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庫

    現在不少單位對於非985、211高校畢業生招聘時有歧視,這種狀況對於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公平、科學選拔青年人才有百害而無一利,剝奪了絕大多數畢業生參與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招聘活動中,有的單位在招聘條款中設定“院校門檻”,有的甚至明文規定只要211高校畢業生。

    這種“院校門檻”在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招聘資訊中尤為明顯。一些好點的單位,連報名、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指望與名校畢業生公平競爭了。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解決問題:(1)落實反就業歧視法,維護各高校畢業生就業權利;(2)各地、各高校積極主動地採取有效措施,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服務力度,嚴禁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保護畢業生合法權益。(3)加強宣傳、引導。

  • 2 # 平凡歲月不饒人2020

    985.211是指各類具備一定條件的大學,一所985大學當年招生人數是確定的,不可能無限制招生,因此不存在限制的問題。

  • 3 # 風起大神

    不管你爽不爽,現實就是這樣。

    就拿我的老東家,當年剛好認識公司的人事,她說在咱公司校招特別輕鬆,招聘會開過後收到一大堆簡歷,晚上把非985的刷刷刷扔一邊,然後在看985簡歷裡有特點的,就是這麼任性。

    現在社招,也很多公司特意標註優先985、211(有些BT可能寫明只招985211),而且這類人的簡歷確實也容易過海選。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個人認為:

    1. 老闆就是985畢業,特別是c9甚至清北的,沿於自身的高水準,對人才也是一貫的高標準。

    2. 踩過參差不齊人才能力的坑,總體來說,985211從機率上說,大機率不會出現特別坑的,整體素質好刺頭少便於管理。

    3. 有些崗位確實需要高水平人才,可能除了對學校有要求,還對學歷有要求。

  • 4 # 養了一隻小豬娃

    看過一個節目,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質疑HR為什麼挑選985而不是自己?HR問他:你在大學引以為傲的事情是什麼?學生回答:我是學生會主席。。HR說:也就是你做了很多管理工作是吧?你知道985會怎麼回答?他們會回答我參加了哪個國際研討會,參加了哪些學術交流。。我是找人工作的,不是培養人的,我為什麼要放棄這些人不用而來選你?。。。感覺非常有道理。女兒在985學習,周邊的同學沒有課的時候全去圖書館,沒有定到位置就去周邊肯德基星巴克學習,說寢室學習沒有氛圍,畢業了只有三個同學工作,其他全部讀研,這就是985的學生。她的導師和很多央企大公司有交流,那些單位每年要他介紹學生去工作,明確告訴他:985的學生剛進入社會沒有特別的優勢,一個月之後能力就顯現出來了,以前單位還招普校的,以後還是儘量找985。。今年女兒畢業找工作,所有的高校招工,書面沒有明確寫要求985,211,只說要優秀高校畢業生,事實是什麼呢?第一輪篩選,五六千人的申請被篩選到一百多人,女兒同學一起報名的,學歷不是雙985的第一輪就淘汰了,連筆試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現實。你想去好單位,不管有沒有寫明要985,別人就是要985,競爭太激烈了。沒有什麼不平的,去985看看學習氛圍學術氛圍就知道了。學生時代就參加國際會議,和世界一流學者交流學習,接觸行業的最前沿,其他學校幾乎是沒有這種機會

  • 5 # Xiuxing369

    我的感覺是,一、撇開其他不談,單說985、211大學的畢業生的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力,原則上要強於其他類別的大學的畢業生,這是沒什麼爭議的。因此,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設定名校門坎,在有條件優中選優的時段,我們也能理解。但很多人可能也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很多書本知識學習能力相對差些的孩子,他們的動腦能力和動手能力及與人相處的情商,可能要強於名牌大學的部分學生。因此,對於用人單位設定的這道名校門坎,可能又會無條件地很可惜地放走了這樣一群自己確實需要,也能滿足工作需要的非名校的畢業生。這樣,也會相應地提高了用人方面的成本。

    還有一類用人單位看起來就很普通,談不上創新企業,生產的產品也沒有什麼高科技含量。他們也在喊要招聘非得是985、211的畢業生,確實就有點湊熱鬧之嫌了。第一,你提供不了名校畢業生的相應薪酬待遇,第二你沒有可以讓人得到能力提升的崗位,因此你即便招他們來了,也難讓他們沉下心來與你一起成長。多數情況下你是留不住人的,他們幹不了多久就會走,會造成用人單位因人員更新頻繁而致人才斷層,影響公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還是要尊重用人的科學性差異性,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還有就是對緊隨其後的學弟學妹們認請一個事實,在勞動力的賣方市場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你們更要努力學習努力求上進。不然,留給你選擇別人的機會會很少很少,而留給用人單位的選擇機會會越來越來越多,那些同別人一樣,也上了四年大學都仍然輕飄飄地慘遭陶汰的,就是你啦!

