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有人說關羽的死跟諸葛亮有關,有人說跟諸葛亮有關,是劉備故意害死關羽的,我想說這怎麼了能啊!劉備怎麼樣也不想丟了關羽和荊州啊!至於跟是不是諸葛亮是不是有關,我認為是不可能的!諸葛亮此時已經去了四川,鳳雛龐統死了以後諸葛亮劉備劉備抽調去了四川,如果諸葛亮在荊州和關羽打配合,荊州我估計不會丟,至少關羽不會亡!關羽的死終究是他自己的結果,攻打樊城,結果被呂蒙白衣渡江。這是命!我的回答完畢!

  • 2 # 歷史檔案館

    三國時期的蜀漢雖然是魏蜀吳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但是蜀漢依然聚集了很多人才。諸葛亮肯定是蜀漢非常厲害的存在,當初的劉備沒有看中諸葛亮,可是當劉備聽過諸葛亮對大勢的看法之後,劉備改變了這種想法。

    當初的劉備桃園三結義,不過在歷史上沒有桃園三結義,可是歷史上的劉備與張飛和關羽同樣是很要好的。劉備建立蜀漢之後,同樣是讓關羽擔當要職,公元219年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全權負責荊州軍務。

    這時候看到蜀漢有所動作,孫吳沒有閒著,準備進攻合肥,以取得進攻中原地區的資格。看到孫吳有所動作,曹魏同樣沒有閒著,曹操派往渭南很多士兵,以確保孫吳不能夠得逞。那麼蜀漢的關羽就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可是亂世時期哪有太平日子可以過,關羽看到這樣的情況,直接出戰曹仁。可是讓曹操都想不到的是,曹仁作為曹魏的大將之一,竟然連出城迎戰都不敢。曹操知道此事之後,派大將於禁前往抗敵。

    面對這樣的戰爭,于禁和關羽大戰一場,結果射中關羽前額,讓他不敢再戰。可是作為蜀漢大將的關羽哪裡會這樣被輕易擊敗?結果關羽就水淹七軍,讓曹魏的大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以魏軍全軍覆沒為結果,讓遠在許都的曹操都為之震動。

    可是這樣的戰爭讓關羽洋洋得意,士氣高漲,正是高歌猛進的時候。可是面對勝利,關羽不能夠把握自己,與歷史上的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極為相似。作為名將,關羽應該能夠剋制自己的衝動和對戰局的把握。

    最終的關羽敗走麥城,導致荊州失陷,兵馬陣亡。關羽因此被呂蒙所殺。這樣的結局恐怕是劉備想不到的。就當劉備準備為關羽復仇的時候,一個人出來進行阻擋,此人就是蜀漢的丞相諸葛亮。那麼為什麼諸葛亮阻擋劉備呢?

    不僅如此,諸葛亮與關羽共同輔佐劉備多年,可是關羽的死讓諸葛亮沒有一點傷心。當時的諸葛亮想要關羽的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這樣做為了防止孫吳與曹魏聯合,可是關羽沒有顧全大局,當著諸葛亮兒子諸葛瑾的面說到:“虎女焉能嫁給犬子。”

    諸葛瑾想要勸阻關羽的時候,被關羽亂棍打了出去。僅此一言,就可以看出關羽的情商實在不高。不僅僅是得罪了諸葛亮,還讓蜀漢與孫吳的聯姻破滅了。這樣一來,直接導致了孫權倒戈相向,同意了曹操與曹操合作,然後收回荊州的計劃。

    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給關羽復仇,顯然是不理智的。這樣一來諸葛亮拒絕了給關羽復仇的計劃,當初關羽侮辱諸葛亮,這讓諸葛亮耿耿於懷,肯定是無法抹去的。不過總的來看,諸葛亮沒有完全出於私心不讓給關羽復仇。

  • 3 # 史海逐浪大徐

    關羽的死和諸葛亮沒有關係,和劉備有關係。劉備稱王以後,大封文臣武將,馬超排名坐下第一。後輩劉封等人也獨當一面,咄咄逼人。

    關羽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和內心的極度不服氣。關羽是多麼自負的人,就想幹一票大的,技驚四座,亮瞎他們的雙眼。

    而關羽的主動進攻獲得了劉備的默許,卻沒有獲得劉備的配合。被東吳矇蔽了雙眼的關羽孤軍攻曹,關鍵時刻後院起火,東吳攻來。

    坑死人不償命的荊州兵,打仗無方,逃跑有術,繼赤壁之戰坑慘曹操後,又坑慘了關羽,導致關羽被東吳KO。荊州兵坑爹的歷史還沒有結束,諸葛亮一家也被坑慘了。

    整個事件諸葛亮都在鎮守後方,與他沒有關係。

  • 4 # 克拉布絲蒂克斯

    啊這。。。哪能啊

    關羽死時諸葛亮還在蜀中整理內務呢,所以關羽的死和諸葛亮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硬要說有關係的人,勉勉強強可以算上劉備,荊州這塊地是蜀國問鼎天下最重要的地方,丟了荊州相當於丟了蜀國多年的基業,所以按理說應該派一個最穩得住場面的諸葛亮來守,但是劉備卻選了關羽造就了後來的結局...

  • 5 # 使用者4308519446186戰

    關羽的死過多的是因為他的狂傲,視天下人為草芥,這是其一生性格所決定的,即使諸葛亮招其到蜀地,因其性格惹過許多人,也會如麥城一樣的後果。

  • 6 # 小編虎哥

    三國演義》有一文一武兩大“靈魂人物”,文臣代表自然是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臥龍”諸葛亮,武將代表則是“武聖”關羽,這二人共事於劉備麾下,是劉備得以“三分天下”的最大倚仗!

    按理來說,二人同屬劉備“集團”,彼此之間沒有利益衝突,當不會有什麼分歧與摩擦,但近年來史學界興起一股“三國陰謀論”,認為關羽之死乃是諸葛亮所為,背後甚至有劉備的影子!

    也就是說,關羽表面上敗於“進退失據”,實則是被諸葛亮和劉備一同謀害!這種說法乍一聽頗為可笑,實屬無稽之談,但深究之下,卻又並非空穴來風!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武聖”隕落——關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決意北上攻曹,率荊州三萬精銳“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荊州大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逼降於禁、擒獲龐德,水淹七軍,各方勢力紛紛來投,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心生忌憚,產生了遷都以暫避鋒芒的念頭!

