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驚奇探秘

    白馬驛之變又稱白馬驛之禍,或者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發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殺死後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史載,朱溫打敗李克用後,被唐昭宗封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河中)四鎮節度使。於是,自蒲、陝東到海濱,南起淮水直到黃河諸鎮皆為朱溫所有。

    當時鳳翔、昭義節度使李茂貞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和一心想要篡位的朱溫形成競爭。

    於是朱溫於天覆三年(902年)引兵入關,打敗了李茂貞,挾持唐昭宗,遷都至洛陽。隨後又在天佑元年(904年)秘密刺殺了唐昭宗。隨後,朱溫立唐昭宣帝,又稱唐哀帝,此後朱溫幾乎完全控制了唐朝政權。

    自此後,唐室衰微,朝臣官僚僅僅備員而已。這時一些舊臣百官見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陰私悲憤之志,又對那些新發跡的官僚看不起。朱溫為了打擊舊日的高門望族,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內舊臣。於是一場殘忍的“屠戮”便開始了。

    白馬驛之變的直接後果就是唐朝的終結,事後兩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就此滅亡。

  • 2 # 海上明月Me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朱全忠在親信李振和時相柳璨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唐廷衣冠之流三十餘等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害,投屍於河。其後,朱全忠大權在握,生殺予奪。天佑四年三月,朱全忠迫哀帝李儇“禪位”,建國樑。從此,開啟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

  • 3 # 破爛鑑定師

    唐天佑二年六月,朱溫聚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被貶朝官三十餘人於白馬驛,將他們全部殺害,投屍於黃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朱溫謂之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凡是朝中不依附於朱溫者,且又自認門第高貴,或經由科第出身而身居三省臺閣官員、地位稍微顯赫者,都被誣告為朋黨,因此被貶逐而死的有數百人之多。朝中士大夫為之一空。“白馬驛之禍”為朱溫圖謀篡奪唐政權掃清了最終障礙。

    白馬驛之變,也是壓垮李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與河陰之變一起被稱為公卿末日。

  • 4 # 核桃桃

    唐朝末年,王室衰微,各地藩鎮割據現象層出不窮。在經歷了黃巢起義的大動盪後,李氏家族開始一蹶不振。朱溫卻藉此機會,不斷升遷,直至徹底控制住了軟弱的唐王朝中樞。

    時間來到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溫在受到謀士李振的一再鼓動下,發動了著名的“白馬驛之變”。在這次事變中,有多達三十餘名皇室子弟、舊氏大臣遭到誅殺,其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為日後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白馬驛之變的背景

    在發動“白馬驛之變”之前,朱溫其實已經牢牢掌握了唐王朝的政權,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存在。可是,他卻絲毫不滿足於此。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永遠沒有止境的,那就是慾望,對權力的慾望。唐昭宗雖然已經將朱溫封為了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整個淮水至黃河周邊區域也皆歸於他統轄,但他的野心卻絕不僅限於此。他要逐鹿中原,他要成為天下的霸主,他要改朝換代。

    但是,擺在他面前的卻是一道強大的阻礙,沒錯,那就是唐王朝。誠然,唐王朝已經日漸式微,毫無威嚴了,可李氏家族依然是正統,依然是全民信奉、飽受高門望族支援的天下之主。要想改朝換代,那就得先滅了唐朝,要想顛覆唐朝,就得先解決了這群孤高自傲的高門望族。

    再加上朱溫極其寵幸的謀士李振從中作梗,使得朱溫徹底下定決心要發動“白馬驛事變”。這個李振也算是名門之後,祖父曾是中興名臣李抱真。但到了他這一脈,正好趕上了天下大亂,官場黑暗。自負才華橫溢的他,屢屢科考卻又屢屢失利,這使他的內心產生了一股對官僚士大夫們極盡憎恨的情緒,這股情緒一直延續到了天祐二年的那場“白馬驛之變”方才作罷。

    白馬驛之變的經過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飄搖的唐王朝註定多災多難。而朱溫一手主導的“白馬驛之禍”,便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天祐二年,唐哀宗李柷繼位第二年,朱溫先是在當年二月指使樞密使蔣玄暉將唐昭宗的九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一併誅殺,並投屍於九曲池。然後在同年三月藉故將朝中大臣裴樞、崔遠、獨孤損三人明升暗降,直至全部罷免。

    到了同年六月,這場大血洗開始進入高潮。之前被罷官的裴樞、崔遠、獨孤損等人被朱溫勒令自盡,由此牽連出了三十餘名朝中要員,其中包括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均慘遭殺害。因為當時的事發地點在滑州白馬驛,所以史稱“白馬驛之變”。

  • 5 # 直筆史話

    時間:唐末,地點:白馬驛 人物:朱溫 結果:誅殺諸多唐朝大臣,為篡唐自立奠定基礎。

    白馬驛之變就是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節度使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發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朱溫為了打擊舊日的高門望族,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內舊臣。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殺死後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兩年以後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至此,唐朝滅亡。

  • 6 # 以夢為馬

    朱溫於天覆三年(902年)引兵入關,並打敗了李茂貞,搶到唐昭宗,遷都至洛陽。

    隨後又在天佑元年(904年)秘密刺殺了唐昭宗。

    立昭宣帝,又稱哀帝,並且控制了唐朝政權。自此後,唐室衰微,朝臣官僚僅僅備員而已。

    同時,一些舊臣百官見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陰私悲憤之志,又對那些新發跡的官僚看不起。

