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中大爆笑

    曹操不會三顧茅廬。就當時來講,曹操身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在握,根本不需要三顧茅廬去求賢,大批能人志士自會投靠曹操。反觀劉備,事業才剛剛起步,實力太弱,根基不穩,需要大能輔佐,方能在當時立足。

  • 2 # 陳紫日

    曹丞相不會那麼做的,手下猛將如雲,最多能派個小頭頭把他看好的帶回來還得考察一番,而劉備就不同了,一個賣草鞋的,吃飯都是問題,想幹事業就必須親自去請高人能人幫他。當時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 3 # 卓別林的歷史書

    我認為曹操不會。

    曹操一貫的招賢的方式我們可以理解為:廣"納"百川,"來"則能用。曹操在他的詩中已經表達的很明確了。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詩的開端便提出求賢若渴的夙願。詩的中間則表達了他不拘一格的選材標準。詩的末段則闡明瞭他求賢的方式和美好願景。

    他願仿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中心思想即"來則納之"。

  • 4 # 園子落葉大大

    個人覺得會,曹操是個求賢且愛賢之人,而諸葛亮能在和劉備第一次見面就提出隆中對策,可見其對當時天下的理解是很清晰且獨到的,奠定了劉備集團日後三分天下的戰略基調,假如把三顧茅廬的機會讓給曹操,想必隆中必有曹魏的推進劑。

  • 5 # 浮萍青虹

    歷史很客觀,但也很有趣,比如你提的這個問題,像極了歷史高考最後一道開放性試題,你可以提出兩個不同的觀點,只要你論證合理就可以。我來試著回答吧。

    不會。理由如下:

    1.曹操創業的時候,諸葛亮還很小,可能才十幾歲,資質和閱歷都不夠,諸葛亮這時也沒有名氣,曹操不可能為了一個毛頭小子三顧茅廬。比如官渡之戰時,曹操44歲,曹操比諸葛亮大26歲,這時諸葛亮才18歲。

    2.曹操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資本就能吸引一大批能人志士,曹操對人才的渴求不會那麼迫切。這裡並不是說曹操不需要人才,是相對的講,沒像劉備那樣求賢若渴。

    會。理由如下:

    1.曹操愛才,他可以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才,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奪取人才,這樣的話,如果他知道諸葛亮有大才,讓他三顧茅廬他肯定是願意的。

    從《三國演義》出發來考慮,雖然是小說,我們姑且說它是真的。徐庶本來是劉備的謀士,曹操為了奪走徐庶竟然用徐庶的母親來騙他,甚至是威脅的意思,曹操不惜抱著被人唾罵的危險卻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人才,你想,一個徐庶都能讓曹操做出出格的事,何況那麼厲害的諸葛亮,曹操難道不會屈就自己去三顧茅廬嗎?肯定會的。

    2.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裡面已經表明了自己對人才的態度,特別是後兩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那兩句的意思是周公為了招覽天下賢才,接待求見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著頭髮,一餐飯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來,後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飯三吐”等表示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為招納人才而操心忙碌。

    這裡很明顯,曹操是要向周公學習的,曹操有那個心胸和態度,所以三顧茅廬對曹操來講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你認為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說的有理。如果從我個人來講,我認為,曹操和諸葛亮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即使曹操會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出山,因為曹操手下謀士那麼多,有的甚至不輸諸葛亮,那諸葛亮會被重用嗎?

  • 6 # 馬布斯

    曹操的話,參照他對丁夫人的情況,最多屈尊次把次,發現對方無意出山後,嘆口氣選擇放棄。

    子修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

    孫權可能會情緒激動,然後放把火,接著就看諸葛亮的反應了...

    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 7 # 軒窗獨酌

    我認為不會,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分別是諸葛亮、劉備、曹操。

    曹操: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品德,良善,還有就是這些人才背後的家族勢力,比如:荀彧背後的穎川荀氏家族,鍾繇家族,楊修的家族,河內司馬懿家族。曹操最看重的是這些人才背後的家族勢力,其次才是個人能力像,郭嘉,戲志才。這些家族不僅有能力,財力,還有他們背後的門生遍佈天下。但是,如果,諸葛亮來投靠曹操依然會受到重用。因為琅琊諸葛家族和諸葛亮妻子的黃氏家族。

    劉備:初到荊州沒有一定的勢力,沒有背後家族的支援,劉備的帳下沒有出色的文人集團,所以是武強文弱,諸葛亮過去會受到重用。

    諸葛亮:來聊一聊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前面兩次我認為就是諸葛亮找來的託,用來試探劉備的,第三次諸葛亮直接拿出了西川地圖,那可是包含了山川河流人口的地理詳情圖,就算現在誰家可以拿出一張地理詳情圖,現在的執政人員都不一定。所以諸葛亮已經算定投靠劉備的幕府了。