    然而正當關羽走上“人生巔峰”之時,之前一直曲意逢迎的孫權行動了,東吳小將陸遜“白衣渡江”,從背後突襲關羽,斷其後路,而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難以繼續北上,北上無門,後路被堵,關羽只得“敗走麥城”,並向鎮守在上庸的劉封與孟達求救,但二人拒不出兵,無奈之下關羽只得冒險突圍,不料失手被擒,與其子關平卒於臨沮。

    從“威震華夏”到兵敗被殺,不過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一切好似“夢幻泡影”一般,亙古一人,忠義無雙的關羽竟然如此喪命,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深究起來,這其中疑點重重,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

    首先,關羽率荊州精銳圍攻襄陽的做法與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戰略相背,諸葛亮足智多謀,必然能夠看出關羽此舉頗為兇險,為什麼不出言提醒呢!

    其次,關羽敗走麥城後,向鎮守在上庸的劉封與孟達求救,劉封竟然拒不出兵,而他是劉備的義子,膽敢如此行事,必然是受了“上面”的指示,而這個“上面”非諸葛亮和劉備莫屬!

    綜上所述,關羽很有可能是被諸葛亮與劉備暗中謀害!

    原因有二:

    其一,諸葛亮出山之時就定下“聯吳抗曹”的戰略,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但鎮守在荊州的關羽卻成了此戰略實施的最大障礙,荊州地處戰略要衝,與孫吳一江之隔,關羽的態度直接影響到蜀吳二國的“外交關係”,然而關羽為人驕橫,自視甚高,看不起孫權,孫權為了鞏固聯盟,不惜自降身份,為其子向關羽之女求婚,不料關羽不僅嚴詞拒絕,還不屑的撂下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句話徹底的得罪了孫權!

    所以關羽的存在必然會成為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最大障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徹底消失,因此諸葛亮在關羽大意出兵時,沒有及時勸誡!

    其二,劉備已然容不下關羽。關羽亙古一人,忠義無雙,之所以願意輔佐劉備,為的是匡扶漢室,而不是與劉備之間的兄弟“小義”。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借漢獻帝之名封其為“漢壽亭侯”,這本是曹操拉攏人心的手段,但關羽極為重視,認為這是漢獻帝所封,出自“正統”。

    甚至在回到劉備身邊後都以“漢壽亭侯”自稱,這不得不讓劉備心中多想,為了試探關羽,劉備派關羽於華容道堵截曹操,果不其然,關羽放走了曹操,自此兄弟二人心生間隙,越行越遠!

    而對關羽來說,當他發現劉備的真實目的是自立為王,而不是當初所說的匡扶漢室時,他的心中也頗為不滿,所以當劉備自立“漢中王”,派人去荊州加封關羽時,關羽直接就是一句“漢中王封我何爵”?

    語氣中充滿了不屑,隨後又以“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為藉口,不肯接受劉備的任命,關羽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是因為他不認為劉備有資格加封自己!

    既然關羽已然離心,為了剷除後患,劉備很有可能會“痛下殺手”,授意劉封“坐山觀虎鬥”,不得出兵救援關羽!

    綜上所述,關羽之死很有可能與諸葛亮,劉備脫不了干係,其實從關羽的諡號我們就能看出很多,關羽遇害後,劉備並未為其追諡,關羽“壯繆侯”的諡號還是後主劉禪在景耀三年為其追諡的!

    更為重要的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壯繆侯”這一諡號是說關羽“名不符實”,這可不是什麼好諡號!

    而劉禪在位之初,蜀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盡在諸葛亮之手,這一諡號必然是諸葛亮的意思,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 7 # 強話歷史

    答:我認為無直接的關係 但是關羽不死 諸葛亮難為!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首先來說關羽的性格 忠義,驕傲自大,傲世天下,守信用 當然這些都是褒義詞 還有貶義詞 那就是 狂妄自大 目中無人!(我不是在貶低關二爺哈 我是在客觀的評價他的性格 讓大家說 我說的對不對)可以這麼說 如果關羽不死的話 諸葛亮以後在蜀國的工作將很難繼續開展下去!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 關羽 何許人也!

    論身份 那是劉備的二弟 蜀國的二當家啊 對吧

    論戰功 那更是不用說 過五關 斬六將 溫酒斬華雄 匹馬斬顏良 偏師擒于禁 擂鼓三通斬蔡陽

    論資歷 從劉備起事時就和劉備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 忠心耿耿 戰功卓著 更有千里走單騎 等等

    正是因為這些背後的光環 使得關羽目中無人 狂妄自大 除了劉備 他視其他的英雄為草芥 誰的命令他都不聽 只聽劉備的 其實早在孔明初出茅廬時 就像劉備表達了他對關羽的憂慮 認為關羽的性格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 肯定是吃大虧的!果然 關羽最終還是因為他的性格命喪呂蒙之手!

    “吾虎女焉能嫁犬子”埋禍根!當時孫劉兩家的聯盟是很微妙的 諸葛亮在臨走之前更是囑託關羽過 要與孫權聯手抗曹 孫權派司馬瑾來提親 想與關羽做兒女親家 以再結秦晉只好 結果關羽公然違抗諸葛亮軍令不說 還竟然罵道 吾虎女焉能嫁犬子!使得孫權怒火中燒 致使孫劉聯盟徹底土崩瓦解 更是失去了荊州要害之地 ! 可以這樣說 如果關羽不死 孫劉聯盟就不會繼續下去 這對兩家來說 唇亡齒寒 無疑是有著滅頂之災的風險的 。若想要孫劉兩家在結為聯盟 關羽必須得死!

