食宿和隨扈。朝廷給每個官員配備免費僕人,最低的官員配給1名僕人,宰相可配給100人。所以,蘇東坡即使是在當最小的官時還能“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足見宋朝官員收入之高。

    公務員咱不比了,比比平頭老百姓吧。武大郎,一賣饅頭的,買的是縣城繁華路段(CBD)的帶院子的二層別墅,而且人家只上半天班,就能買房養老婆。

    3、商業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歷史上一直“重農抑商”,商業很不發達。由於宋朝的農業稅輕,農業發達,剩餘了很多勞動力,這些人便從事商業貿易,政府採取了“農商並重”的政策,鼓勵經商。商賈之氣蔚然成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商業發達的真實寫照。不僅如此,宋朝時期中國還有泉州等五大外貿港口,外貿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宋朝的中後期,商業稅竟然超過了農業稅,這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商人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揚眉吐氣。

    4、科技文化

    最能體現一個朝代或國家的富有程度的,不是GDP這些下層建築,科學技術文化思想這些上層建築才是富有的最終體現。我們中華民族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其中的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就是在宋朝發明或大規模使用的。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熱兵器的國家;外貿的需求,促使指南針大規模應用於航海,也使得宋朝的造船技術空前發達,南海一號上的水密艙技術,證明了宋朝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此項技術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

    宋朝還有一項更牛的技術:卓筒井。用竹筒連線鑽鹽滷井,這是世界深井鑽探技術之鼻祖,被西方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世界深井鑽探之父”。科技界甚至說:“沒有卓筒井,就沒有海灣戰爭”。牛吧?!

    足球,盛行於宋朝。

    宋朝有了商標,有了廣告,蘇東坡就給很多商品寫過廣告,比如他給饊子寫的: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至於宋詞等文化上的其他成就更無需我贅述了。

    以上這些,就是宋朝異常雄厚的經濟實力的最好體現。

    富有未必強大。

  • 18 # 天上人間文史鑑

    一個明粉如果既是清黑也是宋黑,那他往往是一個自尊心脆弱的人。

    毫無疑問地說,宋代時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峰,是文明成就最高的朝代,沒有之一。

    所謂的文明,應當是指政治上的開明,社會上的寬鬆,經濟上的繁盛,生活上的富庶,文化上的繁榮。

    用這些標準來衡量各個朝代,唯有宋的能夠達到最高的文明成就。先談經濟方面的富庶,再談文明成就,請看筆者細細道來。

    宋代在重要技術、生產、商業發展方面和總體經濟發展方面極為突出,其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美國經濟學家、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華·普雷斯科特說:宋代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英國科學院院士李約瑟說: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拿宋代和當時世界上其他地方比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經濟發展都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宋代的富不是統治階級的富,而是藏富於民的富。

    從生活水平上來看,宋代居民無疑是生活質量最高的。

    根據吳鉤的《生活在宋朝》裡的描述:

    養一條寵物狗,經常看電影,到星巴克喝咖啡,下班買束鮮花回家,隔段時間就出去旅遊一趟。

    宋朝小市民的生活也差不多如此。

    他們養寵物,家裡插鮮花,喜歡遊山玩水逛公園,上茶坊品茶,到瓦舍勾欄看錶演,追求美食。

    家中常備飲料,夏天有冷飲,每日沐浴(你要知道,那時候的歐洲人幾乎是不洗澡的),使用牙刷與牙粉清潔牙齒。

    生活質量的高水平必然要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做支撐,而宋代的經濟實力無疑是極強的。

    在貨幣方面,宋代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而且宋錢在11世紀至13世紀是風靡東南亞的硬通貨。

    在金融上,宋代的大城市中出現了類似於有價證券交易中心的“交引鋪”。

    在人口結構上,宋代城市人口比例超過20%,南宋時達到22.4%,而在1957年的中國,城市化率也不過是15.4%。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本應以農業稅為財政根基,然而宋代經濟的發達之處就在於農業稅的比重在財政上已經微不足道了。

    宋代的非農業稅最高比例接近85%,農業稅變得微不足道,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有了經濟上的繁華,百姓的日子過得相對富足一些,生活質量也就得以提高。

    宋真宗時的宰相王旦說:“京城資產,百萬(貫)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漢代的富翁,如果放到宋朝,只能算一個小小的中產階級而已;而宋代一家中產階級的財產,往往是漢代中產階級家產的10倍乃至30倍。宋代的富庶不僅遠高於前代,與後來的明朝相比也毫不遜色,還有優勢。明代有一個叫作郎瑛的知識分子說:“今讀(宋朝人的)《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則宋之富盛,過今遠矣。今天下一統,賦稅尤繁,又無歲幣之事,何一邑之間,千金之家,不過一二?”

