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林和雨

    國學與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兩種重要的概念,國學具有學術上的成份,傳統文化應該是文化上的事。

    國學講經史詩詞等具有學術上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各民族的民俗民風生活方式等。

    國學和傳統文化隨歷史發展而發展,為現實服務。

  • 2 # 岸芷汀蘭140746257

    國學不代表傳統文化,但傳統文化一定包涵國學;國學內容包羅永珍,凡是中國古代固有歷史文化中(經史子集,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九流三教、醫卜星相,生產製作等)都蘊含在國學範疇。而傳統文化則是代表中國曆代文化中最傑出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並被當做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世代沿襲或口口相傳。不是什麼東西包括文化糟粕都可以納入傳統文化而世代傳承,如果那樣做的話,一定程度上會遺禍後人併成為歷史笑話。

  • 3 # 劉永130653251

    中華文化的精髓在於傳統文化的歷史變革而變得深入人心。而國學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一精選而修煉而成,而在本質上發生了質的變化。

    國學與傳統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內涵要寬泛得多,整個傳統社會的文化都可以叫作傳統文化。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其精神學術層面,應該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國學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我們在談學理問題的時候,不應把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混淆起來或者等同起來。

  • 4 # 使用者475028819254松子

    傳統文化是一個集合,它有成千上萬個子集。唐詩宋詞、國學、儒學、道學、佛學、中藥、餐飲文化等等是傳統文化之一,不是唯一。

  • 5 # 博睿迪

    這個要把文化和國學分開來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是,我們中國的之所以叫傳統文化,是因為中間有一個區分,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屬於不知道,什麼都有,西方的,中國的,日本的,歐美的,大雜燴。沒有體系,沒有核心思想,價值觀,算是有中國特色的人類文化吧。

    傳統文化,是成體系的文化,主要以倫理為基礎的道德規範。無論,你用的是什麼術,音樂,美術,詩歌,手工製作,人際關係,團隊管理等等,都是以倫理道德為指導。

    國學,是一種教育人倫理道德思想的培訓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思想教育;一類是行為規範教育。

    體現在,怎麼看自己,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人生三個方面。以四書五經為核心,其他的都是課外讀物,或者是碩士研究生研究的知識。

  • 6 # 也回哉賢

    傳統文化這個概念可比國學要大的多了,國學只是傳統文化中的一丟丟吧!

    中國的歷史太長了,這麼多年還可以稱得上文化的都可以算是傳統文化,現在所說的國學雖然比歷史上說的國學的範圍要大,但是和傳統文化這個概念相比,還是太小太小了!

    書法,繪畫,建築、風水、戲曲等等等等吧,都可以算作是傳統文化,當然也包括國學!

    現在社會上的所說的所謂國學,其實又和歷史上說的國學的概念大不相同!要知道現在連弟子規百家姓都被算做國學了!

    不過我覺得實際上現在根本沒有必要分的太清,就算是國學的一些小流,如果能夠了解一些,也總是好的!

    現在學習國學,個人覺得四書五經中的四書必讀;五經嘛?易經必讀,其他的如果能夠多看看,瞭解一些,當然更好了!當然,主要還是根據個人興趣去取捨,比如說如果你喜歡詩歌,那麼詩經和一些唐詩宋詞之類的,當然要好好讀一讀了!但如果你喜歡的是歷史的話,自然就要看各種史書了,如果你喜歡哲學,那麼諸子的著作又怎能不讀呢!

  • 7 # 吉月文

    嚴格來說,國學和傳統文化都不是一個有著普遍公認確切內涵的概念。通俗的講就是其內容究竟是什麼,沒有人說得清。

    國學這個概念是從民國時期開始形成的,與之相對的,實際上就是從西方引入的近代科學和社會思想體系,當時被稱為西學。國學在民國時期的概念,實際上大體上等同於中國古代傳統學術,注意是學術而不是文化,兩個概念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國學包含著中國古代傳統經學,也就是儒家經典著作研究系統,史學,也就是中國古代歷史研究,佛道兩家的思想和宗教,以及中國古代文藝。至於文藝的內容,包含的比較寬泛,除了文學以外還包括琴棋書畫為代表的在士大夫階層普遍流行的藝術。