  • 8 # 廣東軍少

    1當時的發展太快,不但得到益州,而且還得到了漢中。而他手下的人才明顯不足,以致於原本他只是帶著龐統入川,而後不得不將、諸葛、、等人也調過來,因為益州這個地方相對於他所佔領的荊南四郡,要大得多。而且剛剛佔領,根基不穩。 

    2當時劉吳尚處於同盟階段,並未翻臉(當然諸葛亮和自己都料到東吳不是好惹的,諸葛亮在早些年就已經勸過,然而自大,不將東吳放在眼裡,除了先前的之外,他是完全不將魯肅、呂蒙和後來的當一回事的。

      3關羽獨擋一面的能力,是軍團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他不管步兵、馬軍還是水軍都能治理的好,和士兵的關係也非常之好。因此他取得勝利的時候,集團並沒能預估到事情的走勢會瞬間翻盤。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缺陷,關羽屬於那種“重兵輕士”型的,對兵卒非常好,對讀書人和將領就非常瞧不起。這就導致了第4點。  4關羽襄樊攻伐戰,前期勝利非常順利和迅速,而這時候,蜀中是非常忙碌的(穩定民心和安頓當地士族、軍隊,制定法令並頒佈、試行、修改,招募人才、考核、任用等等,那時候劉備集團已基本形成一個國家形態,而劉璋留下的諸多弊政,更是需要花大力氣去改正的,以當時蜀中的那丁點人才,你能想象每個人有多麼忙碌),人才明顯跟不上需求。而正因為關羽的性格,搞得荊州官員屈服於他的威壓下,最後一句“還當治之”,更是逼得鎮守荊州後方的將領傅士仁和糜芳叛變。這是所有人沒想到的,就算想到,也來不及了,因為有第5點。  5變化太過迅速,關羽從勝到敗,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益州、漢中的官員根本來不及反應。當時的交通主要靠馬,先不說益州、漢中的部隊來不及馳援,就說劉備、法正、諸葛亮要收到荊州戰況的情報,也必須是探子騎馬來回稟報,一來一去個把月時間,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怎麼跟得上?因為交通、通訊的不發達導致的悲劇,不僅僅是一個關羽的襄樊戰役,歷史上是不乏其事的。  6諸葛亮在當時所任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兼後勤部部長,不是國防部成員,當時的軍事總參謀長是法正,而法正是與關羽不熟的,對荊州部署和吳蜀魏三方的態勢也是沒有多深研究的。更何況他此時還在佈置怎麼提防曹操反撲漢中(在劉備集團看來,曹操才是敵人,孫吳是盟友),因此諸葛亮在軍事會議方面,他只能是一個旁聽者,不能參與制定計劃和部署行動的。(龐統的死導致了這一悲劇,假若龐統還在的話,以諸葛亮總理國內,法正坐鎮漢中指揮,則很可能會派龐統前往協助關羽)  7關羽的進攻並未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指示,他是見到劉備得到漢中之後,自行提兵攻打襄樊的,想在勝利果實上來個“錦上添花”。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得負責任,誤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因為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益荊兩處共同發兵,揮師北上,則天下可定的策略。許多人就認為關羽的行動時符合了隆中對提出的綱領的。其實這就大大冤枉了諸葛,我們看下面:  1)諸葛亮說“天下有變”,這個時候,魏國那邊根本沒有什麼大的內部矛盾和衝突變化。  2)劉備奪蜀佔漢,地盤擴張太快,最急切需要的,是鞏固既得利益,而不是盲目擴充。(關羽是一個軍事家,不是政治家,他不懂得此時“治理”的意義遠大於“佔領”)  3)諸葛亮說天下有變時,將軍(指劉備)親率一支人馬從益州東進,去攻打長安,派一上將(理想人選當然是關羽)率荊州之兵北上,打得曹魏集團首尾不能相顧。(這是多麼高明的戰略策劃,可惜給關羽破壞了)可是這個時候,劉備有東進的意圖嗎?他連鞏固益州、漢中的既得地盤都來不及,哪裡抽得開身去打別的地方?關羽單方面行動,難道真的是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綱領嗎?這個時候,除了一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口號,時機成熟嗎?戰略部署完備嗎?將領人才到位嗎?  4)即使關羽為了事先諸葛亮定的隆中對規劃,他總得得到劉備、諸葛亮和整個劉備集團高階官員開會商議後的決議再行動吧?劉備他們有開會嗎?有指示嗎?  綜合上述,關羽之敗的原因是:  一 想不到(1想不到關羽會出兵。2想不到曹操會跟孫權暗中勾結。3想不到呂蒙、陸遜使詐,東吳突然翻臉,背後來一刀。4想不到鎮守後方的兩名老將叛變。5想不打曹仁守城如此厲害,樊城都泡軟了就是不逃。6想不到關羽出兵接連大捷之後,兵敗如山倒。)  二 來不及(1關羽突然發動戰爭,劉備集團來不及反應。2劉備集團發展太快,來不及給關羽配備軍事類將佐和軍師。3益州、漢中民心不穩,來不及將戰略中心轉移到荊州。4關羽勝利到失敗時間短促,益州軍事集團來不及馳援。5通訊技術的缺失,來不及思索戰局逆轉的對應方略。前幾次收到情報是關羽大捷,後邊接著就收到大敗的情報,劉備集團都還要考慮這是敵人的偽情報還是真實的。等到商量好對策送過去給關羽,就探子在路上所花的時間,已經註定的關羽的命運。)  三 拎不清:主要是關羽自己(1拎不清時局,不知道劉備集團眼下最需要的是守,而不是攻。是鞏固,而不是佔領;2拎不清外交的政治需求,拒絕孫權結親請求;3拎不清自身力量,其實這時候劉備集團雖比孫吳集團強大,但對於人才如雲的曹魏集團,它還是相對弱小的。4拎不清人脈關係,使得自己和部下關係緊張,就在出戰前還要出言恫嚇。5拎不清敵人的強大,曹操這輩子敗過多少次,他為什麼能捲土重來?不僅僅因為他手下人才眾多,而且他所佔的中原地帶,無論政治、經濟還是人口,都是當時中國疆土內最繁盛的。而此時,曹操已經全部平定了後方敵人,並且政局穩定,民眾安心。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要說“天下有變”的原因所在,因為同為政治人才,諸葛亮是最瞭解曹操在這方面的才能的。而且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路線,是大同小異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關羽自取其敗,完全跟諸葛亮沒有關係。這筆賬不但不能算到諸葛亮身上,而且諸葛亮還可以找他算賬(當然找不著了),是他的貿然行動,破壞了整個隆中對的規劃,更斷送了荊州這個對蜀漢最有利的戰略要地,失去了這個劉表經營十年,人口、經濟、教育、水利都十分昌盛的根據地。我們看地圖就可以知道,假若荊州不失,則益州根本就是劉備集團的大後方,漢中是要塞,只有荊州才是出兵的最佳地方(這是地勢決定的,由不得人來自以為)。以致於蜀漢後期,諸葛亮不得不惜兵如命,以攻為守的和曹魏周旋。不要以為人死了就替他悲哀,其實真正悲哀的,是諸葛亮,是他鞠躬盡瘁都不能完成的政治願望。

