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中外趣聞雜談
-
22 # 花開水不流
朱元璋以農民的身份造反成功,登上了皇位,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典範,這一點朱元璋可以被稱讚,但是登基為帝之後,朱元璋也是做了許多開國皇帝都做的事情,誅殺功臣,對於這點上,朱元璋可以說是做的最狠的,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遭到朱元璋毒手的不勝其數,比如藍玉,胡惟庸,劉伯溫,但是有四個人卻能夠善終:湯和,耿炳文,郭英,沐英,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識時務。
朱元璋誅殺功臣其實也是為了子孫鋪路,但是大部分的功臣都沒有看清楚,仍然是驕奢淫逸,只有這四個人看清楚了時務,所以得到了保全。
-
2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我說一個“最應該死而未死”,子子孫孫皆得善終的傢伙吧——方國珍。
一開始,方國珍也是如朱元璋一樣的一方豪傑,起兵抗元的一方諸侯,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並且是“第一個舉起反元義旗”的。
元末的陳勝吳廣也!
方國珍,世居海邊,浙江台州黃岩人,私鹽販子。
元末公式,私鹽販子=謀逆犯。
有人舉報方國珍謀反,他憤而殺了舉報人就真謀反去了,兄弟四人一下子聚集了好幾千人。
海邊人嘛!劫奪了朝廷海運漕糧的大船,到海上做海盜兼謀反犯去了。
對,方國珍是元末群雄中水戰最厲害的一方梟雄。元朝招降他,屢降屢反,有一次投降後,封為海道漕運萬戶,奉命去打張士誠,七戰七捷,打的張士誠一敗再敗。
張士誠無法可想,也投降了。
還一度和朱元璋分庭抗禮。一開始朱元璋勢力不強大的時候,朱元璋曾經試圖招降他,他金銀倒是獻了,實際行動卻是虛與委蛇,推推拖拖,不肯服低就小。
到1367年,朱元璋稱吳王,拿下杭州的時候,方國珍聯合了陳友定和擴廓帖木兒,企圖對朱元璋來個三面合圍,被朱元璋偵知,一通教訓加上陳兵威逼。
他手下有一個叫丘楠的謀士獨排眾議勸方國珍說:“算了吧,天命在朱元璋那裡。”
說著話,朱元璋手下大將朱亮祖已經打到了台州,方國珍弟弟方國瑛迎戰,大敗!
於是,方國珍上船入海,打發使臣上表乞降!
交出了全部的武裝力量。朱元璋建政後,論功行賞,封方國珍為“廣西行省左丞,”上柱國,越國公,留居南京。
只拿工資不幹活,養起來了。
1374年,方國珍病中囑咐子孫曰:“我即死,毋歸葬海濱,主上待我過厚,可求京城外之地埋焉,且使後人習於禮儀。在古代,一般人死後一定要歸葬老家的,哪怕千萬裡運送靈柩,也要葉落歸根。
方國珍為了向朱元璋表達忠君愛國之心,這是在自己的兒孫不要把他運回老家埋葬,埋在京城算了。並囑咐兒孫,你們以後也要聽朝廷的話啊(習於禮儀)。
面對死後也要盡忠的忠臣,朱元璋很夠意思。方國珍去世,朱元璋送了一個高規格葬禮——朱元璋親自設祭,還命令大學士宋濂寫了一篇祭文《神道碑銘》
碑文最後評價方國珍說:
蓋公以豪傑之姿,庇安三路六州十一縣之民。天兵壓境,避而去之,曾無一夫被乎血刃,其有功於生民甚大。然而天寵所被,賜官丞轄,享有祿食,而二子皆列崇階,赫奕光著,視唐則有加焉。於是歷序其故,著為銘詩,以宣明國家之鴻烈,而及公保民之偉績云爾。朱元璋真是個好人,碑文中並沒有說方國珍的榮華富貴是他朱元璋賜予的,而是說方國珍“其有功於生民甚大”才積累來的福氣。
這是在說方國珍率眾投降,免了浙江刀兵,人民有福,方國珍才有福。
方國珍兩個弟弟方國瑛官至參知政事,方國珉官至樞密分院僉事。
三個兒子兩個是世襲的衛所大軍官。一個廣洋衛指揮僉事,一個虎賁衛千戶所鎮撫。
另外一個兒子是讀書人。
全家善終! -
24 # 凝沙學史
明朝建立後,與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大多數被朱元璋殺害,只有極少數的開國功臣得到善終,湯和就是其中一個。為何湯和可以善終呢?因為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湯和以君臣之禮追隨,居功不自傲未受封也不報怨,主動交兵權辭宮回家。