    朱溫為了打擊舊日的高門望族,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內舊臣。

    就是這樣,這場“屠戮”開始了。

    朱溫聚集了裴樞等被貶官的朝廷之士三十餘人,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盡殺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又稱“白馬驛之禍”。

    加上前後一共誅殺的臣子,唐朝政府勢力基本被掃清。

    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朱溫也成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

    白馬驛之禍是對唐朝舊臣的一次較徹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也因此結束了綿延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團的黨爭。這次事件實際上掃除了他篡位過程中的一大障礙。

  • 7 # 柴門聞犬吠666

    大唐帝國自公元618年建立後,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其後又有開元盛世等等,曾經的大唐,如日中天,光芒照耀了 整個世界

    但一場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盛世傾倒!

    晚唐時期,宦官專權,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和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結果失敗。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

    到了唐昭宗李燁之時,為了中興大唐,他就選擇了藩鎮,朱溫,誰知卻換來了大唐的覆滅!

    朱溫,字全忠,宋州碭山人。

    早年參加黃巢起義軍,後歸附朝廷,聯合李克用平定黃巢起義,吞沒蠶食諸鎮,逐漸成為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之一。唐昭宗天覆元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中央政權。

    天覆三年,朱溫控制住唐昭宗後,隨即派兵將宦官們全部誅殺,然後又解散宦官賴以干政的軍事力量——神策軍。神策軍一亡,大唐也就失去了最後的軍事力量。

    天祐元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後,接連派遣親信威逼皇帝給他加官進爵,並籌備"禪讓"事宜。

    朱溫見皇帝怨恨日增,擔心他會聯合李克用、李茂貞等人來討伐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派部將蔣玄暉、史太率兵闖入宮中,將唐昭宗弒殺,而此時唐昭宗年僅三十八歲。弒殺唐昭宗後,為了防止唐朝宗室起兵報仇,朱溫又將大唐九位皇室王爺殺掉,李唐宗室就此覆滅。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朱溫在滑州白馬驛一舉屠殺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裴樞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

    作為朱溫首席謀士的李振,因多年參加進士科考試總是不中,對裴樞等人懷有切膚之痛。他對朱全忠道:“這些人常自謂清流,現在投入黃河,就變成濁流了。

    朱溫大笑,立即命人把這些屍體投入滾滾黃河,史稱這次事變為“白馬驛之禍”。

    唐王朝經此一變,已經完全失去了統治基礎,唐哀帝雖仍在位,實際上已亡國。不久後,朱溫篡位,建立起了後梁,大唐帝國就此覆滅。

    崔胤出身清河崔氏,鄭元規出身滎陽鄭氏,二人均屬山東的五姓七望。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自東漢以來就世代官身,互相聯姻,數百年的傳承讓他們有了自傲的基礎。因為殘暴如石勒叔侄也要對他們禮讓三分;北魏皇室也要對他們許以高官厚祿;他們支援高歡,所以逼得宇文泰不得不搞出了關隴軍事集團。

    隋朝時期,有江左士族尚人物、山東士族尚婚婭、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之說。唐朝初年,唐朝李氏皇族假託自己出身隴西李氏,朝廷重臣房玄齡、魏徵等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山東士族依然保持著他們的社會地位。士族勢力的強大,對皇權不利,唐太宗尤其不能容忍山東士族凌駕於皇族之上。為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氏族志》修成,仍列山東士族崔民幹為第一等。這讓太宗皇帝極為不滿,並下令重修《氏族志》,並親自指示“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

    此後,雖然歷代皇帝不斷打壓士族,但唐中宗時期的宰相薛元超仍感嘆道:“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屬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中四姓”之一,已經是國內的豪門大戶了,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

    唐代為了抑制門閥士族,推行科舉,凡是考中進士,皆是春風得意。比如孟郊在46歲登進士第後,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對於中晚唐時期的書生來說,考上進士都不足誇,如果能夠迎娶“五姓女”,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巔峰。而高門大族中很多人都蔑視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貴族觀念,比如以蔭入仕的宰相趙郡李德裕和滎陽鄭覃,李德裕“恥與諸生從鄉賦,不喜科試”、“尤惡進士”,他們兩個更是建議廢除科舉制度,認為靠科舉制度當官的人根本不配進入高層。唐後期的牛李黨爭便源於此,李黨多士族人物,牛黨多科舉官員,雙方爭鬥不休。只是五姓七望那些人沒有想到,晚唐已經是世家大族最後的輝煌,尤如病人迴光返照一般。當朱溫將崔胤等人處死的那一刻起,千年士族的榮光與驕傲也一起消逝了。此後經過五代十國數十年的禍亂,到了宋代只能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國歷史也開始進入平民政治的時代。

  • 8 # 小編虎哥

    天祐三年(906年),朱全忠藉故處死了樞密使蔣玄暉,又藉口“玄暉私侍積善宮皇太后何氏,又與柳璨、張廷範為盟誓,求興唐祚”,將哀帝母后何氏殺死,並廢黜為庶人。不久,宰相柳璨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範被五馬分屍,其同夥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全忠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朱溫在野心的驅使下,製造了白馬驛之變,白馬驛讓唐朝中央機構的眾多忠臣貴族被殺,使得當時的白馬驛血流成河,朝臣們的屍體都被拋入了黃河中。同時,也讓唐哀帝李柷成了一個光桿皇帝,連大臣都沒有了。而唐哀帝李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大臣被處死,卻束手無策。