  • 8 # 分享的風清揚

    三顧茅廬估計不會像劉備這樣的。劉備為什麼這麼做呢?劉備奮鬥了半生沒有一城一池,28歲到40幾歲,還要想盡辦法依附他人東躲西躲,雖然有萬人敵的關張,但是他手下的文臣都是酒囊飯袋。他太渴望成功了,如果劉備一路順風,沒有什麼大礙,他肯定不會三次去拜訪諸葛亮的。人餓的時候才覺得米貴,人飽的時候感覺就不那麼稀奇了。劉備就是個窮屌絲,啥都沒有,一個靠賣草蓆為生的人,一路來除了說自己是漢室後裔有點用外並沒有什麼家族底子。我們來看看曹阿瞞。

    曹操,好歹人家在朝為官過,爺爺和他老頭子都是,從小到大跟袁紹、袁術混在一起的算是官二代,可想而知家底和家族還是有點貨的。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回家招兵買馬,家族的兄弟都來加入比如曹仁、曹真、夏侯淵、夏侯淳等等還有很多的本土世族都歸附,一下子,手下文武齊全。 曹操手下的謀士叫郭嘉,智力和謀略跟諸葛亮一樣的,加上荀攸、荀彧、程昱、賈詡、毛介、司馬懿。可見曹操不缺人才。對於,諸葛亮這樣心高氣傲的人,如果請不動他估計把他給殺了了呢

    所以,曹操是不可能像劉備那樣的了。

  • 9 # 有智慧的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成為美談,不僅留下了禮賢下士的千古美名,還得到了諸葛亮這樣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優秀人才,實在是物有所值。諸葛亮出山後不久,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白河用水,巧妙擊敗來犯的曹軍,曹操才聽說了諸葛亮其人。曹操向被他智賺進曹營的徐庶打聽諸葛亮的情況,聽到徐庶對諸葛亮的誇獎,大有悔意,感嘆這樣的人才竟然被劉備先手搶了去。所以假如有機會,曹操也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的。

    曹操手下人才眾多,大部分都是主動上門投靠的。這是因為曹操家世也算顯赫,在政治上佔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再加上本人又禮賢下士,唯才是舉,所以很快就招集了大量人才。這也為曹操統一和平定北方,據有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礎。儘管如此,曹操還是惜才如命,但凡遇見真正的人才,他還是不惜一切代價,想將對方招至自己麾下的,雖然很多時候做得並不成功。

    做得不成功體現在關羽身上。曹操對關羽的愛惜眾所周知,關羽降曹後,三日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連珍貴的赤兔寶馬也慷慨贈送,為了人才,真是不惜下血本。可惜後來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還是揚長而去。這件事為關羽博得忠義的美名,也從側面印證了曹操愛惜人才,不計成本的優點。以後長板坡前,曹操見到陣營中七進七出的趙雲,又生出憐才之意,號令三軍要將趙雲活捉,不能傷害他,這才成就了趙雲一戰成名。可見雖然在關羽身上吃了虧,依然痴心不改。

    為了人才,曹操也是會挖空心思想辦法招致的,雖然也不太成功,比如徐庶。徐庶化名幫劉備在新野訓練軍隊,壯大力量,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在謀臣那裡瞭解到徐庶的真實情況,費盡心思,讓人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跡,智賺徐庶離開劉備歸了曹營。雖然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沒有貢獻過有價值的計策,但至少是折斷了劉備的一條臂膀,讓劉備失去了這份依靠。

    曹操為了人才,不僅不惜代價,花費心思,還不計仇恨。曹操兩徵張秀,被他用計詐降,曹操的長子曹昂、名將典韋都死於這一仗,但後來張秀歸降,曹操不計前嫌予以收留,絲毫沒有算後賬。張秀手下最得力的謀士賈詡,是曹昂典韋之死的罪魁禍首,曹操不但沒有為難他,還很信任重用他,採納了許多賈詡提出來的有益的計劃策略。

    綜上所述,曹操愛惜人才,為招致人才所付出的成本常人難以做到。相形之下,劉備三顧茅廬的行為就有點小兒科了。所以說假如曹操先聽說了諸葛亮的大才,有了先手的機會,不用說三顧茅廬,更出彩的行為也能做得出。至於諸葛亮出自多方面考慮,會不會接受並甘於為曹操效力,則另當別論了。

