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認知進化
-
22 # 耕讀真人
我覺吳三桂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名不正言不順。當時中國已經統了,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塵埃落定,老百姓都希望過安居樂業的日子,吳三桂又來挑起戰事,社會各階層都不答應。二是以區域性力量對抗全國力量。吳三桂只能調動雲南貴州等少數幾個省的資源,而清王朝調動的是全國資源,所以經濟軍事實力上有差距。三是吳三桂信任度不高吳三桂可以說是出爾反爾,先是投降清王朝,屠殺南明帝,然後又反清復明,最後又自立為帝。一個這樣不講信用的人,又怎能信服天下人呢?綜上所述,必敗無疑!!
-
23 # zy史克郎
吳三桂剛剛起兵時,形勢喜人。但令人費解的是短短几年便起義便被撲滅了,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三藩之亂
首先,是吳三桂戰略的問題。吳三桂雖然兵力強盛,但戰略眼光卻缺乏嚴重。在其起兵不久,便佔領廣東、廣西、湖南等地,而此時的他卻陳兵長江南岸。不過長江,停了三個多月,白白失去擴大戰局的大好時機。
此時吳三桂並未“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設法引一支偏師向李自成的大順軍一樣直抵京師,不給康熙任何部署的時機,以軍事上的勝利去推動政治上的成功。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夯實基礎、鞏固大後方,為日後的戰局不利儲存力。卻是分兵攻打湖南、江西、湖北等一些戰略價值不高的地域。
吳三桂
康熙有了足夠的時間去從蒙古調來騎兵聯合八旗兵先擊敗陝西的王輔臣,鞏固西北。然後穩定耿精忠和尚可喜,瓦解起義聯盟,誅殺吳應熊,會同各路軍隊直擊吳三桂軍隊,最終導致吳三桂兵敗,飲恨而亡。
其次,由於早前的連年戰爭和旱災饑荒,導致在清軍入主中原穩定多年後,民心思定。此時的民族矛盾早已不是主要矛盾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銳最激烈的時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屠戮起義同胞。清朝局面穩定了,他又要“共舉大明之文物”了。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野心家的面貌躍然紙上,根本無法打動廣大人民群眾和有節氣計程車大夫知識分子。所以當吳三桂發出“反清復明”號召的時候,並沒有產生一呼百應的效果。
康熙
然後,康熙皇帝雖然年輕,但卻有著傑出的政治才幹和戰略眼光。撤藩之時就已經預料到了吳三桂的造反,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在吳三桂反叛後,康熙謹慎冷靜,排程有方,措置得當。對造反聯盟實施分化瓦解,康熙帝還宣佈所有原吳三桂部下的親屬概不株連。造反歷來都是最隱秘的大事,吳三桂還沒準備造反呢,清政府就已經提前知道他要造反,根本無法出其不意。
造反初期,打清廷一個措手不及,後期準備不足。戰略目標不明確,遲疑不定,這樣的造反不失敗就不足為奇了
-
24 # 文友南山竹
吳三桂謀反失敗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吳三桂的旗子打錯了。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為了籠絡民心。他脫下清朝藩王的穿戴,換上明朝將軍的盔甲,在永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苦一番,說是要替明王朝報仇雪恨。但是,人們都記得很清楚,把清兵請進中原來的是吳三桂;最後殺死永曆皇帝的,還是吳三桂。他又居然打起恢復明朝的旗號來,還能欺騙誰呢?
二是他的聯盟找錯了。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很大,再大也大不過清軍。於是,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聯精忠聯絡,約他們一起叛變。這兩個藩王有吳三桂撐腰,也反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做“三藩之亂”。但尚之信、耿精忠也是首鼠兩端的人物,後來,看到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清朝了。吳三桂力量逐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八年戰爭,他自己支撐不下去了,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斷了氣。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
“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三是他小看了康熙皇帝。當時,康熙年輕,執政時間不長。但他透過用計除鰲拜,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汙。使新建立的清王朝逐漸強盛起來。在平定三藩中,康熙並沒有被來勢洶洶的叛軍嚇倒,一面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三桂;一面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瓦解吳三桂叛亂同盟。尚、耿二藩王投降了,清兵越來越多,越戰越強,吳三桂謀反以失敗告終。
-
25 # 6別無選擇6
兵多將廣的吳三桂,反清為什麼失敗?