  • 9 # 我的摩托一毛五

    關羽之死和諸葛亮有沒有關係

    關羽自己鎮守荊州,卻又帶兵攻打樊城,荊州後門空虛,難到諸葛亮不知。要是派一大將鎮守,荊州不會失。五虎將,那幾個哪去了,不來守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 再者,諸葛亮會夜觀天像,看不出將星墜落嗎?龐統死時,諸葛亮,都能事先料到,而警告龐統。

    展開

    我來答有獎勵

    鐵寒冰

    LV.7 2017-10-10聊聊

    首先,你混淆了概念,《三國演義》是小說,是羅貫中根據歷史來編造的,三分實、七分虛,不是歷史。你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來判斷這一件歷史事件,本身就對諸葛亮不公平了。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所謂“夜觀天象”、“卦卜吉兇”云云,都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而加上去的。他沒這麼厲害能預知未來。

    那麼我們就以這個歷史事件來剖析,看看關羽之死與諸葛亮有和關係:

    1當時的劉備發展太快,不但得到益州,而且還得到了漢中。而他手下的人才明顯不足,以致於原本他只是帶著龐統入川,而後不得不將張飛、諸葛、趙雲、魏延等人也調過來,因為益州這個地方相對於他所佔領的荊南四郡,要大得多。而且剛剛佔領,根基不穩。

    2當時劉吳尚處於同盟階段,並未翻臉(當然諸葛亮和關羽自己都料到東吳不是好惹的,諸葛亮在早些年就已經勸過,然而關羽自大,不將東吳放在眼裡,除了先前的周瑜之外,他是完全不將魯肅、呂蒙和後來的陸遜當一回事的。

    3關羽獨擋一面的能力,是劉備軍團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他不管步兵、馬軍還是水軍都能治理的好,和士兵的關係也非常之好。因此他取得勝利的時候,劉備集團並沒能預估到事情的走勢會瞬間翻盤。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缺陷,關羽屬於那種“重兵輕士”型的,對兵卒非常好,對讀書人和將領就非常瞧不起。這就導致了第4點。

    4關羽襄樊攻伐戰,前期勝利非常順利和迅速,而這時候,蜀中是非常忙碌的(穩定民心和安頓當地士族、軍隊,制定法令並頒佈、試行、修改,招募人才、考核、任用等等,那時候劉備集團已基本形成一個國家形態,而劉璋留下的諸多弊政,更是需要花大力氣去改正的,以當時蜀中的那丁點人才,你能想象每個人有多麼忙碌),人才明顯跟不上需求。而正因為關羽的性格,搞得荊州官員屈服於他的威壓下,最後一句“還當治之”,更是逼得鎮守荊州後方的將領傅士仁和糜芳叛變。這是所有人沒想到的,就算想到,也來不及了,因為有第5點。

    5變化太過迅速,關羽從勝到敗,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益州、漢中的官員根本來不及反應。當時的交通主要靠馬,先不說益州、漢中的部隊來不及馳援,就說劉備、法正、諸葛亮要收到荊州戰況的情報,也必須是探子騎馬來回稟報,一來一去個把月時間,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怎麼跟得上?因為交通、通訊的不發達導致的悲劇,不僅僅是一個關羽的襄樊戰役,歷史上是不乏其事的。

    6諸葛亮在當時所任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兼後勤部部長,不是國防部成員,當時的軍事總參謀長是法正,而法正是與關羽不熟的,對荊州部署和吳蜀魏三方的態勢也是沒有多深研究的。更何況他此時還在佈置怎麼提防曹操反撲漢中(在劉備集團看來,曹操才是敵人,孫吳是盟友),因此諸葛亮在軍事會議方面,他只能是一個旁聽者,不能參與制定計劃和部署行動的。(龐統的死導致了這一悲劇,假若龐統還在的話,以諸葛亮總理國內,法正坐鎮漢中指揮,則很可能會派龐統前往協助關羽)

    7關羽的進攻並未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指示,他是見到劉備得到漢中之後,自行提兵攻打襄樊的,想在勝利果實上來個“錦上添花”。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得負責任,誤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因為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益荊兩處共同發兵,揮師北上,則天下可定的策略。許多人就認為關羽的行動時符合了隆中對提出的綱領的。其實這就大大冤枉了諸葛,我們看下面:

    1)諸葛亮說“天下有變”,這個時候,魏國那邊根本沒有什麼大的內部矛盾和衝突變化。

    2)劉備奪蜀佔漢,地盤擴張太快,最急切需要的,是鞏固既得利益,而不是盲目擴充。(關羽是一個軍事家,不是政治家,他不懂得此時“治理”的意義遠大於“佔領”)

    3)諸葛亮說天下有變時,將軍(指劉備)親率一支人馬從益州東進,去攻打長安,派一上將(理想人選當然是關羽)率荊州之兵北上,打得曹魏集團首尾不能相顧。(這是多麼高明的戰略策劃,可惜給關羽破壞了)可是這個時候,劉備有東進的意圖嗎?他連鞏固益州、漢中的既得地盤都來不及,哪裡抽得開身去打別的地方?關羽單方面行動,難道真的是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綱領嗎?這個時候,除了一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口號,時機成熟嗎?戰略部署完備嗎?將領人才到位嗎?