  • 10 # 木子君的小屋

    我的觀點是:曹操會三顧茅廬,將諸葛亮納入自己的麾下的。

    但是,從年齡和政治志向來說,二人有點八字不合。

    一、年齡不合

    曹操傳檄天下,十八路諸候討伐董卓的時候,諸葛亮還是一個吃奶的娃娃,曹操自然不會感興趣。

    等劉備暫居新野的時候,曹操已經羽翼已成,手下有郭嘉、荀彧、賈詡、許攸等謀士,論才華,更是各有千秋,而諸葛亮只是名聲不顯的小青年。

    當然,如果曹操聽說諸葛亮的名號之後,還是會來請的,態度也不會太差,但是否親自來,能否三顧,就未必了。

    二、政治志向不合

    曹操是治世之能世,亂世之梟雄。而他的志向是“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周公是什麼人,有廢立之舉的權臣。而這樣的人,必為那些忠於漢室計程車人們所忌諱。

    而諸葛亮,則也是一個致力於興復漢室之人。所以,才能和劉備琴瑟和鳴,魚水情深。後半輩子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另外,諸葛亮是要做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的。

    管仲是誰,春秋五霸之齊桓公姜小白的相,以齊國爭霸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作用的牛人;樂毅是誰,一已之力,使老牌諸候國強盛,更是帶兵攻下齊國百餘城,差點滅了齊國之人。

    而他在曹操門下,論年齡,論資質,臣要做到這個地位有多難?而曹操本身也是擅長兵法,殺伐果斷之人。所以,二人相處,必定八字不合。

    從這一點,哪怕曹操徵召,諸葛亮也不會去的。三顧?八顧也不行。寧可逃了,也不會屈就曹操的。

    總之,諸葛亮、曹操都是有自己主見,不會受他人左右的人。

    主公選臣,而臣子也在選自己的主公。對諸葛亮來說,曹操不是他理想的輔佐之人。所以,哪怕是曹操徵召,諸葛亮也不會去的。而諸葛亮,哪怕是一個大才,對曹操的重要性也沒那麼大,所以,只會徵召,而不會三顧。

    所以,三顧茅廬的戲碼,在他們之間不會有的。

  • 11 # 張言好書畫

    《三國演義》裡三大霸主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相比,曹操雖然本人既有文治又有武功,但他是最喜愛招攬天下英才的明主!

    因此,當他聽程昱說徐庶的才能十倍於我時,就千方百計把徐母騙來,讓程昱模仿徐母筆跡作書信賺徐庶前來曹營效力!若他早知道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他一定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從赤壁之戰龐統獻連環計,曹操厚待龐統,就可看出,因為孫權因龐統相貌醜陋而不用,劉備因龐統相貌差僅讓龐統任耒陽縣令,由此可見曹操此時雖然謀士比孫,劉都多,但他還是最喜歡人才,不嫌多!

    曹操若知道諸葛亮會三顧茅廬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雄心壯志,曹操有一統天下的大志向,他親眼目睹漢室宮廷之亂,董卓倒行逆施等給天下百姓帶來的苦難,所以曹操起兵既有王霸之志,也有安天下的良心!曹操起兵後得到荀彧推薦,就不停的把郭嘉,程昱,荀攸,賈詡等謀士招攬到麾下效力,擊敗袁紹時也想用沮授,可惜沮授不降而死!曹操同樣收服許褚,徐晃,張郃等武將,他欲得關羽,對降將下拜,並且厚待關羽!可見曹操不管對文臣,還是武將都是求賢若渴!

    可見曹操是真心愛惜文武人才,當他聽說徐庶歸劉備時,即嘆息劉備得賢才羽翼已成,如果他有三顧茅廬的機會,曹操一定會搶先去請諸葛亮,不管三顧還是五顧,他都會不辭辛苦去請,曹操是個聰明人,怎麼會把請諸葛亮的機會讓給劉備或孫權呢?

    諸葛亮劇照

    曹操劇照

  • 12 # 談天說地那些事兒

    曹操是不會三顧茅廬的,也沒有必要。

    早年的曹操出身卑微,無兵,無將,無地,無謀士,可以說是“四無”人士,但他想成就霸業,因此需要有人來輔佐。於是曹操發自內心的拜訪當時的名士,名流,請他們出山相助。結果當時的名士,名流紛紛被曹操的大義所感動,於是就紛紛聚集在曹操的麾下,輔佐曹操,為曹操出謀劃策。

    等到了曹操滅掉袁紹後,手下的謀士已經很多了,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大謀士,另外還有很多不太出名的謀士。此時曹操手下是不缺人才的,雖然曹操求才若渴,希望有很多的人才或謀士為他服務,但是身份已經不同了,此時已是丞相、武平侯了。而此時的諸葛亮是個什麼情況呢?比曹操年輕,雖然祖輩也有做官的,但是到他這一輩就沒落了,另外雖然號稱臥龍,但是也只是在荊州有名氣,中原人並不怎麼看好。當時的諸葛亮就是這麼個情況。和曹操相比很懸殊。因此曹操不會以高貴的身份去請一個這樣的人的,加之曹操身邊的謀士,他自認為已經足夠用了,所以也不會去低下頭,放下高貴的身段,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的。