  • 9 # 小李子說事兒

    唐朝末年,王室衰微,各地藩鎮割據現象層出不窮。在經歷了黃巢起義的大動盪後,李氏家族開始一蹶不振。朱溫卻藉此機會,不斷升遷,直至徹底控制住了軟弱的唐王朝中樞。

    時間來到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溫在受到謀士李振的一再鼓動下,發動了著名的“白馬驛事變”。在這次事變中,有多達三十餘名皇室子弟、舊氏大臣遭到誅殺,其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為日後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

    在發動“白馬驛事變”之前,朱溫其實已經牢牢掌握了唐王朝的政權,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存在。可是,他卻絲毫不滿足於此。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永遠沒有止境的,那就是慾望,對權力的慾望。唐昭宗雖然已經將朱溫封為了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整個淮水至黃河周邊區域也皆歸於他統轄,但他的野心卻絕不僅限於此。他要逐鹿中原,他要成為天下的霸主,他要改朝換代。但是,擺在他面前的卻是一道強大的阻礙,沒錯,那就是唐王朝。誠然,唐王朝已經日漸式微,毫無威嚴了,可李氏家族依然是正統,依然是全民信奉、飽受高門望族支援的天下之主。要想改朝換代,那就得先滅了唐朝,要想顛覆唐朝,就得先解決了這群孤高自傲的高門望族。

    再加上朱溫極其寵幸的謀士李振從中作梗,使得朱溫徹底下定決心要發動“白馬驛事變”。這個李振也算是名門之後,祖父曾是中興名臣李抱真。但到了他這一脈,正好趕上了天下大亂,官場黑暗。自負才華橫溢的他,屢屢科考卻又屢屢失利,這使他的內心產生了一股對官僚士大夫們極盡憎恨的情緒,這股情緒一直延續到了天祐二年的那場“白馬驛之禍”方才作罷。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飄搖的唐王朝註定多災多難。而朱溫一手主導的“白馬驛之禍”,便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天祐二年,唐哀宗李柷繼位第二年,朱溫先是在當年二月指使樞密使蔣玄暉將唐昭宗的九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一併誅殺,並投屍於九曲池。然後在同年三月藉故將朝中大臣裴樞、崔遠、獨孤損三人明升暗降,直至全部罷免。

    到了同年六月,這場大血洗開始進入高潮。之前被罷官的裴樞、崔遠、獨孤損等人被朱溫勒令自盡,由此牽連出了三十餘名朝中要員,其中包括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均慘遭殺害。因為當時的事發地點在滑州白馬驛,所以史稱“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事變”後,朝中大臣人心惶惶,諸多地方官員都藉故不

  • 10 # 週一文

    歷史上"白馬驛之變"發生在唐朝末期唐哀宗年間,與朱全忠有關。這個朱全忠就是朱溫!朱全忠是他降唐之後被賜的名。大唐數百年的基業被他所毀。朱溫篡唐後建立"大梁"國,史稱"後梁"。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朱溫密令朱友恭等人弒殺唐昭宗後假借皇后之命廢了太子李裕,立13歲的李柷為帝(即唐哀宗)。

    昭宗被殺,朱溫為了推卸責任,表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假意伏在靈柩上痛哭,說弒殺昭宗不是他的意思,是手下人乾的,隨後就把朱友恭等人滅口。

    然而這件事情瞞不住眾人之口,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要知道古代弒君是要滅門九族的。朱溫索性殺了已經是被廢了的太子李裕以及昭宗的其他兒子。

    後來又在親信李振的鼓動下,殺害左僕射裴樞、右僕射崔遠、工部尚書王溥等朝廷官員30餘人,並把這些人的屍體扔在滑州(今河南滑縣)白馬驛附近的黃河裡,朱溫認為這些人平時常自詡"清流",死的時候要把他們和黃河水一樣成"濁流",這次事件史稱"白馬驛之禍"。

  • 11 # 瀟湘折柳人

    話說朱溫從李茂貞手中搶到了唐昭宗,把皇帝老兒從關中遷到了洛陽,相處了沒兩年,這朱老闆嫌棄昭宗皇帝不太聽話,又怕皇帝被一干對手抓去當招牌,於是挑了一個月黑風高夜,派手下蔣玄暉和史太帶人進宮把昭宗給殺了。

    唐昭宗被殺後,他的一個未成年的兒子被朱溫立為皇帝,是為唐哀宗。自此,朱溫已經掌握了唐朝朝廷,一些忠於李唐的官員見皇帝被朱溫如此欺凌,私底下常常勾搭在一起發牢騷。但這哪能瞞過朱老闆的眼睛,朱溫混混出身,平時就恨這些高門望族自命不凡,現在自己發達了,怎麼可能還忍受這些人對自己說三道四。

    這時,朱溫身邊有個叫李振的親信出來吹耳邊風,李振這個人很奇葩,考了二十年科舉考試都不中,這使他對考試深惡痛絕,對這些掌握上升通道的世家大族更是極為怨恨。不過李振這個人鬼點子特別多,還很會忽悠,因此他路過汴州求見了一次朱溫,朱老闆便被他的聰明才智所折服,盛情邀請他留下來為自己出謀劃策。