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私交深厚湯和與朱元璋不但是同鄉,而且兩人是發小,兩家只隔了一條街,從小就一起長大,擁有深厚的情誼,私交深厚。因此,從情誼考慮,朱元璋不會殺了發小湯和。
湯和一直以君臣之禮對待,朱元璋很欣慰湯和一直以君臣之禮追隨朱元璋。年齡上,湯和比朱元璋還大,而且,湯和參加起義軍比朱元璋早,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朱元璋參加郭子興起義軍後,湯和就開始尊重並支援朱元璋。
在攻打滁州的時候,湯和便成了朱元璋部下。湯和更是盡心盡職,積極擁護朱元璋的領導,以君臣之禮追隨朱元璋,併成為朱元璋的重要幫手。
據說,當時很多與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人,看到朱元璋成了自己的領導,心中很不服氣。此時,湯和主動站出來,不但,承認朱元璋為老大,而且認真聽從朱元璋的指揮,做到了唯命是從,朱元璋對此很欣慰。
居功不自傲,不封也不報怨明朝建國後,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朱元璋總共封了六位公爵,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
其實,湯和的戰功一點也不會比六個公爵小,加上湯和資歷長等因素,湯和也應被封為公爵。對此,湯和毫無怨言,依然謹言慎行。或許當時是朱元璋故意為之,來試探湯和反應,過了幾年,朱元璋認同湯和後,才把湯和封為信國公。
領悟朱元璋的想法,主動交兵權辭宮回家明朝穩定後,朱元璋開始準備收回兵權,又不直接對將領說,而是有意旁敲側擊。湯和敏銳捕捉到朱元璋的真正想法,於是,他找了一個適當機會,主動向朱元璋交出兵權,並辭宮回家。
朱元璋非常高興,馬上爽快答應,並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同時賞賜了大量金銀珠寶。
湯和在老家,更加低調做人,從不把自己當做功臣,遵紀守法,決不授人以柄。
總而言之,湯和擁戴朱元璋,居功不自傲,主動交兵權,所有這些事都讓朱元璋很放心,加上發小關係,朱元璋不殺湯和很正常。
-
25 # 筆落墨卿訮
比較好的就是湯和、李文忠、沐英了。湯和見到其他元勳不斷被太祖處死,所以驚懼之下,馬上主動交了兵權,回家養老。太祖大喜,於是在鳳陽給他賜下良田豪宅、金銀無數。湯和得以安享晚年。
至於李文忠,和朱元璋是親戚,病死的,死前朱元璋還去探望他,可謂恩寵。李文忠可能還不太出名,但是他的兒子就極為出名了:李景隆。朱棣叛亂,建文帝討伐燕王朱棣的主帥後期全是李景隆,極盛時期統兵50萬。可謂是建文帝身前最得寵的武將。後來朱棣包圍南京時,李景隆與谷王開啟金川門,迎接朱棣進城,直接導致了建文帝的敗亡。
至於沐英,那就更得寵了,是朱元璋的義子,後封黔國公,子孫後代世鎮雲南2百多年,而且與明朝的其他有名無實的王爺不同,沐氏一直掌握著實際兵權。直到末代黔國公沐天波被緬甸人殺死為止。
回覆列表
只統計在洪武年間獲得爵位的63人
善終且家族平安到朱元璋去世的15人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信國公湯和
蘄國公康茂才
長興侯耿炳文(死於靖難之役)
江陰侯吳良(永樂年間削爵)
廣德侯華高
西平侯沐英
鳳翔侯張龍(永樂年間削爵)
安陸侯吳復(建文年間削爵)
雄武侯周武
東川侯胡海
武定侯郭英
航海侯張赫
永定侯張銓
善終但子孫被朱元璋追算的15人
鄂國公常遇春(爵位傳至明末)
衛國公鄧愈(爵位傳至明末)
淮安侯華雲龍
濟寧侯顧時
臨江侯陳德
鞏昌侯郭興
六安侯王志
靖海侯吳禎
南安侯俞通源
東平侯韓政
汝南侯梅思祖
安慶侯仇成
宣德侯金朝興
海西侯納哈出
東莞伯何真
被朱元璋處死的28人
韓國公李善長
宋國公馮勝
穎國公傅友德
涼國公藍玉
延安侯唐勝宗
吉安侯陸仲亨
江夏侯周德興
滎陽侯鄭遇春
平涼侯費聚
南雄侯趙庸
德慶侯廖永忠
營陽侯楊璟
永嘉侯朱亮祖
臨川侯胡美
宜春侯黃彬
河南侯陸聚
懷遠侯曹興
靖寧侯葉升
景川侯曹震
會寧侯張溫
崇山侯李新
普定侯陳桓
鶴慶侯張翼
舳艫侯朱壽
全寧侯孫恪
定遠侯王弼
忠勤伯汪廣洋
徽先伯桑敬
戰死後家族平安的1人
越巂侯俞淵
戰死後子孫被朱元璋追算的3人
宣寧侯曹良臣
永城侯薛顯
金山侯濮英
死因有爭議的1人
誠意伯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