    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要比國學包含的內容更為寬泛,後者是前者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更直白的說,國學可以理解為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除了國學以外,傳統文化還包括很多,比如中國古代的各種傳統工藝技術,陶瓷製作,玉器生產等等,還有一般不納入國學領域的藝術門類,比較典型的是戲曲。甚至於還可以推而廣之,拓展到某些等而下之,不能上臺面的一些事物。比如古代的占卜,也就是算命。

    因此總體上看就是個大小關係,而且也有精華和一般事物的關係。

  • 8 # 國學文脈

    區別在於:國學相較於傳統文化,多了一層學術的含義。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學術,是指對於方法的學習。它區別於學習知識。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各歷史時期文化精髓的學術。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核心,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 9 # 傳統文化小蜜蜂

    國學和傳統文化是有一定區別的。首先,國學是比較認真嚴肅的學問,並且只有在中國才會有的學問叫做國學。

    而傳統文化是包含民風民俗的,並且具有廣泛的傳播性,比如詩詞歌賦,比如文化節日,並且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性。

    但是,兩者也有共通點,國學的學術性較為嚴謹,比如《易經》,而傳統文化還包含了一部分民俗文化,所以一個更為嚴謹,一個更為通俗。

    傳統文化包含了國學,傳統文化的範圍更大些。

  • 10 # 崑崙139100429

    二者之間應是即有重疊又有所區別。人從範圍上講傳統文化含蓋著國學部份;從時段上講“傳統”文化是從有口傳、文字記載至封建社會結束前的所有文明的總體現。而“國學

  • 11 # 一槳星輝

    國學的概念目前還存在爭議,未形成統一。狹義上說國學指的是官辦學校。廣義上說指的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相對西學而言的。糟糕的是現在國人潛意識的把儒家經典認為是國學的全部或者說國學中的精華,是儒學的代名詞。事實上儒學不過是其中的一支流,並沒有主從關係。好比魏晉和唐初道家學說就是顯學。其實儒家學說最是可以擯棄的,最無補當下,不過為專制統治唱山歌。諸子百家中稱得上實學的比比皆是。但凡存一仁心足矣,何須層層設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亡口號也應改為融貫中西,遍照古今,再創輝煌令世人仰望。

  • 12 # 老胡看視界

    首先咱們來看看所謂“國學”這概念是怎麼產生的?

    國學的源頭和其概念的演變

    “國學”一說,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提出來的。

    鑑於當時中國的舊學在現代文明面前一敗塗地,曾國藩之流繼承明儒傳統,身體力行,通經致用,後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力圖調和傳統和現實的陰陽關係。

    後來學術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條件看似不協調,實則是有深刻歷史理性的。提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復兩漢經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後正是這樣的基礎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

    當時國人有一種全盤否定“國粹‘的傾向,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中西文化衝突進一步加劇,中國文化更加弱勢,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為了保國保種,以章太炎為代表的國粹派提出“儲存國學”、“振興國學”的口號。而新文化運動闖將之一的胡適,則在介紹杜威的實踐主義時同時講授中國哲學史,在當時歷史氛圍下,國學概念產生後其意義內涵自然較為複雜,包括傳統的官方民間各種學問,藝術極易等,但在狹義上,國學之範圍不脫經、史、子、集四部,同時四部以經學為首。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學、醫學、星象、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

    我們常說的傳統文化其實已經被包含在國學的廣義範圍內,它們之間相互交合依存,所以從概念和形式上,幾乎可以對等!只是在瞭解其提出的背景後更熟稔其在當下的意義。

    時下“國學熱”現象解讀

    時下的“文化熱”、“儒學熱”、“國學熱”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將自己文化看作安身立命的人卻少之又少。大家對待文化,對待國學,仍然沒有走出經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預設。為什麼要學國學?因為裡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發財的門路和捷徑。於是,在今人的眼裡,國學已經蛻變成了赤裸裸功用之術,成了徹頭徹尾的“用經”。僅求其“相”,不見其“體”,將是最大的無用,僅求其“術”,而對國學的“道統”視而不見,將是中國文化最大悲哀。

    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深刻兩面性,所謂精華與糟粕往往糾結在一起,在繼承和發揚中,我們還有要提高鑑別能力和轉化消化水平。

    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經典的傳承,並把其教誨貫徹到生活和實踐中,落實到一言一行裡。這個踐行過程也是認識的過程,需要踏實沉下心來,領悟精髓,發揚國光,提拔個人內涵和豐富精神世界。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很好,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文化價值輸出去,目前歐美非和東南亞等國都陸續開辦“孔子學院”,就時很好的文化交流的典型!