    李振對朱溫說:“這些官僚自命不凡,說自己是什麼清流,現在將他們殺後投入黃河,讓他們永遠成為濁流。”朱溫聽了後笑得合不攏嘴,心裡覺得還是李愛卿懂我啊,然後採納了他的建議。

    從公元905年2月開始,朱溫的計劃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叫蔣玄暉請唐昭宗剩下的九個兒子喝酒,把他們灌醉後全部勒死丟進了九曲池中。第二步是將那些身居高位的唐室老臣全部罷免。第三步是將這些被貶的朝臣一共三十多人聚集到白馬驛,一夕盡殺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河東裴氏、博陵崔家等名門望族都是唐朝時的“宰相專業戶”,也是唐朝的忠誠擁護者,朱溫此舉完全摧毀了唐朝的統治基礎,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唐哀帝雖還在位,可唐朝已經等於亡國,只是還欠一個亡國的名分。白馬驛之禍後兩年,朱溫代唐建梁,史稱後梁。廢17歲的唐哀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不久後將其殺害。

  • 12 # 時光隧道2019

    公元905年六月,朱全忠在親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朱溫原本是黃巢起義軍中的大將,他於中和二年 投降唐朝,被賜名全忠,並先後被封為河中行 營招討副使、宣武節度使。昭宗時,朱溫因誅殺宦官 有功,被封為梁王。天祐元年(904),朱溫挾持昭宗,將都城遷到洛陽。在洛陽,他殺了唐昭宗,另立了一位小皇帝,也就是唐哀帝。朱溫的舉動遭到了唐朝朝臣的非議,他們雖然不敢明著說什麼,但是在背地裡會揭露朱溫的野心。

    朱溫當時已經有了當皇帝的心思,他是當時諸侯中勢力最大的,並且地處中原地帶,農業發達。對於朝中的舊臣,他採用武夫的手段,既然不聽話,那斬盡殺絕。

    朱溫有一個手下叫李振,李振是一個落第書生。他很痛恨那些達官貴人,他一直慫恿朱溫殺掉這些舊臣。於是朱溫在眾人的慫恿下,開始了誅殺舊臣的步伐。

    唐昭宗有幾個王子,朱溫邀請他們喝酒之時,在酒宴上將他們殺死了。隨後朱溫又將屠刀對準了舊臣,最終在白馬驛,朱溫殺掉了三十多名大臣,綿延三百年的唐朝走到了末路。兩年以後的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朱溫為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

    白馬驛之禍是是“文吏”對“清流”的一次血腥報復。是對唐朝舊臣的一次較徹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也因此結束了連續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團的黨爭。這次事件實際上掃除了他篡位過程中的一大障礙。但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的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

  • 13 # 鄰家小明同學

    簡單來說,就是唐朝末期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殺死後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沉迷酒色娛樂,不理朝政,苛捐雜稅嚴重,致使政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臣黨爭,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農民紛紛起義,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團體。唐朝為了鎮壓起義,任命將領鎮壓。但是這時的唐朝已經式微,內部已經腐朽。大臣將領們都開始陰奉陽違,心裡的小九九冒了出來。

    朱溫打敗李克用後,又被皇帝唐昭宗封為四鎮節度使,所以南起淮水到黃河諸鎮都為朱溫所有。於是902年又引兵入關打敗李茂貞,搶了唐昭宗,後又秘密殺死。至此,朱溫控制了唐朝政權。雖然搶到了政權,但是朱溫還是心理不舒坦,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許多唐朝舊臣看不過皇帝受辱,因而掛其位不幹事,心生憤懣不平,又對那些新生之臣看不起。朱溫看了這些當然心裡不舒服,而且朱溫也不是善茬,哪怕沒有這些事,遲早也是要處理這些老臣的,畢竟老臣堵了朱溫的路。所以在李振的鼓動下,便有了這起“白馬驛之禍”。那麼這個李振又是何許人也?李振是唐朝中興功臣李抱珍的曾孫。李振從小就聰明,但是就是不會考試,一連幾次科舉失敗後,就對官場的腐敗深惡痛絕,而且也怨恨官僚。所以,李振就另謀出處。後來就遇到朱溫,朱溫被李振的才智所傾服,於是就重用他,所以李振就成了朱溫的謀臣。由於,李振年輕時的一些經歷,可以這麼說,李振就是唐朝大臣之死的幕後推手。

    “白馬驛之變”其實也是掃清了朱溫篡位奪權過程中的最大的障礙,所以兩年後,也就是907年,唐哀帝禪讓,朱溫繼位,自此大唐滅亡。

  • 14 # 市井九公子

    前言唐哀帝作為亡國之君永遠無法起死回生,大唐帝國一去不復返了。只有唐哀帝那孤寂的墳塋,似乎還在訴說著那個曾經繁榮昌盛的帝國的毀滅,竟是那樣的輕而易舉,又是這樣的叫人無奈。

    白馬驛之變又稱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發生在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殺死後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經過

    朱溫於902年引兵入關,並打敗了李茂貞,搶到唐昭宗,遷都至洛陽。隨後又在904年秘密刺殺了唐昭宗。立昭宣帝,又稱哀帝,並且控制了唐朝政權。自此後,唐室衰微,朝臣官僚僅僅備員而已。同時,一些舊臣百官見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陰私悲憤之志,又對那些新發跡的官僚看不起。朱溫為了打擊舊日的高門望族,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內舊臣。