  • 10 # 正能量傳播日常生活

    有一定關係,但比較小。關羽的進攻並未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指示,他是見到劉備得到漢中之後,自行提兵攻打襄樊的,想在勝利果實上來個“錦上添花”。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得負責任,誤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因為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益荊兩處共同發兵,揮師北上,則天下可定的策略。許多人就認為關羽的行動時符合了隆中對提出的綱領的。其實這就大大冤枉了諸葛。

    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就是取荊州和益州,然後兩路出兵,以蟹鉗之勢攻打曹魏。當時的形勢,劉備剛剛打敗曹操取得漢中,自封漢中王,正在躊躇滿志之時,且曹操為對抗孫權不得不在合肥屯兵。於是關羽北伐,初期也極為順利。關羽的北伐想來是經過劉備批准和贊成的。

    雖然那時的諸葛亮只是一個“軍師將軍”,權位比起關、張、馬、黃、法正、許靖等要低很多,但是畢竟他是劉備親自請出來的,劉備應該能聽聽他的意見。但估計諸葛亮對當時的局勢也沒分析清楚,或者是很清楚但沒有全力說服劉備,於是關羽被兩面夾擊,慘被個三四流的角色馬忠捉住,還被砍頭。。。

    估計當時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了吧。

  • 11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關羽之死都是因為自己驕傲自滿,小看他人所造成的,當年諸葛亮入川時讓關羽“東和孫權,北抗曹操”。但是孫權為自己的孩子向關羽女兒提親時就看不起孫權。後果關羽兵敗時也是因為以前

    罪過劉封,劉封才不救關羽。

  • 12 # 冥界宮主

    關羽的死和荊州的丟失要說誰最不想看見,莫過是諸葛亮。隆中對中早已表明諸葛亮未來的戰略方向,而荊州就是重要的一環,這樣的人會希望關羽死嘛,明顯不會。

    關羽的死更多的自身傲慢,出兵樊城與其說是提早的北伐,不如說是關羽的好大喜功,在漢中剛剛安定,尚需要加以鞏固之時,冒泡出兵實不明智,更要命的是關羽在對東吳的處理上可謂糟糕透頂。作為一個鎮守一方的統帥不僅要有軍事指揮才能更要有對局勢的明確分析,吳蜀聯盟本就微妙,更需要警惕,可是關羽不但不去想辦法加固聯盟的關係,更是搶奪東吳的物資,這讓東吳做何感想,不報復才是怪事。

    關羽在軍事才能是統帥級別的,但他的情商卻是小兵級別的,想想他對東吳這些年幹事怎麼可能讓東吳人欽佩他,然而陸遜的一封充滿崇拜之情的信就讓他認為東吳人不敢對荊州動手,然後放心大膽的進攻曹軍。

    如果說關羽處理東吳的關係還不夠說明他的情商,那荊州內部的關係足夠說明。要知道荊州的淪陷並不是呂蒙多厲害而是糜芳開城投降了。糜芳是誰,糜竺的弟弟啊,而糜竺呢劉備的大舅哥啊,有這樣的關係,糜竺不戰而降不值得深思嘛。

    這裡不過多的闡述糜竺和關羽的恩恩怨怨,有興趣的可以找找相關資料。最後要說的是關羽的敗亡只能說他的情商太低。

  • 13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之死,表面上是他自己自作自受,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應歸究於劉備,這一切和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

    諸葛亮在這段時間內,更多地是在後勤管理上,法正扮演的是軍師的角色。

    龐統戰死後,劉備緊急把諸葛亮,張飛,趙雲調入西川。從此,諸葛亮就和荊州沒有多大關係了。

    奪益州,劉備帶的是龐統,諸葛亮坐鎮荊州。取漢中,劉備帶的是法正,諸葛亮的任務是籌集糧草和兵源。

    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內,劉備這條魚大多數的時間是在龐統和法正的水裡遊走。

    諸葛亮沒有權力指揮關羽發動這場戰鬥,也左右不了劉備的意志。即便是在襄樊之戰後,法正己死,劉備藉著為關羽報仇的口號東征孫權時,諸葛亮不原意,但也無可奈何。只能事後徒嘆,假使法正在,必能阻止主公東征,即便,阻止不了,也不會有此大敗。何其悲涼啊!

    劉備在政治佈局上的一系列失誤,間接造成了關羽之死。

    奪取益州後,劉備的戰略重心就轉移到了益州。這種做法沒有錯誤,也是形勢的必然。

    然而,劉備不應該忘了,荊州是將來北伐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荊州做為四戰之地,自從諸葛亮等人離去後,就剩關羽一人在支撐。做為一員武將,關羽是合格的,也有足夠的震攝力。但是,守荊州需要的不僅僅是孔武有力,更應兼有謀略,關羽欠缺的恰恰是這點。

    更何況,關羽面臨的是倆個大集團,他們都具有充夠的武將和謀士,如東吳的吳蒙,陸遜,曹魏的曹仁,徐晃。

    取漢中前,孫吳在荊州就己經有摩擦了,劉備應該讓諸葛亮去東吳,徹底解決和東吳之間的糾分,即便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掉,至少應該消掉雙方的大矛盾。

    一個不容爭辯的亊實是,劉備是無力應對兩個戰場同時開打的,所以,劉備應該讓關羽明確一點,不要輕啟戰端。

    再一點,沒有保持和荊州的不間斷聯絡,從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開始到敗走麥城,幾個月的時間內,既看不到益州方面的指示和命令,也看不到危機時的救援。就讓關羽一人在跳大神,這有點不正常。

    可惜,劉備都沒有做到。

    正時這一連串的失誤,再加上關羽的驕橫,自負,把關羽送上了不歸路。

  • 14 # 希爾大大

    關羽的死和諸葛亮沒關,主要是對自己太自信,還有就是劉封和孟達等人的見死不救,才引致關羽飲恨的。當年關羽不顧東吳的威脅出兵攻打曹軍,他聚集齊荊州所有兵力圍攻襄樊,雖然剛開始取得一些勝利,而且利用水淹七軍,連曹操幾乎都要搬都,以避開他,但曹操實力擺在那裡,哪有那麼容易打垮?而關羽就只有那些人,後來曹操還聯合了東吳,先後又派來了徐晃,還有呂建等人助陣,同時各路兵馬也都趕去支援,關羽最終不僅沒能攻下樊城,還失去荊州,期間他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來增援卻遭到拒絕,就算關羽再勇猛,奈何兵力不足,又被前後夾擊,只能敗退,想要退回荊州有不可能了,無奈的關羽只能逃到了麥城,但只帶逃出的區區數十人,又等不到救援的情況下,沒逃多遠的關羽就被東吳俘獲了。

    因對劉備的忠心,關羽對東吳的多次勸降寧死不屈,最終還是被殺,關羽是死於自己的自負和同僚的見死不救,跟諸葛亮無關。

  • 15 # 雲俠影視

    與其說關羽的死跟諸葛亮有關,還不如說是關羽把劉備集團第二梯隊的文臣謀士全部給害死了。當然,關羽的死確實與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因為龐統的身亡造成劉備在拿下益州之後手底下無文官謀士可用,但是他又不信任益州的文官謀士。

    所以便有諸葛亮帶著劉備集團一線班子文武人馬全部前往了益州,雖然諸葛亮給關羽留下了一批文臣武將來輔助關羽,但是這些人最多也只能算得上當時劉備集團的二線班子。

    文臣謀士方面其中我們就有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露臉最多的馬良。

    馬良的才識可不低,老行個人認為他的才識起碼比馬謖高。

    而且在關羽發兵攻樊城時他還主動勸說過關羽不要出兵,應該先請示成都劉備。

    可惜並沒有成功勸說住關羽,為何?

