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文苑守望者
-
22 # 七彩霓裳
怒須激動白絨冠,
界世三千走四方。
落入柔情滿漢唐,
一生已始翠群芳。
-
23 # 詩詞學院
答:善於運用“一語雙關”是寫作一首關於植物的詠物詩的不二法門。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談一談詠物詩的寫作。
一、什麼叫詠物詩詠物詩,是通篇以物為吟詠物件的詩歌。這個“物”自然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人類生活中的用具服飾建築等等。
二、詠物詩的種類從詠物的不同方式來區分,詠物詩則可分為賦體詠物詩和比體詠物詩兩大類。前者以描摹物態為主,後者以託物言志為主。
先說“賦體詠物詩”。“賦體”詠物詩強調圖形寫貌,詩人對事物的形貌、聲色等細微特徵特別關注,重視事物給自己的感官印象,並且對它精雕細琢。例如,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把柳樹的特點、形態以及柳樹與時令的關係都寫的很好,詩的技巧很高超,把柳樹說得很好,很準確,說到家了。因此,也不愧為名篇。上面這首詩就是對物的描摹寫生,其中自然也蘊涵著詩人的情感,但是並沒有寄託詩人的美刺諷喻。——這就是“賦體詠物詩”。
再說“比體詠物詩”,它強調的是託物寓志,借物抒情。這類詩歌的本意不在物本身,只是借物來說事,以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感情。比如,王君敏《竹誡》:
葉自青青節自奇,
清高不具媚人姿。
一朝爭豔心生起,
便是忙忙作死時。
前兩句是對竹子的客觀描寫,後兩句則是作者借“竹子”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就是說透過物本身的特點來展開聯想和發揮,達到哲理詩化的目的。“比體詠物詩”往往採用雙關、象徵、比喻等等手段,最終達到表達自己想法的目的。
這些型別的詠物詩,雖為詠物,卻是重神而輕貌,對所要詠的物不作細微的描寫,詠物的主旨也都是表達情志,借物抒懷。
三、怎樣寫作詠物詩詠物詩,最不容易寫好,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要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所詠的物,抓住其特點,最好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獨特之美;二是要把握好分寸,用詩歌的語言,藝術地加以表達。
首先要注意形象的刻畫,做到詠什麼象什麼,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形似”。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點,認識必須作深入細緻的觀察和感受。一首詠物詩,是不是達到了“形似”,有一個簡單的標準,那就是讀者不看題,只看詩,就能準確無誤地知道它詠的是什麼。否則就是失敗的。“詠狀寫生”的功夫是一定要下的。
例如,王君敏《文竹》:
嫋嫋一身清雅氣,
松情柏意不隨時。
莫嫌枝葉皆文弱,
風韻何曾愧竹姿。
讀者一看就知道寫的是文竹。從詩歌的描寫中都能感受到文竹的形象和精神。
如果一首詠物詩中所寫的物,根本就不像,那就是矇騙讀者。例如:
謙謙君子立花庭,爾雅溫文俊骨清。
不與同族爭顯貴,甘於淡泊自心寧。
如果沒有題目,你能一看就知道寫的是什麼嗎?不能。那麼,它就不是一首好的詠物詩。這首詩的題目其實是《文竹》,可是,我們從哪裡能看出寫的是文竹?
要做到“形似”,就必須對所詠之物的外在形象(形狀、色彩、氣味)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並且給予準確的表達。
其次要寫出所詠之物的內在特徵、品質和精神,也就是所謂的“神似”。
“神”是一個事物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是死的,是行屍走肉。當然,這個“神”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是詩人強硬地加給它的。這就要求作者有一個發現的功夫,要用心去發現,而不是去貼標籤。要“神與物遊”,才能做到每詠一物而物理物情畢現,既表現物情物理,又凝結著詩人對於人情世態的深刻體驗和作者的意趣情態,故不僅體物精湛,而且寓意深遠。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把梅花孤立牆角,卻依然懷抱春天的希望,獨自開放的精神表現了出來。既詠物,又言志。王安石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宋神宗時,任為宰相,積極推行新法,但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使自己處於孤立 無援的境地。後來,被迫離職回到江寧,但仍不屈服於腐朽的壓迫。這首詩是他借詠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品格的。
這裡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光有神不行,還必須“似”。一是從事物的自然特性上說,要像;二是從事物的文化特性上說也要像。前一條容易做到,後一條,處理不好就會出問題。例如,有人寫了一首詠蘭花的詩,其中有一句是“東風若相助,香豔壓群芳。”這就很不像是蘭花。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蘭花是花中的君子,沒有野心,無意超過誰、打壓誰。
第三是把物的形神與詩人的情感思想和諧統一,也就是“形神具備,情物合一”。