  • 6 # 光谷阿華

    這是企業為了選拔到優秀的人才設定的一個門檻,這樣做對企業有以下幾個好處。

    1、節省企業人才選拔方面的成本,985,211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一種潛力,企業面對站在同樣起跑線上的選手,更願意給學習能力強,潛力大的人機會,這樣企業投入小,回報大。

    2、985與211是一種圈子,一種人脈資源,大家來自於同一所學校,更加有親近感,這樣會形成一種資源、人脈的聚集效應,更利於企業開展工作,壯大自己。

  • 7 # 宏圖vlog

    人才到處都有,大企業都傾向985,211的原因基本原因是機率問題,普通大學也有很多人才,但是比率相比名校要低。比如去普通大學招人才的成功率在百分之10,到名校的成功率就在百分之七十。對於企業來講如此高效的招聘自然就會更有吸引力

  • 8 # 小鎮青年亮仔

    這個牽扯成本問題。

    雖然這個肯定不絕對,211,985肯定也有混子,一般大學也有很多能力好的學生,但是從機率算肯定是211,985的學生出來的優秀的機率大。

    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收了優秀大學的100份簡歷最後篩選出30個可面試的候選人,但是同樣收了100份一般大學的簡歷最後篩選出了5個候選人。這種情況下不用說肯定是選前者,部門的人力資源有限肯定最大程度上節省成本,效益最大化。

    但是如果你是你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且自覺能力很好那你可以想其他辦法讓目標公司看到你的簡歷,任何非常規不犯法的辦法都行,看看羅永浩當年面試新東方的簡歷吧,只是會費勁兒點,但是肯定可以辦到的。

  • 9 # 大熊非熊

    存在即合理!我想反問你如果你是老闆,同樣的兩個學生,一個是985一個是雙非,你怎麼選擇呢?

    985、211是國家重點大學,是高考篩選出來的人才,高考這麼多年了,這個制度一直存在,雖然它有不少弊端倒是仍然沿用到現在,一定是它的利大於弊,所以說重點大學的學生大機率素質會優於普通大學學生。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渾水摸魚的情況。

    現在求職人數眾多,稍微好的點企業每場招聘會都會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如何在半天時間內篩選出單位需要人才,自然985、211就是最快最直接的辦法。

    說這麼多其實我也是普通大學畢業生,也經歷過畢業季,你想要在招聘會上脫穎而出憑藉學校的名氣肯定是沒戲,那麼就需要你在五分鐘內向面試官展現出你出眾的能力,比如比賽獲獎,實踐精力,專案經理或者成績排名等資訊,證明你的能力並不比重點大學學生差,這樣才能讓別人相信你有能力幹好工作。

    這種事情你沒辦法扭轉,想好如何在當前的情況下更好的生存才是你最需要的!

  • 10 # 明己而已

    首先要明確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在各類公考、事業單位、招教考試中是絕對不會出現985、211等字眼的,而且教育部在2013年5月下發通知嚴禁釋出含有985、211等高校字樣的招聘資訊。

    以前有很多招聘單位在招聘資訊中確實有寫明只招985、211高校畢業生,在教育部沒發文之前,很多大型企業公開招聘的報名條件也這樣要求,如果不是985、211,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我認為,非985、211的學校也有人才,但985、211的人才相對更多,非的不用自卑敏感,是的也不用自傲得意。市場化經濟環境下企業和人才遵循雙向選擇,只要在遵守法律法規的條件下,做任何選擇都是自己的決定。

    自信的人是不會在乎限制字眼的,只有時刻在意自己的“缺點”才會對限制心存不滿。如果認為是別人看不起自己,那麼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 11 # 暴怒的中年

    換位思考,你是企業的負責人,你在一堆求職者中,在相同的用人成本下,如何挑選應聘者。

    6K的薪水就能找到碩士畢業生,那我為什麼要招本科;有985的為什麼要選211…

    所以歸根結底,是畢業生太多,供大於需導致的。

  • 12 # 北師大家長探戈

    有利有弊,好處是招聘單位省時省力,篩選一部分,大部分985.211的資源更厲害些。不利因素終於一刀切,可能會錯過一些合適的人才,學歷不是能力

  • 13 # 啵啵啵蛋

    其實是很合理的,雖然我是個非985、211畢業的學生,而且我在找工作時也碰到過這類情況,但是我很理解。

    首先從大範圍的機率事件來說,就像張雪峰也說過,這是個機率事件,重點大學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或者說學習態度是肯定比非重點大學的學生要強的,你說聰不聰明這個很難去判斷,但是既然他們能夠考上好大學,說明他們是有認真學習的,或者說有些人沒有認真學但是考上了也是會學習的。那麼這類人在工作中也會利用自己的努力、聰明、態度去完成好工作。而非重點大學的學生相對就要差一些,不排除有一些好的學生,但是為了那小部分好的而面試一大群差的,這樣的工作也是很沒有效率,所以為了提高效率,提高招聘時候的命中率,在重點大學招聘或者以此為一個限制是很正常的。