    宋代經濟的強盛還在於海洋貿易的繁榮,後來的元代也繼承了宋的海洋貿易體系,於是宋元時期成為了中國海洋貿易最為繁盛的時期。

    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

    這種在經濟上的開放與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宋人憑著遙遙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指南針技術與豐富的航海經驗,將商船開至南洋群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孟加拉灣,然後入印度洋,經印度洋進入阿拉伯海與波斯灣,再沿著阿拉伯半島海岸進入紅海,或越過蘇伊士地峽入地中海。

    原本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航線的印度洋,在11世紀至13世紀時,成為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百姓生活富庶要以經濟實力作保障,而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政治上的開明為基礎。

    所謂的文明,應當是指政治上的開明,社會上的寬鬆,經濟上的繁盛,生活上的富庶,文化上的繁榮。

    用這些標準來衡量各個朝代,唯有宋的能夠達到最高的文明成就。

    這些文明上的標準,都要以政治上的開明作為根基,而宋代政治上的開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巔峰,也沒有之一。

    歷朝歷代建國之初,基本上都要搞“恐怖政治”,用以震懾臣子和民眾。

    從政治的開明性上來講,宋代以後的元明清三代,都變得惡化了。

    元人本就漢化程度不高,在此不談。

    然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大殺功臣,興文字獄;清兵入關,也大興文字獄。

    明清兩朝都在意識形態上嚴峻把控,政治上失去了開明,民間也變得不再寬鬆。

    再看趙宋立國,便立下不得殺上書言事者的誓約,並藏之太廟(不一定為真,但宋代卻一直奉行著不殺士大夫的不成文法則)。兩宋三百餘年,士大夫因上書言事而被羞辱的都寥寥無幾,更何況被殺戮。

    而看明清時期,受文字獄牽連而死的人都數以萬計。

    與宋代皇帝相比,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倆可謂是殺人狂魔。宰相胡惟庸一案,株連而死者三萬餘人;又藍玉一案,株連而死者一萬五千人。

    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可謂殘暴至極。

    在明代參與政治不僅有性命之憂,還有尊嚴淪喪的屈辱。

    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

    鞭笞捶楚,成為朝廷士大夫尋常之辱。

    草木子謂:故其時文人多不仕。

    明代的廷杖之刑,讓士大夫尊嚴盡喪。

    清代的政治也是嚴苛,當官的永遠都處於奴才和相當奴才而不得的境地。

    清代政治的罪惡之處就是培養出了中國人的奴性。

    總而言之,明清兩代的政治開明度完全無法和兩宋相比。

    宋代政治上的開明,也締造了社會上的寬鬆。

    唐人在制度上還有貴賤之分,而宋人在法律上沒有貴賤之分,允許自由遷徙,出遠門不需要帶通行證、介紹信。

    而在在漢代、唐代、元代、明代,想出趟遠門必須得申請通行證,不然就會被抓起來。

    社會的寬鬆與否完全能夠決定居民的生活質量,而宋代就是那個社會最為寬鬆,居民生活質量最高的朝代。

    除開生產力限制的物質條件不如現代以外,宋人的生活已經先現代人相差無幾。

    現代人擁有的夜生活,宋人也能擁有。

    現代人擁有的各類娛樂活動宋人也可以擁有。

    在看看明清兩朝,社會被禁錮儼然如歷史倒退一般。

    之所以說宋代時中國古代文明成就最高的朝代,是因為宋代在政治上的開明,社會上的寬鬆,經濟上的繁盛,生活上的富庶,文化上的繁榮的綜合水平上是其他朝代無法相比的。

  • 19 # 小王和你講道理

    在許多人看來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這個統治中國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給蓋棺定了論。的確,按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價標準來看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首先,要有強大的中央集權??這一點宋朝似乎還過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還不夠,頂好是把莫斯科也弄來??這方面宋朝就差勁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諸如“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類的諷刺詩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東部的國境線推到長城一線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說;最後就是要揚國威於域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麼?要宇宙可汗才爽??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麼長驅漠北,直搗黃龍就別提了,連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斷的送錢,叫叔叫伯的還老是捱揍。兩個皇帝作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這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光輝事蹟。