    就是這樣,這場“屠戮”開始了。

    “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

    905年六月,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一夕盡殺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古人認為黃河每500年被清理一次,而河流的清澈是世界和平的標誌。在生命的一瞬間,天地是無盡的。三千年後,清澈的水流和渾濁的水流已經成為過去。只有當時的悲憤才會長久留在世人心中。

    影響

    白馬之禍後,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唐哀帝以朱溫為相國。兩年以後,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王,改國號,唐朝正式滅亡。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統治者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玩弄的政治把戲。所有的努力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唐哀帝作為亡國之君永遠無法起死回生,大唐帝國一去不復返了。

    以上就是小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有錯誤之處,還望指教

  • 15 # 史海鉤沉者小王

    白馬驛之變又稱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公元905年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表面看是誅殺了一些朝官,其實是他計劃地消滅門閥士族、準備篡奪皇權的行為。

    參與者

    主導者:朱溫,家裡貧窮,原先參加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後來歸附唐軍,曾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又進封為梁王。唐僖宗後面還有兩任皇帝,分別是昭宗和昭宗的兒子昭宣帝。其中,在唐昭宗期間,朱溫就已控制了唐朝的中央政權,並殺了昭宗,立他兒子為帝,再透過逼迫禪讓的形式奪取了政權,建國號梁。

    這次殺朝官一事就是在殺了昭宗之後發生的。

    被殺者:朝官,包括裴樞、獨孤損、崔遠、陸康、王溥、趙崇、王贊等人在內,《資治通鑑》記載了“(裴)樞等被貶官的朝廷之士三十餘人於白馬驛,一夕盡殺之”。

    事件經過

    先滅王室諸子:在殺這些朝官之前,朱溫“指使蔣玄暉邀昭宗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置酒九曲池”《資治通鑑》,等待這些諸王子喝醉後,全部勒死,投屍池中。

    再殺朝官:接著罷免了以裴樞、孤獨損、崔遠等一大批代表舊唐門閥勢力的臣子,聚集在滑州白馬驛,一天之內全部殺光。

    後續餘波:朱溫又把參與滅殺王室、朝官的柳璨、蔣玄暉等人,和昭宣帝的母后何氏都殺死。

    為什麼要殺這些官?

    這些朝官代表著當時的一些門閥勢力,從東漢以經學取士後,有些家族累世經學而形成了累世公卿,逐漸形成了名門望族,門閥的觀念也逐漸形成,有時都會對皇權產生不小的威脅。

    唐太宗在位期間,為了避免門閥對皇權的威脅,還曾命人修訂《氏族志》,就是將當時的門閥大族進行排序定級,從東漢到隋唐時期,門閥大族幾經興衰,到了唐朝時,清河崔氏、河東裴氏、京兆獨孤氏、太原王氏、琅邪顏氏、滎陽鄭氏等等成了大姓氏族。隨後,唐太宗把宗室李氏為第一等。並對一些舊氏族進行剔除,增補當時的新貴。

    但是這些門閥勢力對於朱溫來說,不論是篡唐,還是立梁,都是不小的威脅。加上朱溫本身不是官家出身,當時朱溫控制了朝政,一些門閥大族對朱溫想篡奪一事是有敵對情緒的。朱溫為了掃清這些妨礙他篡唐稱帝的勢力,更多培養自己的心腹勢力,便開始逐步著手清洗,所以誅殺一事不可避免。

    無獨有偶,北魏時的爾朱榮也這樣,不過他更殘暴,弄了一個“河陰之變”。把原先的北魏皇室、鮮卑貴族和漢族朝臣召集在一起,一聲令下之後,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全部被殺。

  • 1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白馬驛是唐朝末年,藩鎮軍閥朱溫屠殺朝臣的一次事件。

    日落西山的大唐王朝,朝臣與宦官的矛盾不斷激化。宰相崔胤失利後,致書朱溫,請他入朝鎮壓宦官。朱溫進入長安後,不分善惡,將宦官盡行殺絕,在打敗另一個覬覦關中的藩鎮李茂貞,吞併了關中,產生了篡位之心。為了牢牢掌控朝政,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當時,朱溫士兵“驅徙士民,號哭滿路……老幼強屬,月餘不絕”,並“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取渭沿河而下,長安自此遂丘墟矣”。從此,一代名都長安成為廢墟。

    朱溫如此逆舉,惹得眾怒,也給人討伐口實。李茂貞、李克用、劉仁恭、王建等藩鎮,以復興為辭討伐朱溫。朱溫督軍迎戰,又擔心洛陽生變。於是開啟了殺戮的魔盒。先是殺死唐昭宗,擁立十三歲的輝王李祚登基。之後,又將昭宗九子全部縊殺。解決了宦官、皇族,就是朝臣,也就是白馬驛之變。

    白馬驛之變的發生,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依附朱溫的宰相柳璨,他為人輕佻,想盡辦法討好朱溫。與他同為宰相的裴樞、崔遠、獨孤員等人都是素有冥王之人,都看不起柳璨,柳璨懷恨在心,在朱溫面前誣陷三人,導致三人被貶。還有一人是朱溫的心腹李振,因為屢次參加科舉而不中,所以對科舉出身的官員十分嫉恨。剛好,天上有彗星出現,占卜的人說君臣都有災禍,應該誅殺以應天意。於是,柳璨就對朱溫列舉自己不喜歡的那些人,並說這些人聚集同夥,怨恨不滿,應該拿他們止禍。李振也勸朱溫,這些人都難以制服,要想圖謀大事,就必須除去這些人。之後,“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聲跡稍著者,皆指為浮薄,貶逐無虛日,縉紳為之一空。”本來,下令讓裴樞等被貶官員就所在地自盡,李振說,這些人常自稱清流,應該把他們投入黃河,使他們成為濁流。於是,朱溫將裴樞等被貶官員三十餘人聚集在滑州白馬驛,晚上把他們全部殺死,將屍體投入了黃河。