    那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調查一下,非重點大學的學生上大學期間都在幹什麼,而重點大學的呢?重點大學的同學很多都在參加各種比賽競賽,到了大三不是在準備考研出國就是準備找好的實習單位,而且這都算是比較差的了,他們一直在參加各類比賽、競賽,甚至有的還參加老師的課題組,發表論文,這些不光是靠個人,也有學校透過教育進行促進推廣,給學生灌輸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他們在上學期間努利豐富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列為重點大學的一部分原因。當然這也是大部分,也有少數人荒廢時間,這也是小機率事件,而對於非重點大學,這就是大機率事件了,每天不學無術,逃課掛科都是司空見慣的,甚至在我的學校還鄙視考研,這就是差別,大家都是渾渾噩噩的,而且也不出去走走看看,封閉在校園內,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目光短淺,這樣的學生畢業後走向工作崗位,如何能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工作呢。

    我在上課也給學生說過一個問題,你憑什麼用十五分鐘的時間讓面試公司的人事或者部門負責人相信你會是個好員工?就像偵探判斷案情,沒有實際證據是無發給一個人判罪的。重點大學的學生,參加比賽競賽獲獎、雅思託福很多證書、發表的論文等可以拿得出手,而非重點大學或許就只有一些興趣文藝類比賽的證書了,個別同學或許會參加社會上的競賽,但那只是少數而已。那麼只有這些硬條件拿出來,才能夠讓面試官信服,你是一個有能力、有態度的工作者,而不是愛玩愛鬧的大學生。這點很重要。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太多了,他們不會在這些問題上浪費時間的,都是要求高效率,所以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需要學生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要求,無論是重點還是非重點,當你有足夠的能力的時候,即使是不夠要求,那麼你在其他公司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的。

  • 14 # 讀研生活

    其實這件事情換個角度想,你也會明白的。如果說你是公司老闆,你想招什麼樣的員工?想必肯定是同樣的工資待遇下能力越強的員工越好,那麼問題來了,僅透過簡單的面試怎麼能反映一個人的能力好與壞!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往往招聘員工的時候選擇增加985、211的限制條件,無非就是為了招到更好的員工,或者說為了提高招到能力強的員工的機率。

    雖然說國家有相關規定,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不能加上諸如此類的限制條件,但是企業在招聘的時候HR肯定是會對簡歷篩選的。簡單的來說吧,好的企業肯定對學歷要求要高一些,非985、211或者研究生學歷不招都是有可能的。

    我記得之前張雪峰老師在《演說家》裡面說過,每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會說我們只看重能力不看重學歷,但是從來不會有任何一家五百強企業去一所二本院校招聘的。所以說學歷真的很重要,擁有985、211這樣的敲門磚,會讓我們省去很多的麻煩。

    記得畢業那年,我們專業幾個同學因為校招企業不理想,就跑到隔壁211院校的校園招聘去面試。面試的過程很不錯,但是當人事部發現他們僅僅是二本的學生的時候,就只來了一句你們先回去等通知吧。

    學歷真的重要,雖然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會加一些限制條件,影響我們找工作。但是也從側面告訴我們,要想找一份好工作,還是要打鐵自身硬才行。要麼好的學歷,要麼過硬的技術知識。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 15 # 小叮噹出國Hr小榮

    985,211,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非常正常

    首先,我們從企業對角度來出發,任何一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有學歷方面的考量。也許有人會說,學歷不能百分百代表能力。但學歷它是能力的一項很重要的考察標準。

    其次我們從求職者的角度來說,每個求職者都是受教育一步一步走來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好比是現場,那些能獲得985,211文憑的求職者,自然是在高考這個戰場裡表現優異的人。而那些獲得不了文憑的自然是在高考現場中失利的人。一個本身已經在某個方面表現不那麼亮眼的人,你讓企業怎麼去相信他有好的工作能力。

  • 16 # 晨讀晚記

    你如果是985,211你肯定覺得限制有道理。你如果不是肯定覺得沒道理。這是屁股的問題。但是既然招聘中很常見,還是有些道理的,降低篩選成本。

  • 17 # 怠莫

    我覺得這樣蠻好的呀,有什麼不對! 可以節約資源呀!