    因為馬良雖然有才,但實在是太年輕了,馬良去世時也才36歲,如果不是死得這麼早,他絕對是會進入劉備集團的一線班子。

    所以大家可想而知,雖然關羽對馬良的才識是認可的,但是卻不會去考慮馬良的建議,因為那時的荊州完全就是關羽一個人說了算。

    那麼除了馬良以外,諸葛亮實際上還給關羽留下了另外幾名文臣謀士,其中就有尹籍,向朗,麋竺。

    這三人我們在三國演義中幾乎不怎麼見過,因為正史與演義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同,所以在這裡老行只能說老行個人只能按照演義的故事來說明。

    那麼為何這三人我們在演義中不曾見過呢?

    老行個人認為可以從關羽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三人根本就不受關羽的待見,所以並沒有出現。

    那麼這些又和諸葛亮有什麼關係呢?

    呵呵,關係就在於,諸葛亮沒有留下一位能夠制衡關羽的謀士或者說可以勸阻關羽的人,反而是將劉備集團的二線班子裡的謀士以及武將大部分留在了荊州,這些人如果說守,那麼他們一定做的很漂亮,但是要論攻,這些人起碼還得要好好歷練幾年才有這個實力。

    因為諸葛亮給關羽留下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之輩。

    我們就拿魏延和廖化來說,這兩人可是諸葛亮後期使用最多的武將,至於作用只能說有好有壞。

    但是這兩人之前可是實打實的跟關羽在荊州鎮守過,而且那會兒他們才多少歲,年輕得不行。

    那為什麼諸葛亮會將這一批人留給關羽?諸葛亮不是主推趙雲鎮守荊州嗎?

    在這裡老行個人認為諸葛亮將這批人留在荊州是有2個原因。

    第一,益州不需要,首先,劉備剛剛接手益州,那麼益州作為土地面積比荊州都還要大的州郡,肯定需要很多的人才才能夠管理的好益州各郡,同時還有軍事上的管理。

    那麼需要什麼人去管理呢?

    當然是有些經驗豐富的人才才能夠管理的好,而且劉備需要的就是速度,因為他沒有心思去管這些。

    第二,人才的培養,諸葛亮其實留下劉備集團二線班子這種人並無道理,因為劉備要攻漢中取長安,對於這些二線班子來說,他們並不能給予劉備什麼幫助,與其跟著打醬油,還不如在荊州好好學習知識。

    諸葛亮主推趙雲鎮守荊州為何失敗?

    記得當初諸葛亮入川前積極勸說劉備讓趙雲守荊州,但是劉備不肯,很多人說劉備不信任趙雲。

    老行覺得不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曹操帳下的侍衛典韋?

    其實趙雲跟典韋的身份差不了多少,那麼劉備為何執意要讓趙雲在他的身邊,老行覺得是劉備怕,怕死!

    所以才不願意讓趙雲留守荊州。

    那麼對於諸葛亮個人來說,他這樣的安排,他自己擔心嗎?

    老行個人認為諸葛亮是肯定非常擔心的,因為荊州四通八達之地,失去了是很嚴重的事情,所以老行相信諸葛亮在前幾年肯定非常關注荊州關羽的情況,可能知識後來看到關羽鎮守荊州非常本分,所以才會減少關注造成了關羽主動北上的事情,同時諸葛亮應該在這8年期間做一些人才調換的工作,但是他沒有做。

    所以在這一點上,諸葛亮雖然對於關羽的死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總體說的話還是因為關羽個人性格的問題造成他死的原因。

  • 16 # 品味書齋

    關羽的死真的和諸葛亮有關係嗎?

    一、關羽戰死的背景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股勢力瓜分。孫劉聯盟非常脆弱,表面是盟友,暗處爭鬥不斷。公元211年,劉備帶龐統、黃忠、魏延西進入川助戰劉璋,劉備安排諸葛亮、關羽、趙雲、張飛防守荊州。公元214年,龐統陣亡,劉備調諸葛亮、趙雲、張飛入川增援,留下關羽、麋芳、蔣士仁等留守荊州。

    公元220年,關羽在攻打襄樊時,東吳派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獲,隨後遇害。

    二、關羽兵敗被殺,是一場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人生悲劇。

    1.防守荊州本身就是一項高危的工作。

    荊州原來是劉表的基業,赤壁之戰後,荊州矛盾尖銳,形勢錯綜複雜。曹操赤壁遇挫,但荊州兵力尚存;東吳在江南得到鞏固,反覆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陣營無意放棄荊州。對荊州的爭奪,是三方鬥爭的焦點,荊州七郡危機四伏,成了戰爭的火藥桶。對劉備來說,要興復漢室,實現霸業,荊州是萬萬不可丟失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將來恢復中原用兵的兩大通道之一,這一點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裡講得非常清楚。

    所以就當時荊州位置的重要性、形勢的嚴峻性來說,無論誰鎮守荊州,“成功成仁”都必將是需要凜然面對的生死考驗。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更是劉關張結下生死之盟的手足弟兄,久經沙場,威震華夏,鎮守荊州的重任落在關羽肩上也實屬必然。

    2.劉備、諸葛亮的決策失誤,導致荊州防禦力量不足。

    魏蜀吳三家裡,本來劉備的實力就是最弱的,大將更是屈指可數。劉備西征帶了多少兵力,史書記載不一,留在荊州多少人馬,準確數字無從考證,但留在荊州的大將肯定是嚴重不足的,也就是說,在荊州防禦上沒有做到確保萬無一失。前文說過,先是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守荊州。後來西邊吃緊,就抽走了諸葛亮、張飛、趙雲,只留下關羽支撐荊州的局面。儘管關羽有萬人之勇,也不是另兩家的對手。曹操手下有八虎騎:曹仁、 曹洪 、曹純、 夏侯惇、 夏侯淵 、曹真 、曹休 、夏侯尚;有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東吳有八猛將:呂蒙、潘璋、淩統、丁奉、徐盛、周泰、甘寧、太史慈。曹魏和東吳這些大將隨時可以派往荊州,而蜀漢卻人才嚴重不足。