    朱溫透過白馬驛之禍,不僅清洗了唐朝朝廷反對勢力,更深遠的影響是再次對士族勢力已沉重的打擊。經過唐末黃巢以及朱溫這些藩鎮的打擊,世家大族勢力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 17 # 上下五千年風雲

    白馬驛之禍的背景是唐末的時候,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央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各藩鎮都是自己做主,並不聽從中央指揮。朱溫是藩鎮中勢力較大的一位,他控制了京城,並且掌控了皇帝。

    後梁太祖朱溫劇照

    朱溫的勢力是在中原地區,是當時最強大的藩鎮。他控制著中央政府,朝廷中有很多舊臣背地裡議論他,說他是亂臣賊子。朱溫當時已經有了稱帝的心思,想要稱帝,就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援,如果他們不支援,就需要將他們殺死。

    白馬驛之禍的背景也可以說是五代十國的前奏,白馬驛之禍發生後的第二年,朱溫自己當了皇帝,唐朝正式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在白馬驛之禍中,朱溫殺了很多的朝廷大臣,並在之後殺死了皇帝。

    朱溫為五代十國開了個頭,在五代十國時期,忠孝節義已經成為了沒有用的東西,有用的只是武力。很多起來爭霸的諸侯都殺過自己的上司和同僚。白馬驛之禍不僅僅是殺了大臣,而且是為五代十國時期的隨意叛變提供了先例。

    白馬驛之禍的背景發生在唐末,唐末時期,藩鎮割據,各諸侯以武力說話,一些世家大族並不受到重視。加上一些諸侯都是武將出身,從心理上就瞧不起文人。朱溫就是武將出身,他非常看不起唐朝的舊官僚。白馬驛之禍中,他殺了朝廷中的大部分舊官僚,任命他的親信作為新官僚。

    白馬驛之禍的經過

    白馬驛之禍的經過是朱溫一步步篡奪朝廷中央政權的寫照。朱溫在任節度使時,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李克用。朱溫後來打敗了李克用,中原地區再也沒有能夠與他匹敵的競爭者了。他又帶兵進長安,搶到了唐昭宗。

    朱溫搶到唐昭宗以後,將都城遷到洛陽。在洛陽,他殺了唐昭宗,另立了一位小皇帝,也就是唐哀帝。朱溫的舉動遭到了唐朝朝臣的非議,他們雖然不敢明著說什麼,但是在背地裡會揭露朱溫的野心。白馬之禍的經過就從這裡開始了。

    朱溫當時已經有了當皇帝的心思,他的領土是當時諸侯中面積最大的,並且是中原地帶,農業發達。他有足夠的實力來稱帝。對於朝中的舊臣,他以武夫的心思來考慮這件事,既然他們不聽話,那就殺了。

    朱溫有一個得力手下,名叫李振,李振是一個落第書生。他很痛恨那些達官貴人,因此他一直慫恿朱溫殺掉這些舊臣。朱溫在眾人的慫恿下,最終開始了誅殺舊臣的步伐。白馬驛之禍的經過起始是誅殺唐昭宗有幾個王子,朱溫邀請他們喝酒,然後在酒宴上將他們殺死了。在殺死這些王子後,朱溫又將屠刀對準了舊臣,最終在白馬驛,朱溫殺掉了三十多名大臣。隨著這些大臣的死亡,綿延三百年的唐朝走到了陌路。白馬驛之禍的結尾就是朱溫稱帝,並殺害了唐哀帝。

  • 18 # 江闊無風

    藉故處死了樞密使蔣玄暉,又藉口“玄暉私侍積善宮皇太后何氏,又與柳璨、張廷範為盟誓,求興唐祚”,將哀帝母后何氏殺死,並廢黜為庶人。不久,宰相柳璨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範被五馬分屍,其同夥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全忠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天祐四年(公元907)三月,經過一番假意的推辭,時為天下兵馬元帥、梁王的朱全忠接受了哀帝的“禪位”。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後梁。

    從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相繼,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直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才結束了唐朝之後約半個世紀分裂割據的黑暗時代。

  • 19 # 晨本布衣

    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之禍是對唐末政局影響極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動節度使朱溫將唐朝廷中的30餘名朝臣全部殺害。

    ▲白馬之變

    白馬驛之變又稱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

    昭宗在朱溫的大力支援下雖然復位成功,但卻成了一個傀儡,沒有什麼權力。

    影視劇照

    尤其是在朱溫的要求下被迫遷都洛陽之後,到了朱溫的勢力範圍中,更是什麼都要聽朱溫的安排。

    唐王室勢衰,朝廷雖然形式還在,但都成了擺設,大臣們都盡力巴結朱溫和他的親信們,沒有人再把皇帝放在眼裡。

    朱溫畫像

    李振——朱溫的謀臣

    李振早年科舉考試不得志,這使他對科舉考試以及其中的一些現象深惡痛絕,對官僚們更是極為怨恨!