    但是,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自己的視角,試試按另一種標準來看待歷史,不是隻看王侯將相的“千秋功績”,而是看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許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有一個數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用其他的數字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慶5年(1571)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張居正改革之後的萬曆28年(1600),歲入400萬兩(雖然張居正死後人亡政息,但相對在財政上的改革被破壞得較少,而且此時距張去世僅十幾年,估計這個數目比張居正當國時期的歲入也少不到哪裡去)。明末天下大亂,在後金和農民起義的兩面夾擊下,明ZF先後增加了遼餉,剿餉和練餉的徵收,即著名的“三餉加派”,結果弄得民怨沸騰,烽煙四起。那麼這種為時人評為“飲鴆止渴”的做法為國家帶來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萬兩左右。也就是說此時明朝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左右。如果我們認為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白銀=1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儘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300多年之後,儘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由於兌換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會對宋朝的歲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歲入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依然是一個無疑的事實)

    宋朝的財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著人民的負擔也極其巨大呢?當然,從人均財政收入上來看肯定是這樣。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的大型王朝之一。僅有的幾次較大規模的起義,如李順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等都不曾超過一省的範圍。有這樣良好記錄的另一個朝代是西晉,而西晉之所以能夠如此,恐怕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它的壽命實在太短了,根本來不及爆發起義。

    可見,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並不壞。我們之所以認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滸傳”的影響。姑且不提這裡面虛構的成分,其實就是從“水滸傳”裡來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騙上梁山的,真正沒有飯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極少。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了。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明朝著名的財迷皇帝明神宗(萬曆)以“礦稅”的名目,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榨工商業者,8年間總共搜刮到了200萬兩白銀,不足宋朝的一個零頭),佔70%。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由於大量獨立的小自耕農不再是國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採取了與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併”。數千年來,中國傳統上一向將土地兼併視作國家大害,千方百計加以抑制。以至於形成了這樣一個迴圈??朝代開國時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數百萬個小自耕農;經過上百年日積月累,土地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國家喪失稅源,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挺而走險;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ZF崩潰,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這種做法完全是一種自然經濟的產物,它固然可以保證大多數農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種,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約經濟的發展,限制了工商業的興起,將中國社會牢牢的捆在自然經濟之中。而且,這並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趨勢,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對土地的重新分配幾乎都要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與破壞。

    宋朝的做法卻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這一迴圈。一方面不抑兼併,使土地能夠集約化的經營,並騰出大量剩餘勞動力(據估算,當時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國土地的70%,而每年進入流通市場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發展了工商業,不僅僅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僅信州鉛山的一個銅鉛礦就常僱有十餘萬礦工,日夜開採),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社會經濟,生產力的飛速提高。這不禁讓人聯想起英國產業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現象,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規模要比英國大許多倍,時間比英國早幾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難比英國少得多。

    與此同時,ZF對於突如其來的災害或戰亂導致的階級矛盾激化還有一個應急措施??大量募兵。由於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軍官兵一般都有著不錯的待遇,以至於在其他朝代常常成為階級矛盾的導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階級矛盾的釋放閥。每當一個地方出事,百姓難以生存的時候,ZF 就在那裡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這也正是宋朝農民起義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種做法的一個後遺症就是“冗兵”。慶曆年間宋軍總人數竟然達到了125萬之巨,考慮到當時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億人左右,這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要命的是這125萬人全是僱傭兵,因此軍費也就屢創奇蹟。仁宗寶元年間僅陝西一地,和平時期軍費2000萬貫,戰時3300萬貫!龐大的軍費和其他開支使得宋朝的財政開支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就連那樣龐大的財政收入有時都會有入不敷出的問題,以至於被一些學者非常諷刺的稱為“積貧”。但是,我們要看到,這樣的支出其實並不完全是“軍費開支”,在很大程度上屬於轉移支付或者社會保障的性質,是ZF在為國家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付出代價。而這種以赤字經濟的手段來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方法也頗有些現代味道。假如我是一個專門搜尋“中國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話,我甚至可能說宋朝在世界上第一個採取了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當然,我不是)這雖然好象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但認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個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人的卻決不只我一個,也決不只是在開玩笑。

    這樣做的結果是,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禁軍的中級軍官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林沖買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齋志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百金”在當時就已經是一戶中人之產了。在中學課本里我們曾經讀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風奢靡時說: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制的鞋子。難怪有的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計程車兵。當來自當時西方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來到僅僅是吸收了很少一點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時,竟然感到眼花繚亂,宛如身處人間天堂。(對馬可波羅的存在以及他是否來過中國還有爭議,但是世人所公認的是“馬可波羅遊記”描寫的確實是當時歐洲商人接觸到中國文明之後的見聞感受)

    如果說那些描述還不夠具體的話,我們還可以看一下下面這些事實:

    宋朝時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紙幣和銀行信用。

    宋朝時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廣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始大量應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剛經”卷子);火藥和火器在宋代開始大規模使用(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記載是在晚唐);指南針在宋代開始大量裝備遠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夢溪筆談”),在西方,這是近代科學大發展的先聲。

    宋朝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

    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餘個增加到40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和南京之後成為世界上第4,第5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32萬貫。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每年商稅收入達1975萬貫,宋朝商稅甚輕,住稅3%,行稅2%,如以平均2.5%計,則一年納稅商品額即達80000萬貫,平均每人8貫以上。

    南宋紹興末年(1162),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宋朝僅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貫或更多。

    在經濟和社會大發展的同時,宋朝的政局總的來說也比較清明。既沒有宦官和外戚專權,后妃干政,也沒有地方勢力的割據。在“不以言論殺人”的傳統下,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那些因為“忤旨”或者被打擊排斥的人們,最多也就是流放嶺南,真的沒有人因此被處死。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麼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僱主的機工。

    可是,這剛剛萌生的嫩芽,這一切,都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蒙古人的破壞力是極其驚人的。前面我們對這一點已經有所描述,這裡再看幾個數字。金全盛時(1207)有戶768萬,元滅金時(1235)僅得戶87 萬,短短28年間在籍戶數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戶1267萬,元滅宋時得戶937萬,也陡減26%,這還沒有包括此後元軍與南宋殘餘勢力作戰3年的殺戮。這減少的上千萬戶,幾千萬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還是死在蒙古騎兵的屠刀之下。

    堅決不肯同化,試圖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來統治中國的蒙古貴族立刻就使宋朝社會向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邁進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後,雖然漢族起義者又奪回了國家政權,但朱元璋卻錯誤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敗的教訓,大開歷史的倒車,將中國社會重新送回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去,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英國人的戰艦開進珠江口。

    當然,如果宋元戰爭是另一個結局的話,中國是不是就真的能發展到資本主義,誰也不敢斷言。就像沒有人知道薩拉米海戰如果波斯人勝利會怎麼樣,勒潘多海戰如果土耳其人勝利會怎麼樣一樣,也沒有人知道崖山海戰宋人勝利會怎麼樣。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宋朝時的中國社會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中最繁榮,發達,最有希望的一段,我們想要擺脫“寄託”的困擾,讓傳說中的中文託福成為現實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裡。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這希望早就隨著那輪血紅的殘陽一起隕落到崖山背後去了。所以在這裡空發感慨也沒有什麼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點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點什麼有用的東西的話,還是讓我們奮發努力,爭取讓百年之後的後人不要再發這樣的感慨吧!

  • 20 # 大唐御史官

    陳寅恪老先生曾經表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代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朝代,不因為別的,就是它的錢多,國家富有,人民安居樂業,雖然它沒有漢代“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服就乾的勇氣,沒有清朝版圖之大,但是宋代有《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

    整個大宋的繁榮可從《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窺見一斑,有人說這就是宋朝,裡面描述大宋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宋朝在中國的口碑並不怎麼好,因為整個大宋面臨外敵只有防守,沒有像漢武帝一般,你敢來,我就讓你回不去。但是宋朝在海外的評價極高。

    宋代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國,商業革命、交通革命、農業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構成了 其燦爛的文明,因此人口和人均收入急劇增加。

    宋朝的經濟高速發展,極度繁榮,以至於宋徽宗時期宋朝的人口就有一億多,當時的歐洲城市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宋朝的人口是漢唐人口兩倍有餘,人口大量繁殖也是經濟繁榮的象徵,評價古代一個城市是否繁榮,人口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宋朝十萬以上人口就有五十幾個,而其他朝代不過十幾個。宋朝城市結構也逐步打破了商業和居住區的界限,從唐代的“坊市封閉”走向“坊市合一”, 夜市禁令被取消,導致了城市生活的迅速繁榮與空前自由。

    宋代的繁榮從他的經濟制度也可見一斑,宋朝的稅收制度改革,以前商稅和田稅不分,宋朝商稅和田稅分離,商稅經過發展完善是真正意義上的商稅制度。宋朝的稅收制度的完善也是因為經濟發展需要更好的制度。

    絲綢之路起始於漢代,大家公認其巔峰時期就在宋代,大量白銀流入宋朝,而後明清閉關鎖國,絲綢之路開始衰退。

    宋朝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始使用紙幣的朝代。

    宋朝能與遼、金與蒙古這樣的軍事強大的政權對峙數百年,宋朝從開國到滅亡,三百多 年間不是處於戰爭狀態就是處於備戰狀態,可想而知花費的軍費有多少?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宋朝真的有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說我不是她喜歡的型別,你沒機會,我是不是直接可以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