  • 13 # 深谷幽藍48

    國學是“國家學術”簡稱,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發展中形成的中國先進的學術文化;是以歷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為主體的先人們對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創造、提煉、與總結;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每個人的性格、素養、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和未來世界先進文化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上流傳下來並曾經佔據統治或統領地位的文化。其核心部分,應該是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其次是道家文化;再次是兵、法、釋、墨等各家文化;更次是農、醫、民、雜等各家文化。

    國學與傳統文化,二者同是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概念。我認為,傳統文化是人們把國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內省與外化。在文化的初始階段,可能是先有文,也可能是先有術,二者互為前提,相互成長,並相依存,逐漸地有了國學,有了國家最主要的,在人們生產生活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國家學術,以及那些雖然不是起支配和主導作用,但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學術,然後這些學術不斷被人們內省和外化,又形成新的學術,而新的學術又被人們內省與外化,又形成了新的文化,從而形成了生生息息、有源有流的傳統文化。

    也正因為這樣,致是國學與傳統文化有相同又有不同。從相同方面來看,兩者都是中國歷史上承傳下來的文化。從不同方面來看,傳統文化是文化,而國學是學術。

  • 14 # 使用者7796422067

    區別有二

    一,現在所謂國學一般指儒家的經典如《三百千》《弟子規》《論語》等,而傳統文化則包羅永珍除儒家以外,道釋墨法陰陽兵農,還有書法繪畫詩歌小說等等

    二,態度不一樣,對傳統文化我們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汲取營養,而談到“國學”一般態度都是奉為圭臬,不敢談糟粕,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

  • 15 # 儒之源

    “國學”為傳統文化所覆蓋的通稱。從狹義上講《四書五經》為國學,從廣義上講中國傳統文化皆為國學。即為“國學”也是國人之學,國學要為國用。

    一、當今社會上掀起了學習國學的熱潮。開辦不同的國學課堂,有講易經之學的;也有老莊之道;還有少兒經典誦讀等。

    二、我們之所以學其國學主要還是為國而用,好好的治理這個國家,中國發展到今天,傳統文化所起的作用一點也不比科學要低。

    三、比如中國書畫憑藉一些簡單圖案符號線條把一個個分散的人串起來,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會讓人想像一些莫須有的東西。

    四、從這兩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近期火爆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無不展現出國學教育在當今社會傳承的迫切與重要。

    以上總述:隨著全球化節奏的加快,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當今國人之普及教育的緊迫性。首先國學教育越來越是中國人接受啟蒙教育的基礎。
  • 16 # 長春張樹華

    ‘’國學‘’和‘’傳統文化‘’這兩個概念有什麼區別,沒細掰扯過。只是湊個熱鬧,我的觀點說出來,可能有人罵,但我先勸你想明白再罵也來得及。‘’國學‘’是個騙子用來忽悠人的詞彙。我想問那些騙子,你所講的那個‘’學‘’,那個能夠得上科學或學說,科學和學說指的是邏輯地解釋客觀世界。那些忽悠國學的牛逼匠們那個能邏輯地解釋客觀世界,一個都沒有。我一見到國學兩個字就噁心,就想吐。

    但傳統文化就不一樣了,傳統文化是偉大的,是光輝燦爛的。

    說它偉大,是偉大在傳統文化的根上,它的根是天道說,據傳天道這個概念,是黃帝先提出來的。在那個時代,能創造這樣的思想,是何其偉大!只是在後世幾千年來的糟蹋、汙染,使其蒙羞。儘管糟蹋和汙染,它仍然是傳統文化這顆參天大樹的主幹其他都是這顆主幹的枝和葉。

    我們現代人,對傳統文化應該去維護它,挖掘它,建設它,使我們的文化更加光輝燦爛。

  • 17 # 半個南山人

    什麼是國學?