    至於諸葛亮,一生以匡復漢室為己任,而曹操想利用漢室成就自己的霸業,所以諸葛亮和曹操的道不同,另外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諸葛亮去了,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因此就算曹操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想必諸葛亮也不會出山的。

  • 13 # 天晴愛睡覺

    不會。

    看張松之下場,可知孔明之命運;

    劉備之所以低三下四,都是形勢所逼,並不是所謂的度量;

    英雄豪傑是沒有度量的,因為他們有刀;

    他們的胸懷只裝的下九州四方,裝不下一句不順耳的話,一個不順眼的人。

  • 14 # 老魁說茶

    這個話題有點意思,我也在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偶有設想和反思。

    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是一位很有修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家。他懂政治,知軍事,胸懷天下。

    我們在讀《三國演義》中不難看出,陳宮、徐悠、荀彧、楊修等人才華都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沒有一個得到善終。

    曹操是一位即愛才又妒才的人,他山之石可以為我用,但不可擋我視線。對於一位雄霸天下,欲展鴻圖的曹操來說,他的做法也沒錯。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合情但不合理!

  • 15 # 大寧的vlog

    曹操不會,他不缺人才。諸葛亮也不會去曹操那,諸葛亮需要的是能對君主決策起決定性作用的超然地位,曹操給不了。諸葛亮成全了劉備,劉備也成全了諸葛亮。

  • 16 # 大洪山人1964

    三國演義小說裡,曹操稱孔明為諸葛村夫,可見曹操對諸葛亮並不賞識。所以即便有人給他提議請諸葛亮來輔佐,他也不會親自登門拜訪的,頂多下個聘書,讓諸葛亮自己來。

  • 17 # 秋葉翁

    曹操也許會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畢竟曹操也是求賢若渴 ,這點禮節性的功夫也許會做的,但是能不能請動諸葛亮下山,就得另當別論了。劉備之所以能夠令諸葛亮感動,除了三顧茅廬的禮節周到之外,劉備最大的優勢是劉備的人格魅力,在認識諸葛亮之前劉備就有桃園三結義,說明劉備重情重義 ,是性情中人。而我們,看不到曹操和任何人稱兄道弟 ,曹操永遠放不下架子,假若諸葛亮輔助曹操,也只能做一個普通的謀士而已。

  • 18 # 使用者地道農民

    不真正為誰?有時想為也為不了,主要是自然規,看人的心天地有多大,才知道能為誰。有人為國,有人為企業,有人為家,這不一定,所以為了什麼得看胸懷幾何?

  • 19 # 簡運書生

    曹操三顧茅廬?不存在的,那時候的曹操已經志得意滿,諸葛亮對他來說可有可無,如果有人告訴他世間還有諸葛亮這等人才,又知道他的住所,他會三宣諸葛亮,威逼利誘,如果不來後果自負。就像他找司馬懿一樣,司馬懿敢拒絕一次兩次,但不敢拒絕第三次。畢竟所有家底都在曹操控制之下。

    至於諸葛亮敢不敢無視曹操就不得而知了。諸葛亮家世背景不弱,最重要的是暫時還不在曹操勢力範圍,打不過跑還是可以的。

  • 20 # sddz以書潤心

    曹操是一代梟雄,他也是廣泛的是招納人才,求賢若渴,但是如果三顧茅廬的機會是給曹操的,曹操也不會這麼真誠的去請諸葛亮的。

    比如,曹操為了得到徐庶這個人才,就想了一些陰法,誆騙了徐庶的母親,等到母子相見,才真相大白。徐庶的母親是個明智的母親,她見到兒子後一頓大罵,罵他不識明君,棄明投暗。因此才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

    《三國演義》中,作者有擁劉抑曹的思想,劉備身上的仁義之氣勝過曹操百倍。

    假如這樣的機會留給曹操,曹操會從諸葛亮身邊的人身上下手,尋找突破口,坑蒙拐騙,直到能為他所用為止。

    其實劉備看著懦弱,卻是個情商很高的人。他的三顧茅廬,用一顆真誠的心,贏得了諸葛亮的輔佐,從此以後他如魚得水了。而諸葛亮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國奮鬥了終生。

    曹操會用人廣泛的招攬人才,但是不會用情太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伏天坐月子又熱又難受?剖腹產後如何舒爽度過還能預防刀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