    李振的祖父和父親都做到了郡太守。

    祖父李抱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李振繼承了李抱真的謀略,在實際過程當中做事絲毫不亞於他的祖父。

    李振一生輔佐朱溫,也算建功立業了,但到了最後他竟屈膝求生,結果不但性命沒有保住,反而壞了自己一生的名譽!

    李振像

    朱溫——“豬瘟”

    因為此人就像瘟疫一樣,毫無人性可言!

    朱溫對待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毫不手軟,絞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黃巢起義軍和唐昭宗這都不是什麼。

    面對曾經出兵救過自己的朱瑄、朱瑾兄弟,朱溫不但沒有感激而是順勢將他們滅掉,還有一位救命恩人就是李克用!

    李克用像

    可以說朱溫,建國是因為自己強硬的手段才建立起後梁,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真正能夠體恤百姓和士兵的人,使得後梁並沒有得人心。

    在面對戰俘,更是將戰爭中所有的俘虜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白馬驛

    最後對自己的軍隊也是,只要是戰爭中自己的隊伍中的將領戰死,手下計程車兵必須全部斬首。

    僅僅是建國16年就滅亡,而自己也落得個被自己兒子殺死的地步,可以說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朱溫像

    結語

    白馬之禍後,唐朝的勢力基本被掃除。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朱溫也成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唐朝建國共290年!

    當朝士們的屍體在渾濁的黃河水中隨波浮沉的時候,帝國的一切道德準則、禮法規範也隨之而被埋葬,帝國本身便再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了!

    現在的白馬驛

  • 20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唐昭宗繼位後,英氣勃發,雄風超過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國的積弊,志在澄清海內的混亂,志在再造祖宗的輝煌大業。

    新主新氣象,贏得了天下一片讚譽。然而唐昭宗是明白人,清楚他所面臨的局勢、所處於的環境。然他知其不可為而強為之,除存饒幸之心外,僅是要對得起他的良心、他的責任。對唐昭宗而言,其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外面的藩鎮割據和裡面的宦官專權。對此,宰相張濬與他所見略同,說唐昭宗“內受制於家奴,外受制於藩鎮”。

    當唐昭親問如何予以解決,張溶的對策是:招兵買馬,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來改變狀況。唐昭宗批准此策,在長安招募了十萬軍隊。楊復恭以擁立之功,極其飛橫跋扈,養了宦官六百人作義子,充任各道的監軍,根本不把唐昭宗放在眼裡。當唐昭宗在殿上與宰相們談論如何對付藩鎮叛亂時,他乘著肩輿直行殿中。

    宰相孔緯指責他耀武揚威,收養壯士為義子,是企圖謀反。楊復恭傲慢地解釋說,收養義子,是捍衛社稷,並非謀反。唐昭宗駁斥道,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壯土們姓李而姓楊?說得楊復恭啞口無言。

    唐昭宗尚未來得及對付楊復恭,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擅自擴大地盤,向雲州(今山西大同)發起了進攻。與李克用有矛盾的宣武節度使朱溫,上表要求討伐。唐昭宗因李克用在平定黃巢時有大功,猶豫不決,遂令群臣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除了張濬、孔緯之外,竟無人贊同,楊復恭反對尤烈。然唐昭宗終被張濬、孔緯說服,詔令削去李克用的官爵,以張濬為統帥,統領朱溫等諸道兵,對李克用興師向罪。遺憾的是,由於準備不足,加上諸道各懷己見,致使征討遭到了敗局。

    李克用得勝後,上表指斥張溶,要求朝廷予以制裁。而楊復恭則乘機挾嫌報復孔緯。最終,唐昭宗不得不將張濬、孔緯貶為外官,恢復了李克用的官爵。張濬、孔緯外放後,向朱溫求援。朱溫上表為他們洗冤,言下之意罪在楊復恭得了朱溫的聲援,唐昭宗生出了剷除楊復恭之心。他以楊復恭謀反為名,命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率兵,向楊復恭居住地進攻。

    楊復恭戰敗,率眾逃奔興元(今陝西漢中),以討李守節為名,與他的義子們聯兵對抗朝廷。唐昭宗用風期節度使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以其本部兵,向興元進攻。楊復恭再度失敗,逃往閬州(今屬四川)。

    討伐楊復恭的勝利,使李茂貞的名聲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他居功自做,上表的言辭極是做慢無禮,且充滿了羞辱性的指責,說唐昭宗“尊極九州,不能戮楊復恭一身”唐昭宗怒不可遏,決計征討。宰相杜讓反對,從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角度出發,勸諫暫不用兵。

    然唐昭宗說:“王室日益卑弱,號令不出京師。朕不甘為儒弱之主,渾懵過日。”他強令杜讓進行協調,並徵調禁軍,向鳳期開去。然這禁軍由於是新募之兵,且多是長安的市井少年,在遭遇鳳翔軍後,一觸即漬。

    李茂貞揮兵向長安撲來,京師屣動。唐昭宗不得已,以杜讓做了替罪羊,將他賜死,讓李茂貞以風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這才阻止了鳳翔軍的深入。李茂貞成了長安附近地區最大的諸侯後,派兵向閱州進攻。楊復恭及其義子楊守信、楊守亮等力不能敵,向河中逃竄,途中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韓建所獲,被押往長安斬首。