    你換位思考一下,那些只招985,211的公司,其實本身根本不缺應聘的人! 如果放開要求一天收個過千份的簡歷是沒有問題的。 HR怎麼可能看得完???結果還不是把非985,211的簡歷丟掉,這樣不是浪費麼#

    而那些招不到人的公司,是不會有這個要求的,對的不~~~

    然後對應聘的人來說,說什麼偏見,歧視的,都是學習不好的! 別人辛辛苦苦讀了12年,你那邊遊戲享樂12年!這會來要求平等了,憑什麼??? 這會說什麼能力比文憑重要!對不起,請先找一家公司展現一下能力再來應聘吧! 說啥在學校當某某職務,覺得自己能力厲害的,就真的別傻了!你看看其它學校擔任同等職務人的簡歷再來說這個話吧!

  • 18 # 途蟲的百味人生

    這個真的沒什麼辦法,招聘設定這個限制好像也不違法違規,不說別的,近兩年,深圳市招聘新教師,一些名校招聘新教師直奔清華北大而去,普通的985高校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張深圳南山某名校招聘新教師名單,20位新教師中只有一位是北師大的碩士生,其餘的是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畢業生,而且都是本碩連讀,厲害吧?一流師範大學在教師這個崗位上都競爭不過一流綜合大學,這就是大學牌子的作用!

    這倒沒什麼好抱怨的,雖然我們都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但現實是殘酷的。根據大學的牌子的選擇人才,雖然不完全科學,但在短時間內,這又是企業和單位選拔人才最快捷的方式。一群大學生前來面試,先透過大學的牌子淘汰部分面試者,這是很常見的。我聽說一些知名企業在挑選畢業生的時候,一些非985高校的畢業生投遞來的求職簡歷,會被無情的扔向垃圾桶,是不是很殘酷?

    當然被這些企業扔掉的求職信,裡面一定有很多人才,裡面有不少人會成為社會的精英,對於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而言,也沒有必要自卑,也不必自怨自艾,是金子一定會閃光的,在適合的時間,在適合的地點,有夢想,敢拼搏的人,一定會有足夠多的機會的。

    另一方面,正在讀書的學子,努力吧!我們必須承認,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之間是有差距的,至少我們必須承認,985高校的學子在高中階段,要麼更努力,要麼學習能力更強,這也是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什麼要挑選985學生的一個原因,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大學讀完都有一本畢業證,但畢業證在求職路上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當然可能會有人說,北大畢業生就是不也去當屠夫嗎?不過我們要記得,北大屠夫陸步軒不是一般的屠夫,是能成就一番宏偉事業的屠夫。不過陸步軒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名校還是普通的大學,堅持不放棄,努力才是硬道理。

  • 19 # 齊國魯秀才

    這樣的限制,大多都只是出現在應屆生的招聘資訊中,而對於其他類別的設定崗位,則大多限制的是工作經驗一類的。

    從應聘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限制確實有失公允,畢竟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你的能力能否勝任此項工作。但同時,從招聘者的角度看,這確實一個大大提高招聘成功率的方法。原因如下:

    在中國,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相對十分公平的競爭。它能夠大機率的反應出你在以前十二年的求學生涯中的學習能力。

    與此同時,應屆生的招聘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其實都不需要特別強的專業知識,每個公司的經營領域都是不一樣的,只需要你進入公司以後善於學習,肯學習,都是能夠幹好工作的。所以,對於一個招聘者來說,他去985,211高校,更容易招聘到學習能力優秀的員工,這是一個簡單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所以,高考真的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高考前的你們是同一個起點,高考後的你們就已經不在一個起點上了,有的人已經遙遙領先,有的人卻落後了,只能拼命追趕。考研算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直追趕方式,但目前的趨勢來看,已經有一部分招聘資訊,開始限定原始學歷是985,211的。可見,高考真的很重要,還是希望學子們好好準備高考,考一個優秀的成績。

    畢業學校的淡化大多數是從你開始工作的那一天起的。能進入同一家公司的人,不管你是哪個學校的,未來的職場道路,還是要看你的工作能力,從此,你優秀的求學經歷已經成為過去式。開始了人生職場的新起點。

    除應屆生招聘的其他設定崗位,很少看畢業學校的,通常都是限定你的工作年限,工作經歷。所以,工作以後,沉下心來慢慢幹,選好一個領悟,就不要再隨意換領悟了,深耕3年,深耕5年,深耕10年,你面對的就是一個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加油,不管你是在職場,亦或者正在通往職場的路上。之前的輝煌只能代表過去,進入職場後,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挑戰。調整心態,走出輝煌的人生。

  • 20 # ld1217

    這能怪誰呢,只怪當初自己考不上985,211。從自身找找原因吧,不要老抱怨社會不公。公平的時候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句子讓你瞬間淚目(我先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