    同時劉備、諸葛亮還把並不可靠的孫劉聯盟,當做穩定荊州的重要力量,也是對形勢的嚴重誤判。孫劉兩家的核心利益都是荊州,只有在共同面對強敵曹操威脅時,才會並肩作戰,除此之外,發生摩擦就難以避免。這樣隨時就會把荊州及其守將推入危險境地。

    3.關羽自身的原因,當然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古人重名節,“文死諫,武死戰”是“忠”“勇”和正義的表現,連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人物裡,黃忠、黃蓋、趙雲等武將不服老是常態,關羽當然概莫能外。公元220年,關羽已經60歲了。“人活70古來稀”,關羽繼續鎮守荊州,肯定是力不從心的。但關羽狂妄自大,

    剛愎自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並不認為“廉頗老矣”,或者說自我感覺良好,沒有及時發現自己年老力衰,已經擔當不起守衛荊州這個重任了。關羽馳騁疆場幾十年,戰功顯赫,威震四方,從來就不把對手放在眼裡。他曾對其子關平說”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關羽的狂傲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憑關羽的性格,他不可能及早調研發現荊州已經危機四伏,待到他身陷絕境,向劉備諸葛亮求援時,誰也已經無力迴天了。

    總結:關羽戰敗身亡,失掉荊州,原因比較多,而且複雜。但最根本的,還是其自身的原因。吃老本,狂傲,不把對手放眼裡,以至於最終搭上了自家性命,還失掉了荊州,耽誤了大哥復興漢室的事業。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永遠在啟迪著後人,做決策應當儘可能考慮各種有利不利因素,確保科學;執行中要及時調查研究,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想當然,憑經驗辦事;不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等到局勢不可挽回時再採取措施,如果那樣就會重蹈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覆轍。

  • 17 # 人生百味yong在

    首先,你混淆了概念,《三國演義》是小說,是羅貫中根據歷史來編造的,三分實、七分虛,不是歷史。你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來判斷這一件歷史事件,本身就對諸葛亮不公平了。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所謂“夜觀天象”、“卦卜吉兇”云云,都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而加上去的。他沒這麼厲害能預知未來。

    那麼我們就以這個歷史事件來剖析,看看關羽之死與諸葛亮有和關係:

    1當時的劉備發展太快,不但得到益州,而且還得到了漢中。而他手下的人才明顯不足,以致於原本他只是帶著龐統入川,而後不得不將張飛、諸葛、趙雲、魏延等人也調過來,因為益州這個地方相對於他所佔領的荊南四郡,要大得多。而且剛剛佔領,根基不穩。

    2當時劉吳尚處於同盟階段,並未翻臉(當然諸葛亮和關羽自己都料到東吳不是好惹的,諸葛亮在早些年就已經勸過,然而關羽自大,不將東吳放在眼裡,除了先前的周瑜之外,他是完全不將魯肅、呂蒙和後來的陸遜當一回事的。

    3關羽獨擋一面的能力,是劉備軍團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他不管步兵、馬軍還是水軍都能治理的好,和士兵的關係也非常之好。因此他取得勝利的時候,劉備集團並沒能預估到事情的走勢會瞬間翻盤。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缺陷,關羽屬於那種“重兵輕士”型的,對兵卒非常好,對讀書人和將領就非常瞧不起。這就導致了第4點。

    4關羽襄樊攻伐戰,前期勝利非常順利和迅速,而這時候,蜀中是非常忙碌的(穩定民心和安頓當地士族、軍隊,制定法令並頒佈、試行、修改,招募人才、考核、任用等等,那時候劉備集團已基本形成一個國家形態,而劉璋留下的諸多弊政,更是需要花大力氣去改正的,以當時蜀中的那丁點人才,你能想象每個人有多麼忙碌),人才明顯跟不上需求。而正因為關羽的性格,搞得荊州官員屈服於他的威壓下,最後一句“還當治之”,更是逼得鎮守荊州後方的將領傅士仁和糜芳叛變。這是所有人沒想到的,就算想到,也來不及了,因為有第5點。

    5變化太過迅速,關羽從勝到敗,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益州、漢中的官員根本來不及反應。當時的交通主要靠馬,先不說益州、漢中的部隊來不及馳援,就說劉備、法正、諸葛亮要收到荊州戰況的情報,也必須是探子騎馬來回稟報,一來一去個把月時間,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怎麼跟得上?因為交通、通訊的不發達導致的悲劇,不僅僅是一個關羽的襄樊戰役,歷史上是不乏其事的。

    6諸葛亮在當時所任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兼後勤部部長,不是國防部成員,當時的軍事總參謀長是法正,而法正是與關羽不熟的,對荊州部署和吳蜀魏三方的態勢也是沒有多深研究的。更何況他此時還在佈置怎麼提防曹操反撲漢中(在劉備集團看來,曹操才是敵人,孫吳是盟友),因此諸葛亮在軍事會議方面,他只能是一個旁聽者,不能參與制定計劃和部署行動的。(龐統的死導致了這一悲劇,假若龐統還在的話,以諸葛亮總理國內,法正坐鎮漢中指揮,則很可能會派龐統前往協助關羽)

    7關羽的進攻並未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指示,他是見到劉備得到漢中之後,自行提兵攻打襄樊的,想在勝利果實上來個“錦上添花”。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得負責任,誤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因為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益荊兩處共同發兵,揮師北上,則天下可定的策略。許多人就認為關羽的行動時符合了隆中對提出的綱領的。其實這就大大冤枉了諸葛,我們看下面:

    1)諸葛亮說“天下有變”,這個時候,魏國那邊根本沒有什麼大的內部矛盾和衝突變化。

    2)劉備奪蜀佔漢,地盤擴張太快,最急切需要的,是鞏固既得利益,而不是盲目擴充。(關羽是一個軍事家,不是政治家,他不懂得此時“治理”的意義遠大於“佔領”)

    3)諸葛亮說天下有變時,將軍(指劉備)親率一支人馬從益州東進,去攻打長安,派一上將(理想人選當然是關羽)率荊州之兵北上,打得曹魏集團首尾不能相顧。(這是多麼高明的戰略策劃,可惜給關羽破壞了)可是這個時候,劉備有東進的意圖嗎?他連鞏固益州、漢中的既得地盤都來不及,哪裡抽得開身去打別的地方?關羽單方面行動,難道真的是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綱領嗎?這個時候,除了一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口號,時機成熟嗎?戰略部署完備嗎?將領人才到位嗎?