    在先後經歷了對李克用、李茂貞兩次用兵失敗後,唐昭宗的威信已喪失殆盡,並逐漸淪落為諸侯們隨意侮辱的物件。未出多久,邠寧節度使王行瑜會同李茂貞、韓建,各自領兵進人長安,將宰相韋昭度等入處死,並準備廢黜唐昭宗,改立吉王李保為帝。陷人絕境的唐昭宗,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出於政治發展的需要,立即率部向長安運動。時李克用部隊的戰鬥力在天下名列前茅,王行瑜等不敢與其爭峰,各自領兵退回了本鎮。

    李克用到達朝邑(今陝西大荔),擊敗了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約退往長安,與其弟左軍指揮使王行實大掠西市。李茂貞假子右軍指揮使李繼鵬,欲劫唐昭宗去風翔。神策軍中尉劉景宣與王行實聞訊,欲劫唐昭宗去邠州(今陝西彬縣)。為爭奪天子,左軍與右軍相互攻戰,長安大亂。

    幸有勇悍的鹽州(今陝西定邊)六部兵駐紮在京師,為左右兩軍所憚,唐昭宗急令前來護駕,方將兩軍分別逼去了邠州和鳳翔。王行瑜、李茂貞各自領兵,復逼近長安外圍,準備劫持唐昭宗。唐昭宗逃往南山莎城鎮,催促李克用進兵。李克用進至梨園賽,擊敗王行瑜。李茂貞向李克用求和,並向唐昭宗上表請罪。由此,唐昭宗方得以在李克用的護衛下,返回長安。

    待李克用返回河東後,李茂貞捲土重來,攻進長安,放火燒燬宮室、坊市。唐昭宗再度流亡,途中被韓建所得。韓建逼唐昭宗解散禁軍,夥同宦官樞密使劉季述殺死了十一個宗室王。然後,韓建將受盡凌辱的唐昭宗送回長安。

    然屢經患難的唐昭宗,其英氣仍未被磨滅,與宰相崔胤密某,誅滅以劉季述為首的宦官。可劉季述等人聞得風聲,捷足先登,發動禁軍進行政變,廢了唐昭宗。有朱溫為後臺的崔胤,扶了太子李裕登位。崔胤表面與宦官妥協,暗中支援左神策指揮使孫德昭,進行了反政變,殺死劉季述及其黨羽,再擁唐昭宗復位。

    唐昭宗復與崔胤密議,欲誅盡宦官。樞密使韓全誨早有防備,拉攏李茂貞以固其勢。崔胤為彌補力量,調朱溫入京。朱溫進入關中後,韓全海挾持唐昭宗西往鳳期,投靠李茂貞,並向李克用求救。朱溫擊敗李克用,兵圍風翔。李茂貞在強大的攻勢下,被迫殺了韓全海等宦官,與朱溫議和。和議達成,朱溫護送唐昭宗回長安,自己返回了汴州(今河南開封)。

    唐昭宗加封朱溫為梁王。當時神策軍已解散,朱溫留步騎萬人駐神策軍舊營,以朱友倫為左軍宿衛都指揮使,又以親信將領為宮苑使、皇城使、街使,接管了皇宮和整個京城的禁衛任務,然後辭歸大梁。崔胤依靠朱溫兵力,誅滅宦官,排除異己,專權自恣。朱溫破李茂貞後,兼併關中州鎮,挾制昭宗,威震朝野,意圖算奪。

    崔胤大懼,奏請昭宗重建六軍,每軍步兵六百人,騎兵一百人,共六千六百人,由京兆尹鄭元規負責招募軍士,繕治兵仗。朱溫猜疑崔胤建立這支軍隊,是用來對付汴軍的。未幾,宿衛都指揮使朱友倫與人擊球,墜馬暴死,朱溫又疑這是崔胤策劃的,改命兄子友諒代掌宿衛,決計殺死崔胤,並遷昭宗於洛陽。

    天覆四年(公元904年。是年四月,改元天祐)正月,朱溫密告崔胤“專權亂國,離間君臣”,旋命朱友諒率兵殺崔胤、鄭元規,崔胤所募兵概遣散。同時藉口邠、岐兵侵逼京畿,強迫昭宗和百官、士民遷住洛陽。督兵役拆毀長安宮室、官廨、民宅,取得建築材料,浮渭沿河而下,使長安成為丘墟。士民號哭滿路,扶老攜幼,月餘不絕。

    這時候唐昭宗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這年四月,昭宗到達洛陽,左右侍從全是朱溫私人。至八月,朱溫便命養子朱友恭等派人入宮,殺害昭宗,立昭宗第九子輝王祚為皇帝,更名柷,是為昭宣帝,年僅十三歲。朱溫見昭宗被殺,佯作不與聞其事,痛哭流涕道:“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勒令朱友恭等自殺。

    天祐二年(905年7月5日),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省滑縣境)殺盡左僕射裴樞、新除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凝、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李振在鹹通、乾符年間屢次不第,由是痛恨門閥。後對朱溫說:“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朱溫笑而從之。

    白馬之禍後,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但此次殺人太多,嚇得士人不敢做官,朱溫有悔意,歸罪於在白馬之禍中公報私仇的宰相柳璨,年末聽信誣告以為柳璨與何太后圖謀復興唐室而殺死柳璨和何太后。兩年以後(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朱溫也成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級孩子,週末作業語數各兩張試卷再加考寫兩單元生字詞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