    顧名思義,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曆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僅書寫在書本典籍裡,更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什麼是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之化,就是隻有中國才有的,並且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文化。傳統文化包括國家政治、民風民俗、禮俗禮制、文化典籍、語言文學、倫理修養、宗教信仰、神秘文化、中華醫藥、節日風俗等等。

    國學與傳統文化有何關係與區別?

    “國學“說白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的說法是近代才提出的,是後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總結,透過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分類整理來幫助後人更好的瞭解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者的區別就是,傳統文化有些是記載在典籍裡,但更多的則是流傳於民間,他是口口相傳的。國學則是把這些流傳的文化加以整理並記錄保留在冊,供後人瞭解學習和研究。

  • 18 # 國學宣傳員

    近期錄製了《文學常識一百題》。在錄製之前,認為兩者只是說法不同,“國學”有點像書面語,“傳統文化”像口語。

    其實不然,“國學”和“傳統文化”是有區別的,“國學”包含“傳統文化”。

    “國學”的概念成於《周禮》,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一門學科。後經演化,形成了以先秦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宋唐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文化”是人類創新活動永恆拓展的載體、創新水平提升的工具、傳播的手段。文化分為資訊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資訊文化指所掌握的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和文明也有很大不同。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文明主要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國學分為經、子、史、集四個部分及其連帶部分。經指《易》《詩》《書》《周禮》《論語》《孟子》等。史指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為前四史。子指諸子百家,有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集指詩集、詞集、音韻和訓詁等。

    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近代國學發展的啟蒙思想。

    南懷瑾先生說:“對於書上的文字解釋得出來,懂得書上所說的道理,那只是知識,不是學問;真正的學問,是將所懂的道理變成自己的精神、思想、行為,而且能實行、做得到,這才是真正的學問。知識處處都有,學問卻要自己去做出來。”

    也就是說,在認真學好“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還要會思考,會應用。這才是我們弄懂兩者關係的目的所在。

  • 19 # 使用者弘山樂與

    傳統文化和國學基本上是同出一轍,國學是中華民族起始的文化起點,是最基礎的認知觀點,進而形成哲思形態。現在的傳統文化就是在這種國學基礎上衍化而成的,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意識形態選項是一個演化程序,逐步形成了圈文化,可以廣為應用隨意取捨。

  • 20 # 慧光2787

    這個問題,本人憂慮久也。我知道,自己不過是一鄉野村夫,操這個心,真是多事。像這樣的事,是那些大名人、大學者、大咖們考慮的。

    照理說,國學熱起來,本是好事,何況又是大熱,應該高興才對。

    但大量洋洋灑灑弘揚國學的文章,讀後令人寒心,令人咋舌、令人憤懣。好端端、滿滿正能量的傳統文化,被扭曲成沒有道義的所謂智慧之學,精緻的利己主義之學,公然蔑視勞苦大眾之學。這種情況,曠古未有。

    所幸的是,佛教界一些高僧、大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他們所講解的國學中,才能聞到傳統文化的氣息,使儒釋道三教之血脈不至斷絕。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今天的文人,別說沒有修齊治平的功夫,就是最基本的靜坐都不懂,初步修身功夫都沒有的人,弘揚國學,能正而不邪,才是怪事。

    說到這裡,談"國學"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與區別,就能分辨清楚了。

    國學這個詞,應該是十九世紀末,隨著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後,為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之區別開來而出現的。當時,國學就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就是國學,二者無二無別。

    在民國初蔡元培宣佈廢除經教後,傳統文化被貼上封建糟粕的標籤,少有人問津,少有人敢談,幾乎湮滅。

    百年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好,明白到傳統文化復興與國家復興是唇齒相依的關係,便開始熱了起來。一些滿腹西式文化,卻沒有半點中國修心養性功夫的人,從他們的視角,解讀傳統文化,這種認知,實際是扭曲、肢解傳統文化,便是如今之"國學"。

    "國學"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是不離不棄的關係;兩者之區別,"傳統文化"是建立在道之上的文化,而"國學"是把道義拋一邊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花樹怎麼能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