    4)即使關羽為了事先諸葛亮定的隆中對規劃,他總得得到劉備、諸葛亮和整個劉備集團高階官員開會商議後的決議再行動吧?劉備他們有開會嗎?有指示嗎?

    綜合上述,關羽之敗的原因是:

    一 想不到(1想不到關羽會出兵。2想不到曹操會跟孫權暗中勾結。3想不到呂蒙、陸遜使詐,東吳突然翻臉,背後來一刀。4想不到鎮守後方的兩名老將叛變。5想不打曹仁守城如此厲害,樊城都泡軟了就是不逃。6想不到關羽出兵接連大捷之後,兵敗如山倒。)

    二 來不及(1關羽突然發動戰爭,劉備集團來不及反應。2劉備集團發展太快,來不及給關羽配備軍事類將佐和軍師。3益州、漢中民心不穩,來不及將戰略中心轉移到荊州。4關羽勝利到失敗時間短促,益州軍事集團來不及馳援。5通訊技術的缺失,來不及思索戰局逆轉的對應方略。前幾次收到情報是關羽大捷,後邊接著就收到大敗的情報,劉備集團都還要考慮這是敵人的偽情報還是真實的。等到商量好對策送過去給關羽,就探子在路上所花的時間,已經註定的關羽的命運。)

    三 拎不清:主要是關羽自己(1拎不清時局,不知道劉備集團眼下最需要的是守,而不是攻。是鞏固,而不是佔領;2拎不清外交的政治需求,拒絕孫權結親請求;3拎不清自身力量,其實這時候劉備集團雖比孫吳集團強大,但對於人才如雲的曹魏集團,它還是相對弱小的。4拎不清人脈關係,使得自己和部下關係緊張,就在出戰前還要出言恫嚇。5拎不清敵人的強大,曹操這輩子敗過多少次,他為什麼能捲土重來?不僅僅因為他手下人才眾多,而且他所佔的中原地帶,無論政治、經濟還是人口,都是當時中國疆土內最繁盛的。而此時,曹操已經全部平定了後方敵人,並且政局穩定,民眾安心。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要說“天下有變”的原因所在,因為同為政治人才,諸葛亮是最瞭解曹操在這方面的才能的。而且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路線,是大同小異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關羽自取其敗,完全跟諸葛亮沒有關係。這筆賬不但不能算到諸葛亮身上,而且諸葛亮還可以找他算賬(當然找不著了),是他的貿然行動,破壞了整個隆中對的規劃,更斷送了荊州這個對蜀漢最有利的戰略要地,失去了這個劉表經營十年,人口、經濟、教育、水利都十分昌盛的根據地。我們看地圖就可以知道,假若荊州不失,則益州根本就是劉備集團的大後方,漢中是要塞,只有荊州才是出兵的最佳地方(這是地勢決定的,由不得人來自以為)。以致於蜀漢後期,諸葛亮不得不惜兵如命,以攻為守的和曹魏周旋。不要以為人死了就替他悲哀,其實真正悲哀的,是諸葛亮,是他鞠躬盡瘁都不能完成的政治願望。

  • 18 # 斯蒂芬林奇

    有關係,但關羽是自作孽不可活。

    神醫華佗在給關羽進行刮骨療毒治好箭傷以後,臨行前對關平說了一句話。

    大概意思是關羽中箭之毒可解,但心病無藥可救。所謂的心病就是關羽勇武過人,意志力異於常人。但自負也是異於常人,驕傲地簡直無法自拔。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死於呂蒙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關於自信地過了頭,驕兵必敗,輕敵大意,失敗在所難免,何況呂蒙已今非昔比。

    關羽之死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自負過頭,輕敵所致。荊州守將如果是趙雲,那呂蒙很難有機會。

    話說回來,關羽之死可謂自己作死,但諸葛亮也有責任。

    諸葛亮的失職在於蜀漢政權的選址不合適,定都成都固然可以享受那裡富饒的生活條件,但對於一個處在戰爭年代的國家並不是上策。

    成都安逸,除此之外對於蜀漢政權的擴張卻大為不利。劉備等於多給自己找了一個蜀地世家大族代表勢力的政治對手。國家戰略由對外擴張變成了內部維穩。

    更重要的是成都的地理位置對於支援荊州很不方便,反而是北部的重慶更適合。如果定都重慶,呂蒙即便拿下荊州,劉備得知訊息可以立即發兵沿江而下重新奪回荊州,關羽很可能就不會死。

    一個驕傲的將軍和一個短視的軍師,造就了蜀漢政權荊州的悲劇。

  • 19 # 冬天裡de棉花糖

    關羽之死與諸葛亮無關,這是早已證明的了。劉備漢中之戰打了好幾年得了一個空漢中,正要喘口氣,關羽見眾將領都立功而且劉備集團發展太快導致有些飄飄然了。按照隆中對的方針是若天下有變!這天下沒變呢,哪怕等到曹丕竄漢給劉備緩一段時間也許就成功了。關羽見劉備取了漢中裡馬提荊州兵以示呼應,先是水淹七軍後來情況急轉直下,關羽狂傲自大目中無人,瞧不起江東豪傑,剛愎自用抽調荊州士卒攻打樊城,導致荊州空虛被呂蒙白衣渡江,軍心渙散。在那個時候書信往來哪像現在打個電話發個微信求救啊,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剛開始還是勝利轉眼就被俘虜殺害了,劉備諸葛亮都沒反應過來襄樊戰役已經結束了,這是一場關羽擅自作主發動的戰爭,與他人無關。

  • 20 # 時間讓我迷茳

    根本是現代人為了譁眾取寵博人眼球而提出這一觀點的。關羽之死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首先關羽輕敵,沒有做好戰略防備其次為人狂傲刻薄,。固執不知審勢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衣液有貨源去哪裡推廣?