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環球正能量

    什麼是國學呢?

    什麼是國學,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早在1906年時候,有個叫鄧實的人,就給國學下定義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鄧實關於國學的這個定義,過於模糊,胡適之、章太炎等人都不滿意,他們大致認為:國學,就是指中國故有的歷史、人物、風俗、禮俗、制度、語言、學術、文藝等方方面面。

    有些學者,則更極端,他們甚至認為,現今,應把中國境內所有少數民族的歷史、人物、文學、習俗等,統統納入國學研究的範疇。

    可是,這樣定義國學,實在是過於龐雜寬泛,令人難以理解與把握。

    有個叫馬一浮學者,對此很不滿意,他認為,所謂“國學”,就是指“六藝之學”。而“六藝,指得就是儒家“六經”,即“詩、書、禮、易、春秋、樂”。

    他認為“六經”,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形式,統攝諸子,是中國一切思想學術的核心。舍“六藝”,則沒有國學。

    但是,馬一浮的定義,似乎又過於狹窄。

    所以,最後大家比較公認的“國學”的定義為:國學,就是指中國固有之思想學術;而國學的核心,則是馬一浮先生所說的“六藝”,也就是儒學。

    為什麼說,儒學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呢?

    這是因為,儒學在歷史上曾發揮著無可置疑的主導作用,它是整個中國文明的底色。

    在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主持,紀曉嵐等三百餘位高官學者,歷時13年,編纂成了一本大書,稱《四庫全書》。

    這四庫全書有近八億字,基本囊括了“中國固有之思想學術”。

    《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分。

    經:指儒家的十三經:具體指《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儀禮》、《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指中國的正史,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

    子:指諸子百家,及佛家、道家等典籍。

    集:指各種文集,又可略分詩集、文集、雜集等。

    這經、史、子、集,並非是平等的關係,它是有高低次序的。其中,經,也就是儒家經典,地位最高 ;歷史次之;諸子再次;文集最低。

    按照傳統的學習規矩,學生上學,必須讀的是經;其次是史。經史讀得差不多了,若有餘力,才讀諸子,讀文集。諸子與詩文等,都是輔助經的。

    當然,這把文化典籍分為經、史、子、集的做法,並非清朝人發明;早在隋朝時,就已有這種分類方法。

    事實上,這儒家的經典,不僅在秦漢之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在秦漢之前,夏商周三代時期,就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儒家述道統,動輒堯、舜、禹,湯、文、武,並非無厘頭,而是有根據的。“六經”的原始版本,在周朝前期,本是官方法定的教材;孔子述而不作,立志復古,所要承傳與弘揚的,正是上古的儒家精神。

    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表面上看他們的言論逸出了儒家的範疇,但實際上,他們的思想底色,無不與“六經”相關。馬一浮講“六經”統攝諸子,是有道理的。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如果失去儒學,傳統文化的大樹就等於失去了根與幹,必然滿地狼藉,只剩一堆殘枝爛葉。

  • 22 # 自如自在的嘉比裡娜

    古有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宗有儒、釋,道。宋朝開始程朱理學理學啊,明朝開始象山先生,然後繼而就是王陽明的陽明心學。這些都屬於傳統文化,也都包含國學。但當下的國學熱,可能會偏重於某一塊領域,比如說練毛筆字啊,古琴、古箏、古風的一些舞蹈、服飾。我在十多年前開始一種喜歡穿棉麻布衣,那個時候網上沒有得買,基本都是定做的。近幾年淘寶上已經很多很普遍。像現在小孩的話,三字經、弟子規、黃帝內經也都在學習而且還比較熱門。其實國學的話,跟傳統文化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傳統文化,它包含所有的就是中國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一些經典的傳承的東西。國學就是其中偏重於儒家的一個文化吧。

  • 23 # 深海之峰

    國學這個概念的提出,本來就是因為西學漸盛而進行區別對待,百年前的中國被西學代表的堅船利炮打的丟盔棄甲,國將不國,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全盤西化。但同時也有一批人將國學保護到底,全盤西化在中國走不通,而如果只是用國學來治理中國的現實,中國同樣也沒有未來。

    中國的崛起恰恰是將重視教育的傳統文化發揮到淋漓盡致,從而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勞動者。另外中國的工業化運動恰恰也是傳統文化當中老百姓非常勤勞,善於致富而發展出來的民營企業。

    問題在於當一個國家崛起的時候,所有的人希望在解釋這個現象的時候獲得話語權。於是從西方回來的一幫公知們,他就會說,我們是因為學了西方的科技文化,中國才有崛起。而中國的一批懂得傳統儒學的一幫知識分子來解釋,就是因為中國人有儒學的傳統,才有中國今天的崛起。嗓門亮的人永遠是有話語權的人,老百姓只是平靜的做事,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國學熱,他們也只是受這個影響,而以為有了國學熱。

    話又說回來,傳統的國學是以文言文為基礎的,意境優美,言簡意賅。當語文考試的分數佔比越來越高的時候,為了寫出好作文,國學熱也就不足為怪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這就是傳統。

  • 24 # 虛實難證主客唯心

    如果學國學是為了讓科學發展找到更多思想源泉,也或者是為了找到與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相匹配的人文環境發展。

    那麼就國學精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反之

    如果學國學整天只是想從先哲思想中找出些對抗、抵制科學的東學,甚至為了愚民就過分了。

    當然,科學的精神也包質疑,根據傳統文化中找出的思想能成功引發科學探索和思考,這不僅不是抵制科學,相反,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復興,西方文藝復興正是借他們的傳統文化提出對神學質疑,然後用實驗精神證明神學的錯誤,從此造就了偉大的科學精神。

    如果能根據傳統文化中的東西提出對現有科學理論的質疑,然後小心求證,得到一個新的可證明的理論,那就完美了。

  • 25 # 凌魚騎士

    真正的傳統文化應當起於河圖洛書易經黃老莊孔孟荀管商韓等等以及中醫兵法等等,這才是真正的傳統文化。最正統的傳統文化在先秦,之後每況愈下,什麼拜三清怪的道教,什麼腐儒賤儒,什麼儒驢道,驢也能並列居中?到了今天,唉,塞滿垃圾桶的國學大行其道,教人做孫子做奴才的弟子規竟然也讓小孩子大讀特讀,嗚呼哀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花樹怎麼能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