錢泳《履園談詩》:“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一首好的詠物詩,必須做到形神具備,情物合一。在創作時要採用“不即不離”的吟詠方法。什麼叫做“不即不離”呢?通俗一點兒說,就是詩人在創作時,要在切合詠物,曲盡“物”的妙處的基礎上來抒發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僅僅停留在“物”的形和神上。
比如,王君敏《風雨蘭》:
貌追百合自多嬌,
心會幽蘭忘市囂。
別有情懷人不曉,
越經風雨越妖嬈。
這首詩把風雨蘭的特點和詩人的情感很好地統一了起來。既寫了風雨蘭形象和特點——“越經風雨越妖嬈”,風雨蘭在雨後會開得特別好看,也表達了詩人自己不畏風雨的高尚情懷,詠風雨蘭就是在歌詠自己不畏艱難勇於展現美的襟懷。
“神似”是在“形似”基礎上的深化和昇華,如果離開所詠之物的形象,去表現“神”,就會給人虛而不實的感覺,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假、大、空”的泥塘裡。例如,有位作者寫了一首題目為《松》的詩:
仰頭舒臂傲蒼穹,拍雪欺霜屹險峰。
閱盡人間千古事,氣閒神定總從容。
這首詩,沒有老老實實地對“松”的形象進行描寫或表現,只是抽象地拿人來比附,特別是後兩句,如果不看題目,根本就不會有人想到是寫“松”的詩歌。學詩新手,一不留神,就會滑到這種境地,不可不小心。這樣的詩歌,就好象鬼魂一樣,似乎有這麼一個東西,卻看不見它的樣子。
詠物詩妙在不即不離、若即若離之間。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注意運用好雙關這一修辭手法。注意運用具有“雙關意味”的詞語,把“物”和“情”的某種相似之處表達出來。這是詠物詩的不二法門,寫作詠物詩的人,於此要多用功夫,多花心思。
-
24 # 滄溟苦渡
主人為我選擇了生居,
有限的土壤,
我定居了……
有了生命,
畢竟是件開心的事,
我為此搖拽,
經月的奔波,
主人的滄桑,
沒有水,
我快要死了,
天晴如常,
乾澀……
我想活,
在無力中汲取,
我應該能活……
-
25 # 我是朱亞傑
我的看法是要把物擬人化,
給他靈魂和感情,然後就可以發揮了,
或言情,或詠志。
附上一首小詩,請雅正。
春陽與楊柳
春日暖陽,
熾熱如吻。
使你芳心萌動,
他剝去你冬的冰冷的外衣,
他的愛撫,
讓你花枝亂顫,
不覺偷偷伸出嫩綠的小手,
把這一縷春的陽光抱緊。
陽光得到縱容,鼓勵,
肆意綻放似火的熱情,
你在他懷抱裡扭動。
該離開了,
掰開你張開的手指,
和不忍分離的臂彎。
你帶著萬般的不捨,
誕下你和陽光的種子。
輕盈如羽,
如春陽身邊的雲。
…………………………
楊柳的心聲
走吧,我的春陽,
我要讓我們的孩子,
長滿這世界的任一方土地,
讓他們快快長大,
和我,一起等待,
我和春陽的,
明年春天的約定。
回覆列表
詩言志,託物抒情。所託植物多為松竹梅桃李杏,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透過一花一葉,時空交錯,情景交融,看到景,想到人,不由自主抒發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的志趣,烘托著一種氛圍,渲染了一種意境,讀來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三日繞樑胡思亂想,不知道肉香。
一.借物寫景:1.杜甫寫鄰家花: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2.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3.鄭板橋愛竹,筆鋒刻到竹根: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二.託物思人:王維九月重陽思家鄉,有詩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崔護更絕,人面桃花寄相思:去年曾經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三,託物明志:元帥大詩人陳毅贊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得到雪化時。周敦頤愛蓮,以蓮為君子,讚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四.託物表達一種氛圍:1.馬致遠落魄天涯,獨唱小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把個落魄失意孤獨之感雕琢得令人心寒!2.韓愈官場失意,不被天眼惠視,借楊發牢騷: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寫實了晚春漫天飛舞的楊花。3.毛澤東忙裡偷閒,在戰地間歇書寫戰地黃花: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寥寥數筆,把重陽,戰地,黃花,花香,結合在一起,把殘酷的戰爭寫的那麼浪漫,又透過戰地黃花,使人感到戰爭的緊迫,反襯出作者當時的特殊心情。
五,託物抒情。請一起朗讀現代詩人舒婷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
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作者透過對橡樹大膽的表白,透過和冰霄花,小鳥,木棉的對比,抒發了作者,以及八十年代新一輩人那種獨立,濃烈,所向無前的愛情觀,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高亢,直白,大膽,並且志趣好遠,讀來讓人振奮。是愛情的讚歌,人生的讚歌,也是時代的讚歌。
年輕人讀了,激情澎湃,對著大樹喊:呵呵!我就要當橡樹,我就要當木棉,我就要和你現在一起,肩並著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