這個歷史問題值得細細推敲琢磨。。。
吳三桂這個人堪稱明朝劊子手,因為他引清兵入關才導致漢人江山淪落。
投降清朝後又造反,可以說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三藩反清時,總兵力達到六十萬靠上,遠勝於清朝的軍隊,可是為何聲勢浩蕩的三藩作亂僅僅五年就被平定呢?
三藩作亂的起因是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還遼東,但要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這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
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這一下,惹惱了吳三桂。
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並於次年率軍進攻湖南。
由於吳三桂專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軍乘銳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二藩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
一時之間,形勢對吳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嶽州之戰爆發。
這是雙方軍事形勢發生重要轉折的一戰。
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
不久後吳三桂稱帝,但是很快得病身死。
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又緊接著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三藩之亂如此多的兵力,又波及南方諸省,前期一度呈現優勢。
為何三藩之亂又會失敗呢?
其一,吳三桂打出的口號是反清復明。
可天下誰不知道漢奸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導致滿清鐵騎在中原勢如破竹,並且也是吳三桂親手勒死了南明永曆帝。
這一點真是十足的打臉。
擁戴明朝的人們壓根不會買他的賬,因此他得不到廣泛漢族士人的支援。
其二,吳三桂兵力雖然強盛,但卻不具戰略眼光。
起兵之後,吳三桂既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設法以軍事上的勝利去推動政治上的成功;
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鞏固的後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爭奪一些戰略價值不高的城鎮,貽誤了戰機,給了清政府以從容佈置反擊的時間,以至於被清軍很快擊破。
最後,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時清兵入關已經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為次要矛盾,吳三桂以反滿相號召不過是刻舟求劍,脫離實際。
而且,吳三桂降清以後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銳、民族鬥爭最激烈的時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對各地抗清義軍極盡鎮壓之能事。
吳三桂的自我表現,也使人們看穿了他是一個見利忘義、口是心非、反覆無常的野心家,叫人嗤之以鼻,恥與為伍。
還有就是他縱容部下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殺人越貨,毫無畏忌,訟牒、命盜兩案,甲兵居其大半”,把雲南搞得一團糟。
綜上所述,吳三桂如此反覆,即便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回覆列表
吳三桂這個人堪稱明朝劊子手,因為他引清兵入關才導致漢人江山淪落。
投降清朝後又造反,可以說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三藩反清時,總兵力達到六十萬靠上,遠勝於清朝的軍隊,可是為何聲勢浩蕩的三藩作亂僅僅五年就被平定呢?
三藩作亂的起因是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還遼東,但要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這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
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這一下,惹惱了吳三桂。
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並於次年率軍進攻湖南。
由於吳三桂專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軍乘銳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二藩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
一時之間,形勢對吳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嶽州之戰爆發。
這是雙方軍事形勢發生重要轉折的一戰。
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
不久後吳三桂稱帝,但是很快得病身死。
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又緊接著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三藩之亂如此多的兵力,又波及南方諸省,前期一度呈現優勢。
為何三藩之亂又會失敗呢?
其一,吳三桂打出的口號是反清復明。
可天下誰不知道漢奸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導致滿清鐵騎在中原勢如破竹,並且也是吳三桂親手勒死了南明永曆帝。
這一點真是十足的打臉。
擁戴明朝的人們壓根不會買他的賬,因此他得不到廣泛漢族士人的支援。
其二,吳三桂兵力雖然強盛,但卻不具戰略眼光。
起兵之後,吳三桂既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設法以軍事上的勝利去推動政治上的成功;
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鞏固的後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爭奪一些戰略價值不高的城鎮,貽誤了戰機,給了清政府以從容佈置反擊的時間,以至於被清軍很快擊破。
最後,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時清兵入關已經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為次要矛盾,吳三桂以反滿相號召不過是刻舟求劍,脫離實際。
而且,吳三桂降清以後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銳、民族鬥爭最激烈的時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對各地抗清義軍極盡鎮壓之能事。
吳三桂的自我表現,也使人們看穿了他是一個見利忘義、口是心非、反覆無常的野心家,叫人嗤之以鼻,恥與為伍。
還有就是他縱容部下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殺人越貨,毫無畏忌,訟牒、命盜兩案,甲兵居其大半”,把雲南搞得一團糟。
綜上所述,吳三桂如此反覆,即便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也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